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入户机制意见
中共崇仁县委 崇仁县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
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园区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省、市驻县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抚州市委办公室、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意见》(抚办发[2010]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入户工作机制,更好地把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及政策目标统一起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一提高,四降低”(提高出生政策符合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总体要求,通过系统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入户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2010年,初步建立起生育政策入户、婚育新风入户、优质服务入户、奖励扶助入户、帮扶致富入户、生育关怀入户等“六入户”工作新机制。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工作新机制全面运行,以此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生育政策入户,增强依法生育意识。
1、充分发挥基层计生队伍政策宣传作用。严格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绩效考核和工资待遇县财政统筹发放的要求,为144个村委会、8个社区居委会及每个村小组各择优聘用一名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人口计生事业的村级计生专干和中心户长,确保村级计生专干年报酬不少于4000元,中心户长年报酬不少于400元,逐步建立村计生专干保障机制,激发村级计生工作人员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让村级计生干部以群众性语言和“身边人、身边事”渗透式的宣传教育,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乡(镇、街办)计生宣传员工作队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年深入村组开展计划生育宣传,使群众得到人文关怀,获得心理关爱,提高落实基本国策的自觉性。
2、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政策引导作用。建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人口专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优势,突出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政策、优生优育知识以及社会抚养费政策等内容,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和依法生育意识。
3、充分发挥党纪法规的震慑作用。按照崇发[2010]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大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违法违纪生育的清理处理工作力度,营造生育政策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按照崇府发[20109]10号文件精神,由县级人民法院和人口计生部门联合组成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公室,努力提高生育政策落实率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切实维护生育政策的严肃性。
(二)婚育新风入户,建设生育文明。
1、加强环境宣传。要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村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要把新农村新家庭生育文明创建活动纳入新农建设的年度计划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批生文明示范乡(镇)、生育文明示范村(居)、生育文明示范户,发动群众力量,实现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生育管理文明。各乡(镇)在重要的交通沿线要有大型的人口计生广告宣传画,在主要街道、场所、人口聚集地设臵质量高、品位好、语言温馨的大型婚育新风宣传标牌、墙体喷绘、瓷板画。县乡人口计生部门要改革进村入户单一“宣传单”式的宣传品类型,制作发放一批精美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强的计划生育宣传品,使计划生育宣传品入户率达98%以上。
2、强化乡村婚育学校和人口文化大院功能。要配齐乡村婚育学校资料、设施,大力建设新家庭文化书屋,丰富广大群众的人口文化生活。要用3年时间,使全市80%的村委会建有人口文化大院,使人口文化大院成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重要场所。要把婚育知识融入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之中,不断扩大婚育新风的幅射面,使群众在欢歌笑语中接受教育。要组织宣传人员进农村、进社区,开展优生、优育、优教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用和谐的举措凝聚人心,使婚育文明与群众的要求保持内在的一致,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群众基础。
3、高压打击“两非”行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严格治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的“两非”行为,努力营造关爱女孩出生、帮助女孩成长、有利妇女发展的浓厚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生育性别自然选择。
(三)优质服务入户,提升服务水平。
1、构筑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围绕群众需求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尽快实现服务和管理的升级转型,通过创新服务载体,改革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打造服务品牌,大力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努力把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当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的优质资源,成为当地群众计划生育服务的首选单位,使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到实处。到2011年,全面完成县级服务站和乡镇中心服务所的规范化和形象化建设,县站力创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石庄、相山、河上、孙坊、航埠要力创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示范所。
2、积极实施孕前服务工程。继续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服务方针,组织 “计生亲情服务队”,把“四上门、四到位”工作、环孕检和开展“八个一”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的避孕节育等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健县、乡、村三级随访体系和制度,通过随访,增进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2010年,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检率要达90%以上,长效节育落实率要达95%以上、及时率要达80%以上。
3、积极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要将优生促进工程纳入政府民生工作目标,按照赣人口发[2009]15号文件规定,积极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均衡营养工作。到“十二五”期末,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计划怀孕夫妇接受规范的优生咨询服务率达到85%以上,对生育病残儿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100%。县、乡两级要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卫生、人口计生、残联、民政等部门要沟通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4、积极实施生殖健康工程。加快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居(村)民、流动人口都能够享受同等的避孕节育咨询、查环查孕、优生指导、计划生育手术等基本技术服务,确保向已婚育龄夫妇提供基本服务项目100%免费。要举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培训班,向育龄妇女讲解各种避孕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禁忌症等情况。大力推广吉妮环等避孕节育新技术,资金主来源:省下拨的“四项手术”经费的50%;县“四项手术”经费;县统筹5%比例的社会抚养费。要树立“一切为了服务对象”的理念,面向全人口、面向社区和家庭、面向生命过程,宣传和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科学知识,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和服务需求,针对性开展“套餐”服务(基本服务+个性化服务),以适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3、打造“方便领取、多网覆盖”药具发放模式。要以便民利民为原则,以提高易得性为目标,以全面覆盖为核心,不断延伸服务网点,大力实施避孕药具进社区、进住宅小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超市药店、进大专院校、进景区景点、进宾馆娱乐场所、进厂矿企业、进流动人口集中地、进婚姻登记处等“十进工程”。
(四)奖励扶助入户,强化政策推动。
1、大力增强独生子女家庭抗风险能力和二女家庭社会养老保障能力。对0至14周岁城乡独生子女要实行爱心保险,对15至22周岁的独生子女要实行定期寿险。创造条件,逐步为农村自愿结扎的二女户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财政买单,每年为投保对象支付一定比例的社保资金,让二女户到退休年龄能享有退休职工的同等待遇,真正解决二女户家庭老有所养的问题。
2、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认真抓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机制,形成品牌。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统一协调解决普惠政策与基本国策的衔接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市16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民生工程和强农惠民政策中进一步体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实施意见》(抚人口[2009]21号),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普惠政策,激励和引导更多的群众主动实行计划生育。
(五)帮扶致富入户,体现国策优先。
1、大力开展“四优先、一提高”帮扶工作。各地要认真按照抚办发[2007]17号文件要求,对计划生育家庭从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住房、养老等多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严格落实“四优先、一提高”:优先进行扶持、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进行培训、优先提供技术。对二女户家庭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一般扶持户基础上适当提高扶贫资金量或实物量,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拓宽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以政策扶家、以科技兴家、以少生发家,走勤劳致富之路。
2、大力开展单位挂点帮扶工作。县、乡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帮扶挂点的乡、村要有选择地优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和困难户开展结对帮扶,单位帮扶每年不少于2户,每户帮扶资金不得少于600元。同时,在发展生产上,对其进行项目、信息、技术、资金的帮扶。
(六)生育关怀入户,形成牵手合力
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以关怀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主要任务,通过扶贫帮困、紧急救助、亲情牵手、志愿服务等形式,协助政府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宣传部门、人口计生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组织要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形成扶贫济困的新风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综合治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新机制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集中协调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工作,对照任务职责,制定出台本部门本单位的政策措施,做到统筹考虑,相互协调,确保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到位。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对新机制建设的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鼓励和尊重基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二)严格考核,狠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工作新机制列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六入户”新机制考核细则,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计划生育综合评先资格。
(三)提高素质,加大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既有一个善于管理、重视服务、不断创新的领导班子,又有一支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初步形成“上岗凭资质、在岗严要求、竞争靠实力”的用人氛围。要按照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增加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投入,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社会抚养费要实行收入全额上缴县财政,由县财政统筹安排,加大县人口计生委本级的统筹比例,统筹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县、乡(镇)优质服务所需的硬件建设经费。
主题词:人口计划生育 “六入户”机制 意见 中共崇仁县委办公室 2010年2月22日印发(共印120份)
第二篇:关于创新机制意见[定稿]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但是,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一、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一)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中央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并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同时,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央农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
(三)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工作基础上,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可分期分批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驻村工作队(组)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效做法。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地方责任,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资金和项目监管,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资金审计结果的监督,管好用好资金。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积极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纪委、监察部、审计署等)
(五)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民政部、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
(六)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充分发挥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支持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每5年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一次社会扶贫表彰。加强扶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国务院扶贫办、定点扶贫牵头组织部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中国残联、全国工商联等)
二、注重实效,扎实解决突出问题
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继续做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就业促进、生态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整合力量、明确责任、明确目标,组织实施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全面带动和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一)村级道路畅通工作。按照《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划调整、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物流等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解决溜索等特殊问题。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班车。(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二)饮水安全工作。继续全力推进《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到2015年解决规划内贫困地区剩余的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等)
(三)农村电力保障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相衔接,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力度。落实《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因地制宜采取大电网延伸以及光伏、风电光电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方式。到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
(四)危房改造工作。制定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计划,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力度。明确建设标准,确保改造户住房达到最低建设要求。完善现有危房改造信息系统,有步骤地向社会公开。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到2020年,完成贫困地区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五)特色产业增收工作。指导连片特困地区编制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沙产业、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流通网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
(六)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调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统筹考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情况,在研究编制全国重点旅游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
(七)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机制,鼓励东部地区职业院校(集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国家制定奖补政策,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继续推进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实施,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到2015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等)
(八)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九)文化建设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统筹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电视覆盖率。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十)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推进贫困地区建制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整合开放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现有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到2015年,连片特困地区已通电的建制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解决连片特困地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明确工作职责。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和项目,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切忌空喊口号,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认真贯彻扶贫开发政策,落实分工任务,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帮扶。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本区域内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其开展扶贫改革实验,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加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力度,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加快扶贫立法,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确保长期化、可持续。
(二)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以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组织编制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强化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经济协作等事项的督促、衔接和协调,公共投资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区域内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负总责,逐级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组织制定贫困县、村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党委和政府要采取措施,帮扶到村到户到人,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到实处。
(三)加强基层组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组)作用。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尊重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四)强化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执行能力,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改进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统筹各方面资源,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各级扶贫开发相关部门要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履职尽责。扶贫任务重的县要加强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扶贫开发队伍建设要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
(五)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本意见所确定的牵头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总后报告党中央、国务院。
第三篇:考核机制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
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深化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把我省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提供组织保证,现就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下简称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举措。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存在着日常管理不够严格、监督不够及时、组织处理不够有力等薄弱环节。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干部。
(三)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迫切需要。干部考核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干部考核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但应当看到,目前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 1
常性考核制度还不够健全,考核结果运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有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规律,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二、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着眼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考核制度,着力选拔自觉坚持和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五)基本原则。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必须贯彻以下原则:
——坚持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立足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科学发展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增强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确把握德才兼备的辩证关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突出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党性修养和勤政廉政。
——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贯彻民主公开的要求,重视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干部,充分体现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引导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讲求实效,力戒繁琐,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
(六)工作目标。今后一个时期,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以综合考核评价为载体,以考核结果运用为导向,通过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下分别简称《地方考核实施办法》、《部门考核实施办法》、《考核实施办法》),着力把平时考核、考核与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结合起来,把考核评价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结合起来,建立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有效运行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促进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点任务
(七)完善考核内容。在已有考核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
——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突出考核发展的实绩,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热和谐相处情况,既考核显绩,又考核潜绩,注重考核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实绩;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注重综合分析局部与全局、效果与成本、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等各方面因素。
——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抓紧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突出不同区域的考核重点。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坚持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相结合,在重视结果性指标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性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核分析。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突出考核其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执行民主集中制、抓班子带队伍、坚持党性原则、带头廉洁自律等情况。
——加强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突出对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实践中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成效的考核,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强化对违反科学发展观行为的刚性约束,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干部任用、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发展。
(八)改进考核方式。坚持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加强平时考核。通过个别谈话、专项调查、巡视组巡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日常情况的考核。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组织实施中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要及时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现实表现。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系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考核的基础性资料。
——健全考核。围绕考核完成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严格管理,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能力和水平。实行主要领导评价、领导班子成员评价和干部群众考核评价相结合,明确考核要求,规范考核办法,增强考核效果。结合考核,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在召开考核测评会议时,党委(党组)在述职报告中要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新提拔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注重分类分项对考核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对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完善换届(任期)考察。围绕领导班子届期目标或任期目标,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情况的全面考察。在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
析、综合评价。加强实地调查和延伸考察,客观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工作实绩。针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民意调查,注重提高调查对象的关联度、知情度。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要求,把定量分析作为重要手段运用到各个考察环节中,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形成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意见。
——改进任职考察。围绕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对个别提拔考察对象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察。坚持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结合平时考核、考核掌握了解的情况,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把群众意愿和组织意见有机结合起来。改进考察方法,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公示,扩大考察范围,认真听取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的意见,加强综合分析,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九)扩大考核民主。加强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丰富民主形式,改进民主方法,提高民主质量。以扩大知情权为重点,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采用民主公开的方式确定考核项目的目标值与权重,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完善考察对象推荐提名程序,把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推荐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推广运用二次会议投票推荐方法,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全委会在推荐提名、党委(党组)在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时的作用。坚持把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评价干部。探索实绩“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深入了解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实际成效的直接感受和现实要求,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对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以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进行工作调整;对因工作失误、失职造
成损失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产生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处理。考核结果要及时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反馈。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一)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强化组织协调,整合考核力量和信息,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重视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贯彻实施好《地方考核实施办法》、《部门考核实施办法》和《考核实施办法》。要根据不同考核对象、考核任务,合理使用考核方法,使考核工作更加切合实际、简便高效。
(十二)严格管理监督。健全完善考核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证考核工作公平公正。严肃考核工作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失真失实的,实行责任追究。加强考核人员队伍建设,选配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的人员组成考核组,特别是挑选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有丰富经验的同志担任组长。注重培训教育,努力提高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干部考核工作质量和成效的评估,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公信度,保证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
(十三)坚持创新求实,因地制宜。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推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实践创新。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按照分级分类原则,逐步构建共性要求与岗位职责特殊要求相统一的内容和标准,强化对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把干部考核评价与决策目标、执行责任更好地结合起来。注意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基础上,重视社会评价,逐步探索利用专业机构评估成果的办法。借鉴吸收新的考核理念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水平。
第四篇:关于“六市一盟”商务执法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
朝阳市商务局 承德市商务局 赤峰市商务局 锡林郭勒盟商务局 唐山市商务局 秦皇岛市商务局 张家口市商务局
关于建立“六市一盟” 商务执法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朝阳市、承德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商务局(简称“六市一盟”)经过协商,一致决定建立“六市一盟”商务综合执法区域协作机制,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区域市场经济秩序根本好转,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针对“六市一盟”区域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协作,提高效能,联合整治,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经济秩序做出贡献。
二、协作区域
朝阳市、承德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行政辖区。
三、协作单位
区域协作工作由“六市一盟”商务局负责,协商确定牵头单位,组织开展区域商务综合执法活动。
四、协作原则
自愿参与,平等协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统一标准,协调一致;突出重点,联合行动。
五、协作目标
打破地区界限,实现区域联动,携手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力,巩固执法成果;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执法理念,探索执法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六、协作内容
(一)建立12312商务举报投诉中心联系制度;
(二)协作打击区域内酒类流通管理、畜禽定点屠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回收、二手车交易、成品油及特许经营、典当拍卖、美容美发及外国投资、对外经济协作、对外贸易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协作打击其它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互信互认,协商统一区域性市场准入标准;协商统一肉、蛋、菜、果、奶等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规程、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跨区运输等 2 事宜;协商统一协作区域内商务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关政策;
(五)协作方同意的其他协作事宜。
七、协作方式
(一)集中行动。针对协作区域内普遍存在的某一种或几种商务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协作方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组织有关单位在各自区划内实施集中打击;
(二)联合执法。针对跨区划违法案件,在征得协作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三)案件协查。对跨区划商务违法案件,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助调查;
(四)信息共享。及时交换商务执法工作中的政策、法规、执法行动、查处案件等方面的信息,在协作区域内实现信息共享。
八、保证措施
(一)组织领导。“六市一盟”区域联动工作由朝阳市、承德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商务局统一组织协调,各市商务局综合执法大队和12312举报投诉中心共同参与实施。
(二)联席会议。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一次,联席会议由“六市一盟”商务局轮流召集,全体协作单位参加,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前次会议后各单位协作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区域商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协商下一阶段协作的重点及方向。
(三)应急协查。遇到重大案件或突发事件,“六市一盟”任一方均可提议召开临时会议或提出协查要求,一致同意后由提议方召集并主持会 3 议提出有关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参加,及时通报情况并迅速展开协作调查工作。
(四)互联互通。搭建网络平台,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布和通报商务执法工作信息,实现商务执法信息的网络化和高效化。
(五)密切协作。已经确定的联合行动以及任何一方提出的协作要求,各市要高度重视,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推进区域协作,消除执法盲区和死角,维护消费安全,促进和谐发展。
九、未尽事宜由“六市一盟”商务局协商解决。
附:“六市一盟”商务执法区域协作联络表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日
“六市一盟”商务执法区域协作联络表
一、朝阳市商务局
局 长:
主管领导:
执法队长:
联系方式:
举报电话:
二、赤峰市商务局
局 长:王国良,***.主管领导:赵全明
执法队长:张哲然,市场建设科长
联系方式:0476-8820119,***.举报电话:
邮 箱:zzr.cfswj@163.com
三、承德市商务局
局 长:王宇 主管领导:张庆来
执法队长:姜涛
联系方式:0314-2159222,*** 举报电话:0314-12312.邮 箱:cd2159222@163.com
四、锡林郭勒盟商务局
局 长:吉呼蓝图 主管领导:黄金钰
内贸科长:曹彪
联系方式:0479-82222647,***;
举报电话:
邮 箱:fxl-1860@126.com
五、唐山市商务局
局 长: 主管领导:
执法队长:
联系方式:
举报电话:
六、秦皇岛市商务局
局 长: 主管领导:
执法队长:
联系方式:
举报电话:
七、张家口市商务局
局 长: 主管领导:
执法队长:
联系方式:
举报电话:
第五篇:六城同创教育意见
奉节县实验中学关于深入开展“六城同创”切实加强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
教育无小事,只有管好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教育才会取得成功。只有每位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齐抓共管,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才能有效的建设,才会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在本学期最后一段时间,学校采取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管理的办法,以促进学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根本好转,为全县“六城同创”活动做出积极贡献,特制定本意见。
一、活动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1年1月20日。
二、治理内容:学生校内外不文明行为:包括学生吸烟、上网、乱扔乱甩、说脏话、损坏花草树木、践踏草坪、乱涂乱画、疯打嬉闹、上课闲逛等学生不讲究卫生、不文明言语、不爱护公共设施等行为。三:活动整治要求:
老师将不文明行为者抓获后,将其带到保卫科做好登记签字工作。全校教师在此活动中要求抓获五人次违纪行为,上不设限。
四、活动整治措施:为确保整治高效,坚持教育、监督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1、政教处利用广播、开会等各种形式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2、学校及时将违纪学生情况反馈给班主任。
3、加大对抓获学生的处置力度。实行扣班级考核分、打扫指定区域清洁卫生及赔偿清洁损失费。
4、实行链条式监督:是被抓获的有不文明行为同学必须抓获一名违纪同学后方可停止处罚。
5、加大校外学生文明习惯检查力度,不论是双休日、节假日、上学放学路上,只要发现不文明行为,其结果都要与班级考核挂钩。
五、奖惩办法及说明:
1、在校内外每抓1人次学校奖励工作补贴10.00元,完成五人次任务者学校将再奖励200元,次数多余五次者按实际应得补上。
2、完成任务者,考核在临时工作任务中加0。5分,未完成者不享受此项加分。
3、活动结束后,由政教处按登记名单造册发放工作补贴并上报考核加分名单。
4、本期未完成任务者,下期可继续进行,奖励同上。
六、未尽事宜,由政教处负责解释。
实验中学 2010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