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的微信》读后感
《一位教师的微信》读后感1
又是一个台风天,“菲特”和“丹纳斯”这两个台风争先恐后的向我市飞奔而来,对我省照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时,老师发来了一条消息,上面写着一些作业和一篇片段。
那是一篇叫“一位老师的微信”的小文章,读着读着,一滴一滴眼泪从眼睛的眼颊慢慢地流下,它写着:这么漫长的假期,你是否非常高兴,但在余姚、慈溪、温州……那里的人们在这个长假却那样的'悲惨,有的在哭,因为他们的亲人在水中慢慢地走的时候,踩到了水中的电线,命就被着该死的台风给吸走了;有的坐在那,呆呆地看着那些已被泡的松散的家具默默流泪……
昨天,在微博上,有一张支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支票上写着一位慈善家,一共捐了1000万元给了台风袭击的灾区,这就是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虽然,我们没有1000万,但,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一声鼓励,一包饼干,一箱矿泉水……都是我们深沉的祝福。
是呀,在我们欢笑的时候,灾区的人们却只能住在帐篷里张望着远方,我们为他们捐款的时候,他们可能也会感激不尽。让我们一起为抗台,努力吧!
《一位教师的微信》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位教师的微信》其中的一小段。
这一小段里,它主要写了:因为台风“菲特”许多人因台风水灾而且失去家园和性命,我们可以不施援手,但是却要学会照顾自己,保护家人,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这也是一种力量。假如我们是城市的建设者,能不能在灾害来临之前就做点儿什么,而不是到无可收拾的'时候再焦头烂额。
我深深地体会到:“小洞急时补,免遭大洞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果我是这座城市的建筑师,我一定会设计出使姚江水位不会倒灌城市的方法,增加姚江大闸的抢排流量,让道路积水排放得更流淌,这样,当水位上升和降雨量大时,城市就不会被水淹没了。
我也有一个关于“小洞急时补,免遭大洞苦”的一次教训,一起来听听吧!记得那次语文考试,我因为没有把课文好好背熟,在按课文填空就扣1分,当时我认为这1分不重要,就没有好好订正,结果当第二次考试时,我又因为没有把课文复习好,结果又一次在按课文内容填空里扣了整整4分。当时我十分自责,就想:唉!要是在考试前课文多复习几遍,就不会扣那么多分了。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小洞急时补,免遭大洞苦。
《深度微信》读后感
……关于订阅号的些许感想
从回家那天开始看的这本书,今天终于看完了,总体感觉,最初看的时候,兴趣不是太大,硬逼着自己看,越来越能激发人的灵感。
微信俨然已经走在了前面,有逐渐超越微博的趋势。因为微博的公开性,的确是给营销带来了很多的捷径和便利,通过转发就可以达到传播的效果,搜索功能也很强大。但是,时效性的原因,很容易就被新的内容覆盖掉,被用户遗忘。而微信就恰恰能弥补这一缺点,倘若有粉丝关注,信息则是很容易就展现出来,以提醒的方式传达给用户。因为微信是以朋友的互动为前提做起来的,所以,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好奇或者说是强迫症,有未读的内容就必须去点击。另一方面,微信的保密性很强,虽然一部分限制了公众号传达给用户的内容,并且公号内容必须要自己编辑,但是,间接的这种限制也更是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用户,避免骚扰或者说是更多的机会展现给更多的订阅号编辑者。
天秤座的我,爱美的心思特别浓,一直以来都想做一个关于美容或者穿衣的订阅号,可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胆量。看完这本书,发现最好的申请时期已经过去了,可是,我却认为,时间也许真的不是问题,内容为王的时代,渠道固然占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纵使你的订阅号一下子粉丝过万,可是因为你的内容没有新意,或者说不能迎合消费者,那么,你维持不了他们,粉丝会抛弃你而去。
言归正传,继续说要申请的订阅号的问题。穿衣状元,按当季的服装及其潮流、天气等选择适当的模特效果图,配上软文,既然主要是以女性为主,还可以适当掺杂情感话题。最重要的是定位,定位受众的年龄层,内容,以及计划未来引入广告的话是哪些方面。如果定位过于复杂,可以多申请2个订阅号,形成朋友圈矩阵,成熟一点,也可以使用大号带小号的方式实行推广。这个定位主要是地区是在上海的话,会如此设想。
但是,最近相亲的事情,弄得我也是挺头大。我有野心想出去工作,不呆在家里,可是,在上海觉得存在感太低了,让我自己创业我真心没那个勇气。这样就牵扯到找对象的问题,现在想来,其实不能依赖未来的另一半,得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真的打算嫁在家附近,那么,也要有规划。首先,微信在我们这小县城,能玩微信的必须是40岁以内的,这就是说,年轻人玩的多,所以定位必须是高端路线。可以参考本书的“福州微生活”为例,属于地域性订阅号的一种。关于内容,可以定位于游戏、婚恋、商业(没事,娱乐,服装)、学生(针对父母,有孩子的教育以及心理成长)、招聘、公益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海报设计等综合起来。当然,一个订阅号不可能囊括这么多内容,定位太多等于没有定位,所以,这就需要微信矩阵来发挥力量。在吸粉的前期,可以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一般可以选择学生放学档口,家长接孩子无聊等待中,可以打开附近,这种方式来搜索达到吸粉。也可以挖掘本身粉丝就多的个人微信号,间接的雇佣关系来利用其强大的粉丝,来进行转发等。另外,任何一个不懂的行为要想执行,必须要亲力亲为的去做市场调查,针对大多数人关注的话题,喜好的风格,甚至是需求等进行定位策划。人都有贪占小便宜的心里,订阅号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譬如抽奖活动,一个月抽一次,一次抽中2人,然后送礼品或者是旅游(具体要看引进广告商)。其实做这种工作,主要的是一种品牌和文化。要让别人看了内容愿意去转发,必须需要一种文化内涵。
广告要做的就是去流量化,利用人的碎片化时间,跟随受众的生活轨迹来传播。而现在订阅号的成功不在个例,譬如,婚恋方面《对爱》《微诚勿扰》《摄影师身后大叔》。社区类的《福州微生活》《深度茶叶》也算吧,较专业化。新闻类《今日头条》。招聘类《沈阳猎头》。房源《杭州房产》等。再加上本身所关注的《十点读书》《思想聚焦》等公众号,平时再加强关于微信营销的书籍阅读,问题不大。心有理想才能去实现,相信自己,在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定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