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时间:2019-05-14 21:4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武汉音乐学院 孙凡

摘要: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社会处在现代化和科技化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同时并存的时代趋势下,尊重历史文化和不同民族、地域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文章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对学校“教育传承”的要求和武汉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当前传统音乐教育中强调以传授汉族音乐为中心内容,以辞书、教材上的“标准知识”为蓝本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建立平等、多元,以“地方性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传承;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内容;教育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人们在创造现代化社会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传统文化,当这些优秀的历史创造渐渐消失,不能再生时,人们开始觉悟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中国的音乐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历经数千年,生生不息地走到现代,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承载着我们祖先生命的轨迹。这些遗产记忆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史脉与传衍,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呈现出不同音乐文化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为了很好地保护我国丰富的优秀非物质文化,中国政府也积极加入了世界“申遗”的行列。2001年5月至2005年11月,我国先后有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了使我国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联合国名单,文化部于2005年开始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催生了人们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社会各界就如何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是各抒己见、各显其能。遗憾的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高等院校在保护、传承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除了少数学者参与研究的个人行为之外,至今未见针对学生教育的具体课程。为了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本文就播种知识、育人心智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如何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授,即“教育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案。

一、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缘由 人类口头和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质遗产,或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1]”之所以提议在音乐院校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本院开设新专业的教学需要

今年,我院增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在为该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本专业“培养优秀的文化事业管理者和文化产业的经营者”的培养目标,而提出了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主要考虑到,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如果成为文化事业的管理者,他们将肩负着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如果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他们则承担着传播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培养他们尊重和自觉保护、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意识,让他们深入了解并掌握其艺术价值、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既是专业必需,也是素养必备。

2.国际、国内对“教育传承”的重视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中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传承”。相关资料: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中,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二是2002年10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机构和国家教育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三是文化部长孙家正先生在谈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计划时,特别强调:“要做好„教育传承‟,编写不同层次的普及教材,将维吾尔木卡姆引进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些信息告诉我们,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中国教育部和文化部,它们对学校教育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早有明示。

二、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科学构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问题,而知识结构的建立又受制于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武汉既没有上海国际大都市那样的繁华,也没有北京首都那样的地位,身处中部的湖北,有的是丰厚的荆楚文化。特别是在当前湖北提出文化强省战略的同时,本地音乐院校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服务于湖北“文化强省”的人才需要。

从目前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仍然是我国的优势所在。无论是古琴、昆曲等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是《云南印象》受60多个国家的演出邀请,其所吸引世界目光的地方正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因此,作为湖北高校的艺术管理人才,就中国音乐知识而言,不仅要了解中国杰出的音乐艺术,也要掌握湖北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只有懂得了它们的价值,才能做好保护与传承;只有懂得了它们的价值,才能发掘和续接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开辟充满无限可能与生机的产业发展空间。

据此,该课程内容设置为以下两大部分: 1.音乐类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类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选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传统艺术,即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

为什么选择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主要原因: 一是这四种遗产具有的代表性。按照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它们分别是民歌、戏曲和歌舞音乐的代表;按照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它们是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代表;按照民族划分,它们则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代表。昆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古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而且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地影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它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蒙古族长调承载着蒙古民族久远的历史,是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二是国家级代表作的数量大。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表演艺术,其中,“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2]”第一批就有两百多项,以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要都纳入教学,会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课时有限,其次是要想面面俱到,其结果是学生将落得“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又都说不清②”。另外,对部分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因为不能排除在一些地方,为了获得国家的经济资助或当地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夸大遗产价值的可能。如何从丰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再精选出数量恰当,具有广泛性、典型性和多元性的名录,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以中国“具有突出贡献和价值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授课内容,既能突出其艺术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又能体现其文化的世界性。

2.音乐类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从武汉音乐学院走出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熟悉湖北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隶属于荆楚大地上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应以教育传承本地“具有突出价值的”音乐艺术为己任。如武当山宫观道乐、湖北清江流域土家的祭祀歌舞——撒叶儿嗬、兴山民歌、峡江号子、湖北大鼓等等。如果说学习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面对世界的中国音乐文化的认同和自觉,那么掌握湖北的文化遗产则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地域性音乐文化的认同和自觉。

要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尊重,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引领学生了解、认知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而不是皮毛和单纯的形式。按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要求,一个代表作的介绍所含内容有:文化空间和文化表现形式;历史、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功能;真实性、风格、类型、有影响力的流派;承传人;突出价值;面对社会变革使其延续或可能消亡的压力和原因;与本地区其它文化传统的关系及程度;在本地区它的当代文化及社会作用等等[3]。它涉及到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纵横结合,由于这种立体透视的关照和阐释,有利于人们快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因此,可作教学参考。这些内容不仅符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要求,还有助于完善传统音乐教育。

目前,学校传统音乐课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听唱为主的音乐欣赏课;二是以讲解音乐共性为主的概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点:一方面是重视曲目、技巧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是品种全、涉面广。其教学结果是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又都说不清。如欣赏蒙古族长调,大多是一首《牧歌》及相关形态特点的介绍,至于历史形成与发展、风格与特色、传承与现状、功能与作用等内容则较少涉及;讲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概论课只是介绍其中的“十二木卡姆”,民歌课则无此内容(民歌课中有大量的汉族歌舞音乐),我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多样性”,不仅种类多,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其内容、表演形式、音乐形态、舞蹈风格、乐器组合等都呈现出丰富多样性[4]。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它的交流传播史,以及突出价值等等内容,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选择中国的世界级和荆楚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课程内容,按照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相关要求,作深入、透彻的文化阐释,不仅突出了武汉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立足本地、面向世界的人才音乐素养培育需要,也有利于本地及中国最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还可以弥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广”而“全”带来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之不足。

三、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传承的意义

“教育传承”是“遗产”保护的另一种方式。要想使《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其“传”、“受”效果是不同的。

首先是建立平等、多元的教育理念。虽然说我们的教科书包括了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音乐,但中国自古就有以中原农业文明为主的汉族文化为高等、进步、正宗的观念,就是汉族中心主义。这种大汉族中心主义有着浓郁的等级色彩,表现的是边缘与中心之间的等级关系。这种古代民族观的遗存,不知不觉的,潜伏在我们的情感和意识之中,在我们考察不同音乐问题的时候,会自然流露出来。这也正是导致我们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和教材中以汉族音乐为主,把远离中原的众多少数民族音乐视为“色彩点缀”的主要原因。如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艺术研究所组织编定出版的《民族音乐概论》,由于它的权威性,几十年来一直作为各大音乐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参考教材,其中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比例严重失衡。由于传授信息失衡,学生在不假思索“照单收”的同时,“汉族音乐中心论”的观念也一起接收了。这种“汉族中心主义”的思维和情感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异族音乐文化客观公正的判断。因此,《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不同种族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具有同样的本质,彼此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其次是建立“文化中的音乐”的教育观。“注重于从自身环境中来审视文化的价值和特性,以„历史特殊论‟将不同文化作为各自独立的体系来考察,”即将“文本传承”,相关的音、像、图、谱、器,以及音乐人的行为和音乐文本的传承、传播、变化、发展和作用等相关因素放在不同音乐文化生成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来阐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1)淡化“标准知识”,采用“地方性知识”

“标准知识”是指百科全书里定义的,在大学课堂里传授的内容。以民间音乐为主的中国传统音乐,如果你不设身处地的从内部理解,你是无法真正掌握该文化精髓的。例如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由安波于20世纪40年代记谱整理的蒙古族长调——《牧歌》,常见以四四拍两句8小节,或四二拍两句16小节来记谱。这种记写方式,因便于学校规范化的教学要求而广受欢迎,几十年传唱不衰,各种专业演唱层出不穷。规范的、所谓艺术化的录音版本被大量用于教学,学生误以为这就是长调的真实面貌。而真正的长调是歌腔悠长、节奏自由以“诺古拉”为歌唱技巧的蒙古歌曲。没有了自由节奏和“诺古拉”技巧的欣赏和演唱,学生又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蒙古长调的特点呢?当然,提倡以“地方性知识”为本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利于保持民族音乐特色,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但在具体实施方面会有很多困难。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语言不通、演唱技巧难以把握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调整教学方法。如蒙古长调、维吾尔木卡姆等,采用多媒体播放当地歌手和艺人演唱和演奏的音响和音像,改“标准知识”的教唱为“地方性知识”的欣赏,既有利于学生把握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音乐特色,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重视音乐文化的流变

任何艺术的产生、发展、演变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文化基础作支持。如昆曲从明代诞生至今,经历了流播、衰落到保护的复杂过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文本传承”,即对相关音、像、图、谱、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无视不同时期音乐人的音乐行为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只重视对乐曲本体的静态描述,而忽略对音乐传播过程的动态关照……那么,展示给学生的将是一些毫无生命力可言的“博物馆艺术”。我们知道,中国传统音乐之所以几百年、几千年延续至今,是和丰富多样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延绵不断的顽强生命力直接相关的。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开设这门课,显示出一种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今兴起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行动,是在现代化和科技化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同时并存的时代趋势下,人类文化环境保护意识、和谐发展意识、尊重历史文化意识、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与学习意识全面觉醒的产物,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和新理念的一项重要成就。在武汉音乐学院的教学中,向将要从事“文化事业的管理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的青年学子传递这种先进理念和相关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为传承和传播中国本土优秀音乐文化,培养高标准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传统表演艺术”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②这是学生对大部分传统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映。参考文献:

[1] http://www.xiexiebang.com/main.jsp [2] www.xiexiebang.com 2006年06月2日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编.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p2-17.[4]同[3].p5.[原载《黄钟》2007年第1期]

第二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共189项)

一 民间文学(1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格萨(斯)尔 甘孜州文化局 2、苗族古歌 宜宾市珙县文化体育局

3、阿嫫妮惹 凉山州语委

4、支格阿龙 凉山州民间文艺家协会 5、月儿落西下 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6、十里坪 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7、毕摩经诵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8、彝族克智 凉山州美姑县人民政府 凉山州喜德县人民政府 9、蚕丝祖神传说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旅游局 10、安安送米传说 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人民政府 11、巴渠童谣 达州市通川区文化体育局 12、“苏济川”虫虫歌 宜宾市长宁县文化体育局

二 民间音乐(3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3、薅秧歌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川东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广元市青川县人民政府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局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局

15、※巴山背二歌 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局

16、滚板山歌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7、高腔山歌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8、彝族阿都高腔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朵乐荷 凉山州普格县人民政府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20、顶毪衫歌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21、玛达咪山歌 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 22、康定溜溜调 甘孜州康定县文化馆、阿惹妞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24、川西藏族山歌 甘孜州文化馆、义诺彝族民歌 凉山州雷波县文化体育局 26、※川江号子 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27、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 宜宾市屏山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28、永宁河船工号子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29、沱江船工号子 内江市东兴区文化体育局 30、嘉陵江中游船工号子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体育局

31、竹麻号子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32、巴山石工号子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33、抬工号子 眉山市仁寿县文化馆

34、婚嫁歌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体育局 南充市蓬安县文化馆 广安市华蓥市文化馆

35、南坪小调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局

36、多声部民歌(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阿坝州黑水县文化体育局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体育局

37、※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阿坝茂县文化局 38、大竹竹唢呐及制作工艺 达州市大竹县文化馆

39、唢呐艺术(咪苏唢呐、福宝贯打唢呐、苗族大唢呐、丹棱唢呐)泸州市叙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宜宾市筠连县文化体育局 眉山市丹棱县文化馆

40、口 弦 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41、四川耍锣鼓(渠县耍锣鼓、李家耍锣鼓、象山花锣鼓、复兴耍锣鼓)达州市渠县土溪镇人民政府、达州市渠县临巴镇人民政府、广元市朝天区文化体育局、遂宁市大英县文化体育局、眉山市洪雅县文化馆

42、川中大乐(仓山大乐、蓬莱大乐)德阳市中江县文化体育旅游局、遂宁市大英县文化体育局

43、文昌洞经古乐 绵阳市梓潼县文物管理所 44、青城洞经古乐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

45、峨眉山佛教音乐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46、成都道教音乐 成都市道教协会

三 民间舞蹈(2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47、龙舞(※泸州雨坛彩龙、安仁板凳龙、船山桃子龙、盐亭桃子龙、遂宁耍旱龙、马潭火龙、双流火龙、宜宾小彩龙)泸州市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遂宁市船山区文化体育局 遂宁市船山区南京路街道办事处 绵阳市盐县文化旅游局 遂宁市民间文化研究会 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文化体育中心 成都市双流县文化馆 宜宾市宜宾县文化体育局

48、高台狮子 成都市金堂县文化馆

49、巴象鼓舞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局

50、翻山铰子 巴中市平昌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南充市营山县文化体育局

51、泸县百和莲花枪 泸州市泸县百和镇人民政府

52、花灯(古蔺花灯、白龙花灯)泸州市古蔺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广元市剑阁县文化局

53、罗城麒麟灯 乐山市犍为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54、云童舞 广安市广安区文化体育局 55、白马跳曹盖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旅游局 56、甲措 凉山州盐源县人民政府

57、锅庄(达尔嘎、马奈锅庄、马尔锅庄、真达锅庄、木雅锅庄、得荣学羌、丹巴阿克日翁[兔儿锅庄]、乡城恰热[疯装锅庄]、新龙锅庄、德格卓且)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阿坝州金川县文化体育局、阿坝州小金县文化体育局、甘孜州石渠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甘孜州得荣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甘孜州乡城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58、扎坝嘛呢舞 甘孜州道孚县文化旅游局

59、热巴舞 甘孜州巴塘县文化旅游局 60、甘孜踢踏 甘孜州甘孜县文化馆

61、弦子舞(※巴塘弦子舞)甘孜州巴塘县人民政府 62、羌族羊皮鼓舞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63、哈玛(战神舞)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 64、金冠舞 阿坝州若尔盖县文化馆 65、博巴森根 阿坝州理县文化体育局 66、※卡斯达温舞 阿坝州黑水县文化局

67、※㑇舞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局

四 传统戏剧(8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68、※川剧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69、“泸州河”川剧艺术 泸州市川剧团

70、四川皮影戏(阆中皮影戏、何家班皮影戏、高观皮影戏、巴中皮影戏、成都皮影戏)南充市阆中市文化局 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广元市剑阁县文化局、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成都市艺术剧院

71、灯戏(※川北灯戏、岳池灯戏、峨眉堂灯戏、夹江麻柳堂灯戏、许家湾十二花灯戏)南充市川剧团、广安市岳池县文体局、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

72、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手掌木偶戏、成都木偶戏)南充市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广安市邻水县文化体育局、成都市艺术剧院 73、射箭提阳戏 广元市射箭乡人民政府 74、旺苍端公戏 广元市旺苍县人民政府

75、藏戏(德格藏戏、巴塘藏戏、色达藏戏)甘孜州德格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巴塘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色达县文化馆

五 曲 艺(6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76、四川扬琴 四川省曲艺团 成都市艺术剧院 泸州市歌舞团 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77、四川清音 四川省曲艺团 泸州市歌舞团 成都市艺术剧院 78、四川竹琴 四川省曲艺团 成都市艺术剧院

79、金钱板 成都市艺术剧院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体育局 80、百汪说唱 阿坝州红原县文化体育局 81、飞刀花鼓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六 杂技与竞技(8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82、拗棒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83、搬打狮子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84、大坝高装 宜宾市兴文县文化体育局 85、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广安市华蓥市文化体育局 86、高亭 广安市岳池县文化体育局

87、峨眉武术 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88、五通桥龙舟竞技 乐山市五通桥区体育总会 89、青林口高抬戏 绵阳市江油市文化馆

七 民间美术(11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90、唤马剪纸 广元市苍溪县唤马镇人民政府 91、麻柳刺绣 广元市朝天区文化体育局

92、石刻工艺(白花石刻、雾山石刻、安岳石刻)广元市市中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绵阳市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资阳市安岳县文化体育局 93、江安竹簧工艺 宜宾市江安县旅游文化局 94、宜宾面塑 宜宾市翠屏区文化局 95、德格藏文书法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96、夹江年画 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97、※绵竹木版年画 德阳市绵竹年画博物馆

98、※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99、※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甘孜州藏画研究所 100、※蜀 绣 成都市蜀绣厂

八 手工技艺(58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01、※蜀锦织造技艺 成都市蜀锦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02、自贡扎染工艺 自贡市扎染工艺厂

103、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政府 104、隆昌夏布编织工艺 内江市隆昌县文化体育局 105、康巴藏族服装配饰制作工艺 甘孜州文化局 106、藏族牛羊毛手工编织工艺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馆 107、羌绣传统刺绣工艺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108、龚扇 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

109、德阳潮扇传统工艺 德阳市旌阳区文化局

110、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泸州市江阳区旅游局

111、渠县刘氏竹编工艺 达州市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112、青神竹编工艺 眉山市青神县文化馆 113、沐川草龙编扎技艺 乐山市沐川县文化体育局 114、道明日用竹编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115、瓷胎竹编工艺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116、※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旅游局 117、※竹纸制作技艺 乐山市夹江县文化局 118、徐氏泥彩塑工艺 遂市大英县文化体育局 119、珙县珙石雕 宜宾市珙县文化体育局 120、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 自贡市彩灯艺术协会

121、高桩彩绘绑扎技艺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122、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 内江市资中县木偶剧团 123、藏族民间车模技艺 甘孜州得荣县文化旅游局 124、藏族建筑砌石技艺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125、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 绵阳市江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126、※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自贡市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 127、※(大英)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遂宁市大英县文化局 128、※成都漆艺 成都市漆器工艺厂

129、凉山彝族漆器制作工艺 凉山州喜德县人民政府 130、凉山彝族银饰手工技艺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131、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 132、银花丝技艺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133、荥经砂器 雅安市荥经县文化体育管理局 134、阿西土陶烧制工艺 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 135、桂花土陶传统制作工艺 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 136、邛陶烧造技艺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137、南路边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雅安市茶业协会

138、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雅安市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39、※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40、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宜宾市、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141、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成都市、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 142、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德阳市、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3、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泸州市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4、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遂宁市、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 145、民间藏酒酿造技艺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146、渠县呷酒酿造技艺 达州市渠县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 147、中江手工挂面工艺 德阳市中江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148、富顺豆花制作工艺 自贡市富顺豆花文化协会

149、东柳醪糟酿造技艺 达州市大竹县文化馆、达州市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150、护国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51、泸州市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52、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艺 宜宾市南溪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153、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成都市郫县文化馆 154、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 资阳市雁江区文化体育局 155、潼川豆豉制作技艺 绵阳市三台县文化体育局 156、糖画技艺 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

157、酥油花制作技艺 甘孜州道孚县文化旅游局

158、达县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达州市文化馆、四川妙达饴美厨食品有限公司

九 传统医药(4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59、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甘孜藏医院州 160、李仲愚针疗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61、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成都中医药大学 162、成都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十 民 俗(27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63、彝族年 凉山州文化局 乐山市马边县教育文体局

164、藏历年 甘孜州文化局 阿坝州文化局 凉山州木里县文化局 165、羌年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体局 阿坝州理县文体局 绵阳市北川县文体局

166、※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凉山州文化局 167、新龙藏历十三节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168、苏布士(羌年庆典)阿坝州中国古羌释比文化传承研究会 169、※都江堰放水节 成都市都江堰风景名胜管理局 170、三汇彩亭会 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人民政府 171、文昌出巡 绵阳市梓潼县文物管理所 172、广汉保保节 德阳市广汉市文化体育局

173、川南苗族踩山节 泸州市叙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74、硗碛上九节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

175、八月彩楼会 雅安市芦山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 176、※羌族瓦尔俄足节 阿坝州茂县文化局

177、康定“四月八”跑马转山会 甘孜州康定县文化馆 178、赛马节(会)甘孜州理塘县文化馆

179、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凉山州盐源县人民政府 180、雅砻江河谷扎巴藏族母系氏族习俗 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 181、成人仪式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182、阿依美格 乐山市马边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183、通家山女儿碑庙会 遂宁市射洪县青岗镇人民政府 184、环山鸡节 雅安市石棉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185、广元女儿节 广元市文化局 186、山岩帕措习俗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

187、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凉山州美姑县人民政府 188、峨眉山大庙庙会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189、新山傈僳族约德节 攀枝花市文化局 注:加※处 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本站推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日期:2011年7月2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5]18号)附件

第一条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和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第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 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第五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七条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八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九条 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可直接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

第十条 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 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十六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第十七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 国务院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十九条 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二十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由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建议名单

一、民间美术(9项)

西秦刺绣(宝鸡市)澄城刺绣(澄城县)安塞民间绘画(安塞县)黄陵面花(黄陵县)社火脸谱绘制技艺(宝鸡市陈仓区)凤翔草编(凤翔县)阎良核雕技艺(西安市阎良区)定边剪纸艺术(定边县)陕北民间匠作画艺(王宁宇)

二、民间文学及语言(2项)

黄帝传说故事(黄陵县)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西安市长安区)

三、民间音乐(12项)

陕北道情(延安市)清涧道情(清涧县)陕北民歌(延安市)镇巴民歌(镇巴县)陕北民歌(榆林市)旬阳民歌(旬阳县)商洛民歌(商洛市)姜马察回音乐(宝鸡市陈仓区)西山酒歌(宝鸡市陈仓区)洋县佛教音乐(洋县)绥米唢呐(绥德县、米脂县)白云山道教音乐(佳县)

四、民间舞蹈(21县)

壶口斗鼓(宜川县)洛川老秧歌(洛川县)延川大秧歌(延川县)黄陵老秧歌(黄陵县)宜川胸鼓(宜川县)高跷赶犟驴(眉县)周至牛斗虎(周至县)十面锣鼓(西安市临潼区)

洪拳鼓(澄城县)老庙老鼓(富平县)华州背花鼓(华县)东雷上锣鼓(合阳县)牛拉鼓(乾县)蛟龙转鼓(乾县)靖边跑驴(靖边县)横山老腰鼓(横山县)安康小场子(安康市)花苫鼓(渭南市)岐山转鼓(岐山县)渭旗锣鼓(周至县)韩城行鼓(韩城市)

五、戏曲(12项)

华阴迷胡(华阴县)华州秧歌戏(华县)同州梆子(大荔县)合阳跳戏(合阳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渭南市皮影协会)府谷二人台(府谷县)八岔戏(安康市汉滨区)弦子腔(平利县)道情戏(安康市汉滨区)镇安花鼓(镇安县)眉户曲子戏(户县)端公戏(汉中市)

六、曲艺(9项)

西府道情(宝鸡市)周至道情(周至县)西府曲子(宝鸡市)春倌说春(南郑县)韩城秧歌(韩城市)洛南静板书(洛南县)柞水渔鼓(柞水县)镇安渔鼓(镇安县)镇巴渔鼓(镇巴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及建筑工艺(14项)

渭北面花制作技艺及民俗(大荔县)蒲城杆火艺术(蒲城县)洋县架花焰火工艺(洋县)北张村传统造纸工艺(西安市长安区)洋县传统造纸工艺(洋县)华县皮影制作工艺(华县)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工艺(合阳县)绥德石雕雕刻技艺及民俗(绥德)传统九龙木雕雕刻工艺(马金财)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工艺(西安市灞桥区)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西安市灞桥区)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周至县)吴起泥塑工艺(吴起县)吴起糜粘画工艺(吴起县)

八、民俗及传统体育竞技(24项)炎帝陵祭典(宝鸡市渭滨区)陇州社火(宝鸡市)户县社火(户县)洋县悬台社火艺术(洋县)

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西安市临潼区)侯官寨迎春社火牛老爷(西安市长安区)耀州火亭子(铜川市耀州区)铁里芯子(西安市)蒲城血故事特技(蒲城县)陈炉窖神庙春秋祭祀礼仪(铜川市印台区)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西安市长安区)尧山圣母庙会(蒲城县)白云山庙会(佳县)药王山庙会(铜川市)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勉县)东峪孝歌(华县)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户县)骊山女娲风俗(西安市临潼区)司马迁民间祭祀(韩城市)东庄神楼(韩城市)延安老醮会(王宁宇)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白水县)汉滨区龙舟风俗(安康市汉滨区)红拳(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九、传统医药及饮食工艺(8项)

韩氏骨外伤正骨手法及制药技术(高陵县)杜康酒酿造工艺(白水县)谢村黄酒酿造技艺(洋县)秦镇米皮制作工艺(户县)岐山哨子面制作技艺(岐山县)甘泉豆腐与豆腐干制作技艺(甘泉县)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岐山县)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核桃馍制作技艺(宁强县)

第五篇:第四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四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序号类别项目保护单位

1民间文学陆瑞英民间故事常熟市古里镇文化站

2谢方樽传说常熟市辛庄镇文化站

3珍珠塔的传说吴江市同里镇文化服务中心

4长篇叙事诗歌《五姑娘》吴江市汾湖镇文化服务中心

5传统音乐渔民号子

(浏河渔民号子)太仓市浏河镇文化站

6传统舞蹈摇大橹太仓市浏河镇文化站

7陆家断龙舞昆山市陆家镇文体站

8传统戏剧锡剧苏州市锡剧团

9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上鹞灯常熟市碧溪镇文化站

10传统美术假山制作技艺苏州山水韩假山工程有限公司

11竹编(后塍竹编)张家港市金港镇文体服务中心

12草编相城区渭塘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3砖雕相城区阳澄湖镇文化服务中心

14传统技艺苏州漆器制作技艺苏州市沧浪区葆怡堂文化艺术传播工作室

15双凤新湖龙狮制作技艺太仓市双凤镇文化站

16苏钟制作与修理技艺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

17苏州彰缎织造技艺苏州丝绸博物馆

18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

吴中区横泾街道苏明造船厂

相城区太平街道文体教育服务中心

19马永斋熏腊品制作技艺常熟市江南畜禽食品有限公司

20太仓肉松制作技艺太仓肉松食品有限公司

21太仓糟油制作技艺太仓糟油食品有限公司

22桂香村大方糕制作技艺苏州桂香村食品有限公司

23苏派酿酒技艺

(铜罗黄酒酿造技艺、后塍黄酒酿造技艺、王四桂花酒酿造技艺)吴江市桃源镇文化服务中心

张家港市金港镇文体服务中心

常熟市饮食服务总公司

24苏帮菜制作技艺

(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苏州船点制作技艺、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苏州烹饪协会

苏州吴门人家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苏州市石家饭店

25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苏州吴门人家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沧浪区双塔街道

26传统医药郑氏妇科昆山市中医医院

27闵氏伤科昆山市中医医院

苏州市平江医院

28尤氏针灸苏州市平江医院

29民俗金村庙会张家港市塘桥镇文体服务中心30宝岩看杨梅、烧莳香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31阿婆茶昆山市周庄镇文体站

32苏州城隍庙会苏州城隍庙

33小满戏吴江市盛泽镇文化服务中心

34桑蚕丝绸习俗吴江市盛泽镇文化服务中心

下载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在我心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在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直隶总督署大院里,知道这个院子曾......

    关于建议加大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建议加大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北海“贝雕技艺”2010年5月获准进入广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目前,二轻联社正联合恒兴贝雕共同推进......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1项:霞浦畲族小说歌(宁德)。民间美术4项: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永春纸织画、柘荣剪纸。民间音乐13项:泉州南......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101项)民间文学(口头文学)1项:霞浦畲族小说歌(宁德)民间美术4项: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漳浦剪纸(漳州)、永春纸织画(泉州)、柘荣剪纸(宁德)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管理办法

    附件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