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

时间:2019-05-15 09: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篇: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

2012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一部分:国情常识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党的地位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基本路线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共同理想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 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 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意义:(1)改变了以往的“大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民主政治制度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六)成果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人们的辛勤劳动(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坚持科学发展观(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9)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二、中国与科教创新

39、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41、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3)只有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7)让创新思维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51、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几个点子。

(1)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3)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引进。(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5)重视科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三、中国与世界 毕业选择

5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53、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2)作用:①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政治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54、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55、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①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③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56、怎样走向世界?

(1)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走向世界,就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3)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参与意识。(4)走向世界,还要善于学习。

57、如何择业?

(1)树立正确的正确的职业观念,即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定位。(3)正视竞争,敢于竞争。(4)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就是最大的就业。

58、青少年应怎样成为有用的人?

①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②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③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④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⑤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59、青少年应怎样不懈追求,去实现人生意义?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②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争取有所创造、有所发明。③不断为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④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⑤从现在做起,抓住现在每一步。⑥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做好每个细节。

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一、法律

6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6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6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6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6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6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6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人身权

(一)生命健康权

67、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重要性):(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2)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68、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9、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1)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2)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我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

(二)人格尊严

70、地位: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71、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72、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3)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隐私权

73、含义: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秘密的权利。

74、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1)原因: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2)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75、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2)我们还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财产权

(一)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76、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手段:民事法律手段(最常见,最普遍)、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

77、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1)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2)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3)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继承权

78、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眼神和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79、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80、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81、如何保护公民的继承权?(1)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有维权的意识。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定监护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2)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三)智力成果权

82、含义:又称:知识产权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法律: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权法 83、如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2)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好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消费者权

84、内容: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权、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85、如何保护公民的消费者权?(1)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首先,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3)当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86、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2)生产经营者要恪守诚实守信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3)销售者要遵循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4)加大宣传力度,消费者要加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监督权(批评建议权)

87、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形式: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打电话或向人大代表反应。

88、公民形式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2)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受教育权 89、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相关法律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90、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2)坚持是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努力学习,(3)全面发展争取接受更高成都的教育,(4)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三、违法犯罪

91、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 “黄”、赌、毒和邪教、抽烟、酗酒、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92、不良诱惑的危害

①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93、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启示)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94、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

(1)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较低,交友不慎。(2)认识能力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缺乏判断力。(3)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4)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缺少控制力。

95、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区别:(1)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2)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96、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总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

97、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犯。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98、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看熟即可)

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时,可以:

一、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

二、宣传自己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许侵犯的

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一、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

二、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A.呼救法B周旋法C拨打“110”报警法D实施正当防卫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地方法技巧,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9、.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看熟即可)

①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②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③当通过非诉讼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我们就要勇敢的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如果有经济困难,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四、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0、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101、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10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103、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105、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106、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7、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108、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答:(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110、公民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贡献?(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答:〈1〉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部分:品质常识

(一)道德品质 交往

(一)(一)我与家庭

11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②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112、怎样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113、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影响了与父母的沟通。(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3)代沟的存在。

114、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

①要理解自己的父母。②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健康等;虚心接受批评、建议;努力缓解父母工作压力;开展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活动。

(二)我与祖国

115、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1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3)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主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117、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内涵: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

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③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动力。

118、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从国家的角度说: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主心骨;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说:①认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等,学好各门功课,从中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③我们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举例说明:①阅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读物;②观看爱国主义影片;③学唱爱国主义歌曲;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⑤参观革命圣地;⑥参加升旗仪式等等。

(三)个人与集体

119、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1〉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120、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作用)答:〈1〉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2〉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121、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除个人的正当利益。〈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4〉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

122、怎样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答:〈1〉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2〉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123、怎样为集体添光彩?(怎样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答: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体现在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124、老师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①帮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交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3)老师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

125、怎样做到尊敬老师?

(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3)尊敬老师,还要对老师有礼貌。

126、怎样和老师交朋友?

(1)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2)主动、热情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3)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用恰当的方式、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指出来。

127、正确认识自己有何益处?

(1)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3)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128、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129、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2)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3)学习可以增长才干。(4)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30、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我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③再聪明的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自己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四)个人与社会 131、怎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答:〈1〉亲身实践,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2〉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4〉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5〉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132、从众心理的影响

积极影响:〈1〉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2〉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盲目从众的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3)直接影响身体健康。(4)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的歪风邪气。

133、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怎样克服盲目从众?怎样杜绝不良嗜好?(答案相同)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3)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

13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2〉为社会做贡献。例如: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35、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⑴真、善、美的影响①净化人们的心灵②促使人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⑵假、恶、丑的影响①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②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③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136、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③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137、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1)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2)还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增强自控能力。(3)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138、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2)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3)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4)如果是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5)即使是和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责任。139、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承担责任意义)

(1)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潜能,实现奋斗目标;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可以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与赞誉。(3)(对社会来说)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140、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141、如何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A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B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C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2)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142、公平的含义和要求。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公平的要求:(1)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2)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143、列举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哪些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

(1)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2)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3)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制度;(4)实行公务员选拔制度;(5)实行廉租房制度等;(6)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14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消费品市场久安。

145、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46、正义行为含义: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相反,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现代社会典型正义人物代表:任长霞(打击黑社会势力)、魏青刚(奋不顾身救人)、徐洪刚(英勇同歹徒作斗争)等等。

14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和做人做事。(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交往

(二)(一)人与自然 148、什么是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149、环境问题的危害?

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50、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

道德方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1〉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2〉自觉遵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3〉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151、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

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15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53、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154、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⑴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③积极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举例说明:①不乱扔垃圾,不乱图乱画,积极进行卫生大扫除;②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⑤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⑥节约用水、用电、纸张,不浪费粮食等。

(二)人与生命

155、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156、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无限的欢乐。(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157、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158、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159、怎样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1)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我们珍爱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热爱珍惜今天。(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5)多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

交往

(三)160、为什么要合作?

(1)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合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生活需要合作。①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财富,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②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161、竞争的作用

①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②竞争能使人不断进取,奋力向前。③通过竞争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更快。

16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2)竞争不能忘记合作,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3)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16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如何实现双赢?)(1)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2)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164、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1)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165、什么说诚信无价?

(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2)“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4)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

166、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要对自己诚实,因为只有对自己诚实的人才能对人诚实。

(2)不轻易许诺,许诺要慎重。(3)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兑现。(4)当然,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二)心理品质

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意志 167、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原因: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168、如何做到自尊?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169、为什么要有自信,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原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充满自信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做法:①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③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170、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自立,怎样做到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原因: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做法: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171、自强的表现,怎样做到自强?

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做法: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为人生的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是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172、人生为什么难免会有挫折?

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所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173、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能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2)A、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练意志,使人变得坚强;B、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C、“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D、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174、怎样战胜挫折?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的战胜挫折,在生活中将会不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4)主动寻求帮助。既可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还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175、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2)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3)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4)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176、磨炼意志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1)确立明确的目标。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二、情绪

177、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1.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178、情绪的影响:

积极情绪的影响1.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能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可能超常发挥。2.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极情绪的影响1.不利于正常才能的发挥,甚至发挥失常。2.不利于身心健康。

179、调节情绪的方法

1.理智调控法。2.注意力转移法。3.幽默化解法。4.积极的自我暗示法。5.合理宣泄法:(1)哭泣宣泄;(2)倾诉宣泄;(3)运动宣泄;(4)书写宣泄,宣泄注意: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三、情趣

180、高雅情趣的特征和作用:特征: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

作用:1.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2.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3.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181、庸俗情趣的特征和危害:特征: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危害: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182、怎样培养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1)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2).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3).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4)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重要途径)。183、盲目从众的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3)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有的还直接影响身体健康。184、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

(1)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2)还要学会拒绝,对于不健康的东西,我们要果断的说“不”。

第二篇: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

2012考研考试政治近现代史重点难点

“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②说明了全国胜利的局面下,采取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③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③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 个历史性文件。

②《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④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③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十二大”(1982):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②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5.“十三大”(1987):①突出贡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大会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③大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十四大”(1992):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②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7.“十五大”(1997):①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②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大会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

8.“十六大”(2002):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大会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③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十七大”(2007 年):

(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三篇: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

龙耒为你贴心服务!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

近现代史纲要(全系列)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难点之侵略与抗争史专题一、六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 年,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

②1937—1945 年,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涉及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 万银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 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 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及其失败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1841 年5 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1851 年到1864 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1899 至1900 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禁烟运动: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英勇牺牲。

(3)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林永升以身殉国。

(4)1937 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5)1937 年9 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1938 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7)1940 年8 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反侵略斗争及其失败

从1840 年至1919 年的80 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是根本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难点总结之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创办军事工业——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⑧历史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⑥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社会风习。

⑦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辛亥革命的“热点问题”)

5.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④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⑤开始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⑥五四之前意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⑦五四之前的局限:没有思想武器,只有民主主义;没有革命实践,只有宣传呐喊;没有全面批判,只有绝对片面。

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第一,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之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3.1923 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4.1924—1927 年国共两党开展第一次合作。1927 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5.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6.1927 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问题。1928 年—1930 年,毛泽东接连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7.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6.“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7.“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8.“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1.“十七大”(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1924 年******一大召开。

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又称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将爱国分子。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 年7 至1927 年7 月,与******实行合作的战争。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 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解放战争:1946 年6 月至1949 年9 月,****了******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1950 年至1953 年,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 年至1934 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 年9 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 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1946 年6 月—1947 年2 月,经过8 个月歼敌71 万,粉碎了******军的全面进攻。1947 年3 月—6月,经过4 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军的重点进攻。

6.(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 年6 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4 个月零19 天。

——党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 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1、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45 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5)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51 年在党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2)1957 年开展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3)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4)1992 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5)1997 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02 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作风建设

1.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 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 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1957 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理论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实践中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领导民主革命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思想。

四、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①1928 年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②1929 年兴国土地法: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③阶级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①《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消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 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4.建国初期

1950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5.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 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7.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8.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五、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1.国民大革命时期──合作(1924 年-1927 年)

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影响:基本消灭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分裂(1927 年-1936 年)

原因: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影响: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合作(1937 年-1945 年)

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影响:抗战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分裂(1946 年-1949 年)

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影响: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启示: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考研政治近现代史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60周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内因:****的封建统治和残酷的剥削、压迫,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1851 年)

2.定都天京——同清对峙(1853 年)

3.北伐西征——全盛(1856 年)

4.天京事变——转折(1856 年)

5.重建领导核心:任洪仁玕为干王;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如陈玉成、李秀成。

6.天京陷落——运动失败(1864 年)

三、《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1.性质: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3.目的: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5.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四、《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1.1859 年干王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

2.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五、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1.建立绝对平均的社会; 2.消灭私有制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目的都是反封建,结果都未实行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已衰落 1.发展资本主义; 2.保护私有制 无群众基础 符合历史潮流 社会主张

群众基础 本质 相同点

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1.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①太平天国起义从1851-1864 年坚持了14 年,革命的势力先后扩展到18 个省。

②在太平天国起义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天地会起义,北方的捻军起义等。天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仍坚持战斗4 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新的历史特点:

①《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②《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及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它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①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②与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英勇斗争。

第五,在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①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第三,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列强侵华野心警惕不够,缺乏理性认识,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3.经验教训:

①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②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七、太平天国运动分析题命题角度

1.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历程结合命题。

2.与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结合命题。

3.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对比考查。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难点之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国际: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国内:人们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形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组织准备: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2.思想宣传 代表人物 著作

主要观点

孙中山 《中国问题的真解指出只有****清朝政府的统治,才能真正解决中决》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世种》、《猛回头》

国问题。

章炳麟 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 号召人民****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 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三民主义学说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另一方面,革命派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对汉族封建势力的警惕,结果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过,民权主义归根到底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

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四、中华民国的建立

1.时间:1912 年元旦。

2.国号:中华民国。

3.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4.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5.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掌握实权,势力强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下层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力量涣散,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3.帝国主义势力支持袁世凯掌权。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第二,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第三,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首先,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其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最后,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八、辛亥革命分析题命题角度

1.与农民的土地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结合命题。

2.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与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对比命题。

3.新旧三民主义对比命题。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难点总结之中共成立90周年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3.国际指导:共产国际的指导。

4.思想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其历史特点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一方面,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

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军阀;****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三大”(1923):1923 年6 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同孙中山领导的******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会议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了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意思。④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意义: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

(1)内容:①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③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②说明了全国胜利的局面下,采取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③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③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 个历史性文件。

②《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④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③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十二大”(1982):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②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5.“十三大”(1987):①突出贡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大会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③大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十四大”(1992):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②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7.“十五大”(1997):①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②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大会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

8.“十六大”(2002):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大会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③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十七大”(2007 年):

(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分析题命题角度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2.结合中国共产党90 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90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是怎样完成的?

4.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难点之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

一、抗日战争期间的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期间的两条抗战路线:

①******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

②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

2.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况:

(1)******正面战场:

①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比较积极抗战,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__武汉会战),承担了主要的抗战任务,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还是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②进入相持阶段,由于实行消极抗战,积极****方针,正面战场出现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2)共产党敌后战场:

①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为抗战前线,从日寇手中夺回大片沦陷国土,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②相持阶段,中共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困难,采取一系列措施,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③反攻阶段,中共领导的武装成为对日反攻的主要力量。

(3)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两个战场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体现,他们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贡献。

①抗战初期,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

②相持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

二、抗日战争的地位、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基本经验

1.抗日战争的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占世界总人口4/5 的60 多个国家卷入了这场战争。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也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1931 年到1937 年独自抗战,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每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 万人中,有150 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又不能全

力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并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 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

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形成背景和原因: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②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 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

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8 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⑥1937 年9 月22 日,******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蒋政策变化:①1931 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政策是“反蒋抗日”。②1935 年12 月25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之后,1936 年5 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9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1936 年12 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也是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成功。③1937 年9 月22 日,******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联蒋抗日)

5.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比较两次中日战争

1.19 世纪和20 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有怎样的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1)19 世纪的中日战争是指发生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告结束。20 世纪的中日战争是指开始于1931 年的抗日战争,这次战争以日本投降,中国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

(2)两次中日战争之所以结果不同,原因是:第一,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第二,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通过比较19 世纪和20 世纪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你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③两次中日战争失败和胜利的不同结果教育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4

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1924 年******一大召开。

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又称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将爱国分子。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 年7 至1927 年7 月,与******实行合作的战争。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 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解放战争:1946 年6 月至1949 年9 月,****了******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1950 年至1953 年,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 年至1934 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 年9 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 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1946 年6 月—1947 年2 月,经过8 个月歼敌71 万,粉碎了******军的全面进攻。1947 年3 月—6月,经过4 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军的重点进攻。

6.(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 年6 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4 个月零19 天。

——党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 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1、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45 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5)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51 年在党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2)1957 年开展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3)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4)1992 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5)1997 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02 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作风建设

1.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 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 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1957 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理论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实践中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领导民主革命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思想。

第五篇:2012年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难点总结专题

2012年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难点总结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3.1923 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4.1924—1927 年国共两党开展第一次合作。1927 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5.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6.1927 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问题。1928 年—1930 年,毛泽东接连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7.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6.“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7.“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8.“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1.“十七大”(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国民党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又称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将爱国分子。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 年7 至1927 年7 月,与国民党实行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 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解放战争:1946 年6 月至1949 年9 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1950 年至1953 年,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 年至1934 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 年9 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 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1946 年6 月—1947 年2 月,经过8 个月歼敌71 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 年3 月—6月,经过4 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6.(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 年6 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4 个月零19 天。

——党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 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1、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45 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5)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51 年在党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2)1957 年开展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3)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4)1992 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5)1997 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02 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作风建设

1.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 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 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1957 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理论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实践中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领导民主革命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思想。

下载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近现代史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2年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唯物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是判......

    2012年考研政治之近现代史重点难点(四)

    2012年钻石卡考研政治之近现代史重点难点(四) 万学海文 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4) 龙耒为你整理: 2012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社会发展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毛中特(★)

    龙耒为你服务!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毛中特之二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难点总结之经济体制创新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第一,......

    2012年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难点三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2年钻石卡考研政治之近现代史重点难点(三) 万学海文 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

    2014考研政治笔记: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归纳5篇

    思远福大考研网 2014考研政治笔记: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归纳 整理了下考研政治讲义的笔记,以下主要针对近代史纲要的一些复习要点,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多点帮助吧。近代史纲要科目是考......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四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第四章练习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单选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

    62012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通过近两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出题规律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容易命题的的考点就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上的今年或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