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

时间:2019-05-15 09: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

第一篇: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

明源地产研究院

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 明源地产研究院官方微信出品

推荐语

万达持续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其庞大的人才队伍。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人才都汇集到了万达?万达的人资到底是怎么选人的?

成立12年以来,万达发展迅猛,目前万达商业地产的销售数据在国内仅次于万科集团,而物业持有面积已位居全球第一。万达持续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其庞大的人才队伍支撑。那么,万达凭什么汇聚到了如此多优秀的人才,人资到底是怎么选人的呢?

一、高层高度重视人才

一个企业,能否招到足够多优秀的人才,与企业高层——特别是最高管理者,是否真正重视人才息息相关,因为人资十分需要高层的授权。万达高层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

“万达做商业地产是从住宅地产转型过来,刚开始就是找人,人找到了,事情才能做好;后来转型做文化旅游,也是先找人。现在万达从事金融产业,最重要的还是找人,不光找到人,还要找到合适的人。这就是我老讲的一句话,„人就是一切,人就是事业‟。能否搞好金融产业,关键不是审批,不是资金,而是人才。”这是王健林在亲手写的《万达2014年下半年工作报告》中的原话。

明源地产研究院

其实,早在2009年万达集团的年会上,王健林就强调,万达现阶段的短板是人才问题。现在制约万达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核心不是钱、不是资源,而是人才。能不能把万达集团的战略思想执行下去,执行到位,关键看人才。此后,在多个场合,王健林反复强调这一点。

二、给予人资部高权力

在很多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而在万达集团,人力资源部是少有的集团直属部门,拥有的权力很大。体现在人力资源部的构架方面,万达集团的设置为人资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

权力大,万达人资部的人也十分尽职。由于万达扩张迅速,每年光是招聘高管的数量就达400位左右。万达集团各个模块的副总裁、部门负责人,核心工作除了部门日常管理外,其他时间都在面试。据有人统计,万达的人资副总每个人每年最少要见1800高管。

三、人资部员工懂业务

人资的任务是找到合适的人才,并将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可是对于很多人资来说,业务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字天书。特别是公司规模已经很大,而且还在急剧扩张,各种业务模块不断涌现,人资的知识更新跟不上公司发展速度是常有的事。万达的解决之道是每个人资都钻研业务。

明源地产研究院

在面试的过程中,人资可以对面试者问出很多专业的问题,甚至一些很细节的问题,用于甄别面试者的真实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万达的人资在判断一个成本副总的工作能力时,会要求候选人自己作为成本第一负责人,全程操作项目的情况:项目的体量、业态,精装程度,结算金额为多少,总包价是多少,甚至细节到精装时地板用了哪个牌子哪个型号,价格多少,防火卷帘门是哪个牌子,价格多少。如此专业、细节的问题,没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做保障,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保证他们无论是在单独面试时,还是在与业务部门的人联合面试时,都能在考察候选人应变、逻辑能力的同时,也也考察其业务能力。

四、招聘采取串联形式

万达招聘时采取串联的形式,应聘者要一关一关过,任何一关不能通过的话就会被淘汰。因为不同的面试官,考虑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因此要通过所有关,应聘者者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

通常而言,一个高层职位的经理需要经过的4~5关。不过,对不同职位和层级的面试,具体操作的方式有所区分。如果面试偏业务型的人,比如招聘一个成本总,先由人力资源部对其进行初试,再请候选人做个笔试,这个笔试是人力资源部和公司成本部一起制定的,因此含金量非常高。候选人通过初试后,进入复试,同时面对业务部门的多个考官,比如项目总经理的复试对象是集团人资副总裁、集团工程副总裁、集团常务副总裁,3个人同时压力面试。

明源地产研究院

万达的面试内容主要有四个维度:

1、价值观,高端人才的文化融合能力以及诚信;

2、学历,原则上万达集团地产开发业务人员全体人员及其他系统一线管理至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经验,对于层级高的管理人员,一般要求有知名公司管理过知名项目的经历;

4、能力,包括业务能力和专业外的综合能力。

应聘者通过面试之后,到岗前还会有背景调查。候选人必须提交一份专业的背景调查表,涵盖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项内容,还要填写原工作单位的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十分严格。有时甚至招聘一个酒店服务员都要求对方提供背景调查表,以及出具户口本、身份证、学历证明等诸多证件。如果某位面试者在背景调查被发现有污点,即使其在面试过程中表现非常好,万达集团也会坚定地放弃。

五、招聘渠道不拘一格

万达的年报显示,从2008年开始,公司就开始启动人才战略,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采用不同的渠道:

1、通过猎头公司,主要寻找中高级人才。中端是指各分公司总监以上职位的人员,高端是指副总以上职位的人员。万达已和全国所有著名的猎头公司建立业务联系,每年用于猎头的费用超千万元。以致猎头圈有一句话:“万达是中国猎头最大金主,抓住万达就是抓住了未来。”万达每年会从合作的100多家猎头公司里选定10家最优合作伙伴,对其颁奖;也会定期对自己公司的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

况做总结,编写成PPT,给猎头学习,还要猎头发给各个候选人,以此吸引人才。在构建电商公司人力团队期间,猎头公司的网站上一度爆出多条万达招聘的消息,招募的高管包括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和首席品牌官等。

2、高端人才招聘会,主要针对经理人阶层。万达会定期召开高端人才招聘会,专门招聘经理人阶层。

3、校园招聘,针对优秀本科、硕士毕业生。

4、网络招聘,针对部门经理一下的普通员工。万达人力资源部通过网络招聘,平均每天收到几千份的投档。

5、报纸、杂志、电视招聘,主要针对物业管理、保洁、保安等低端职位,因为这些人员一般很少上网找工作。

6、公司内部提拔。由于万达发展速度极快,规模急剧扩张,发展空间很大。公司针对业绩优秀的员工进行提拔,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7、内部推荐。毋庸讳言,内部推荐就是员工将自己的朋友、同学、前同事等介绍到公司,只要符合万达的价值观和能够胜任特定岗位工作的优秀人才,万科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是,万达不允许直系亲属在一个公司,以便营造和谐简单的人际关系。

明源地产研究院

总体而言,一线员工90%以上都是通过报纸、杂志或者电视,高级人才招聘猎头的渠道要占到招聘人才的70~80%,网络搜索或内部推荐只有20~30%。形成了多渠道,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六、舍得给钱,舍得配股

能够进入万达的中高级人才,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万达也十分舍得给钱。在2012年搭建万达万达集团电子商务公司时,业内人士透露,万达为该公司CEO开出了200万元的年薪,更宣称除了马云和刘强东,其余人都能挖得动。

除了电商公司,地产业务的员工待遇也不低。普遍而言,万达经理级待遇月薪在8000~16000元左右,平均年龄26~30岁;副总、主任工月薪24500~36500元左右,副总可以继续向上突破;总经理出差能坐头等舱,高管可以住万达自己的五星级饭店。与此同时,现在万达的高层都有数额不等的配股。其在港交所最新披露的申请版本招股书显示,2014年7月,公司按照每股7.36元人民币的发行价,向61名公司主要管理层(包括部分现有股东、董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及雇员以及大连万达集团的若干雇员)发行共计1388万股新股份,占发行后股份总数的3.58%。普通员工没有股份,但退休时,一次性再发五年工资。

七、关心员工食品健康

明源地产研究院

万达要求严格,但对员工也十分人性化,为了保障员工的食品安全,公司专门在北京拿8000亩地种植有机食品,在解决食品健康问题上打动诸多员工的心。当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万达的人性化还体现在其他方方面面。

八、立足长远储备人才

挖人、招人是万达的强项,但考虑到一些公司现有的人才成长速度可能赶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会被末位淘汰,万达也积极储备一些优秀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储备时间短则三至六个月,长则需要半年到一年。储备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会被配置到具体的岗位。当然,实际上被末位淘汰的几率极小,主要在于万达发展的速度太快,诞生各种新的岗位,而且由于万达城市综合体业态的多样性,产业链相对比较长,可以给员工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作者:艾振强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更多好文推荐分享,欢迎关注明源地产研究院微信号mydcyjy

第二篇:演讲稿《你年纪轻轻,为何这么多借口》

你年纪轻轻,为何那么多借口?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1303班班主任万老师,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年纪轻轻,为何那么多借口?》

刚开学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还没从闲散的假期中走出来,每天早晚自习都有同学旷课或迟到。当我问到这些同学迟到或旷课的原因时,没有一个同学认错,她们有时告诉我没有听到铃声,有时告诉我肚子痛上厕所去了,有时又说我们是学姐不习惯上早自习,还有时告诉我没有衣服穿没有办法出来,更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们太年轻了,睡眠不足,早上要多睡眠白天上课才有精神。我想说的是你年纪轻轻,为何这么多借口? 很多时候,我们会错觉觉得当下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这种错觉一旦根深蒂固,是非常可怕的。它会令你捏造许许多多的借口去逃避当下的生活。它更会令你忘记最初想要过的生活,而随随便便地过眼前的每一天。什么叫习惯。这么来形容:你对当下生活抱着的态度,便是你对未来抱着的态度。生活遵循前因后果的,当下你抱着什么态度生活,相应地,未来你的生活就会变什么样。我们有权利选择当下怎么过,但没能力选择未来怎么过。谁都不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立即脱胎换骨变成理想中另外一个自己。

万事开头难,你想做的事情,想过的生活,刚开始总是很困难的。不都说从一千到一万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从0到1。任何事情,一旦下定决心开始,你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艰难。刚开学的时候去大专班上课,发现班上只来了6位同学,我首先称赞了她们能够按时报道,然后问她们都是来自哪里的,她们说是溪水和山东的。我很惊讶山东到黄冈路途这么遥远还能按时到学校报道。道理其实不难懂:同样想做的事情,你有一千个放弃的借口,她就有一千零一个坚持的理由。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为自己眼前的不争找借口,请推倒你的借口。

在此我想倡议大家不要拖拉。想做的事情就动手去做,这个社会永远不需要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要等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不要受不了苦,人生在世本来就是受苦的,不受这种,便受那种。不要怕失败,这个年纪本来就一无所有,失败了又能失去什么?不要期盼时间带来惊喜,期盼惊喜只会让你在期盼中过得十有八九都不如愿。更不要想着未来再努力,我们当前每一分每一秒所做的事情都会影响到未来。现在不努力,未来更加不会努力。

你年纪轻轻,不笨不傻,别再为自己当下不努力生活找借口。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好员工都哪里去了

好员工都哪里去了?

发布时间:2007-07-06 浏览次数:

曾经,寻找能够送信给“加西亚”的人成了所有老板的共同追求,自己公司有而且大量有“罗文”(送信给加西亚的人)是所有老板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努力的寻找之后,在大力的提倡之后,好像不但没有出现所谓的“罗文”,也没有出现愿意“自动自发”的人,更没有做事“没有任何借口”的人,老板甚至还发现了更多坏员工类型。

员工是小偷。看看员工,手机在公司充电,在公司给家人打电话,公司的书刊等带回家不带来,笔记本、签字笔、草稿纸,都从公司领全家用,等等。这些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偷“时间”,不敬业,交代的工作丢三拉四,上班时间磨洋工,聊天、串门、游戏、打扮、发呆,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好好工作的。8小时的上班时间,工作时间不过6小时,真正有效工作时间,恐怕还不到一半。

员工是骗子。谁的钱都是血汗钱,谁都是拼死拼活才有现在的平台和局面,可是有的员工,借助****给的平台,利用****的资源,通过****的网络,却私底下做着自己的生意,干着损公肥私的勾当。不但如此,员工总是不会给你充分的信息,也不会只给你好消息,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汇报给你,然后将对自己不利的消息过滤掉,让你无法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员工是小孩。他们需要照顾,说话轻点,他们当作耳边风,说话重了,他们不高兴;表扬了,兴高采烈,批评了,垂头丧气。有什么事情,先不自己动脑筋想,总是有无数的问题来问你,到最后,让你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就不应该安排给他。你觉得请一个员工就像是养一个小孩,需要照顾他的饮食和成长。

员工是敌人。把老板当作是奴隶主,自己当作是被压榨的奴隶,总要领导逼着才去做事情,从来不会主动做一点事情。早上遇见,毫无笑容;安排工作,苦大仇深;对于制度,视若无物。上班工作时候死气沉沉,一到下班就精神百倍。凳子倒了,路过的人不扶起来,旁边工位的电话响了,也不去接,地上有水,绕道走,没有人会去擦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他的,少不得分毫,一不满意就要大吵大嚷。对****毫不关心,把自己当局外人,一副你给钱、我走人的交易嘴脸。

总之,老板就从来没有发现有好的员工、满意的员工、可以放心的员工。把他们解聘了吧,招聘的还是这样的人,而且,还需要加以培训。职场上怎么尽是这种货色?

一位老板曾经说:“我记得我做员工的时候,从来都不跟老板提什么要求,都是自己加班,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于自己负责的事情,也从来都不要老板操心。如果老板交代了一件事情,不论是什么时候交代的,不论要求的时间有多么紧迫,不论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苦,只要是属于我的工作,交代给我的工作,我都会想办法去完成,即使是一夜没有睡觉也要完成。如果不能按照老板的要求完成,就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觉得自己没有尽力,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

“可是等到我自己做了老板之后,却发现,员工们根本就没有那种敬业的精神。对于属于自己的日常工作是马虎了事,更别说那些临时交办的任务,好像都要求着他了,他才会懒洋洋的做。

“一件事情交代下去,员工总是考验你的记忆能力,你不询问,他不汇报。总不能按时完成,无论怎样都要拖延个两天,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说明事情的难办,不能表示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而他们完成的事

情,却又总不能令人满意,总需要人去擦屁股。看着他们磨磨蹭蹭的样子,你都恨不得不用他们去做了,自己累一点处理算了。可他们自己却毫无知觉。

“要找一个像我做员工时那么敬业的员工竟然如此之难?!”

有理论家分析说是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所以,人也变了。那种员工对****无限忠诚的时代只能是关于黄金年代的美好回忆了,也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追思和想象之中了。没有什么终身的职业,你的****只是员工职业生涯的一站,他总是要向下一站运动和转移,不可能会到你的****之后就按兵不动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只有变化。面对着变化无常的世界,员工只能用变化进行应对。

看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变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员工也会主动进行变革与创新。但是,为什么有的****的员工,他们愿意把****当作家呢,愿意为了工作而加班加点呢?华为著名的“垫子文化”,说的不就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位下都有一个垫子,是为了加班而准备的,是为了加班很晚而准备的。有的公司的老总曾经说,在我们公司,从华为过来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公司原来的员工,还没到下班的时间就开始收拾东西,一到下班时间就呼哨不见了,而华为过来的员工,都习惯了加班,都在加班。

曾经有一本书,探讨的主题是“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为了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方法:懂得人心——使员工心情愉快;坦诚对话——交流的力量;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鼓励学习——学习就是得益;解放员工行动——让他们获得自由;等等。

我不知道有没有企业这么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么做的企业一定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因为,这个主题本身就错了,员工怎么会热爱你的公司呢?员工不会热爱你的公司,因为它是“你”的,他们只会热爱自己的公司,因为,那是“我”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吝啬鬼掉在水里了,岸上的人去救他,高喊:“把你的手给我!”吝啬鬼一动不动。有个人换了一个方式,高喊:“把我的手拿过去!”吝啬鬼一把就抓住了救援人的手,被救了上来。

这个笑话本来是讽刺吝啬鬼的,但是,它其实也反应了人本身一定的特质。每个人都会有吝啬的时候,只是有贵重程度和频繁程度的不同而已。西谚有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守夜人。所以,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人的假设: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和比较,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途径。

管理上有一个著名的“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是很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并且,分粥的人最先吃,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但是,这样不是办法,每周都要饿六天。

后来,他们推选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开始的时候,还比较公平,但是,因为分粥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强权产生腐败,绝对的强权产生绝对的腐败,其他的六个人便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

赂他,变成谁贿赂得好谁喝得多。整个小团体也乌烟瘴气。

既然一个人是有弊病的,随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组成了三人的分粥******及四人的评选******,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方式,有不同的结果。有人从中看出了机制,认为有一个好的机制,就会有好的结果。有人从中看出了监督: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第三方监督。我以为还可以看到人性,只要有可能,都会为自己多争取一点,这也是世界前进最原始的动力。

员工也是经济人,是自私的,他不会热爱你的公司,只会热爱自己的公司。面对着你的公司,如果没有把它当作自己的公司,他就只会像一个经济人一样行动,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那些认为好员工都不存在了的老板,那些认为员工是小偷、骗子、孩子和敌人的老板,是不是潜意识一直在把公司当作是“我”的,不允许员工像主人一样对公司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是不是一直在强调我给了你工作,我给了你工资,我给了你机会,我给了你平台,我给了你这个,我给了你那个,如果你是这样,你又怎么能期望员工会敬业、忠诚呢?

或者,有老板说,我也不需要员工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我只需要员工有职业道德,具备职业素养,可以比较职业的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但是,上厕所后不冲水的,随处吐痰的,上班讨论问题不注意声音的,公司财物随处放的,手机在公司充电的,用公司电话打私人长途的,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的,在办公室串门的,说是为公事出去却借机办私事的,上班时候手机铃声大作的,这些,能够说是一个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人的行为吗?

可员工却认为自己已经做到职业了,上班时间准时上班,下班时间到点下班,布置的工作完成了。这难道还不职业吗,毕竟,这只是我的一个职业而已。那些强调忠诚的理念,那些将“服从”作为员工第一美德的理念,不是在宣扬奴隶观念是在宣扬什么?老板要的职业,其实已经是事业态度和专业水平了。

好员工都是将他人的公司当作自己公司的员工,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员工这样想呢?

第四篇:你的时间都去了哪里的人生哲理

这两年,我断断续续在做两件事。

一是记账,我用过各种记账软件、记账簿、记账网……记录自己的收入和开销。我这么做的初衷是:“唯有清楚明白金钱的流向,确切地掌握支出,才能节约消费,才能变成一个理财达人。”实际上,我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败家,每个月工资流向简单而明晰,只有出现短期多批次的消费时,我才会随手记两笔。而且我更明晰地发现,开源远比节流更靠谱。

比起记账,我花费精力更多得是在第二件事——时间管理。我看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书,记了不少读书笔记;我使用了各种时间管理软件,电脑、笔记本、手机……每一个终端都有三种以上;我订阅了很多时间管理牛人的博客;我还买了各种时间管理的本子,有些还真不便宜。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我很忙,我的事儿很多,我必须要把它们安排妥当,才能没有压力并有所成就。”实际上,我越来越忙,事儿也越来越多,经常会在睡前被一堆自己还未完成的活儿吓得胆颤心惊,恨不得当时就爬起来干到天亮。

是的,“时间管理”这个领域我没有什么成效。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叫做《奇特的一生》,这是一本中篇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在科学、哲学、文学有众多成就,但这一切的原因是他坚持了五十六年的“时间统计法”,他所做的就是五十六年如一日的将用于任何事情的时间都做下记录,阶段性地总结和分析时间利用,并据此规划自己的生命。

处于好奇,我也向柳比歇夫学习了一把,也开始统计自己的时间。统计工具是手机上的记事本,当我做完一件事就随手把完成时间记录下来。在统计了一周之后,我还做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得不说,当认真地统计每一分钟的时间都用在何处时,感觉很奇妙,感悟也很深刻。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大忙人,我的时间不够用,那是因为我要做的事情数大于我所拥有的时间量。当哗哗流走的时间被分类和总结之后,我对“忙”这个状态开始失去底气。

我发现:我对时间的概念是陌生的。经过统计,我才知道自己每天上班要用半小时,我从起床到出门需要50分钟,我每天在网络上要闲逛两小时以上,我平均每天睡觉7小时以上,我每天花在心岛上的时间才1小时。如果不做这样的统计,也许我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这一切。

我发现:以前觉得自己没有大块的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做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我默默得把大块的时间大块地浪费掉。比如在各种BBS上闲逛;不停地刷微博;玩一款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的游戏,一玩就是两小时……与此同时,我还在另外一些事情堆积的时间段见缝插针地干很多重要的活儿。如果不是时间统计,我还真没留意有这样诡异的现象。

我发现:以前我总觉得把时间用在学习、工作和进步等这些看上去很正面的地方,才是对的、让人感到踏实的。经过时间统计中,我却意识到踏实来源于知晓,知晓每一刻你都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一种时间主人的状态。意识流一般的“时间黑洞”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往往会在无所事事中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杀掉,回顾起来觉得时间“嗖嗖”的逝去了,到底“自己都做了一些什么”以及“为何这么做”模糊或者完全不知,就会在内心深处慢慢涌起焦虑和痛苦,我甚至认为这种焦虑和痛苦是来自潜意识层面的忏悔。最惨的是,当你把时间利用划分为二,一部分是不得不做的工作事务,一部分是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的利用率低,内容单薄无趣,又怎能快乐开心呢?

时间是固执无情的家伙,一天比一天少,走了就不会回来。有限的时间如何利用好,不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懊恼?对此,人们常说,要像过生命最后一天的过每一天。以前对这种过法想象无能,最后一天的是要狂欢?是要颓废?是要精打细算?这段时间渐渐明白,这种过法就是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一分这一秒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看到时间在眼前流淌,我能看到它,更能触摸到它。

第五篇:他们都离我们而去了散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我们的亲人越来越多,爷爷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走了。爷爷是第一个离开我们的亲人,所以记忆深刻。

爷爷去世时我上寄宿中学,在一个平常的晨读早课,我刚进教室,老师告诉我说我家爷爷去世了,要我赶紧回家。那年我12岁,不知道是自己成熟的晚,还是和爷爷感情不深(爷爷待我一点儿不亲,他有几十个孙子孙女,分到各人的爱就更少了。)我并不伤心。第一反应可以几天不用上课了,这会想起来好大的负罪感。

那天边走边跑回到家,(5公里的路程对于我来说并不算什么,我经常步行回去。)爸爸还在淡定的做农活,给刚翻整好的土地撒化肥。农民对于种地的最佳时机还是很讲究的。后来和爸爸谈起来问爸爸怎么还能那么淡定,爸爸说种麦子那几天最好,错过了那几天,麦子长不好,会影响一年的收成的。

料理爷爷的丧事爸爸安排的井井有条,什么时候出殡;爷爷出殡时穿什么衣服鞋子啊;客人怎么安排;厨子菜系啊;姑姑们什么能赶回来啊;无不居细,没有看到爸爸的过多伤心,我一度以为爸爸不爱爷爷。可是一切料理停当,爷爷马上出殡,棺盖即将合上的那一刻,爸爸扑了上去,抱起沉沉睡去的爷爷,哭的撕心裂肺,声音震天,任凭亲戚邻居怎么劝慰,就是不放开。众人无奈,还是知客(丧礼上管事的人)说再这么哭下去错过及时对子孙后代不吉,爸爸才放手让盖棺。可是刚要盖棺,爸爸又扑了上去,我能感受到爸爸那种再也见不到爷爷的不舍,亲戚们没办法,几个大汉把爸爸连拉带抬,拉到一边,才算盖上了棺盖。

在爷爷去世一年多,奶奶也跟爷爷走了,爷爷奶奶的感情超好,听爸爸说他从没见爷爷奶奶吵过架。可能是思念爷爷,奶奶也很快无缘故的去了。

过了几年我的姥爷也去了,人老了病多,各种毛病都来了,挨不住就去了。

再后来我的姥姥因为腹部栓塞去世。医生说这个病对年轻人来说一个微创手术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我姥姥有脑供血不足,心脏病,高血压等等病症,对于快90岁的一个老人来说,很有可能在手术的过程中去世,建议保守治疗!妈妈的兄弟姐妹一起商量完,决定听医生的保守治疗。姥姥从查出腹部栓塞到去世不到半月的时间。老人家从一个富态的老婆婆,变成了骨瘦如柴的垂死老人。

姥姥的那种病是很痛苦的,不能吃饭喝水,呼吸机掉水瓶从没摘过。弟弟是医生,妹妹是护士,他两个直到姥姥离世前一直在病床前伺候。

几天下来不喝水,渴得姥姥实在痛苦难受,我和妈妈就用棉签蘸水给她檫嘴巴,姥姥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像一个渴了很久的孩子等着家长给她喂水。可是只要给姥姥喝一点水,他的疼痛会加十倍百倍。刚从医院回来的头两天姥姥还能坐着说说话,我还和她讲小时候,到她的鸡窝里掏鸡蛋去学校换冰棍儿的事。她那会儿一听到鸡叫,就会去鸡窝里收鸡蛋,姥姥是个慢性子,等她来到鸡蛋早让我眼疾手快揣到了兜里,姥姥一看到鸡窝里空空的,就骂这只丢单的老母鸡,改天杀了它炖鸡汤。蛋一直丢,姥姥每天骂那只鸡,确一直没有杀那只鸡。听完我的坦白,姥姥咯咯的笑了,笑的很开心,这一刻好像她并没有病,只趟在床上和我们聊天。这是姥姥病后第一次笑,也是最后一次笑。

姥姥重病中,亲戚邻居们都来看姥姥,姥姥已经不能做起来了,就只能趟着了,再后大便也只能在床上了(小便一直插着导尿管)。妈妈小姨舅舅看情况不妙,给主治医师打电话,大夫来了仔细检查一番,悄悄把妈妈舅舅们叫到办公室。说估计老人时日有限了,赶紧准备后事。姥姥年纪大了,医生也无力回天了。

后来姥姥疼的实在受不了了,姥姥求我们给她一根绳子,她疼的活不下去了,她要早点结束这痛苦。看着姥姥痛苦样子,亲人们都暗自垂泪。舅舅更是受不了,使劲捶打自己的脑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家人们决定让姥姥早一点结束痛苦,就给姥姥开一种药,能够减轻疼痛,但是对大脑神经都有无法逆转的杀伤力。一支注射下去也只能维持4个小时的不疼痛,医院一天也最多给开两支。针给打完,姥姥就沉沉的睡去了,这些日子她疼的太累了,可是4个小时一过,姥姥又疼的常人无法忍受,她的疼痛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于是接着注射第二支,可是4个小时太快了,时间一过,老人又被疼痛折磨的五官都变了型,抽搐的厉害。家人实在不能让姥姥受苦了,舅舅带着弟弟去求院长。院长是我舅舅和小姨的同学,我姥爷的门生,跟姥姥也很熟悉。舅舅一个大男人在同学面前哭的泣不成声,弟弟也哭的可怜,院长也受不了跟着掉泪。后来院长说我也不管处分什么的了,就又给开了4支。拿到药后第一时间给姥姥注射,老人很快平静下来,药效即将过去,马上注射第二支。在注射完第三支之后,药效还有一个多小时时,姥姥醒了。人很清醒,姥姥就和孩子们说她都有几张卡,每个卡里有多少钱?那些给大舅舅,那些给小舅舅,那些给她的孙子,那些给妈妈和小姨。舅舅们哭着让她先别说这些,妈妈说让她说吧,不说就没时间了。安排完一切老人又安稳的睡下了。刚睡下几分钟,姥姥额头上就开始冒豆粒大的汗,看来老人已经油尽灯枯了。她喊着妈妈和小姨的名字,让赶紧给她穿寿衣,声音已经游丝一般,妈妈只有耳朵贴着姥姥的嘴才能听见。姥姥说:“老家有规矩寿衣要在断气以前穿上。”小姨安慰姥姥说:“妈,您就别想那么多了,好好休息,我们不讲那么多规矩。”我妈也说:“规矩您信就有不信就无,我们不信迷信。”舅舅们也一旁安慰到:“妈好好休息吧,我们都不信那个。”可是姥姥一个劲的坚持要先穿上寿衣。在姥姥的坚持下,小姨和妈妈开始给姥姥穿寿衣,穿衣服的时候姥姥很痛苦,好像她的每一寸肌肤都充满了疼痛。头上的汗珠更大更密。在姥姥的呻吟声中,寿衣终于穿完了,(那短短的几分钟对于在场的每个亲人像过了一个世纪。)姥姥安心的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姥姥熬过了所有的苦难,结束了她的一生。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我们长大后一个个都离去了。我会经常梦到他们,尤其是我的姥姥,姥姥时而忧郁的出现在我的梦境,时而慈祥的出现在我的梦境,又时而落寞的出现在梦境。留给亲人是无尽的思念和不舍。

爸爸妈妈的上辈人一个个都走了,我们的下辈人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在一天一天变老。我要趁着他们还硬朗多多带她们出去走走,多多陪伴他们。我不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下载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何这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万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