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成长档案需要内容
教师成长档案需要内容(电子文档)
(一)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简历)
资料包括:所学专业、初始学历、最后学历、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及相应聘书、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证书、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合格证书等;从事的教育教学岗位或管理岗位,从教年限,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和喜好等。
(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系列
(1)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
(2)教师专业学习、培训作业及考试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包括:①参加各种进修或培训的情况记录;②正在或已经阅读的书目及精选的读书笔记;③从同伴或管理者或专家那里获得的经验;④教育教学故事与叙事等。
(3)教师获得的荣誉称号及奖励证书复印件;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复印件。
(4)反映个人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包括:①自我推荐的优秀教学设计;②自我推荐的精彩课件;③承担的公开课的影像等。
(5)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和典型事件记录。包括课堂智慧(教学机智)、教师故事(教学案例)等。
(6)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包括:①教学反思笔记;②自我的成长史分析;③名师传记分析等。
(7)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究课、讲座等活动的记录。包括①教研组或年级组教研(包括备课、解读教材、听课记录等发现和研究的教学问题及过程);②课题研究(包括参与或申请的课题及项目);③研究成果荟萃(包括发表的论文或著作及摘要);④教学经验总结(包括发现和研究的教学问题及过程、课堂观察记录); ⑤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等。(8)辅导学生获奖及指导青年教师情况。
(9)反映个人班级管理和校务管理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
(10)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材料、最满意最有激励性的学生评语或课堂教学评价语
(三)教师才艺展示。教师个性化发展记录,教师个性成果资料等。备注:
(1)凡是能够记录证明教师成长历程的材料都可以放进成长记录袋中,鼓励创造性的使用档案袋。
(2)在成长记录袋的建立过程中要精选资料,注意资料的合理性与价值性,避免形式主义,切不要变为资料的简单收集,把成长记录袋变为资料袋,而忽视资料的筛选、合并、归类。
(3)个性化的呈现格式,在此略举几例:
①经历的精彩剪辑(例如,以时间为序依次呈现工作过程中的精彩与成就。)②研究的主题线索(例如,以一个个研究主题串联进程中相关工作和成果。)③平凡岁月传记(例如,把每一个学期的常规工作串联起来成为岁月记录。)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内容
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胡纬义)
1、个人简历
2、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任职文、任支部副书记的任职文。
3、考核结果反馈登记表。
4、10月份(日期自定)徐清明书记于之谈心谈话记录。5、07、08年考核时的个人小结、个人鉴定、述职报告。
6、历年得到的荣誉、表彰、参加过的培训记录。
7、创业实绩材料(创业项目登记表、企业营业执照、投资协议等)和相关照片(美亚服饰内外照片)。
8、在村里的分工和工作内容(已有)
9、刚到乡时写的调研报告和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
10、民情日记(必须用黑色皮面本),从09年开始写,保证1个月3—4篇。
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池猛)
1、个人简历
2、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任职文、任村委会副主任的任职文。
3、考核结果反馈登记表。
4、10月份(日期自定)张怀军乡长于之谈心谈话记录。11、12、13、08年考核时的个人小结、个人鉴定、述职报告。历年得到的荣誉、表彰、参加过的培训记录。创业实绩材料(创业项目登记表和企业营业执照)和相关照片(公司内外景照片)。14、15、16、在村里的分工和工作内容(已有)。刚到乡时写的调研报告和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民情日记(必须用黑色皮面本),从09年开始写,保证1个月3—4篇。
1、个人简历
2、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任职文(补)、任村委会副主任的任职文(有)。
3、考核结果反馈登记表。
4、10月份(日期自定)王郁媛于之谈心谈话记录。17、18、19、08年考核时的个人小结、个人鉴定、述职报告。历年得到的荣誉、表彰、参加过的培训记录。创业实绩材料(创业项目登记表、营业执照、投资协议、股份转让协议)和相关照片(大棚内外照片)。20、21、22、在村里的分工和工作内容(有)刚到乡时写的调研报告和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民情日记(必须用黑色皮面本),从09年开始写,保证1个月3—4篇。
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李伟)
1、个人简历
2、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任职文(有)。
4、10月份(日期自定)陈建平乡长于之谈心谈话记录。
5、创业实绩材料(创业项目登记表、营业执照)和相关照片(店面内外照片和草莓大棚内外照片)。
6、在村里的分工和工作内容
7、刚到乡时写的调研报告和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
8、民情日记(必须用黑色皮面本),从09年开始写,保证1个月3—4篇。
1、个人简历
2、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任职文(有)。
4、10月份(日期自定)陈建平乡长于之谈心谈话记录。
9、创业实绩材料(创业项目登记表、营业执照)和相关照片(店面内外照片和草莓大棚内外照片)。10、11、12、在村里的分工和工作内容 刚到乡时写的调研报告和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民情日记(必须用黑色皮面本),从09年开始写,保证1个月3—4篇。
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夏金波)
1、个人简历
2、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任职文(补)、任村委会副主任的任职文(有)。
3、考核结果反馈登记表。
4、10月份(日期自定)姚克刚乡长于之谈心谈话记录。23、24、25、08年考核时的个人小结、个人鉴定、述职报告。历年得到的荣誉、表彰、参加过的培训记录。创业实绩材料(创业项目登记表、企业营业执照、投资协议)和相关照片(养猪场照片)26、27、28、在村里的分工和工作内容(已有)刚到乡时写的调研报告和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民情日记(必须用黑色皮面本),从09年开始写,保证1个月3—4篇。
第三篇:教师业务档案内容
教师业务档案内容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真实记录。对于教师的考核、职务聘任、工资晋升、工作调动、培训、奖惩等都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教师业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师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1、个人简历与业务自传。
2、担任过的主要教学,科研工作及完成的工作量和考核记录。
3、进修及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记录、学习成绩、学历证明及总结材料。
4、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及参加各级课题的任务书。
5、科研处等部门组织的科研评比结果
6、有关教师聘任材料及教学任务下达表等。
7、教师职务呈报及业务奖惩表等。
二、教师业务档案归档方法
教师业务档案材料每学年归档一次。
1、每学年末,教师应对自己在本学年内完成教学和科研等任务的情况进行小结,如实填写《教师工作任务及考核表》。
2、教师应填写《教师科研成果登记表》,内容包括本年内已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著、论文等。
第四篇:幼儿园教师成长档案
幼儿园教师成长档案
我是一个有着8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8年中,我多次向区、学区开放教育教学、游戏活动,受到专家一致好评;8年中,我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二期课改、《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和孩子尝试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探索活动、实践活动、家教活动;8年中,我亦是一百多个孩子的老师,虽不说“桃李满天下”,但在马路上,也能意外地听到来自孩子、家长的热情尊敬的问好声;8年中,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团支部书记、预备党员,既丰富理论知识,又锻炼组织能力;8年中,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新苗杯优胜奖、新长征突击手、浦东新区“十佳教师”提名奖、浦东新区园丁奖,也曾代表幼儿园参加若干演讲比赛并获得各类奖项,指导孩子绘画、故事也多次获得全国、区各类奖项„„由此可见,我是一个较受孩子喜爱,家长放心的老师!
8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对一个老师来讲,既已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形成固有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客观、辨证地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有方向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我最大的优势——我就是一个孩子!我会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心声„„ 我不在乎现今社会流行什么课程,我只在于孩子是否对所学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是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不在乎幼儿园办公室、橱窗悬挂多少名言警句,而在于孩子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而真实的感受;我不在于向孩子交待多少任务,只在于如何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广阔的心灵;我不在乎孩子学会了多少儿歌、故事,我在于孩子是否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让研究、学习成为习惯和人生的需要;我不在乎孩子有多少特长与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我的最大优势概括起来有十个字:兴趣——体验——想象——研究——快乐!中班时,我们开展了一个很有趣的主题活动——“闭上眼睛,打开鼻子”。其目的就是研究“鼻子”。主题的产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唱歌时,大家忽然闻到了一股很难闻的气味,原来有人放屁,孩子们纷纷捏住鼻子“臭死啦,臭死啦„„”由此,竟引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怎么才能不让鼻子闻到自己不喜欢的气味?”我也觉得很好玩,一下子趣味盎然!于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主题由此产生——我善于把握孩子的兴趣点!
为了验证鼻子的能耐,我们决定亲自实践——上街头寻找各种气味。我们从
幼儿园出发,沿着小区一路走到农工商超市,用自己的鼻子象小狗一样到处闻气味,并把闻到的各种气味记录下来,最后一起交流分享“哪些气味是我们喜欢闻的,哪些气味是我们不喜欢闻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更多书本上无法知道的东西——我乐于让孩子亲身体验!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各种气味后,我提出一个问题“闻到了„„想到了„„”。如很多孩子闻到了烤肉串的气味,当听到我的问题后,他们又产生了很多美妙的想法:闻到烤肉串的气味想到了红辣椒;想到了大肥猪;想到口水;想到火锅;想到冰糖葫芦;想到汗„„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我赋予孩子想象的翅膀!
随着主题的深入,我们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我开设“问题超市”,可以让孩子自由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悬挂于超市中,有兴趣的老师、家长、同伴都可以选择问题或解答或共同研究。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怎样让同一片叶子闻起来有不同的气味?于是,我在实验区放置了很多叶子,孩子通过试验研究证明:把叶子搓搓,就能闻到很浓的叶子气味!——我给予孩子研究的空间!
小小的鼻子能让我们在一分钟里改变郁闷的心情,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聆听自然的心声„„相信吗?不信,让你的鼻子去闻闻太阳的气味,闻闻花朵的气味„„快乐真的无处不在——我在于让孩子时时发现快乐!我觉得我的优势使我拥有正确的儿童观,在这种儿童观的作用下,我们的孩子一个个热情活泼,充满自信,个性张扬„„他们是快乐的!潜力无法估计哦„„
缺点分析:
因为我的优势同时也导致了我的弱势: 缺乏逻辑性
善于把握孩子的兴趣点使我常常以孩子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点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倾向,缺乏完整严密的思考,从而使开展的活动呈现出跳跃的趋势——孩子还没做好某一活动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我就兴致勃勃地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设计一系列自我感觉良好的活动,其结果是:孩子跳一跳还是摘不到果子!教师变得急噪——这么棒的活动怎么没什么反应呀?
曾经,我们开展一个很棒的活动——超级变变变。孩子的兴趣非常高涨,不仅能利用自己身体、同伴身体合作着进行超级变变变,如变成钢琴、香蕉、船、花树„„而且还能带动爸爸妈妈在家尝试超级变变变,如变成吸管、火箭、橙子等。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设计一堂很棒的集体活动,其目标是孩子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合作着和同伴进行超级变变变。为了让孩子开阔思路,我从网上下载了日本《超级变变变》栏目中一个很棒的节目,它利用巧妙的小道具变出各种动物,我的意图是:引导孩子也利用小道具尝试超级变变变;同时,为了让孩
子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我为孩子准备了很多材料,布、盒子、绳子、纸、篮子„„应有尽有。活动开始了,孩子对网上下载的节目果然很感兴趣,他们很奇怪“这些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可是,电视中的镜头太快,孩子们没能发现两大秘密——利用小道具,利用身体的部位进行超级变变变。而我在这个基础还没打稳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超级变变变。其结果是:孩子对这些材料很感兴趣,都不停地摆弄着,而没有将超级变变变和材料联系起来„„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不可能产生一个很棒的交流结果。于是,一个应该很不错的活动就此失败!
其实,我可以将整个活动分成大活动:观看《超级变变变》(了解道具和身体都可以用来超级变变变)——集体收集材料(为孩子有意识地利用材料打基础)——超级变变变(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尝试利用材料和同伴进行超级变变变。而教师的任务是:扛着摄象机,对孩子或精彩的瞬间或相互之间的合作或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拍摄)——超级大讨论(集体分享交流,因为有教师的现场录象会产生很棒的效果)这样将一个活动分成四步走,就比较理想了。
由此,我本学期要多思多想,分析活动的逻辑性,使活动能有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开展。
措施:
1、每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要考虑一下,或者是好好想一想。
2、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思维的概括性。如通过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自身观察能力。
3、对自己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做一些逻辑思维题。
4、多和平行班老师交流各项活动的开展,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各种教学经验,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5、认真反思各项活动,回忆孩子的具体反应。
6、任何人思考问题,总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思维的基点。找到孩子思维的基点,不仅是指导孩子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进行思维调控的基础。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成长档案
幼儿园教师成长档案
优势分析:
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和孩子尝试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探索活动、实践活动、家教活动;工作中,我亦是孩子的老师,虽不说“桃李满天下”,但在马路上,也能意外地听到来自孩子、家长的热情尊敬的问好声;由此可见,我是一个较受孩子喜爱,家长放心的老师!
对一个老师来讲,既已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形成固有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客观、辨证地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有方向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我最大的优势——我就是一个孩子!我会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心声……
我不在乎现今社会流行什么课程,我只在于孩子是否对所学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是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不在乎幼儿园办公室、橱窗悬挂多少警句,而在于孩子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而真实的感受;我不在于向孩子交待多少任务,只在于如何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广阔的心灵;我不在乎孩子学会了多少儿歌、故事,我在于孩子是否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让研究、学习成为习惯和人生的需要;我不在乎孩子有多少特长与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中班时,我们开展了一个很有趣的主题活动——“闭上眼睛,打开
鼻子”。其目的就是研究“鼻子”。主题的产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唱歌时,大家忽然闻到了一股很难闻的气味,原来有人放屁,孩子们纷纷捏住鼻子“臭死啦,臭死啦……”由此,竟引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怎么才能不让鼻子闻到自己不喜欢的气味?”我也觉得很好玩,一下子趣味盎然!于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主题由此产生——我善于把握孩子的兴趣点!
为了验证鼻子的能耐,我们决定亲自实践——上街头寻找各种气味。我们从幼儿园出发,沿着小区一路走到农工商超市,用自己的鼻子象小狗一样到处闻气味,并把闻到的各种气味记录下来,最后一起交流分享“哪些气味是我们喜欢闻的,哪些气味是我们不喜欢闻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更多书本上无法知道的东西——我乐于让孩子亲身体验!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各种气味后,我提出一个问题“闻到了……想到了……”。如很多孩子闻到了烤肉串的气味,当听到我的问题后,他们又产生了很多美妙的想法:闻到烤肉串的气味想到了红辣椒;想到了大肥猪;想到口水;想到火锅;想到冰糖葫芦;想到汗……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我赋予孩子想象的翅膀!
随着主题的深入,我们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我开设“问题超市”,可以让孩子自由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悬挂于超市中,有兴趣的老师、家长、同伴都可以选择问题或解答或共同研究。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怎样让同一片叶子闻起来有不同的气味?于是,我在实验区放置了很多叶子,孩子通过试验研究证明:把叶子
搓搓,就能闻到很浓的叶子气味!——我给予孩子研究的空间!小小的鼻子能让我们在一分钟里改变郁闷的心情,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聆听自然的心声……相信吗?不信,让你的鼻子去闻闻太阳的气味,闻闻花朵的气味……快乐真的无处不在——我在于让孩子时时发现快乐!
我觉得我的优势使我拥有正确的儿童观,在这种儿童观的作用下,我们的孩子一个个热情活泼,充满自信,个性张扬……他们是快乐的!潜力无法估计哦……
缺点分析:因为我的优势同时也导致了我的弱势:
缺乏逻辑性
善于把握孩子的兴趣点使我常常以孩子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点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倾向,缺乏完整严密的思考,从而使开展的活动呈现出跳跃的趋势——孩子还没做好某一活动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我就兴致勃勃地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设计一系列自我感觉良好的活动,其结果是:孩子跳一跳还是摘不到果子!教师变得急噪——这么棒的活动怎么没什么反应呀?
曾经,我们开展一个很棒的活动——超级变变变。孩子的兴趣非常高涨,不仅能利用自己身体、同伴身体合作着进行超级变变变,如变成钢琴、香蕉、船、花树……而且还能带动爸爸妈妈在家尝试超级变变变,如变成吸管、火箭、橙子等。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设计一堂很棒的集体活动,其目标是孩子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合作着和同伴进行超级变变变。为了让孩子开阔思路,我从网上下载了日本《超
级变变变》栏目中一个很棒的节目,它利用巧妙的小道具变出各种动物,我的意图是:引导孩子也利用小道具尝试超级变变变;同时,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我为孩子准备了很多材料,布、盒子、绳子、纸、篮子……应有尽有。
活动开始了,孩子对网上下载的节目果然很感兴趣,他们很奇怪“这些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可是,电视中的镜头太快,孩子们没能发现两大秘密——利用小道具,利用身体的部位进行超级变变变。而我在这个基础还没打稳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超级变变变。其结果是:孩子对这些材料很感兴趣,都不停地摆弄着,而没有将超级变变变和材料联系起来……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不可能产生一个很棒的交流结果。于是,一个应该很不错的活动就此失败!
其实,我可以将整个活动分成大活动:观看《超级变变变》(了解道具和身体都可以用来超级变变变)——集体收集材料(为孩子有意识地利用材料打基础)——超级变变变(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尝试利用材料和同伴进行超级变变变。而教师的任务是:扛着摄象机,对孩子或精彩的瞬间或相互之间的合作或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拍摄)——超级大讨论(集体分享交流,因为有教师的现场录象会产生很棒的效果)这样将一个活动分成四步走,就比较理想了。
由此,我本学期要多思多想,分析活动的逻辑性,使活动能有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开展。
措施:
1、每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要考虑一下,或者是好好想一想。
2、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思维的概括性。如通过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自身观察能力。
3、对自己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做一些逻辑思维题。
4、多和平行班老师交流各项活动的开展,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各种教学经验,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5、认真反思各项活动,回忆孩子的具体反应。
6、任何人思考问题,总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思维的基点。找到孩子思维的基点,不仅是指导孩子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进行思维调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