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礼仪文化

时间:2019-05-15 09: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礼仪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礼仪文化》。

第一篇:西方礼仪文化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任 课 学 生 学 生 班 成名 称: 西方礼仪文化

教 师: 周伯亮

姓 名: 梅焕文

学 号: 31403120125 级: 14物流管理(1)班 绩:

题目1:《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引言: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不管是在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1餐具摆放的差异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以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局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右,餐具靠左“,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放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杯酒,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2座次安排的差异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双方搜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是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在西方,通常,卓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3上菜顺序的差异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差异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以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咖啡或茶是西餐的最后一道上饮料。4就餐氛围的差异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发出声音,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说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说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到的程度。5餐桌话语的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餐桌上的菜花样繁多,五花八门。如果是盛宴,主菜则会更多,越丰盛、越昂贵方能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怠慢了您”等等的话语。而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对中西方主人的话语进行推敲,不难看出,中国人遵循“贬已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实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

结语:探究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礼仪差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信息误解,同时这必将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将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度,饮食是人生活第一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映射,能在不同餐桌礼仪文化中游刃有余,是做好跨文化交流的前提,也必将是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催化剂。

第二篇:西方礼仪文化概论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拜访他人必须有约在先。(√)

2.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3.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4.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5.不允许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

6.参加舞会时可以穿民族服装。(√)

7.在英国,人们姓名一般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8.在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可以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9.用餐点菜时,没有必要征求主宾的意见。(×)

10.在安排西餐座次时,应安排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社交交谈中,有哪些具体的主题应当忌谈?

答案要点: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捉弄对方的话题;非议别人的话题;倾向错误的话题;令人反感的话题

2.写信的5C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礼貌;完整;清楚;正确;简洁

三、论述题(30分)

论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普遍性;规范性;对象性;操作性

《旅游社交礼仪》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循入乡随俗或从俗的原则。

2.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修饰头发的时候,要做到“三勤”,指的是勤于清洗、勤于修剪、勤于梳理

3.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成有却无”,强调的是化妆的自然原则。

4.一般而言,手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等三个部分构成。

5.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通常坐下之后应占据座位的2/3比例。

6.佩戴首饰时,在数量上的规则是以少为佳,在色彩上的规则是力求同色。

7.当两人距离在1.5米到3米之间时,称为礼仪距离。

8.请用图形标示出一般家用小轿车的座次尊卑顺序,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

(1)主人自驾车(2)专职司机驾车

答案:(1)主人旁边1,后排右座2,后排左座3,后排中座4。

(2)专职司机驾车,司机旁边4,后排右座1,后排左座2,后排中座3。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每题3分,只判断不说明不能得全分,共30分)

1.女性身着裙装上下楼梯,应该走在楼梯的右边。

2.在公共场所下蹲,要注意面向他人。

3.正式场合,男性不允许穿着短裤,但是女性可以。

4.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父母,可以用“家父”“家母”,对别人的父母,则可用“令尊”“令堂”。

5.与女性握手时,应该只握住其手指尖,不能全部握住。

6.行亲吻礼的时候,晚辈吻长辈,应该吻额头,长辈吻晚辈,应该吻下颌或面颊。

7.送花的时候仅注意选择花的种类就行了,颜色和数量无所谓。

8.做客的时候,如果与主人关系很亲密,可以不用敲门直接进入。

9.用餐时,中途需要离开,应将餐巾放于餐桌上。

10.为客人泡茶时,应将水注满水杯,以示尊重。

答案:1.错,应为远离楼梯扶手的一边,或靠墙的一边。2.错,忌面向他人,忌背向他人。3.错,女性可以穿短裙,但不能穿短裤。4.对,对自己表示谦虚,对别人表示尊敬。5.错,握手时忌讳仅仅握手

指尖,对女性也然。6.错,长辈吻晚辈,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吻下颌或面颊。7.错,花的颜色和数量也对花的寓意有影响。8.错,要敲门,以免碰上让人尴尬的场面。9.错,中途离开将餐巾放于自己坐的椅面上,方桌上表示用餐完毕。10.错,应注七分满,“茶七酒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妆成有却无”,被认为化妆的最高境界,它强调的是化妆的(自然)原则。

2.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指的是交往过程中(手势)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它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等三部分构成。

3.当两人相距在0.5米之内时,即为私人距离。当两人相距在1.5米~3米之间时,即为(礼仪)距离。

4.通联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联络)。

5.赠送鲜花是馈赠的一种特殊形式,深受人们欢迎,但是送花很讲究,如花环的受赠对象通常是贵宾或友好,庆祝开业、演出适合送(篮花),祝贺乔迁适合送(盆花)。

6.目前,在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大型赛会的开幕式上,往往会举行火炬点燃仪式。其寓意来自古希腊,是为了表示(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7.在行亲吻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不同。长辈吻晚辈,应该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该吻(下颌)或(面颊)。

8.我国规定,正常标价的机票有效期为(一年),在此期间之内,一般可按规定(变更旅行日期)或(退票)。

9.由主人亲自驾驶的轿车,一般(前)排座为上,(后)排座为下;以(右)为尊。

10.女性身着裙装上下楼梯的时候,应该选择(靠墙)的一边行走。

2.结合案例,说明做一个懂礼仪的人应该在说话和交谈中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回答要点:(1)尊重客人;(2)合理解释;(3)认真对待客人抱怨;(4)报知相关主管。(要联系实际,结合服务礼仪有关知识,评分关键在于分析、处理方法是否得当)

2.要点:服务语言应该平静、柔和、清晰、大方、礼貌(评分关键,学生能够结合案例对服务语言的礼仪标准进行阐述

《社交礼仪》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答案

1、礼仪的起源:___、___、___、___。对神灵的敬畏、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

2、打招呼的方式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寒暄式、问候式、致意式、致礼式。

3、仪容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美、健康美、内心美、修饰美。

4、与人交谈的态度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态专注、感情真挚动作恰当、礼让对方。

5、个人形象扭曲是指一个人_______和________不统一。内在品质、外在形式。

6、学习礼仪课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外兼修、灵活运用随机应变。

7、现代礼仪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平等、简洁、高效。

8、握手时应该由尊者先伸手,但在表示_____、__、___等场合,卑者也可以先伸手。欢迎、感谢、祝贺。

9、拒收礼品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言、婉言、事后退还。

10、办公室礼仪有三点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表端庄、礼貌谈吐、举止得体。

11、男士穿西装只能配__________鞋不能穿__________鞋和_________鞋。皮、布、旅游。

12、构成礼仪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客体、载体。

13、个人形象是一个人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统一的展现。外在的样子、内在的品质。

14、与人交谈选择话题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避免涉及对方隐私、忌非议别人、不要捉弄对方让人下不了台、不要反复诉苦。

15、涉外礼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不卑不亢,入乡随俗、尊重隐私、女士优先。

16、个人形象分_____、__、____、___。和综合型五种类型。精明强干、热情活泼、稳重踏实、谦虚谨慎。

17、因为人的眼睛传达的信息最多、最________,而且最___________、最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真实、充分、细腻。

18、认识自我可以从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找到个性坐标。生理、心理、关系环境。

19、礼仪培养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加强道德修养、注重个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20、礼仪的本质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_____,为了维护_____、_____的生存发展的_______环境,在纷纭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_____与和_____。国家、安定、和谐、人文、习俗、社会规范。

二、选择题。

1、在正式场合男士穿西服要求:(A、C、F)

A、要扎领带。B、不能露出衬衣袖口。C、钱夹要装在西服上衣内侧的口袋中。D、穿浅色的袜子。

E、领带夹应夹在衬衣的第三、四个扣子中间。F、穿西服背心,扣子都要扣上。A、C、F

2.英国人对动物的禁忌是:(C)A、仙鹤B、蝙蝠C、孔雀和大象D、猫 C3、握手有伸手先后的规矩:(D)

A、晚辈与长辈握手,晚辈应先伸手。B、男女同事之间握手,男士应先伸手。C、主人与客人握手,一般是客人先伸手。D、电视节目主持人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时握手,主持人应先伸手。D4、蹲姿。(B、C、D)A、蹲姿不雅观,所以不要蹲。B、蹲姿有益健康,应该多找机会蹲一会儿。C、在孩子面前蹲下与他交谈,会使孩子感到亲切。D、蹲姿最好采取两膝一高一低的姿式。E、累了蹲下并不解乏,都不如坐在地下。B、C、D5、男士西服单排扣有两个,在正式场合站立时,应如何扣?(A)

A、只扣上边一个。B、只扣下边一个。C、两个都扣上。D、两个都不扣。A6、西方的愚人节在哪天?(B)

A、3月1日。B、4月1日。C、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D、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B7、介绍两人相识的顺序一般是:(B)A、先把上级介绍给下级B、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C、先把客人介绍给家D、先把早到的客人介绍给晚到的客人 B8、仪容美的自然美包括:(A、B)A、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某些自然特征。B、保持个人面容的独特性。C、最美的面容是微笑。D、保持面容的红润、光泽。E、要适当化妆。A、B9、在下列场合应关闭手机,不准使用。(B、C、D)

A、影剧院。B、考场。C、乘坐飞机。D、驾驶机动车。E、会场。F、图书馆。B、C、D10、有客人来访,与客人说话时应注意:(A、B)

A、不要当客人面与家人争执。B、不要边谈话边忙着做其它事。C、不要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D、不要谈自己的工作。E、不要谈客人家里的事。F、不要谈自己家里的事。A、B11、西方的母亲节是:(B)A、4月1日。B、5月第2个星期日。C、6月第3个星期日。D、3月1日。B12、在正式场合,男士穿的西服有三个扣子,只能扣(B)

A、下面1个。B、中间1个。C、上面1个。D、三个都扣。E、三个都不扣。B

第三篇:西方礼仪与文化课后感想

《西方礼仪与文化》课后感想

在学习了西方礼仪与文化的知识后,回想东方泱泱大国的文化礼仪,其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也让我充分了解到一个国家所处的环境与国民的思想对文化利益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从最基础也是最明显的等级观念开始。东方强烈的等级观念喜欢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贫贱贵富,虽说在提倡人人平等的现今,这种驻扎在东方人观念中几百年的腐化思想仍然从潜意识里把人分了等级。说到底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出生在富贵人家只是你人生的起跑点比一般人高了而已,没必要看高自己,出生在平民家庭不意味着一辈子就是卑贱的代名词,也没必要看低自己。道理是谁都懂得,但文化造成的蒂固观念终究改变不了这种恶劣的思想,这一点我还是更偏向于西方文化的。西方更能看清楚自己的价值并不以此为荣为耻,他们相信努力可以提高自身价值,可以做到人对人正真的平等。

另一个值得我谈到的便是东西方的文明礼仪了。说实话作为一个东方人,我还是为我们的文明礼仪感到羞耻,我不否定东方大国年年家喻户晓的各路伟大精神奉献人物,但自我牺牲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个人文明却是人人能做到却无法做到的。看看日本一场球赛过后纤尘不染干净如初的观赛台,看看新西兰马路边严谨遵守交通信号的路人,看看美国大街上漂亮的垃圾桶和洁净的地面。而我们......每次旅游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国人这种极端恶劣的本性,满地的垃圾,拥挤无序的地下铁,混乱的交通,人与人的冷漠,看到这里我也只能冷笑了。

最后让我感兴趣的是东西方的婚礼文化。说道婚礼,想必是每个人最憧憬的幸福了。漫天飞舞的气球,奶白色的雅致小亭,庄严的教堂,彻响的钟声,纯白无暇的拖地碎花抹胸婚纱,妖艳欲滴的玫瑰花捧,可爱的花童,绿茵的草地,西方的婚礼充满了浪漫和轻松,没有过多的繁复礼节,没有冗长乏味的辞藻,简单而大方。东方的婚礼则是以大红色为主调,喜庆的花轿,朱红层叠的宽袖凤冠霞帔,牵情系缘的绸缎,悦耳清脆的唢呐,震耳欲聋的炮鸣,一路热闹的祝福吆喝无不体现出丝毫不逊与西方婚礼的幸福,东方婚礼较为隆重,注意的细节礼节较多,而婚前誓言辞藻也较为乏味,但热闹喜庆的气氛,欢腾的场景还是很值得品味的。

西方礼仪与文化还存在许多有趣的话题,那些令人尴尬和搞笑的场景缘于对此的了解不够深入,彻底。为了以后出国的端庄举止,习得西方文化礼仪的相关知识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学号:120107100112

姓名:胡克

班级:12经济(1)

第四篇:西方礼仪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礼节,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出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三、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

五、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

六、中国人见面客套时喜欢问去哪,吃饭了没,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西方人对此感到很怪异。“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西方人们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而西方人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

七、如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八、中国人通常会在女官员、女企业家、女学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优先原则,却不理会女翻译、女导游、女陪同、女记者等。而西方人对此一视同仁。

九、在国际会议上,我国传媒总结出国人的种种陋习:电话多、屎尿多,常常在公开场合训斥下属,男秘书给自己上级揉肩膀等。为此《国际先驱报》曾于2007年9月24日载文“中国人国际会议‘七宗罪’成西方媒体嘲讽性花絮”。正式的公务场合或宴会上,遵守礼仪是自身良好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一同参加宴会的人的尊重。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的礼仪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中国人常常强调群体主义,有种卑己尊人的观念在其中,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中国人在整体上是属于非宗教的,自古信奉皇权至上,而在西方,大多信奉基督教。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所以导致中西方礼仪出现差异。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

中西方餐饮差异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在参加宴请时,这一差异显得较为突出,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异。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长为尊,为先,以臣、子、妻、幼为卑为后,进而形成了贵贱有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则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把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详细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女宾客分列成两个名单,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异。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由于反对侵略。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了-----团结与和气;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

不过,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发展,餐具的使用已没有明显的分别,很多西方人学着使用筷子喜欢吃中餐,而中国人也常入西餐厅和使用刀叉了。

四.进餐礼仪的差异。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正,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如: 1.使用刀叉进餐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将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时,刀叉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叉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拿在手里而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势时应该把刀叉都放下,千万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挥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纸,也不可一手拿纸巾一手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内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若汤过热,可先等稍凉再喝,千万别吹汤。喝汤时,用汤勺将汤从外向内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中,匙把指向自己。3.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食物时,不要用叉子插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再放入口中。

4.面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块再放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或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分成小块再抹。

5.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为贵。吃鸡腿时应先将骨头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要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再吃下层鱼肉。要切一块吃一块,切不能切得过大或将肉都切成片。

6.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势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睦和,国人团结。而西方人一坐到桌上便是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时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中国人一般遵循“贬几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实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未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代替代。

7.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而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有的人甚至放下筷子就开始聊手机,且有些人还不太在意时间的长,一聊甚至超过半小时。8.对酒的饮用。西餐桌上最后一道菜往往是酒,如波尔图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就往往是倒在右手边的杯子里,然后再把瓶子传给你旁边的人。这是女客会起身去客厅,留下男士多喝一会儿酒,吸烟和交谈。当女士们起身时,男士们也应起立,表示尊重,当女士们离开后回座。不久男士们也应该到客厅和女士们在一起。中国,酒却成了第一道菜,甚至有的人从开始就喝到最后,而主人也必须不断地给客人倒酒也表示热情,有的甚至来一个“不醉不归”“不醉不罢休”的目的。西餐桌上的人们酒由你自己定,喝多少倒多少,主人也充分尊重你的选择。

在此,中国的特色吃法—火锅。也是一种渊源流传的东方文化。涮羊肉以及与之相关似的四川麻辣火锅,广东海鲜火锅之所以广泛受人喜爱,一在其鲜嫩热,吃起来自在,二来它把烹调的主要部分移到了餐桌上,让人们边吃便体验这趣味的烹调。吃火锅时大家各抒己见,是一种感情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心与心的相融相通,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又离不开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中国人的食物以植物为主菜,这就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节省时间,且营养好。所以他们吃饭讲究低声细语,用餐时也很讲究营养的平衡。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如:中国,吃的形式后面蕴藏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一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及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注重菜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饮食的美性追求虽然压倒了理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反映,而生活习惯的形成又不是短时间内可得到了。它其实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伸。所以,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一个部分。

中美餐桌礼仪刍议

摘要: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餐桌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美国;餐桌礼仪;比较 一中国餐桌礼仪

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人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也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只是满足基本生理的需要,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礼仪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礼仪。

二、美国餐桌礼仪

美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美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在儿童的餐桌礼仪中,美国人还注重进行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3 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三、中美餐桌礼仪对比

中国和美国在餐桌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并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餐桌礼仪。(一)座次安排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人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在美国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人坐原则是客人先人坐,长者先于年轻人人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人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人坐。

(二)上菜顺序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那么怎样叫一顿中式饭呢?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有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5]这些程序不仅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一冷菜一汤斗海鲜一主菜一甜点心一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三)餐具

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要备好牙签和烟灰缸。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时,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倒人胃口;二是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四是严格筷子的职能。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勺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复吮吸、舔食。

3.盘子。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6.牙签。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可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人口,也不要

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

用来扎取食物。在美国餐桌上: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在摆放方法上,中餐较为简单,而西餐就比较复杂。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餐具的取用应由外而内,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也可用英美式,即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美国较偏好后者,但也接受法式方式。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动。用完刀叉后,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叉口朝左,以便于取走时的安全性。用完餐盘后,不应往外推,将其留在原处便可。有一个例外是当沙拉和主菜同时上桌时,沙拉所需使用的刀叉是放在最靠近餐盘的位置,也就是主菜刀的内侧,沙拉盘则在主菜所用的刀叉的左方。主菜叉子的位置在餐盘的左方,而餐盘右方为主菜刀子。如果没有沙拉盘上桌,那么沙拉用的刀叉会和沙拉一起上桌。还有一个例外是,吃蚝(Oyster)所用的叉子放在餐盘右方,也就是餐具的最外侧,汤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的右方,最外面的用于喝汤,介于刀和汤匙之间的小匙,则是用于吃甜点(Dessert)的,而甜点又是放在餐盘的最左方。但平常为避免混淆,一般会把吃甜点所需的餐具置于餐盘的上方,以示区别。喝汤时应该是由碗盘外缘舀至内侧,喝完后汤匙不可留在碗中,应放在碟子上。如果喝汤所用是深盘,就应将汤匙放在深盘中,汤匙柄朝右。在喝茶或喝咖啡时,用完调匙后应放在碟子上,直接拿起咖啡杯就口,而不是以调匙舀用。喝酒时则应拿高脚杯的杯脚,而不是杯身,因为如果喝的是白酒或香槟,可长保其冷却,如果喝的是红酒或其它就,则可欣赏酒色。(四)停菜方法

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便扔下筷子离席。在美国餐桌上,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又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

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又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虽说将刀与又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没有用过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规则反而显得奇怪。(五)肢体动作和语言的意义

在中国,平时吃饭,家长会告诫小孩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以为这种礼仪规范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的。就是说,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有筷子敲打碗盆。这种解释比较容易接受。事实上,还有另一种解释值得重视,古时候有所谓“蛊毒”之说,相传蝈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取百虫放入瓮中,经年打开看时,必有一虫将别的虫都食尽,这虫就叫蛊的。古人因此将毒害人而令人不自知,称为蛊毒。在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为使蛊起作用,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因此,用筷子敲打碗盆就成了饮食中的大不敬。Ⅲ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双手保持静止不动,在同桌的人看来,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在美国,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不允许替他人取菜,不允许吸烟,不允许向别人劝酒,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用餐时不应将手肘镇在桌子上妨碍他人进餐,而且也不美观,更不可晃动椅子发出怪声。当口中有食物时,不可喝水、喝汤或讲话,如果不小心犯了此错,应说“Excuseme”,待食物吞下后,再继续话题o[43进餐时应尽量参与话题,不要保持沉默或只与邻座讲话,而忽略其它宾客。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喜欢,可以只取一些或根本不拿,婉转地想女主人解释。进餐期间如果咳嗽,应以餐巾捂住,并致歉。但如果太严重,则不妨先离座,等缓和后再返回座位。在餐桌上也不可用牙签剔牙,最好能等到宴毕后到洗手间用牙签取出。女士也不可在餐桌上补妆。有事须先行离席,应向在场的人致意。由于个人在餐桌上用餐的仪态确实会对别人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影响,因此父母自孩子进入青少年后,就应该拨出足够的时间在餐桌上陪伴孩子,以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综上所述,中美餐桌礼仪有不少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了解西方餐桌礼仪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在国外生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在餐桌上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因此,学习和研究餐桌礼仪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任务,也成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

第五篇: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

首先我来讲一讲西餐的餐序,就是你点菜吃菜的顺序。说实话没有人在场的话你愿意吃什么吃什么,但是比较正规的宴请这个西餐是有餐序的讲究的。大体上分为正餐和便餐两种类别,那么我首先来跟各位说说正餐的讲究。正餐一般来讲,有这么几道菜,第一道菜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头盘或者叫头盆,严格讲这是开胃菜,比如以色拉类为主,有的时候还有什么鹅肝酱,冻子,泥子这样一些东西,但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头盘主要是色拉,这个色拉有很多种,比如有蔬菜色拉,这比较清口的,有海鲜色拉,是比较名贵的,还有什锦色拉,混拌在一起的。除此之外这个头盘还有泥子、冻子之类的东西。所谓泥子我打个比方,很多同志吃肯德基吃过那土豆泥吧,还有一些同志到西餐馆吃过水果泥,把菠萝、苹果、梨给它磨成粘稠状的东西,这个其实在西餐中它也是开胃菜,一般选一种就行了,还有就是冻子,打个比方皮冻以前吃过吧,孩子的果冻你见过吧,西餐有的时候它也把菜给它熬熟了之后做成凝固状,冻子,它也是开胃菜,这是头盆。头盆一大特点比较清淡,比较爽口,帮助你打开胃口做好正餐的准备,所以严格讲它不是菜,就是开始曲,前奏。

正餐西餐第二道,主角就要开始了,如果我们说前面是前奏的话,那下面就是序幕就开始了就是汤。西餐跟广东菜有点相似,是先喝汤的,西餐这个汤也叫做开胃汤,不过这儿说个实话,我个人不明白西餐那汤为什么叫开胃汤,我往往一喝就饱了,可是他们把它叫做开胃汤的。比如有三种类型,红汤、清汤,白汤,红汤我们北京人比较熟了,因为北京人过去比较喜欢吃老莫,莫斯科餐厅吃俄罗斯菜,俄罗斯菜里面那个罗宋汤,就是俄罗斯红菜汤。这是红汤,琼汁,圆白菜,红萝卜,西红柿它在一块儿做的,那种汤它比较酸甜,很多人喜欢喝。还有就是白汤,蘑菇汤,奶油汤,这在法国菜里比较常见的,还有就是清汤,它比较清淡的,汤。

第三,这个西餐吃完了头盆吃完了汤之后,你注意,它都是菜,下面一个就是副菜,叫副菜。它菜分为主菜跟副菜的区别,这个副菜是什么副菜一般是海鲜类的东西,一般叫白肉,你注意我这儿用的词,白肉。白肉是什么,就是鱼肉和鸡肉,因为鱼肉和鸡肉做熟了之后你注意了吗?它是白色的,另外这个副菜吃完了就会是主菜,主菜一般特点是红肉,就是牛肉、羊肉、猪肉,它做熟了之后它是红色的,相对来讲红肉味比较浓,比较厚重,吃了之后耐饥耐饿,而白肉它比较单薄,属于一个过渡的情况。一般来讲,也可以不吃副菜,就是直接上来就吃主菜了。

接下来以后要吃什么呢?就是吃甜品。冰淇淋,水果,干果,坚果,鲜果以及什么各种各样的布丁,炸薯条,三明治,曲奇饼,烤饼这样一些甜品,接下来最后结束曲是什么呢?喝饮料,它一般喝什么饮料呢?我们后面会专门有一讲来谈,它一般要喝咖啡或者喝白兰地酒或者喝红茶,干嘛?化解油腻的,你想想这一大堆东西吃出来,多饱多撑啊,他要喝点什么咖啡、红茶、白兰地这种烈酒之类来化解油腻。这是我讲的是个正餐的顺序。另外还有便餐,便餐就比较简单,便餐一般是工作餐或者自己去点,便餐一般是什么呢?头盆,是要的,色拉类要要一个,汤要,一道主菜,一个甜品,有的时候甜品也可以不要,就是少了,这关于餐序我说一说。1.辨认餐桌刀叉

一份正宗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2.正确摆放餐巾

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该注意要将其对折,并将折痕靠近自己。中途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用刀压着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绝对不要将其挂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3.如何用刀叉

如果实在记不清刀叉用途,就只记住使用刀叉次序一定是由外至内。还有在使用刀叉时一定不要动用“蛮力”,要以前臂的力气切食物,使刀叉基本呈90度角的状态,如中途离席,刀叉应呈“八”字放置,叉背向上放,这表示“我还没吃完呢”。叉背向下表示用餐完毕,侍应生会过来收走盘子,已经吃饱的话,应该把刀叉并排放在盘子右面,叉背向下,刀在叉子的右侧。4.双手取食物

向自己的盘中取食物时,一定要用双手。取一只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汤匙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盘中。不要只用一只叉子将食物叉到盘中了事,那是极不礼貌的。

5.喝汤及吃面包

汤很热也绝不可以用嘴吹气。舀第一匙的作用就是“探热”,一般不要舀太满。汤匙要由内向外舀,汤剩下不多时可以将汤盘轻轻向外倾斜。吃面包时,一定不要将整个面包拿起来放入口中咬着吃。合乎礼仪的吃法是把面包用手撕成小片,再缓缓放入口中。6.主菜礼仪

吃肉扒要从左边切起。吃鱼时要注意,吃完上面的鱼肉后不要将鱼翻身,而应用刀叉挑去整付鱼骨后再吃下面的鱼肉。吃龙虾时,第一步先要将刀子插入虾壳和虾肉之间,使之剥离,再将肉取出,慢慢地切片享用。7.水果及甜品

吃冰淇淋蛋糕应从自己面前的一侧吃起,如果是三角型蛋糕则应从顶上开始吃。餐后水果一般都是切皮去籽后的果块,吃起来很方便,如果像哈蜜瓜一样连皮的瓜类,应先切去皮现切小块食用。8.其他

饮用鸡尾酒是一种礼貌,如果你不胜酒力,或不知在这种场合应点什么,那么PINK LADY 或DAIQUIRI保你不会醉醺醺地失态。

饮用咖啡、奶茶或柠檬时,不要用手把糖直接放入杯中。正确的方法是把方糖先放入茶匙,再将茶匙放入杯中,这样保证不会水花四溅。用完茶匙后,应将茶匙横放在茶碟向外侧,才合乎礼仪。去西餐厅、咖啡厅都应将手袋放在背部和椅背之间的位置,放在桌面或膝上都不雅观。

在西方餐桌礼仪中,要求男士不应该在女士吃完之前先结束用餐,所以习惯于慢条斯理的女士应注意适当调节用餐速度,不要令男士等太久

1.A table knife and fork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 Western dishes, including a total of: butter knife, bread plate, the former vegetable knife and fork, knife and fork to use the main course, with soup spoon, dessert spoon with fork, glass of red wine, white wine glasses.2.Napkin napkin in the right place not only on the leg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its fold, and close to his crease.Half-way for the time being should be left on the napkin on a chair with a knife or Crimping dropped their corner of the napkin, never be hung on the back or back on the table.3.How to use knife and fork not remember if it uses knife and fork, knife and fork to use only to remember the order must be from outside to inside.There knife and fork to use at the time must not be used “brute force” to efforts to cut the forearm of food, basic knife and fork so that was a 90-degree angle, such as the left half-way, knife and fork should be positive, “eight” to place, and binary Put on the back, it said, “I have not finished it.” Under cross back after that meal, the waiter will be taken away from the plate has been full, knife and fork and emissions should be in the right plate, back fork, knife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ork.4.Both hands to take their own food after food, must use his hands.A baked potato should take to become left-handed fork, spoon holders the right to food into their own folder after.Do not use a fork to fork food to the wrong sites, it is extremely impolite.5.Soup and bread to eat hot soup will not be blowing his mouth.The first scoop of the key role of the “thermometer”, the general should not be too full scoop.Spoon to scoop from the inside out, the remaining soup can be set soup gently tilt outward.Bread to eat, we do not take up the entire bread mouth bit to eat.In line with the etiquette is to eat a small piece of bread torn by hand and then slowly mouth.

下载西方礼仪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礼仪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礼仪》教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The contents of etiquette 1) The origin of etiquette 它源于原始时代,随着人类文化的诞生,与礼仪相关的内容就出现了。古代的礼仪活动、礼仪......

    西方结婚礼仪

    西方婚礼礼俗新娘子抛花球:接到花球的其他女士,喻意快将成为新娘子。 新郎抛袜圈:接到的即喻意快将成为新郎哥。 新娘的装扮: 1.something new :新娘身上一定要有新的服饰,大多数......

    西方礼仪——女士优先

    西方礼仪——女士优先 一: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西方文化速在中国流行。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和交流。为了适应这种多元化的......

    西方餐桌礼仪

    1、预约 make an appointment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

    西方订婚礼仪

    西方订婚礼仪Q&A 为什么准新郎以钻石戒指订婚? 这个传统始于十五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许下海誓山盟。他的亲信大臣呈文:”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

    《西方礼仪》教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The contents of etiquette 1) The origin of etiquette 它源于原始时代,随着人类文化的诞生,与礼仪相关的内容就出现了。古代的礼仪活动、礼......

    西方音乐文化

    西方音乐文化 〃音乐: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4、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乐音,音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 〃西方音乐的形式......

    西方礼仪选修课总结

    西方礼仪选修课总结 为全面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充分挖掘我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我校的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积极进行选修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