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一)
http://ha.huatu.com/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一)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huatu.com)权威发布《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一)》,提供最及时的招考信息、最精品的辅导课程以及最贴心的备考服务。华图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huatu.com),公职培训第一品牌!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界的重点人物是选择题和判断题的重点出题点。也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最容易混淆和增加记忆负担的模块。那么如何更好的将凌乱和复杂的知识点很好的归纳起来记忆呢!现在将考试中的重点考察人物总结如下:
(一)孔子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
6.最早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孟子
1.《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5.“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6.性善论——内发论
(三)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四)亚里士多德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http://ha.huatu.com/
3.《论灵魂》
4.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五)柏拉图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六)杜威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2.三中心思想:儿童、活动、经验。反对教师中心论
3.现代教育代言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4.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即是教育目的”
5.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6.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七)桑代克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饿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迁移的相同要素说,相似的越多迁移的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八)布鲁纳
http://ha.huatu.com/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9.产生式迁移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华图官方面试备考课程购买入口:http://t.cn/RAOVaej
http://ha.huatu.com/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华图网校联合出版发行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联考密卷。华图连续五年出版发行联考密卷,每年行测试题题型命中率达90%以上,热点词汇类申论多次命中考题题干和问题,华图出版的密卷几年来成为考生考前必备的备考神器。
喜迎河南华图扎根中原八年庆典之际,凡与2015年4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均可享受最低折扣,原价173元/套,现价128元/套(含邮费)。
联考密卷活动QQ交流群:VIP一群397082462,VIP二群144196997(加群与群主直接沟通购买即可,邮寄地址要详细)。联考密卷活动抢购电话:0371-87095130转828。特别说明,凡是在活动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我们均会在邮寄的时候再赠送一套微礼包,价值千元(含一个档案袋+980学习卡+公考知识图册+便签本)。
密卷Vip会员群1:397082462 密卷Vip会员群2:144196997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整理版(全)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一)孔子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
6.最早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孟子
1.《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5.“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6.性善论——内发论
(三)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四)亚里士多德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4.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五)柏拉图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六)杜威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2.三中心思想:儿童、活动、经验。反对教师中心论
3.现代教育代言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4.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即是教育目的”
5.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6.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七)桑代克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饿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迁移的相同要素说,相似的越多迁移的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八)布鲁纳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9.产生式迁移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九)奥苏贝尔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信念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新知识的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是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在是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以便学生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十)布鲁姆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其程序为:单元目标测试设计→前测→基本教学→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3.人的智力发展,在早期很快,如果以17岁的智力水平为100%的话,那么儿童在4岁左右就可达到50%,在10岁左右可达到80%,到16岁才达到100%。
4.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才能开始新学习,以免产生负迁移。
(十一)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科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
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
3.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5.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十二)夸美纽斯
1.“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立场出发)
3.最先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形式的基础
4.教育学萌芽于他的《大教学论》
5.“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6.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十三)泰勒
1.课程设计模式,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其中提出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称为泰勒原理(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去实现目标;怎样有效组织教育经验;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
2.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评价四程序: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情境;确定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
(十四)洛克
1.“白板说” “教育万能论” 1693年出版《教育漫画》“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十五)华生
1.人的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各类型的人”
2.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受巴甫洛夫学说影响,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后天环境影响人的一切行为。——古典行为主义
(十六)罗杰斯
1.非指导教学模式 反对教师中心,注入知识,主张“学生中心的教学”“学习的自由”(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
其核心是学习自由,特点及基本原则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
2.在课堂背景中的人际关系构成要素有:包容、情感、支配
3.学习迁移理论
4.学习理论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⑴学习是有意义的过程⑵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得
⑶学习过程以人为本,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5.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建立民主的教学环境,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促进创造性的培养。
6.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提出情感型的师生关系理论
重视人际关系发掘人类隐藏着的先天潜能,实现“自我”为核心的个性理想,培养“完整的人”。
在课堂背景中的人际关系构成要素是:(师生关系)
①“真诚”,表里如一—第一要素②“接受”也称“信任、奖励”③“理解”—师对生的移情性理解
第三篇:登封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分析
登封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分析
笔试科目:教育理论。
笔试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念以及担任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笔试题型:通过分析登封市学校的历年真题,主要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笔试教育理论内容分析:
1.教育学
教育学重点测查: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主张、著作;教育的基本规律;德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与教学等。
(1)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主张、著作,即为教育史哲部分。从历年考试来看,教育史哲部分多考单选、判断、多选题等客观题。
(2)教育的基本规律部分,重点测查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个体身心发展的关系。题型以单选、多选、判断、简答为主。
(3)德育部分重点测查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德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最难解决的问题。各种题型都会涉及到德育的内容,常见题型为单选、判断、简答和论述。
(4)教师的职业素养部分,重点测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素养及教师威信的树立。题型以简答、论述为主。
(5)课程与教学部分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本部分也贯穿笔试的各个题型。
2.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重点测查: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表象与想象、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印象形成、人际关系、群体心理等。对心理学内容的测查一般多以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的题型出现,在测查记忆、需要和动机等内容时,也会出现简答、论述的题型。
3.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规重点测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题型以单选、判断为主。
4.新教育理念
本部分重点测查:素质教育、新型师生关系、新教学观、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专业化等。
题型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第四篇:j教育学 人物类总结
(一)孔子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
6.最早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孟子
1.《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5.“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6.性善论——内发论
(三)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四)亚里士多德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4.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五)柏拉图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六)杜威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2.三中心思想:儿童、活动、经验。反对教师中心论
3.现代教育代言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4.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即是教育目的”
5.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6.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七)桑代克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饿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迁移的相同要素说,相似的越多迁移的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八)布鲁纳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9.产生式迁移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第五篇: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
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1、少年期(11、12岁-
14、15岁,初中阶段)
2、青年初期(14、15岁-
17、18岁,高中阶段)
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㈡前运算阶段(2-7岁)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关于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一)人格的发展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2、认知差异表现: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P34-43)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P45-47)(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
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 学生观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
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二、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四、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1)三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六因素: 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强化:三种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2、种类(P72-74)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③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2、知识学习类型:
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 → 知识保持 → 知识提取
4、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2、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3、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瞬时记忆 0.25-2秒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7+2 组块 感觉记忆(直接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
解决问题
长时记忆 1分钟一终生 无限度 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充分、深度加工,提取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P100-101)--遗忘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最古老 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②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是由于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④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
一、理论
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 前苏联)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 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 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
第八章 学习策略
3、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来源:考试大
一、认知策略
2、常用的几种方法: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②排除相互干扰; 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④多种感官参与;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⑥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 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②做笔记; ③提问; 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三)组织策略
2、常用策略: 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特定性原则 ④生成性原则、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二、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①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②分类:有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
2、问题解决:
①定义: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②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142)
1、问题的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144)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2、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P148-151)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的结构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二)品德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56-161)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①10岁以前,他律道德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 美国 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162-165)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 →认同 →内化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P165-17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P172-179)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P179-182)
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参考架构:健康模式、疾病模式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四、常用方法:
1、心理测验
2、评估性会谈
技术: 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
3、其他方法 :观察法、自述法 三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P188-194)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1、概念: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意义:
①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②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③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P193)
1、行为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基本要素: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
一、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1、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基本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使教学遵循: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定义: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1、定义: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④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情境教学
含义: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1、定义: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2、设计实施五特征:
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历程
四、个别化教学:
1、基本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货摊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④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
2、经典模式
①程序教学(创始:普莱西,贡献最大:斯金纳)、②计算机辅助教学、③掌握学习(布卢姆)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定义: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三)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
4、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群体动力(勒温
最早研究)
1、群体凝聚力
2、群体规范
3、课堂气氛:考试大(www.xiexiebang.com)①概念: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
②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 ③影响途径: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①吸引与排斥;②合作与竞争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P212-216)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类型:
①教师促成的纪律
②集体促成的纪律
③任务促成的纪律
④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两部分:
①课堂情境结构:
②课堂教学结构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2、测验的计划(略)
3、自编测验的类型(客观题 主观题)
4、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①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②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5、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
2、观察
3、情感评价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评分
2、合格与不合格
3、其他报告方式:个人鉴定、定期的综合评价等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