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一百天

时间:2019-05-15 09: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一百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一百天》。

第一篇: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一百天

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100天

采写:记者 谢莹 吴晓琛[2009-11-2 11:01:49]

昨日,是昆明面向全球招聘的40博士到昆挂职满100天的日子。这100天来,博士们在做什么?他们适应昆明的生活吗?现状怎样?而挂职地又该如何与这些“空降兵”磨合,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实现双赢?

在昆明市委组织部的协调帮助下,本报近日联系上4位颇具代表性的博士,试图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到答案。

今年“5·4”,昆明市高调宣布面向全球公开选拔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担任县(市)区党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开发区主任助理及部分市属部门副职。新闻迅速在全国大小媒体流转。

在他们来之前,昆明市拥有的经济学博士少得可怜,只有13位,党政机关中更是极度缺乏这类高层人才。官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公选,推动选拔高层次人才工作,为昆明的跨越式发展储备人才。

昆明官方抛出橄榄枝后不久,共有224人报了名,经过一番激烈较量,40名佼佼者最终入围。7月上旬,政府对40人进行了公示,从公示的内容看,40人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40人中,11人任前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8人任前在高校承担经济类专业的教研管理工作,10人有基层公务员任职经历,剩余11人为各高校博士生。有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占了3/4,没有工作经历的博士,又体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样的搭配正是我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步伐所需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仇和与博士们的三次会见

事实上,昆明官方对40博士的到来是非常重视的,仅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就曾三次与博士们见面,并深入交谈。

记者从消息灵通人士处了解到,第一次见面,是在博士们报名考试前,仇和在见面会上为博士们介绍了昆明的情况,并给博士们加油鼓劲。第二次见面,是40博士确定后,在市委党校学习时,仇和亲自上阵为博士们讲课,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昆明的发展思路等。

而第三次见面,则是在博士们上岗1个多月后。“有一天我们接到通知说要和一位领导见面,但事前大家都不知道是谁,直到看见办公室里坐着的是仇书记时,大家都惊呆了!”一位博士告诉记者:“仇书记是分批会见40个博士的,他的办公室不大,甚至比现在很多普通官员的还要小,会见现场,仇书记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亲切的、温和的一个长者,和平时严肃的他完全不一样,他笑着和我们每个人握手,和大家拉家常,询问每一个人的情况,问得很细,他还向大家举例说了自己以前年轻时挂职的经历,让我们非常感动。” 博士们的热情都很高

当记者联系上昆明市委组织部,希望能听到官方对博士们这三个月来的评价时,有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时间太短,尚无法做出客观评价。

这位负责人说,对博士们的挂职考核,一般要在1年后才进行。挂职2年后,再进行最后考核,决定博士们的去留。“此前市委组织部曾召集博士们举行过一次座谈会,从博士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能看出,他们现在的热情都很高,很想在昆明做出一番事业来。”

记者了解到,昆明并没有给挂职的博士们定下任何刚性目标,但也向博士们传递出一个信息:刚来到一个地方,不需要你马上就能解决问题,但你一定要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等过了一段时间,熟悉情况后,你不但要研究问题、发现问题,也要学会解决问题。

从广州到昆明 一个自信的转身

李军坡,男,汉族,1976年8月生,博士,2001年3月参加工作,200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挂职前任广州市建设委员会房地产开发建设处主任科员,现任中共官渡区委常委(挂职二年)。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提起城中村改造工作,就会皱眉头,觉得很困难。城中村的地皮就像金子,那些嗅觉灵敏的开发商,早早的就会看出商机。”

2009年10月的一个周六,李军坡正在昆明市金汁路的一栋办公大楼里办公,他现在的身份是官渡区委常委。90多天前,经过公开海选,他从广州市辗转来到昆明,从一个东部沿海城市的公务员变成了昆明市官渡区的公务员。与此同时,他兼任着官渡区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参与城中村改造工作。这是李军坡正式参加工作的第8个年头,8年里,他始终在与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打交道,广州第一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猎德村的改造他也参与了。

最后一刻的决定

2009年5月,昆明市委组织部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明挂职,担任县(市)区党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开发区主任助理,及部分市属部门副职。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打算来昆明工作,一切都是偶然。”李军坡说,昆明的“招聘广告”他是在昆明飞往广州的飞机上看到的,“那段时间我在昆明出差。”抱着一种考验自己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的心态,他报了名。

“真正开始转变是在考试的前一天”,那天由昆明市市委组织部带着报名考试的博士参观昆明的城市建设,并由市委书记仇和亲自对它的发展潜力和远景规划做了介绍。作为一个学过经济的博士,“一堂课”下来,李军坡对昆明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天晚上我就打电话回家说我决定认真考试,争取留下来。”

“家人包括妻子都不同意我这么做。”反对的声音异常激烈,没有人明白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后来我把家人拉到昆明,像仇书记给我们做介绍那样做了一次详细介绍。”看到了昆明的发展机遇,最终家人同意了李军坡的决定。与城中村打交道的人'

“准确的说,我的工作经验不只是从2001年开始,读书的时候我就经常打工赚学费了,那个时候苦力都做过。”李军坡说,或许正是那段苦日子,培养了他能吃苦的工作作风。

从工作起,李军坡就开始接触城中村,那是广州市首次提出城中村改造的第二年。“其实,城中村改造过程当中的确有些不容易,但是当一个个脏乱差的城中村变成高楼大厦的时候,那种满足感也是很强烈的。”李军坡表示。对改造充满信心

2008年2月27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程拉开帷幕:提出用5年的时间完成昆明建成区内336个城中村的重建改造的重大举措。

要改造的城中村中,官渡区占了90个,对于这大大小小90个城中村,李军坡现在是张口就来,绝不亚于一个老昆明人。“只要闲下来我就要到现场去查看,哪些是可以推荐给开发商的,那些不具备条件需要政府做推动的,哪些是可以纳入储备的,这些都要胸有成竹,做到谋事布局一盘棋。”

2009年10月10日,挂职的李军坡出现在了昆明的媒体上,名为《官渡区——惊现开发商“抢地”》的文章中写道:“下一步,官渡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将展现„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官渡区推进办将继续以„民生‟为立足点,加强政府主导的同时开展特色的市场运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官渡区区委常委李军坡的话透露着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乐观和自信。

“城中村的地皮就像金子,那些嗅觉灵敏的开发商,早早的就会看出商机。”对于城中村,李军坡说那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李军坡告诉记者,现在紧张的工作状态让他很有成就感,像是回到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即使有些不适应,都会很快过去的。”乐观和自信让他一头扎进了昆明的改革发展浪潮中。■建言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宏观上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控,保证其平稳、有序的发展。城中村改造必须依靠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走俏才会有人参与城中村改造,但是同时,城中村改造也会影响房地产市场,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必须加强监控,让其平稳发展。

其次,在昆明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我建议应该加强政府主导的力度,应该让更多的国有公司参与到土地整理和一级开发中,依托国有公司,保证城中村土地的平衡。

昆明在大发展过程中,必须有个长远的目标,对产业定位和城市功能布局有个合理规划。同时要重点打造好昆明的品牌,品牌树立起来并推广出去,昆明的价值就会被更多的发现,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李军坡

李正彪,男,汉族,1971年5月生,博士,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挂职前任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共盘龙区委常委(挂职二年)。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由一个批评者到建设者,由过去的说到现在的做,现在我开始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看待一些问题了。”

下午2时,窗外阳光明媚,窗内,杯子里温热的红茶冒着腾腾热气。“100天里,这样坐在茶室喝茶是第一次。”李正彪笑了起来,他想起了还在当教授的日子,“那个时候我是睡到自然醒,而现在想睡晚点都难了。”

2009年7月23日,昆明市委组织部面向国内外公开海选的40名到昆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资料公示公告结束,李正彪作为经济学博士,被选任为盘龙区区委常委,挂职两年。昆明远景 吸引了我

身高1米8的李正彪,看上去很精神,他讲话的语速很快,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学者气质溢于言表。

“我原来是云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管行政、MBA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大学期间主要研究企业制度,29岁破格升为副教授,32岁任硕士生导师,35岁破格升为教授。”简短的自我介绍,透着一股自信。

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2009年,李正彪一直在自己的学术领域耕耘。谈起转行做公务员,李正彪说,自己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昆明近几年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给人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希望。我想大多数来报考的博士也都是被昆明的发展所提供的一种远景吸引过来的。” 面临挑战 虚心学习

作为盘龙区区委常委,李正彪主要分管目标督查和区委办公室工作,“基层的工作非常的具体和琐碎。”也就是这种基层工作,让李正彪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由于长期在大学里进行教学科研,我还缺乏基层工作足够的经验,以及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城市管理、园林绿化有哪些要求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需要去学习的。”

也有过彷徨和犹豫,但是最终也慢慢的适应了。我很欣赏一句话就是“不要留恋过去,也不要抱怨现实。”虽然现在每天灰头土脸的到处跑,“但是也很幸福,那是一种参与到改革中的别样幸福。我选择了这一步,并不后悔。”李正彪说。“一定要虚心学习,不仅要学习昆明整个的发展的思路,还要向领导、同事、基层干部以及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走到具体的基层职能部门、办事处等,了解他们的工作,技能,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李正彪认为,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而这也是他选择扎根基层的原因。

做一个真正的执行者,许多时候要处理突发事件,一次,正在考察的李正彪遇到老百姓拉着自己反映情况,“那是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他说,每天接到大量信件,“那些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大学里也看到过,但是浮于表面的文字性的东西,而现在每天都在做着处理这些事情的工作。” 由批评者 到建设者

李正彪告诉记者,盘龙区开展拆临拆违工作,“每天都跑很多地方,昨天就跑了10个点,每个点进展到什么情况,路修的怎么样,进度到了哪里,都是我要去一一查看的内容。”深入实践当中去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李正彪说,了解每一件事的进展后,就会发现每一点的进步都很不容易。

“原来我也很挑剔,媒体经常采访我,我也会以一个批评者来评论一些政府的工作,但是现在看问题很不一样了。”由一个批评者到建设者,由过去的说到现在的做。李正彪说自己开始逐步审视自己原来的一些观点。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现在我开始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看待一些问题了。

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李正彪经历过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但是同时也收获了一种别样的成就感。“逐渐开始适应了,由过去的惶恐不安,到现在逐渐的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慢慢变得安心了。” ■建言

目前,昆明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中,而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城市规划应该体现它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做得更细、更深,点面结合。对于目前昆明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我觉得还需要加强舆论的宣传,比如创卫工作,是需要大家参与的,应该更多的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当前昆明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基层的公务员加强责任心和执行能力,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区开发方面,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让弱势群体体会到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李正彪

一个“80后”的副区长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龙苗,男,侗族,1980年9月生,博士,2000年10月参加工作,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挂职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五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二年)。

“回顾自己的这100天,我只给自己打了59分。为何我没给自己及格呢?我想,59分既说明自己还有待努力,也说明自己离及格不远了。” 9月28日,龙苗在昆明独自度过了自己29岁的生日。三个多月前,他还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现在,他是昆明五华区副区长,每天过着充实忙碌的生活。事实上,龙苗是40个博士中仅有的5个“80后”之一,被其他年龄稍大的博士亲切地称为“小兄弟”。想念家乡的美食

星期一中午,已过了吃饭的高峰,五华区机关食堂内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身穿黑夹克的龙苗独自坐在窗边埋头吃饭,看到主动打招呼的记者,戴眼镜的他抬头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来自贵州的龙苗生于1980年,是个侗族小伙,今年刚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在2006年开始读博之前,他在母校做了2年“教书先生”。和缪丹一样,他也是偶然听朋友说起昆明的招聘信息才来到昆明的。“来昆明应聘之前我其实也在其他地方投了很多简历,但昆明的反应非常迅速,很快就给了我回复,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昆明速度‟,而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还有好几个在等消息。” 龙苗说,自己是冲着昆明近2年来的创新力度,才满怀信心奔赴昆明的,尚未成家的他调侃自己来到昆明是“孑然一身、举目无亲、了无牵挂,是故也能心无旁骛地认真工作。”

来昆明之前,他并未考虑过薪水待遇的问题,因为觉得自己刚从学校毕业不该有太多要求。“来到昆明后,我对政府提供的条件,包括软硬环境、待遇等都很满意,同事也很好相处,感觉大家都是齐心合力地在做事,这让我信心倍增。” “但因为是刚从学校进入政府机关,一开始我感觉不太适应,除了工作外,饮食也非常不习惯。”龙苗坦言,直到现在,他还是非常想念家乡的美食。给自己打59分

刚来的两个月,龙苗的工作基本上以熟悉区情为主,“每天看很多资料,有时候连吃饭都在默默背诵记忆,这边的工作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我觉得很充实,慢慢的也就适应了,用仇书记的话说,我现在已经思想到位、角色到位,目前正在向行动到位的第三阶段努力。”

作为副区长,龙苗负责的是经贸局、行政审批中心、质监局五华分局。上周,他刚刚对五华区的楼宇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希望自己能尽快行动到位,尤其在楼宇经济方面有大成效,在税收方面有所体现。”

尽管勤奋努力,但他对未来还是表现出些许担忧:“来昆明的这些天我有很多想法,但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有时候也会迷茫。其实我们这些人在来昆明之前,大多没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希望昆明在扶我们上马后,再多送一程,尤其是我这样的新人。”

回顾自己的这100天,他只给自己打了59分。“为何我没给自己及格呢?我想,59分既说明自己还有待努力,也说明自己离及格不远了。算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吧。” ■建言

我希望自己能尽快行动到位,尤其在楼宇经济方面有大成效,在税收方面有所体现。

来昆明的这些天我有很多想法,但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有时候也会迷茫。其实我们这些人在来昆明之前,大多没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希望昆明在扶我们上马后,再多送一程,尤其是我这样的新人。——龙苗

“昆明的创新吸引了我”

缪丹,男,汉族,1971年2月生,博士,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挂职前任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兼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董事会秘书,现任中共五华区委常委(挂职二年)。“昆明正处在一个„价值洼地‟的阶段,目前无论是来昆明发展的资本、企业家、劳动者,抑或是官员,他们的价值都存在着增值的潜力。”

“惠州市委组织部早前推荐我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博士服务团,到江西赣州挂职担任经贸局副局长,而且挂职2年以后的去向也已经为我安排好了——回广东担任惠州港务局副局长。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昆明的招聘信息后,我改 12 变主意了。”深秋早晨的阳光透过纱窗落在缪丹黝黑的脸上,他微笑着递给记者一杯热茶,慢慢说着自己的故事。昆明正处在“价值洼地”

缪丹生于1971年,从小在四川长大,1999年从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他曾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担任公共管理专业的访问学者。后来,获得博士学位的他毅然走出象牙塔,下海在企业里拼搏了3年,曾担任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董秘。如果按照惠州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先任命后挂职,缪丹本可以过得更舒服稳定一些,但选择昆明,缪丹并不知道2年后自己会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选择昆明,我想是昆明、是仇书记的魅力吸引了我。我对昆明近2年来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昆明正处在一个„价值洼地‟的阶段,目前无论是来昆明发展的资本、企业家、劳动者,抑或是官员,他们的价值都存在着增值的潜力。换句话说,昆明现在有很多很好的机遇做事,也更能做成事。” 下定决心后,缪丹一心一意准备应聘,最终在200多人中脱颖而出。没考虑薪水、也没考虑岗位,2009年8月,缪丹只身一人,背着行李来到了昆明。不久,他获批挂职昆明五华区区委常委,时长2年,协助五华区常务副区长,分管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工作上的“求同存异”

不过,这次的角色转换,一开始还是让缪丹感觉有些不适应,尽管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企业做事和在政府机关做事确实不同。”缪丹坦言,习惯了走南闯北的自己在气候、饮食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挑剔,但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方式上的差异,在刚开始时还是让他不太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同事工作时常用方言,有时候会听不懂,又不好意思让人再讲一遍。有时候,因为观念的不同,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观点上的分歧。” 缪丹说,遇到观点有分歧的时候,自己总是抱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去面对:“我首先会把分歧放下,先找到共同点,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再真诚地与别人去沟通。”

“工作上的磨合就好像男女谈恋爱,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缪丹幽默地表示,三个月的时间,自己已逐渐适应在政府机关的生活。“到昆明来不后悔”

从高校教师到企业老总,又从企业老总到政府官员,缪丹坦言挑战最大的还是官员的角色。三个月来,白天深入基层、晚上回单位开会对缪丹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关于未来,他说自己并没做太多考虑。“我经常拿孔子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君子不患其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过多考虑未来,而应该去想自己该怎么去做好当下。所以我现在更多的是在考虑怎么做的问题。”缪丹说,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许多想法,譬如下一步,他希望能想办法改变五华区基层执行力低下的问题。

但他的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五华区。就职企业期间,他曾为惠州港设计了企业改制上市、发行10亿企业债以及利用信托产品为企业融入财政担保的建设资金的多个方案。“金融深化是昆明加速发展的基石,必然为昆明带来经济加速、产生更多财富。”缪丹希望今后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推动性的工作。

此外,他还有继续做研究的准备。作为经济学者,缪丹一直笔耕不辍,发表了多篇论文,现在,他正准备把江苏宿迁的发展思想、思路和昆明这两年的创新举措结合起来,“以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管理学的新思潮,做一个系统性的研究、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做基础理论的探索。初步先以论文的形式,慢慢再集结成书。”

回头看这100天,缪丹说自己没有失望过,也从不后悔,“我对昆明的未来很有信心!

一位不愿具名的同事评价缪丹:没有官架子,为人谦虚好学,观点新颖,有主见,适应力很强,能很快进入角色。■建言

金融深化是昆明加速发展的基石。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上市公司在全国占的比例最多,企业债发行数量最多,上市公司再融资比例最多。同样,这些城市的创业企业最多,配套的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最多,为城市的创业坚定了基础。

因此,昆明的企业除了要掌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外,还要利用管理咨询公司的“外脑”提高管理的水平;其次要以上市为目标,不断满足上市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要以创业板上市为自己的目标;此外,国有的投资控股公司要探索借壳上市、发行债券等资本运作手段来满足昆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缪丹 ■记者手记 博士们的苦衷

采访的过程,我发现头顶光环的博士们私下里其实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陌生的环境、缺乏群众基础、远离家人和朋友,目前的他们有时很像孤军奋战的“勇士”。如果再遇上对高学历“空降兵”不认可的同事,就更难融入到集体中。一个博士就曾在聚会上发过小小的牢骚,认为个别同事很难相处,不配合,工作遇到阻力。而另一位博士则笑言,自己在昆明待了3个月,还像是单位的“游离分子”,与同事的来往极少,除工作外,基本上仅有电梯间和食堂的点头。不过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是需要时间磨合的,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在工作上真正做出成绩来,才能得到各方的认可。

现在,40个博士间周末常会相互邀约打球锻炼身体,偶尔也会聚在一起吃饭喝茶,俨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也许,昆明官方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考虑该如何更好地让挂职地与博士“磨合”,让博士们安心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当然,博士们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报记者 谢莹 吸引的力量

这批博士,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虽然未曾一一见过,但是对于李正彪、李军坡两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的采访,也足以令我感触良多。

李正彪,一个学者,百度上随便一搜,他的专业论文立等可见,作为一个公务员辅导专家,无数辅导学校以请到他为荣。

李军坡,一个发达地区的公务员,8年的广州打拼,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他都已经开始走向一种平稳。

在旁人眼里,两个人都是地位、荣誉什么也不缺的,但是走向昆明挂职,他们给出的统一答案都是——吸引。一种被昆明大发展放射出的新生力量的吸引。虽然不太明白,但是依然被他们的激情洋溢所感染。在他们身上,不只有激情,更多的是自信,那是一种溢于言表的气质。

从和他们的交谈中,我体会出,那自信绝不是源于他们的博士身份带给他们的骄傲,恰恰相反是源于一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或许这种精神也正是一个人成功的源泉。也难,也苦,也要从头开始。但是他们觉得,只要虚心地努力学习,一切都会适应的。本报记者 吴晓琛

云南信息报 策划:张晓青 摄影:记者 李进红(缪丹、龙苗照片由博士本人提供)

第二篇: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名词解释

(注:有小部分相同名词在不同章有不同解释,考试会避免,12章不考,所以

81到92可以不看)

1、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

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

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

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

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

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

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9、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20、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21、实证表述

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

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

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

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6、进口品

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

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

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30、需求量

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31、需求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32、需求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3、需求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4、正常物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5、低档物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6、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增加的两种物品。

37、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减少的两种物品。

38、供给量

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39、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40、供给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41、供给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42、均衡

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43、均衡价格

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4、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5、过剩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46、短缺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47、供求定理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48、弹性

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49、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50、总收益

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51、需求收入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3、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4、价格上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5、价格下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6、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57、福利经济学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58、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9、消费者剩余

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60、成本

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61、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62、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63、平等

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64、无谓损失

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65、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66、关税

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67、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68、外部性内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69、矫正税

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70、科斯定理

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71、交易成本

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72、排他性

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73、消费中的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74、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5、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6、公共资源

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77、俱乐部物品

有排他性但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8、搭便车者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79、成本-收益分析

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80、公地悲剧

一个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寓言。81、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82、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83、平均税率

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84、边际税率

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85、定额税

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86、受益原则

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87、支付能力原则

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88、纵向平等

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89、横向平等

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90、比例税

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91、累退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92、累进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93、总收益

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94、总成本

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95、利润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96、显性成本

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7、隐性成本

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8、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99、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100、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101、边际产量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102、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03、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04、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05、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除以产量。106、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107、平均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8、边际成本

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109、有效规模

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10、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111、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112、规模收益不变

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113、竞争市场

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114、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115、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116、沉没成本

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117、垄断企业

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118、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119、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120、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121、垄断竞争

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122、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123、博弈论

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的理论。124、勾结

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125、卡特尔

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126、纳什均衡

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他们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127、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128、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129、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130、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131、劳动的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132、边际产量递减

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133、边际产量值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134、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135、补偿性工资差别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136、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137、工会

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138、罢工

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139、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140、歧视

对仅仅是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141、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142、贫困线

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143、实物转移支付

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144、生命周期

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145、持久收入

一个人的正常收入。146、功利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147、效用

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148、自由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149、最大最小准则

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150、社会保险

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151、自由至上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152、福利

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153、负所得税

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154、预算约束线

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155、无差异曲线

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156、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57、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158、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159、正常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60、低档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161、收入效应

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162、替代效应

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163、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64、道德风险

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165、代理人

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166、委托人

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167、逆向选择

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168、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169、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170、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171、康多塞悖论

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17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当的社会偏好。173、中值选民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174、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

第三篇:经济学原理曼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小到家庭个人,大到国家社会,经济金融活动是人类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每个人都应该至少了解懂得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各大实体书店、网络商城里铺天盖地的“专业书”迷乱了人们的双眼,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无法区分“经济”和我们手中的货币资产。

当今社会的趋势,往往是将一些本应该是简单的、贴近人类生活的东西复杂化、专业化,越是应该通俗地为众人所熟知的事物,越要将其飘渺化,将它们捧至一个很高深的境界,好像这样就能体现出它的精妙之处一般。把那些纯理论的东西堆砌在一起,随意地抛上两张图片或者图表,然后包装上厚厚的皮囊丢给读者,以至于本就不明白不清楚何为经济的情况下更加对其望而生畏。事实也是如此,且看世界的金融海啸,很多人就是在于凭借着一些模糊的对经济的概念,肆意对自己手中的资产以及将来很可能不在自己手中的他人的资产为自己所用,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导致了最终世界上疯狂的经济危机。

其实很多“位高权重”的经济学专家本身也可能并不清楚经济金融的真谛,只是照着前人所留下的概念,花多年的时间复刻在自己的脑海里。而经济这东西,虽然是有迹可循的,但事物总有发展有迁移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对自己的生活要求的改变以及社会对经济体看法的转变,“经济”是时刻都在变化的,若不根据现状和当下的各类时事动态而发展,别说经济学家们本身就不能预测未来的动向,更多的普通人也无法获知。

曼昆的书中,虽然也是有理论,但并不是向其他的教学书一样,用常人无法揣测的专业词汇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曼昆循序渐进地从最浅显的知识层面引入,像讲述一个个故事一样,慢慢剖析每一个案例中所蕴藏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垄断”这一章中所叙述的,垄断就相当于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越是普遍拥有的就越无高价值可言。很多垄断者的成功,不仅仅是从资源上截断,更是从各种其他手段来实现目的,比如用广告给消费者以心理暗示,暗示他们的产品不同于其他,即使商品本身是毫无差异的,但就因为消费者自身主观的心理暗示,使得垄断者能最终获利。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复杂的经济体制之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经济知识来巩固和固防我们的经济生活。我们的确是需要理性的思维去应对经济金融活动的变化,同时我们仍然需要以实际的眼光去处理生活的变化。曼昆就是从每一点的生活细微处入手,让被教育者产生“生活即学习”的亲切感,于是,经济学,便不再那么苍白无力,而是富有色彩的了。

第四篇: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近期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慨颇深,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著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五篇:曼昆的经济学第一课

曼昆的经济学第一课

“经济学课程的目的是理解人类居住的这个世界,而不是倡导某个特定的政策立场”

9月17日,哈佛大学新学年的第一天。中午12时左右,格利高里·曼昆教授坐在桑德斯(Sanders)讲堂的讲台台阶上,以握手的形式向新生问好。

地处哈佛校园中心的桑德斯讲堂是哈佛大学最大的讲堂,坐落于“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内。作为一座足以容纳1000人的讲堂,桑德斯讲堂也是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造访哈佛大学时发表演讲的地方。

曼昆是哈佛大学最有声望的教授之一。他的研究兴趣涉及广泛,包括价格调整、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发展。他还以多产著称,其代表作包括两本流传极广的著作——《中级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这两本书被翻译成超过15种文字,销量达上百万册。曼昆还活跃在经济政策领域。从2003年到2005年,他曾担任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曼昆在哈佛所教授的课程繁多,其中以关于经济学原理的导论课最为人称道,每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达1000人。该课程在哈佛经济系的代码是Ec10,是一门必修课。同时,因为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定义,所以课程也被称作“Ec10社会分析”。由于课程的入门性质,每年选修该课程的1000名学生中,大多是一年级新生。而作为一门本科课程,其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

中午12:05,曼昆准点开始讲课。他首先欢迎所有听课的学生,并鼓励他们在四年本科的开始阶段学会开放式思考,尝试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不同学科。接着,曼昆开始解释课程的安排。他直言他只是“大课堂的主要教师而非主导教师。”他的课时安排提纲显示,他只打算在为期13周的秋季学期安排六次1小时的讲授,其他四次讲授将由经济系另外四名教师担当。

环顾挤得满满当当的讲堂,曼昆称:“这门课所吸引的学生数量相当于整个经济学院所拥有学生的数量。”据悉,所有学生将分为34组,教学和评分则由34名助教完成,他们都是经济系的研究生。这门课的助教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其他小型文科学院“经济学原理”课整级学生的数量。在美国的大学,一般都由教授担当主讲,并直接与学生交流。曼昆的千人大课堂显然无法做到。于是,34名助教的责任是教授并给超过30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评分。而管理和协调这34名助教,本身就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曼昆将自己完成这些管理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课堂上,曼昆将一位名为西尔维亚·阿德格娜(Silvia Ardgna)的年轻女性介绍给在座的学生,并指其是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认识她。阿德格娜是经济系的助理教授,负责管理所有的助教。

这个世界上不乏优秀的学生,但并非所有的优秀学生都适合哈佛。哈佛的学生需要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能动性,同时还要相当聪明,否则他们很容易淹没在哈佛这个极度庞大而且人情相对淡漠的环境里。

哈佛课程要求相当数量的课下阅读。而看似混乱的组别安排以及数量繁多的课外活动,对每个18岁的大一学生而言都像是“不可能的任务”。相比之下,其他小型文科大学任务就要轻得多。对于美国的高中毕业生而言,题目需要就自己适合何种环境做出选择。

在处理完所有的行政性事务后,曼昆进入实质正题。“什么是经济学?”曼昆问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最有效分配稀缺资源的学科。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科学,但它研究的对象又不是实物,而是人类的行为。因此,经济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为了更好理解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运用数学和其他的科学方法。曼昆接着又对实证和规范表述进行区分,前者是有着支持性论据的描述性陈述,后者则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诊断性陈述。曼昆表示,该课程的目的是理解人类居住的这个世界,而不是倡导某个特定的政策立场。

为了解释这一点(找到并理解不带主观判断的事实),曼昆用斯蒂文·列维特(Steven Levitt)的畅销书《另类经济学》(Feakonomics,国内译本名“魔鬼经济学”)做例子。从一套数据中,列维特发现上世纪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同90年代的犯罪率下降有正关联。列维特接着依靠一个简单的逻辑形成假说:第一,父母决定放弃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罪犯;第二,堕胎合法化减少了那些父母不希望降生孩子的数量;第三,因此,堕胎合法化在20年后降低了犯罪率。

曼昆表示,因为反对堕胎,保守人士讨厌列维特的理论;自由派人士也认为研究结果体现了对社会底层家庭的偏见,讨厌列维特的理论。惟一欣赏列维特理论的人群是经济学家,以致于他们将约翰·贝茨·克

拉克奖颁发给列维特。该奖项授予40岁以下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经济学家。

为鼓励学生选修经济学原理课,曼昆给出如下三个理由。第一,获得金钱的贪欲所带来的动力。对哈佛本科生而言,经济学是最接近商业的课程;第二,经济学可以帮助理解与分配稀缺资源有关的政策。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正是在这间屋子开始他的经济学生涯的。如果希望有朝一日成为美国总统,经济学将帮助你理解这些问题;第三,对理解世界纯粹的好奇。

最后,曼昆向学生介绍最基础,但同时也是最根本的经济学模型——循环图表,他以此将学生引入下一章节。在该模型里,家庭处于图表的一头,企业处于另外一头。通过市场,家庭花费金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企业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来赚取收入。同样通过市场,家庭通过提供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来赚取收入;而企业通过支付工资、房租和利润来获得这些生产要素。曼昆无法掩饰他对这些模型的热爱。他说,他就像儿童喜欢玩具那样喜欢模型。其理由在于,就像由塑料和胶水做成的车模一样,经济学模型也是对现实的简单化表述。

下载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一百天word格式文档
下载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挂职的一百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曼昆《经济学原理》-9

    曼昆《经济学原理》-9.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上)》中的名词解释归纳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

    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

    支付能力原理: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逆向选择:......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格里高利·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

    曼昆经济学原理(推荐)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

    经济学原理笔记-曼昆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

    经济学博士求职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悉闻贵单位正在求贤纳良,自荐请缨加盟贵单位。2004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在福建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从事翻译工作近一年,之后考取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经济......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