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重组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改革重组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简介:魏洁茹(1980.12-),女,汉,四川简阳人,政工师,硕士研究生,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管具分公司,方向:党的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持续深化,改制重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工作对象多元化、工作环境复杂化、工作队伍精简化等问题。该文针对改革重组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企业改革;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市场经济改革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员工管理带来变革。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研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进一步保持企业生机和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分析
国有企业掌握我国国民经济命脉,肩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国企改革攻坚阶段的社会管理目标亦要求国有企业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企业和谐稳定。
二、改革重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形势分析
自国有企业启动改革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工作的成效更难于计量,工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力量相对薄弱。近年企业规模扩张,员工数量增加近1/3,加上“中等收入陷阱”因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幅度和难度增加,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上的先天不足和后继乏力问题日益明显。
从员工队伍来看,历经多次改革重组后,企业从业人员中除管理层及少数技术骨干外,大部分员工是重组后招聘人员,与原企业员工间存在年龄断层。同时,由于近年国有企业的复兴,企业用工形式和用工数量增加。员工队伍逐步呈现年龄两极化、构成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员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思想活跃,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企业的依赖性和认同度偏低。
从政工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设立有党委、党总支等组织,承担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但存在政工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思想不稳,后备不足,基层工作搁置等问题。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无明确规划,从业人员大部分为转岗安置人员或兼职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一人兼管多项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工作无成就感,岗位无安全感,企业政工人员人心思走,人心思转,人心思兼现象非常普遍,思想政治工作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员工价值观的变化、企业转型引发的劳资关系对立、市场经济导向下政工队伍的精简和弱化和难以回避的“中等收入陷阱”给改革改制企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构企业政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和平安和谐企业建设助力。
(一)重构工作体系,搭建工作平台
1、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大政工网络
党组织是企业思想政治体系的建设者和执行者。要推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一是设立归口管理部门,从体制上明确业务主体、理顺工作关系,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单列管理。二是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和开展活动的需要设立基层党组织,配备配齐基层领导班子,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进项目、进班组。三是重心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各班子成员根据分管业务划入相应支部,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党委、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基层党支部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开展职位体系建设,梳理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界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考核体系,将政工人员业绩考核纳入标准管理范畴,所有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进而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
3、双向培养,建设“复合型”政工队伍
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政工干部。一是选送基层党务工作者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将新引进的大学生党员通过考察考核后,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促进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三是通过轮岗交流、交叉任职、岗位锻炼等方法,有计划地对政工干部和经营管理干部开展双向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树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能人”品牌,增强党务工作者的信心和党务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二)关注重点难点,在工作上求得突破
针对企业当前工作特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价值观塑造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目标一致,才会有共同的梦想。有了共同的梦想,才会产生强大的行动力量。基于“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共识,开展企业愿景宣贯,让员工彻底了解、认可企业经营方针和理念;通过将企业目标层层分解到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目标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性,从而强化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企业。可采用的方式有:通过责任意识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对企业负责,对岗位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通过企业文化宣传,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去引领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员工争优创先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通过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增强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宣传学习,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达到企业所希望保持的状态。
3、与生产经营工作的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要坚持密切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原则,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发展理念问题、解决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企业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应健康向上,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不断培养员工健康的思想情趣,激活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归属感。
(三)注意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脉博,善于针对他们的特点,发现、研究和解决他们的现实思想问题,使思想工作更为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从而更容易被员工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老年员工为企业工作多年,思想已相对成型,对企业普遍有深厚感情。对他们要以理解、尊重和信任为主,以关心、解释、引导和说服为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平等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调动中老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员工思维活跃,思想尚未完全成型,塑造空间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更注重对他们的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引导工作,同时,还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成长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尽快成长为业务上的骨干。(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管具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顺.论党建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研究,2012,(14):
[2]张建.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3]汪航生.新时期报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0)
第二篇:企业重组研究
企业重组研究
摘要: 企业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一直是资本市场中令人关注的亘古不变的话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第五次兼并重组浪潮。中国企业兼并活动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兼并重组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的兼并、股权转让等活动日益增加,企业重组成为当前经济活动中的热门话题。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有企业的改革都与企业重组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中国企业重组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那么,什么是企业重组?企业重组能否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重组对中国经济实践有何启示?本文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重组 问题研究 企业竞争
一.企业重组的现状分析
(一)舍本求末——无视商业准则
管理层为了实现向市场“圈钱”的目的,漠视基本的商业准则,目光只关注短期对外公布会计报表的粉饰,缺乏对长期财务发展的考虑。他们舍弃追求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希望仅靠资本市场的操作,无节制地放大财务杆杠来做大做强,使企业忽视重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缺失,企业重组后未围绕核心能力和主导产业来实施产业整合。上世纪在资本市场倒塌的德隆系、本世纪美国的“安然”,诱发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心危机。
(二)缺乏长远规划
决策层对重组战略目标模糊,缺乏长远规划,使重组未能服务于企业战略规划。由于我国企业一般在面临生存危机或是为了进行资本运作时才进行重组,使企业重组多具有紧迫性、被动性,重组前缺乏足够的评估和准备,这样的重组难免步履艰难。那些ST上市公司为了逃避退市命运,慌忙割肉重组,如2008年卖壳失败的ST得亨,2009年4月再次启动资产重组,但终以“流产”告终。
(三)企业重组后内部控制不力
企业重组后由于内部管理接棒乏力,内部控制处于弱势。重组后不能尽快地完成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整合资源,重组过程中内部控制执行力乏力。企业在资产重组后,陷入被重组企业的管理泥潭中,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矛盾与冲突,抵消乃至失去联合重组带来的种种优势,出现1十1<2的不正常现象。TCL并购汤姆逊后,由于执行力不足,TCL的经营理念无法在TTE的欧洲平台上施展,TCL没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两企业的技术整合和管理整合,致使TCL为这次并购付出了巨额成本。
(四)目标定位脱离实际
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将资产重组等同于规模扩张,“盲目求太”,重组前后缺乏对市场和自身财务数据准确、全面的收集和分析,重组目标一开始脱离现实基础,背离了企业正常成长的逻辑。1996年上海轮胎的销售收入只有40个亿,1997年在轮胎市场萧条的背景下竟然希望通过资产重组在200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的战略目标。结果一系列并购,全部以巨大的亏损而告终。
(五)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缺乏保证信息有效沟通的内部控制机制,致使企业内部对重组目标不明确,执行乏力,反映迟缓,重组没能得到相关群体的充分配合。当企业面临公众信用危机时,企业缺少危机响应和处理的机制,导致企业内外交困,自乱阵脚。
二、企业重组的方式
我国国有企业企业重组主体主要由两个,一个是政府,另一个是企业。根据主体的作用不同,可以将企业重组分为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和企业主导的企业重组。
(一)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即行政划拨。
行政划拨就是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实现企业重组。行政划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从理论上讲,政府以行政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是力所应当的,因为国有经济属于国家,所有者是一元化的,因而可以进行行政划拨。即使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乏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行政性重组的事例。如欧洲客车公司,它是通过英、法两国政府以行政手段,将国有的AerosPatn公司和Bar公司合并为空客公司,从而缔造一个可以同波音公司竞争的大型企业。由于市场经济中,重组往往是市场优胜劣汰力量的结果,但自发重组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缓慢过程,对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国家来说,漫长的自发重组无异于投降认输。
中国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进行的重组方案,有时不是从企业效益出发,而是从其他目标出发。例如,政府可能出于社会稳定的目标,将高负债的亏损企业的包袱甩给好企业,造成赢利企业也变为亏损企业。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
重组企业各自利益问题。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轨迹是允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为各部门及企业分享,这个措施一方面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各自的利益格局。如果行政性企业重组触动到这个利益格局,就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这样,即使硬性的将很多企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公司,企业可能已经失去活性,企业重组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企业主导的企业重组,即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就是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企业重组。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企业重组的实践,将企业重组根据重组目的不同分为四大方式,即扩张式企业重组、收缩式企业重组、控制权转移式企业重组和内部重整式企业重组。
1.扩张式企业重组
扩张式企业重组通常指扩大套司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的一大类重组行为。包括:
购买资产。即购买房地产、债权、业务部门、生产线、商标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收购资产的特点在于收购方不必承担与该部分资产有关联的债务和义务。以多角化发展为目标的扩张通常不采取收购资产而大都采取收购公司的方式来进行,因为缺乏有效组织的资产通常并不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核心能力。收购公司。收购公司通常指获取目标公司全部股权,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或者获取大部分股权处于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的重组行为。购买公司不仅获得公司的产权与相应的法人财产,同时也是所有因契约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转让。因此收购公司可以获得目标公司拥有的某些专有权利如专营权、经营特许权等,更能快速地获得由公司的特有组织资本而产生的核心能力。收购股份。一般指不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股
权收购行为,只处于参股地位。收购股份通常是试探性的多角化经营的开始和策略性的投资。或是为了强化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联,如参股原材料供应商以求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和价格优惠,参股经销商以求产品销售的顺畅、货款回收的及时。合资或联营组建子公司。公司在考虑如何将必要的资源与能力组织在一起从而能在其选择的产品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时候,通常有三种选择,即内部开发、收购以及合资。对于那些缺少某些特定能力或者资源的公司来说,合资或联营可以作为合作战略的最基本手段,它可以将公司与其他具有互补技能和资源的合作伙伴联系起来,获得共同的竞争优势。公司的合并。这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结合成一家公司,原有会司的资产、负债、权利义务由新设或存续的公司承担。我国《公司法》界定了两种形式的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从本质上讲这两种形式的合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公司名称变与不变。公司合并的目的是实现战略伙伴之间的一体化,进行资源、技能的互补,从而形成更强、范围更广的公司核心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合并还可以减少同业竞争,扩大市场份额。
2.收缩式企业重组
收缩式企业重组活动,包括:(1)部分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其中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同中国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有关;(2)子公司股权剥离;(3)公司股份回购缩股。收缩式重组仅仅限于单纯的资产或股权剥离与回购,资产置换不考虑在内,控制权转移类型的公司剥离资产的行为同样视为该种重组的完整部分,不计入收缩式重组。资产出售或剥离,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些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售给其他的经济主体。由于出售这些资产可以获得现金回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资产剥离并未减小资产的规模,而只是公司资产形式的转化,即从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
3.控制权转移式企业重组
控制权转移式企业重组,是指公司控股权的转移,即原第一大股东放弃控股权,新的企业主体以净资产溢价方式有偿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或在政府干预下无偿获得国家股从而取得控股股东地位,包括原非控股股东转为控股股东。完整的控制权转移是由两个交易过程构成的:一是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二是上市公司反向收购新的控股股东的资产。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活动较为复杂。从股权转移是否有明确的支付价格分类,有控股股东所持股权无偿划拨和股权收购两种类型;从收购主体分类,有民营企业和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股股权;从收购方式分类,有国有股或法人股协议转让和二级市场收购。常见的公司控股权及控制权的转移方式有以下几种:
股权的协议转让。即股权的出让与受让双方不通过交易所系统集合竞价的方式进行买卖,而是通过面对面的谈判方式,在交易所外进行交易,因而通常称之为场外交易。这些交易往往出于一些特定的目的,如引入战略合作者,被有较强实力的对手善意收购等。我国的资本市场,场外协议转让案例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证券市场中处于控股地位的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
公司股权托管和公司托管。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其它法人或自然人,由其代为行使对公司的表决权。当委托人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时,公司股权托管就演化为公司的控制权托管,使受托人介入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成为整个公司的托管。
表决权信托与委托书收购。表决权信托就是许多分散股东集合在一起设定信托,将自己拥有的表决权集中于受托人。使受托人可以通过集中原本分散的股权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委托书收购是一种中小股东影响和控制公司的方法。在股权
结构相对分散的公司里,中小股东可以通过征集其它股东的委托书来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并达到改组公司董事会控制公司的目的。
股份回购。套司或是用现金或是以债权换股权或是优先股换普通股的方式购回其流通在外的股票。这样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由于公司股本缩减,而控股大股东的股权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原有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得到强化。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只有在注稍股本或与其他公司合并时方能购回发行在外的股票,并须及时变更登记和公告。
交叉控股。交叉控股是母子公司之间互相持有绝对控股权或相对拉股,使母子公司之间可以互相控制运作。交叉拉股产生的原因是母公司增资扩股时,子公司收购母公司新增发的股份。我国((公司法》规定,一般会司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母子公司间的交叉控股,但亦可以通过多层的逐级控股方式迂回地达到交叉控股的目的。交叉控股的一大特点是企业产权模糊化,找不到最终控股大股东,公司的管理人员取代公司所有者成为公司的主宰,形成内部人控制。
4.内部重整式企业重组
内部业务重整式企业重组是指重整公司主营业务。公司重整主营业务,包括部分资产置入与置出和整体资产置入与置出。部分资产置入与置出即部分资产置换,方法是:交易双方(通常是关联方,即控股公司和重组目标公司)将经过评估的资产进行等值置换,控股公司置入的资产是优质资产,被重组公司置出的则是劣质资产。整体资产置入与置出即整体资产置换,通常发生在控制权转移类型的公司重组中,或公司主营业务无以维系的公司中。
资产置换。这是指公司重组中为了使资产处于最佳配置状态,获取最大收
益或出于其他目的而对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进行交换。由于某种原因,公司一些非核心资产,效率低下,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而这些资产却又是另一企业所急需的。双方通过资产置换能够获得与自己核心能力相协调的、相匹配的资产。这一过程应是一个互利的双赢过程,而时下国内证券市场上频频出现的所谓资产置换,往往是在政府行为的推动下,旨在买“壳”或借“壳”的一种关联交易行为。在交易过程中,往往是不等价的。
三、企业重组的意义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民经济的微观基拙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新旧经济体制的冲突越来越尖锐,特别表现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国有企业出现整体上效益下降,亏损增加现象。如何促进国有资产有效运营,改变国有企业这种越来越困难的局面,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加速企业重组,从而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一)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企业重组
当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基础产业、传统加工业和新一代支柱产业“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格局上:一是基础产业的支撑力小。尽管近年来,我国对能源、原材料、运输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某些方面的矛盾有些缓解。但从目前情况看,基拙工业总体上仍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的需求。二是以轻纺为主体的传统加工工业能力过大,素质低。80年代以来,传统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迅猛扩大,但这种迅速增长是一种低水平的扩张,引起传统加工工业在国内市
场陷入严重饱和状态。三是新一代支柱产业带动力小。我国新一代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还比较弱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要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加强基础产业、改造传统加工业、振兴新一代支柱产业的艰巨任务。调整经济结构,有两种方法。一是增量调整为主的外延式扩张。增量投入一般见效较快,但是,增量投入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增量投入往往通过向短线加大投资来调节结构的不合理,从而忽视长线生产力的培养,这样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靠增量投入这种方式调节经济结构,国家必须有大量的投入。我国增量投入主要是财政和银行,财政现在被巨大的财政赤字所困扰,银行被庞大的不良债务所困扰,因而用增量投入解决结构不合理是不可能的。二是存量调整为主的内涵式发展,即企业重组。我国国有经济中现在仅有1/3的效益比较好,大量的国有资产被闲置或低效益使用。尤其是,这部分存量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变现能力很强的资产,也需要靠存量调整来解决。以存量调整为主,推动资产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转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现有的资产利用率,而且也可以带动增量投入结构的优化。靠存量调整解决结构调整问题,就是企业重组问题。因而,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企业重组是极其重要的。
(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企业重组
企业重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财政推动,银行推动,到目前转向以资本市场为主的企业重组推动,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称之为三级火箭推动。
从1978年到1986年,这段时间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靠财政推动,财政是第一级火箭。这一期间,我国进行了价格改革。放开价格后,企业承受不了生产资料涨价,居民承受不了消费品涨价,结果都靠财政补贴。当时企业改革先后进行了放权让利和承包制,最后企业少缴的利税部分都靠财政补贴。财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级火箭推动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六五”、“七五”、“八五”期间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同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大幅下降。真正用于企业经营性资产仅占支出10%左右,财政推动力作用的效果逐渐减弱。从1987年至1994年,银行成为我国改革的第二级火箭。这段时间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多靠银行。我国在1987年进行了“拨改货”改革,银行成了主要的资金投入者。我国的国有企业1987年负债率还不到20%,目前负债率平均在80%以上,国有企业的债务急剧增加。这段期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靠银行推动,但是,银行也形成了巨大的不良债务。如果再靠银行货款推动经济发展,一旦出现支付危机,金融制度就要崩溃。因此,需要寻找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级火箭。第三级火箭,就是企业重组。在目前,我国国有资产中有1/3是闲置的,1/3是低效益使用的,因而,我国的国有资产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如果通过企业重组,将这一部分资产充分利用起来,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企业重组是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的需要。
(三)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企业重组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如今已到了关键时刻。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求得根本性的突破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我国改革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企业重组对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重组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很多,但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有时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很难参与国际竞争。通过
企业重组,可以将企业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一定数量的企业集团,从而增强国有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企业规模扩大可以提高竞争能力,但是追求盲目的规模扩张对企业发展也是无益的。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将会产生行业垄断问题,这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在后面将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其次,企业重组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都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国有企业不能再像传统那样仅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货款来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加速企业重组,从而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综上所述,企业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一直是资本市场中令人关注的亘古不变的话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第五次兼并重组浪潮。中国企业兼并活动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兼并重组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因而,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今后国有企业重组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这一社会的总体特征。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而繁重。在此背景下进行国有企业重组研究,必然具有其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中国经济热.点》,中信出版社,1999年2月,P67
(2)胡淑珍,《十四大以来经济理论热点争鸣》,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8月,P98一112
(3)张卓元,《21世纪中国经济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封蔡建文,《中国股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3月,P354
(4)陈忠,((中国股市风云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5)陈文通,《当前中国重大经济问题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9月,P78一9,(6)郭元西,《资本扩张》,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7)幼陈维政,《资产重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P236
(8)赵炳贤,《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5月,P146
(9)(美)杰弗里,《兼并与收购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10)郑厚斌,((收购与合并》,商务印书馆,1998年3月,P94一124
(11)程凤朝,《证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
(12)魏杰,《资本经营论纲》,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11月,P66~78
(13)董小君,((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
(14)刘世锦,((与企业重组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5
(15)孙耀唯,《重组理论与实务》,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
第三篇:企业债务重组研究
企业债务重组研究
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既需要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也需要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对其债权作出让步,此时产生了对偿债物资价值、债务重组收入和损失、资产处置收益或损失等的核算与计量问题。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规定,债权人将债务人用于偿还债务的固定资产设备按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债务人用于抵债的固定资产大多是已经使用过的旧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债务重组过程中产生收益或损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造成了债务人当期利润的虚增,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 债务重组的含义和产生
(一)债务重组的含义
(二)债务重组的产生
(三)债务重组产生的意义
1.债务重组产生对债权人的意义
2.债务重组产生对债务人的意义
二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2.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3.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2.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3.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三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及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
(一)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
1.定义及重组方式比较
2.重组方式比较
(二)会计处理比较
1.计税基础不同
2.损益处理不同
(三)新债务重组实施的原因
1.公允价值计量方面
2.会计处理方法方面
(四)新债务重组实施的利弊
1.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2.不利于减少操纵利润现象
3.对债务双方财务有影响
四 债务重组带来的会计问题
1.相关税费处理在债务重组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
2.债务重组损益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3.债务重组损失的反映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4.公允价值的运用缺乏市场基础
5.抵债固定资产入账违背谨慎性原则
五 对债务重组带来会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对重组产生的相关税费处理问题的措施
(二)债务重组损益是否一次计入当期损益的处理措施
(三)对重组损益反映在一个会计账户的处理措施
(四)公允价值合理运用的应对措施
(五)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缺乏谨慎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雪雁.论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差异[J]宿州教育学院报.2009.02[2]尹锋.浅析新准则下的财务重组[J]宿州教育学院报.2009.04
[3]周咏梅.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09.7:187-187
第四篇:煤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煤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化水平几点建议
新建煤矿开关厂 吕林强
开关厂党支部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五项创建”相融合,推动了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厂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要想提高煤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我认为主要靠的是务实和创新。务实则是在工作上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本着从顺民益的角度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指示方针认真地去执行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绩堡垒作用。开关厂党支部就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五项创建” 如何提升煤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与创建学习型企业融为一体 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了团结稳定前提条件,那么创建学习型企业就可以认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升华。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思想政治工作开拓了新境界。其着力点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拘泥于解决眼前的具体思想认识问题,而是着眼于长
远,造就一代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
创建学习型企业使企业形成了奋发向上的氛围,使职工思想集中在岗位成才上,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目标之一。但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并不能完全替代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能动地发挥自己作用。具体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宣传和树立科学人才观。创建学习型企业,首先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二是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促进全员学习。领导者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关键。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对学习的态度,影响着一班人、影响着整个企业。领导者学习,除个人自学和参加社会培训以外,应突出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与科学文化知识和安全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效果上应坚持学用结合,着重提高领导水平和解决实际题的能力,并采用深入调查研究、讲课、讲话、论文等形式,把学习成果推广到职工群众之中、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习型企业,培养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应注意贯通。四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天地。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创建创新型班子为依托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涉及“灵魂工程”的科学,而领导
班子就是实施这门科学的主体,是实施这项“工程”关键。加强创新型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开拓创新能力,增强班子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扎实工作、自主创新,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单位经常组织厂技术骨干到井下一线现场维修设备,在每天下午3-4时的业余时间由厂技术员给大家进行业务学习,把学习成绩与工资挂勾,大搞技术练兵活动,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外现。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创新型领导班子创建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创新型班子),不断扩大这支队伍的知识面,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使他们能够迎接来自不同方面种种挑战。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打造善战型队伍相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打造一支善战型队伍无疑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良序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打造善战型队伍,还要求我们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通过学习“三会一课”“两会”内容,加大“必知必会”培训,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只要我们企业有一支知识全面、勤奋工作、务实创新、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我们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许多,同时,我们的企业也更加富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融于特色型企业文化创建之中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凝聚而成的,并为广大职工信守宗旨、价值理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政治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它涵盖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更便于与企业发展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生产力力量。因此,在构建特色企业文化活动中,应首先把职工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突出文化治企竞争意识,注重传承文化和先进管理理念,建立明确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系统,把企业的发展愿景融入职工发展目标,将职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念和行为准则,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聚合功能、激励潜能、规范功能,辐射功能,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服务于和谐型企业创建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企业各级党政工团组织、管理人员,针对职工在思想上各种矛盾、疑惑,通过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解决职工的思想,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职工以积极姿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一种教育疏导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企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打牢职工思想根基,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环节。
在构建和谐型企业的进程中,应注重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功能。主要应落实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围绕营造和谐氛围,宣传推广和谐理念。构建和谐型企业需要贯彻实施“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核心价值目标,这种目标能否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经营理念,并成为职工行动指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企业“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环境优美、服务社会”这一和谐主题、目标,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论,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职工和谐精神世界,增强职工的和谐精神力量,满足职工和谐的精神需求,为构建和谐型企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科学发展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科学发展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兴企、科技强企,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为手段,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目,实现企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科学发展思想、理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转型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之中,引导并处理好企业改革与发展、生产经营与其它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关系,确保各个层次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发展。通过科学发展,不断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条件,不断
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企业。
3、围绕提高整体素质,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加强企业思想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标,组织职工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技能型职工“创争”活动,引导职工通过组织学习、网上学习、业务培训、个人自学等形式,刻苦学习科学理论、精确管理、新业务、新技术等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干好本职工作能力,着力构建学习型企业。
4、围绕加强企业文化,创建和谐内部关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营造和谐内部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积极培养优秀核心价值理念和优良行为规范,提高职工和谐意识和能力,使职工相互关爱、和谐共事、同舟共济;通过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激发职工活力、振奋职工精神、提高职工士气,在企业形成团结合作、人人友爱、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和谐环境,着力构建愉快和谐企业。
第五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研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研究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台公用事业处供暖公司,政工类的论文一篇。2800字符数一篇。摘要:随着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也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见显露,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如何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改革,保持企业稳定,加快企业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建议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党领导的政治体制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使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随着人们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职工的思想更加活跃,思想问题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使广大干部职工加深对公司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解,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发展战略,建设和谐而奋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人际关系,保持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的条件,是形成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措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深入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工作氛围的好坏,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已方面抓内因,调整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融合,从而带动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影响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误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室独立的,个别群体的,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企业只注重自身的生产经营发展,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三是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高,或者说根本不感兴趣,参与政治活动部积极;四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仍然主要放在“说”上,而没有具体解决问题;五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古板,没有创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3.1坚持党的思想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这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国有企业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要针对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地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发挥保障作用,变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3.2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胡锦涛同志说“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为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要贴近职工群众,理解、关心群众,让职工在思想道德、体力、精神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重视正当利益,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要重视广大职工群众的物质需求,把满足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同时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让职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切忌用办实事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人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精神寄托,满足职工群众的知识文化需求,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感情需求和心理需求。
3.3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大政工”模式
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跳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的认识误区,跳出思想政治工作“自我循环”的怪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利”,而是搞好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要保证企业发展,就必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优势,建立“大政工”模式,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抓好管理必须从思想入手,鼓励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于企业经营管理有效结合,逐步形成大政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3.4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利益引导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坚决克服“空对空”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善于协调解决广大职工的思想情绪,修正决策中的不足和偏差,防范决策实施中带来的震荡和风险;要围绕企业的重大活动来进行,融思想政治工作于企业的集体活动之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要围绕广大职工的实际困难来进行,尤其要围绕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生老病死问题等等,通过实际行动来帮一个、带一片,给广大职工送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
3.5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
要想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勤政,勇于奉献,不谋私利,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人、引导人,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品质和应有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3.6探索创新,与时俱进
要与时俱进,探索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内容适时,方法适当,形式适用。
一是要坚持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把握时代脉搏和企业发展心率,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加速岫岩经济崛起的高度,研究、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合时、合宜、合身的路子来。二是要把传统做法和创新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传统方式方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创新的基础上予以扬弃,做到既要继承发扬,又要创新发展。三是要坚持引导和交流。通过培训、座谈、经验交流、典型引路等方式方法,搞好企业间的交流,搞活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岫岩发挥作用。
4结束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围绕企业发展大局,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为企业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帮助员工认识国家大局及社会发展方向,掌握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国有企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迎面而来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开拓新途径、新方法、才会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西政文等.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思考.人民出版社.2005.[2] 杜鹃.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 加快企业发展.资治文摘.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