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兴近现代书画展
嘉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夙称文物之邦。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了代代英才文豪,一大批文人雅士,吟诗作画,挥毫泼墨,他们对艺术执著追求,致力于传统书画的创作实践,留下了无数的珍品佳作,为中国的书画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嘉兴的书画家,最早扬名天下的是南北朝的顾野王,他的画被宋徽宗称为“精工佳品”,其后有五代的花鸟画家唐希雅,被世人誉为“江南绝笔”。南唐的宫庭画家陆晃,宋代书画大师赵孟坚均著名画史,蜚声四方。元、明、清时期更是名家辈出,不可胜数,如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吴镇,开创“嘉兴画派”之先河的项元汴、项圣漠,书法大家沈曾植,章草大师王遽常,海上画派先驱蒲华,另有盛懋、姚绶、李日华、陈书、钱载、王概、朱彝尊、张宗祥、张庭济、张熊、朱熊、朱偁、周闲、杨伯润、金蓉镜、吴伯滔等数百名家,如群星璀灿,辉耀书林画坛,流风余韵,绵延至今。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气象万千,她以独特的艺术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汇入人类文化宝库。嘉兴书画家留下的艺术瑰宝和人品艺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足以使嘉兴人引以为自豪,并值得我们推崇、继承和发扬。
迎春之际,嘉兴、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等博物馆,汇集馆藏书画精品,共同展示嘉兴近、现代书画家之精作一百二十件,奉献观众,以尽栽种文化之树的义务。
徐方增(1822—1877)清,字晓云,平湖人。清同治(1862—1874)初客上海。擅长隶书,临写汉碑。日本人深喜其书,购去甚多。
沈曾植(1852—1922),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在刑部任职约十八年,研究古今 1 之律令。又曾任两湖书院之史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学识渊博,著述甚多。光绪三十二年任安微提学使时到日本考察制度文化。三十四年二月,任安徽布政使,兼巡抚,因性疎放,察吏理财,皆非其长,遂辞职,隐居上海。嗣膺聘修浙江通志,后与郑孝胥,姚文藻等交往,谈论时事、新学,民国四年乙夘春,在上海结识王国维,给予殷勤指导,为其成就一代国学大师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六年七月,参与张勋之复辟运动,被任为学部尚书。復辟失败,闲居上海,益慨时事日非,於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逝上海。
徐惟琨(1839—1897)(清)字锷青,晚号聋公,平湖人。篆书透逸工整,隶书神似礼器碑,楷书法欧阳询。兼工治印。
陆维钊(1899-1980),平湖新仓人,原名子平,字微昭,晚署劭。书斋名庄徽室,亦称圆赏楼,是我国现代教育家,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独创的“陆维钊体”,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1963年,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委托,主持创办书法篆刻科,任科主任,填补了我国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空白。其绘画取“南派”之法,溶书法于画,擅作泼墨山水,配上诗词题款,以三绝著称画坛。
张金镛(1805—1860)原名敦瞿,字良甫,号海门。平湖人。清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擅诗文,富文采。晚年潜心研究词学,造诣尤深。著有《躬厚堂诗文集》、《绛趺山馆词》等。
胡士莹(1901─1979)字宛春,平湖人。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晚年主要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并进行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的整理、研究,出版有《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话本小说概论》、《宛春杂著》、等书,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崇福镇人。清末著名画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能诗善画,尤擅山水。晚年师法造化。曾为嘉兴张鸣珂作《春柳图》、《海上访僧图》备极精妙。著有《来鹭草堂遗稿》。朱为弼,(1770-1840)字右甫,号椒堂,平湖人。通经学,喜金石,尤嗜钟鼎文。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著有《椒声馆诗文集》、《续纂积古斋彝器款识》、《吉金文释》、《鉏经堂集》、《古印证》等。
徐泰增(1829—1888)(清)字倬云,又字竹筠,平湖人。善山水,宗法四王。画法严谨,画风规矩。师张之万。咸有法度。晚年摹王翬,造诣更深。同治五年(1866)为郭藕汀作《葵石金萱图》。
曹廷栋(1699—1785)嘉善人,清诗人、书画家。字楷人,号六圃。工兰石菊竹,兼善篆隶。一生勤于著述。寿八十七。著《产鹤亭集》。
陶淇(1814—1865)(清)又名绍源,字锥庵,嘉兴人。山水笔意疏秀,树石幽雅。晚年花卉姿致妍雅,用笔柔和超逸。能诗,尤工题跋。有忠孝堂集。
徐清,字芳波,工花鸟。曾收戈安为入室弟子。晚年居文武宫十余载,卖画以终。
朱偁(1826—1900),清,字号,早年名琛,后更今名,字梦庐,号觉未,嘉兴人。工花鸟,初法张熊,后从王礼。晚年精进,惜未脱霸气。
张熊(1803一1886),清,字子祥,別号鸳湖处史,嘉兴人,流寓上海。工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擅大幅牡丹,屏山巨幛,兼作人物、山水、精篆刻,平生收藏金石书画甚富,居所名银藤花馆。著有《题画记》。
仲光勋(1884—1929)字小某,号栀兰外史。濮院镇人。出身书画世家。擅花卉、仕女。仲光勋乐于提携后学,桃李甚众。
潘振镛(1852 —1921)。字承伯,号雅声,嘉兴人。出身书画世家,工书画,清轻淡雅,传世作品以仕女居多。曾在上海与高邕之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
吴谷祥(1848—1903)字秋农,别号瓶山画隐,嘉兴人。工山水并擅人物花卉,用笔苍劲,设色清丽。俞曲园评其画为“神品”,吴谷祥曾自作小像:《松风水月图》,又绘有《瓶山画隐图》,当时名流纷纷题咏。其所作仕女画,至今为世所重。
吴待秋(1878—1949)原名徵,号春晖外史,桐乡人。楷书学柳、欧,行书追明人,亦工篆刻。
杨伯润(1837-1911),字佩夫,号茶禅,嘉兴人。书近颜、米,骨秀天成,尤工行草。山水规摹董其昌。其作喜用长锋紫须,点缀烟树,出笔锋锐,气韵清邈。著《南湖草堂集》、《语石斋画识》。
张俊(1843-1878)原名宝俊,字伯英,号沧海外史。桐乡石门人。幼时聪慧过人能书画,精鉴赏,爱收藏,善诗文。曾东渡日本求学。?
徐菊庵(1890-1964),原姓钟,名兆熊,号菊庵,桐乡屠甸镇人。晚年移居海宁。擅书法,书画作品常刊于上海各报章杂志。著有《淡香庐诗草》。
李叔同(1880-1941)祖籍平湖,客居天津。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曾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教育工作。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擅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另外在音乐、戏剧方面也颇有造诣。
吕万(1885—?)(现代)原名不英,字十千,别署青无书斋,海宁人,寄居上海。曾办停云书画社。画山水宗宋、元,晚年归宗于吴历。画花卉,则在陈淳、徐渭之间。
朱梦仙,号亦僧,桐乡屠甸人,善书。
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号子恺。桐乡石门人。虽师从李叔同,但其书法风格与师迥异。以北碑《张猛龙》、《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入手,形成朴拙纯厚、俊逸秀雅的风格。著有《缘缘堂随笔》、《学生漫画》等,并有不同版本的译著160余种出版发行
张宗祥(1882—1965)原名思僧,字阆声,晚号冷僧,又自署铁如意馆主。海宁人。童年从外祖父沈韵楼学书。作草书喜用硬毫,深得董其昌神髓。建国后曾任西泠印社社长。有《书法源流》、《临池随笔》、《论书绝句》、《论昔人书法》等问世。
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嘉兴新篁人。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晚年兼法米芾,草隶为当时第一流。著有《清仪阁题跋》、《桂馨堂集》等。
翟继昌(1770—1820)字念祖,号琴峰,嘉兴人,居吴门(今苏州)。画承家学。擅山水、花卉人物。
文鼎(1766—1852)字学匡,号后山,嘉兴人。布衣。所居曰停雪旧筑。精鉴别,收储金石、书、画多上品,擅篆刻、书画。著有五字不损本室诗稿。
钱载(1708 — 1793),字坤一,号抱尊,嘉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箨石斋诗文集》等。晚年居嘉兴终老。
陈奕禧(1648—1709)字子文,别字谦六,海宁盐官人。工书法,书品高雅,小楷精稳,有“香泉体”之誉,精于鉴赏,著有《予宁堂法帖》、《虞洲集》等多种。
姚敏修(清)字游躬,一作游公,号墨庄,秀水(今浙江嘉兴)布衣。善山水。而亚于鲍济。康熙间荐鸿不就,人高其节。
董棨、董燿、董衾棻祖孙三代,均为知名画家,可谓丹青世家。(1772—1844)字汉符,号乐闲,善花卉翎毛。董燿,字枯匏,号小农。平生寄情书画,尤妙平远山水,枯淡苍茫。董衾棻,字味青,号小匏,工经史金石,善花卉翎毛,尤善画梅,有“董梅花”之称。还擅长篆刻,时有力作。
蒲华(1834-1911)原名成,字作英,嘉兴人。草书笔意奔放。擅诗书画。早岁画花卉,晚年画竹,山水树石,亦淋漓元气。曾游日本著有《芙蓉庵燹余草》。
殷树柏,字曼卿,号云楼,晚号懒云,又号西畴桑者,所居名一多庐,秀水(今浙江嘉兴)贡生。书法远师柳公权,近参汪士(钅宏)。工花卉,兼宗陈道复、恽寿平法,而稍参己意,下笔恬静,无烟火气。尤擅小幅,其写山房清供图,作菖蒲、文石、瓶兰、茗壶诸品,天真闲澹,萧然有风人之致。晚喜作蔬果,尤觉天趣横生。好刻竹,尝作小楷数百言,书之扇边,刻甚精妙。卒年七十九。
钱善扬(几山)(1765-1807)字顺甫,又作顺父,慎夫,号几山,又号麂山。嘉兴人。长金石考据,工书法,神似董其昌。治印得力于秦、汉法,脱尘超俗。
朱其石(1906-1962),名宣,号桂龛,括苍山民、抱冰居士、别署秀水老、雁来红馆主人。嘉兴人。朱大可弟。出身书香门弟,善书画篆刻,幼受舅父书法家刘山农教诲,并得吴昌硕指教,艺事日进。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作品展,40年代,在上海与张大千、谢玉岑等人组织“艺海回澜社”,并被推任为理事长。有《朱其石印存》、《抱冰庐印存》行世。
虹桥画舫图
这幅由晚清画家顾梁创作的《虹桥画舫图》生动再现了当年长虹桥畔的繁华景象,长虹桥位于浙江嘉兴王江泾镇,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经400余年,至今保存完整。
一千三百多年前,京杭大运河自京口出发,一路澎湃南下,滋养万物,通海河,贯黄河,连淮河,跃长江,最后流淌进遍野沃土的江南。江南河从江苏蜿蜒进入浙江地界时,迎面邂逅的第一座古桥就是雄跨于嘉兴王江泾的长虹桥。
“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瞩;南浮越山白,北接吴山绿。”桥的北面为吴地的苏州,运河水缓缓南流,过了嘉兴就到了大运河的终点杭州。在北方远航而来的人们心中,长虹桥是运河行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长虹桥,门洞如月,俊美秀丽,全长72.8米,桥顶宽5米,水面至桥顶高18.8米,连续三孔,中孔净跨约16.5米,堪称横卧在浙北平原软基上最大的石拱桥。据说,此桥乃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陈复古的道士在静峰庙坐关三年,募集3万两银子修建而成,于清代重建。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曾在长虹桥边的古庵借宿一夜,临走前兴致所至,提笔“一宿庵”。从此,古桥因古庵更加声名远扬。现存于嘉兴博物馆的清人所绘《虹桥画舫图》,再现了当年长虹桥接驾的盛况。
如今,长虹桥已经被列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华(1905-1949)字小隐。嘉兴新塍人。抗战前后移居嘉兴城内以鬻书画为生,与郭兰祥(和庭)等在嘉兴组织成立“李金石书画社”。
钱君陶(1906.12-1998.8)原名钱锦堂,字豫堂。祖籍浙江省海宁,浙江省桐乡县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从丰子恺学习西洋画,并自学书法、篆刻、国画。擅装帧美术及篆刻、书法。1948年举行个人书画篆刻作品于上海。曾为茅盾的《蚀》、巴金的《家》、《春》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刊物设计封面。出版有《春梦恨》、《中国儿歌选》、《小学校音乐集》、《鲁迅印谱》、《长征印谱》、《钱君匋画集》、《钱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恋歌三十七曲》和《钱君匋书画篆刻精品集》等。1987年将毕生所藏的明代、清代、现代的书画、印章及自作的书画、印章、书籍装帧等共4083件捐献给家乡枫乡市君匋艺术院;1997年又将近十年所收藏明清字画、现代字画及古代陶瓷、铜镜和自作字画、印章等共1000件,毫无保留地捐献给祖籍海宁市钱君匋艺术研究馆。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桐乡市君匋艺术院院长、海宁市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名誉馆长。
郭兰祥(1886--1938)字和庭、善徵,号尚斋,别号冰道人。嘉兴人。能诗词,精书画篆刻。郭似埙长子。
钱镜塘(1910—1983年),浙江海宁人,原名德鑫,字镜塘,晚号菊隐老人,为吴越王钱鏐之嫡裔。祖父辈均善丹青翰墨,富书画收藏,由于家学深厚,教育有方,钱先生自幼便酷爱丹青之妙,及长,更擅长金石书画之鉴藏。无论是其藏品之丰富、之精到,还是其收藏之精神、之气节,均为后人称道。故誉为“今之项墨林、安仪周、庞莱臣”,与沪上另一位大画家、大收藏家吴湖帆(1894~1968年)并誉为“鉴定双璧”。
张鸣珂(1829--1909)字玉珊,中年改字公束,晚年别号窳翁、寒松老人。浙江嘉兴人。早弧。青年时期尝营铜铺。年二十四始习举子业。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同治年间曾任江西新建知县。期满,以母老告归。后曾入李朝斌幕,又任江西德化、德兴如县,刘坤一称其与赵之谦、董沛为江西“三贤会”。因处理河堤及群众械斗案被议去官还乡。晚年生活清贫,以卖文鬻书为生,郁郁以终。工诗词及骈体文,并擅书法。其诗多题画、题图、咏史、怀人之作。早期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身世之感。李慈铭称其文“树骨庚、徐,取材杨、骆,华而不诡,质而弥文。诗溯王、韦,沿波钱、李。盖承小长芦之绪论,而尤与秋锦相伯仲。至于倚声寻律,圭臬姜、张,玉屑天风,葩流藻采,虽才情烂漫,尚逊竹垞,而和协宫商,严辨去上,则本其师黄君之学,于樊榭山民为近,有非朱、李诸老所及”(《寒松阁诗·序》)。黄燮清称其词“清法陵雅,一空俗障,自是作者本色,然总欠酝酿,沉着 之味殊少”(《寒松阁词·评跋》)。钱仲联曰:“诗如有词,清洁淡秀,一空俗障,惜乏深思。“颇规模姚梅伯,清秀不乏,灵复顿逊。”(《梦苕庵诗话》)著有《寒松阁诗》八卷、《寒松阁词》、《寒松阁骈体文》、《寒松阁谭艺琐录》、《说文佚字考》和《佚年赓录》等。生平事迹见1920年重印本《寒松阁五种》卷首缪德棻《寒松阁老人传略》。
陈澹如(1884-1953)
原名履熙,字澹如、坦如,号福田、澹庐、觉庵,晚称复恬居士。嘉兴人。善竹刻,对金石书画潜心研究,尤浸邃于金石之学。工于铁线篆,边款工致端庄,神似《张黑女志》。著有《澹如竹刻》(拓本)。
周闲(1820 –1875)清,字存伯,一字小园,别署存翁,号范湖居士,室名范湖草堂、退娱堂。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后侨上海。道光季年(1850)客吴县,同治初官新阳令,与大吏龃龉,挂冠归。善画花卉,尤工篆刻,性简傲,喜远游。乡人鲜识之者。与任熊友契,故画近熊而稍变其法。画笔挺秀,气味深厚。合陈淳、李(鱼善)而为一。先世武职游宦在外,乃绘范湖草堂图以寄故乡之思。题者甚夥,徐兰史为之序。著范湖草堂诗文稿题画诗。同治十三年(1874)作岁寒图。《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广印人传、清画家诗史、艺林悼友录、吴门画史、金猷琛撰传、金石家书画集》。
陈铣(1785—1859)(清)字莲汀,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好古精鉴藏,善书法,少游梁同书之门,亲授秘诀往还尤密。画得翟继昌亲授,工写生,尤长梅作小品,下笔万古有金石气。张问陶谓其卷轴中沉浸而出,断非凡手可及。卒年七十五。刻有瓣香楼梁贴。
何元英(清)字蕤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通政使参议。工书,笔意近董其昌,名重一时。
施桢(1875—1946)清代画家生卒表作(1877—1946),今依艺林年鉴。字廷辅,号定夫,浙江嘉兴人。工绘人物、仕女兼花卉。中年游日本。初学钱慧安、后弃钱派面貌,自成一派。又善书法,能诗。卒年七十二(一作七十)。
沈卫(1862—1945)字友霍,号淇泉,晚号兼巢老人,亦署曰红豆馆主,浙江嘉兴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甘肃主考,陕西学政。善诗文、书法,晚年居沪鬵书,推为翰林苑巨擘。卒年八十四。
陆增钰(清)字渔庄,浙江平湖人。性孝友,九岁失恃,值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弃书学贾。喜浏览经籍,书法董其昌,画宗王翚,与戴以恒(1826—1891)友善,故法亦近之。
朱方霭桐(1721—1786)(清)字吉人,号春桥,浙江桐乡人。彝尊族孙。贡生。宿学能文,为沈德潜高弟。山水质相宣,有大家风范,兼工花卉。乾隆二十七年(1762)进画南巡行在,蒙予褒赐。晚年尤喜画梅。其甥金鄂严汇辑所作名画梅题记。有小长芦渔唱、春桥草堂集。
顾升(清)号海苹,浙江平湖人,家居乍浦。善山水,弃贾卖画,多学石谷,所少浑厚之趣。道光之季,频游嘉兴、寓天尊阁。按清代画史补录引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谓:一名升方,而墨林今话续编云:顾升、方峻,俱平湖画人,遂误作顾升方,附识更正。
朱文候(即朱嘉)(1895—1961)字文候,以字行,浙江平湖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民革成员。擅长走兽画,对虎狮猴鹿,致力尤深。写花鸟,由北宋双钩入手,参以新罗笔法,工写均能。
方熏(1736—1799)字兰坻,一字懒儒,号兰士,一号兰如,又号兰生、长青、楚生、樗庵,别署语儿乡农、耐田主人等,石门(今桐乡)人。清书画家。早岁清寒,厉志读书,惟日以诗文自娱。尤其爱丹青,又精篆刻。著作处曰“井研斋”、“山静居”。
张庚(1685—1760)原名焘,字溥
三、长庚,后更名庚,字溥山,号公之千、瓜田逸史,晚号弥伽居士,又称白苎村树桑者,秀水(今嘉兴)人。清学者。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宏儒,未取。工诗、书、画,时称“三绝”。藏书室曰“强恕斋”。
许瑶光,字雪门,号复斋,晚号复叟。湖南善化(长沙)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生。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在嘉兴府任知府前后十八年,他们但是清朝时期颇有政绩的清官,也是很有才华的诗人,著有《雪门诗草》十六卷、《谈浙》四卷,被当时誉之为近世少有的贤太守。
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疏林、铁夫,石门崇福(今桐乡)人,清画家。能诗,工书,善画山水,兼能花卉。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画室曰“来鹭草堂”。
吴淦(1869—1928)字丽生,号菊隐,又号印人,不湖乍浦人。近代美术家。善书画,辨金石、工治印,画精花卉,描绘得通神。尤擅画猫。
朱雷,字雪筠,号梅花仙叟,平湖人。清画家、收藏家。精鉴别。从张子祥游,学画花卉,超逸有致。同治六年(1867)尝为郭藕汀作《花卉屏》。卒年七十三。
陶问琴,字公长,号问琴,别署不暝道人,秀水闻川(今嘉兴王江泾)人。清画家。陶溶子。善山水。能得世文锥庵遗意,笔极秀挺。惜不永年。
钱庆善,字葆馀,号拜庭,又号乐闲,嘉兴人。陈群曾孙。自御史历官至苏松观察。善画花卉,祖述南楼家法,兼工吟咏。嘉庆丙寅生,卒年不祥。
第二篇:近现代历史论文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之魂
【摘 要】抗日战争的烈火硝烟已经熄灭了半个多世纪,抗日英雄们绝大多数也早已长眠于祖国大地。但是,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却将永世长存,其时代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爱国、团结、民主正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之魂,这种民族之魂催生的伟大力量,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近代第一次抗击外国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爱国 团结 民主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能够维系、引导和推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而不溃败且富于经典的力量,在近现代特有的历史契机中有了巨大的飞跃。抗日战争的爆发,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中国战场经历了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毋庸质疑,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促使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钢铁长城。那么,这种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爱国之魂,驱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开始踏入中国,民族空前危机的时候,中国人民弘扬了比起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激昂、更博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爱国之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22日,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30日,再就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发表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愤怒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发出了“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等呼喊。1934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表《对日宣战通电》,宣布要“领导工农红军和全中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保卫华北,保卫中国而战”。并且命令共产党员“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即使如此,抗日军民并没有悲观失望,他们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与敌斗争,经受了生命的极限。
当民族面临危亡之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地战斗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就立即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抗战。1936年 2月又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开赴华北前线直接对日作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军队数量少,武器装备差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配合友军作战,血战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救援娘子关;一方面开赴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整个防御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对敌作战千余次,歼敌 5万多人,牵制了 40万侵华日军,对加速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消极抗战,国难加剧。中国共产党在仅有十八万武装力量的情况下,以民族利益为重,忍受极大的牺牲,勇敢地肩负起抗日主战场的重任,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使战争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发展。
二、团结之魂,集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在强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团结御敌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他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大团结的壮丽画卷。
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了团结抗日的号召。在著名的《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就强烈呼吁“一切愿意抗日的政治派别,武装部队和群众团体,广泛地联合起来,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在《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不管我们相互间有着怎样不相同的主张与信仰,不管我们相互间过去有怎样的冲突与斗争,然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抗日救国是我们共同的要求。为抗日救国而大家联合起来,为抗日救国而共赴国难,是所有我们中国人的神圣义务”。为了实现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决然以民族大义为重,以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摒弃血仇,不计前嫌,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主动与国民党联手,共赴国难。
三、民主之魂,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能不能实现民主,直接关系能不能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到抗日战争能否胜利的大问题。因此,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争取和实现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首先,作为民主运动先锋的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民主和实践民主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工作。1933年 1月 17日,中国共产党在其发表的抗战宣言中就提出了“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的呼吁。1937年 2月 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提出“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的要求和“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的保证。1937年 5月,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争取民主自由,成为当前保证抗战胜利的中心环节。全体党员要努力为实现民主而奋斗。1939年 9月 9日,中国共产党的参议员毛泽东在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战时民主,严惩对民众和青年大非法压迫行为。切实保障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武装抗敌之权利”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发动和领导民主宪政运动,作出了推进民主宪政运动的指示,要求共产党员要积极参与。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大会上,作了《关于宪政与团结》的演讲,强烈要求“要实施宪政,就要给人民以民主自由”。
其次,中国共产党努力地模范地实践民主。中国共产党严格要求自己的党员“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然后去做”。强调“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当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减政”的议案时,毛泽东立即给予肯定,并亲自为此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在抗日根据地推广这个政策。中国共产党还率先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实行普选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和广大的民主人士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运动的生力军。他们大力倡导实施民主:救国会在其《纲领》中,明确指出“民主制度的确立,是各党派合作的基本条件;结社、集会、言论、出版的自由,是联合战线丝毫不能让步的要求。”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其《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中认为,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关键在于国民政府必须实行政治大改革,实行民主抗战。中国民主同盟把“实行民主政治”作为同盟的宗旨,同盟主席张澜强调“非实行民主来唤起民众,团结官兵,修明内政,不足挽救危亡”,“而目前挽救危亡,尤其需要民主”。他们还在参政会上提出“发扬民主,而利抗战”的提案。
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人士还积极在国统区策动民主运动,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积极与中国共产党联手发起的民主宪政运动。
正是这种民主之魂,激励中国人民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铁流中,他们把打败日本帝国
主义和建立一个民主中国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抗日战争新的意义。
诚然,中华民族精神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崛起和腾飞这一近现代历史主题的世纪。
参考文献:
[1][4][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社1991,第1033、1322、857页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第196、28页
第三篇:近现代名言
近现代名言 第八部分——近现代名言
鲁迅
114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114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1147.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114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1149.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1150.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151.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1152.望崦嵫而勿迫,恐鶗鴂之先鸣。
115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引诗 1154.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杂家
1155.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1156.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陈毅
1157.男儿未展凌云志,空负天生五尺躯。王达强
1158.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159.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叶挺 1160.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1161.一腔热血化春雨,壮志千秋泣鬼神。
1162.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黄兴
116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1164.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杨超
1165.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166.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金方昌
1167.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毛泽东
116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16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1170.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117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117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73.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七律•送瘟神》 117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175.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17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1177.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17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17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180.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1181.早已森严避垒,更加众志成城。
1182.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1183.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184.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18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18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1187.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118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189.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1190.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1191.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19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19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1194.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1195.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119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197.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198.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199.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200.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1201.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120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03.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120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205.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1206.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1207.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第四篇:近现代名句
高淳湖滨高中
高三语文
课外名句名篇之近现代
近现代名言 鲁迅
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5.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7.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8.望崦嵫而勿迫,恐鶗鴂之先鸣。
9.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引诗 10.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杂家
1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12.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陈毅 13.男儿未展凌云志,空负天生五尺躯。王达强
14.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5.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叶挺 16.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17.一腔热血化春雨,壮志千秋泣鬼神。18.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黄兴
19.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20.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杨超 21.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22.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金方昌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毛泽东
24.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2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2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9.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七律•送瘟神》 3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31.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3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3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3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5.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6.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37.早已森严避垒,更加众志成城。38.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39.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0.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高淳湖滨高中
高三语文
课外名句名篇之近现代
4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43.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4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45.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46.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47.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4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49.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50.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51.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5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53.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5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55.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56.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5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58.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59.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60.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61.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6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6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请设计一套考题,八句8分 1.2.3.4.5.6.7.8.
第五篇:近现代音乐
近现代音乐
一. 学堂乐歌:19世纪末直至五四时期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所教唱得得歌曲 内容:1.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的;2.宣传妇女解放的;3.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 4.宣传反封建迷信的;5.向儿童进行思想知识教育的 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曹志忞
音乐特点:1.引进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外来曲调,填上反映新思想的歌词
2.少量采用中国民间曲牌 3.少量中国作曲家作曲的歌曲 4.记谱为五线谱或简谱
历史意义:1.继承了我国古代“按谱填词”的传统,将西方乐器和乐理及歌唱等表演形式全面介绍到了中国
2.其集体歌唱形式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得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以“学堂”为中心发展推广起来,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4.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和近代音域之间一个“分界线”,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二.专业音乐的建立和发展
1.上海国立音乐院,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后改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2.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沈心工:《兵操》《赛船》《竹马》《铁匠》《黄河》 李叔同: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送别》《忆儿时》《梦》《春景》《西湖》《郊游》(咏物写景)萧友梅:音乐理论《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歌曲《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问》 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 合唱曲《别校辞》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 黄自: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齐唱曲《九。一八》《热血歌》 艺术歌曲《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卜算子》 独唱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
交响序曲《怀旧》电影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 学校歌曲《西风的话》《燕语》《本事》 理论著述《音乐史》《和声学》
清唱剧《长恨歌》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以白居易《长恨歌》为题材,由韦瀚章作词,共10个乐章1.仙乐飘飘飘处处闻2.七月七日长生殿3.渔阳鼙鼓动起来4.惊破霓裳羽衣曲5.六军不发无奈何6,宛转蛾眉马前死7.夜雨闻铃肠断声8.山在虚无缥缈间9.西宫南内多秋草10.此恨绵绵无绝期
创作特点:1.注意音乐形象的鲜明,曲调的优美流畅 2.注意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声乐与伴奏的结合 3.注意了创作构思的细致集中和乐曲的简洁严谨
4.有意识对音乐的民族风格进一步做了创造性的探索 赵元任:《劳动歌》《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她》《听雨》合唱《海韵》《江上撑船歌》 影片《都市风光》插曲《西洋镜歌》 黎锦晖: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铁蹄下的歌女》《码头工人》《新女性》
创作特点:非方整的曲体结构;丰富多变的句式;突出使用短句,是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富有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巧用休止。王光祈:1研究中国与东方音乐,音乐理论著作《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2系统的介绍西洋音乐学理论和技术理论《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史纲要》《西洋音乐与戏剧》3他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以外文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音乐的学者《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史》《论中国记谱法》 任光:民族器乐《彩云追月》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 张寒晖:《松花江上》《游记乐》《军队大生产》 贺绿汀:歌曲《秋水伊人》《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上战场》《保家乡》《嘉陵江上》《游击队歌》《牧歌》等,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新民主进行曲》大合唱《一九四二前奏曲》《十三陵水库大合唱》,钢琴曲《牧童短笛》获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音乐风格的钢琴曲”一等奖
马思聪: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山歌》,管弦乐组曲《欢喜组曲》《山林之歌》,管弦乐队组曲《高山组曲》大合唱《民主大合唱》《鸭绿江大合唱》 安波:秧歌剧《兄妹开荒》民歌联唱《七月的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