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门头沟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门头沟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农广校门头沟区分校,按照中央农广校关于“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经过全员参与的逐项学习讨论、逐条检查分析和分类整理建档,对本校近三年来的办学情况初步达成了共识。对照方案中确定的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进行自评,得到的结果是98分。现将学校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门头沟区分校成立于1983年,是行政上直接接受门头沟区教委领导、业务上受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管的以广播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学历教育和各项培训的办学体系。目前,区、镇、村三级,有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场所和教学设施,有相应的办学管理人员,有不断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一所教育培训覆盖本区农村的、在全区普遍得到认可的办学机构。
(一)基础条件
学校位于区成教中心内,中心占地近2万平方米(含南院),建筑面积13340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930余万元,其中房屋资产800万元,教学设施330万元。学校现有标准教室6个,总面积达300平方米,几年来建设了可上网的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个,阶梯教室、图书室、档案室、资料室、大小会议室和多个多媒体教室等,为中心统一调配使用。目前,学校软硬件条件能基本满足各类在校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远程教育办公、教学和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学校设有校长室、党校教育办公室、网络教育办公室、中专教育办公室、农村培训办公室等机构。学校与区成教中心农村教育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有10名教职工,均为本科学历,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教职工全部实行“双肩挑”使用与管理,每名人员既是教师,平1 时须兼任一定量的课程,又是管理人员,各自负责分校相应岗位的管理工作。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机构人员设置还会发生相应变化,总的趋势是使分校办学进一步适应新型农民培养的现实需求与发展需要。
目前,学校的师资以本校人员和成教中心的专职教师为主,同时向校外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聘请。教师选聘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资格条件,坚持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相结合的考察方式。到目前为止,在农广校担任过学历班课程和各类培训内容的教师总数已达50名以上,多数教师经过一次次山区教学实践过程的锻炼和考验,适应农村教学特点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心不断增强,得到了镇村领导和学员的认可。学校现已形成了一支有30多名教师在内的、在农广校长期受聘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几年来,我校比较重视农村各类教育培训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各科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除了依托区农校(原成人中专校)为本校实训基地外,还先后在军庄镇和斋堂镇以协议形式建立了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在就地灵活开展实践教学基础上,可以统一组织学员到农场、下果园、进餐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为改变农广校传统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在中央校和市校的关怀支持下,2005年年底,我校在全区9个镇的24个村实施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试点。该项工作体现出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干部热心、群众欢迎、百姓受益的良好氛围。通过全区上下相关人员的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本校还不能做到以“农广校科技直通车”方式宣传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还没有农广校的固定栏目,这将作为我校今后继续努力和加强之处。
2005年以来,我校连续三年免费为农民提供部分农村实用技术光盘、科技图书和《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免费为有教学班的镇村领导、班主任、各镇农民教育专干和相关部门领导订赠中央农广校校报和《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分别为两个举办学历班的村解决了多媒体设备和便携式计算机;为清水、斋堂、雁翅、妙峰山、军庄、潭柘寺等镇的10个村送去了办公桌椅39套、文件柜23个、电风扇24台;为教育培训 2 急需的村解决了300套可用课桌椅。配合新农村建设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力所能及地给与了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
(二)办学定位
门头沟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98.5%的面积为山区,有山多、地少、资源缺的特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种特定的区域位置和人文、地理与经济环境,决定了区农广校分校特有的办学方向、功能和目标。因此,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和“为农业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全面落实“门头沟区新型农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本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资源整合有利条件,有效发挥分校多年形成的教育培训网络优势,采取各种远程教育手段与面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直接对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开展正规学历教育和各项培训。
门头沟区对农村教育培训工作历年来一直比较重视。早在1999年,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推进农科教三结合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相关委办局主管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教委的“门头沟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2002年9月,区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实行三教统筹,加强成人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始全面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2003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门头沟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农科教三家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委办局主管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农委的“门头沟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年初,区政府出台了“门头沟区新型农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制定了“门头沟区新型农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并进一步规定和强调了农科教三结合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区农广校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和目标,正是紧紧围绕市校和本区各级政府农村教育的总目标逐步确立起来的。
近几年来,我校在岗位设置与职责确定、建章立制、人员使用与培训考核、深入农村调研、计划制定与落实、总结与表彰等方面,逐渐步入了科学化和规范化。首先,3 主动适应成教中心不断深化改革的特点。经过统一调整,校内岗位编制人数由多变少又变多,以适应农广校自身曲折发展的过程,我们努力做到了职工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同时,不因工作岗位的调整而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第二,认真制定和落实农广校(成教中心农村教育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在平时加强学习培训和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工作氛围基础上,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财尽其用,事达其效,不断加大履职考核力度,认真兑现期末和年终奖惩措施。第三,不断制定和完善校内各项管理制度。在下乡调研、协作办学、招生奖励、学费收缴、班级设立、教学班管理、学员考勤登记、班主任管理、师资选聘、教师授课、审阅作业、组织考试、试卷审阅、论文评审和其他活动开展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力求做到程序科学、管理规范。第四,实现计划、实施环节、总结的规范要求。在保持农广校多年以来不同时期和阶段的计划总结比较完善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努力在其质量与效率上下功夫。第五,注意加强时事政治与本职业务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增强适应与创新能力,提高政策与服务水平。主要通过平时坚持浓厚的自觉学习氛围,采取多种途径获得最新学习资料,定期集中开展办公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树立和谐、创新、奉献的先进典型,培养大局与协作意识、吃苦与奉献意识、服务与创新意识和质量与效率意识,努力形成积极奋进的良好办学风尚。
2005年以来,本校受到区级及以上集体表彰8项、个人表彰24项。分校先后获得“科教兴区先进集体”、“农村经济先进服务单位”、“京郊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先进基地”、“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先进单位”、“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二等奖”、“教育创新优秀班组”和“教育创新优秀成果”等奖项。
(三)学历教育
20多年来,分校中专层次共开设农学、果树、牧医、企业管理、财会、市场营销、贸易经济、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等十多个专业,中专教学班遍布全区各镇,目前,有1279人取得了中专毕业证书。2003年以来,坚持连年招生,将教学班由镇办到了村和农场,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旅游服务、果树、行政管理等专业,利用多种教学 4 和授课方式,将专业知识送到了农民手中。2003-2007年,有79名村级中专班学员毕业,现有洪水口、燕家台、付家台、爨底下、淤白、东马各庄、灵角、东山、孟悟和平原等村级中专班13个,共349名在校生。
九十年代中(特别是1999年)以来,分校认真贯彻“办学向两头延伸”和“重心下沉”的办学思路,在坚持开展中专学历教育的同时,通过联办协作等办学方式,将学历教育由中专向专科和本科延伸,将专科班和本科班办到了农村。军庄镇军庄村专科班的24名学员刚刚毕业,他们在本村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潭柘寺镇平原村专科班的34名在校生,坚持边学边干,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挥了重要作用。门头沟区第一届中国农大网络教育专、本科班的40名村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在区委组织部和区教委领导的关心下,已于2007年11月正式入学。2003-2007年,本校有727名学员取得了专、本科毕业证书,他们主要分布在本区镇村,成为振兴门头沟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有以村办班为主的专、本科班18个,686名在校生(专科
528、本科158)。
本校农村教学班的设立,完全依据于镇村的实际情况和学员的求学需求。2005年我们制定了“镇村两级开设学历教育班的补充规定”,对开设学历教育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规定了三个方面,对开办的学历教育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的规定。实践证明,此规定,对推进村级办学,规范办学管理行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07年年初,我们制定了“镇、村兼职班主任管理办法及要求”、“教师资格条件和管理要求”和“农广校任课教师基本要求”,作出了“调整农村地区学历班学费标准的决定”,做了“农村学历班招生有关问题的说明”和“教师作业要求”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对扩大招生规模、合理选聘师资、贯彻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环节、规范教师教学过程和班主任管理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在,镇村班班主任能够按照分校的组织管理要求认真运作,顺利完成组织学员到课、安排教师交通食宿、收交作业、落实组考要求、填报形成性考核成绩和其他相关信息等项工作。他们为了组织好教学,经常放弃休息日时间,每次课和每次作业的 5 完成,都是在他们一次次反复协调沟通的情况下实现的,他们把诚心、耐心和细心献给了学员,献给了农广校事业。我们选派的教师,无论是到最远的洪水口村教学班,还是去晚上授课的灵角村和平原村教学班,都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提前到课堂,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学员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努力在课堂的现代手段教学、实物演示教学等方面下功夫;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员分析现状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善于把握学习重点、理解学习难点、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方面下功夫。收到的效果是: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显著增强;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组考环节的落实上,我们坚持的主要做法是:严格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考试的有关规定,努力实现各教学班都能够在当地组考。一是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考试日期和时间规定,坚持提前进行组考人员的考前培训,组织安排好考场和监考及巡考人员;二是坚持进行取送试卷和试卷保管、分发、拆封等保密环节的严格把关,按规定安排好人员、场所、设施等相应事宜;三是考场力求规范,坚决禁止任何作弊行为,每场要求做到“十必”,即必有本校或成教中心的监考人员,必读考场规则,必讲考场要求,必清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必查考生身份,必请非监考、非巡视及非相关工作人员退出,必核考生的卷头填写信息,必禁作弊行为,必监整场考试全程,必整全场所有试卷。
(四)农村培训
结合门头沟区98.5%的面积为山区的办学特点,应农村需求,分校多年坚持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各类培训的送教上门。由知识与技术需求性培训到项目与工程培训,由一产为主的培训到各产业的全方位培训,由引导性培训到技能性培训,由镇办班到村办班甚至到承包户的具体指导,由每年的几百人到每年的一、两千人,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断扩大,培训的方式方法不断改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培训的信誉度和认可度不断巩固和提高。到目前为止,分校通过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果树、农学和养殖类人员1万余人;通过农村富余 6 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培训旅游餐饮服务人员5000人;通过各种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开展农村企业相应岗位技术、农产品加工、蜗牛养殖、蘑菇栽培等项培训6000人;通过适应性岗位培训,开展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应用文写作、英语、计算机等项培训4000人。目前,共有1.1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农民技术资格证书。
在2003年以来的农村培训过程中,我们本着从本区农村实际出发和有效服务“三农”的原则进行运作,每年开展绿证培训3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近千人次,各种实用技术咨询、示范、指导近2000人次,从培训角度有效解决了农民普遍关心的难题。尤其在2006年,主动与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在潭柘寺、雁翅、斋堂、清水和军庄等镇先后开办了厨师和电工等取证培训班,每个班通过近200学时的理论课和实操课的培训及考试后,在参培的240名学员中,有近200人参加了统一考试,合格196人,取证率达98%以上。
2007年年初,我们对军庄镇香峪村的近33名从业人员开展了枣树冬季嫁接培训,从课堂讲解演练到现场实际操作,教师精心指导,学员亲自动手,实现了基本掌握嫁接技术的培训目的。根据斋堂镇的旅游培训需求,主动与区劳动局联系协作,组织起有138名人员参加学习的餐厅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经严格的培训过程,他们分别考取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到中坤集团就业。9月份,我们到王平镇韭园村组织开展了有32名农家乐经营者参加学习的餐饮旅游服务培训班。11月份,与区旅游局协作,分别在潭柘寺镇、雁翅镇和晨光饭店开办了有近450名从业人员参加的服务礼仪、服务英语和奥运知识培训班,各点受训学员挤满了会场,本校三名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全体学员的好评。此项培训,正在全区各镇推进。
分校每年按计划扶持本区1-2个村。在平原村和军庄村都有我们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不少镇村都有我们赠送的课桌椅和办公设备。尤其在落实北京市《“专家带动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上,充分发挥校内专业教师优势,按照区委组织部门的要求,为发展果树主导产业,培养本区的种植业能手,与香玉村和孟悟村的9位村民签订了“一对一”培养协议。我们平时在坚持“一对一”经常性联系沟通基 7 础上,以进村入户、下田间、到果园精心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认真落实培养内容,收到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经验体会
(一)牢固树立适应和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
适应农民特点开展学历教育,需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必须在专业选择设置、教学班确立、班主任管理、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环节把握、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和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本着不给农民增加负担的原则运作,充分照顾到农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本校的上课时间安排完全服从于多数学员的要求,不少村级班便安排在了晚上;教师授课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也坚持自行乘公交车前往,不给村里增加任何负担;教学环境再艰苦,有时就餐都难解决,也要保证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圆满完成;针对学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状况,即使不辞辛苦进行个别辅导,也要千方百计避免学习掉队。
农广校办学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为办学点服务和为学员服务两个方面。为办学点服务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选聘相应师资和班主任,及时供应教材及有关资料,提供必要的办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建立较为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督促检查教学与管理各环节的落实等。运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是:把随时提供满意服务放在第一位,将对办学点不强求、不为难、不形成负担的思想贯穿办学过程的始终。做到前期的预测、计划和各项服务到位;办学过程中主动承担责任,自觉克服困难,妥善解决难题;重视学后信息反馈,适当采取帮扶措施。
为学员服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一是了解学员;二是关心学员;三是方便学员。针对学员自身特点,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出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和人性化管理。在教学上,为了便于学员理解记忆,我们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融于教学之中,利用生动的案例和总结归纳及不同题型等形式,将教学重点展现在学员面前。面对学员习惯忙于日常农活儿容易缺课或迟到等情况,我们抓住各种场合,耐心地进行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帮扶,使多数班级的学员逐步养成了主动坚持到课、8 认真听课、自觉遵守班级管理规定的良好学风。农广校在深入农村办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涉及管理方面的难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首先站在对方角度进行思考,最大限度地采取有利于对方的举措,不仅任何问题会迎刃而解,而且会不断增进相互间感情,促进农广校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做好信息沟通和协调服务工作
与农广校办学的相关部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二是与办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等项活动紧密相关的乡镇、办事处及村等办学点;三是与办学业务有关联的一些委、办、局及单位;四是带有一定协作或竞争关系的相关校。
农广校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的重要之点在于增强主动性,克服盲目性。首先,应主动向其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多争取理解、支持和帮助。第二,要不断加强与镇、村两级的联系,主动保持和维护彼此信任和依靠的关系。第三,应积极争取有关委、办、局等相关部门的办学支持,随时了解其发展动态及向农村的投入流向。第四,应注意正确处理好校际间关系。农村学历教育能够保持一定规模并呈发展态势,一靠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的良好信誉而保持较高的在校生巩固率,二靠内外关系和谐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之理想效应而不断赢得新的生源。面对农村学历教育招生举步艰难的严峻挑战和农民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如何找准切入点,我们始终都在思考。农民需要提高学历层次,但因认识和承受能力不足而不愿或不能就学。转变认识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先从村领导做起。为此,我们坚持一次次下镇到村,不厌其烦地与镇村领导进行沟通,反复强调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终于与不少镇村的主要领导达成了共识。为减轻农民学历教育承受压力,我们经主管部门同意,采取了减免学费的重要举措。
围绕质量与信誉问题,我们坚持通过利用多种机会下乡和到村级教学班兼课等形式,深入基层班级,与镇、村领导、兼职班主任和学员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基层教学班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及时解决了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本部门全体人员个个身兼多职,以身作则,在做好各自管理岗位工作情 9 况下,坚持兼课带班,兼任2-3门课程和带3个以上的班已成习惯,经常性下乡已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三)开展经常性的调研活动,不断增强农村教育培训工作的适应性 落实本区的区域功能定位和新型农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需要每位成教工作者站在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提升能力的适应性高度,重新审视过去的工作。为此,我们以深入调研为切入点,结合日常工作的开展,对农村教育培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首先,在提升适应能力的范围和重点内容上实现了全员的共识。做农村教育工作,就是要具有为推进本区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适应能力,具有依农村教育培训对象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能力。因此,进一步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研,并对大量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便成了全体人员的自觉行为。第二,通过分析研究,掌握了具体的适应内容。我们完成的近8000字的调研报告,真实反映出本区农民自身现状,对我们重新认识农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不断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很有启发和帮助。例如,我区农村劳动力中83%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接受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足2%,我们搞农村教育培训,首先应该具备适应农民这种低素质状况的能力;又如,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仅占75%,从业人员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远远大于二产和一产,各镇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业中分布情况有很大悬殊,我们的农村教育培训计划和内容必须与此相适应,我们自身各方面适应能力的提升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第三,在调研分析基础上,围绕适应能力的不断提升问题,我们提出了“学习、沟通、服务、创新、务实、和谐、规范、发展”八个方面的适应性要求,并在每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标准和具体规定,明确纳入职工期末考核之中。全体职工结合岗位工作认真领悟,努力践行。在人员少、任务重情况下,大家身兼多职,各负其责,主动协调,团结奋进,工作抢着干,困难不退缩,责任主动承担。应该说,每年农村学历教育和各项培训工作能够取得突出成效,完全是全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四)注重办学实效,不断巩固提高农广校办学声誉
农广校强调办学适应性、协调性和服务性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村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因此,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课题。围绕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农村办学的信誉度与知名度,我们在认真总结农村学历教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自2004年开始,广泛开展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分别利用期初与期末工作会、班主任例会、教师聘任会、职工学习例会、开学与毕业典礼等会议,专门进行宣传,充分利用下镇村调研、招生、教学、组考、教学检查及落实平时考核等机会进行强调,并认真把握各实施环节。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师生到组班单位领导,人人重视办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办学实践证明,在农村组班教学应普遍把好三关,即入学关、到课关和考核关。入学关是确保质量的基础。此关把不严,是造成学员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高等学历教育的学前学历和各类培训学员的求知欲,都应成为此关的把关重点。有求知渴望又符合条件标准应为把关的起码要求。到课关是确保质量的关键。当前,困扰农村办学的普遍问题是难以保证较高的到课率,这主要因求知观念、学习性质、学习环境、管理特点和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致。在管理上应既要认真落实制度规定,重点以“三率”进行约束,又要注意进行感情沟通,积极倡导“三心”服务与管理;在师资选聘和教学环节上,应既要坚持规范标准,又要考虑个别情况,在要求教师确保教学时数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班主任落实管理制度,授课努力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切实把好教书育人和提高专业技能的这一关。考核关是确保质量的衡量尺度。此关把关难,难就难在认识上的难统一。学员期望好成绩,取到证,教学点碍于情面,也望成功。观(关)望、说情者有之,欲暗箱操作或脱考者有之。校方应采取的对策: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坚持考前培训制度不放松;三是落实既要规范运作又要避免矛盾冲突的基本要求。
农广校办学质量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技能性培训班的实操及其考核;二是转移就业培训后就业的能力及程度;三是学历教育后毕业生的利用与发展;四是各种类型的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效果。随时关注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办法和应对措施,可使农村各类办学在深化改革中逐渐步入质量化管理轨道。
确保质量的规范管理与服务,不仅得到了在校生的赞许,而且给毕业生留下了良好印象。军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庆江,2004年毕业于本校经管专业大专班。三年师生相处,使他对学校有了深厚感情。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到位服务,激励他主动到课,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市级优秀毕业生。他作为一名村级干部,在繁忙的村务工作中,自觉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职工作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他被授予门头沟区百颗星荣誉称号。他真正体会到了农村从业人员参加学习的重要。在他的宣传、动员和组织下,军庄村举办了全区第一个有32名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学习的大专班。该村大专班的成功举办,是对我校办学质量的认可,体现了农广校在农村地区的信誉度,开创了全区开办村级大专班的先盍,证明了办学部门只要认真开展办学活动,确保办学实效,农村专、本科学历教育就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门头沟区唯一的党的“十七大”代表、现任斋堂镇爨底下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秀莲同志,是农广校九十年代末毕业生。入农广校学习,使她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原土生土长的黄岭西村人,2003年年底到爨底下村任职后,几年光景,使“爨底下”成为著名的商标,让爨底下村变成了集历史底蕴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著名旅游景点。多年来,她始终与农广校保持经常性联系,对农广校有深厚的感情,在她的宣传带动和影响下,2007年春,仅有百十号人口的爨底下村,办起了该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农广校旅游专业中专班。此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王秀莲本人对农广校多年办学声誉的认可,而且有力证明,农广校只要确保办学实效,农村办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三、发展建议
1.加强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目前,北京郊区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素质要求。而现在的新型农民培养途径、内容和方式方法,又普遍缺乏较强的吸引力,推进动力严重不足。12 面对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和郊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各办学部门,需要不断深入农村,持续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研,依据调研结果,千方百计开展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特点和满足农业需求的教育与培训。因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项目投入经费向农村投入的重点之一,转向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试点上来。
2.进一步明确农广校的功能定位。农广校上有市校、下有农村办学网络,其多年农村办学的成果和优势已得到全区各镇村的普遍认可。目前,其“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工作重心下沉”的发展思路,在郊区各分校办学实践中证实是成熟的。本区成教改革带来的机构重组和人员变化,并未改变农广校的农村办学实体地位,其农村办学的职能只能不断加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冠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以及“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牌子,要名副其实地运作下去,应共同付出更大努力。
3.清晰界定农村办学体系中各级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职能。目前本区的农村办学体系基本涉及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有关委办局、区成教中心(学校)、区职教中心校、各镇校、各村校。我区虽然在教育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方面付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由于缺乏各自职能的清晰界定,农广校的地位和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今后,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其职责。
4.大力推进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三农”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要有像样的实训基地。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应继续将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一直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在基地建设上应该有成熟的意见,要认真思考从自身建设到全区农村网络教育建设的整体布局,为基地建设提供一切可能的付出。
5.切实加快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步伐。我校由于多年沿用以教师面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教师平时还要负责大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多数人员感觉工作很紧张,进山讲课很累。目前,我区的村级远程站点在逐步增多,经过进一步完善,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完成教学过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耗费。上海等外省市农广校已经 13 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今后农广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应以此为突破口。
6.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激励制度。要保持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科学预测教育需求和教育生源的走势,把影响因素和各种困难分析透,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内外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今后农广校应注意制定和完善各项办学激励制度,目前应把招生激励作为重点。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门头沟区分校
2007.11.22 14
第二篇:楚雄州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汇总报告
楚雄州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汇总报告
“县校评估”,是对农广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综合评估,也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联合办学单位重视,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极好机会。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科[2008]35号及云南省农业厅云农(科)字„2008‟30号文件要求,州县农业局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各县(市)自评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验收工作,逐一对全州10所县(市)分校进行了复评,评估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自评情况
1、熟悉指标体系,开展摸底调查。一是6月19日,中央校网站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科[2008]35号《关于开展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后,州农广校即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认真学习《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要求州县农广校教职工都要熟悉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设臵、评分标准和权重分配。并组织各县分校在7月底组织了一次摸底调查,统一了思想认识。
2、加强领导,开展评估督促指导。为了搞好评估,州、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业局局长任组长的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县农广 校,办公室主任分别由州、县农广校校长担任。州评估办先后深入9县(市)进行督促指导,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落实。
3、认真自评,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州评估办制定了《楚雄州“县校评估”时间进度表》,对时间进度、目标任务和材料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于8月31日前按期完成了自评工作。
4、全州10所县级校,自评为A级(优秀)的8所占80%,B级(良好)的2占20%(见楚雄州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情况汇总表)。综合得分:85—90分的2所、90—100分的6所、100分以上2所,最高分107.35分,是禄丰县农广校。
二、复评情况
1、召开“视频会”,进一步统一思想。9月17日,楚雄州农业局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0县(市)农业局分管农广校工作的副局长及评估办主任等30多人,集中收看了全国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视频会议,州评估领导工作小组副组长黄荣昌、州评估办主任赵融冰同志等同志就评估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及近期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通过视频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对自评材料的完善及复评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验收,认真开展复评。10月7日开始,州评估领导小组组成两个复评验收小组,兵分两路深入10县(市),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验收和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复评工作。复评小组采取听、看、谈、议、评等程序和方法,认真审议自评结果和自评材料,对照各项指标逐条进行打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3、全州10所县级校,复评为A级(优秀)8所占80%,B级(良好)2所占20%(见楚雄州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复评情况汇总表)。综合得分:85—90分的2所、90—100分7所、100分以上1所,最高分107.35分,是禄丰县农广校。
三、取得的成效
(一)体系建设日益完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1981年,楚雄州随中央校的成立,开始农广校的招生办学,1984年8月成立了楚雄州分校,至1994年10月止全州10县(市)成立分校,1991年7月有楚雄市等9所县级校被省农业厅和教育厅评估为“合格分校”,1997年11月武定县分校评估入位。1998年7月,楚雄州人民政府将“楚雄州绿色证书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农广校,全州10县(市)也相应地将“绿色证书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3 农广校。2000年12月,州分校建立了农广校远端卫星小站。2001年3月,省农业厅批准在州分校及禄丰、楚雄、元谋、牟定等4所县分校设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点”。2002年,报经州、县人事部门批准,州分校及10所县(市)分校相继加挂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2003年,报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州分校及各县(市)分校相继设立了“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点)”。现在,全州农广校已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绿色证书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函授站(点)等多块牌子于一身,实现了天网(卫星网)、地网(互联网)、人网(办学队伍)“三网合一”,具有健全的“学校”、“中心”、“绿证”三大体系,具备了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大专助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多项职能,是我州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础设施及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我州农广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及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1、全州有专职教师5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3人,占81.1%,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1人,占58.5%;全州有兼职教师 31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75人,占88.7%,中级以上技术职称236人,占76.1%,是一支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楚雄市通过招生办学购买了教学用车,禄丰县农广校有农业部配发的“科技直通车”,永仁县还有驾驶培训的教练车5辆,各县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能满足所开专业的实验实习基地,办学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
3、除永仁县农广校的校舍具有独立产权外,9县(市)校均有县农业局划拔使用的多功能教室、办公室、档案资料室,办公场地符合评估标准。4、10所县级校,财政都100%拨付人头经费,永仁县分校因与农机化学校合并,现仍属差额拨款单位。
(二)教育培训成绩喜人
我州自开办农广校以来,始终坚持“三面向、四服务”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彝州实际,全面地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1、下沉工作重心,中专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开办至今,全州共招收农广校中专生11933人、毕业6988人,为彝州培养了一大批学科技、用科技的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其中,姚安县农广校2005年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学员周开文,2003 5 年评为“全国优秀村官”,2007年被破格提拔为栋川镇副镇长。禄丰县农广校从开办至今,中专招生连年不间断,招生数和毕业生人数都居全州第一。最为突出的是,禄丰县农广校近年来,结合农村党员“素质教育工程”及“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创下了全州招生数第一的好成绩。2007年有7位毕业学员被楚雄州委表彰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6位被禄丰县委表彰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3人被评为全县致富带头人,大部分学员也都成为农民技术员、基层农技推广员。
2、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绿色证书工程”。1998年开展绿证培训以来,在“建机构、定方案、抓试点”基础上,不断加大“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并先后在楚雄市子午镇、禄丰县罗川镇、土官镇、牟定县青龙乡、姚安县仁和乡、元谋县平田乡、武定县近城镇、南华县雨露乡、大姚县金碧镇等8个乡镇建立“绿证示范乡”,探索出了一套绿色证书制度“三个一”管理运行模式,使“绿证”工作点面结合、得到整体推进。至今,全州有212941名农民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结业170738人,获证人数达56410人。
3、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项目为抓手,6 通过“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全面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01年,南华县率先实施了部级“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4年,大姚县实施了部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5年,禄丰及楚雄、牟定县实施了省、部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6年,姚安、武定及双柏县实施了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7年,元谋及永仁县列项实施了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8年,禄丰、永仁、姚安3县进入第二轮实施行列。全州通过“以一带十”(1户核心农户带动周边10户农户)的辐射效应,使参训农户成为了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排头兵”、“领路人”,使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科技致富能手不断涌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4、提升办学层次,主动与高校合作联合办学。从1993年开始,州、县农广校纷纷与电大、农大等高校联合开展专(本)科函授教育及大专自考助学,为全州培养了1101名专(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基层农科人员的后继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
5、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双证制”的实施。2002年以来,在禄丰、楚雄、牟定、元谋等地的农广校中专毕业生及绿证学员中开展农艺、蔬菜、果树、动物疫病防治员 7 等工种的初、中级工技能鉴定,已鉴定初、中级工1288人,推进了“双证制”工作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显现了“多一本证书、多一项技能,多一条出路、多一份收入”的作用。如元谋县参加鉴定的绿证学员中有15人获得了“土专家”称号,并每月享受50元的县政府特殊津贴,有7人还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金土地种植能手”,每年家庭收入达10万元以上。
6、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拓宽了增收致富路子。2004年以来,除武定、姚安2县外,有8县(市)先后向中央和省级争取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项目资金,开展培训 46657人,转移输出39644人,带动了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转移。
(三)教学管理日趋规范。
1、学校主动切入党委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中心工作,措施有力。如禄丰县积极把百万中专生项目计划纳入《禄丰县2002年-2006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工作实施规划》、《禄丰县2008-2012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工作规划》,农广校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
2、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日益完善。中专教育、联合办学、绿证培训等工作有计划、有方案、落实有制度、有措施,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建立了农广校专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各县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精挑细选了一批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如楚雄市聘请的40位兼职教师中:6 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是高级职称、34人是中级职称人。
4、教学活动各具特色。元谋县采用“田间学校”的学习模式,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使农业科技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双提高;南华县把龙川镇平山村委会彭家村民小组的120亩高产蚕桑示范样板作为农广校的实训基地,结合绿证培训,遴选出数名绿证示范户,示范和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永仁县分校借助兼备农机校的职能,积极开展小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成为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困难。
5、积极用好、用活媒体资源。利用媒体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楚雄州农广校从1991年开始,连年不断地在州广播电台播讲农广校教学节目,通过绿色电波把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为广大农民搭起了一座科技致富的桥梁。各县也充分利用村级大喇叭、农民 9 科技书屋等资源,就近就地为农民送去科技知识。被中央校列为“音像资料库”的姚安县分校,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党员电教之窗》栏目;被中央校列为“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科普培训的姚安、大姚、永仁、元谋县,以及“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试点的楚雄、禄丰、大姚、永仁、元谋、南华县,在部分村委会积极开展广播宣传。禄丰县还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进村入户开展现场科技指导与咨询。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及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农民培训多半是“搭车上路”,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和工作经费,影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2、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专项投入太少,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最为突出的是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达不到指标要求。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缺乏“项目支撑”。尽管全面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10县(市)普遍实施了一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8县(市)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项目,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机制。
五、意见和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是农广校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不能死守中等学历教育的老观念,10 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充分发挥农广校的联合办学优势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做强做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
2、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其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有经费作保障。
3、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积极秉承“农广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大局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办事作风实、工作办法多、综合素质好,既有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做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
4、积极创新培训机制,增加项目支持。在难于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积极调配农广校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办事、有能人办事的问题。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努力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和培训。
二OO八年十月十三日
第三篇: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古 岘 中 学 2013.8
接到平教督字„2013‟10 号《平度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的通知》后,我们认识到今年是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第二学年,是承上启下的奠基、引领之年,是事关发展规划能否如期实现的开局之年。对此我校非常重视,把宣传和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作为做好学校全面工作,提升我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召开了学校党支部会议和校委会成员会议、相关教师会,认真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做好自查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自评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我校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专项评估小组,制订自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程序。统一认识,广泛宣传,明确了学校自评与督导评估的目的意义,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并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意见,使自评工作更加真实、客观。
二、对照文件要求,严格自查,确保不走过场。
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专项评估小组的对照《青岛市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C级指标及三年发展规划,逐项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各小组形成自评报告后,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汇总,形成全校的自评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以B级指标为单位筛选学校的重点发展目标,填写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目标实施情况自评记录表。
本阶段工作措施及实现的目标:
(一)、学生发展。
1、身心发展方面: ①、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充分利用各种卫生设施,加强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各种保健活动,加强学生素质练习,增强学生体质。达标优秀率14%以上,各项新发病率下降1%.(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②、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进行升学与择业指导;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加强家校联系。达到了教育学生正视困难,克服困难,顺利度过青春期,适应中学新生活,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顺利升学与择业的目标。(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2、品行表现方面:
①、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我们利用每日晨会,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反复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和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开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育人格局和教育合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做懂法、守礼、文明的合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利用黑板报、升旗仪式、校外德育基地,校报等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3、学业表现方面:
①、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 行了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实现了学生合格率、优秀率的稳步提升。(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80分)
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开放了计算机教室的准时开放,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学会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③、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学校提供了充足的音美器材,由音乐教师指导,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体辅导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初步审美情趣。(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8分)
4、生活技能与实践能力方面:
①、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配齐配全了劳技教室,通过劳动实践课进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做到生活的自理。(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2分)
②、初步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实践活动,初步确立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我校在“学生发展方面”全面完成工作任务,自查得分为210分。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德育工作:
①、完善德育机制: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多项德育活动;完善各项措施,落实育人要求。(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②、教书育人:结合学科特点,备课体现德育内容,把 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③、德育活动: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成立了学生会,利用学生会及各班班团委,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④、班集体建设: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加强班风建设,实现了“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氛围。(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⑤、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计划,帮助学生适应中学新生活,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顺利升学。(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
2、教学工作: ①、课程设置:按上级要求开全开课程,齐开足课时,上好“两课”“两操”,确保在校1小时体育锻炼,保障了学生体质加强。(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②、学校课程:编印学习《大蒜、大姜、圆葱的栽培与管理》,让学生了解农情,关爱农民,关爱父母。(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③、教学常规:制订教学常规检查要求,完善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40分)
④、课堂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50分)⑤、学生评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取日常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全面完成工作任务,自查得分为280。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培养
①、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全体教师明确了一名合格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②、教师结构:基本配齐各门课程,教师学历达标率80%,年龄与职称基本合理。(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③、教师培训:编印培训教材,进行三笔字、普通话培训和比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④、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完善了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9)
⑤、班主任培养:开展班主任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管理班级的能力。(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⑥、教育科研: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做好课题立项。(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⑦、教研组建设:制定了发展规划,组织学习,做好理 论和实践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研究上展开积极探索。初建学科活动框架,营造积极教学氛围。教师做到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要充分,做到提前一周备课)、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思考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方法。(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分)
⑧、教师考核:多方论证,制定了教师评价机制,初步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评价机制基本健全,教师任用基本合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5分)
⑨、教师激励:工会负责组织教师活动,校长室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开展教师体检和健身活动。(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5分)
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完成阶段性目标,自查得分为189分
(四)、领导与管理
1、依法规范办学:
①、办学宗旨和目标:坚决执行《山东省办学规范40条》,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要求规范办学,制定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和规划。(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②、计划与实施:各责任部门负责所分工工作,学校发展规划在工作中得以落实,目标达成率高。(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③、规范办学行为:领导认识到位,群众大力支持,社会认可,坚决依法办学,办学行为完全符合《山等省规范办学40条》。(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2、行政管理:
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代会配套制度,加强教代会制度化建设,使教代会成为民主管理载体。(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②、管理队伍:加强政治教育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意识观念,完善了内部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只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③、安全管理:构建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学校形成了一整套安全保障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成册发放。(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30分)
④、后勤管理:加强水电办公用品管理规范,设施设备使用合理,积极创建节约型学校。(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3、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9分)
4、办学条件与办学资源开发:
①、办学条件:筹措资金,达到了青岛市标准要求。(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70)
②、经费使用:财务制度健全,民主理财,经费使用合理,提高效益。严格经费审批机制,做到了民主理财。(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6分)
③、在办学资源开发方面,我们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开发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项 我校本阶段得分为4)
5、与家庭及校外的联系:
①、家校沟通: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做到了制度健全、硬件建设完备。(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②、联系社区:建立社区联系,积极宣传学校,形成学校与社区网络体系。(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③、校际合作:有计划的安排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加强了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6、自我评估与改进:
①、自我评估:建立自评制度,并开展自评工作。(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0)
②、改进和发展:对自我评估和上级督导检查中提出的问题都做到了改进,效果明显。(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在“领导与管理”方面完成阶段性目标,自查得分为269
(五)、学校特色创建
1、创办规划:理念和目标教育中,我们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树立感恩意识。(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0分)
2、措施保障:在制度和措施保障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并能按照集体措施实施。(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25分)
3、发展成效:社会效应方面,我们广泛宣传我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创建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本项我校本阶段得分为15分)在“学校特色创建”方面完成阶段性目标,自查得分为50分。
总之,我校在积极组织实施发展规划,切实落实规划的各项措施方面,全校师生团结努力、奋发有为,基本上能按照我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的指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综合我校的近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自评得分为998分。
第四篇: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XX市XX区XX乡初级中学校 2015年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现代教育名城,按照“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的基本思路,围绕《XX市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指标,坚持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促进信息化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重点,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素质为突破口,以贯彻实施绩效工资为动力,以各类争先创优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率先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创优意识,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规范办学行为、队伍建设、教学教研、师资培养和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等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现自评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占地面积 16478.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2390平方米,其中校办工厂用房平方米,教职工家属宿舍用房 866平方米,学生宿舍 1312平方米,行政用房 60平方米,教学用房1354平方米,生均 2.6平方米(不含校
办工厂、教职工家属宿舍)。
现有教职工 30 人,其中专任教师 31 人,工人 1 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7 人,正在进行本科及以上学历函授,进修的 14 人,合计占专任教师数的 72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9 人,占 100 %;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 5 人,占 15 %;具有中级职称 10 人,占 33.3 %。
现有教学班 10 个,在校生 524 人。其中一年级 4 个班 201 人;二年级 166 个班 3 人;三年级 3 个班 157 人。
二、主要工作回顾 1. 加强学习,重塑观念
面对去年年底困扰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开学初学校进一步组织学习“绩效工资”出台的意义、分配方式等一系列政策,尤其强调了“绩效工资”与学校原来的各类分配方案的契合性,均是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学校通过举行会议和谈心交流,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放下包袱,积极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广大教师积极配合,从思想和行动上,尤其是取得的成效上,充分证明了“绩效工资”分配没有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全体教师敬业奉献,踏实工作,成绩显著。有一名教师被评为XX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4名教师被评为XX乡优秀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2、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干部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要求领导干部坚持勤奋自学,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党员干部做到“五要”:一要带头参加政治学习,二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任课、听课、评课,参加教育教研活动,三是教育教学要高于同科平均成绩,四要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五要模范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团结向上,勇于开拓,带领广大教职工积极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抓好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以“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为主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积极倡导树立“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引导教师乐业、勤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
3. 细化管理,追求实效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要在偏远的山区保持生源和维持良好的社会声誉,没有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不可想象的。学校始终把追求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把工作重心从原来的规范结果考核转移到细化过程管理上来。年初,确立了“抓好常规管理、细化过程管理”的教学管理思路。结合本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兄弟学
校做法,学校对原有的《教师六认真工作考核条例》、《教研组工作条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条例》等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完善。通过行政会议,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重点是抓好抓实各条线工作的过程管理。学校坚持每月常规六认真抽查,包括教师备课、校内外听课、作业批阅、练习册完成、公开课完成等方面情况,并按时公布抽查结果。校行政坚持对薄弱年级、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校长兼课4节、中层干部都超过1/2平均课时,且均担任升学统考科目。建立考试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依据新课程标准建立全面衡量学生素质的评价制度,学生评价不按统考分数排定名次,通过学生“档案袋”、“学生成长记录册”等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实施个性化评价。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学校于4月—5月上旬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班级调研活动。内容包括全天听课、检查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仪表仪容和二操、教师备课练习册和作业批改、学生评教评学、班主任专题工作汇报等。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并组织了行政、市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班底的调研队伍,对全校初三年级4个班和初二年级3个班进行了全过程调研,每个班级从班主任、任课教师到全班学生均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课堂秩序井然、学习气氛浓烈、教师六认真工作细致规范、获
得了较为理想的调研效果。对于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分条线按职责分工进行了反馈通报,建议改进完善。5月11日—13日,学校还精心组织了“家长进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从课堂听课、跑操表演、教研成果、班级文化等多方面向我们家长展示了学校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赞扬。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今年中考,我校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有18位同学总分在620以上,20位学生顺利被重点中学录取。
4. 重视科研,加强协作
没有扎实的教学科研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学校始终把教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学校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做文章,把日常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研以致用。上学期,结合区教研室组织的“百节好课”评比活动,组织了校级十节好课的评比活动。期末,共收到教学反思16篇,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0名。本学期,学校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要重视提高书面备课的质量和规范性,并专门组织优秀备课评比活动,在上学期末结束的考核评比活动中,学校共评出优秀备课10本。学校继续抓好集体备课工作,成立了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年级学科备课组,统一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课件、作业布置等。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中考试题的归类和研究。在6月份全区举行的初中语文、物理、政治把握学科能力竞赛活动中,我校
语文组获团体三等奖。根据要求,从今年开始将实行微型课题研究制度。学校充分重视微型课题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各学科骨干教师积极申报。积极撰写科研论文。一学年来,教师共发表、获奖或交流论文达15篇,其中省、市级以上达4篇。5月20日,语文、化学初三备课组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如何高效上好初三复习课”。本次活动包括现场观摩并研讨初三复习课、交流初三第二轮复习的做法经验。
综观一学年,学校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深入实施素质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细化管理,追求实效,重视科研,加强协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获得了“XX区校风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学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开拓创新,争取更为理想的成绩。
三、自评结果
我校对照《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标准》,按照评估标准51条C级指标,共 项评价要素逐一进行客观公正综合评价,95%达到了C级指标要求。我乡自评结果如下:
1、重点性指标:
A1规范办学行为100分,自评得100分 A2队伍建设55分,自评得53分 A3教学工作205分,自评得200分
A4信息技术教育100分,自评得85分 A5教育质量340分,自评得300分 小计得分738分
2、发展性指标:
办学特色50分,自评得48分 设施建设50分,自评得40分 小计得分88分
3、基础性指标100分,自评得90分
4、奖罚指标得分5分 总计自评得分921分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自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校在办学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要求,但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教学设施设备短缺;
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4、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向纵深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不断充实和采纳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每一位适龄儿童都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推动我乡教育可持续发展。
XX区XX乡初级中学校
2010年10月29日
第五篇: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二〇一二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自
评
报
告
徐庄镇王庄小学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九日
二〇一二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自评报告
徐庄镇王庄小学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九日
2012年,为严格贯彻执行山亭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升办学水平为工作重点,以教科研为动力,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期,我校对照《山亭区2012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中的评估细则,认真进行了自评,经自评小组自查自评,我校得分为810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校占地面积575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46平方米。其中行政用房180平方米,教学用房1237平方米。生均6.10平方米。
2、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6人,占80%,具有中级职称8人,占40%;具有初级职称12人,占60%。
3、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生总数270人。其中一年级1个班44人二年级1个班32人;三年级1个班58人;四年
级1个班43人;五年级1个班25人;六年级2个班68人。4、2012年内学校所获得的区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四年来我校教师获国家级德育论文1篇,省级“百佳论文”1篇,枣庄市级论文3篇,2007年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学校。
二、各项指标自评情况
自评结果:
A1(教育思想)权重65分, 自评得分65分 A2(办学条件)权重110分,自评得分55分; A3(学校管理)权重400分,自评得分371分; A4(教育教学质量)权重425分,自评得分319分; 总计权重1000分,自评得分810分。
三、2012办学水平督导评估B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自评分析:
A1、教育思想(65分;得分:65分)B1、管理理念(20分;得分:20分)C1、办学思想(10分;得分:10分)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2、工作计划目标(10分;得分:10分)
学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目标,每学期能结合工作实际作
出切实可行的学校工作计划,学期末有总结。
B2、办学行为(45分;得分:45分)C3、规范办学(10分;得分:10分)
积极开展教育行风评议建设活动,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精神,不组织或参加各类培训班和补习班;教师认真执行禁止有偿家教的规定,没有乱收费及乱征订教辅资料的现象。
C4、减轻学生负担(28分;得分:28分)
教师能认真执行作息时间及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没有违规现象。
C5、规范收费(7分;得分:7分)
严格按照规定收取有关费用并能及时给学生结算,坚持公示制度,无私立项目乱收费或代收费现象。
A2、办学条件(110分;得分:55分)B3、学校规划(10分;得分:7分)C6、规划布局(10分;得分:7分)学校布局较合理,路面平整清洁。B4、校舍(20分;得分:12分)C7、校舍及设施(10分;得分:7分)
学校布局较合理,设计使用规范,建筑质量达标。C8、附属设施(10分;得分:5分)学校功能教室及辅助教学用房数量基本合格。B5运动场地及设施(15分;得分:4分)
C9、运动场地(8分;得分:2分)
学校运动场地没有达到要求,基本使用正常。C10、体育设施(7分;得分:2分)
室外体育设施数量不足,现有体育设施安置牢固,维护及使用良好。
B6、教学设备及使用(65分;得分32分)
C11、设施建设及应用与研究(20分;得分:10分)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较完善,基本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对设备的管理、使用规范,各室制度健全,且能认真使用现有教学设备,使用效果较好。
C12、实验教学与图书管理(35分;得分:20分)学校鼓励教师规范使用现有实验器材进行教学,学生能认真阅读借阅图书。
C13体卫艺及劳技设施及应用(10分;得分2分)我校体卫艺劳技设施不齐全,课程设置合理,无专职体育、音乐教师。
A3学校管理(400分;得分:371分)B7队伍建设(80分;得分:76分)C14班子建设(5分;得分:5分)
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奋进、勤政廉洁。工作能够富有开拓精神,作风民主,重大决策能够经过小领导班子会议审议通过。
C15管理机制(20分;得分:20分)
学校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了绩效工资制;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实行考核末位落聘制,并妥善安排;同时,认真执行教职工管理制度;学校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C16师德师风(20分;得分:20分)
学校相继开展了师德承诺责任书签订,师德演讲比赛,“我的师德观“大讨论活动,同时开展反邪教活动,做好反邪教排查活动,对待学生像父母般关爱,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为人师表,不接受家长的礼物和宴请,语言规范健康。
C17培训提高(25分;得分:22分)
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师训活动,推行普通话活动,积极组织短缺学科教师参加培训。校长多次参加校长培训和高级研修,同时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参加区级以上培训。
C18教师评价(10分;得分:9分)
学校建立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不采取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教师,从德、能、勤、绩多方面来考虑来衡量,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对评优、晋级、教职工聘任、年级考核、师德考核严把政策关,向全体教师公开。
B8(210分;得分:192分)
C19领导深入教学(25分;得分:25分)
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进行推门听课,开展评课活动,同时深入教研组进行和教研组成员开展活动,进行评课。
C20课程实施(25分;得分: 25分)
我校开全开齐了课程,效果较好。学校积极开展新课程实验方案。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新教材新教法研究,提高了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C21课堂教学(80分;得分:70分)
学校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开展新课程达标验收活动,学校领导进行听课调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按照徐庄镇教研室的要求,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相继开展了学校立标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要求教师书写公开课听评课心得。
C22教学常规(60分;得分:54分)
开学初,学校要求教师们制订了教学计划,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计划、集体备课计划,使备课措施得力,扎实有效,个人备课符合教学常规要求。作业能够按照教研室的要求,数量适当,批改及时,辅导认真。
C23考试与评价(20分;得分:18分)
学校能够按照上级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不组织其它科目的考试,考试成绩用优良中差来评价,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评价,不单纯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生的操行评语尽量委婉,激励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来正确评价学生。
B9行政管理(65分;得分:63分)C24财务财产管理(45分;得分:45分)
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财务管理条例》,实行“市级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机制。对所有款项及时上缴;每学年进行学校资产清查,有学校资产清查表。校舍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教学用品的购置严格执行《统一采购管理办法》,无乱采购现象。
C25档案管理(20分;得分:18分)
学校严格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类纸质、图片等档案,有专室、专橱存放,专人管理。分类正确,查找方便。及时建立学生学籍和办理学籍变更手续。,学籍人数和在校学生数保持一致。
B10校园文化建设(15分;得分10分)C26校园环境及文化内涵(15分;得分10分)学校附近无小摊小贩,无杂物堆放现象,学校环境优美。学校布局合理,绿化面积达到区级要求。能够突出环境育人的特色,同时教学楼走廊和教室内外墙壁都悬挂了激励学生上进的宣传图片,悬挂物规范。
B11安全稳定(30分;得分30分)C27安全与稳定工作(30分;得分30分)
学校能够积极进行安全组织建设,成立了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项安全制度健全,有各项安全预警机制和预警方案。尽力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学校利用班会、队会、校会、集会、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了消防演练、地震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避险能力。学校每周每月对教学楼和电路进行安全检查,出现危险情况立即进行整改维修。学校积极开展对待信访活动,成立了信访办公室,专门接待上访教师和学生家长。按照上级要求,为全体在校学生办理了医疗保险。
A4教育教学质量(425分,得分:319分)B12普及程度(50分;得分42分)C28普及程度(50分;得分:42分)
学校对服务区的适龄上学儿童入学率能够做到100%,同时做好在校学生的巩固情况,绝不让每一个学生辍学。
B13、德育(90分;得分:65分)C29、德育工作(90分;得分:65分)
学校德育组织建设健全,制度完善,有学期分项活动方案、计划、活动方案实施措施切实可行,活动多样且有详实的活动记录,学校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及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培养;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沟通,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管理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得进步。
B14、综合素质(180分;得分:150分)C30、综合素质素(180分;得分:150分)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引导教育学生的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B15、体育卫生艺术(80分;得分:40分)C31体育卫生艺术(80分;得分:40分)
学校的体育课上课规范,效果良好,每天能坚持上好“两操”。
B16、办学特色(25分;得分:22分)C32、办学特色(25分;得分:22分)
学校以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及艺术教育为特色进行发展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素养,现在正在研究适合我校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存在的问题:
1、校舍紧缺,硬件建设滞后。
2、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程度不够。
3、学校办学特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自评活动,我们认真地总结与反思了我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要成为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的品牌学校,我们在以下方面还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1、抓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我校要坚持开足开全课程,重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扎实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
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师生谈心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学困生和留守生的成长。
2、抓安全,保确师生平安。要强化师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始终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确保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抓特色,培植学校品牌。着力加强体艺特色建设,以此为着力点,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4、抓改革,创新管理制度。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办法,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管体系,使学校管理将民主化与科学化融为一体,努力促进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
徐庄镇王庄小学
2012.12.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