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11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
理办法
(2015-2018年)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体育传统校)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体育传统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某项或几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工作开展上取得显著成绩,在相应体育项目的培养和输送人才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深圳市中、小学校。
第三条 体育传统校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体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
第四条 体育传统校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培养、输送人才,为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做贡献。
第二章 命名条件
第五条 学校体育基础工作扎实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战略,整体办学水平高,在当地和全市有一定的影响和声誉。
(二)按新课标要求开足体育课及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上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坚持每天做课间操(早操)和眼保健操,每周落实规定的体育课时数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三)学校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
(四)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档案,资料完整,管理规范。
第六条 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完善
(一)学校应按有关规定配备体育教师。学校应有与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对口的专职(或聘用)体育教师或教练,并能带领校运动队进行日常训练和参加比赛。体育科组能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搞好传统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二)学校应保证体育传统课余活动、训练、竞赛的经费,并把体育教师指导课余训练的时间计入其工作量。
(三)学校有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传统项目课余训练所需的体育场(馆)和器材。
(四)鼓励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学校体育,建立健全购买服务机制,以充实提升学校体育师资力量。
第七条 学校体育工作状况良好
(一)学校领导切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体育传统校项目纳入工作计划,能掌握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关心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注重教师业务与能力培训。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
(二)建立校、年级、班级的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注重年龄梯队衔接,并主动和当地对口学校搞好衔接,形成“一条龙”训练体系。进行常年的、科学的课余训练。梯队训练每周应达十课时以上,寒暑假能组织训练。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做到定时间、定场地、定人数,建立健全和完善考勤、奖励制度。
(三)坚持小型多样的比赛原则,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际间的比赛,并形成制度,每学年举办至少一次有传统项目竞赛的学校运动会。
第八条 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校运动队队员思想品德好,学习努力,各科成绩达到及格水平以上,并能在各项体育活动中起到骨干作用。
(二)向各级体校、优秀运动队、体育院校及普通高校输送较多的体育优秀后备人才。
(三)积极组队参加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举办的各类比赛。传统项目运动技术水平较高,参加市以上比赛成绩突出。
(四)传统项目进课堂,开发该项目校本教材。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五)学校体育科研有成果。在市级(含市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有发表或报告体育传统项目方面的经验体会或论文。
(六)体育传统校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有责任有义务承担组队参加广东省运动会竞技体育组和学校体育组的比赛任务,服从市级备战队伍需要,积极输送相关队员参加集训与比赛。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九条 市级体育传统校布局在中学、小学。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武术、拳击、柔道、摔跤、举重、射击、击剑、体操、棒球、垒球、帆船、自行车、手球、曲棍球、跳水、花样游泳、高尔夫、健美操、水球、赛艇、皮划艇共30个项目。原则上每个学校可重点选择1-2个项目开展训练与普及,对于训练条件(含经费、场地设施、教练水平等)好,运动成绩突出,工作成效特别显著的学校可申请增报1-2个项目。第十条 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学校,经区文体局、区教育局同意,可向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申报。经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审查符合条件,即可批准命名为“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或“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三年为一个周期。
第十一条 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由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规划、布局、命名和管理;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由区文体局、区教育局规划、布局和管理。
第十二条 体育传统校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各区应根据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结合本区实际,抓好基础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突出优势项目,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互相衔接的业余训练模式。
第十四条 各区、各体育传统校应注重对体育传统项目的宣传和提高影响力。市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将对项目发展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体育传统校给予综合的宣传报道。
第十五条 市级财政对命名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年给予4万元、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每年给予16万元的经费支持,各区文体局、教育局可参照市级标准给予经费扶持。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可用于该项目队伍的师资、器材、场地、服装、比赛、训练、伙食、饮料、交通等相关支出。
第十六条 体育传统校应在每年10月底前通过区体育、教育部门向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上报年度工作总结以及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学校年度参赛成绩,发现、培养、输送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应及时上报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备案。
第十七条 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允许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材招收本项目一定比例的优秀体育苗子;各区应根据各项目布局情况制定本区相应的招收优秀体育苗子的特长生、特招生政策,以解决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八条 体育传统校应支持体育教师和教练参加有关专项业务培训学习,积极组织体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的教学训练和管理水平。
第十九条 体育传统校应积极组队参加市、区组织的比赛,具备条件的学校应积极承办由上级部门主办的比赛。
第二十条 体育传统校应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自立、协作精神。
第二十一条 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带队教练(指临聘教练或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或输送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可作为特殊体育教育人才,优先解决上岗入编问题,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市每年对各体育传统校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检,并进行年度综合评定。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学校,第一年应按要求予以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不重视的学校予以摘牌并取消下一周期的申报资格。
第二十二条 代表深圳市参加省运会、中运会并取得名次的运动员或代表队,按省、市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奖励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对体育传统校申报审核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现象,经查实一律取消传统校命名。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市文体旅游局、市教育局。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教育局2011年发布的《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文件废止。来源:竞技体育处
第二篇: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统项目校”)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传统项目校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传统项目校是指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育活动具有特色,并至少在两个体育运动项目上形成传统,经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命名的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
传统项目校应在开展体育教学科研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开展特色项目训练竞赛,改善体育条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推广学校传统项目,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第四条 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传统项目校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传统项目校进行管理。
第五条 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做出显著成绩的传统项目校及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对传统项目校进行资助、捐赠或提供体育服务。
第二章 申报与命名
第七条
传统项目校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实行审定命名制度。
第八条
地市级传统项目校申报的基本条件是:
(一)学校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有健全的体育工作组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
(二)学校体育工作经费充足,能保障传统项目课余训练和竞赛工作需求。
(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体育师资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并满足开展传统项目课余训练竞赛需要。
(四)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并开展传统项目课程教学,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校学生基本能掌握本校传统项目的运动技能和有关知识。
(五)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 2
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国家标准并在当地处于领先水平。
(六)学校积极开展传统项目的活动和竞赛,形成班班有团队,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和学生全员参赛的制度。设有校传统项目运动代表队,全校运动会形成制度,并将传统项目列为主要比赛项目。
(七)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社团工作,大力传播与传统项目有关的文化和知识,深入宣传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
(八)学校传统项目代表队能够按照全国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进行科学系统训练,校运动队保证每周训练3次以上,每次训练不少于90分钟。每天训练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5小时以内(含早操)。
(九)按有关要求,实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公众开放。
(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学校,不得申报: 1.体育课开不齐; 2.体育教师配备有缺额; 3.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不达标。
4.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5.不按要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
第九条
凡符合地市级传统项目校申报基本条件的学
校,可以分别向所在地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书面申报,经两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审核批准并报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由所在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命名。
第十条 省(区、市)级传统项目校由各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审核和命名,并报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由各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国家级传统项目校评定办法和标准,自行制订。
第十一条
国家级传统项目校由各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向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报,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审核并命名,每3年进行1次。具体评定标准由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制订。
第三章 年检与撤销
第十二条 已获得命名的传统项目校每年应当按要求分别向所在地体育、教育部门上报书面工作总结和相关基础信息变更情况。
第十三条
地方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将本行政区域内各级传统项目校的项目资金落实、场地设备到位和使用情况、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训练竞赛等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报送上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已被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考评或3年期满复评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符合标准的,经上级体育、教育部门复查核实后取消其称号。
第十五条 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对命名3年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织全面检查和复评。
第四章 建设与发展
第十六条
传统项目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将传统项目活动纳入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创建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学生体育协会和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作用。学生体育活动形成品牌,家长和志愿者参与度提高。
第十七条
传统项目校要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学校课余训练规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开展科学、系统的传统项目课余训练,要建立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档案。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稳步提高,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普遍达到学校中等以上水平。
第十八条
传统项目校竞赛应坚持小型多样、就近比赛的原则,广泛组织班级、年级、校际之间的比赛,并形成制度。传统项目校运动代表队应当积极参加上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鼓励传统项目校承办上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或创造条件自发组织当地体育传统项目校际之间竞赛。
第十九条 传统项目校应当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结合本校传统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区体育服务与交流活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向公众开放规模和质量逐步提高。
第二十条 传统校应充分整合利用各方场地设施设备、教练员等优质训练资源,鼓励传统项目校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共建、联办。
第五章 保障与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在用于全民健身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传统项目校专项经费,确保传统项目校在传统项目课余训练、竞赛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需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传统项目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 6
作和传统项目普及活动的需要,把所需的体育经费列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中,保证按有关要求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传统项目普及、训练和竞赛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传统项目校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要求,共同推动,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第二十三条
传统项目校要根据有关方面要求,为校运动代表队学生、教练员提供伙食和运动服装等训练补助,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物价水平建立相应的动态增长机制。补助标准可以参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2011〕第15号令)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2011〕第14号令)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传统项目校要有健全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传统项目校应当确保参加传统项目校训练竞赛的学生办理专门的意外伤害保险。地方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应为纳入管理范围的传统项目校的师生办理参训、参
赛活动保险。
第二十五条
各级体育、教育部门要把传统项目校工作分别纳入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传统项目校工作绩效评估。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传统项目校的培训工作和交流活动。传统项目校参加教育培训学习和工作交流活动、科研活动的情况,应当作为学校和个人晋升和获得相关奖励的条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相应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00年发布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体群字〔2000〕86号)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标准及评分的通知》(体群字〔2003〕34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查报告
郭家堡学校
申请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查报告 敦煌市教育局:
关于重新评估认定省、市、县三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通知收悉之后,我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自查自验,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校被命名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体训工作。在广泛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选拔尖子,培养尖子,提高其运动水平。学校有一名校长负责专管体育卫生工作,学校制订了体育教育、训练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并定期研究、讨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教导处对各年级体育活动时间有具体安排,体育教研组建立了学生学籍档案,学生体质健康登记卡,实施《学校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并严格按学校要求有长年规划,有学年、学期计划,年终总结。训练队的队员有档案,每学期测验两次成绩记录在案,为了搞好体育人才衔接、不断层,根据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分成不同层次的三个梯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训练中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从不按部就班、拔苗助长,在大家共识之处,发现其关键所在,以速度、技术、力量为基本训练框架,以素质训练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基本训练手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向高一级的运动学校输送冯效忠、高淑谦等19名运动员;向敦煌中学输送特长生朱新、岳文俊等12名。有柴彦成、雷丽红等13名运动员代表敦煌市参加地区级以上比赛中均获奖牌。有4人打破并保持市记录5项(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3000米)。在全市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中,7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次第二名;在全市举行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3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次第二名;参加敦煌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1次获得第一名,1次第二名。
学校每学召开运动会4次以上,第一学期举行长跑和篮球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田径和篮球运动会。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体现了竞争性,又体现了群众性;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强化了学生的群体竞争意识,同时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运动成绩。
学校不断加大改善场地设施,硬化篮球场4个,更换篮板4付;平整200米田径场1个,乒乓球室1个;每学学生的人均体育经费不少于5元。
第四篇: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2013中学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体育、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下,XX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开展排球体育传统项目多年来一直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现将我校开展体育传统项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夯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础工作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建立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管理机构,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学校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XXXX为副组长,XXXX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我校共有体育教师5名,两名外聘排球教练,在传统项目排球及田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训练中,都是由专职体育教师担任教练。我校有250米塑胶田径场,有2块标准的排球场地和4块篮球场地、1个乒乓球训练房。另外,市运动学校还提供了室内排球训练场地2片,保证了专项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工作。
学校对于体育传统项目非常重视,对于专项器材逐年购置,每年购置体育器材经费都在万元以上,体育场地、器材完全能满足日常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体育传统项目经费按国家规定由学校教育事业费列支,其比例都不低于教育经费预算总量的百分之二,学校保证体育传统项目的训练、竞赛教师的经费补贴,做到了专款专用。
近年来年我校参加市区中学生排球比赛均获得前两名的好成绩,2013年参加省中学生体协排球赛还初中男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按照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要求常抓不懈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体育课时,每个班每周3节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课间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校学生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85%以上。学生下午的课外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从而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规定和要求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学校运动场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社会开放,安排专人负责。我校遵循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的系统训练,建立了按年级划分的3个排球训练梯队;校田径体育传统项目代表队建有完善的运动员档案,做到校代表队有训练工作计划、总结,有周训练工作计划,每周保证训练4次以上次,每次训练90分钟。学校还组织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指导校田径、篮球队、乒乓球等运动队,做到运动训练时间不因放假而中断。学校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单项比赛和班级对抗赛(如:
篮球比赛、班级间的拔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等)。学校定期举行传统项目校级运动会,每年一次。校田径、篮球、乒乓球、毽绳等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
三、做好体校共建工作
根据上级领导“体校共建”的要求,学校与市运动学校结成了共建单位。有市排球队、击剑队以及摔跤、举重、游泳、射击等项目运动队的近30名运动员在我校学习。为了保证运动员运动、训练两不误,学校要求运动员所在年级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抓好运动员的日常管理和学习。并为运动员日常的运动训练及比赛提供良好的保证。为运动员教练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2014年将把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及常规体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绿洲。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教育内涵,谒力彰显体育教育特色,以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一以贯之地致力体育特色的创建,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的力度,让学生学会健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工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没有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合格的素质教育,要把体育教育摆到同德育、智育一样重要的位置,抓好业余训练,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活跃身心,是我校体育教育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基本条件
自从我校被列为市级体育传统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建立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管理机构,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学校成立了以田明玉校长为组长,高景志为副组长,王淑芳、宋淑梅、姬月田、常国军、付兴周、董海菲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共有体育教师6名,6名专职体育教师、其中1名兼职体育教师,基本能满足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传统项目田径训练中,都是由专职体育教师担任的。
我校近年来先后投资整修了田径场、添置体育器材,有力的保障了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要求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老百姓寄希望于子女学习的结果,往往注重的是学科的分数,分数高而无忧,分数高而乐,这种观念势必无所不在地形成舆论环境,势必点点滴滴汇集成无形的压力,面对善良、实际而有违素质教育的旧观念,我们在思索、在寻求,如何以体育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愉悦学生的身心,来陶冶他们的情操,让校园呈现出能使学生精神焕发,生命价值不断呈现的“生活”场景,让校园生活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使学生能表现出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成长充满自信,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有顽强的意志力,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让双中的校园成为教育的阵地,人才的摇篮。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课时。课间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课间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校学生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学生下午的课外活动学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从而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我校遵循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的系统训练,成立了校体育训练队坚持经常性开展训练工作,并建有完善的运动员档案。校训练队每期都严格制定训练工作计划、并做好总结研讨工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切实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保证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运动队训练。同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机制,努力形成分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信息互通、目标一致的业余训练体系。为保证运动队常年训练,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经费保证运动队训练。我校体育教师也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报酬、忘记休息时间,积极投身业余训练中来,确保每天训练一小时,风雨无阻,从来间断。每天的训练定教练、定内容和计划,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训练安全。同时我们从实际出发,抓好竞赛工作,以赛代练,在比赛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和素质。同时抓好每一次比赛的总结,不以胜败论英雄,调动广大教师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学校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单项比赛和班级对抗赛以及阳光比赛等等。学校定期举行校级运动会,每期一次,学生以班为单位,参加本年级组的比赛。我校还积极参加上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学校对运动员、教练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训练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学习工作。
三、工作成绩
我校田径队在每年的中小学运动会中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今年运动会开幕的团体操表演——篮球少年,得到了县、局领导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荣誉是奋斗的新起点,诠释着拼搏的岁月;奖牌,诠释着拼搏的岁月;业绩,浸湿着心血和苦涩的汗水实绩,来自广大老师无怨无悔的奋斗,追求卓越,永远是强者的心声,荣誉已经成为过去,但责任将永远与我们相伴,我们将为了我们的祖国明天、为了我们的学生,而永远不停的向前奔跑……
迁西三小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