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2022-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数学购物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手口一致地点数 5—10 的物体,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

难点: 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

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10 以内的数字和 10 以内的点数

游戏一:教师敲击乐器,幼儿听音数数,并能说出与之相符的数字来, 循环两到三次;

游戏二: 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 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 1-10 及 1-10 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去进货

教师:今天赵老师是超级超市的经理,但是,早上一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超级超市里货物快卖光了,很多货架都空了,如果今天如果有客人来买东西怎么办?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 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第一关:教师发放 1-10 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 1-10 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强调:每一次买货物或放回货架都要一个一个点数进行。)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活动总结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用“听音数数”和“看数字拍手”两个小游戏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 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的数量点数,然后,再通过

问题引出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购物的游戏,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对 10 以内

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 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

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

《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根据学生的4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3

《新课标》就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我在新课引入时,设计了购物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并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这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真实,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份。

3.我设计了“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4

本课是孩子们首次接触两步试题,要求孩子们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首先我采用故事导入:小朋友们,送走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又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们想去做点什么呢?”孩子们各抒己见。那么你们想知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喜欢做什么吗?它们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春游。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 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脱式的书写方法。

首先,饰演顾客,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要付多少元?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综合算式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再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综合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探索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熟悉脱式的书写方法。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及时内化对乘加、乘减两步混合算式运算顺序的理解。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1.“有奖答题”:学生在答题卡上答题提示学生先认真观察,想想运算的顺序,再计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算完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巩固新知,意在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处于一种积极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一封没有属名的电子邮件:邮件内容是“亲爱的动物朋友们,你们好!听说你们要准备郊游,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原来是一位好心人送来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瓶?你们来帮帮忙好吗?学生先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提醒学生要写单位和答语。这道题不仅是对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也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心愿卡”游戏:我请学生根据主题图列成一个算式,之后交到我的心愿袋里。接下来老师任意抽出一张心愿卡,请其他小朋友来猜猜他想买的是什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我们的课堂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更加喜欢数学,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在这里我写了一张心愿卡5-24÷8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延伸。

最后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谈学习收获,可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把教学教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精彩无限,我们的数学趣味无穷。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5

《购物策略》是一节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课,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后,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课前小练的有效性。

在程老师的课里,一开始就出示了两道题:1、“七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2、一件100元的衣服,打八折后卖多少元?看似很简单的两道题,但刚刚恰到好处地把新旧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为本课的新知垫定了良好基础。练习非常普遍,特别在数学课中,练习差不多贯穿全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照顾到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

二、提问要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课堂里,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如果问题过于深奥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感到成功,这样思考性的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如:两位教师都用了同一情景图引入,但程老师的课更让学生明白,更让学生所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出示主题图时,谭老师一带而过,没有地让学生深层理解个中的意思,就开始解决问题,学生有点挫手不及,而程老师愿意花时间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提高“你对三家商店的优惠策略是怎样理解的”,就是这样一个提问,学生深层地理解了题意,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就更灵活了。

三、合理整合教学。

《购物策略》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较难,如果按书本一题一题让学生去做,因难度较大,对于中等生和中下生的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程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与书本一至,但难度有所降低,从易到难,学生较容易接受。设计得更巧妙的是问题来源于学生,因此学生解题的热情较高涨。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忽略了小组交流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指导到位,效果会事半功倍。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在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6

在教学《购物》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 使学生 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民币的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课件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购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老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当小组讨论: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表现积极的也只是刚才有机会进行操作的同学。从这可以看到,如果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于是 ,在后面一个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探索规律的工具, 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 当小组讨论:你买了几样东西? 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积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还会边说边演示付钱的过程,这时, 信息技术又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当交流汇报后,反思:你已经学会了哪些付钱方法?还有哪些不会?时, 学生就不同的意见再次购物,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信息技术又作为了练习、巩固、探究的工具。 这一改 ,使我想到:在课堂里,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数学实验的工具来探究数学规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经过两次购物教学,收获不同。使我深深体会了利用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好处,也深刻理解了布鲁纳提出的: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使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 ,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7

课题:购物小票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课时:1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8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9

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本次研训专题,实践与综合运用中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能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将实效性落实到教学每个环节这是我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创设学生平时比较常见的买饮料、酸奶等情境,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活动情景,将死板的数字赋予贴近学生生活的含义,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主动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问题冲突中,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应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对学生进行拓展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体会对比择优的策略。

总的感觉在这样的展示活动中真正锻炼了自己,尽管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会努力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握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0

《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4——15页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1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思想。因此,我在《购物》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获得发展,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购物活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课件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在网上购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老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当小组讨论:“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表现积极的也只是刚才有机会进行操作的同学。从这可以看到,如果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于是,在后面两个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探索规律的工具,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购物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当小组讨论:“你买了几样东西?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积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还会边说边演示付钱的过程,这时,信息技术又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当交流汇报后,反思:“你已经学会了哪些付钱方法?还有哪些不会?再次上机,试试用多种付款方式购物。”时,学生就不同的意见再次上机操作,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信息技术又作为了练习、巩固、探究的工具。这一改,使我想到:在课堂里,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数学实验”的工具来探究数学规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经过两次购物教学,收获不同。使我深深体会了利用“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好处,也深刻理解了布鲁纳提出的: “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使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2

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但是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购物的实际经验,学起来非常抽象,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算钱。4张20元+6张1元=元,3张5元+5张2角=()元。这部分内容学生出错,看到5张2角马上会算成10元,看到4张2元会算成6元,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出错。

2、付钱。刚开始有的学生会写1张30元、1张80元等等,闹了不少笑话。3、找钱。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这部分内容也较难,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学生慢慢地在接受,但还是容易算错。

我的想法:

1、学生实在是没这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别说用钱了,就连最常用的人民币都没摸过,现在会认人民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兑换和算钱实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长大后连傻瓜都会用钱,为何非这么“拔苗助长”不可?

2、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话,可以分梯度进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接触;二年级“兑换”人民币,因为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了乘除法,兑换、互换相对好算;三年级再学习“付钱、找钱”,学生有了用钱的直接经验,“付钱、找钱”就不在话下。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3

《购物策略》这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我就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获得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进行一种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购物策略后,带着学生一起去超市体会购物的策略。创设了三家超市促销饮料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超市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生活中购买酸奶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探讨,在学生设计的购买方案中发现:在满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

在学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优惠活动之后,我将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3个问题设计成成开放式的情境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想要买多少量的果奶,通过计算所买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价钱来选择去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对此进行归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维方式,改变在认知学习上的单一性,促进全面发展。

另外在解答练一练时,学生还发现买2.4升时,如果买两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还少花了0.2元。让学生懂得了可以根据所需灵活选择购买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节课做的比较不到位是:对学生的估算能力没有进一步的加强训练;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对学生的回答时,关注的面不够广;学生板演比较少,可以对学生说的进行适当的板书。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4

一、“回忆旧知,课题质疑”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间的联系。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可能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出示讨论提示,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补充想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学生汇报时,我又设计了几个追问,帮助孩子梳理计算过程:

小数点对齐的同时,什么就对齐了?(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得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三、练习形式多样化,既避免枯燥的计算练习又针对教学重难点。

计算课的教学容易枯燥,特别是最后的练习,一道接一道的练习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我把练习题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一次练习是学生初步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后,设计了两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第二次练习是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重点。

回顾自己的教学,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养

3、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但购物中的学问也很大,本节课主要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买饮料、买酸奶事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出新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商品促销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学会购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擅于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现了数学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且处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做事深思熟虑、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足,学生在解决“每位学生200毫升饮料,共有35人,怎样买合算?”一题时,学生容易从字面理解每人都应买一小瓶,到丙商店去买,虽然结论是正确的,但实际过程中还有比此更省钱的方法--5大瓶、5小瓶,此处由于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反思到应强化第三题的结论--30元以下去甲或乙商店购买,30元以上应去丙商店购买,让学生快速反应到35x200=7000毫升,无论怎样买都超过30元,应去丙商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擅于抓住细节,提高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经验,《购物清单》这节活动将生活中的物品归类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且能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蔬果,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的区分,在孩子们表述的时候,没有评价孩子们的发言,而是用图画来展示幼儿所描述的各种蔬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颜色、形状的不同。于是,我要求他们把小凯妈妈买的蔬果按颜色、数量进行分类。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在操作环节,由于我在横向代表蔬菜种类这一块没有讲清楚,导致有个别孩子没有看明白统计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点小问题。孩子们的理解程度整体分两个层次,多数孩子能够看懂统计表,但有个别孩子能够看懂表格横向和纵向代表的意思,但将种类与颜色统合在一起填在表格上时,就不知所措了。在活动中没有照顾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大部分孩子听明白了,个别孩子还似懂非懂就结束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各有不同,以后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注意细节方面的教学。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但购物中的学问也很大,本节课主要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买饮料、买酸奶事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出新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商品促销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学会购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擅于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现了数学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且处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做事深思熟虑、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足,学生在解决“每位学生200毫升饮料,共有35人,怎样买合算?”一题时,学生容易从字面理解每人都应买一小瓶,到丙商店去买,虽然结论是正确的,但实际过程中还有比此更省钱的方法--5大瓶、5小瓶,此处由于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反思到应强化第三题的结论--30元以下去甲或乙商店购买,30元以上应去丙商店购买,让学生快速反应到35x200=7000毫升,无论怎样买都超过30元,应去丙商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擅于抓住细节,提高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3

一、“回忆旧知,课题质疑”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间的联系。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可能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出示讨论提示,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补充想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学生汇报时,我又设计了几个追问,帮助孩子梳理计算过程:

小数点对齐的同时,什么就对齐了?(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得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三、练习形式多样化,既避免枯燥的计算练习又针对教学重难点。

计算课的教学容易枯燥,特别是最后的练习,一道接一道的练习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我把练习题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一次练习是学生初步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后,设计了两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第二次练习是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重点。

回顾自己的教学,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养

3、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4

《购物策略》是一节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课,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后,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课前小练的有效性。

在程老师的课里,一开始就出示了两道题:1、“七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2、一件100元的衣服,打八折后卖多少元?看似很简单的两道题,但刚刚恰到好处地把新旧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为本课的新知垫定了良好基础。练习非常普遍,特别在数学课中,练习差不多贯穿全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照顾到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

二、提问要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课堂里,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如果问题过于深奥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感到成功,这样思考性的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如:两位教师都用了同一情景图引入,但程老师的课更让学生明白,更让学生所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出示主题图时,谭老师一带而过,没有地让学生深层理解个中的意思,就开始解决问题,学生有点挫手不及,而程老师愿意花时间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提高“你对三家商店的优惠策略是怎样理解的”,就是这样一个提问,学生深层地理解了题意,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就更灵活了。

三、合理整合教学。

《购物策略》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较难,如果按书本一题一题让学生去做,因难度较大,对于中等生和中下生的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程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与书本一至,但难度有所降低,从易到难,学生较容易接受。设计得更巧妙的是问题来源于学生,因此学生解题的热情较高涨。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忽略了小组交流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指导到位,效果会事半功倍。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在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5

《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4----15页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6

《购物》是教材P28-P29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淘气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淘气一家来到商场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12+12=24,24×2=48(3)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4=48.根据学生的3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提供现实的学习背景。

教学中创设“淘气搬新家”这样的生活背景,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计算、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简单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具体的计算问题时,口算、笔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在本节课中,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讲解解题格式不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算式列成了竖式。另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不够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加以改正。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7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思想。因此,我在《购物》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获得发展,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购物活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课件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在网上购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老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当小组讨论:“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表现积极的也只是刚才有机会进行操作的同学。从这可以看到,如果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于是,在后面两个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探索规律的工具,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购物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当小组讨论:“你买了几样东西?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积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还会边说边演示付钱的过程,这时,信息技术又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当交流汇报后,反思:“你已经学会了哪些付钱方法?还有哪些不会?再次上机,试试用多种付款方式购物。”时,学生就不同的意见再次上机操作,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信息技术又作为了练习、巩固、探究的工具。这一改,使我想到:在课堂里,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数学实验”的工具来探究数学规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经过两次购物教学,收获不同。使我深深体会了利用“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好处,也深刻理解了布鲁纳提出的:“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使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8

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但是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购物的实际经验,学起来非常抽象,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算钱。4张20元+6张1元=元,3张5元+5张2角=()元。这部分内容学生出错,看到5张2角马上会算成10元,看到4张2元会算成6元,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出错。

2、付钱。刚开始有的学生会写1张30元、1张80元等等,闹了不少笑话。3、找钱。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这部分内容也较难,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学生慢慢地在接受,但还是容易算错。

我的想法:

1、学生实在是没这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别说用钱了,就连最常用的人民币都没摸过,现在会认人民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兑换和算钱实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长大后连傻瓜都会用钱,为何非这么“拔苗助长”不可?

2、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话,可以分梯度进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接触;二年级“兑换”人民币,因为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了乘除法,兑换、互换相对好算;三年级再学习“付钱、找钱”,学生有了用钱的直接经验,“付钱、找钱”就不在话下。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9

《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根据学生的4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资料是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个性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组织学生讨论足球运动员参加罚点球比赛,就应选什么样的队员去比较适宜,由于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会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很熟练的算出了三名运动员罚中的可能性,在比一比谁的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最高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介绍自我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再出示一张调查记录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收集的百分数的好处,并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例子汇报,让学生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构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资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好处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四、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在最后一个换节我设计了拓展联系,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务的60%。学生想到了还有40%没有完成;上半年的进度很快,他们的效率很高;他们先紧后松。又如我国航天发射七次,都成功了。那里面没有百分数,学生说出了里面内含100%;我国的航天科技十分先进,我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对学生也进行了必须的思品教育。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1

《新课标》就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我在新课引入时,设计了购物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并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这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真实,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份。

3.我设计了“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2

课题:购物小票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课时:1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3

在教学《购物》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 使学生 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民币的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课件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购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老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当小组讨论: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表现积极的也只是刚才有机会进行操作的同学。从这可以看到,如果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于是 ,在后面一个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探索规律的工具, 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 当小组讨论:你买了几样东西? 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积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还会边说边演示付钱的过程,这时, 信息技术又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当交流汇报后,反思:你已经学会了哪些付钱方法?还有哪些不会?时, 学生就不同的意见再次购物,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信息技术又作为了练习、巩固、探究的工具。 这一改 ,使我想到:在课堂里,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数学实验的工具来探究数学规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经过两次购物教学,收获不同。使我深深体会了利用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好处,也深刻理解了布鲁纳提出的: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使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 ,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4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手口一致地点数 5—10 的物体,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

难点: 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

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10 以内的数字和 10 以内的点数

游戏一:教师敲击乐器,幼儿听音数数,并能说出与之相符的数字来, 循环两到三次;

游戏二: 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 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 1-10 及 1-10 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去进货

教师:今天赵老师是超级超市的经理,但是,早上一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超级超市里货物快卖光了,很多货架都空了,如果今天如果有客人来买东西怎么办?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 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第一关:教师发放 1-10 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 1-10 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强调:每一次买货物或放回货架都要一个一个点数进行。)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活动总结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用“听音数数”和“看数字拍手”两个小游戏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 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的数量点数,然后,再通过

问题引出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购物的游戏,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对 10 以内

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 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

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5

《购物策略》这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我就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获得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进行一种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购物策略后,带着学生一起去超市体会购物的策略。创设了三家超市促销饮料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超市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生活中购买酸奶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探讨,在学生设计的购买方案中发现:在满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

在学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优惠活动之后,我将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3个问题设计成成开放式的情境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想要买多少量的果奶,通过计算所买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价钱来选择去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对此进行归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维方式,改变在认知学习上的单一性,促进全面发展。

另外在解答练一练时,学生还发现买2.4升时,如果买两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还少花了0.2元。让学生懂得了可以根据所需灵活选择购买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节课做的比较不到位是:对学生的估算能力没有进一步的加强训练;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对学生的回答时,关注的面不够广;学生板演比较少,可以对学生说的进行适当的板书。

下载数学购物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购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 一、“回忆旧知,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间的联系。“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并......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1 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

    优秀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优秀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优秀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 《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4————15页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

    《购物策略》数学教学反思

    《购物策略》数学教学反思 《购物策略》数学教学反思1 本课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店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

    《购物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购物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薛家湾第七小学 刘燕 这节课是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我根据知识特点,我把课题改成了《购物中的数学》,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效果还可以,我......

    购物教学反思

    购物教学反思 购物教学反思1 《购物》这节课的内容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它是在学习了口算百......

    购物教学反思

    篇一:购物的策略教学反思 《购物策略》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

    《购物》教学反思

    《购物》教学反思1 本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是围绕在快餐店进行“购物”展开的,教材中提供了四种学生比较喜爱的点心:馅饼(pie)、蛋糕(cake)、汉堡包(hamburger)和热狗(hotdog),让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