第一篇:园林规划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颐和园总体布局的特点从空间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宫苑结合;园中园;院落式。
1、宫苑结合
宫与苑的结合是颐和园总体布局中最主要的体现。以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为中心,宫廷建筑紧凑布局或偏于一侧或散落山水之间的山水园林布局,整体上给人一种平面布局的稳定和均衡感。
2、园中园
颐和园的园中园的布局表现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和大园包小园两种方式上。首先,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呈对称布局,安置在佛香阁两侧,整体营造中烘托皇家气派的氛围。”其次,大园包小园主要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不仅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且强调谐趣园与颐和园整体关系。
3、院落式
颐和园中各院落之间的组合强调轴线主导及等级制度森严院落式布局。在颐和园东面的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左右按等级秩序各分布着大小院落建筑,形成集锦式的院落群。
颐和园整体被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景区空间:万寿山前以宫殿建筑群为主的景区、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这三大景区空间别具一格、独立互通。总体上看,颐和园格局规整、空间分割有理有序,前山广阔,后山恬静,湖水秀美,构图自由,意境深邃,其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人伦美、“中和”美、意境美三方面。
颐和园的游览路线组织由入口划分,有以下几种:东宫门入园:
1、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2、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2.5小时行程)
3、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
4、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约2.5小时行程)北宫门入园
1、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2、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2.5小时行程)
3、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2小时行程)新建宫门入园:
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5小时行程)
2、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平地人工造园园林。山水形制独树一帜不以宏大壮丽取胜,以细致委婉见长。人工开凿水面与堆砌土山,以水成景,山体配合,山环水抱、连绵不绝。在园内,山体与水体共同分隔与联系空间,形成重山复水的自然空间。圆明园景区空间边界的虚实联系采取多种山水组合形式,因此带来了多样的空间效果。如天然图画与曲院风荷之间的三山夹两水的形式,景区边界明晰,空间效果最明显。后湖九岛之间大多为两山夹一水,景区边界明晰,空间分隔感强。圆明园内后湖与福海景区多为一山一水形式,景区边界弱化,空间分隔感也随之减弱而无山水分隔的平地,靠植物或建筑等元素来分隔空间,界限模糊。
圆明园的理景手法主要为借景,建设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地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堤的方向,高的建筑物一概没有建。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远借” 稍远处的西山;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在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看到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稻田风光。相反,从“三山五园”中海拔高度最高的香山可以“俯借”玉泉山及万寿山。同样,从玉泉山的静明园可以“邻借”和“俯借”万寿山清漪园,还可“远借”和“俯借”圆明园和畅春园。另外,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春园的园内也可以“仰借”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颐和园主要采取开合对比的理景手法,颐和园前山与前湖以宽阔的水面与大体量的建筑,塑造出开敞的园林空间,而后山与后湖则急剧收缩岸线,缩减建筑体量,形成众多闭合空间,同时前山大量使用落叶树种,衬托建筑与山形,而后山则大量的常绿树种掩映院落空间,前山前湖的“开”与后山后湖的“合”形成 对比,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受。
北海位于北京中南海之北,什刹海之南,其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年所建。北海建筑主要分布于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其中水面,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有桥与岸相联。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总体布局特点是南岛北水,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形成四面景观。各景点主要集中在琼华岛之上以及北岸和东岸,北岸和东岸的景点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呈众星拱月之势。北海的主要景点都是沿湖布置的,因为湖在北海处于中心的位置,沿湖布置建筑是常用的布局手法,将景点布置在北侧是为了在体量和价值上与南侧的岛屿相协调。
北海具有主、次 2 条轴线,主轴线位于公园正中,是由南北湖岸两侧建筑形成的,从团城、承光殿到须弥春、天王殿直到琉璃阁,将南北两侧紧密联系起来。次轴线是琼华岛的轴线,主要是南北向,由建筑形成,位于北海主轴线的东侧。设置北海的次轴线,既可打破构图的呆板,又能突出琼华岛的中心地位。
北海的主、次轴线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主、次轴线的连接点是横跨湖面的永安桥。永安桥分为三折:第一折连同堆云坊正对永安寺,构成了北海的次轴线,即琼华岛的轴线;桥的第二折是中间的连接部分;桥的第三折连同积翠坊与承光殿和团城连成一线,构成了北海轴线的南半部。通过一个三段两折桥和堆云积翠坊,既强化了 2 条轴线,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在琼华岛北坡正中的玉澜堂之西建有道宁斋,处于北海主轴线之上,使主、次轴线联系愈加紧密。
第二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 林 规 划 设 计 实习
报
告
摘要:通过参观常州西瀛里滨河绿地、红梅公园景观,常州武进新天地、青枫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苏州拙政园、博物馆、金鸡湖,对红梅公园,辰山植物园等进行各类型绿地的综合分析,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分析园林,根据看到的景象对园林设计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归纳。
关键词:园林 滨水绿地景观分析 综合公园 景观构造
正文: 此次参观的各类绿地公园可以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是西瀛里滨河绿地,金鸡湖滨水绿地为主的滨水绿地,第二类是武进新天地,青枫公园,红梅公园为主的综合公园,第三类是苏州拙政园的古典园林,最后是辰山植物园的专类绿地。在此我就四大类型选取其中一个有代表有特色的公园进行详细分析。
综合公园是指在市、区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休憩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自然化的大型绿地,其用地范围一般较大,园内设施活动丰富完备,适合各阶层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之内的游赏活动。综合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景观环境塑造、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居民社会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红梅公园属于全市性公园,它为全市居民服务,居民步行约30~50分钟即可到达,乘公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它是全市公园绿地中,用地面积最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位于常州市东北面,是市内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37公顷,其中水面积7公顷。公园的名称为什么起“红梅”二字呢?这是因为园内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的布局分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在公园南部的红梅阁和 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和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动物园、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八景”: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的背景使得红梅公园成为了众多游人游览和娱乐的场所。正因为是各种游人来往于此,所以红梅公园是集齐各种功能为一体的面向全市人民的历史休闲游览公园。
文物古迹区是位于南部的红梅阁和文笔塔,红梅阁外采用中轴对称的图形结构,以红梅阁中心轴向东西排布开行程一个广场,其中红梅阁外采用植物障景的手法,起到缓冲视线,增加景物的虚实感,使得从南2门进入公园的人们的视线经过宽阔悠长的广场后在此得到停留,也增加了红梅阁的神秘感。与红梅阁的古典相对应的是前方石桥和入口广场的现代感,采用玻璃,金属,石等材料,将历史和现代有机的结合,八景
之一的红梅春晓在现代的节奏中弥漫着古朴的气
息。赋予其新的生命。
娱乐活动区是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娱乐区内的设施繁多,可以供人们在游览观赏的同时参与进来,游艇等方式可以和水更加亲近,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公园的景致。茶室的设置可以让方便景区对游客的服务,提供游客喝茶购物的空间,可以在喝茶休息的同时观赏园内的美景。园内茶室的位置在公园的西北部,周围有天宁寺,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天宁寺的高塔还能听到天宁寺传来的钟声,可谓色香味声四样俱全。青少年是公园必不可少的游客,他们的加入使得公园增加了活力,红梅公园因此也为他们设置了活动场所,各种活动器械,斑斓的植物和动物的结合,既丰富了色彩又给公园乐趣。此外还有各项活动场所,可为功能丰富,涉及到各类人群需求。
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动物园、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各类鸟类动物为公园增加了乐趣,热带植物的绚丽颜色和各类鸟叫声成为动物园区独特的风景线。盆景园月季园等做的不如前几个区精致,但对那些对这些有研究兴趣的游客是个很好的游览点。
以上是红梅公园的具体功能分区的情况,下面就入口铺装等进行分析。
入口:红梅公园在东南北三个方向进行了入口的设置,南面的1,2,北3路口为主要路口,是公园主游览路线的出口处,因此对其进行了重点设计。但总体上都是以宽阔的入口广场为主要手法,配以公园历史主题图案的方柱,石柱或者玻璃柱,起到吸引眼球和直接传达公园主旨文化的目的。次入口设计相对简单,在两侧丛植的植物引导下进入园内。
铺装:铺地材料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整体铺装、块状铺装、简易路面和花街铺地,园路铺装的花样是非常丰富的。红梅公园包括了以上四类的铺装,其中最大特色的是塑胶盒木板。穿插在公园各处,体现着公园的现代感。铺装设计,使园路更坚固、平整、耐磨,从而能更好的承受人流、车辆的践踏和碾压,并对自然气候的变化如暴晒、严寒、风霜雨雪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强的抗性。同时园路作为园景的构成要素之一,需要以不同形式的铺装来达到美观和修饰的要求,于是园路表层常被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铺装,以使园路得到美化和变化,从而取得“园路得景”的效果。
植物:红梅公园名曰红梅,当然梅花的种植不在少数,且品种也多样,红梅公园这个如此大规模的综合公园,其植物也是不计其数,不仅有热带植物也有松杉竹类耐旱的植物,悬铃木,香樟,垂柳,水杉等重复出现在公园各个角落,还有各类色彩各异的灌木丰富了植物造景且形成的景观四时不同。节点处的花镜既起到障景的作用又起到观赏的左右。红梅公园的植物覆盖率极高。
红梅公园的诸多设计手法,景观设置值得我们学习,真可谓是处处有景,步移景异,有国外公园的简约大气,也有公国古典园林的曲径通幽,各类风格有机恰到的相融合,为我们日后的综合公园设计提供了典范。
素有 “东方水城 ”之称的苏州,拥有品相具佳的 “四角山 水”,在古城东部的工业园区则拥有一泓碧波的金鸡湖。金鸡湖 位于“园区”中部,西距苏州古城约4km,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湖还大 1.8 8 Km 2,是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市景观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市内景观区,金鸡湖环湖景观由美国一家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与苏州本土 设计院联合规划设计。该设计整体性突出,景观特色鲜明,在环 湖设置了城市广场(世纪广场)、滨湖大道、水巷邻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等8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总面积为11.38km2,2003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优秀设计奖。金鸡湖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是:一是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力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建设目标。景观设计在尊重苏州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娱乐,生活与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在苏州的新城与旧城之间建立连接过去与未来、艺术与建筑、山体与水体、城与乡,本土与世界的象征性链接。
金鸡湖的8个景观区虽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岸线全部开放,呈现 “岸线共有,还于大众”的国际人文主义特 色。在滨湖大道的景观设计中,十分注意人们在区域内游览休憩 时的舒适、便捷与安全性,沿湖步道系统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其间的高差为90cm,起到了隔而不断、步移景异的效果。区域内 背景音乐系统的设计,配置自然石头造型的音乐灯箱分布在所有 沿途步道园林路侧,声、色、形、势自然浑成,畅游其中,隐约 的“丝竹之声”萦绕耳侧,亲切感人。区域内几乎所有的硬质花岗岩大道均考虑了残疾人坡道和盲道的无障碍设计,自成体系,使弱势群体成员也能轻松的到达湖边的任何地方,欣赏美丽的湖 光景色,感受自然气息;而区域内的公厕系统设计,一色精致的 小品建筑,充分考虑了和不同环境的融合和总体的协调,位置隐 蔽、材料随机,体现出浓浓的人文主义特色。设计手法与形式
金鸡湖的景观设计,注重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在互动融合中赋予了景观设计丰富的内涵以及清晰的文脉。同时,工程设计坚持与时俱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时代特征。如前面提到的,在保持了整体设计简洁大气的基础上,一些细部的处理,如湖滨大道铺地的材 料、工艺和图案,均采用苏州所特有元素;滨水的一些拟自然驳 岸的设计,也与苏式园林中的一些塘池驳岸设计有神似之妙。受人文主义及亲水思想影响,采用垂直、多层次设计手法,使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将水体与人的 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沿湖滨水区域标高作了四段划分,从城市往湖滨靠近,依次为“望湖区——远水区——见水区——亲水 区”。在最低一级“亲水区”又采用了多种不同处理手法,如亲 水木平台、亲水花岗岩大台阶、挑入湖中的木舞台等,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
金鸡湖景观设计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至今仍是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景观教学的参考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景观学经风雨而茁壮成长。此时,回眸观赏金鸡湖的景观设计,在感叹之余,也不可避免的反思有再斟酌之处。
(1)超大尺度与直白的景观设计。整个环湖临水地带直白开敞,道路几乎完全硬铺,高大的树木和草坪则在较远的地方。大尺度的临湖景观大道,平日里给游人开敞舒适的视觉心理享受,但是一遇天气不佳和冬夏寒暑变化,美丽的湖滨大道就因风雨袭人、寒暑逼人而令游人却步、逃避。临湖景观因游人萧条而变得冷寂,条条景观道成了“无人道”,游人只能龟缩在山丘上的亭子里嗟叹。
(2)抽象简洁、开敞大气的设计。滨水开敞景观,的确给人良好的视觉心理感受,但在得“此”的时候,“彼”——自然绿色及亲水之感就失去了。试想,假如能够在设计时有张弛节律地设计一部分原生态的亲土、亲水、亲绿的滨水设计,让绿色植被、乔木直接亲近湖面,就能够更好的解决审美无节律、少气韵的意境问题。(3)在一些重要的节点环境,多有高档的湖景精装公寓耸立,住户在遍览金鸡湖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周末、假日时蜂拥而来的大量人流、车流和庆典的音乐、礼炮声等的影响。如果能在设计的时候,将住宅和景观节点再作梳理,拟或在其中种植一些有较强吸声、隔声作用的植物,则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的设计。
相对于常州的红梅公园,苏州的金鸡湖滨水绿地更为大气以湖为景,水,建筑,景观共同营造出现代商业新城的蓬勃朝气和力不从输的霸气。凸显的是现代白领人士的高级生活享受。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列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是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明正德四年(1509),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购下大宏寺遗址和附近的低洼地营建园林,并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文意,取名为‘黜政园”。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比增添的是更多的柔情,文人的诗情雅趣,还有古典的幽转柔长。拙政园就是这样一个多重结合于一身的文化标志。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宜以视觉为主。从视觉观赏出发,研究视线与景物组合规律,是利用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重要环节。拙政园的景物与视线的巧妙组合,通常是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及借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对景: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倒影楼等景物,都是这类手法。除了正面对景之外,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窗洞门作为取景框,行经其间,就有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出现,如留园鹤所一带就是这类例子。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景。
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采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分景:景色的层次变换和视象的流动感受是形成构景艺术魅力的必要条件。如果要使景物具有吸引和诱导观赏的作用,那么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与意境构设,就宜含蓄有致,切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愈浅”。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人胜。以手法是设计过用建筑来营造境,无只需身来感受着四时间的变美感,上的这些景观设计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程中去实践的,利植物还有山石水体出诗情画意般的意需用语言来道破,临其境的你来感受这非凡的意境,随的不同,景物随时换,来实现动态的与静态的水行程强烈对比。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苏州园林就擅长用各种手法来实现这种境界,人工的山石,植物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需要一些自然之物来点缀。
风,雨,影就巧妙得被运用了进来,它们是种那么虚幻的东西,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就是这些交织融汇处一番别样风情。
拙政园听雨轩,为典型的“夜雨芭蕉”景观。轩前一泓清水,边植芭蕉翠竹,轩后数丛蕉叶。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种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真是声色兼备。退思园有轩名“菰雨生凉”,南院芭蕉葱绿,棕榈苍翠,轩北贴水,几丛芦苇,几枝菰草。绵雨朦朦,展示出“凉风生蓖叶,细雨落平波”的意境,又是一番景象。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小轩筑于拙政园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建筑平面采用折扇形,背墙窗景和室内石桌,亦用折扇形状,给人一种小扇自生风的感觉,带着一丝丝凉意。小亭的题名“与谁同坐轩”颇有新意和特色,很容易引起猜测和遐想。
拙政园倒影楼,紧邻水际。水底楼台,波光荡漾,似实似虚,亦真亦幻,给园林景观带来一种虚灵之美。调动天象自然景观,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色,使园林更有自然情趣。比如塔影亭和倒影楼。
不得不感叹古人造园的技术之高超,设计思想的完整超前。如今园林人士们试图从古典园林从得到启发,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中来,只有读懂它才能做出符合中国国情园林设计。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吸取传统建筑园林的精华,做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不管是滨水绿地,综合绿地还是古典园林,它们都给我们一个园林设计实例的典范,让我们在日后的设计学习中进行借鉴,吸取消化其中的好处进行然后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园林设计素养,我们既要吸收古典园林的委婉也要体现现代园林的简约大气,结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http://
卢齐齐,浅谈滨水景观生态规划——以苏州金鸡湖景观为例 《中国历史水电市场》,2008 综合性公园分析——以红梅公园为例
第三篇:园林规划苏州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综合实习报告
——苏州部分
实习行程安排:
2012年5月19日-22日
第一天:参观考察沧浪亭、网师园。
第二天:参观考察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
第三天:参观考察留园、虎丘风景区。
第四天:参观考察环形山庄、艺圃。
实习阶段:时间:2012.5.19地点:沧浪亭 网师园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学习沧浪亭廊的设计手法,复廊的结构,与水面关系的处理
(2)学习网师园水体、驳岸等的处理手法
(3)学习网师园中体现园主人思想意境的象征隐喻等造景搭配方法
(4)学习网师园中亭、桥、廊等建构筑物的特点。
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的第一天是混乱忙碌却又让人兴奋而充实的一天,怀着期待的心情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苏州,这个烟雨笼罩下的江南古城和与她齐名的杭州有着很不同的气息与氛围,还未来得及仔细端详变开始了忙碌的行程,放好行李吃好中饭便来到了实习的第一站——沧浪亭。淅沥的雨让人在五月末却感受到了凉意,稍稍减弱了同学们满怀的热情,而沧浪亭却因这雨而更加有韵味。沿着曲折起伏的复廊,两侧风景不尽相同,一侧看到的是园中的大型假山,另一侧临着园外的水池,岸边的假山石让外边的景色若隐若现,廊与水体直接的距离忽近忽远,让人在行走中总能感受到景色的新鲜。走完复廊顺着园路走上假山来到全园的主要建筑沧浪亭,位于全园制高点的亭子为明清风格的歇山顶造型,柱子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站在亭前感受风从四面吹来的风有种高出不胜寒之感,不知苏舜钦当时站在此处是否能体会到曹操作《观沧海》时的感受。
参观完沧浪亭大家想下个目标出发,由于修路大家经过一番曲折跋涉才来到网师园。网师园旧为宋代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而园中景题与配镜却处处透漏着主人虽隐居却不甘远离仕途的情感。小山丛桂轩周围栽植的桂树,濯缨水阁里郑板桥所题的:“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殿春簃小院中所种的牡丹、芍药都暗暗向后人倾诉着园主人曾经的理想与抱负。网师园的其他特色还有以水体为核心和殿春簃园中园的设计。水体的处理主要是水面的分割和来水去水的处理,营造的景观效果便是沿水走一圈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将整个水面看个彻底,且随着人的走动有种步移景异之感,十分的绝妙。而殿春簃的小院更是别有一番天地,月到风来亭的檐口从一侧墙上方挑如
园中,打破了墙面的单调,且听老师说在雨大的时候雨水从檐上滴下更有趣味,可惜此时雨已停,无法目睹这一趣景。时间:2012.5.20 地点:拙政园 狮子林 苏州博物馆 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学习极具江南园林代表的造景风格,了解丰富的设计手法。
(2)领会造园的整体把握与局部搭配。
(3)感受拙政园主张的利用细节处理,巧于因借,合理安排园路而达到的“日
涉成趣”的效果。
(4)学习拙政园在空间处理上对尺度的把握和分隔空间的方法。
(5)学习狮子通过林不同的假山堆叠方式造成的丰富交通流线与景观效果。实习心得体会
第二天来到的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其景观的丰富与豪华的确不负盛名。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拙政园,但与之前单纯作为游客不同,在老师的讲解下,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再来品味这座已经过历史沉淀与时间打磨的如瑰宝般的古典园林,自然是愈加品出她独特的魅力。
正式的游园是从中部的入口,腰门,开始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形成的嶂景,假山与建筑间的距离十分狭窄,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这便是欲扬先抑了。绕过假山来到歇山顶的园中部主建筑——远香堂。站在远香堂前看到的是水中央的三座小岛,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北山亭各踞一片小天地。一池三岛的格局自然也体现了影响古典园林的神仙思想,与西侧的倚玉轩所体现的君子比德思想呼应,同时对大片的水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西侧的香洲是意象化的小船,静静泊在岸边,看过颐和园的石舫,将大船的形仿了八九分,在建筑中虽特别,却不如这香洲,利用平台、亭、轩、楼的独特既让人觉得似乎是船,又与其他建筑间没有违和感。水体的一端流入小沧浪所隔出的南侧一隅,在小沧浪上,正对的弧形廊又隔开了大片的水面,左侧是规整的直线围合,右侧则是自然的黄石驳岸,与松风亭形成的45度夹角更加丰富了这片小空间。穿过别有洞天来到园的西部,西部原本与中部是分开的,后来才将别有洞天这里打通统一管理,因此此处的墙体十分厚。西园更是将框境,对景,添景,借景等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各处景之间互相呼应,搭配,使整体景观变得愈加丰富。
下午参观狮子林,以为看过拙政园的豪华大气后再看其他园林都会索然无味,不想狮子林自有其独特的趣味。如果说拙政园是满汉全席的话,那么狮子林就是山珍野味了,游狮子林体会到的应该是一种野趣,老师放我们自己游园,于是本来就袖珍的小园瞬间被两个专业的大批人马占领,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如同一个假山迷宫,在假山群中上下穿行,一群本身就是半个孩子的大学生天性得到解放,玩得不亦乐乎。狮子林中亦有石舫,而与拙政园的香洲相比就显得不够出彩。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园因寺而闻名。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也使为座园子打上了独特的印记时间:2012.5.21地点:留园 虎丘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留园与其他园林做比较,归纳其异同性点,掌握其主要的造园特点。
(2)结合前两天的学习,在留园体会园林造景中先抑后扬,移步换景的造园手
法。
(3)学习留园建筑的艺术处理,空间关系的把握。
(4)学习水体的处理手法,与之前学习到的内容比较,综合理解掌握。实习心得体会
大概是昨天参观的内容太过丰富,同样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并未给我留下什么震撼,跟着队伍进入园中,首先经过的是较为狭长的通道,同样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园整体给人的感觉并未有十分独特之感,但细看下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她的建筑艺术与细节的处理。印象比较深的是爬山廊转角处的排雨水结构的处理,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旧时,建造者用才智解决了问题,作为同行后辈的我顿生敬仰之感。对于水体来水的处理,这里采用了在墙角堆石,仿佛是破墙而入的山石引来了一渠清流。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对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与虎丘塔了。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或是与宗教神话有关,或是与名人奇事有关,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这座经历了千年变迁的虎丘知道。虎丘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时间:2012.5.22地点:环秀山庄 艺圃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学习小面积园林的布局特点与尺度的把握。
(2)学习环秀山庄的假山堆叠艺术。
(3)感受艺圃质朴的明代造园风格。
实习心得体会
苏州行程的最后一天较为轻松,参观的是两个比较小巧的园林。到环秀山庄后发现除了我们没看到其它游客,就算如此一群人还是让这座小园满了起来。逛了一圈发现此园本来园内地盘不大,园外无景色可借,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去往艺圃的路尽是小的巷弄,我都一度怀疑走错了路,最后终于在不起眼的小道里发现了这座小园,走进去以后更是颇有一种在沙砾中找到珍珠的感觉。艺圃的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与近几天参观其他园林相比让人更觉亲切,因此同伴戏言:以后有钱了把艺圃买下来。
手绘地图
第四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实习总结报告
园林101 vvv 一. 实习时间:2013-7-14 至 2013-7-21 二. 实习地点: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北京陶然亭公园、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恭王府、北京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三. 实习指导老师:王志泰、何嵩涛 四. 实习内容: 1.实习目的:
(1)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欣赏各个不同古典园林特色艺术价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从而进一步了解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以及设计理念。
(2)通过实习了解古典建筑设计和绿化与现代城市绿化设计的风格特点。
(3)认真欣赏各个实习地点的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小品、园林铺地、园路等与园林相关的设计。并与自己的设计相比较,找出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4)参观道路绿化及现代园林,学习其立意、空间划分、景点设计的方法。
(5)提高风景鉴赏力和艺术素养,增强审视和形成艺术思维的能力。
2.实习任务与要求:(1)熟悉大型生态湖滨公园规划布局手法及重要经典设计要领
(2)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种类名称与性状表现(3)掌握重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表现(4)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熟悉园林艺术表现(5)明确实习任务,遵守实习纪律 正文
第一部分 北京园博会
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 美丽家园”为口号,落实“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水岸特色、互动参与、永续利用、产业促进”为特色,实现“以园办会、以会兴业、以业富民”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要求,坚持弘扬园林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服务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建设,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理念,依托永定河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撷取中外园林艺术精华,融汇古今园林文化智慧,将园博园打造成为展示当代园林建设最高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的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低碳绿色生态试验区,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园林精品,实践三个北京的魅力工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筹办园博会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上,体现“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
“一轴”即银杏大道(园博轴),是一条由园林博物馆至功能性湿地的南北向景观轴线;
“两区”即园博湖景区和下沉式花园景区锦绣谷;
“三地标”即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为园博会的三大标志性建筑;
“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从园博大道去往北京园博园主门区,远远看到一个巨大的外观呈圆形结构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北京园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主展馆。主展馆一层,通过9个展区的展示项目,诠释北京园博会“园林城市,美丽家园”的主题。
主展馆一层展陈区域,分为“序厅”和“在园中”、“在画中”、“在心中”、“在家中”、“在梦想”、“在展望”、“在感悟”、“在回味”九个展区。其中“在画中”展区内,以花卉墙布置多彩世界展厅,利用多媒体成像技术结合北京园博会标志性景观,打造万花筒走廊,在营造视觉冲击的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北京园博会主展馆的亮点是动态《卢沟运筏图》全景影像,它还原元代卢沟桥一带的日常景象,两岸的木材运输繁忙,卢沟桥上车水马龙的繁荣生活场景,还在穿插了马可波罗游卢沟桥的一段场景,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
北京园
与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形成三角轴线关系,是北京园博会的中心和亮点。身居“要位”的北京园以“万园之园”为主要设计理念,建成后将为游客展现一座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于一体的新时代北京园林形象。为体现首都园林建设的最高水平,北京园将以皇家园林为表现形式,着重体现博大与悠久的北京园林文化与大气包容、胸怀天下的首都精神。
忆江南
整个江苏园山水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不同意境的园林空间,展示江南古典园林步移景换、咫尺山林的造园技法,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精髓。
岭南园
全园布局为庭、园并列式的两进庭院,建筑与山水结合自然,画面围绕水景展开,景点相互照应,庭院空间平易,园林意境清远。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空间相互渗透,体现岭南水乡特色。全园通过咏唱“岭南歌谣”,在北京园博会这一曲“绿色交响乐章”中突出地表现了“岭南谣,故乡情”主题,对作为观众的岭南人来说这是一份浓情蜜意的“故乡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广东兼容、进取、务实、创新的广东精神。
第二部分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观音殿
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观音殿殿内原来供奉的是西方三大士: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的藤胎泥像。在道光28年,殿额为“大自在”。康熙43年,殿额改为:“自在可观”。
准提殿
座南朝北,南北两向开门。北面有墙无窗,正中一间为门,与北面观音殿殿门相对。准提殿原供奉准提等3为菩萨,殿内有许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殿额提:“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这些旧有之物,现均已无存。准提殿现为“陶然亭奇石展室”
文昌阁
坐北朝南,面阔3间(8.1米),进深1间(4.4米)。高约10米,总建筑面积为83.28平方米。阁前有一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凭栏眺望。文昌阁木质的梁檩栋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饰有彩绘,颇为华美,加之此阁虽小却颇具特点,因而,它虽无飞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楼高耸,也颇觉飘逸灵秀。
第三部分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的旅游场所,也是集红学、古建、园林、清史、民俗、文博等各方面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整体格局到景观规划,从建筑尺度到景物设置,都立足于忠实原著的描述和时代的风貌。近万平方米的建筑,近2万平方米的水面及40余处景点,重新画就了一个红楼故地
以大观园、红楼为主题的博物馆,注重在红楼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方面下功夫:第一部分“元妃省亲馆”,展出了“省亲”活动时的红木宝座、屏风及红楼人物服饰,满汉全壁的“贵妃册封”、“秀女名册”等。第二部分“红楼文物精品展”,展出《红楼梦》所处年代的家具、古玩、器皿,其中有一紫檀镶银对联为曹家文物。第三部分“红楼艺术馆”,展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以《红楼梦》为题材所演出的各种影视戏剧。第四部分“大观园馆”,展示了大观园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沙盘模型演示着大观园从梦幻到现实的仙境。第五部分“曹雪芹家世与生平”,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坎坷的一生。第六部分 “红学学术研究馆”,介绍红学研究领域的几大流派。
仿清式建筑,环境典雅优美。这里有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萧湘馆、薛宝钗的蘅芜院„„或富丽堂皇,或清幽淡雅。
怡红院
萧湘馆
第四部分 恭王府
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银安殿
俗呼银銮殿,嘉乐堂
第五部分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北海公园属于皇上的娱乐地方。其九龙壁最有名。
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琼华岛
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岛上建筑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有法轮殿、正党殿、普安殿及配殿廊庑、钟鼓楼等,黄瓦红墙,色彩绚丽。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存放乾隆时摹刻珍品《三希堂法帖》的问古楼。
永安寺
永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城内东北鼓楼北巷,俗称大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寺内院落平坦,布局严整,殿宇巍峨,古朴壮观。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 80 多米,东西宽 50 米,总面积 4000 多平方米。
法轮殿
为永安寺内第一座殿堂,“法轮”意为佛法辗转流传不息,犹如车轮滚滚,此殿阔五楹,单檐庑殿顶,殿脊正中置琉璃宝塔,塔两边殿脊上嵌有琉璃彩龙戏珠浮图,造型独特,为一般寺庙所罕见。
第六部分 颐和园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及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造园造景之精华。
全园运用了多种造景手法,仁寿殿前,运用置石与门的对景手法优化了实现效果,扩大了活动空间。园中的漏窗所运用的便是漏景的手法,使得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夹景手法的运用更是巧妙,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画中游”,经过造园艺术匠精心裁剪处理的框景,一幅幅妙趣横生、大异其趣的画面,置身其间,简直有镜中游的感受。
谐趣园
谐趣园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园中之湖并非天作,乃是人工开凿而成,是人力征服自然的见证,浩淼湖波,蕴涵着挖掘者的力量。园中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临湖垂柳枝条柔长,抚临水面,婀娜多姿;远处松柏,层峦叠翠,掩映山间,玉立峰上,与柳树的婀娜全然不同,尽显北方气概。湖中莲荷,铺于水面,既有大叶荷叶,又有小叶睡莲,更难得秋冬之际,一湖荷叶尽枯,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意,却是自然之美尽显。然而,花草树木之间却不尽是自然之美;园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全是人力所植,有着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花草树木的层峦叠翠,错落有致,也正体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调和对比的法则。
乐寿堂
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六合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 之意。
长廊
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据说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展现古代文人的点滴,例如长廊中还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名副其实的的画廊。
四大部洲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西藏桑鸢等成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水,风,火。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
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
六:实习总结
园林是一门艺术,园林是一门美学,园林更是自然的再现。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园林,园林的灵感大多来自于自然和文化。好的设计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和体会。认识实习,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同时也唤起我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与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与幼稚!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及配置得体,可收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使景点变得更为完美。在用材上采用就地取舍,巧妙的利用借景、框景,造景等多种造园方法。因地制宜,强调建筑与所在环境的融合。带着这些深切体会我更能感觉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园林、高层建筑到博物馆设计的游览流程。每一处都在召示环境很重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设计者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环境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可以说这次实习是含金量很高的,因为我们的实习安排很紧,时间又短,地方又多,目的性很强,所以自由性比较差。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不失的做到了小中见大。从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和体会到的,我们能对设计有个更加全面的细致的认识,身临其境的感受设计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效益。从而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出发点。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第五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实习报告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实习报告
为期一星期的实习已经过去,虽然其中有劳累,有辛苦,但是确实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宝贵的艺术遗产,是世界园林之母,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还去了各种功能的广场,了解到每一个广场除了主要的功能以外还有其他与之相联系的功能,怎样使人能与广场相连。我发现,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大学生而言,要有勇于探索,关注细节,不怕吃苦的精神,要学习的东西永远都那么多,学习的过程是令我激动的,也是感动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的未来发展。
第一天的实习我们去了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拙政园有一处名为“开门见山”的景点,其实是一扇朱红色的大门,打开以后,正面即是一座三米高的假山,山下有山洞,山上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平台,还有一个小亭子,几棵参天大树从山石中生长,树冠巨大,遮蔽了山顶的平台。我们都惊叹巨大的树根牢牢地抓着山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园林小品当时古代的造园家在拙政园的空间处理上也同样花了很大的功夫,不然也不会使得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一种独具一格,收放自然的感觉。层层喋喋的建筑群,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疏密,虚实相间,令人叹为观止。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 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
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实习的第二天我们去了金鸡湖,在虎丘山上朝东远眺,能见到那金鸡湖在阳光的衬托下熠熠闪光。金鸡湖为苏州市重要的水产基地之一。比杭州西湖大1.8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原先它只是一个万顷太湖的一个直流,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金鸡湖整体分为八个区。金鸡湖旁边的湖滨大道、城市广场以及中央公园是工业园区每天人流量的聚焦点,不仅是苏州的,还有来自上海,常熟等各地的游客过来游玩观赏,更有新人会来拍摄婚纱照。
湖岸边的“圆融”雕塑,它的意思是和谐,园隆雕塑既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志,也是国际合作的象征。湖滨新天地是园区的时尚地标。早上,中午,晚上都有各果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拍照留念。我们沿着滨河大道一直向雕塑前进,滨河大道的绿化身份有层次感,一点也不觉得繁杂。左面台阶上去首先是长凳,两张长凳被低矮的灌木包围,私密性好,又由于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视野宽阔没有遮挡物,面前又是一片景色秀丽,格外宜人。长凳后面是一条小径,和大道左右呼应。小路后面是大片的草坪,草坪上偶尔种植一两棵小乔木和一些精致可爱的铜像,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清爽又不失风趣。
“圆融”雕塑广场呈圆形,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大圆盘,铺装素雅。圆盘与水面相接处有喷泉,喷泉后面有一块巨大的假石。巨大的金鸡湖作为背景与远方相连接。再走过去就是一片大的方形广场,广场上除了铺装没有什么点缀,略显空旷。广场背后是一个小森林,里面的路都很窄,但是种满了参天大树,又有成片的草坪,引来了无数新婚夫妇来这里拍写真,在葱郁的大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位于金鸡湖文化水廊景区,临水而筑。由法国著名设计师设计。是苏州一个环境优美、设施一流、集艺术表演、美食购物、观光游乐于一体的科技文化、旅游休闲的综合设施。文化中心建筑就像一个小鸟巢,钢筋错综的外观显得格外宏伟。这一块区域的绿化是很普遍的园林式绿化,值得一提的是半包围的墙体呈斜面,里面有瀑布的造景,配以各色的树木,层次丰富,十分茂密。
当天,我们还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了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贯通。新馆建筑群南北向,共被分为三部分:中央部,西部和东部。与忠王府相互映衬,非常和谐;与拙政园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这样,又使得它很具有本身的独立性。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博物馆的建设结合了现代苏州的设计特色,将博物馆放在的拙政园的背面,使得整体看起来就是拙政园的一个延伸,使得更加和谐,艺术性加强。在新的博物馆展区里,不再只是局限在原来的传统的园林设计思路,加了一些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更加独具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不断挖掘提炼最后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方向。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相结合,但是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逐渐被灰色花岗岩所替代,为了追求更好的美感,现代造园者把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结合,便于达到使游客心旷神怡的效果。同时过滤和控制进入屋内的太阳光线。同样贝聿铭设计的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别具匠心。北部庭院使得游客能够一览江南景色,而且直接衔接拙政园补园,使得新旧园融为一体。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在前庭和博物馆花园之间。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给想要去不同展区的人提供道路。在路线终点处,展示的是宋代书斋的复制品。现代美术作品则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铺设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窗系统,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艺品。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新馆与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交相辉映,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这次实习中,我最喜欢的是常州的红梅公园,在这个公园里,我看到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布局和设计,看得我十分欣喜。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餐饮,观赏等各种功能于一身的公园。
常州红梅公园位于天宁寺的西侧,位于城市繁华中心区,四周人口密集,原为天宁寺旧址。红梅公园分为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娱乐活动区、和科普教育区;八景则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文笔塔位于红梅公园南端,原名太平寺。因形似文笔,故又称文笔楼。其中最具盛名的是红梅阁,它的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跟一般楼阁所不同。等到了冬末春初,游人们既可以赏一赏红梅,又可以登上楼阁,观赏雪景,真是美不胜收,一切美都尽收眼底了。三区八景中其他的一些也同样各有各的特色。曲池风荷,以荷花池为主景,夏日荷花盛开,艳丽清新;青峦倒影,峰峦起伏,山路弯弯,长廊蜿蜒其间;山顶翠微亭旁,红枫满山秋季到来时,必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感;林园钟声,三面环水,古树参天,偶尔听到浑厚的钟声,显得异常的静谧幽深;雪山劲松,四面环水,地势极高,山上种植着青松、雪松、腊梅等,有一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感;最后,还有一个吴风遗韵,是从几百座牌坊中选出八座,以之来发扬我们的吴风遗韵。而整个红梅公园地形起伏,呈现出了水乡的特点。红梅公园是常州文化内涵最深厚的公园。公园里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红梅阁,又通过改造扩建,坚持“绿化为本,文化为魂”的建园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公园的文化景观功能,提升了文化内涵。使得常州的文化能更好的,更长久的发展传承下去。
在红梅公园里,许多的景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色的观鱼玻璃缸呈圆形布置,里面养了各色的鱼类,十分受孩子的喜爱,并且鱼池旁边就是供孩子娱乐的地方。另外一条小路贯穿一个巨大的圆形草坪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草坪只有一个边缘种了茂密的植物,十分奇特,走在中间的路上就像是往丛林立走去。我们停留最久的是牡丹园,五彩冰粉的牡丹成片得栽种,配以古色古香的花架,我们不住地拍照,想留下这惊艳的景色。
新北区中心公园坐落于常州新北区城区核心地带。公园设计以“意象山水”为理念,建筑物中采用大型坡道贯穿地面与屋面,利用立体空间,通过水面、草坪、植被、景观等的相互联系,交融。使得园区跌瀑留音、健身广场、情趣屋顶花园、星语星愿、休闲街、宴会厅等20多个游览点更具文化性、生态性,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浪漫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主题—爱,现代感极强,从这乐园中人们都将找到无限的欢乐,这种既时尚有又现代的感觉会深入人心。新北区中心公园的各处景点都是独具特色的。情趣屋顶花园是运用空间概念创造的屋顶情趣地带,花草与自然相结合,“坐”“观”“行”“谈”,让人充分观赏园区四周的美景,让人充分感受休闲与乐趣。
戏水石矶在湖岸,有厚重的原生态的石头,水与石动静对比,刚柔相间,动静结合,形成了一个很良好的休息空间。休闲街这是石、木、树构成的生态休闲园,映衬着各式酒吧、茶吧,金竹打造的特有景观和着地面喷泉,演奏着休闲优美的乐章。滨水街像一块美丽的水晶石镶嵌在湖与绿荫之间,在这里,意大利威特莱仕咖啡、公园九号工坊提供你最好的休闲去处,临水街市,让你情趣怡然。淘气堡临水依树高低起伏的绿岛形成了天然的亲子游乐区。儿童秋千、儿童滑梯、对对碰、童乐卡通车等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选择。涵碧湖涵碧湖为园区最大的水域空间,罗曼亭、荷花荡、滨水木栈道、滨水街、戏水石矶、潋滟台等景致围绕四周,营造了独具生态的亲水环境。文化活动中心集聚现代欧式的建筑与园区现代、时尚、休闲、浪漫的风格合成一体。在这里,文化展示、文化沙龙、艺术教育、各类培训得到最好的体现。她的景观性、功能性得到了最好的张扬。晨运广场庭院树阵环绕,四周以铜条镶嵌的花岗岩铺装而成,增加广场林荫绿地和广场节奏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与交流的好去处。健身广场花树绿荫中的一块绿地,多种器械为游人提供了锻炼的最好场所,百年银杏见证广场带给游人的快乐。跌瀑留音特殊的地形环境成就极具特色的地形、植物与水的空间关系,水体顺叠砌的整石源源不断的跌落,营造动态多变的水景,茂密的植物群落形成绿色屏障,更增添园区的生态效果。
常州市民广场的建造十分规整,”H”型的市政大楼脚下是一片方形的广场常州市民广场位于常州新北区市政府正前面,东面是常州大剧院,西面是常州博物馆和规划馆,常州博物馆和规划馆全天向市民开放,里面包罗万象,用文物展示的方式向参观者诉说着常州由古至今的历史,科技馆内也有丰富的标本和化石,规划馆气势雄伟,陈列着常州市全貌的模型,足有一楼层层面那么大。不可否认的是市民广场在晚上夜灯下的辉煌与灿烂。但是,市民广场虽大,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大而空旷无比,没能展现其好的特点。广场除了铺装以外没有其他的点缀,夏天的时候,广场暴晒,不适合市民的活动,并且广场上是下沉的,只有台阶,没有考虑到为行动不便的人设置残疾人通道。
通过此次的实习,获益匪浅,实践是最好的检验真理的途径,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感受到设计者的心情。才能真正感受到一个园林,一个广场的存在意义。设计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实习中,班级的感情也日渐加深,我们互相帮助,一起学习,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在实习中不断地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