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年辉煌绽放发展创新型藏药企业
十年辉煌绽放发展创新型藏药企业
传承藏医药文化 引领现代化藏药发展―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发展历程纪实
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组分藏药、传统藏药、藏药保健食品以及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民族医药企业。公司创建于2004年,是中国虫草素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及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河北著名商标企业,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藏药企业之一。
文/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任会娟
2014年,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第十个发展年头。从最初只有十几名员工、产品生产加工靠外包的小企业,成长为集“藏药材种植、传统藏药生产、组分藏药研发生产、藏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中国藏药五强企业,藏诺走过了艰苦创业的十年、锐意进取的十年、荣耀绽放的十年。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藏药企业之一,十年来,藏诺公司先后荣获了“中国虫草素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和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河北著名商标企业”、“中国藏药五强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
公司下辖石家庄藏诺藏医药研究所、河北省组分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分公司和西藏日喀则地区藏诺药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从事组分藏药、传统藏药、藏药保健食品以及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民族医药企业。
作为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两大生产基地之一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藏诺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藏成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工作,是国家GMP认证企业,已发展成为以现代化方式管理的后藏传统藏药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毗邻扎什伦布寺,空气清新,清爽宜人,目前主要生产传统名贵藏药藏诺牌二十五味珍珠丸和二十五味珊瑚丸等产品,年生产能力可达2亿粒。
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作为总部展示最新产品、推广最新营销模式的平台,主要以运营藏诺养生堂连锁加盟店、销售藏诺牌系列产品为主要业务,全力打造全国藏诺养生堂样板市场。南京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为总部提供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宝贵的市场信息,为“藏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与企业形象。
今年,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新型藏药制剂及藏药研发基地”即将在河北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投产。届时,一座符合国际标准、最具民族风格和浓郁藏文化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河北省藏医药产业园将迅速崛起,在未来两年将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内服痔疮药、癫痫药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糖尿病藏药生产基地。
立足科研创新
引领现代藏药行标
公司秉承“传承千年藏医药文化,发展创新型藏药企业”的核心理念,立足科研,以自主创新和科研院所合作为基石,涌现了丰硕的基础理论成果和科研成果。
公司将藏医三因五源学说与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完美结合,研制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藏药及藏药保健食品,走出了一条通过学术创新带动藏药发展的新途径。公司首席专家王智森教授将传统藏药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相融合,自主创新,形成独具浓郁民族特色的中藏医结合理论、组分藏药理论和现代藏药研发、诊疗及推广体系。在此理论和体系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探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三篇,并出版了多部医学专著,其中《基础藏医药学》丛书作为相关大学基础教材被广泛应用。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相继推出藏诺牌景天红花胶囊、藏诺亚布胶囊、甘露牌藏诺芪葛胶囊、藏诺胃舒、藏诺圣宝、甘圣、归丹沙棘胶囊、5A虫草食片以及国家医保藏药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系列产品。藏诺牌系列产品现已成为中国组分藏药第一品牌、藏药知名品牌,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藏药健康品第一品牌。
公司现以研究开发藏药新药、藏药保健食品及生物制品等新产品、新工艺、新剂型为主,同时开展新药工艺研究、质量研究、药物制剂技术研究、药品注册、新药临床研究等多项工作,紧跟国内外医药技术研究步伐。其中五味化痔胶囊、甘圣、碧清丹均属国际先进水平,甘露消渴胶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了中藏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先河。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省级组分藏药研究平台,其中虫草素单体提纯达99.84%以上,现产品已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外市场,为藏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公司现已取得河北省及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十项,已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两项及市级奖四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实审22项,国家六类创新药藏诺牌五味化痔胶囊已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主持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五项及省市科研课题十项。
在未来两年内,藏诺研发中心将完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创新药一个,国家六类创新药四个、传统藏药十八个、藏药保健食品十五个,将形成以组分藏药、复方藏药、藏药单体、藏药保健食品及现代制药技术研究为主导,以生物发酵技术研究为特色,以动物实验模型研究、细胞培养、分子药理研究等基础研究为依托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藏药研发中心和最具实力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组分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树立品牌观念
弘扬传统藏医药文化
藏诺自建立之初,就以“弘扬传统藏医药文化,发展创新型藏药企业”为己任,在十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创新与完善,在为广大中老年朋友奉献更优质的藏药健康产品的同时,更是通过举办一系列传播藏医药文化的全国性活动在行业树立起“藏诺”这一面品牌的大旗。
2010年至2013年,藏诺凭借着产品的良好效果、精益求精的质量、细心周到的服务、全面完善的筹划,连续四年先后使2000余位中老年人登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广大的藏诺健康老人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西藏之旅”盛宴!从2010年的“两百位健康老人西藏行”、2011年的“走进大美青海感受高原神韵”、2012年的“2012年西藏心灵之旅”、2013年的“转山朝圣醉美西藏”,到今年即将开启的“中国梦?西藏游”藏诺2014西藏游,藏诺已连续五年成功策划并举办四届全国中老年人赴西藏旅游活动。“树立品牌观念,弘扬传统藏医药文化”,由品牌活动推广带动宣传藏医药文化是藏诺走出的传承文化的具体一步。
树立行业品牌,藏诺从不拘泥于一处。
2013年10月21日,由藏诺组织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藏医药协会、中国虫草素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正式启动。全国政协领导、部委领导、院士以及行业领导应邀出席,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千名代表齐聚一堂。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组委会授予200名致力于藏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的全国代表“藏医药健康文化大使”和“藏诺健康之星”的光荣称号。并确定全国首批40个藏医药健康文化推广中心,承担开展系列健康文化体验活动,传播藏医药健康文化的重任。
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荣誉会长诸国本教授在文化节上进行了题为《藏医药与健康》的主题演讲。由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藏医学研究室主任王智森教授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基础藏医药学》丛书举行了首发式。该套丛书为人们全面系统地了解藏医药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帮助世界了解藏医药、推动藏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届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成功打造了一个藏医药健康文化交流、互动的优势平台,填补了我国藏医药健康文化展示的一大空白,成为了解认识藏医药的重要窗口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承藏医药文化,引领现代藏药行标。展望未来,公司将形成以创新藏药为主体,传统藏药制剂和藏药保健食品为两翼,以植物提取物出口为补充的“一体两翼”的战略格局。同时,藏诺将凭借技术、品牌及企业文化的优势,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追求客户与社会的最大满意度,和祖国的民族医药事业一道,努力完成传播中华文明与人类健康的伟大使命!
责编/杨芳
第二篇:建设创新型企业 推动跨越式发展
建设创新型企业 推动跨越式发展 王君一 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华光平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
作为资源型企业,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走创新型企业的路子,以创新激活力,以创新促发展。
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是2001年2月16日在原云南大姚铜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中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公司成立后,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把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创新运行机制、创新资源战略、创新科技工作、创新人才战略、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以创新的精神,既注重生产经营指标(发展速度)的率先,又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发展质量)的领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楚雄矿冶成立6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楚雄矿冶工业总产值占大姚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上缴税收占大姚县财政收入的40%以上,成为大姚县的主要经济支柱。
创新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楚雄矿冶成立之初,其发展思路是“加速开发现有资源,加速积累,全力争取改制上市,依托开发多种产业,实现矿山向城市全面转移”。然而,楚雄矿冶控制的资源储量按生产规模仅能维系到2006年,而被一直列为矿山持续接替产业的云南楚雄云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矿山投资设立的分公司),也一直处于高额亏损状态,由于其下属19个分(子)公司、25个法人单位产业关联度低、产品跨度大、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面对这种局面,张义忠牵头,广泛调研,科学论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大寻找资源力度,保证持续稳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寻求国家政策扶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精做强,争取上市”“三部曲”的发展思路。实施资源接替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本区、周边及外围资源找矿勘探,迅速增加资源保有;实施结构调整,对云星公司进行全方位改革。经过不断的努力,2006年末,铜金属资源储备已达到80万吨,关闭破产于2005年12月顺利完成,改制上市于2007年3月以全部优良资产整体进入云铜股份为标志顺利实现。至此,“三部曲”战略顺利完成,企业发展进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走过辉煌“十五”,楚雄矿冶又高点定位,提出了“十一五”“5123”发展思路(即发展规划目标):到2010年,实现铜金属产量5万吨,工业总产值10亿元,控制铜金属储量200万吨,建立3个主要生产基地。
创新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及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无不深深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市场经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形成巨大的反差和严重的不适应。如何克服传统的思维、行为惯性,有效激发智慧活力,适应市场竞争,加快发展?楚雄矿冶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以抢抓国家资源枯竭矿山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改革为契机,认真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按《公司法》规定,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着手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创新。
——调整和精简组织机构,精心打造“精干、高效”的企业班子。打破传统的矿山组织结构,对存续了20余年的矿山两大独立核算采掘作业单位(一坑、二坑)进行了合并,撤并了后勤辅助单位动力车间;同时,上下联动调整机关部室职能结构,有效地服务于生产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大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建设“三支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技术人才队伍、职工队伍),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流团队。
创新资源战略
楚雄矿冶成立时,铜资源保有储量仅有4.8万吨,按当年生产规模,只能维持到2006年。面对资源劣势,楚雄矿冶创新资源战略:“立足老区找矿”。以老矿山周边、外围、深部为基础,开展找矿探矿,稳定老区产量,尽可能延长老矿山服务年限;“加速对外扩张”。以楚雄为中心,辐射省内外、国内外,不断扩大资源占有区域,不断增加资源占有量;“依托政策和科技”。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矿业政策、信息,在企业自筹资金找探矿的前提下,争取探矿找矿国家资金补助,获取找矿前景较好的项目和靶区,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找矿的效率和效益;“多渠道推进”。以股份制、公司制或参股、购买、兼并、重组等方式占有资源,奠定楚雄矿冶做大做强的资源基础。到2006年末,楚雄矿冶占有铜金属量已经达到80多万吨,并力争每年以30万吨的速度增长,实现“十一五”末占有200万吨铜金属资源储量的目标。
创新科技工作
楚雄矿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紧紧围绕找矿、采矿、选矿等主要生产环节,重点抓技术改造和技术自主创新工作,激活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资源回收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重要内容。针对矿山生产工艺中的薄弱环节,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2006年,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为10.5%和3.8%,选矿回收率达91.5%,是国内同类矿山最好水平。
——注重矿山生产技术研究,搭建学术、理论研讨平台。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培养科技人才,广泛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矿山每年坚持开展论文发布会、项目研讨会等技术、学术活动,获得云南省和云铜集团的好评和奖励。
——注重自主培养,在科技实践中培养科技队伍。大胆设置试验田,依法成立楚雄矿冶设计公司,承担矿山采、选工艺设计。持续接替开拓系统工程以设计招标的方式,在本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中标后组织完成,仅老区凹地苴矿床南部开拓系统工程设计一项就为公司节省投资1700余万元,六苴矿床“刀把”Ⅲ期矿段开采工程设计节约费用1500多万元,创造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在技术自主创新中,还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小改小革活动。近年来取得重要创新创效成果400多项,对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生产工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人才战略
楚雄矿冶在建设创新型企业中,把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技术优势赢得快速发展,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和发展基础。
坚持按“德才兼备”原则,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各级领导岗位担当管理重任。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精英中招聘人才,采取送出去培养、请进来集中办学等多种方式,大力鼓励干部员工自学、自考、自我提高,努力增加知识储备。至2006年末,在楚雄矿冶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0人,本
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207人,中专学历145人。打破论资排辈和单纯以学历高低排座次的职称评定模式,把技术工作业绩与技术工作能力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获得高级职称的有69人,中级职称150人,初级职称255人;高级技师27人,技师68人,高级工297人。对农民工做到政治上一样关心、工作上一样管理、生活上一样对待的同时,将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纳入人才体系管理,并将他们逐步充实到基层管理岗位。创新管理模式
以追求产品成本最低化为目标,深化完善“以市场价格倒推产品成本”的预算化管理,创造了吨铜制造成本国内同类矿山最低的新记录;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为载体,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6年来,楚雄矿冶安全生产实现了工亡事故为零、一次三人以上重大安全事故为零、重大机电设备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重大交通事故为零、重大跑沙透水事故为零,提高粉尘合格率,提高班组安全标准化作业达标率,降低千人负伤率,主要污染物百分之百达标排放;狠抓基础管理,夯实管理基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管理科学化。
创新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楚雄矿冶在云铜集团“经济力做强,文化力致胜”的核心理念与“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企业精神总框架下,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创新管理体系,开展了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
楚雄矿冶从“文明建矿、矿建文明”的自身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培育提升、继续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做强做优要求的企业文化。围绕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传统、企业形象、企业风尚等企业文化主体构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编印企业宣传画册和
招聘人才宣传手册,制作企业介绍专题片,建立宽带传输网站等,广泛传播企业的形象文化,展现企业素质和个性特征;以企业理念为灵魂,创作《楚雄矿冶之歌》,激发员工激情,培育企业新型精神文化;通过职工运动会、矿庆、歌咏比赛等大型活动和集会等形式,传播企业的品牌文化,让全体员工随时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企业全体成员,包括领导、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互动起来,激发员工的热情、活力、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楚雄矿冶在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上,把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螺旋式提升的做法,一步一个台阶地逐步建立完善起新的企业制度;将全员培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让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充分调动起广大员工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编印《楚雄矿冶员工文明手册》,将楚雄矿冶员工文明行为规范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文明礼貌等主要内容编入其中,形成楚雄矿冶人必须遵循的行为标准,固化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真正发挥“灵魂变革”的催化作用。及时编辑出版《今日楚雄矿冶》、《楚雄矿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手册》、《科技之光——科技论文选编》、《安全文化手册》等企业文化丛书,不断积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责任编辑 高丽明)[社会主义论坛 第9期 2007年9月]
第三篇:创新型企业人才
雇用学习或自我积累:创新型企业知识积累方式研究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积累方式:纯粹自我积累或雇佣其他企业的人才(挖墙脚)对雇佣人才的使用:雇佣或合伙(激励理论)
要关注专利法
模型基础应该是内生增长模型(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下
创新型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保护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
第四篇:创新型企业学习稿
文章标题:创新型企业学习稿
据报道,日前,由共青团中央等组织开展的“首届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奖”评选活动揭晓,全国共有50名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的青年企业家被授予首届“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奖”称号,其中我省XX公司经理XXX从众多参评者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我省建筑业企业,乃至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年企业
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今后15年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个最响亮的词汇。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总体目标,党中央确定,到2020年,将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以及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要完成这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就必须发挥包括建筑业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企业的创造力,发挥企业创新的整体效益,建设创新型企业。
规划战略研究认为,在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方面,企业具有其他种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主导性地位和优势。然而,由于受到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整体而言,我国建筑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但是,这并不表明建筑业企业不需要创新。实际上,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例如,与建筑业企业承揽的建筑工程的体量、技术含量、资金状况相比,一把剪刀在建筑企业的眼中,可谓微不足道,但是,在剪刀行业曾经占据中国剪刀市场半壁江山,拥有350多年历史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因为缺乏创新,负债总额高达2700多万元而宣布破产。但是,同样从属于剪刀行业的杭州张晓泉集团有限公司,却由于重视技术创新,使得产品滞消,企业特别是自主技术的储备和创新,各种创新的产品不断上市,依靠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些剪刀新品种在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在国外,韩国777牌指甲刀和瑞士军刀更是因为每年都层出不穷地推出新款,而分别占领全球40多的市场和创造几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正如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所言:“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一把小小的剪刀尚且需要创新,更何况目前建筑业正是因为创新能力低下,使得竞争乏力,而成为我国文化、技能等综合素质较低者的主要职业之一。甚至可以说,建筑业企业几乎成为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一个行业。长期以来,建筑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高耗能、高产值、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必须坚持走“低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道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大力弘扬建筑业企业职工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建筑业职工的创造智慧,培育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使一切有利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文明施工、工期、质量、成本、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方面,以及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实践中,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为载体、以市场创新为归宿、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持续发展的步伐向创新型企业的行列迈进。
创新决定发展,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核心因素。自主创新不仅是国家战略,更关乎企业的前途命运。在首届“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奖”评选活动中,我省一名青年企业家获奖,一方面说明建设创新型企业已经引起了企业的重视,说明我们的企业家在其中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另一方面我省仅有一名企业家获奖,说明我们的企业要真正成为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肩负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任,将创新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勇挑重担,革故鼎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提升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创新型企业学习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创新型企业学习稿。
第五篇: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是一个经济组织高峰状态的良性运行系统,是一个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激发生机活力,打破陈规陋习,争取超常效益的运行系统。
根据国内外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启示,根据系统组织规律,作为企业创新机制的运行系统,从结构上,至少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六个要素: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
创新的本体,是人才;创新的空间定向,靠决策;创新的生存条件,靠保障;创新的时间延续,靠激励;创新的高度,靠信息优化;创新的深度,靠系列渗透。
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六大要素之间,还有一种瓶颈制约的关系,即当某一要素的创新,成为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影响和制约其它要素创新时,其瓶颈作用就突出了,成为需要重点创新的要素。
既然目标是构建企业创新的机制,真正推动技术创新。那么,我们是怎样构建“企业创新”的特有机制?
企业从创立到发展,首要的是人才。因此,首先要抓住“人才”的创新。要抓紧通过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立企业各级人才的竞争聘用。
一是要根据总体的科学设计,坚定、积极、逐步地对企业领导实行比例淘汰制和公开招标制。二是每年对企业领导至少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创新性定量化考核,按5%—10%的比例进行末类淘汰。三是新增、空缺的企业领导岗位,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竞聘,不分官员、平民,不分部门界限,所有合法合规公民,都可以一试身手。四是严格任期限制。由此,推举、重用创新人才,防止假公济私、黑箱操作和任人唯亲。
总之,要害在于确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上岗有竞争,到岗有压力,下岗有“机遇”。由此,不断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意识,又不断培训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在活水奔涌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是“决策性”的要素。这里的要害是抓紧用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定科学的民主的决策程序,必须有效防止专横独断决策、盲目冲动决策、反复无常决策。同时,确立适合创新的管理制度、力促官本位向科学本位转变。依照法律法规,抓紧选拔和配置真正懂行、真正理解创新的人才,加大创新力量参与决策的力度,充实、优化决策班子,切实抓紧决策系统的高效改革。
第三个是“保障性”要素。这个要素复杂性在于:资金保障、工作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互动因子,主要应由企业单位来解决。但是,有效保护创新性成果、合法性专利,则必须靠法律法规、由主管部门来真正落实。否则,必将形成破坏性的社会化的恶性循环。多年来,市场上大量的“伪劣假冒”,就是最充分的反证。
第四个是“激励性”的要素。其中的关键:一是遵循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等原则,实行相对的高额年薪制;同时不限资历,不限职务,实行创新人员按成果收益、利润分成;二是将创新人员科研开发、成果收益,按比例量化配有股份;每年按股分红;合法退职时,按当时市值兑现。由此,合理拉开差距,向创新贡献者倾斜。通过股权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使员工真正和企业共兴衰,与技术的创新共存亡。三是创新奖励制度,在对象上,根据创新成果的不同质量、不同数量,分清主次,重奖骨干,兼顾一般;在内容上,重奖产业权益,兼顾津贴待遇。四是抓紧构建特别适应创新的企业文化,用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民主,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第五个是“信息性”要素。主要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组合不同专长不同职能的人才,多向沟通思路,交流信息;乃至通过不同见解的冲撞,不断用批评、自我批评,从过去和现在的项目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启发,力求更富综合性、更高层次的创新。
第六个是“技术性”要素。主要是不断开拓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并由此确定:产品、工艺、营销、原材料、组织管理等系列创新。根据规律,设定系统策划、开发研制、测试反馈、营销组合等。要各有专攻,按核心技术、超前技术、实施技术,进行梯级配置;同时,保持开放引进,恰当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方式:技术温室策略、收购“小尖子”策略、播种与合作开发策略等等。
企业构建创新机制,必须依托于各级各类权力机关所营造的文化环境、竞争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大体包括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规则、财政激励政策、风险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介发展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由此,依托于社会性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体制创新,将为机制创新提供良好组织结构、提供激励动因、提供市场体系和法律的行政的及社会的制度框架;使机制和技术,保持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态势。这样看来,各层领导要运用经济杠杆刺激企业开发、应用创新成果的自觉性;要运用软、硬政策引导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要运用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协调投资融资;要确定主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等等;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