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十八谈-----崛起之路更宽广
崛起之路更宽广
寓 发
(一)路,始于脚下,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古往今来,凡辉煌,凡崛起,无一不与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路正则通,路畅则快,路明则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壮举。其核心与灵魂,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
(二)“一高一低”、“两个较高”、“两大跨越”、“两高一低”,鉴往知来,薪火相承,思路在持续,目标在持续,探索在持续;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城镇化慢而落后。“三化”发展不协调,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城乡二元分割,“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领导方式亟待转变:有的地方只图局部受益,不顾全局受损;有的地方只图眼前好过,不顾长远利益;有的地方只图数字报表,不顾客观实效;有的地方只图一时政绩,不顾后人负担。
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转变:
有的地方履责善谋能力不强,研究问题不深、学习知识不够、分析形势不透,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不多,难以当好参谋;
有的地方谋划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开放性,打不开思路,跳不出惯性思维,造成有些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的地方谋划项目水平低,不能很好把握市场需求,不重视主导产业培育,不讲求竞争力,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急功近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比重大,发展不可持续;
有的地方推动改革不敢碰硬,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说,遇到问题绕着走,一些改革年年喊、推不动、没进展;
有的地方调控经济习惯行政推动,疏于市场运作、服务解难,大呼隆、“一刀切”,有时越位、有时缺位、有时错位。
(五)观念转变天地宽,方式转变道路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六)抓关键、带全局,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权、不失业。
舞钢市从实际出发,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需求,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大胆试、大胆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型城镇化重在求新:
“新”在城乡统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抓住农村新型社区这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放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链条,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新”在节约集约。统筹安排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经营,向节约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守红线,水利强基础,科技增效益,产量稳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进军,向二产、三产拓展延伸。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人地和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节约优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九)走好这条路,基础设施须先行。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
枢纽是河南的象征,标志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高速公路内连外通,建设“米”字形铁路网,打造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公铁航高效衔接、功能互补,通江达海、走向世界,撑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脊梁。
(十)走好这条路,改革创新强动力。破瓶颈、解难题,标本兼治求突破,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城乡利益平衡机制,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澎湃。
(十一)走好这条路,扩大开放拓空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内外客商更加看好河南。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大招商,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一举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时不我待。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思路切合实际,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发展举措切实对路;调控调节重实效,推动改革重实效,审批审核重高效,资金安排重高效。
(十五)大路朝天走走走,河南朝前走,整个世界注视着咱,赶路正是好时候。“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在脚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程锦绣。
大路朝天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为推动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路在脚下,贵在求真求实。不能呼呼隆隆一阵风,坚持遵循规律抓根本,真心真意真做,实心实诚实行,以实事求是的作风,趟出一条务实发展的新坦途,为实现中原人民福祉再立新功。
寓发的《崛起之路更宽广》告诉我们,路遥知实力,日久见众心,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正意气风发地沿着崛起振兴之路开拓进取。读文章,细思量,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油然而生:虽然征程路漫漫,尽管前行路艰难,探出了路就不会犹豫,修好了路就不要止步,看准了路就不能言弃,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第二篇:新十八谈之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新十八谈”之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寓发
(一)路,始于脚下,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古往今来,凡辉煌,凡崛起,无一不与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路正则通,路畅则快,路明则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壮举。其核心与灵魂,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
(二)‚一高一低‛、‚两个较高‛、‚两大跨越‛、‚两高一低‛,鉴往知来,薪火相承,思路在持续,目标在持续,探索在持续;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城镇化慢而落后。‚三化‛发展不协调,大量农
— 2 — 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城乡二元分割,‚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领导方式亟待转变:有的地方只图局部受益,不顾全局受损;有的地方只图眼前好过,不顾长远利益;有的地方只图数字报表,不顾客观实效;有的地方只图一时政绩,不顾后人负担。
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转变:
有的地方履责善谋能力不强,研究问题不深、学习知识不够、分析形势不透,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不多,难以当好参谋;
有的地方谋划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开放性,打不开思路,跳不出惯性思维,造成有些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的地方谋划项目水平低,不能很好把握市场需求,不重视主导产业培育,不讲求竞争力,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急功近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比重大,发展不可持续;
有的地方推动改革不敢碰硬,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说,遇到问题绕着走,一些改革年年喊、推不动、没进展;
有的地方调控经济习惯行政推动,疏于市场运作、服务解难,大呼隆、‚一刀切‛,有时越位、有时缺位、有时错位。
(五)观念转变天地宽,方式转变道路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六)抓关键、带全局,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权、不失业。
舞钢市从实际出发,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需求,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大胆试、大胆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型城镇化重在求新:
‚新‛在城乡统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抓住农村新型社区这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放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
— 5 — 载体,促进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链条,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新‛在节约集约。统筹安排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经营,向节约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
— 6 — 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守红线,水利强基础,科技增效益,产量稳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进军,向二产、三产拓展延伸。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人地和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节约优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九)走好这条路,基础设施须先行。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
枢纽是河南的象征,标志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高速公路内连外通,建设‚米‛字形铁路网,打造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公铁航高效衔接、功能互补,通江达海、走向世界,撑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脊梁。
(十)走好这条路,改革创新强动力。破瓶颈、解难题,标本兼治求突破,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城乡利益平衡机制,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澎湃。
(十一)走好这条路,扩大开放拓空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内外客商更加看好河南。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大招商,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一举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时不我待。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思路切合实际,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发展举措切实对路;调控调节重实效,推动改革重实效,审批审核重高效,资金安排重高效。
(十五)大路朝天走走走,河南朝前走,整个世界注视着咱,赶路正是好时候。‚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在脚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程锦绣。
第三篇:“新十八谈”之七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新十八谈”之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大路朝天
□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
第四篇:新十八谈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何平大路朝天
新十八谈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何平:大路朝天
(2011-08-29)
大路朝天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为推动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路在脚下,贵在求真求实。不能呼呼隆隆一阵风,坚持遵循规律抓根本,真心真意真做,实心实诚实行,以实事求是的作风,趟出一条务实发展的新坦途,为实现中原人民福祉再立新功。
寓发的《崛起之路更宽广》告诉我们,路遥知实力,日久见众心,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正意气风发地沿着崛起振兴之路开拓进取。读文章,细思量,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油然而生:虽然征程路漫漫,尽管前行路艰难,探出了路就不会犹豫,修好了路就不要止步,看准了路就不能言弃,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崛起之路更宽广
寓发
(一)路,始于脚下,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古往今来,凡辉煌,凡崛起,无一不与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路正则通,路畅则快,路明则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壮举。其核心与灵魂,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
(二)“一高一低”、“两个较高”、“两大跨越”、“两高一低”,鉴往知来,薪火相承,思路在持续,目标在持续,探索在持续;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
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城镇化慢而落后。“三化”发展不协调,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城乡二元分割,“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领导方式亟待转变:有的地方只图局部受益,不顾全局受损;有的地方只图眼前好过,不顾长远利益;有的地方只图数字报表,不顾客观实效;有的地方只图一时政绩,不顾后人负担。
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转变:
有的地方履责善谋能力不强,研究问题不深、学习知识不够、分析形势不透,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不多,难以当好参谋;
有的地方谋划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开放性,打不开思路,跳不出惯性思维,造成有些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的地方谋划项目水平低,不能很好把握市场需求,不重视主导产业培育,不讲求竞争力,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急功近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比重大,发展不可持续;
有的地方推动改革不敢碰硬,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说,遇到问题绕着走,一些改革年年喊、推不动、没进展;
有的地方调控经济习惯行政推动,疏于市场运作、服务解难,大呼隆、“一刀切”,有时越位、有时缺位、有时错位。
(五)观念转变天地宽,方式转变道路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六)抓关键、带全局,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
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权、不失业。
舞钢市从实际出发,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需求,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大胆试、大胆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型城镇化重在求新:
“新”在城乡统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抓住农村新型社区这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放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链条,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新”在节约集约。统筹安排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
局,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经营,向节约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守红线,水利强基础,科技增效益,产量稳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进军,向二产、三产拓展延伸。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人地和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节约优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九)走好这条路,基础设施须先行。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
枢纽是河南的象征,标志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高速公路内连外通,建设“米”字形铁路网,打造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公铁航高效衔接、功能互补,通江
达海、走向世界,撑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脊梁。
(十)走好这条路,改革创新强动力。破瓶颈、解难题,标本兼治求突破,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城乡利益平衡机制,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澎湃。
(十一)走好这条路,扩大开放拓空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内外客商更加看好河南。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大招商,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一举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时不我待。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思路切合实际,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发展举措切实对路;调控调节重实效,推动改革重实效,审批审核重高效,资金安排重高效。
(十五)大路朝天走走走,河南朝前走,整个世界注视着咱,赶路正是好时候。“三
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在脚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程锦绣。
第五篇:保护知识产权 让创新之路更宽广
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这是十八大报告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政策指向的深入与延续。寥寥数语阐明了国家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鼓励科技创新的态度。
去年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建设社会环境也明显改善。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4.02件,现在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专利合作条约国际申请专利全球第四位,知识产权运用的能力水平明显增强,形成了一批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也进一步的提高。全年地方办案16227件,同比增长79.8%,其中专利案件纠纷5056件,同比增长了一倍。办案的周期缩短了,知识产权在侵权假冒多发这个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知识产权保护下,主要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快速威权中心。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节仲裁试点工作将在今年进行,促进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推进专利的确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一种联动,另外还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研究知识产权社会信用评价的一个基本准则,依法和及时的公开专利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并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最后加强专业市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形成一批优秀的市场,发挥商会协会参与专业市场知识保护的积极性,另外还将推动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一个保护评价体系。探索自由贸易区转运领域知识产权的监管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指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全行业要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增长要素。那么,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家、石化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目前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在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以加速创新效率、拓宽创新之路?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国家层面—— 政策集中发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不久前撰文指出,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能够引导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参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充满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论断,也凸显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创新中的地位。
其实,2008年国务院就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体系就此建立起来。多个部委先后出台了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或具体工作方案,28个省级地方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贯彻落实战略纲要的领导机构,“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等各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相继出台。“十二五”以来,国家每年都制定并公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规划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统筹色彩日益浓重。
“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中,宗旨、指导思想、远期目标、战略重点等都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政策发力将在近5年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所副所长张义忠表示。
国家知识产权政策动向有三个方面与石化行业息息相关。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去年开始实施的、以将专利运用导入产业运行发展全过程为理念的“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石化行业是首批试点的5个行业之一,要在5年的时间里形成专利协同运用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专利的协同创造、协同运用、联合保护和协同管理。“先进入先受益,5年后大家都要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副司长雷筱云说,要将专利运用导入产业运行发展全过程,希望通过专利导航行业能够尽快跨越式发展,掌握规则,成为“大玩家”。
二是工信部于2012年启动实施的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这是被称为引导企业增强体质的工程。工信部已经发布《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去年划定了一批省级试点企业,石化企业占很大比例,今年将选拔国家级示范企业。工信部科技司技术基础处处长常利民表示,要提升企业运用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升企业产业预警和风险防控的能力。
三是去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这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的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核心主旨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很多企业说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好,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企业管理处处长马鸿雅看来,99%以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漏洞的。为此,去年11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印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将实行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今年贯标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近年来,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分公司研发中心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煤浆工艺参数优化与过程控制研究与应用课题的实施,使吨水煤浆耗添加剂成本由原来的30元左右降低到19元以下;水煤浆浓度由原来的56%提高到61%左右;水煤浆黏度由原来的1000~3000mpa·s之间,稳定到150
0 mpa·s以下,每年为公司节省901万元。图为该公司技术人员正开展课题研讨。(汪晓娥/文何彦琴/图)
行业层面—— 总体谋划布局
增强行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信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这是今年全行业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个切入点。
据了解,目前我国石化行业知识产权状况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大型骨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典型代表,他们在催化剂、成套设备等技术的保护上成效显著,并凭借专利保护赢得了国际市场。
二是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民营化工企业在市场搏击中渴求竞争力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尤为深刻,已成长为石化领域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支生力军。
三是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从统计数据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相对比企业更高。例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在国家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保护中处于领先位置,仅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一项技术就已经申请和被授权专利60余件,其中包括7件国际专利,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记者参访了几位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负责人,对于石化企业是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得到的答复中多数是肯定的论调,举的例子正是大型国有石化企业。但在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王秀江看来,从大面上看,石化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约占行业企业数的96%,但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认为,目前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战略意识。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石化联合会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培育的首批专利信息应用优势行业协会和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促进工作委员会,建成了行业唯一的石油和化工专业特色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并对重点产业领域专利发展态势进行发展研究,以推动和提升全行业的专利信息利用及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今年,中国石化联合会将加快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宣传和引导、建立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信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行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竞争能力,推进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同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针对石化行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普遍匮乏、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缺乏、高层次服务中介人才更是缺乏的现状,中国石化联合会还将深入推进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的建设,在全行业范围内大力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具有较强管理运用能力的企业人才。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宏观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业务能力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缓解行业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的压力。
多年来,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油田设计院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日常科研管理,通过知识产权调查、分析及相应政策研究,实现了知识产权、科研创新工作链条式发展。日前,该公司申报的污泥浓缩脱水处理装置发明专利荣获2013第十五届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图为该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提取装置采出液。(王云涛 供图)
企业层面—— 要对自己负责
企业是知识产权的主体。无论是技术引进、创新,还是产品国内销售、打入国际市场,甚至是企业的战略布局,越来越多的企业绕不开知识产权这个因素。
19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诞生,这是一部旨在使一国国民的智力创造能在他国得到保护的重要公约。这些智力创造的表现形式是工业产权,即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我国在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接受了这个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开始在这个规则下摸爬滚打。
自主研发出橡胶防老剂核心技术的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刚进军国际市场时成为了被告,遭遇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全球橡胶防老剂巨头富莱克斯公司向美国联邦北俄亥俄地区法院起诉江苏圣奥专利侵权。
最后,江苏圣奥胜诉,两家企业签署了《和解和专利许可协议》。走出国门的江苏圣奥,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抓手正是知识产权。
近年来,跨国公司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在我国起诉中国企业的案例、中国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也有不少。对此,江苏圣奥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在遇到知识产权的法律阻击时为生存和发展而奋起斗争,这才是企业的做大做强之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副部长张伟波也建议,企业要依托高质量的专利群形成强大核心竞争力,要让有效专利循环起来才能做强做大。
花小钱办大事的专利信息利用正在被大企业高度重视。花小钱是指专利检索和信息分析等,办大事是指导企业研发等战略的研究制定。中石化将专利检索分析细分为技术发展态势、专利地域布局、竞争对手分析和专利保护态势几个方面,以此来进行包括研发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经营战略在内的战略制定工作。
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不足的地方。2011年我国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但不是强国。数量的增长无法掩盖质量的不足,企业很难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只能不断投入,没人经营知识产权又无法因此得到收入,这三条是我国企业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的总结。另一种描述是,前期政府推动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并实施具体的工作措施,但3~5年内企业见不到经济效益,进而忽视起来。另外,打官司时手里的知识产权又经不起推敲。
为此,王秀江建议,各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真正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摆上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专门部署,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体系建设。
甘肃化工企业在科研工作中时刻把知识产权工作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扎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也为企业参与国际技术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为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小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