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Wednesday, 11 May 2016 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
背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GPA: 3.38 TOEFL: 106 GRE: 157+170
录取结果:Cornell MFE, Baruch MFE, Umich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写在前面
当心痛地看着Deposit从我的卡中流逝时,申请可算告一段落了。尽管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走上出国的道路,由于拖延症的作祟,总觉得时间也还是有的,就一味的任性把申请的事宜放在了脑后,时不时回想却总不警觉。直到去年5月份加入了世毕盟留学(GGU),极富个人魅力的鹏哥和眼神深藏如无底洞般的龚老师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才更好的知道自己的规划,决计将警钟转化成鼓声而非丧钟。
选择GGU
于我个人而言,选择GGU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申请之初,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准备考试,如何逼迫自己付出努力,而在于缺乏一种全局的视角,对申请流程大局的把控。缺乏相应的全局观,就会迷失在此起彼伏滔滔不绝的申请准备的森林中,光靠蛮力而非智取,自然体会不到柳暗花明的快乐。如许多人toefl,gre一味的刷分,找了一份份的实习却总觉得不再找几份对不起自己,科研亦是如此,恨不得一生下来就开始拼命准备申请让自己的简历琳琅满目。GGU于我的意义就在它给我打了强心剂,利用其众多成功申请案例的经验去指导你如何去准备,并指出申请的康庄大道,让我更游刃有余地度过申请的时光。
关于GPA
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就是GPA。由于大一太过于放松,我大一的GPA接近3,毋庸置疑,这的确给我的申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哥大MFE与CMU MSCF都没有给我面试机会。关于GPA想说两点,一是尽管美国学校审查材料是全方位衡量一个学生的,但它们在录取过程中拥有的你手头的材料主要就是成绩单,简历,文书以及推荐信,而成绩单是最客观的评价标准,是申请人无法修改的指标,所以若GPA低,申请确实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二是申请金工时尽管总体的GPA重要,但金工看中的课程(数学,经济,计算机编程)的成绩更加重要,很多学校申请时都需要单独写出上述课程的成绩,可见申请学校对于某些课程而非总体GPA的侧重。
英语成绩
Wednesday, 11 May 2016 英语成绩是出国同学都需要攻克的关卡,金融工程专业所必须的英语考试包括TOEFL和GRE(很多申请需要不接受GMAT)。归根到底,这两个英语考试的总体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并且题型也是确定的,所以这时候走过来的大神的经验是值得珍藏的。对于英语的准备,我的建议是考前先通览一遍论坛上的考试经验总结,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制定出相应的一套学习计划(如ChaseDream),在平常时间不是完全充裕时将需要积累的先沉淀(如背单词,听力这种不能一蹴而就却又是必须的要求),并专门空出一段闭关修炼突击英语。除外,英语考试的战线不宜拖得太长,并且Toefl考试最好不要留到大四上才准备,不仅仅心态上会受到影响,考位也是很大的问题。
实习与科研
对于金工项目的申请来说,实习和科研是十分重要的。金工项目需要申请者拥有利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知识)去解决金融问题(金融背景),并能快速将其实现的能力(编程水平),所以数学,金融,编程能力对于金工申请者而言最好是要掌握的。再者,衡量一金工项目好坏的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率如何,所以对于学校而言,他/她们认为的promising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即为毕业后能很好找到工作的学生,这样他/她们能项目才能源远流长流芳百世。为此,它们会看中你是否拥有实习的经历,毕竟实习过与没有实习过的候选人在找工作经历上是有区别的。对于科研与实习的选择,我的切身体会是在实习单位并非Big Name(如著名外资)的前提下,实习的内容要远大于形式,这在面试中将得到很好的证明。在面试中面试官尽管会问实习,科研的相关情况,但如果实质的内容并非金工相关,甚至“沦落”为端茶倒水,试问又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呢?更何况,面试官大多只会过问金工相关的实习内容,若没有,又将有什么谈资?面试完毕,只会觉得实习科研到头来一场空。(Big Name当然不算)
第二篇:从外交学院到Berkeley MFE,我的2018金融工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外交学院到Berkeley MFE,我的2018金融工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基本背景
本科:外交学院,金融学 GPA:3.83/4 TOEFL:109(S:23)GRE:161+170+3.5
实习情况:IBM经济分析岗一段,中国银行暑期实习一段,量化相关实习两段 经历:哥大交换
申请结果
UCB MFE, Columbia Finmath, NYU MFE, CMU BIDA, USC MFE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一、申请timeline
作为一个文科院校的金融学本科生,最开始我完全没有想过申请金工金数方向。但是大二下学期的一天,我来了世毕盟咨询,遇见了我后来的mentor老师。他非常有说服力的向我展示了,金融学硕士在美的找工现状以及金工硕士的placement,以及肯定地告诉了我,我这样的背景(当时还不会编程呢),也是可以申请到top金工金数项目的!
所以,在大二暑假,我选择了ggu。大二暑假,我找了一份ibm的实习,实习内容其实和量化不是很相关,是经济分析的内容,不过公司的名字还是很不错的,感觉对我申请之后的实习还是挺有帮助的。
因为我大三下学期要去哥大交换,需要托福成绩,我在大二下学期,就考了第一次托福,成绩是109(口语23)。我申请基本也是使用了这次成绩。不过因为这个托福时间还是有点早了,有些项目认定这个成绩过期,所以我在大四上学期又考了一次。大三就在紧张的学习和补课之间度过了。
我因为在哥大交换,大三暑假从5月份就开始了。我一回国马上开始了在中国银行的实习,但是由于实习内容和量化太不相关,感觉意义不是太大,就换到了惠金所实习。实习title是数据分析实习生。其实工作内容跟金融没有很相关,但是很量化,所以对申请还是很有帮助的。
做了两个月后,在大四上学期,我开始了在量子金服的实习,实习职位是量化策略研究员。这份实习是我觉得含金量最高的实习,因为实习工作涵盖了构建量化模型、策略、因子,股票量化分析、风险分析等等的金融工程topic。而且因为老板特别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面试过程中,这段实习是我被问到最多的。同时,在大四上学期刚开学,我还去考了一次gre。比较幸运的是,一次就考过了,所以我在标准化成绩的准备上,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
到了大四上学期一半吧,就要开始准备申请了!我是自己本来就有写cv,所以改resume的过程还是很迅速的。ps则是和ggu一起不断修改。金工项目的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ddl普遍靠后一些,所以准备时间还是很充分的。我申请的所有项目,最早的ddl是12月1日。在痛苦又焦虑的等待之后,大概在第二年的一月份!就有希望收到ad/offer啦!
二、补课
因为还是算半个转专业吧,我来分享一点干货。就是为了申请金工金数,应该要补什么样的数理背景!
数学
基础:微积分(2 semesters),线性代数,统计学,概率论,计量经济学 比较厉害的课:时间序列,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随机过程
计算机
c++,python,java,matlab,r
前两个好好学吧,金工项目的技术面,可喜欢考c++了。数据结构之类的课,如果能上最好也上了。
三、实习
我申请ucbmfe的时候有五段实习经历(无科研),分别是:IBM经济分析岗一段,中国银行暑期实习一段,量化相关实习三段。感觉相关的实习经历对于申请金工金数而言还是很重要的。就实习的含金量而言,切合的工作内容是要大于公司的名气的。量化策略研究员、量化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等与量化分析相关,需要运用到编程知识的实习,都是相关度高的。
四、面试
很多金工金数项目都会有面试环节,ucb的金工项目就有纯technical的校友面。这里非常感谢世毕盟的帮助!每个金工项目,世毕盟都有很详细的面试题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库。并且针对有面试官的视频/电话面试,世毕盟提供了模拟面试辅导。这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五、感谢趴
想很认真的感谢一下ggu在我申请季提供的帮助。ggu给我的方向规划、实习建议、补课列表、文书写作、模拟面试等都使我收益良多。努力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用,只有向正确的方向努力,才是比较有意义的。对于硕士申请而言,如果找的实习/科研不对口,这份经历的效力就大打折扣。所以,有人指导该补充什么样的经历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ggu是一个很有爱的团体。培训师老师和mentor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申请季/等offer季这种很掉头发的阶段,我还是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心态。心态的稳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朋友们,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把绩点提高是肯定没错的,托福和gre这些标化成绩也尽量高点吧(但是如果需要花费特别多的时间去提高一两分,并不值得),争取海外交流/暑研/远程科研的机会,有能力的朋友还可以去考个gre sub数学,然后跟着ggu的指导走,申请结果不会差的!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第三篇:金融工程留学申请经验总结帖 【CMU MSCF】, 【Columbia MFE】(世毕盟)学员总结
http://www.xiexiebang.com/
金融工程申请总结帖 【CMU MSCF】, 【Columbia MFE】(世毕盟)学员总结
写在申请结束之后
申请已经基本结束,大部分学校的结果也已经尘埃落定。很早之前就已经答应别人要写这篇日志了,今天恰好有时间,就码了些字。写这篇日志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其次也是因为很多童鞋来向我咨询申请的相关事情,尤其是在Quantitative Finance或者Financial Engineering方向上,所以在这里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想分享给有需要的童鞋们。在人人这种神牛聚集的地方发申请日志难免有班门弄斧之感,只希望能对以后申请的童鞋进一点儿绵薄之力,这篇日志也就完成了使命。另外,对可能无辜躺枪的学校和人提前道个歉。仅是一己之见,不要过分认真。首先说一下自己申请的大致结果吧(我申请的全部是master)。AD: Quantitative Finance方向:CMU MSCF, Columbia MFE, Cornell MFE, U Chicago Fin Math, Gatech QCF, USC MFE, UIUC MFE;MSE或IE方向:Dartmouth MEM, UPenn SE, Wisconsin-Madison OR 里面有几个项目是有部分奖的。另外还有两个奇葩的wait list,因为也不影响大局,在这里就不写了。
从录取的情况可以看得出来,我主要申请的是financial engineering的方向,自己系的IEOR或者MSE方向我只申了几个用来保底。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说一说理工科转申financial engineering方向的一些经验。
由于financial engineering本身就是一个交叉领域,而且近几年呈现愈加热门的趋势,所以申请的难度在短期内肯定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又因为这个领域申请者的背景五花八门,来自经管、数理基科、CS和其它任何工科的人都可以申请,竞争人数也是非常多的。因为竞争激烈,所以在申请前做好准备很重要。
首先肯定是要搜集这些相关项目的信息,它们的reputation,课程设置,placement的情况等,这些信息在quantnet或者CD等很多网站上非常全面详细,感兴趣的自己搜索就好,然后制定自己的申请策略,拉开申请项目的档次。其次是对于自身背景的完善。因为这个项目的竞争很激烈,因为几乎所有的院系背景原则上都可以申请,当然它最偏好的除了经济金融这个本身的target以外就是数学系和CS的同学,其它的工科类我觉得可能略有劣势。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申请到top的项目,好的GPA, ranking和GRE/GMAT, TOEFL成绩是一个必须条件(除非有其它非常非常特殊的shining point),至于多少算好,这可以根据以往申请的历史数据得出。其次是一些bonus的部分,比如实习、publication、推荐信等。实习非常重要,最好的肯定是那些非常big name的著名金融机构的实习,一方面会对申请有非常大的帮助,甚至是未来找full-time,另一方面也会 http://www.xiexiebang.com/
让你去熟悉这个领域,真正去了解你将要学习的东西。这些实习经历也是理工科转申金融工程的同学们证明自己金融知识储备和相关素养的一个绝好机会。学术背景的准备主要是四个方面(来自CMU的相关标准):mathematics, statistics, computer science, finance.比如CMU会让你详细写出在这四个方向上修过的课程和其它准备等等。任意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对申请不利。
另外在申请的时候也要注意每个项目的偏好性,比如一些金融数学类的项目会非常明显地偏向本科是数学或者物理的同学,这类项目工科的同学可能就不大好申请,因为你可能只学习过通选的微积分和几代,连数值分析、实分析、偏微分方程、测度神马的都木有学过,肯定和学习数学物理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偏好性的甄别就需要看你前期的信息搜集是否到位了。
其实关于申请的总结和分享的帖子遍地都是,任何学科和方向都有,在这里也就不再多说,如果有非常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私下问我都是没有问题的。最后感谢在申请之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感谢 @杨路怡 学长,在申请中为我答疑解惑,无私提供各种信息,针对各种申请方向给出非常独到而深刻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 @刘一凡GSA™!(246156315)学长,@夏天(280221353)学姐,你们是咱系第一次去到这个方向的同学吧,真的是非常难得的资源。非常感谢你们在申请过程中的帮助,在期末考试那么忙的时候还帮忙看PS,给意见,被我各种骚扰,所有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感谢 @刘妍菲(248040938)学姐,帮助了我很多。Stanford发了3个master AD给了三个申请PhD的童鞋,我这个直接申master的就被放到了wait list里面。后来虽然可以转正,但是我target的申请方向是金融工程,和这个项目并不怎么匹配,就被我回绝了。妍菲姐下一届可能就木有嫡系的小学弟或小学妹了,不过清华的同学录的还是很多的~谢谢妍菲姐的帮助 :)感谢Brooke @范饱饱HOHO(271378257),我们几乎未曾谋面(我有点印象我们高中的时候应该是见过的,还一起学过某个舞蹈课之类的?),但是你的热心友好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逻辑都深深打动了我。感谢你在我申请过程中一直以来的帮助,帮我和学校联系,帮我改PS,给我选择学校和项目的建议。每一次回复邮件的速度都巨快,让我特别感动。以后去米国一定要当面表示感谢!感谢 @蹇梦微 童鞋,我在世毕盟认识的最靠谱的好朋友,我觉得我们还真是蛮合得来的。看到你也去到了你的dream school我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以后去费城玩就靠你啦,多联系:)感谢工9年级出国的亲们一直以来的互帮互助,大家一起分享信息,一起寄成绩单,一起做各种事情,让我在申请的路上觉得一点都不孤单。当然我们以后还要一起去米国~我们永远在一起!
感谢 @龚晓然(224976834)学长和 @世毕盟留学咨询,@世毕盟,在那里得到了感兴趣的项目的最详尽的历史资料和录取信息,在那里有非常好的咨询师帮助润色PS和Essay,在那里会有专业的面试官给你进行mock interview,在那 http://www.xiexiebang.com/
里认识了非常多人超nice超靠谱的好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也希望世毕盟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童鞋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
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如果你去到了你最心仪的项目也不用太欣喜若狂,因为这些学校最多也只是一个平台,以后的路还要自己去闯;如果你与最心仪的项目擦肩而过也不要难过,因为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够努力,你与那些你曾经羡慕过的人终会殊途同归。
再次真诚地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给我鼓励的人们,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难以忘记的时光。
第四篇: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
清华材料
GPA: 88(强行四舍五入)TOEFL: 103 GRE: 152+168 科研:勉强算三段吧,没有论文 海外暑期研修:有
Offer: UC Berkeley AS&T PhD, Duke 材料PhD, UC Davis 硕士 Rejection: UIUC, Harvard, Stanford×2(博士拒一次,硕士拒一次)Decision: Duke PhD
前言:
申请博士还是很看缘分的,感觉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看缘分吧,不论是找导师,找室友,还是找对象。虽然有句话很俗套,但还是拿来说一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碰到什么样的人。并不是越厉害的老师就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你也可以觉得我是在为自己不牛开脱)。所以,申请的时候其实你基本有一个定位了,前三年是怎么过的,基本决定了之后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什么样的导师。所以,最好前两年就决定是否出国,早作准备比较好(当然也见过某些院系年级第一临时起意搞完GT拿到神校的情况,当然这就不适合我这种划水的同学了)。
GPA:
我感觉这个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没什么可说的。看到我那几封拒信,就应该知道低GPA基本是不可能逆袭神校的。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考高分,当然高分不一定代表你真的学得好,但是学得好的一般都能考高分的。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排名也很重要!!有的老师会问排名的。但是如果你排名不高,就不要在CV里写了,写个分数,0.5以上四舍五入,并不违法,反正官方给的分数也是精确到个位。
科研:
我写的顺序基本是按照重要性吧,所以GT会放在后面了。我勉强算做了三段科研吧,当然都没有做出什么成果,但是这三段科研还是让我在学术方面对材料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申请的时候也有所针对。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第一段做的是纳米颗粒的合成,第二段暑期研修做的是X射线衍射(XRD),第三段是大四上学期以及现在在做的计算材料。这三段科研按研究手段可以大致分为合成(synthesis),表征(characterization),还有模拟(simulation)。经过这三段实验之后,我最后决定做偏向模拟和表征的方向,这也是我毕设的方向,也是我博士期间的课题。至于为什么的话,模拟和表征有理论模型和公式,可以算一算,觉得比较开心。
对于读博士和做科研来说,找到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方向很重要。如果你说喜欢的不适合,那我建议还是选喜欢的吧,都大学快毕业了,喜欢的也不太会变了,不适合可以慢慢学。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自己的本科专业,找到愿意从事的方向。另外,科研老师往往也是给你写推荐信的老师,所以不管怎么样,每段科研都认真对待。
暑期研修:
暑期研修属于科研的一部分,但是我把它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因为这段经历对我个人的提升比较大,无论是个人能力,思路,还是申请。
首先就是联系暑期研修,我记得当时发了两百封邮件,最后找到了暑期研修。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发得越多越好,后来我觉得发了这么多都石沉大海的主要原因是CV写得不好,邮件内容也没有条理。
CV的话可以找世毕盟要一些之前的看一看。邮件的话我觉得第一段说明来意,第二段介绍自己,最后加一个CV就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暑期研修期间了。首先暑假期间可以亲自体验美国的生活和博士的生活,可能你体验完就不想读博了。同时,暑期研修可以要到推荐信,甚至直接是暑期研修老板的录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利用暑假面套一些你心仪的学校。
比如我暑假去的南加州大学电子系,就顺便面套了UCLA,Berkeley(Caltech太吊不理我,Stanford去的时候正好劳动节,在那瞎逛了两天)。而这次面套也为我拿到了一个Berkeley 的offer,而且这个老师还是化学系的。置于面套有什么技巧的话,就是对自己CV里做的东西了然于心,其余看缘分。
看到上一段会发现我暑期去的是电子系,拿到一个化学系老师的offer。(当然这并不是化学系的offer,是Berkeley一个交叉学科的项目,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好像主要招PhD,推荐大家申一下)。所以,在最后申请之前,不要把自己定得太死,不一定非要哪个专业,哪个方向,像我这样的同学,当时想到的首先是有书读!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最后,暑期研修对我未来的科研方向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由于暑期研修是和XRD相关的,但又不是课程里学到的那些东西,因此我接触了一些新的模型和公式,也对X射线的理论有了更多认识。最后实验结果从数量级上来看还是不错的。回国之后觉得有公式算一算挺好的,干脆去做计算好了。碰巧带我做计算的老师超级好(感觉每个带我的老师都很好),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也觉得计算挺不错的,就决定了主要申请这个方向了。所以后来发邮件套磁的时候,主要都是这个方向的老师。
再补充一点,暑期研修碰到了非常好的师兄师姐,对我帮助也很大,相信你们暑期研修也会碰到很好的师兄师姐。
选校&推荐信:
这俩放一块说吧,因为后者往往会限制前者。
选校基本就是我自己选的。浏览一个学校院系的网站,看是否有喜欢的老师(这里我用的是喜欢而不是感兴趣。回到前言,导师是你将来五年期间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一定要想好啊。至于何为喜欢,我主要看研究方向,学术水平,组内成员,还有看脸),如果基本没有的话,那么这个学校我就不申了,好像决定得有点草率。这样和之前说的首先有书读好像有点矛盾,主要是因为我个人的想法在申请过程中也是一直在改变的,现在觉得博士还是不要将就,选喜欢的老师,喜欢的科研方向,学校其次。我之所以决定去杜克就是因为和老师面试感觉不错,做得方向我也很喜欢,虽然学校专排不好,但我还是不愿意去Berkeley学习自己并不了解的化学方向。
发现有喜欢的老师之后,就是发邮件套磁了,如果有一两个回复你的话,那么就申这个学校,如果没有,但是你还是很喜欢这几个老师的话,那就强行申吧。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你会发现上述的情况过于理想,因为你会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限制,那就是推荐信的数量。我的推荐信组成是国内科研老师+班主任+国外科研老师,每人12封,所有学校都一样。因为如果你申某些学校如果少了某个和你关系密切的人的推荐信是不太好的,而有些老师你又不能要太多推荐信,所以这就对你的选校数量产生了影响。
上面其实也说了推荐人的选取,那就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主要就是带过你的老师。选校的话,能不能保底看套磁情况,而不是看排名,像我的话,以为排名低可以保底的学校一个都没保住。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CV&PS CV之前已经大概说了,自己改改就好。像我的话,没有Award和Publication可以写就很不好了,所以前三年一定要努力啊!
PS的话一般认为写清楚为什么选我们学校,为什么我们学校要你。然而我感觉我写得比较偏心路历程了,因为三段科研基本不相关,如何从纳米转到XRD,再转到计算,我主要依靠自己想法的转变进行串联,但是主线是不变的,就是我是一个热爱科研,渴望投身科研的好同学!写PS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比较清楚地审视自己,也是在写PS的过程中我才完全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博,为什么要做这个方向。
G&T 托福首战97,二战103。我感觉基础不错的话,直接做TPO就挺好的。
GRE首战151+163+3.5(别问我数学为什么这么低),二战152+168+3。感觉GRE主要是单词,verbal从来没做完过。
建议:心理上不要恐惧;短期内花时间搞定,比如两个月GRE,一个半月TOEFL,拖久了心理会疲惫。
面试:
如果面套也算面试的话,那我还是面了很多。
首先是UCLA面套了三个老师。第一个要不招人,只是随便聊聊。第二个我迟到了,没聊几句他就去开会了。所以有用的是第三个,第三位老师照着我的CV一条一条地问,甚至很多无关的问题,比如一些课外活动的经历,当时我就吓傻了,之后关于XRD的专业问题答得不清不楚。所以建议就是对自己写的每条东西都要很清楚,并且不要被突如其来的问题影响心态。
Berkeley面了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向我介绍了他的实验室,问我对哪个方向感兴趣,然而我并不懂他做的方向,然后他就直接说good luck了。第二个老师没怎么问,后来申请的时候就拿到了offer,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建议就是对你要面试老师的科研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之后申请季面了杜克和wisconsin的老师,都是计算方向,问了我之前做过的科研,以及介绍他们自己科研方向并询问你的兴趣。建议就是介绍自己科研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把为什么做,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讲清楚。
总结: 去年四月报了世毕盟的DIY博士项目,特别感谢雪莲姐和mentor的帮助,各种问题都可以随时骚扰!再次感谢各位帮助我的老师家长,师兄师姐以及同学,祝各位同学都能申到满意的学校!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第五篇: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申请总结
我在2014年年底无意间了解到世毕盟。因为这家做高端留学申请,并且对PhD申请很有经验,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申请会跟留学咨询机构发生任何联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2015年年初还是接触跟世毕盟了一下。我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能起一点帮助,总不是坏事。
既然都是要读博的人了,搜集信息和整理总结的能力自然不会太差的。所以第一次跟园姐聊的时候我就明确表示,不会pay for any public information。我记得她思考了片刻,最后还是比较自信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事后来看购买世毕盟的咨询服务还是达到了预期价值的。
介绍经验之前,先说说商学院博士项目的特点。与动辄发几十个offer的其他一些专业的博士项目不同,商学院招生人数普遍偏少。而一旦录取,几乎全部提供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大多数的系也很少中途开除学生。以金融系为例,一个典型的博士项目每年招收2~4个学生,其中可能有1~2个会是华人学生。就业市场上,因为毕业生供给少,而商学院的教职,以及各专业业界岗位的需求不小,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另一方面,毕业生的收入相较其他大多数院系也较为丰厚。这对很多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学生都有吸引力,所以入学申请的竞争激烈程度很高。从录取率来看,商学院各专业一般都在2%~5%左右。申请人数年年创新高,其中finance的申请者数量最多,management和marketing次之。大多数申请者有硕士学位,还有很多申请者在读其他专业PhD项目,甚至已经拿到了一个PhD学位。我个人今年campus visit见到的某校金融系其他拿到offer或在waitlist上的学生中,有2个是美国经济学博士在读生,一个是在私募基金工作的沃顿MBA,还有一个是外国高校的青年教师。经常见到有数学,统计学,物理学或者工程学的博士申请金融学或商学院其他专业博士项目。因为竞争激烈,要从这个申请者的pool里脱颖而出,对大多数申请者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材料的重要性排序大致是:推荐信>研究经历>教育背景>GPA>GRE(GMAT),TOEFL。不过,上述几项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通常来说,能在排名较高的项目第一轮筛选中幸存的申请者的材料,大多没有硬伤。当然,如果哪一项特别突出,其他方面比较差,也是瑕不掩瑜的。光靠这几项整体不差可能还不够,因为筛选进入录取委员会的讨论投票阶段之后,成功的申请者也是靠闪光点脱颖而出的。世毕盟在这方面给我的帮助最大,因为mentor本身就在很好的学校在读,作为高年级学生,可以花时间介绍一些他们系或者美国普遍的情况,以及学术界的人评价申请者的一些风格。这些idea对修改CV和PS很有帮助。
在申请之前,建议可以尝试一些学术研究工作。通常可以以RA的形式为自己所在学校有经验的教授工作,顺便也可以得到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还可以以coauthor的身份一起做一个project。如果有富余时间,建议做一份业界的实习,甚至全职工作一两年。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informed decision: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在模仿别人或者满足家人的期望。如果经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学术,那就趁早放弃申请博士的想法。这对你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在未来一些年里,你的工作压力会较小一些,而挣的钱会更多一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愿意吃这份苦,享受这种生活,那就只能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在商学院博士项目的申请中,GRE(GMAT)和TOEFL分数不重要。考的高固然是好事,但并不能帮助你脱颖而出;考的太低,却有被从pool里很早直接筛掉的风险。说分数不重要,我的意思是,申请者应该不用太费力就能考出一个decent的分数(比如G320+,T100+)。如果你很费力很费力后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那可能博士项目暂时还不适合,可以再考虑考虑。对于这两个考试,我建议准备申请的同学们尽早搞定,把后面的时间留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我的GRE在2011年本科交换时考了,后来一度放弃出国了,好在还没过期,正好申请时用上了。TOEFL是在2015年暑假时准备了2周就去考掉了,一次搞定,也没有浪费过多的时间。如果风险厌恶程度较高,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连报2场托福(间隔2周),这样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一旦第一场没发挥好,还有补救机会。
建议国内的申请者尽量申请更多的项目。与正在美国读Master或者其它专业PhD的申请者不同,从国内直接申请的同学大多是没有项目可以保底的。所以除了那种“即使录取了也肯定不想去的”学校以外,大可以从下往上多申一些。一般来说,越是排名高的金融系,方向就越全面,因而top项目大多申请者都会申。排名越往下的学校,金融系的faculty人数一般越少,方向也越有所偏重。对于这些学校,值得花一点时间了解active的教授的研究的是不是自己也感兴趣的东西。一开始,我担心申请的项目太多,会加大推荐人的工作量,也会给人一种类似投机分子的不好印象。经过跟mentor的交流,基本打消了这个顾虑,与几位推荐人沟通后,最终申请了大概30个项目。
大概在1月上旬,申请就全部提交出去了。如果比较顺利的话,从2月开始,就陆续会收到若干通过邮件发送的面试邀请。拿到面试,恭喜你,说明离录取就更近一步了。一般来说,一个系会面试15~30个学生,其中3~5个会拿到第一轮的offer,排在他们后面几个会被放到waitlist。面试之前,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然后花时间大致了解下面试官的情况,并为面试做一些准备。这期间我世毕盟的mentor帮我做了一次mock interview,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最终决定能否录取的就是面试了。正所谓盘带半场,就看临门一脚。面试的表现主要靠过去几年自己的积累,但可以通过临时准备得到一定的提升。过去的积累,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不能把自己感兴趣或者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讲清楚,英语听力是否能听懂各种口音,口语表达是否流利,遇到尴尬的情况时能不能得体地处理好等等。不同的教授面试有不同的风格,其中一些比较特别。比如某系的教授面试我时很犀利,抓住简历上一个点就一直提问,并且不等我回答完一个问题,就会打断然后进一步challenge。这种情况下,就很考验所谓的economic intuition,能不能灵活的给出令其信服的回答对录取结果影响很大。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临时准备的。比如也有的教授面试比较中规中矩,从why PhD, why Finance, why our school到研究经历等慢慢问过来,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想好(其实前两个why如果回答不了自己的话,建议还是要慎重考虑是否申请)。Skype一定要调试好,我在一个面试时这软件一直出问题,搞得对面两个教授有点不耐烦,后来不得不改为打电话继续面试,这样印象挺不好。另外一般面试的最后都会让申请人提问题,可以提前想好要问哪些。一场一场的面试结束后,会陆续收到offer,rejection或者waitlist的通知。人们往往以top10, top20,top30, top50, top100等来划分项目的层次。对金融学项目的排名,可以参考UT Dallas Top 100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Rankings或者ASU Finance Rankings,以金融学三大顶级期刊发表数量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各个项目毕业生placement情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很少有申请者会放弃更高层次的项目而选择较低一层次的项目,所以如果拿了offer不去,对方也会理解,但请记得及时告知,让那个系有足够多的时间录取其他申请者。同一个层次的学校之间的选择要更慎重一些。每年的4月15日是美国学校协议约定的被录取者作决定的deadline。临近这时,基本尘埃落定,我的申请季也结束了。有努力,也有一些懈怠;有惶恐,也有过得意。虽然多少有点遗憾,没去到最想去的项目,但也算心满意足。感谢我的mentor给我提供的许多中肯的建议,以及coordinator的各种帮助。也祝将来的中国学生能申请得比我们更好,去到最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