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北大校长致辞

时间:2019-05-15 09: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7月17日北大校长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7月17日北大校长致辞》。

第一篇:2015年7月17日北大校长致辞

2015年7月17日讯,在2012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以84级系友的身份做了一篇题为“在怀疑的时代需要信仰”的致辞,声音刚一落地,即在网上迅速走红,被称为“北大毕业典礼史上最牛致辞”。

时至今日,在搜索引擎上搜“毕业典礼致辞”,这篇讲话出现的条目数量都名列前茅,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传播甚广,还被选为2014年的四川雅安市中考语文阅读文本。以下便是其中最为广泛传诵、激荡人心的一段:

《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辞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从文体角度来看,这篇演讲文采和情感齐飞,将演说语言所应有的激情和张力延伸至最大,称得上范本。如果说“根叔”的校长致辞是“政府工作报告+文艺腔”,那么这篇可以说是“社论+加强版文艺腔”,有文有质有诗性。事实证明,在情绪澎湃的声音现场,文艺与情怀的修辞永远有市场。

然而事实又证明,文艺与情怀永远会有另一种负面作用,也就是会因语言的含混而面临难以规避的质疑。有人旋即在网上问道,现实社会已然如此,仅仅凭靠“信仰”就能解决么?又有人问道,世上信仰这么多,哪种信仰才管用?还有人问,听了演讲之后,学生能怎么做?——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发现梦醒之后无路可走,鲁迅说的。

这些质疑固然不错,但是放在“毕业典礼”的语境中,未免显得落得太实了些。这只是一个区区不过十来分钟的瞬间场景,要求它给出未来漫长时间才能给出的唯一确定答案,是无从获取也没有实际意义的。毕竟这只是演讲,而不是布道。这篇致辞之所以能广泛流行并在某种程度上被经典化,最为重要的,其实是它在恰当的时候给出了某些恰当的“东西”。

关键词一:转换的节点

毕业是一个节点,标志着自由的校园生活的结束和严苛的社会生涯的开始,因此引导学生如何正视“毕业”这件事情以及未来自我身份的可能并不顺利的转换,无疑才是最切实、最诚恳的举措,而毕业典礼需要致辞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是处于“转换”这一现实节点上的产物,一味地浪漫主义回视和乐观主义前瞻都是一厢情愿、不具备生产性的主观图景,与无须负责的致辞者无关,与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真正背负起碰壁之疼痛的学生更无关。卢新宁的成功之处,是她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节点,也触碰到了这个节点应有的情绪喷薄点。她自有“一进家门,光阴倒转”的感慨,有对老庄孔孟、李白杜甫的追怀,但更多的却指向冷峻的未来,指向毕业生即将面对的、泛滥着毒奶粉、地沟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社会。她没有回避和掩饰这个社会不美好的一面,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将它诚实地展示出来,为毕业生若干年后的回望预先做一种扪心的温习。她所提供的恰当的“东西”,并非是某种立竿见影的唯一“信仰”,而是一种对于“转换”的自我觉醒和一层情绪上的激发。在这个场合里,情绪是重要的,甚至超过内容。

关键词二:光明的尾巴

不回避社会真相的悲观面,但比起其他一些总体悲观性和独善其身的告诫,卢新宁在致辞最后留了一条积极的光明的尾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其高明之处在于,将“你”和中国联系了起来,令“你”在内在光明之时也并不外在于社会。对于无论愿或不愿都要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这显然比独善其身更令人情绪激昂。

关键词三:不用落实的“信仰”

“信仰”是个因人而异的暧昧词语,在步入真实的现实社会和琐屑的日常生活后更是如此。“需要信仰”,也只是提醒自己在上上下下的漂浮中抓住一些比较坚实的东西,因为你马上就会被你无法掌控和左右的波与流所改变。1929年胡适勉励中国公学18级毕业生“不要抛弃学问”,2008年J.K.罗琳勉励哈佛毕业生不要放弃想象力,2012年王安忆勉励复旦中文系毕业生不要放弃过程之美,今年北大法学院教授葛云松勉励毕业生“不要放弃思考”。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但在抓住点儿什么东西作为未来信仰的原旨上,全世界的毕业典礼致辞是各有各的相似。(张玉瑶)

第二篇:北大校长

北大校长: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

教育新闻成都商报[微博]2014-05-18 08:04 我要分享

北大浙大川大西南交大四大名校校长石室论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核心提示

校长们眼中的好大学

北大校长王恩哥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

在川大校长谢和平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对于好大学,浙大校长林建华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昨日,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在石室中学文庙校区举行。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等四所知名大学的校长齐聚石室中学,和师生们共同寻找答案

四位校长给好大学排指标

就业率、学生成绩都靠后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国际上对大学进行排位时,常用指标包括:科研成果和科研环境、知名度及榜单排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学生成绩及社团活动、就业率、校风学风及文化底蕴等六项,而在4位大学校长心目中,这些指标又孰重孰轻?

昨日,4位校长先完成了一个特殊“作业”,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大学进行描述,除了以上6个指标外,校长们还可自写指标,并对它们排序。虽然校长们对“好大学”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就业率”、“学生成绩”似乎都是他们不那么看重的指标。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的排序最为“老实”,6个指标中,他最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目前,北京大学正试点“小班课”,一个班仅15人,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思维迸发的讨论场景,这对老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了。相比起来,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答案则更为简单,他只选择了4个项目,但却增加了“每位学生都可以优秀”这个要素,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而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的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思考的时间最长,对于好大学,他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而就业率的指标只是“良好的内部结构的外在呈现”,他把这一点放在了最后。

履新不久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是4位校长中唯一一名60后,他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因此,他也把就业率、学生成绩这两点排在了最后。

学生们眼中的好大学

调查100位学生

校风文化底蕴最重要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家长、学生们也各有看法。石室中学向校内100位学生和100位家长分别发放了问卷调查。同样是6个指标,家长、学生的答案却和校长们大相径庭。

综合100位学生的回答,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校园学风和文化底蕴”、“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而综合家长们的答案,选择“师资力量、专业设置”以及“就业率”两项指标的最多。

“学生们很务虚,家长们很务实”,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说,在如此复杂的需求下,建一所人人满意的好大学确实不易。但在他看来,大学的功能首先是育人,要培养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北大校长王恩哥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昨日,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在蓉参加了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访谈嘉宾之一。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针对北大校长的“北大梦”、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话题,王恩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谈教育理念

致力综合素质培养

不希望培养技术精情商低的人

去年3月22日,王恩哥就任北大校长时讲话提到,每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北大校长的“北大梦”是什么呢?

王恩哥表示,做学校当然要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没有标准,也不是说好的学校都是一个标准,但好的学校一定会不一样。“我希望,将来总会有这样一拨北大人,代表这个国家,对人类的文明传承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身为北大校长,王恩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北大会给学生们提供基本的通识教育。最近他听哲学系的主任说,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一年的计算机课程,有学生抱怨,他们学习文史哲,就是不想碰理科的东西,但在北大没有办法,得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反过来,北大许多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习许多人文知识。这也是北大跟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全方位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北大的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这样的学生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比例大概80%,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物理专业,但他们依然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自己事业的发展。

王恩哥认为,人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北大致力于追求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至少是我个人的理念,不希望培养技术精专、情商低下的人。既要学有所长,又有很高情商,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谈大学学习

不要只针对短暂目标

要更多学习感兴趣的事

去年5月,杨振宁和莫言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王恩哥在一次给学生们的演讲中提到,当时他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他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今年3月,王恩哥鼓励学生们“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话语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王恩哥笑着表示,这是在一次“学生茶座”上,他与学生们交流时说过的话。他解释说:“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有目的性的东西。比如你到食堂,你要拿碗和筷子,很清楚用它们做什么。而无用是相对的,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许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中的电子,最先发现它时,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用。但现在,电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学生们学习不要只针对眼前的事、短暂的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

谈校友故事 北大对成功无固定标准

不是官大钱多就是成功

就任北大校长后,王恩哥在一些演讲、讲话和致辞中,多次提到两位校友的故事。通过这两位校友的故事,王恩哥希望向学子们、校友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位校友是北大元培学院2010届毕业生赵贇,他在完成两年全职支教,正计划投入新生活之际,不幸患上重病,贫寒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北大人的关注,全球北大校友都向赵贇伸出援手。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校友们对于赵贇的帮助完全是自发的,体现了仁爱之心。而北大学子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同学,这是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

另外一位校友,则是前段时间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全球学者关注的张益唐。张益唐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微博)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进入北大。在北大,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几十年里,张益唐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助教工作。

对此,王恩哥的解读是:这也许是北大培养人独到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北大不会给出这样的标准。像张益唐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非常高,而且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餐馆送外卖,也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谈来蓉目的 希望能和年轻人

更多一些交流接触

2006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北大的食堂师傅、保安、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大校门愿为所有优秀的学生、人才敞开,今年,北大又加入了edX项目,即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网络上,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

王恩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次会到成都,参加石室中学的活动并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王恩哥表示,他主要是冲着中学而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时间再忙,也要争取每年走访全国各地的某一所中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跟年轻人见见面、更多一些交流接触。如果交流中能给中学生们一些思考和帮助,大家也算是交了朋友吧。”(北大校长王恩哥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昨日,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在蓉参加了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访谈嘉宾之一。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针对北大校长的“北大梦”、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话题,王恩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谈教育理念 致力综合素质培养

不希望培养技术精情商低的人

去年3月22日,王恩哥就任北大校长时讲话提到,每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北大校长的“北大梦”是什么呢?

王恩哥表示,做学校当然要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没有标准,也不是说好的学校都是一个标准,但好的学校一定会不一样。“我希望,将来总会有这样一拨北大人,代表这个国家,对人类的文明传承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身为北大校长,王恩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北大会给学生们提供基本的通识教育。最近他听哲学系的主任说,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一年的计算机课程,有学生抱怨,他们学习文史哲,就是不想碰理科的东西,但在北大没有办法,得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反过来,北大许多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习许多人文知识。这也是北大跟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全方位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北大的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这样的学生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比例大概80%,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物理专业,但他们依然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自己事业的发展。

王恩哥认为,人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北大致力于追求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至少是我个人的理念,不希望培养技术精专、情商低下的人。既要学有所长,又有很高情商,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谈大学学习

不要只针对短暂目标

要更多学习感兴趣的事 去年5月,杨振宁和莫言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王恩哥在一次给学生们的演讲中提到,当时他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他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今年3月,王恩哥鼓励学生们“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话语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王恩哥笑着表示,这是在一次“学生茶座”上,他与学生们交流时说过的话。他解释说:“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有目的性的东西。比如你到食堂,你要拿碗和筷子,很清楚用它们做什么。而无用是相对的,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许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中的电子,最先发现它时,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用。但现在,电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学生们学习不要只针对眼前的事、短暂的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

谈校友故事

北大对成功无固定标准

不是官大钱多就是成功

就任北大校长后,王恩哥在一些演讲、讲话和致辞中,多次提到两位校友的故事。通过这两位校友的故事,王恩哥希望向学子们、校友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位校友是北大元培学院2010届毕业生赵贇,他在完成两年全职支教,正计划投入新生活之际,不幸患上重病,贫寒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北大人的关注,全球北大校友都向赵贇伸出援手。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校友们对于赵贇的帮助完全是自发的,体现了仁爱之心。而北大学子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同学,这是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另外一位校友,则是前段时间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全球学者关注的张益唐。张益唐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进入北大。在北大,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几十年里,张益唐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助教工作。

对此,王恩哥的解读是:这也许是北大培养人独到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北大不会给出这样的标准。像张益唐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非常高,而且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餐馆送外卖,也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谈来蓉目的

希望能和年轻人

更多一些交流接触

2006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北大的食堂师傅、保安、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大校门愿为所有优秀的学生、人才敞开,今年,北大又加入了edX项目,即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网络上,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

王恩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次会到成都,参加石室中学的活动并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王恩哥表示,他主要是冲着中学而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时间再忙,也要争取每年走访全国各地的某一所中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跟年轻人见见面、更多一些交流接触。如果交流中能给中学生们一些思考和帮助,大家也算是交了朋友吧。”

第三篇:北大校长

北大校长:鼓励学生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北大校长王恩哥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

在川大校长谢和平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

对于好大学,浙大校长林建华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昨日,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在石室中学文庙校区举行。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等四所知名大学的校长齐聚石室中学,和师生们共同寻找答案

四位校长给好大学排指标

就业率、学生成绩都靠后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国际上对大学进行排位时,常用指标包括:科研成果和科研环境、知名度及榜单排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学生成绩及社团活动、就业率、校风学风及文化底蕴等六项,而在4位大学校长心目中,这些指标又孰重孰轻?

昨日,4位校长先完成了一个特殊“作业”,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大学进行描述,除了以上6个指标外,校长们还可自写指标,并对它们排序。虽然校长们对“好大学”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就业率”、“学生成绩”似乎都是他们不那么看重的指标。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的排序最为“老实”,6个指标中,他最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目前,北京大学正试点“小班课”,一个班仅15人,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思维迸发的讨论场景,这对老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了。

相比起来,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答案则更为简单,他只选择了4个项目,但却增加了“每位学生都可以优秀”这个要素,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而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的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思考的时间最长,对于好大学,他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而就业率的指标只是“良好的内部结构的外在呈现”,他把这一点放在了最后。

履新不久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是4位校长中唯一一名60后,他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因此,他也把就业率、学生成绩这两点排在了最后。

学生们眼中的好大学

调查100位学生

校风文化底蕴最重要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家长、学生们也各有看法。石室中学向校内100位学生和100位家长分别发放了问卷调查。同样是6个指标,家长、学生的答案却和校长们大相径庭。

综合100位学生的回答,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校园学风和文化底蕴”、“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而综合家长们的答案,选择“师资力量、专业设置”以及“就业率”两项指标的最多。

“学生们很务虚,家长们很务实”,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说,在如此复杂的需求下,建一所人人满意的好大学确实不易。但在他看来,大学的功能首先是育人,要培养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北大校长王恩哥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昨日,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在蓉参加了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访谈嘉宾之一。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针对北大校长的“北大梦”、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话题,王恩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谈教育理念

致力综合素质培养

不希望培养技术精情商低的人

去年3月22日,王恩哥就任北大校长时讲话提到,每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北大校长的“北大梦”是什么呢?

王恩哥表示,做学校当然要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没有标准,也不是说好的学校都是一个标准,但好的学校一定会不一样。“我希望,将来总会有这样一拨北大人,代表这个国家,对人类的文明传承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身为北大校长,王恩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北大会给学生们提供基本的通识教育。最近他听哲学系的主任说,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一年的计算机课程,有学生抱怨,他们学习文史哲,就是不想碰理科的东西,但在北大没有办法,得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反过来,北大许多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习许多人文知识。这也是北大跟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全方位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北大的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这样的学生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比例大概80%,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物理专业,但他们依然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自己事业的发展。

王恩哥认为,人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北大致力于追求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至少是我个人的理念,不希望培养技术精专、情商低下的人。既要学有所长,又有很高情商,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谈大学学习

不要只针对短暂目标

要更多学习感兴趣的事

去年5月,杨振宁和莫言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王恩哥在一次给学生们的演讲中提到,当时他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他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今年3月,王恩哥鼓励学生们“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话语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王恩哥笑着表示,这是在一次“学生茶座”上,他与学生们交流时说过的话。他解释说:“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有目的性的东西。比如你到食堂,你要拿碗和筷子,很清楚用它们做什么。而无用是相对的,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许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中的电子,最先发现它时,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用。但现在,电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学生们学习不要只针对眼前的事、短暂的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

谈校友故事

北大对成功无固定标准

不是官大钱多就是成功

就任北大校长后,王恩哥在一些演讲、讲话和致辞中,多次提到两位校友的故事。通过这两位校友的故事,王恩哥希望向学子们、校友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位校友是北大元培学院2010届毕业生赵贇,他在完成两年全职支教,正计划投入新生活之际,不幸患上重病,贫寒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北大人的关注,全球北大校友都向赵贇伸出援手。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校友们对于赵贇的帮助完全是自发的,体现了仁爱之心。而北大学子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同学,这是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

另外一位校友,则是前段时间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全球学者关注的张益唐。张益唐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进入北大。在北大,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几十年里,张益唐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助教工作。

对此,王恩哥的解读是:这也许是北大培养人独到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北大不会给出这样的标准。像张益唐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非常高,而且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餐馆送外卖,也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谈来蓉目的 希望能和年轻人

更多一些交流接触

2006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北大的食堂师傅、保安、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大校门愿为所有优秀的学生、人才敞开,今年,北大又加入了edX项目,即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网络上,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

王恩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次会到成都,参加石室中学的活动并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王恩哥表示,他主要是冲着中学而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时间再忙,也要争取每年走访全国各地的某一所中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跟年轻人见见面、更多一些交流接触。如果交流中能给中学生们一些思考和帮助,大家也算是交了朋友吧。”(成都商报记者 饶颖 摄影记者 鲍泰良)

名校校长答热点

【关于招生】

自主招生还是看成绩,偏才、怪才难以打通求学路?

校长回应:北大成立“考试研究院”,专门研究如何选才;川大启动“双特生”计划,破格录取特长生

几年来,石室中学都是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领军计划的试点学校,可在该校校长田间的记忆里,每年他推荐上北大清华的人“实际都是本就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真正的偏才、怪才却难以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

为什么中学校长不能用这些推荐名额推荐偏才、怪才?田间说,为了保证公平,大学也会为中学的推荐设限,“如果连续几年推荐的学生高考本就考不上,大学可能取消中学的推荐资格”。中学只好选成绩好的学生推荐。

对于自主招生问题,校长们如此回应—

北大校长王恩哥说,北大招生是多样化考察学生,有很多渠道,但高考仍是目前招生相对公平公正的方式。去年,北大成立了“考试研究院”,就是希望在一个新的情况下,思考如何选择适合北大的学生。

谢和平则给出了川大的自主招生模式,2007年,川大启动了“双特生”计划,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而这种特长的判定就是通过面试。该校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占4成左右,面试成绩则占6成,如果学生足够优秀,有特别的潜质,面试成绩会很高,足以保证他们进入大学。针对校内学生,如果表现出某方面特长,学校也会配以导师,助他成长。他认为,这样的制度设计,还是能确保招到并培养好特殊人才的。

浙大目前实施的是“三位一体”的招生模式,即:“会考+高考+平时成绩”的综合招生模式。林建华说,未来的中国急需一批具有创新力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从大学开始培养已经晚了,改革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传导到中小学,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状态,让孩子们能从小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徐飞说,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它提供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具体到西南交大,就是“以人为本”,考核的环节能省则省,获得了省级一些奖项的就能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而面试环节则全程录像,保证绝对公平。

北大在京招生比例超过四川,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校长回应:去年北大有10%学生来自边远山区

说到教育公平,石室中学一位女生站起来向王恩哥发问,“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分数和四川的差距太大了,怎么体现教育公平?您的孩子如果读北大,你能保证他和其他的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吗?”

王恩哥笑着说,“我进入北大时,孩子已从北大毕业,我不知道孩子是否在学校得到了照顾,但我感觉我的孩子还是成长得很好的”。

针对北大招生的问题,他直言,教育公平是北大追求的,在国外,即使哈佛、剑桥等名校招收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孩子的比例也不高。但根据北大的统计,去年该校有10%的学生来自边远山区,“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

【关于应试教育】

中学生压力太大,如何破解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困局?

校长回应:应改革考试模式,着力培养孩子情商

前段时间,衡水中学“超级高考工厂”的教学模式引发全国质疑。对于应试教育,校长们也有诸多感受。

谢和平说,中国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记忆功能不断被开发,但想象功能开发却不够。这和考试模式有关,孩子们的考题中大多有准确答案,而真正好的模式应该是大多没有准确答案。他很看好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认为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一定会传导到中小学,改变目前的应试模式。

林建华说,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情商是我们的教育最应该关注的。通过考题,这些可学不来。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徐飞说,情商的高低才是决定最后胜出的关键,包括: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坚韧的毅力以及强大的自我激励能力。在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下,考生们应学会调整情绪,培养情商。

【关于出国热】

国内高校如何应对出国热?

校长回应:现在很多学生已争着回国,更多的机会在中国

近年来,出国热愈发高涨。国内高校如何应对留学热?

对此,王恩哥说,在他回国那个年代,留学生确实是生怕回国,但现在,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急着回国,“回去晚了就没机会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机会在中国。对于留学热,他觉得那是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对于北大的教育,他很有自信,“即使国际上排前10位的高校,也有很多北大学子在那里任教授”。

“我们尊重每个家长的自由选择,但同时我们也有自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留在国内”,徐飞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现在是中国家长们选择最丰富的时代,但有识之士会看好中国。

【关于创富】

毕业创富,如何培养富翁不培养土豪?

校长回应:要让学生有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富才有高贵的灵魂

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是石室校友,这些年来,他通过设立奖学金、直接捐款等方式,在多所学校捐资助学,有四川“首善”之称。昨日,在论坛上,他也被师弟、师妹们问到了创富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唐立新说,学生时代的学习对他的成功至关重要,为此,他才会回归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成才,这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对于创富,王恩哥说,有统计表明,北大所有的校办企业产值占全国所有高校校办企业总价值的50%以上。很多人会惊叹,一般创富是理工科类院校的专长,为何这个创富榜上却是北大排第一?这体现了北大自由、创新的氛围。

徐飞说,富翁谁都想当,但如果只说钱,这无疑是把富这个词异化了,即使发财了也是个“土豪”,大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创富能力,更要让学生懂得享受精神财富,懂得社会责任,这样的富才有高贵的灵魂。(制图 王雪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摄影记者 鮑泰良)

第四篇:北大校长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浅易文言文语言的古朴典雅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蔡元培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其个人魅力。【教学重点】

1、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其思想意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北京大学,是所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百年学府。百年风雨,一路走来,如今的北大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然而,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北大不能忘记一个人,中国教育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曾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感受他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

二、知识积累

(一)关于北京大学及作者蔡元培

1、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为戊戌变法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被废,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首任校长。

2、蔡元培(1868.1.11~1940.3.5),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不仅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现代史上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年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基础积累

1、字音字形 肄()业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孜孜:勤勉不倦怠。砥砺:磨炼。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坦白无私,通常指谈话。

三、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二)问题引导,把握文章结构,体味作者情感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1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2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第五篇:北大校长

7月13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当场跪在母亲膝前,说:母亲80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来陪您,对不起!您90大寿,我一定要回来陪您!”下跪为老母亲祝寿的画面让人泪流满面。为周校长的尽孝之举,拍手叫绝,并在当地传为美谈,很多家长都拿这件事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

但是这也让其陷进“孝题大作”的尴尬。有人认为此举有作秀之嫌,堂堂北大的校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母亲下跪拜寿,又是拍照又是摄像,既是家事关起门来实实在在地尽孝,实没必要如此。

这些年来,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父母的个案常有耳闻。许多人谈及父母也总是心生愧意: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没一个。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恨。最近不少人提议让“常回家看看”进入“老年法”,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也令人反思。

【标准表述】

[意义]

教育专家认为,当前,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之相配套的亲情却有停滞不前之举,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被社会一提再提,原本很平常是尽孝因为“稀缺”而被捧为“最美”。

抛开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周其凤在父母面前的身份和我们一样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孩子为母亲祝寿,跪礼这一刻所代表着尊敬和爱,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只是一个真实的场景记录,我们需要看到这场祝寿的内在。

[存在的问题] 的确,尽孝属于私事,用心做好分内事是应所当然,不应过度宣扬;而用心做好分外之事又不张扬,像四川农民赵维富,为照顾受助者面子做好事不声张,就会得到大家更大的赞许之声,但这不是硬要求。

给父母祝寿的形式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心,一句问候,一个很便宜的礼物,形式上再简朴也是爱心的体现。

公众的审美角度不是放在拜寿本身的意义上,而是把观察点放以外的热闹场面上,用审视“官德”的惯性思维来思考这一出原本真性情的跪母拜寿,自然就会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争论并处于舆论的漩涡中,也免不了会被贴上“作秀”的标签。

[综合分析]

教育专家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国人知恩图报、天伦之乐等浓郁亲情。作为儿子跪在母亲面前,感恩母亲,安慰母亲,本是人之常情,不值得一炒。

“百善孝为先”,作为北大校长周其凤本人,更应该率先垂范赡养老人,给国人和自己的学生做个模范。在目前中国尚未解决政府养老,全国都是家庭养老模式前提下,提倡周校长这种“一跪成美谈”的孝顺方式,可能会导致全国的老人都会无人赡养。

其实对官员的孝的质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实中有的官员为了仕途的畅达而费尽心机,有的人醉心于灯红酒绿而无暇他顾,有的人沉迷于贪婪而目空一切,这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而这些官员无一例外的都忽视、淡漠了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

基于上述考虑再加上公众人物的身份,自然要面临质疑的问题,这就需要遇事者在心理要有预警机制,要小心尽孝、小心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尽孝的表达方式,否则再真实的感情流露,涉及再小的“私德”,也要遭到惯性思维下对“官德”的绑架。

[对策措施]

专家认为,百善孝为先,治理道德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应是彰显孝德。事亲行孝,夯实做人的基本德性,方能由家庭私德的涵养,推助社会公德的弘扬。尽孝之道,在于每个人内心那一份柔韧的坚守,更在于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弘扬。

弘扬文明,传承亲情,教育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能,尤其是校长们,言传加以身教,这比发文件、制定尽孝条款等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很多,校长尽孝,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他们的带头作用显而易见,也肯定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情。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在面对这样的网络热点时,更要理性地去分析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揣度他人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他人的身上。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行为,不要去苛责。

下载2015年7月17日北大校长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7月17日北大校长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大开学典礼校长致辞[优秀范文五篇]

    北大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致辞吧,致辞讲求条理性,有思路、层次、结构的要求。致辞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致辞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

    北大校长周其凤毕业致辞

    胸怀祖国 心系苍生——周其凤在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

    清华、北大、复旦、武大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2012年07月03日 来源:凤凰网讲座 作者:卢新宁 《大学问》毕业季特刊 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12年7......

    北大校长演讲

    北大校长演讲.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

    浅谈北大校长

    浅谈北大校长“撑腰体”在大众传播中的正能量 在北京大学各院系及行业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之后,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发微博称:“吴志攀副校长讲了一个想法:向所有北大......

    北大2017毕业典礼校长致辞(写写帮整理)

    北大2017毕业典礼校长致辞:吃亏就是占便宜 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 同学们,上午好! 几年前,你们踌......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

    北大入学校长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下面是北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