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已改
辛庄镇闫楼小学201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和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本课题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相关规定以及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需要而确立的教育科研课题。确立此课题,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已经纳入了教育行政、科研和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教学改革在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的过程中急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样本课程,不断深化新课程的改革。为了保护和支持广大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更强针对性、时效性的校本课程(教材),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培养学生走向生活的学习兴趣,推进课程改革,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概述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
本校本课程(乡土教材)研究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的,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
三、研究思路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1、校本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学校处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起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具体地说,一个是物的环境,一个是人的环境。物的环境是指学校的场地、校舍、装备设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班级、人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特色。就是要在对学校内外诸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课程的大致走向。
2、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指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既指认识能力的综合,又指综合实践活动。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指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重视其内容的综合性,让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的同时,开阔知识视野,锻炼和提高各种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研究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重视研究性。更贴近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与创造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学习活动过程。只有饱含研究性意义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
4.创新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创新活动。要使这种创新活动落实在实处,就必须确立创新意识。校本课程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具有探究性、创新性教学情境的信息。在这种教育信息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方法
1、挖掘人文资源
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形式有:(1)环保为主题:通过植树、种草,动物模型的合理放置,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学生平常饮用水、洗手器械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服务;(3)名人名言为主题:教室内挂名人名言条幅,走廊、过道作一些经典格言渲染,让学生耳濡目染;(4)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主题:如艺术长廊(学生习作)、学生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成长影集等;⑸其它主题:如适时播放音乐铃声、开办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等。这些形式都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一种人文精神,突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
2、多渠道采集信息
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
(一)、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
(二)、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的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如小型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班长竞选等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成为“以校为本”的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方法有:(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地方名士的影响:请地方名士畅谈人生、漫话家乡变化、搞科学讲座等,培养学生了解、熟悉、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感悟人生哲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3)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4)建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动物园和植物园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先进文化,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教师要善于思考,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善于分析问题和现象,继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3、教师要勤于实践,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我们错误的做法。
4、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四、研究计划
(一)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实施阶段。论证设计,拟写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落实研究人员,明确职责,组织开题。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整合本地相关乡土文化资源,搜集、整合相关资源;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总结.(二)管理措施
1.学习培训。在召开开题会议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如何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在阶段性总结时,对在实施过程检查督办过程中就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培训。
2.建立平台。一是在教育网、科教网上建立专门的课题研究专栏,指导课题研究;二是建立专门的课题研究电子信箱和QQ群,加强上下联系;三是及下发电子稿“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简报。
3.督导检查。接受教育局、教研室督导检查,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4.表彰激励。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学校进行表彰,对其成果进行推介。
5.成果应用。筹集资金出版校本教材研究成果,五、研究的条件
桥头中心小学在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德育纲要为目标,积极探索了一条以《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的养成教育,使之能主动和谐发展的育人之路。学校研究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酝造了优雅的校园育人环境,树立了活泼严谨的校风;勤奋好学的学风;做好严防有效的安全保障,实施科学、卫生、健康的寝室管理制度。学校养成教育成为全县先进典范。
课题组组长,课题主持人和研究成员,都是从事教育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者,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主要参加者,正值年富力强,在职务、职称方面,还有在专业、学识水平等方面都是结构合理、力量强大,是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人力保障,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具有丰富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
课题主持人在以往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中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教育科研经验,主持人参与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论文获得县级一等奖,成为全县推广先进典型。同时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研究与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所撰写的研究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
桥头中心小学是市级“安全文明校园”示范性学校,具有优雅、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是市教学常规百佳学校,市级勤工俭学示范性学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不断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把学校真正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五个结合课程建设、科研工作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相结合;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立足本学科与学科之间综合相结合;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2、狠抓四个环节
规划、实施、评价、完善。
3、落实三项保证
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物质条件。
三.实施设计
1、努力做好校本科研的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
务必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使之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拟定每周五下午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要力求广泛且形式多样。
培训内容应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且形式多样。具体分为: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采取的形式分为:经验介绍、反思教学、参与讨论等。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托于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也可以
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学校教研工作到达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事先必需制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3、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度
校本科研的开展必需凝聚集体智慧,为此,学校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并借机探索备课制度的改革。目前制定的总体思想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即教师先分板块收集资料,进行编写工作,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修改后必须要有反思。
4、抓住重点,层层突破,不断形成百花齐发的良好局面 现在我校体育教研组的“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已走进课堂。另外,考虑到物理、化学、生物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特点,学校确定在语文教研组和体育教研组进行学校和教研组共同开发的尝试,而在物理教研组、化学教研组和生物教研组进行自主开发的尝试。对于语文教研组和体育教研组,学校将专门委托主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深入教研组内,共同研究开发方案,制定开发计划。对于五个教研组学校都将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并主持相关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学校经验,待时机成熟后,由教研组提炼经验,向全校领导、教师汇报。再将开发工作全面推向全校各教研组。
与此同时,其他各教研组也要抓住学科特点,积极准备,一旦确定方向,即可申请学校支持。学校对开发成果显著的教研组要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奖励。
四.组织建设
1、组织到位
学校将构建校长亲自抓、主管校长助理负责抓、教务处具体抓、教研组协同抓的校本科研培训、开发的管理网络,并专
门成立“盖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本科研培训、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曲雪静
副组长:徐鹏、唐志强
组员:邹新庆、王兴海、刘振涛、王树凯、王玉秀、陈丽艳、姜丽、姜晓霞、姜德旭、田丰武、吴长胜
2、制度到位
学校将专门制定盖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本科研培训、开发考核制度,对全校各教研组和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对有突出贡献的教研组和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
3、人员到位
学校将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和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校本课开发工作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教研组的开发工作。
4、经费到位
为提高校本科研培训、开发的成效,学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务必做到三个保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5、激励到位
学校将专门出台校内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新集初级中学
新集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念、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1)组
长:胡林
校本课程开发的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校本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2)副组长:郭丽萍
分管副组长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督察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3)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选择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提供教改信息。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指导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与参与实施的教师一起研究课题、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积累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4)成员: 各学科教研组长
(5)成员职责:
①结合本校实际和学情现状机构成员与编委成员共同商讨和制定可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计划。
②所有校本课程开发成员要积极创设和发掘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献计献策,本着真正能够开发出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校本教材。
③校本课程开发科目具体负责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有意识的搜集相关素材,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收集和积累。④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要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检查与评估。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习,自主发展”常识“探究—研讨法”和“发展学生艺术特长”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五、开发总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在四年内构建起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育人质量的品牌。
2.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积极发挥学校的教师资源,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3.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4.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校本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5.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逐步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特色学校。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把活动课程提升为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对原有活动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用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程序去审视,并进行筛选,重新开发与规范,使其转变为校本课程。
2.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室、实验室、电教设备、体育场所、校园环境、教师特长等,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具有经常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特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3.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既是校本课程的基点,也是校本课程的特点。
七、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八、教学内容: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九、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评比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十、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十一、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校本化。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十二、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学校的优势资源生成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向拓展型课程的方向去研究和开发。
十三、课程的实施:
1.相关校本实施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备课。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灵活性。
3.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活动后,及时做好记录。
5.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
十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适当时加以必要的奖励。并纳入绩效考核之中。
十五、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校本使用工具及相关的需求品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对优秀的校本课程活动或案例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十六、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选拔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将教师送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其它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最后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以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出发。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课程全面发展原则
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3.学校活动课程化原则
牢牢树立课程意识,学校及各功能处室和教学部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军训、国旗下的讲话、学习方法知识讲座、感动时刻演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各种兴趣小组活 动(如剪纸、书法、绘画、葫芦丝吹奏、各种球类活动、健美运动、文学沙龙、文学社活动、各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
4.隐性课程显性化原则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一种隐性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经验,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提倡隐性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显性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班风学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吃苦精神锻炼等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意义深远。许多课程不是能编成书讲授的,而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校本课程实施管理组织机构
东河中学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并以学校教导主任秦君为校本课程负责人,由负责人牵头制订、编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计划与开发纲要,全面整合校内、社区的教学资源,调动各学科教研组、各办公室的教研力量,选拔优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业余特长的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具体课程纲要的撰写与校本教材编定、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细则与管理措施,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开发成果进行最终的审定。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孙学志(校长)副组长:秦君(主任)
组员:杨凤君 叶金凯 徐晓明 沈树玉 张俊华 尹双双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评审小组 组 长:孙学志 副组长:秦 君
组
员:杨凤君 叶金凯 徐晓明 沈树玉 张俊华 尹双双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1.建立良好的课程研究组织机构。根据确定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课程研究小组,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
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教导处组织,各学科、各办公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导处报请校本课程审议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指导各学科、各办公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修订,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需要校本教材的指导其进行编写,然后印刷。3.加强教师的培训。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全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教学部认真组织实施。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初中三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授课教师、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各位校本课的任课教师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教学。
五、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切实把握好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及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
第二条途径是教师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用比较适合的课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新课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以适应教师具体的课堂情境,形成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第三条途径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如:(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遗迹、革命故事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学校资源,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3)利用当地的农田、自然环境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要写成一本书,但必须要有一个开发方案,围绕该方案进行。
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树立“活动即课程,处处皆课程”的新课程理念。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学校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班级化,隐性课程显性化。
七、奖励办法
1.每一学科必须开发一本以上的校本课程,同时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
2.对质量较高需编辑成册出书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对师生反映良好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聘中按照评定等级给予加分奖励。
3.对质量高的校本课程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的,作为教育教学特别奖给予奖励和职称评聘加分奖励。
4.学校给予校本课程编写者一定的编写费。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八、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校本使用工具及相关的需求品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对优秀的校本课程活动或案例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河中学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铁岭县凡河镇中心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主
任:李秀兰(校长)
副主任:刘文明(副校长)张玉玲(副校长)
成员:
胡云飞
周超
王
琳 贾亚菊
王戟同
欧永秀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刘文明
副组长: 胡云飞
组
员:矫立红
臧传丽
尹海力
3、建立校本课程审查小组
组
长:李秀兰
成员: 刘文明
张玉玲 胡云飞 贾亚菊
王戟同
欧永秀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声乐、器乐、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实验、英语角、文学社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时事、学法指导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
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