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9-05-14 21:5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篇: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中央国家机关赴新加坡考察团

2013-4-3 9:10:48 来源:《中国社会报》(京)2007年911期

2007年4月22日~29日,由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带队,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组成赴新加坡考察团,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培训考察。重点学习研究了新加坡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新加坡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是一个建国时间不长、资源贫乏的小国,立国之初曾面临失业、房荒、经济衰退、环境恶化、政治斗争激化、劳资冲突尖锐、族群纠纷不断等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40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通过实施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政策措施,使新加坡逐步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政局稳定、族群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走上了和谐发展的道路。

(一)注重民生,构建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安全网

新加坡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以促进人民福利为宗旨,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建立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大方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编织有效可行的、覆盖面广的社会安全网,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实施全民就业和劳资和谐政策。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支柱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2006年失业率为2.5%,是世界上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推行劳资政和谐政策。一方面提高工会地位,保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保护资方的正当利益,推动劳资双方建立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避免矛盾激化。目前90%以上劳资纠纷由劳资双方自行解决,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发生重大的罢工事件。

2.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自助原则,新加坡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发展,公积金制度从最初提供养老保障扩展为涵盖养老、医疗、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达310万人,占总人口的85%,就业人口的100%,构筑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了民众的后顾之忧。

3.实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从1960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公共组屋计划”。(1)政府拨出国有土地和征用私人土地,作为建屋用地,征地费及拆迁安置费等由政府负责。(2)严格管理组屋租售,高收入者不得购买组屋,同时设立购屋津贴,对低收入者提供特别帮助。(3)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通过公积金存款按月摊还或低息贷款购置了住宅。“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实施,使新加坡近乎所有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住房。

4.大力发展惠及全体国民的教育和培训事业。新加坡政府财政支出的20%用于教育,建立了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政府、企业和社区设立多项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确保不同种族、宗教、性别和地位的人,都享有平等的培训机会。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新加坡对人力资本汰旧换新和持续积累,不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厉行法治,建设“东方式”法制社会

民主法制已成为新加坡立国、治国、强国的重要支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制度保证。

1.建立具有新加坡特点的民主政治。新加坡对西方民主体制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国情加以吸收和改进,李光耀称之为“东方式的民主主义”。这种新加坡特色的“民主制度”,成为新加坡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保证。

2.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各个方面。首先是有法可依。大到政治体系、经济管理,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如“禁止乱丢垃圾”、“禁止乱过马路”等都有法律加以规定。立法之多、范围之广,世界罕见。其次是违法必究。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任何变通。再次是执法必严。新加坡推行严刑竣罚,除了死刑和各种徒刑外,还保留了具有肉刑性质的鞭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慑了犯罪的发生。从新加坡井然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国家风气,便可以看到新加坡“以法治国”“严格执法”的效果。

3.以法治权,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目标:“让人人感到贪污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新加坡政府采用强有力的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实行综合反贪战略,依靠制度铲除滋生公务人员贪污行为的动因和社会土壤。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颁布了《防止贪污法》,并专门设立了位高权重的贪污调查局,用法律的震慑力和严厉的处罚遏制贪污行为。从1972年开始新加坡又在经济动因上作文章,大幅提高公务员收入,来削弱贪污行为的内在动因。由于立法严明,使人“不能贪”;以法治权,使人“不敢贪”;高薪养廉,使人“不必贪”;以教促廉,使人“不想贪”,其廉政建设已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获得“最廉洁的亚洲国家”美誉。

(三)德治与法治并重,推动国家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新加坡把包括社会凝聚力、政治稳定、国家认同感、集体意志、共同价值观等在内的社会无形资源称为“心件”(heartware),十分重视“心件”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1.培植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种、多元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单一法治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新加坡政府始终致力于共同价值观建设。1991年,经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经全民讨论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并把它提升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国家归属感、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形成全社会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

2.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新加坡重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1982年提出以儒家思想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把儒家思想核心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现代化,形成新加坡化独具特色的文化范式。这种社会道德集儒家学说思想和现代管理经验于一炉,既继承了好的传统,又与时俱进,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新加坡,几乎每月都有专门的活动周或活动月,如睦邻周、敬老周、国民意识周、华族文化月、马来文化月、印度文化月、生产力月等。这些体现共同价值观的社会运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为法治奠定良好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3.推行种族宗教和谐。为使各民族和谐相处,新加坡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规定不同种族的人按比例分配政府组屋,实行“混居”政策,并在国会中考虑各族议员的比例。此外,新加坡尊重宗教自由和多元,实行政教分离政策,把宗教和谐、容忍与节制看做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宗教之间和谐相处。

(四)推动社区建设,增强基层社会凝聚力

新加坡从国情出发,致力于建设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社区,使社区成为和谐社会基础。

1.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新加坡在社区建设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服务方式既有行政事务服务,如房屋登记、治安服务等,也有针对老弱病残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更多的是利民便民的社区商业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则由市镇理事会聘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日常管理。

2.建设完备的公共设施。新加坡社区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完备,公共交通便捷。许多公寓大楼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而用作社区内社会组织、幼儿园、教育中心及老年人的工作或活动场所。一个标准社区的家庭数约8000户左右,平均分布3所小学、2所中学、1所宗教场地、3个综合游泳中心、1个足球场、1个社区花园和一批超级市场等商业设施。社区各种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

3.鼓励民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加坡十分重视民众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采取多种形式使政府与民众实现交流互动。如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上,通过网络公示、规划展示等让民众了解政府规划目标和国家发展的愿景,增加施政的透明度。政府鼓励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使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和成功人士(社区领袖)、专业志愿者(义工)成为社区服务的有生力量。新加坡政府每年国庆日,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间、绩效的不同授予志愿者不同等级的勋章。

4.构筑纵横交错的社区组织体系。新加坡基层组织网络严密,分工细致,职能到位,各有侧重:新加坡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作为管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开展社会援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建屋发展局下属的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人民协会作为官方的非营利组织,下设83个公民咨询委员会、105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和51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协调邻里关系,促进种族和谐工作。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五)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加坡实行超前、长远的城市规划,严格土地规划和环境控制。在建国初期,在城市建设中就引入世界著名规划专家霍华德创立的“花园城市”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力,制定不同的绿化目标。政府明文规定:高层建筑占地35%,其余65%用于绿化;在马路和建筑物之间留下15米宽的空地用以种花植树,既可以隔音和除尘,还可以避雨或乘凉。1976年,政府颁布了工业废水处置法令。积极倡导“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认为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自然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成就,不仅为新加坡民众创造了生活工作的良好环境,也成为吸引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尽管国情不同,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更多的制约因素,但新加坡与我国地缘相近、文化源流相通,他们的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一)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新加坡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说是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人民从发展成果中得到实惠。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这充分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进一步破除妨碍发展的观念和法制障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政策保障,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兼顾效率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

新加坡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政策,既对“精英”人才高度重视,也对社会弱势群体高度关注。这种奖优济困的政策导向,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的成功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应更好地贯彻效率公平、奖优济困的原则,在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可供分配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把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新加坡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生问题逐渐凸显,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社会利益主体增加,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发展公共服务,建立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采用民主、法治、协调的方法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四)社会合力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新加坡对社会强有力的管理,不是靠庞大的政府机构和政党组织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来贯彻国家意图,实现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落实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扩大基层民主,培育和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各种力量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大的空间。在共同战略目标下,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我们的建议

根据新加坡考察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实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生产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重点问题。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调整财政支出,修改政府工作考核标准等措施,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实惠,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

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要努力培育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要从基本规范抓起,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相互尊重、包容多样、敬老尚贤的社会风尚。

(三)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基层和社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凝聚人心、维护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城乡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基层建设的成功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社区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培养和健全社会组织,探索政府基层公共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对接的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引导群众参与社区管理,行使自治权利,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社区建设与管理领域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中,社会工作人才十分缺乏,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大力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人才,以应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挑战。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好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养,大幅度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要推动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完善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二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材料

法治是和谐社会诸要素中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要件,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建设法治**是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首要任务。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早在上世纪9O年代中期,就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引下,以依法治市为总揽开始了地方法治化建设进程。2004年下半年,市委就已作出《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今年8月28日市委书记赵鹏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通过五年努力,力争使全市所有县(市、区)建成法治合格县。”“努力构建和谐**。”从依法治市的提出、组织实施到如今法治**建设的启动,这告诉我们,我市地方法治化建设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建设法治**重大意义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为社会提供更明确的行为规则,使人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奠定社会和谐的法律基础;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严格执法,用法治手段有效地降低和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加强对权力行使的有效监督,确保用权为民、预防腐败;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提高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将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市委《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作为大事来抓。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将法治**建设纳入其中,既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又作为其重要保障。在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分的实施计划。无论规划、计划,都要深入研究,理清思路,确立重点、抓手、载体和突破口等事项,不断扩大参与度,提高实施效率,做到每年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特色、新成效,将法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突出抓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个核心和关键。坚持和促进依法行政,通过依法行政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有序运转,是法治**建设的重点。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力本位”,变“公民责任”为“政府责任”,牢固树立遵法守法的行政意识。要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一律不得上岗执法,执法人员循徇私枉法、贪赃枉法、执法犯法的要严格依法惩处。集中精力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我市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要切实维护司法公平与正义。各级司法机关都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法院改革,深化检察改革,推进监狱工作改革,及时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在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群众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加强对司法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法官、检察官遴选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司法审判行为,严格规范检察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的制度,防止和纠正以罚代刑。健全司法纠错机制,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四是要深入开展好“五五”普法工作。建设法治**,广大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素养的提高是基础和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的要求,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

要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健全体系,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

第三篇:浅议新加坡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启示

浅议新加坡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启示

摘要:如何建立可行且高效的廉政机制以打击、遏制贪腐行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在东亚地区,受到历史、文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廉政建设的根基尚显稚嫩,贪腐行为屡禁不止。然而,新加坡作为亚洲典范,其廉政建设开出一朵奇葩,为东亚各国,尤其是同为华人社会的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新加坡 反腐 廉政

反贪腐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尤其在东亚地区。同样,这个话题对我国目前来说,显得十分沉重,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反腐廉政机制,贪腐行为已经并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侵蚀到社会稳定的基础,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之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著名的国际性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推出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中,新加坡长期被列为世界廉洁国家,并一直居于亚洲廉洁国家之首,其在廉政文化环境塑造、廉政立法、反腐机构设臵、廉政制度建设等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举措

新加坡从18世纪中叶就一直是英国所建的贸易站,自治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英国总督统治时期是一个腐败盛行,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的地方,公共权力私化、权钱交易随处可见,引起老百姓的极度不满。直到1959年6月5日自治后,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将建设廉洁政府作为竞选目标,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举获胜,开始了新加坡廉政建设的新篇章。其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一)以独立且强力的反腐败机构为保障。

廉政机构是保证法律得以实施,对官员腐败进行防治和打击的国家机关。新加块建立起各种独立的廉政机构,以此作为消除腐败和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的强有力工具。这些机构依法设臵,体系完备,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内阁廉政署和反贪污调查局。

内阁廉政署,这是新加坡负责综合管理和监督政府官员个人财产申报的监督相关。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各部门长官财产申报,并指导其他公务人员的个人财产申报了宜。内阁廉政署直接对总理负责,其署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它独立于政府各部,权力很大,可以调查任何虚报财产和财务状况的官员,以及陷于‚债务麻烦‛的官员,包括各部长官。

为了执行《防止贪污法》,新加坡于1962年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反贪污调查局,由它负责调查和预防政府机关以及企业中的贪污受贿行为。该机构直属总理公署,由总理直接领导,其官员不属于公务员,地位、身份、权力有严格的法律保障,薪金高于其他部门任职的同级官员。反贪污调查局的局长、副局长以及局长助理由总统直接任命。为了保证反贪污调查局能够独立、有效地履行职责,排除各种干扰,该局被赋予充分的独立办案权。《防止贪污法》规定,反贪污调查局享有特殊的权力,其中包括无证搜查与强行搜查、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检查银行账目、要求有关人员提供犯罪证据、要求嫌疑人申报财产,以及限制其转移财产等。因此,新加坡反贪污调查局大权在握,信息灵通。不管被调查人职位有多高,调查局都无所顾忌。对一切涉嫌官员,不论其名声多大、地位多高,一概严惩不贷,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多年来,反贪污调查局对一些高官进行了调查和指控,处理多起政府高级官员贪污受贿案件,树立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高薪养廉政策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民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国际上反腐倡廉的实践也表明:要防止腐败,让官员可以维持社会中等生活水平是必要的;如果收入太低,以致他们不能维持基本的生计,就必然产生腐败。新加坡腐败现象很少,除了法制健全、措施得力之外,与该国所建立的以薪养廉制度也直接相关。新加坡政府认为,低收入是贪污的重要因素,一个收入少的公务员会以辅助收入为理由来辩护其贪污行为。为此,政府有责任确保公务员有高收入,以此来减少贪污。

李光耀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说,‚为党付出辛劳的党员必须付给他们可观的薪水,以俸养廉‛,‚凡是愿意加入我们党的,要使他觉得在党工作很有意义,生活也过得好‛。70年代至8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曾经连续四次给公务员加薪20%。1989年后,新加坡公务员工资为世界各国之最。同时,政府每年还通过咨询机构调查私营企业的工资水平,一旦公务员工资低于私营企业人员时,就给予提高工资,以保证公务员有最高的收入。因此,新加坡政府官员的收入在世界上属于较高的国家之一。

(三)强调才德兼备的公务员录用制度

新加坡在公务员录用上实行严格的考核任用机制,杜绝人为影响,防止腐败现象。国家设有专门的公务员委员会,负责公务员的录用、任命和奖惩。公务员委员会直属于总统而独立于内阁,这就为它严格、公平选拔公务员提供了条件。由于每一个公务员在正式被录用前都要经历几道极严的选拔程序,在录用后又需经历品德考核,因此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此外,新加坡在录用公务员时,特别注重候选人才的道德水平。

历史经验表明,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程度与社会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公务人员的道德水准息息相关,‚道德防线溃散或实破往往就是腐败的开始。‛虽然健全的机构、严密的制度和完善的法规都能在防范和遏制腐败现象中发现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毕竟只是一种外推力,而提高社会大众和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则是根治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带根本性的内驱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才是清除腐败,实现政治昌明的根本环节。新加坡自李光耀执政后,注重以东方传统文化进行廉政道德教化,提高公职人员和广大国民的道德水准。

二、新加坡经验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汲取他国经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尽管新加坡同我国政治社会体制不尽相同,然而同样属于华人社会,同样有着浓厚东方传统的事实,使新加坡的成功秘诀对我们尤其有借鉴意义。

(一)加强反贪专门机构建设。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的反贪职能分设在三个系统,即纪委、监察部门、检察院的反贪局。三个系统工作角度各不相同,就不赘述了。目前是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是党务、行政部门行使调查权。而反贪局则在检察院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法律检察部门,行使侦察权。能否换一种思路思考问题,将监察部门并入人事部门。因为,监察部门工作对象是干部,干部的教育、管理、处分等与人事部门的职能交叉或重叠。笔者的想法是加强纪委和反贪局的建设。纪委领导班子由同级党代会和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但纪委领导和办事人员的人事关系可上管一级,其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津贴也由上级纪委拨付,以便于同级纪委工作,减少一些干扰。反贪局或各级预防腐败局在目前有独立出来的必要,从中央到地方一条线,条条管理,减少来自地方党委、政法委、检察院的负面影响。

此外,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经验,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了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公共权力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参照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必须完善监督体系。切实赋予人大相应的监督权力,增加反贪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纪检监察制度和审计制度,并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的监督作用。从而最终形成健全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二)完善公务员进出机制,强调德才兼备。与新加坡相比,我国的公务员选拔、晋升及正常退出机制尚需健全。我国虽然在2005年制定了《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选拔,考核,升降,辞职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但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国公务员的选拔、晋升及正常退出机制仍不够完善。尚需必须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规范,以确保被录用的公务员既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又能够经受住种种诱惑和考验。

此外,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新加坡,其中华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华人社会中儒家传统一脉相承,经久不息。1990年1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正式把儒家文化确定为其文化中心、国家意识,并提出了带儒家文化烙印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各族和谐,家教宽容。可见,由于新加坡本身特殊的地理、社会历史文化和人口背景,在中西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在两代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最终形成了‚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为核心的富有新加坡特色的廉政文化。这种强调传统的文化氛围同西方现代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在公务员选拔过程中的体现,就是强调人才的德才兼备。

(三)合理调整公务员薪金待遇。

新加坡‚以俸养廉‛制度颇具‚盛名‛,尽管这一制度的实施有赖于诸多先决条件,例如新加坡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素质较高,反腐败的法制比较健全等,但这一做法是很值得正在加强廉政建设的中国思考和借鉴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地区,企业界和外国公司的薪酬比政府公务员的薪酬要高得多,低薪导致很多优秀的公务员被挖走,同时一些部门和公务员也开始‚广开财源‛,通过各种形式寻找非正式收入作为补偿,出现了许多公私界限模糊的‚灰色地带‛,一些腐败行为于是有了生存空间。因此,应该充分吸取新加坡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经验,通过合理的薪酬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质量,减少公务员腐败的机会成本。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跨国调查,一个国家公务员工资相对于私营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越高,其腐败的程度越小。这项研究表明,保持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对于反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高薪养廉作为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一大特色,也同时对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前一段时期矛盾的焦点主要在于提高公务员薪资待遇,那当前更重要的则是合理调整公务员收入水平,更加侧重平等和合理。随着公务员待遇的普遍提升,以及‚铁饭碗‛本身的优厚福利待遇,对于生活水平的不满已经逐步转变为对分配不公的不满,成为今日我国公务员队伍贪腐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有效且可行的反腐廉政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的形象和执政能力都有巨大的实践意义,新加坡,作为有着深厚东方传统的华人社会在这方面的杰出表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去粗取精,有所扬弃的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将会对我们自身的反腐廉政建设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过勇。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体系概述,政治学研究,2001(2)[2] 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 [3] 孙晓莉,国外廉政文化概略,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4] 王小健,透过新加坡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金陵瞭望,2007(3):27 [5] 李家亮、刘稚,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政法论坛,2009(11)[6] 吴桂韩,论新加坡廉政文化形成的五大基础,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4)

第四篇:党在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不仅创造性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党内与党外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边区内部与外部之间,成功地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社会氛围,以政治清明、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著称于世。中国共产党也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使她在这里遍地生根,成长壮大,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构建民主和谐社会的良好开端

延安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作为指导抗战的中心、民主政治的圣地和延安精神的家园,使成千上万中外人士为之向往和赞叹。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奔赴延安和边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对重庆和延安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和对比之后,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希望,关键在于它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创造性的社会。在理论创新上,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进而在党的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领导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得以稳定和谐的理论渊源;在执政的实践上,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民主政权,使政权中包容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代表;在社会管理上,党积累了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经验,建立起一个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新型政府;在经济建设上,建立起以公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从而协调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各得其所;在文化教育上,形成了以干部教育为重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精神培育上,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发扬光大,形成了延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尤为令人欣喜的是,延安时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有了这样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从此保证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航向走向胜利,走向辉煌。总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积累了建政治国、执政为民的经验,而且制定了治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为构建社会和谐而不断进取,不断完善,成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开端。

二、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归根结底在于政治、经济等利益的冲突与对抗。因此,协调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淡化阶级之间的对抗,满足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需求,是构建边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在政治权利上,党从抗日的大局出发,团结各阶级、阶层,整合社会力量。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它赋予一切抗日的人们以真正自由平等的参政、议政等权利。边区实行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制度,民众不仅可以直接选出从乡到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而且对政府及政权组织人员具有监督、罢免权,政权组织人员的权力受到民众的直接约束,使其能正确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代表人民利益,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违法行为,确保了选举能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在物质利益上,边区政府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实行了调节不同利益者之间关系的机制。一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正确处理抗战时期的土地和债务问题,调节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是妥善处理特殊群体的利益问题,确保困难群众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一般难民经一次救济后,政府就帮助他们解决了谋生之道,或分配给土地,或进入工厂做工,或到机关工作。移民来边区一年内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以上可以看出,抗日民主政权给予各阶级、阶层以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缓和了边区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极大激发了边区民众的政治热情,凝聚整合了各阶级的力量。

三、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边区政府在调节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公平施政,公正执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诚信和睦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各种活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领袖和群众之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既是党和人民的领袖,也是公民的普通一员。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曾写信要求为其在边区谋份工作,被毛泽东回绝,并写信说:我们这里上至总司令,下到饲养员,待遇相同,因为我们专为劳苦大众做事。这朴素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共产党领袖的权力观。斯诺为什么对处在艰难困苦中的共产党引起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是从毛泽东的补丁衣服,周恩来居住的土窑洞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力量,称之为“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

对于普通老百姓和普通士兵的生活,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也关怀备至,无不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关爱之情。1944年9月,普通的烧炭战士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作为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在会上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这是中外历史上少有的先例。

在干部与干部、群众与群众、战士与战士之间,

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至今许多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老战士回忆延安时期的往事时,总是称延安是温暖的大家庭。毛泽东当年称赞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十个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发国难财,真实地描绘了边区社会的新气象,与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和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依法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治理社会的方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首要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从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利益协调,使各项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矛盾凸现期”,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中产生出来。因此,在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错的情况下,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五篇: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材料)(范文)

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材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XX年8月份以来,我们以“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创建“平安家庭”创建作为参与“平安沭阳”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优势,动员妇女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提高了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以家庭的文明促进社会的稳定,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平安家庭”强大合力。

家庭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平安家庭”是“平安沭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动员千家万户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县上下层层发动,做到明确思想、统一认识。与此同时,由政法委牵头成立了由妇联、公安、司法、文化、教育等部门组成的沭阳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沭阳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沭阳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奖惩标准》,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创建活动中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各级妇联把创建活动 纳入平安沭阳、平安乡镇建设规划,与各级平安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

二、强势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平安家庭”浓厚氛围。

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广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紧紧围绕提高群众对“平安家庭”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加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宣传教育。一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张贴标语,出版报、墙报等手段,宣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号召广大家庭积极参与。二是面向家庭深入宣传。印发《致居民家庭的一封公开信》,举行大型广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学生参加“平安家庭”知识竞赛,组织机关干部参与“平安家庭”演讲等形式,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建立阵地强化宣传。利用社区活动室、宣传队、演出队等自编自演以创建“平安家庭”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在社区巡回演出,广造声势,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知晓率达到100%。

三、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创建“平安家庭”取得实效。

围绕创建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我们采取示范带动、会议推动、分类指导、评选表彰等多种措施,积极创新活动载 体,丰富创建活动内容,有效推进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一抓家庭美德建设,促进“平安家庭”创建。将“平安家庭”创建同县文明办、老龄委组织开展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养老”和“孝亲敬老”等主题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县委宣传部、县妇联通过联合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军嫂、好家长、好儿女”及“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二抓家庭文化建设,促进“平安家庭”创建。通过开展评选“三八红旗手”、“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巾帼文明岗”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新时期优秀妇女新形象。同时,我们在学校开设思想道德课,组织感恩教育、红色之旅读书征文、讲故事和演讲比赛等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关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三抓巾帼致富工程,促进“平安家庭”创建。我们以“走出去解放思想,谋发展巾帼致富”为主题,组织万名妇女参加实用技术培训,配合各级政府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立“沭阳县妇女商会”,有效地帮助了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四抓法制建设,促进“平安家庭”创建。通过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活动,为农村群众送去免费“精神大餐”;开展法律知识电视抢答赛,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县妇联、县综治办、民政局召开联 席会议,主张以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争取将家庭暴力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四、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是采取“十户联防、五户巡防”的措施,牢牢织就“平安家庭”安全网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警民联手、区域联合、技防联网、社会联动”的要求,在农村 广泛开展群众性治安巡逻防控活动。我县推广了潼阳镇草村村“依靠群众组织保平安,立足自我治理促和谐”的群防群治模式,加强集社区警务、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调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禁毒等村级综治办建设。二是典型带动。以沭城镇、潼阳镇、马厂镇等乡镇作为试点乡镇,及时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向各乡镇推开。三是活动促动。通过组织开展平安送万家,送法下乡等活动,让平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下载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材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2003年8月份以来,我们以“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以“平安家庭”......

    法律援助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经验做法

    法律援助是政府责任。依法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之一。作为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政府部门,2002年以来,**市司法局成功化解......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时间2013-10/01——11/05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领队姓名高远刚指导教......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进一步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为什么说构......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以一个“和”贯穿其中。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