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大全
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
一、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领导组,学校与社会联系领导组由校长、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代表、共青团及少先队辅导员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做法有:
①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有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平台、电子邮箱、学校网站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会议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情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行政组长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4)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5)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
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要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如工厂、企业、敬老院、风景区等,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第二篇: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特制订《董定小学与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一、与家庭联系制定
1.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与方式,协同对学生的管理。家庭访问是学校进行组织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使之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经常采用的方式。家访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家访主要由班主任去做,家访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2.家长会议
家长会议分年级性、班级性的家长会议,每学期至少一次,安排在星期六或星期日举行。家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报告年级或班级计划、工作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年级、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议的形式可以采取座谈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生学习成果汇报等形式进行。
3.举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情况、学校的重大事项和举措,以征得学生家长对办好一中的建议和支持,并向家长传授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从教育理论方面给家长以指导,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并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家长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学校”设校务会,并定期开会。
4.书信往来和电话联系
书信往来或电话联系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架起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及时地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二、与社会联系制度
1.通过学校定期活动,取得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此项活动要配合其他各项活动的安排(例如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运动会、等),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
2.学校定期请当地派出所、司法部门的同志到校作报告,进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3.建立起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经常联系,定期让学生到公共文化机构活动,学校及时收取有关反馈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4.学校与社会专门成立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学校可以借助于这些部门专职教师的力量,推动学校群众性的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5.学校与有关村镇、企业等联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每学期活动不少于一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
6.处理好学校与附件居民、单位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通过签订协议书、保证书等形式,约束周围居民的经营活动,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同时每学期到附近居民、单位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情况、收集信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7.建立与兄弟学校定期联系制度。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系,从中学习学校管理的经验、长处,交流经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每学期不少于三次。
第三篇:谷毛小学与学生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谷毛小学与学生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猴场乡谷毛小学
谷毛小学与学生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特制订《谷毛小学与学生家庭、社会联系制度》。
一、与家庭联系制度
1.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与方式,协同对学生的管理。家庭访问是学校进行组织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使之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经常采用的方式。家访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每学月不少于二次。家访主要由班主任去做,家访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2.家长会议
家长会议分年级性、班级性、全校性的家长会议,每学期至少一次,安排在开学初举行。家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报告年级或班级计划、工作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年级、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议的形式可以采取座谈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生学习成果汇报等形式进行。
3.举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情况、学校的重大事项和举措,以征得学生家长对办好一中的建议和支持,并
向家长传授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从教育理论方面给家长以指导,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并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家长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学校”设校务会,并定期开会。
4.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架起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及时地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二、与社会联系制度
1.通过学校定期活动,取得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此项活动要配合其他各项活动的安排(例如学校的开学典礼、捐赠仪式、运动会、等),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
2.学校定期请当地派出所、司法部门的同志到校作报告,进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3.建立起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经常联系,定期让学生到公共文化机构活动,学校及时收取有关反馈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4.学校与社会专门成立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学校可以借助于这些部门专职教师的力量,推动学校群众性的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5.学校与村联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每学期活动不少于一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
6.处理好学校与附近居民、单位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通过签订协议书、保证书等形式,约束周围居民的经营活动,使
之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同时每学期到附近居民、单位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情况、收集信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7.建立与兄弟学校定期联系制度。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系,从中学习学校管理的经验、长处,交流经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第四篇:社会、家长、学校工作联系制度
社会、家长、学校工作联系制度
一、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学生的安全状况直接决定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与家庭的幸福。为了更好地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性机制,特建立社会、家长、学校安全工作联系制度
二、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义务教育的前提。班主任是本班学生在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现学生在校表现异常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学生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要求对学生不在校期间的安全进行全面监护,有及时和学校及班主任联系的义务。
四、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以班为单位,统一组织召开。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与家长认真交流学生在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表现。
五、学校要在学期初与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假期要与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学生写出安全保证书。
六、家长和社会要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培养。
XXXXX小学2011.9
第五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制度
学校、家庭、家庭三结合
我们知道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校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社区、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做好常规评比工作。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形成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值日队干、班级值日生组成的网络式的值日检查队伍,严格执行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教育。通过“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净化校园空气,实现美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晨会、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组织利用心理咨询室,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4、开展评选“小树伴我成长”活动,并让“阳光之星”在每周升旗仪式上介绍自己、展现自己,担任升旗手,做同学的榜样。同时,各班选拔优秀队员,轮流担任出旗手,让更多的队员在实际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6、重视队会、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发展。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同时,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例如清明节,我校组织学生步行到烈士陵园扫墓,在烈士碑前庄严宣誓,这不仅磨练了顽强的意志,还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
二、家校结合,促进品质发展。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家校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引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监督、建议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具体措施;建议家长协助学校开展好校外德育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家长委员会在全校家长中征集意见和建议,整理了十一条,我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这十一条认真落实了,家长十分满意。学校就是在这个真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家长委员会不但起着监督与建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他们还利用一些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外活动。这都是我们乐见的。
2、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正是学校为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效果而特地开设的教育平台。举办讲座的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事实证明,家长们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交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提出德育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通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片段,学生的各科作业、作品等。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也让家长们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4、利用“校讯通”和家长进行通讯联络。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小区外,给老师的家访带来了不便。因此,“校讯通”使家校联系落实得更加具体、有效。家长、学校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沟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日常表现、学校重大活动、学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5、让家长走进校园。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孩子的校园生活,这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于无形中渗透了情感教育,也使学校的相关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家庭教育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三、三位一体,落实品质教育。
学生平时不只是在学校里生活,他还在家庭、社区里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整体性教育网络,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1、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锻炼能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给学生发“告家长书”,除把本学期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一一告知,还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带到社区,积极参加各项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学做并参与家务劳动。学校还要求各班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总结,表扬好人好事。
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如文艺表演、小记者采风等。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也为社区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打下了良好基础。
3、联系社区、家长,合力推动教育。对于社区及时反馈的学生校外情况,学校及时教育并联系家长,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同时,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这学期我校与社区、家长配合,开展了“拥抱大自然,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教育主题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杨柳青农场感受大自然,美化环境,参观植物园。当学生躺在草坪上,摆出大大的“节水”二字造型时,周围的游客也受到了震撼。学生发自内心的说:“这次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还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我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了一个和谐、科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