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

时间:2019-05-14 21: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

第一篇: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

——

连平县大湖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中共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委员会 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 录

一、基本概况............................................1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3

(一)党政高度重视,反传统路径优先教育保障...............3 1.加强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3 2.落实责任,营造浓郁‚创强‛氛围...................4 3.筹集资金,保障教育经费投入.......................5

(二)突出优化整合,反梯度发展均衡教育资源...............6 1.着力布局调整进程,促进教育公平化.................7 2.着力规范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化.................7 3.着力信息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7 4.着力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人性化.................8 5.着力发挥基地作用,促进教育实践化.................9 6.着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特色化.................9 7.着力教研教改工作,促进教育科学化................10

(三)全面整体推进,反周期操作创新教育思路..............10 1.发展幼儿教育有新水平............................10 2.普及义务教育有新成效............................11 3.推进成人教育有新突破............................11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12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配臵教育教学资源............12

(二)继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教师科研能力............12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重点提升教育质量水平............12

(四)继续创新教育思路,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学校............13

四、自评结果............................................13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

——连平县大湖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国运昌盛,系于教育;兴贤育才,政之先务。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富县强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为重点,以优化教育环境资源、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大教育硬件软件投入、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建立‚公平完善、科学合理、有效运作、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为保障,举全镇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各项工作。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大湖镇位于连平县境东南部,东邻绣缎镇,南接东源县黄沙镇,西依忠信镇,北与和平县相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圣地‛,也是中共连平县革委会时期工作所在地和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全镇辖区总面积78.5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丘陵坡地面积10.5万亩;该镇地处新丰江上游,大湖河与小溪河(绣缎镇)的汇合处,地势平坦、广阔,素有‚小灯塔盆地‛之称。

大湖镇原名大湖田,因境内有一个经久不旱的‚天井

湖‛,周围土地平坦、肥沃,故称‚大湖‛。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就有人居住。居民从江西庐陵迁来。明清至民国时期属忠信区(图)。1952年4月增设大湖区(五区),1958年成立大湖公社,1983年复称大湖区,1987年改为大湖镇。至2010年全镇有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03%),下辖9个村(居)委会(罗经、油村、活水、湖东、五禾、湖西、盘石、库区和新街社区居委会)。

省道忠定线贯穿全镇;大湖至东源县(船塘)、和平县(良排线)两条县道公路横跨全镇,2005年12月新建成通车的粤赣高速公路纵跨我镇四个行政村,并在湖东村设有Ⅱ级互通出口,形成了‚一纵一横‛的交通网络,将大湖融入了珠江三角洲两个小时经济圈。

大湖镇把握改革和发展主旋律,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灯塔盆地商贸重镇‛为目标,努力做大做强工业、商贸等支柱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4735元,比上年增长8.1%元;税收实现县级库收入618万元,完成年度税收任务的100%;在全县综合考核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实现了‚三连冠‛的工作目标。我镇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镇‛、‚固本强基示范镇‛,市级‚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和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2个,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4所(均为民办)。全

镇中小学教师共135人,其中初中教师60人,小学教师75 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兼职教师10人,幼儿园教师43 人;在校中小学生1939人,其中初中学生815人,小学生1124人,幼儿园626人。通过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我镇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得到协调均衡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践行‚三反‛理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镇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巩固提高‚两基‛、改善学校环境、学校规范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一)党政高度重视,反传统路径优先教育保障 1.加强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大湖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与学校挂钩制度,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教育领导具体抓的教育工作机制。镇党政领导班子每学年定期召开2次以上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提高‚两基‛、落实‚两全‛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新一届镇党委自换届以来,就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摆上了首要议事日程,围绕‚创强‛工作目标,镇主要领导及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了解学校的办学

情况,广纳民意、集思广益,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为学校排忧解难,争取强有力措施对教育实行‚四个优先‛(即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资金优先安排、教育事务优先办理、教育用地优先规划),使全镇各校的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育资源日趋优化。

2.落实责任,营造浓郁‚创强‛氛围(1)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为了确保创建教育强镇各项工作的落实,我镇专门成立了‚大湖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镇政府各单位负责人、各村书记、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创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教育强镇各项任务的下达、文件起草、会议组织、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和负责申报、迎验材料的撰写等工作。设立了资料组、宣传组、工程监督组和对外联络组,负责对‚创强‛各项工作的落实。村(居)支部书记、主任负责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创强‛的重要意义,使 ‚创强‛工作深入民心;各校校长负责本校的‚创强‛宣传工作,协助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质量监督,确保‚创强‛的各项工作能按质按量完成。

(2)确立目标,全力实施

大湖镇党委、政府把‚办优质教育,创教育强镇‛作为班子的任期目标,专门制定了《大湖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建立了镇、村领导班子任期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

制度,引导镇、村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镇、村、学校均按‚创强‛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协同推进,责任到人,形成党政、学校、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工作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全镇人民关心教育,支持‚创强‛的工作热情。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阵地,如发放‚创强‛倡议书、‚创强‛知识问答、挂贴横幅画册,并通过与河源移动合作设臵我镇‚创强‛彩铃、彩印,全方位宣传‚创强‛的目的意义,使创建教育强镇这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教育发展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3.筹集资金,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创建教育强镇对我镇教育发展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调整学校布局,建设规范化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等工程需投入1200万元资金,我镇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增加教育的投入,致力改善办学条件。

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一直以来,大湖镇党委、政府以兴教为责,将主要资金投入到发展教育上,保证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一是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2008-2010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396.26万元、440.87万元、480.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10.1%、8.2%%,其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二是学生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8-2010年,中学分别为2080元、2338元、2705元,年增长率分别为9.8%、11.0%、13.5%;小学分别为1753元、2032元、2371元,年增长率分别为7.7%、13.7%、14.3%。三是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8-2010年,中学分别

为897元、1015元、1147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6.2 %、13.2%、13.0%;小学分别为671元、771元、851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9.8%、14.9%、10.3%。我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达100%,全部用于教育。特别是今年以来,我镇用于‚创强‛的资金多达1200万元,以改造各学校校舍、校门、运动场,建设各校校园文化及功能场室等,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设备,以‚硬实力‛加快创强步伐。

发动社会乡贤捐资办学。大湖人民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曾为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踊跃捐款捐物,为发展大湖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仅2006年大湖中学的校友及在外乡贤为该校50周年校庆捐款达138万元。自启动‚创强‛工作以来,我镇通过加强沟通、广泛宣传,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和教育‚创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8月27日我镇举行创建教育强镇捐资仪式,社会各届人士踊跃捐资,当日收到捐资数额达529700元,特别是河源市恒昌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袁健康先生捐资30万元、九里鱼生态旅游度假区捐资10万元以支持我镇的‚创强‛工作,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我镇再次掀起了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热潮,形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良好氛围认识。

(二)突出优化整合,反梯度发展均衡教育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既需要政府政策上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7月20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明率队莅临我镇检查指导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时,要求我镇党政领导班子要肩负使命,不负重托,坚定信心,一鼓作气,确保顺利完成‚教育强镇‛创建申报工作。为此,我镇重点推进‚七个力‛,促进‚七个化‛。

1.着力布局调整进程,促进教育公平化

我镇是连平县最早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乡镇。结合实际,我们采取‚先完善中心校,再撤并‘麻雀’校‛的做法,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先后实施了四轮大力度的学校布局调整,2011年又将原5所完小实行撤高留低调整为3所完小和2个教学点,并在全县率先完成了小学部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撤并,将他们全部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至2010年前已完成镇面上7所完小撤并成5所)。目前,我镇拥有1所初级中学(大湖中学),3所完小(大湖中心小学、罗小、盘小)和2个教学点(湖西、五禾)。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完成,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有效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着力规范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化

2011年,我镇就把创建等级学校作为提高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来抓,提出了‚创等级学校,办优质教育‛的发展策略,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又以初级中学和3所完全小学为重点,大力追加教育投入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使这4所学校先后顺利通过了规范化学校的验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满足了全镇人民希望子女就读优质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3.着力信息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手段和主要特征。我镇提出了‚以现代教育手段,更新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学质量水平新跨越‛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08.7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大湖中学、大湖镇中心小学建起了校园网和网站,全镇有教师办公电脑71台,课室教学平台27个,多媒体电教平台4个,电脑室4间,学生计算机拥有量为小学262台/千人、初中107台/千人。大多数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着力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人性化

镇委、镇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切实做到‚事业促人、感情留人、待遇稳人‛。一是确保工资到位。按月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并为全镇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两相当‛,教师的收入逐年提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在教师节慰问在职及退休教师。每逢节假日,镇、村主要领导到学校慰问教师。今年为庆祝我国第27个教师节,我镇党委、政府举行了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了‚十佳教师‛和‚十佳班主任‛,共拿出庆祝教师节活动奖励金及慰问金近5万元。四是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一是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进校园等活动,促使教师知耻守正,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抵御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教育学生。二

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本学年,我镇小学专任教师有75人,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的有58人,占77.3%;中学专任教师有60人,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39人,占65%。三是重视内外交流学习。近年来,我镇组织各中小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多次到外镇、县、市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先进学校实施新课标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使中小学校长、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

5.着力发挥基地作用,促进教育实践化

我镇是革命老区,有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红色文化,这为我镇各校实施德育和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我镇拥有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5个,社会劳动实践基地5个。每年清明节和‚七一‛,各校都组织学生到我镇湖东村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圣地‛、中共连平县革委会时期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以及绣缎镇狮子脑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定期组织学生到我镇的瓮潭水电站、九里鱼生态旅游度假区及红心火龙果基地等社会实践阵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社会,激发学生树立为家乡建设而奋发学习的远大理想和热情。

6.着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特色化

多年来,我镇各学校转变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出学校特色。各中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打造特色品牌的学校。各中小学的体育特色,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象棋训练活动。其中大湖中学在历

届县中学生运动会综合成绩均名列前茅,而镇中心小学因体育特色鲜明于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体育学校‛。大湖中学是我县第一所被评为‚市一级学校‛的初级中学,其结合自身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书画兴趣班、音乐舞蹈班、英语兴趣班,培养了诸多文艺特长生,创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落实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有力举措。

7.着力教研教改工作,促进教育科学化

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教改强校‛是我镇提高整体办学实力的重要措施,并把教研、教改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健全和完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教研引领、教改出质量‛的工作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近三年我镇共有立项课题20个,其中县级15个,镇级5个;在省级以上报刊刊登或获奖的教育论文有2篇、在河源市级的有18篇。

(三)全面整体推进,反周期操作创新教育思路 1.发展幼儿教育有新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镇人民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镇党委、政府积极顺应发展的需要,立足农村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发展幼儿启蒙教育,积极发动社会乡贤、外出企业家捐款,帮助幼儿园添臵保教设施设备、园舍建设等,不断完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同时,严格建立和健全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重

视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教水平;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目前,我镇的天使乐幼儿园和湖东幼儿园顺利通过了规范化验收,并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

2.普及义务教育有新成效

我镇在十五期间已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致力于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扎实抓好全镇的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2007年起,我镇学校全面开始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近年来,我镇义务教育普及率做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毕业率达100%。15周岁以上的青壮年非文盲率、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辍学率为零、初中适龄少年辍学率为0.8%。

3.推进成人教育有新突破

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挂靠在大湖中学,于2011年顺利通过规范化验收,被评为河源市‚骨干技术学校‛。自成立以来,学校紧贴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臵,联合镇农技中心、兽医站、恒昌猪场、火龙果基地,先后开办了种植、养殖等专业,为本镇培养了大批的农林牧渔业人才,有效促进了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全面开展成教工作,走农科教结合道路,每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致富能手到校讲座传授,组织群众认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突出抓好农民生产技术技能培训。成校每年年培训量约3800人次,培训面达35.4%

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忆往昔,艰辛而精彩;看今朝,任重而道远。今年以来,通过创建教育强镇,我镇各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在实现小规模学校的合并后,各校的硬件和软件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尊师重教的风气更加浓厚,成人教育、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及人民群众的需求,我镇的教育工作跟其他经济发达城镇的教育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四个‚继续‛。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使我镇各级各类教育走出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新型路子。

(二)继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教师科研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后,我镇将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对外着力引进名教师,对内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力争打造一支‚思路新、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型教师队伍或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重点提升教育质量水平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创新,以

创新求质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四)继续创新教育思路,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在创建教育强镇的过程中,我镇在学校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今后,我镇将以‚创强‛为契机,通过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的办学水平,为建设‚革命老区〃和谐大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实现我镇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是: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7分,发展水平208分,奖励加分1分,自评得486分,占总分值的97.2%,已经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督导验收专家组对我镇的创强工作进行督导验收。

中共连平县大湖镇委员会

连平县大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日

第二篇: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教育强镇

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教育强镇

——高要市活道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我镇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重要举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010年全面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以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活道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

活道镇位于高要市南部,距市城区23公里,东与蛟塘镇相邻,南与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与云浮市相接,北与莲塘、新桥、白诸镇相邻。全镇总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126条自然村),全镇常住人口3.8万人。活道资源丰富,交通、通讯设施完备,近年来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打造活道米的名牌产品,逐渐形成大米、粉葛、柑桔等农业生产基地。

活道镇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田夫、罗范群、郑锦波、李法等同志曾在活道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在外求学的共产党员伍子高、伍真、伍新等在鳌头成立党小组和抗日自卫队,开展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等革命活动。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活道镇鳌头

村成立,1992年我镇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活道文化底蕴丰厚,孕育活道人民,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吕志澄到延安参加革命活动,从事创作50多年,被国家授予 “人民作家”的称号。

为进一步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近年合理规划了学校布局。目前,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教学点6个,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851人,其中初中1896人,小学1955人。中小学教师237人,其中初中教师128人,小学教师109人。学前三年在园(班)人数665人,从事学前教育教职工68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工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镇党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近年,镇委、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目标。

(一)党政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1、落实政府责任,优先发展教育。

镇历届党委、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镇委、镇政府更是教育工作纳入镇班子、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镇政府每年均召开3次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做到五个优先:一是对教育资金优先安排,二是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三是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四是对教育提供优先优质

服务,五是对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近三年就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及校舍安全、校园安保、贫困生入学等问题现场办公,优先解决,努力为教育解决实际困难。

2、分工明确,精心谋划,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成立“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梁富强同志任组长,镇长梁智光任副组长,确保“创强”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书记、镇长分别挂钩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其他班子成员分别挂点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心幼儿园及六所教学点;二是制订《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对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作全面的、具体的部署。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吸收专家、各部门、各村委、群众代表、教师代表的意见;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创设“创强”氛围。2010年5月28日镇召开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镇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领导分别作重要讲话,并带头为建设教育强镇捐款;2010年12月,以“创建省教育强镇,造福子孙后代”为题发出致全镇人民一封信,要求全镇群众积极配合,尽全力做好创强工作。另外,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大型广告牌等形式,宣传“创强”工作意义,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建工作出力的局面。

(二)保障经费,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在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8年-2010年,高要市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分别为973.62万元、1257.98万元、1586万元,中小

学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分别为3068.32元、3726.14元、4877.12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分别为691.35元、783.93元、871.85元。多年来,我镇能依法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正常使用,没有出现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

2、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活道人民一直以来具有崇文重教、博爱兴学的优良传统,从九十年代的教学楼房化到教师安居工程,群众集资热情都非常高涨。1996年至2007年镇委、镇政府通过“几个一点” 多渠道筹集、“省市老区学校建设资金”、“省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等,逐年投入用于“教学用室楼房化”、“安居工程”、学生“宿舍楼”、“C、D级危房改造”等建设,学校设施逐年完善,为创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活道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委、镇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投入。近三年,特别是自“创强”工作启动以来,镇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学校各项设施。一是投入资金156万元,对中心校及横石等六所教学点楼房进行改造、整饰工程;二是投入163万元对活道中学运动场、学校校容校貌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投入建设资金477万元在活道初级中学兴建一幢四层综合楼,投入建设资金259万元在活道中心小学新建一幢五层学生宿舍楼;四是投入323万元,完善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为解决“创强”资金缺口问题,镇委决定2011年 2 月8日在活道中学隆重举行“活道中学建校52周年暨活道同乡联谊会”

活动,集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校友之力共谋教育发展大计。活动筹得资金150多万元,全部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为搞好这次活动,从2010年11月开始,镇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带领镇干部到深圳、广州等地,邀请在外工作、经商等活道籍同乡、校友,并发出邀请函3000多份。特别是镇委书记梁富强,亲自召集历届校长、校友、热心人士等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他们回来为活道教育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正是由于全镇上下一心,活道镇的“创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三)整合资源,打造优质学校。

1、循序渐进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活道镇地域广阔,村落多且分散,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艰难。镇委、镇政府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克服种种困难、压力,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村公开栏把有关中小学布局调整精神宣传到群众中去;二是镇主要领导分别挂钩相关村委会,做干部、群众思想工作;三是根据各学校及村落实际情况,通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条件成熟一所就调整一所。几年来共撤并初中2所,完小18所,教学点4间。其中,2003—2007年撤并了洚上等6所完小,以及禾塘等4间教学点;2005年分别撤销横江、姚村中学,合并到活道中学,使全镇中学调整为一所;2008年9月,撤并了法洞等6所完小,并把横石、禾地咀、水口、大端、姚村、真理小学6所完小学校撤并为分教点。调整后,全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6间。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我镇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两所学校按照广东省规范化学校的要求进行打造,全镇“创强”共投入1440万元,用于新建校舍,增添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目前电脑室3间,配臵学生电脑149台,教师电脑81台,电子白板29个,理化生实验室7间,语音室2间,小学科学实验室1间。各校电脑室、多媒体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全部接通网络系统。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均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目前,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已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四)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建设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现有幼儿园2所。活道镇中心幼儿园是去年7月筹资130多万元兴建,该园现有活动室6个,办公室、保健室、音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美工室、科学启蒙室各1个,安全、消防、卫生等设施均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目前,镇中心幼儿园已评为肇庆市一级幼儿园,开心乐园幼儿园也评为高要市一级幼儿园。另外,根据我镇村落分散的实际,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在各教学点开设幼儿班,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目前,全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6.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达100%。

2、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活道镇自1992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多年来狠抓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工作。一是强化政府行为,把普九工作纳入镇班子

成员、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由主管教育的镇领导担任组长,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落实防流控辍责任,镇与学校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分别签订控辍责任书,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五是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工作,贯彻执行省市扶贫助学精神,把扶贫助学作为巩固我镇“普九”成果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三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以上,初中辍学率为0.5%以下,初中毕业率100%,十七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4%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几年,我们还抓好高中阶段入学送生工作。由镇长任组长主抓该项工作,制定奖励措施,落实层级责任制,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生的思想动员工作,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3.1%。

3、抓好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我镇劳动人口素质

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成教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主管教育副镇长任成校的校长。去年,为了适应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经济服务,一是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搬迁镇文化大楼,并按肇庆市要求配臵课室及功能用室,添臵电脑3 0台,图书2008册,教学仪器购臵了288套(件)等;二是配备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教师队伍。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12人,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中级职称;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分门别类举办培训班。近三年,组

织各类成年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36期,受训人员达15366人,受训面达到35.5%。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尤其突出的有仙洞粉葛种植技术培训班、柑桔种植培训班等。通过培训,全镇形成一乡一品,最为出名的有活道大米、仙洞粉葛等,增强了农民就业机会和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已通过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验收。

4、建设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镇委、镇政府对文化、艺术、体育及社团活动十分重视。一是抓好“农家书屋”建设。33个村委会均设立“农家书屋”,配备刊物读本千万余册,设臵阅览台、图书藏书柜,让农村群众在空闲时间能在书本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二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近年建立村级广播站(室)33个,文化室33个,醒狮队84个,武术队69个,篮球队41个,乒乓球队34个,在镇广播、文化站、妇联、农业等部门的指导下,各村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以及在假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全镇生态文明村47条、卫生村25条。2008年,活道镇获肇庆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奖,2010年被肇庆市爱卫办评为“肇庆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先进集体”及“肇庆市创建省卫生村镇工作先进集体”。

(五)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思想、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大力倡导敬业爱生、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管理队伍。我镇认真抓好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和培训,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三是重视名教师培养工程。近三年,通过创造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选送20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中骨干班主任培训9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11人。目前,有高要市名校长2 人,名教师7人;四是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电大或网络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目前,我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45%,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58.7%。幼儿教育教师大专学历占47%;五是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开设计算机技术培训,使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确保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85.7%的学科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6%;六是与高校挂钩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活道初级中学与肇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由肇庆学院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2、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

镇委、镇政府认真落实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使教师的年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我镇教师年均收入分别为:25880元、39200元、52942元,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现了“两相当”。

镇委、镇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奖教奖学大会。坚持每年拿出近10万元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学生。近三年镇表彰先进单位15个、优秀教师167人次。为了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镇政府积极动员本镇各企业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时要优先安排教师家属。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教师情有所系,教有所乐,从教为荣。活道镇2008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高要市尊师重教先进镇”、2009年被评为“肇庆市尊师重教先进镇”。

(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以人为本抓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镇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为首位,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近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敬父母,感谢养恩”等主题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三年师生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优良率达100%,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达95%以上。

二是以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和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为德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2009年以来,加大德育基地建设,共投入160多万元,对 “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进行了修葺。我镇中小学能通过基地的图文、实物等展示,了解活道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等情景,对我镇中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加强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聘任法制副校长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聘任法制副

校长率达100%,中小学生法制知识普及率达10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问题学生明显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率、犯罪率连续多年保持为零。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知识教育,2009年学生参加广东省“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获省一等奖1名、省二等奖3名、省三等奖5名;肇庆市安全用电征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1名。几年来对学校(幼儿园)存在不安全因素整改率达100%,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2、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小学校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课改领导小组,将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中青年教师推到课改第一线。

一是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规定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课程标准》、《广东教育》、《肇庆教研》等。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二是经常有针对性开展新教材教学研究活动。坚持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形成“镇、校、科组”的三级教研网络,每学期开展二次以上公开课教学活动或研讨课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镇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市级1个。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篇,肇庆市级刊物发表30篇,高要市级以上发表184篇。

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定幼儿教育一律不准布臵作业,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书面作业在课堂完成;每科作业份量以中等生20分钟能完成为宜,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作业深浅和份量有所不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准以任何形式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进步。

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深入实践,广大教师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全面提高,近三年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96.6%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达90.4%以上;中考成绩位于高要镇级中学前列,为高中输送3名高考状元;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46人次,省级奖励17人次,肇庆市级127人次,高要市级146人次;2009年活道初级中学被市政府评为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9-2010学综合考评中活道镇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3、加强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镇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条例,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好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课的开设,坚持开展每天“阳光一小时”活动。二是做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坚持每天晨检、每周全面消毒制度,常见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三是加强校园卫生检查,严格把好食品进出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跃校园的文体气氛。2008、2009年活道中心小学被肇庆市青少年科技协会评为开展“七巧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活道中心小学学生作品在“第26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被肇庆市选送广东省参加评选。近三年,全镇小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9%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8.8%以上,优秀率均在32.9%以上;初中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7%以上,优秀率均在32%以上。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0.9%以下,初中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4%以下。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创建教育强镇,我镇教育综合实力虽然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总体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教学科研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教育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我镇教育科研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坚持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道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自评分为494,其中,政府责任150 分,支持教育128分,发展水平216分。奖励得2分,合计得分为496,占总分值99.2%。我镇已基本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条件,必达条件已达标,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第三篇: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学习英雄先进事迹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学习英雄先进事迹

多少次,看到那一篇篇红色革命故事,便让我热血沸腾;多少次,看到那迎风而舞动的五星红旗,都让我慷慨激昂;多少次,看到那飘荡在胸前的红领巾,要知道那是国旗的一角,心中是多么的骄傲自豪!

看!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壮丽!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是多么的热血沸腾!这锦绣的山河,壮丽的美景,是靠我们的英雄,我们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打拼出来的。董存瑞,王二小等无数革命英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有时我会想:为什么祖国的山这么绿?水这么清?天这么蓝?云为什么这么洁白?现在我明白了:是因为有了英雄烈士的牺牲啊!是他们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的祖国。说实话,当我想到我这个题目时,我愣住了,因为这个题目对我这样一个只会享受生活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特别深刻,重大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革命,只是依稀记得革命是父母口中的一场巨大的战争,一场反侵略战争。更不明白什么是革命老区精神,直到我写到现在才明白了什么是革命老区精神,这种为了祖国不畏死亡,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革命老区精神!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正需要学习的。祖国的土地放眼望去是多么辽阔,金色的麦田,麦子迎风飘荡,巍峨的高山,翠绿如同画卷,奔腾的江河,气势磅礴雄伟……那是烈士的笑容吧!英雄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多少英雄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前仆后继的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英雄的血,换来了改天换地的新中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革命老区精神,值得我们弘扬,我们应该弘扬!我们这些出生在新中国的孩子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快乐,但是!那种革命精神难道就应该被时间抹去,渐渐的忘记….渐渐的埋没于这和平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之中吗?不!不可以!那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正是现在损人利己的人们所需要的,这种精神正式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所需要继承和传承的。如果这个世界上可以多几个雷锋,多几个钉子精神,会变化多大?会多美好?让我们一起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吧!

第四篇: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又是两会召开时。迎着两会的春风,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总队组织我们赴百色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红七军和百色各族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百色革命老区精神;深深感受到了百色人民正在用先辈的这种精神不断改变革命老区的精神面

貌。

革命先烈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百色起义胜利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在极其艰难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地处祖国边陲较偏僻的农村,境内多是大石山区和丘陵山区,交通闭塞,加上起义前连年兵灾匪祸和豪绅地主的残酷压榨,经济极其落后,更是由于当时敌人长年累月的“围剿”和经济封锁,百色右江根据地处在极度贫困状态,粮食、日用品、药品极为缺乏,军民生活极为艰苦。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岁月里,红七军长期钻山林,睡岩洞,以辣椒当盐,野草充饥,围火过冬,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党率领广大军民不畏困难,团结一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色起义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展示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政治本色。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古人的格言,我们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深受教育。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发展进步的。百色起义能够取得革命的完全胜利,现在党率领百色人民把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搞得蒸蒸日上,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

诚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日益发展,贪图享受,未富先豪,讲阔气、讲排场、讲豪华的风气明显抬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种风气发展下去,不仅会严重地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今天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我们党的优势在于始终保持先进性,先进性来自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永葆我们党先进性的源泉,一个做不到艰苦奋斗的党员干部是很难保持先进性的。艰苦奋斗体现了我们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这一政治本色,发扬这一政治优势,我们党在内部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外部才能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心态反映的是民心人气,在社会快速变化和转型时期,艰苦奋斗也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加以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要求,新的社会实践必然给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带来新的变化,新的时代也自然要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不是抑制人们正当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消费,而是倡导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境界,倡导一种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倡导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去当苦行僧,吃糠咽菜啃树皮,而是要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反对奢靡、挥霍之风,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重,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从国际国内发展经验来看,对于一个经济腾飞发展的国家,是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恢复百色革命老区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天这个关键时期可能会发生各种新的矛盾,党员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领导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和影响全社会,公平廉洁,勤奋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夙兴夜寐,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做到任职一届,振兴一方。

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党走过的伟大、艰苦、曲折的奋斗历程,汲取革命先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历史经验,保持过去革命战争

年代的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艰苦精神,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发扬光大,这对于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着重大意义。

第五篇:创建教育强镇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申报单位: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2010年9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第1页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第2 页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第2 页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 第3页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第3页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第3页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3页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 第4 页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第5页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第5页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第6页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第7页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第7页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第7页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第8页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第9页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第9页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第10页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第10页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第11页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 第11页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第12页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第12页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13页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14页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第15页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第15页

四、自评结果…………………………………………………….第16页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罗源镇位于四会市北部,由于地貌特殊,三面环山,形似盘地罗纳五水之源,故称罗源。全镇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56条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30人。其中外来人员328人。

罗源镇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评为省文明镇,时任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多次到罗源镇调研,并号召全省向罗源学习,罗源镇成为了当时的“岭南明珠”。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动,罗源镇经济社会发展已初具规模,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功能较全,是四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镇。2009年,全镇实现GDP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工业总产值4.975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税收入库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再次实现两年翻一番;人均财政收入2215元,比全市人均财政收入1839元多376元,名列四会市前茅。

近年来,罗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强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

镇为契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提高师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育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镇原有3所完小,一所初级中学,经布局调整后,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师44人,学生535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49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2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解决方案。“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我镇党委、政府的坚强信念,“重教兴学,科教兴镇”已成为我镇领导班子共识。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办学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10年初,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后,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建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并组织镇村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镇长梁海连为副组长、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职办公室,并制订《罗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

案》。三是组织镇“创强办”成员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四是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以悬挂标语、派发传单等手段,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宣传到各村、居委会、学校,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以重教为先,以兴教为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对教育的投入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市、镇财政对我镇教育拨款分别为223万元、245万元、263万元;二是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1950元、3232元、4040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625元、700元、710元。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我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镇领导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2006年广州杰伟公司出资30多万元为洞心小学进行教学楼翻新;2007年、2008年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为中小学捐赠了

价值约15万元的设备设施;2009年企业家叶伟光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办公设备、杰伟公司分别为学校捐赠了办公设备脑。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使我镇的办学育人环境跃上新水平。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我镇学校布局调整有“起步早、力度大”特点。2000年前,镇内原有5所小学,1所中学,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所欠缺,设备落后,专业教师缺乏,素质教育难以开展。2000年初,镇委、镇政府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按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从办优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制订了《罗源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整,规划将全镇5所村办小学进行合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二是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教师负责做通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三是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解决边远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政策,2000年9月,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的布局调整工作,共撤并了2所村办小学,将原有的新丰小学合并至石寨小学、将红旗小学合并至洞心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初步实现了规模办学设想。为进一步优化整

合教育资源,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打下基础,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实施了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为了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镇委书记吴楚敏,镇长梁海连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地做家长思想工作,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8月顺利将罗源中学、中心小学、洞心小学全部合并至石寨小学,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我镇教育资源的配臵,全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档次、品位和水平,为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近年来,我镇把建设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来抓,对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文化中心、工商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罗源镇平安学校建设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综治办、司法所对全镇重点人群进行监控;派出所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派出警员在学校门口及路口布防。此外,我镇还

加大校园安全工作投入,先后投入5万元为罗源学校、中心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添臵了技防器材,并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其次,2007至2009镇投入32万元,用于小学自来水安装、添臵课桌椅和改建幼儿园;2010年镇投入650多万元作为创强资金,新建罗源学校综合楼1栋,面积880平方米;投入87.13万元安装防雷设施和消防设备;投入388.82元改造200米运动场。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多年来我镇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学生安心学习创设了和谐、平安环境。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春节教师座谈会,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把优秀教师推选为镇、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同时每逢中秋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镇领导都为全镇教职工送上礼品、慰问金,让教师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冯绍泉先生近三年每年教师节筹集10000元资金,用于慰问教师。我镇在生活上对教职工给予关怀,关心患病、离退休和贫困教师的生活,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购买医疗保险。罗源镇镇委、镇政府一直认为“教育无小事”,发现教育问题就立即研究解决。如:2007年中心小学、石寨小学、洞心小学教师宿舍还没有安装自来水,给教师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

便,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安排资金5万元为学校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教师用水困难的问题。2008年分管教育的领导到中学和小学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室课桌椅破旧且没有风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镇委领导及时争取到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的支持为学校添臵了价值1.5万元的课桌椅凳和风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09年我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教育扶持资金10万元,用于中心小学校园广场建设,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在市教育局支持和指导下,我镇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扎实搞好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按高标准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我镇的信息化建设在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整体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计算机拥有量为12台/百人,按市要求,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基本会操作计算机,76%的学科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7%。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坚持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龄前三年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镇制订了《中小学防流控辍措施》,把防辍控流纳入党政主要领导考核范围,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教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学生的辍学率,其中初中控制在1.2%以下,小学控制在0.2%以内。由于几年来都注重对学校“防控”工作的监督,很好的巩固了就读率。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得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同时督促各中、小学切实做好非“低保”困难的子女助学工作,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007年至今,我镇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四是积极开展奖教奖学活动。2003年澳门同胞江全先生在我镇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七年来共奖励优秀教师55人次,奖金5.5万元,奖励优秀学生102人次,奖金2.04万元。2007年广东省四会监狱团委在我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共扶持了10名困难学生。五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制订了《关于外来工子女就读我镇学校的意见》,规定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三年来共解决了18名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2007—2009学,全镇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7.7%,小学适龄儿童入

学率、初中入学率都达100%,小学毕业率100%,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8%,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8.2%。高中毛入学率87.05%。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牵线搭桥,共筹得资金30多万元,于2007年2月新建了罗源镇中心幼儿园,改善了原镇中心幼儿园落后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从制度上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保证了办园质量,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逐年上升,2010年达87.7%以上。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88年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成人文化学校教学大楼。我镇还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各企业,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坚持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每年都至少开办3个以上的长班,三年培训达多

5523人次,培训面达到39.4%以上。1996年,我镇成校被评为“四会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10年9月被评为“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罗源文化中心,设施配套完善,为全镇群众、外来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2008年镇文化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成为我市唯一的一级文化站。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书香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群众的荣辱观、家庭美德、文明礼仪教育;以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对群众进行现代新公民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三是丰富群众文娱活动。我镇每年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书画展览、征文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了我镇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我镇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镇每年都开展“爱与责任”为中心的一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并撰写心得体会。镇每年专门召开2次师德交流会,搭建交流平台,让广大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师德建设不达标的,取消当年的年终优秀考评并全镇通报。通过狠抓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修养,树立了人民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何锡桃、邓杏颜、伍尚平、江伙生、黄成康等老师被评为四会市先进德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我镇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共有15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人参加市校长培训班学习,其中中心小学朵应衡校长2007年9月参加了肇庆市小学名校长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批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28人,学历达标率达100%,大专或以上学历19人,大专率67.8%,本科7.14%;研究生2人,占3.48%;中学专任教师15人,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率是40%。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镇教师工资统一由市财政按时足额统发。2008年起全市教师的工资实现了高水平的“两个相当”,实现了教师的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相当,全市教师的平均年工资达到55956元,排在肇庆市各县市区的前列。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节假日慰问金、奖教奖学金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2008年,教师节假日津贴与公务员同标准同步发放,全镇教师福利待遇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每年的教师节、春节,镇政府均拨出专款用于慰问在职、离退休教师,并隆重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工作者。其次,镇政府还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体检。2000年以来,我镇多次被评为四会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建设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探索德育新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健全了团委会、学生会、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

合”教育网络,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升旗仪式训练、学雷锋活动、每日一语、到敬老院慰问服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积极举办“反对邪教、拒绝吸毒”宣传图片展览、“6.26国际禁毒日”专题宣传教育,使学生受到警戒教育。三是充分挖掘地方德育素材。在我镇敬老院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我镇根据学校实际,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几年来,我镇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积极推广课改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2007年我镇组织学校领导和骨干老师到广州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越秀区登峰小学参观学习。2008年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领导两次带骨干教师到我镇指导教学工作,还捐赠了价值约50万元的电教设备。2007—200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组织学生到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

对全镇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辅导。我镇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和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从2007年起,我镇小学开展了“嫁接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专题实验。有效解决了“满堂灌”的问题。2007—2009年,全镇小学的质检成绩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亦不断提高,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上水平。另外,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有21项,其中,获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5项。特别是石寨小学黄诗琪同学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镇各中小学在抓好主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和一届中小学运动会。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各中小学校认真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特点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近三年,我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年分别为97.2%、96.7、96.9,优秀率年为25.4%、27.6、30.1;初中体育课考核合格率达98.4%、98.3、97.6,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8.0%、97.6、97.3,体质健康优秀率35.0%、35.4、38.3。近年来,我镇各中

小学特别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经常开展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学生的艺术作品屡获奖励。我镇中学、中心小学在2007年四会市第六届校园艺术节、2009年四会市第七届校园艺术节都获得铜奖。并有15名同学在艺术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网络,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近几年,我镇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立项2个,其中县级1个,镇级1个。近三年我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3篇,其中省级5篇、市级38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2篇。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镇教育正在大踏步向规划范、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镇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细化。

3、教研相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4、教育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镇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各项必达条件全部达标,自评得分为 496分,占总分值的99.2%。我们认为,罗源镇已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九月

下载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创建广东教育强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老区优势共创教育强镇

    发挥老区优势 共创教育强镇 ——连山县革命老区禾洞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紧紧围绕“创强”目标,科学规划,精......

    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

    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为此,我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学校建设,不断......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xx镇镇老区建设调研报告新密市xx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仅25公里,北与白寨镇接壤,东与曲梁、刘寨镇为邻,南与来集相依,西与袁庄乡、......

    论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

    论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陕甘边革命老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申报广东教育强镇复评自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自 评 报 告 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办事处 2018年1月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 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办事处 一、基本情况我街道成立于1989年4......

    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小康XX

    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小康XX XX镇扶贫开发协会 (2014年10月) XX是革命老区,历史上著名的“XX河伏击战”就在这一带打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XX人民为革命事业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弘扬老区精神 推进园区建设

    弘扬老区精神推进园区建设 ——刘厂镇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刘厂镇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实现了以创先争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