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10:3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篇: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新加坡三达膜集团有限公司-蓝伟光[2008-2-28]

前言

2007年4月,新加坡吴作栋资政与中国温家宝总理会晤时,正式提出中新合建“环保城”的构想。双方原则同意在中国选择一个水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或一个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借鉴新加坡的水务经验打造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中新“环保城”。值得指出的是,新加坡水务经验的核心是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膜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二十一世纪绿色节能的高新技术,当今世界,全球变暖、能源短缺、水源紧张、环境污染,其控制与解决的方案无不与膜技术密切相关。新加坡通过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但成功解决了自身的水源短缺问题,而且化危机为商机,从一个受马来西亚水供制约的岛国转化为国际瞩目的环球水务枢纽,向世界各地提供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海水淡化与废水资源化解决方案,将其最大的劣势变成最大的优势。

可以大胆预测的是,随着开发的深入与应用的拓宽,膜技术在水质净化、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会与计算机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相媲美。本文在总结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膜技术为核心构建中新“环保城”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模型,供中国政府讨论决策时参考。

新加坡的水务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几乎所有的资源与产品都依赖进口。新加坡的水源原本根据建国前六十年代初期与马来西亚所签订的两份供水协议,由马来西亚柔佛州经新马长堤引入新加坡。

新马一衣带水,但多年来纷争不断,供水曾经是马国把握谈判主动权最为有力的筹码,也曾经是新加坡人最为难言的苦楚。笔者1985年厦门大学毕业后曾从事海洋环境与科学的研究工作数年,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在新加坡科技园创办三达膜,参与、见证了新加坡解决供水危机的规划、发展与实施的过程。

鉴此,笔者就新加坡如何通过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化解水供危机,并催生一个巨大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保与水务产业的经验总结为如下六点:

1、战略先行、国家主导

新马水供纠纷促使新加坡把水源问题当作国家战略予以优先考虑。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虽说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贮水的地域与面积有限,地下水的开采更是严格禁止。因此新加坡唯有把目光转向四周的海洋,希望依赖高新技术,实现海水淡化。同时,新加坡建立了优秀的水务政策,把水源供应与污水处理等所有与水相关的部门集中到环境与水源部统一规划与管理,以此统筹新加坡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2、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当年新加坡把海水淡化作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时,政府采取的策略是积极鼓励全球商家充分利用新加坡的平台显现才能,展示技术,创新研发,开拓商机。在政府搭台的背景下,这一领域几乎所有国际领先的企业均向新加坡介绍他们在海水淡化方面的经验与技术。当时,国际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多级闪蒸、低温蒸馏等在中东广泛应用的技术。膜法海水淡化虽然不乏研究且屡有报道,但尚未成为应用的主流。

3、广招人才,集中开发

九十年代初,一批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学毕业、曾赴欧美留学工作数年的中国学者受新加坡招聘人才优惠政策的吸引从世界各地辗转来到新加坡生根发芽。另外,也有一批像笔者一样直接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资助的中国留学生在此茁壮成长。今天这些人中大多数已成为新加坡国家研发创新的主力军。毫不夸张地说,新加坡在国际科技界拥有的地位与影响,这批人才的贡献功不可没。

虽然新加坡广招各方面人才,但政府深知新加坡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攻克新加坡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或投入到最能为新加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比如,新加坡成立了一个由李显龙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创新研发理事会,其研发的主攻方向却限定在环境水务、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动漫与多媒体四个领域。就海水淡化而言,当年正是由科学家指出应该尽量避免采用以相变为核心的蒸发技术淡化海水,因为不但成本高昂,还将使新加坡面临的水源问题转化为全球愈来愈严重的能源问题。这一意见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研发的注意力聚焦到开发不涉及相变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海水淡化工艺,并从新材料、节能、防腐、海水综合利用等多个与海水淡化相关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与广泛探讨。

4、示范项目,抛砖引玉

当新加坡探讨通过膜技术淡化海水时,发现应用膜技术回收废水制备新生水比海水淡化的成本更低。因此新加坡先于海水淡化起动了新生水的示范工程。与中国多数的科研主管部门不同,新加坡并未着眼于如何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市场,而是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应用,通过示范项目吸引全球商家。在示范项目中,科学家只参与指南制定,不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避免了国内传统科技体制中指南的编制者也是国家资金的分享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政府以市场换技术,不惜工本建造示范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鼓励全球企业积极参与竞争,展示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技术;科学家则是通过企业承建的示范工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更好的思路与方案供政府决策参考。

5、构建模式,树立品牌

在示范项目成功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敏锐地觉察到运用膜技术实现废水资源化制备新生水不但可以解决新加坡的水供问题,更可以催生一个巨大的环保与水务产业。为新加坡的产业转型与对外拓展找到了一个新的闪光点。因此新加坡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运用膜技术实现水循环利用的商务模式。通过开放政府的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明确指定用膜技术净化原水及实现废水资源化制备新生水,为企业提供平台,为新加坡打造品牌。

2003年的新加坡国庆日,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资政带领数万人共饮新生水的场景至今令人难忘。从此,新加坡的水品牌应运而生。今年3月,李显龙总理亲自为第四座通过膜技术将废水再生为新生水的工厂落成剪彩,并对外宣布至2010年,膜法新生水的供应量可以达到全国总水供量的30%,更把新加坡的水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6、营造商机,全球推广

在明确了大力发展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回收利用废水制备新生水的目标后,新加坡首先通过国际相关组织以最严格的规范标准鉴定新生水的质量,向世界证明通过膜技术生产的新生水,其纯度远远高于普通饮用水的标准,并以此向国际社会证明饮用新生水是安全可靠的。其次,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商家使用新生水;新生水产量不断增大,成本不断降低,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政府主导组织新加坡企业参与国际水务市场的开发与竞争,并定期组织企业参与由部长率领的经贸代表团赴中东、印度、中国等缺水地区推介新加坡的优秀水务经验。此次吴资政面晤温总理时提出了新中合作共建“环保城”的构想正是新加坡政府为企业“营造商机,全球推广”的最佳写照。

新加坡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针对新马水供纷争,确定了利用膜技术向海洋要淡水的国家战略,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应用膜技术回收废水制备新生水的成本比海水淡化的成本更低,不但可使新加坡的废水再生循环使用,还能解决目前困扰全球的环境污染与水源短缺问题,因此在新加坡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保与水务产业。

新加坡水的故事是一个现代奇迹的故事,当国际上很多专家相信缺乏水源将是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时,新加坡依赖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逐渐实现了水源供应的自给自足。笔者认为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对中国有如下五点启示:

1、“取”之以鱼,莫若以渔

新加坡在水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使其在全球引人瞩目,也为新加坡多家环保与水务公司开拓了庞大的国际市场。但笔者以为,中国应当学习的是新加坡面对困难、思考对策、解决问题、创造商机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利用新加坡的技术与经验解决中国某一城市、某一局部的环保与水源问题。新加坡通过膜技术为岛国增建了新生水与海水淡化两个水喉,而中国应当考虑如何通过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其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知己知彼,融会贯通

如果说解决水源问题是当时新加坡面临的巨大挑战,催生环保产业、发展水务科技则是新加坡的另一个里程碑。中国目前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率低下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建立一个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协调的中新“环保城”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应在反思传统的水利工程仅仅是实现了水的时空转换,并没有改变全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占有量不足全球1/4的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新加坡在水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膜法海水淡化与废水资源化实现水的开源与节流。另一方面,要把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废水处理的末端治理方式提升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层面,使膜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笔者创立的三达膜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与经验可供借鉴。

3、科技为源,人才为本

当长堤对岸的供水无法依赖时,作为一个岛国,考虑的出路是如何把四周的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水。在海水淡化的探索过程中,新加坡开发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应用更广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废水资源化制备新生水的方法。新加坡的成功基于如下两个立足点:一是科技,二是人才。

中国对膜技术的研发并不陌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与物力,也有大量的科技论文与鉴定成果,然而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际应用不多。这方面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能够给予中国很好的启示。况且,许多中国学者参与了新加坡的环境与水源开发与管理计划,中国政府如能突破传统的科技体制,让参与新加坡实战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家科研863、973计划及拟议中的中新“环保城”拥有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将有利于中国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

4、循环经济、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成长和谐的“双赢”之路已成为解决资源日趋枯竭、污染日渐严重问题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出现,使得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之间不再相悖。笔者创立的三达膜近年来开发了数百项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新工艺,并在许多制药、染料、化工、冶金、轻工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中获得了十分成功的应用,化解了“鱼(经济发展)和熊掌(环境保护)不可兼得”的矛盾,笔者坚信三达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5、中新合作,优势互补

中新两国渊源深厚,文化相通,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与巨大的合作空间。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新加坡优秀的规划理念、创新的研发机制、先进的环保经验与独特的发展模式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中新两国可以共同发展巨大的环保与水务产业,把新加坡的品牌优势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新加坡广泛而密集的自贸协议网络与国际平台,实施中国政府提倡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既能分散中国的贸易顺差,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能使中国企业和新加坡本身受益。

中新“环保城”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模型

笔者建议,选择一个一旦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即可带动传统农业、基础工业、生物化工、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健医药、现代物流等行业协调发展与持续增长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中的一部分作为拟议中的中新“环保城”,由新加坡政府组织的财团创新规划、投资发展。

附图描绘了一幅以膜技术为核心、水循环为载体、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循环经济结构全景:

1.各种水源(无论是工农业生产的废水还是苦咸水或海水)经过膜处理可得到各种级别的净水,然后分别应用于生态农业、生物化工、机械电力、冶金钢铁、石油开采、轻工造纸、印染纺织等行业。

2.钢铁冶金工业中使用大量的酸和碱,导致大量的酸、碱废水的产生,选用适当的膜工艺,可以实现膜法回收酸、碱,同时实现中水回用。同样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通过膜技术实现油水分离,回收石油的同时所分离纯化的净水则作为油田回注水使用,油田回注水成本大大降低。

3.燃煤烟气通过膜法脱硫回收硫酸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煤化工合成氨的尾气可通过气体分离膜回收氢气,它是以质子交换膜为核心的燃料电池的重要原料,是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的清洁能源。

4.电厂的余热蒸汽用于生物化工,把传统的农业资源转化为高科技的保健医药产品。农产品加工的淀粉经过生物化工产业链,可依次制得糖、黄原胶、糖醇、赤霉素、青霉素、维生素C等。黄原胶既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采油工业的驱油剂增加石油开采的收率;赤霉素可以回用到农业中,用于促进杂交水稻的增产及其他农作物的丰收;目前中国的维生素C、赤霉素、青霉素生产称霸全球的重要原因是通过应用三达膜的技术,在降低能耗、增加收率的同时改进产品质

量、减少污染排放。

5.传统农业的废弃物秸秆等可用于发电,更可以通过酶膜反应器制备工业酒精,再通过渗透汽化膜转化为燃料乙醇,避免了应用蒸馏技术制备燃料乙醇这种耗能换燃料的工艺。而工业酒精的更大规模应用则是通过膜催化的方式转化为生物乙烯,随后与传统石化工业中的乙烯后续合成装置对接。

若规划中的中新“环保城”能够把新加坡的环保与水务经验拓展到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中国的传统产业,促其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对新加坡提出的更大挑战,对中国建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新型城市具有更大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笔者坚信:以新加坡建国四十二年来所展示的智慧及其面对困难、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创造奇迹的能力,新加坡有能力将这一新的挑战转化成更大的机遇!

三达膜于1997年由蓝伟光博士在新加坡科技园创立,2003年6月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曾荣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评定的新加坡最具成长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亚太地区最具成长的高科技500强第28名等荣誉。三达膜以膜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业务领域涉及膜材料制备、膜系统集成、膜应用开发、环保水务、生物化工等相关产业。旗下拥有海内外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余家,在新加坡、中国、德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均有分支机构。三达膜拥有一批博士、MBA、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技术与管理团队。集团下设膜工程技术中心与博士后工作站,并与海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共建研发中心。

三达膜董事局主席蓝伟光博士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国新加坡商会福建分会常务副会长、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名誉理事、国际海水淡化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商务委员。蓝伟光博士以其在膜技术领域卓越的开发与上下游工艺相结合的膜应用过程的能力而著称,被中外媒体誉为“技术成就膜王”,“中国膜术师”等称号,曾荣获香港亚洲周刊“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奖”、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奖”、中国国务院侨办“杰出创业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等多项荣誉。

附件二:膜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简介

膜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是模仿细胞膜的功能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性分离特征的化工复合材料。

根据膜的应用,膜可分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离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分子扩散膜、电渗析膜、膜反应器、膜催化器等。根据制膜材料,膜可分为高分子膜、陶瓷膜、金属膜等。根据膜的构型,膜可分为卷式膜、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等。

膜技术为原水净化、废水资源化、空气污染控制与产品回收提供了一条极为简便有效的途径。选择适当的膜分离过程不但可解决目前许多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能够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与产品的回收率,在改进产品质量与增加生产收益的同时,减少原料与产品在废水、废气中的流失,符合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要求与规范。膜技术与传统的反应分离、浓缩纯化技术相比,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自动化、设备简单、结构紧凑、易于维修管理等优点,因此,在制药、化工、石油、染料、纺织、印染、造纸、电子、食品、饮料、冶金、农业、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第二篇:新加坡经验对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对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钱增扬

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新加坡的社区管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社区管理模式,成为国际上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典范。这次南洋理工大学的培训班,学校以现场教学的形式,聘请当地社区知名人士介绍新加坡的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经验,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社区的实际运作情况。学习借鉴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成功经验,对于我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加坡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弹丸小国”,国土面积710平方公里,人口507.67万。建国4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整洁美观,生态环境良好,法律制度健全,社会稳定和谐。其重视社区建设和管理是赢得这些成就中十分重要的经验之一。

1.空间布局合理。新加坡高度重视规划的制订实施。在总体规划中,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把全国划分为5个区域共计55个规划区进行建设,其中33个规划区内包含了27个新镇。每个新镇约4-10万户居民,包括5-8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有居民6000-9000户,含6-7个邻里组团;每个邻里组团由4-8幢政府组屋组成,约有居民1000─2000户。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心──镇中心──邻里中心──组团中心”四级格局。

2.配套设施完善。新加坡四级中心的规划建设,充分考虑了服务设施的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业、就近消费,生活舒适便捷。一是区域中心。五大区域中心均衡分布,每中心用地规模70公顷左右,其中设有大型商业、诊疗所、图书馆、公共服务机构、地铁和公交转换站、区域公园等。二是镇中心。已建成23个新镇,典型的新镇拥有学校、办公、商店、餐饮、娱乐、邮政、诊疗所、图书馆、民众联络所、安老院、游泳馆、体育馆、公园、宗教场所和公交转换站。每个新镇都有镇中心,配套的公共设施主要集中于镇中心周边。三是邻里中心。根据所在居住区的人口数量,邻里中心一般为一幢建筑面积5000-7000平方米的综合楼,设有购物、银行、诊所以及公园广场等。四是组团中心。每个组团中心都设有小型商业、儿童游乐场所等。新加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用90%由政府负责,日常运作费用50%由政府负责。

3、管理机制科学。新加坡实行“政府主导、法定机构组织、民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机制。一是政府主导,新加坡社会发展及体育部下属的社区发展理事会对全国社区管理总负责,建屋发展局下属的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二是法定机构组织,人民协会是执政党领导的一个法定机构,其宗旨是“促进种族和谐,在不同种族间增进了解和互动,从而加强新加坡的 凝聚力”。目前人民协会在全新加坡下设87个公民咨询委员会、105个民众俱乐部/联络所管理委员会以及数量众多的居民/邻里委员会。居民/邻里委员会是新加坡社区建设中最小的区域性组织。三是民众参与,民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具有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社区生活。

4、服务理念先进。新加坡政府在社区管理上贯彻“建立赋有结合力及复元力的社会,具有人民归属感的社区,赋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的宗旨,充分体现管理理念的“人本化”与服务过程的“人性化”。在社区建设中对满足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方面考虑得十分细致周到。居民小区内水、电、煤供应充足、通讯畅通、污水垃圾系统处理,交通便捷,医疗保健良好,一般能做到小病、常见病不出小区。大多数公寓大楼底层不安排住户,专门用作幼儿园、教育中心以及包括举办红白喜事在内的居民活动场所,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各种群体的需求。在社区管理中,新加坡的义工群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全新加坡共有义工3.2万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义务提供各种服务,各个层次的社区领袖都是由社区居民从义工中民主选举产生。这次为我们讲课的林焕章先生就是一位社区领袖,本职工作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社华文部负责人,从中学生时代开始做义工,至今已39年。新加坡政府为发展义工队伍,在购买组屋、子女就学等政策以及荣誉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新加坡注重培养为社会自愿贡献的“义 工精神”的做法,对于形成全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帮互助、爱心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新加坡经验对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管理建设体制的制约,我市农村社区自然村落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突出。我市“十二五”时期要建设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必须化大力气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健全的城乡一体的农村新社区,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1、准确定位,明确农村社区的发展方向。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举措。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包括当地村民、外来流动人口以及部分城镇居民等主体组成的,能提供共同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完善农村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城乡加快融合的大背景下,应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这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前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社区和村委的关系。农村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与所服务的村不存在隶属关 系,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将逐步淡化行政村概念,突出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功能,以社区管理服务取代以村组为单位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在目前村、社区并存时期,可按照村侧重生产、社区侧重生活的原则,实行合理分工、交叉任职,因地制宜地加强管理协调。二是社区与村经济合作社的关系。村经济合作社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服务社员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方向是通过股份化改造,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按照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身份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经济身份相分离原则,作为社区居民可享受社区统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权利;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权益。三是社区与政府的关系。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政府是社区建设的宏观指导者,具体来说,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要扮演好社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区建设的指导者、社区文化的培育者和社区管理协调者等角色。

2、分类指导,探索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按照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臵、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各行政村历史渊源、现状以及农村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的布局、组成和覆盖范围。从社区建设方式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一是联村共建模式。通过统一规划、人口集聚、联创联建,多个行政村联合设立一个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管委会,整合公共资源,推动农村集约 集聚和快速发展。如绍兴县的农村新社区,按照“三集一化”的要求,通过多村联建,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既节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又有效增强了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这种“多村一社区”模式,是今后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方向。二是原村提升模式,即“一村一社区”模式。这一模式地域范围清晰、建设简便快速,是目前多数地区采用的模式。这一模式比较适合规模较大、规划合理、区域位臵优越、建设条件良好、经济水平较高的行政村,对于那些规模过小的村庄,因其资源利用率低、共享性差,从长远看,最后将走向统一的“多村一社区”的大社区模式,或通过行政村撤并扩大村庄规模的办法解决。三是集中安臵模式。对列入城区规划的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镇中村)在土地统一征用后实行农房整体拆迁,或对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庄及重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村庄实行整体迁建,建设功能齐全的居住小区,集中安臵迁移的农民,实行统一的社区管理。

3、以人为本,提升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的基本功能是服务。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便于服务、便于科学配臵资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平台,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要健全社区公共服务,各有关部门要把服务农村社区作为本职工作的有效延伸,切实做到权力下沉、服务下沉,切实加强村庄环境、医疗健身、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二要完善社区 市场服务,积极发展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日用品超市以及金融代办、邮政代理等服务网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服务。三要强化社区社会管理,维护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区和谐稳定。同时,要不断适应农村社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人性化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学有所教、需有所供”。

4、创新体制,健全农村社区的保障机制。一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各类专业工作委员会、社区各类群团组织等自治组织,加强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社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组织和依靠社区居民,深化村民自治,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强化群众参与机制。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畅通社区居民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渠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三是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在社区工作经费、工作人员待遇等方面,要参照 城市社区标准,确保农村社区正常运作。鼓励社会各界以捐助、共建、投资等形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派遣机关干部进驻社区,配备大学生村官、发挥回乡离退休人员作用、发展社区志愿者等途经,大力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壮大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工作指导和考核奖励,健全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努力增强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深化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1年9月5日

第三篇: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中央国家机关赴新加坡考察团

2013-4-3 9:10:48 来源:《中国社会报》(京)2007年911期

2007年4月22日~29日,由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带队,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组成赴新加坡考察团,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培训考察。重点学习研究了新加坡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新加坡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是一个建国时间不长、资源贫乏的小国,立国之初曾面临失业、房荒、经济衰退、环境恶化、政治斗争激化、劳资冲突尖锐、族群纠纷不断等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40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通过实施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政策措施,使新加坡逐步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政局稳定、族群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走上了和谐发展的道路。

(一)注重民生,构建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安全网

新加坡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以促进人民福利为宗旨,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建立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大方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编织有效可行的、覆盖面广的社会安全网,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实施全民就业和劳资和谐政策。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支柱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2006年失业率为2.5%,是世界上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推行劳资政和谐政策。一方面提高工会地位,保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保护资方的正当利益,推动劳资双方建立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避免矛盾激化。目前90%以上劳资纠纷由劳资双方自行解决,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发生重大的罢工事件。

2.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自助原则,新加坡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发展,公积金制度从最初提供养老保障扩展为涵盖养老、医疗、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达310万人,占总人口的85%,就业人口的100%,构筑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了民众的后顾之忧。

3.实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从1960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公共组屋计划”。(1)政府拨出国有土地和征用私人土地,作为建屋用地,征地费及拆迁安置费等由政府负责。(2)严格管理组屋租售,高收入者不得购买组屋,同时设立购屋津贴,对低收入者提供特别帮助。(3)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通过公积金存款按月摊还或低息贷款购置了住宅。“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实施,使新加坡近乎所有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住房。

4.大力发展惠及全体国民的教育和培训事业。新加坡政府财政支出的20%用于教育,建立了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政府、企业和社区设立多项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确保不同种族、宗教、性别和地位的人,都享有平等的培训机会。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新加坡对人力资本汰旧换新和持续积累,不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厉行法治,建设“东方式”法制社会

民主法制已成为新加坡立国、治国、强国的重要支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制度保证。

1.建立具有新加坡特点的民主政治。新加坡对西方民主体制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国情加以吸收和改进,李光耀称之为“东方式的民主主义”。这种新加坡特色的“民主制度”,成为新加坡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保证。

2.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各个方面。首先是有法可依。大到政治体系、经济管理,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如“禁止乱丢垃圾”、“禁止乱过马路”等都有法律加以规定。立法之多、范围之广,世界罕见。其次是违法必究。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任何变通。再次是执法必严。新加坡推行严刑竣罚,除了死刑和各种徒刑外,还保留了具有肉刑性质的鞭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慑了犯罪的发生。从新加坡井然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国家风气,便可以看到新加坡“以法治国”“严格执法”的效果。

3.以法治权,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目标:“让人人感到贪污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新加坡政府采用强有力的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实行综合反贪战略,依靠制度铲除滋生公务人员贪污行为的动因和社会土壤。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颁布了《防止贪污法》,并专门设立了位高权重的贪污调查局,用法律的震慑力和严厉的处罚遏制贪污行为。从1972年开始新加坡又在经济动因上作文章,大幅提高公务员收入,来削弱贪污行为的内在动因。由于立法严明,使人“不能贪”;以法治权,使人“不敢贪”;高薪养廉,使人“不必贪”;以教促廉,使人“不想贪”,其廉政建设已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获得“最廉洁的亚洲国家”美誉。

(三)德治与法治并重,推动国家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新加坡把包括社会凝聚力、政治稳定、国家认同感、集体意志、共同价值观等在内的社会无形资源称为“心件”(heartware),十分重视“心件”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1.培植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种、多元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单一法治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新加坡政府始终致力于共同价值观建设。1991年,经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经全民讨论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并把它提升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国家归属感、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形成全社会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

2.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新加坡重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1982年提出以儒家思想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把儒家思想核心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现代化,形成新加坡化独具特色的文化范式。这种社会道德集儒家学说思想和现代管理经验于一炉,既继承了好的传统,又与时俱进,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新加坡,几乎每月都有专门的活动周或活动月,如睦邻周、敬老周、国民意识周、华族文化月、马来文化月、印度文化月、生产力月等。这些体现共同价值观的社会运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为法治奠定良好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3.推行种族宗教和谐。为使各民族和谐相处,新加坡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规定不同种族的人按比例分配政府组屋,实行“混居”政策,并在国会中考虑各族议员的比例。此外,新加坡尊重宗教自由和多元,实行政教分离政策,把宗教和谐、容忍与节制看做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宗教之间和谐相处。

(四)推动社区建设,增强基层社会凝聚力

新加坡从国情出发,致力于建设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社区,使社区成为和谐社会基础。

1.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新加坡在社区建设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服务方式既有行政事务服务,如房屋登记、治安服务等,也有针对老弱病残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更多的是利民便民的社区商业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则由市镇理事会聘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日常管理。

2.建设完备的公共设施。新加坡社区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完备,公共交通便捷。许多公寓大楼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而用作社区内社会组织、幼儿园、教育中心及老年人的工作或活动场所。一个标准社区的家庭数约8000户左右,平均分布3所小学、2所中学、1所宗教场地、3个综合游泳中心、1个足球场、1个社区花园和一批超级市场等商业设施。社区各种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

3.鼓励民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加坡十分重视民众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采取多种形式使政府与民众实现交流互动。如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上,通过网络公示、规划展示等让民众了解政府规划目标和国家发展的愿景,增加施政的透明度。政府鼓励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使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和成功人士(社区领袖)、专业志愿者(义工)成为社区服务的有生力量。新加坡政府每年国庆日,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间、绩效的不同授予志愿者不同等级的勋章。

4.构筑纵横交错的社区组织体系。新加坡基层组织网络严密,分工细致,职能到位,各有侧重:新加坡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作为管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开展社会援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建屋发展局下属的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人民协会作为官方的非营利组织,下设83个公民咨询委员会、105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和51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协调邻里关系,促进种族和谐工作。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五)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加坡实行超前、长远的城市规划,严格土地规划和环境控制。在建国初期,在城市建设中就引入世界著名规划专家霍华德创立的“花园城市”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力,制定不同的绿化目标。政府明文规定:高层建筑占地35%,其余65%用于绿化;在马路和建筑物之间留下15米宽的空地用以种花植树,既可以隔音和除尘,还可以避雨或乘凉。1976年,政府颁布了工业废水处置法令。积极倡导“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认为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自然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成就,不仅为新加坡民众创造了生活工作的良好环境,也成为吸引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尽管国情不同,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更多的制约因素,但新加坡与我国地缘相近、文化源流相通,他们的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一)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新加坡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说是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人民从发展成果中得到实惠。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这充分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进一步破除妨碍发展的观念和法制障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政策保障,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兼顾效率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

新加坡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政策,既对“精英”人才高度重视,也对社会弱势群体高度关注。这种奖优济困的政策导向,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的成功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应更好地贯彻效率公平、奖优济困的原则,在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可供分配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把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新加坡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生问题逐渐凸显,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社会利益主体增加,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发展公共服务,建立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采用民主、法治、协调的方法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四)社会合力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新加坡对社会强有力的管理,不是靠庞大的政府机构和政党组织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来贯彻国家意图,实现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落实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扩大基层民主,培育和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各种力量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大的空间。在共同战略目标下,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我们的建议

根据新加坡考察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实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生产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重点问题。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调整财政支出,修改政府工作考核标准等措施,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实惠,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

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要努力培育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要从基本规范抓起,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相互尊重、包容多样、敬老尚贤的社会风尚。

(三)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基层和社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凝聚人心、维护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城乡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基层建设的成功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社区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培养和健全社会组织,探索政府基层公共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对接的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引导群众参与社区管理,行使自治权利,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社区建设与管理领域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中,社会工作人才十分缺乏,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大力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人才,以应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挑战。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好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养,大幅度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要推动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完善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四篇:浅议新加坡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启示

浅议新加坡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启示

摘要:如何建立可行且高效的廉政机制以打击、遏制贪腐行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在东亚地区,受到历史、文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廉政建设的根基尚显稚嫩,贪腐行为屡禁不止。然而,新加坡作为亚洲典范,其廉政建设开出一朵奇葩,为东亚各国,尤其是同为华人社会的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新加坡 反腐 廉政

反贪腐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尤其在东亚地区。同样,这个话题对我国目前来说,显得十分沉重,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反腐廉政机制,贪腐行为已经并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侵蚀到社会稳定的基础,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之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著名的国际性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推出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中,新加坡长期被列为世界廉洁国家,并一直居于亚洲廉洁国家之首,其在廉政文化环境塑造、廉政立法、反腐机构设臵、廉政制度建设等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举措

新加坡从18世纪中叶就一直是英国所建的贸易站,自治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英国总督统治时期是一个腐败盛行,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的地方,公共权力私化、权钱交易随处可见,引起老百姓的极度不满。直到1959年6月5日自治后,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将建设廉洁政府作为竞选目标,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举获胜,开始了新加坡廉政建设的新篇章。其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一)以独立且强力的反腐败机构为保障。

廉政机构是保证法律得以实施,对官员腐败进行防治和打击的国家机关。新加块建立起各种独立的廉政机构,以此作为消除腐败和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的强有力工具。这些机构依法设臵,体系完备,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内阁廉政署和反贪污调查局。

内阁廉政署,这是新加坡负责综合管理和监督政府官员个人财产申报的监督相关。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各部门长官财产申报,并指导其他公务人员的个人财产申报了宜。内阁廉政署直接对总理负责,其署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它独立于政府各部,权力很大,可以调查任何虚报财产和财务状况的官员,以及陷于‚债务麻烦‛的官员,包括各部长官。

为了执行《防止贪污法》,新加坡于1962年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反贪污调查局,由它负责调查和预防政府机关以及企业中的贪污受贿行为。该机构直属总理公署,由总理直接领导,其官员不属于公务员,地位、身份、权力有严格的法律保障,薪金高于其他部门任职的同级官员。反贪污调查局的局长、副局长以及局长助理由总统直接任命。为了保证反贪污调查局能够独立、有效地履行职责,排除各种干扰,该局被赋予充分的独立办案权。《防止贪污法》规定,反贪污调查局享有特殊的权力,其中包括无证搜查与强行搜查、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检查银行账目、要求有关人员提供犯罪证据、要求嫌疑人申报财产,以及限制其转移财产等。因此,新加坡反贪污调查局大权在握,信息灵通。不管被调查人职位有多高,调查局都无所顾忌。对一切涉嫌官员,不论其名声多大、地位多高,一概严惩不贷,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多年来,反贪污调查局对一些高官进行了调查和指控,处理多起政府高级官员贪污受贿案件,树立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高薪养廉政策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民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国际上反腐倡廉的实践也表明:要防止腐败,让官员可以维持社会中等生活水平是必要的;如果收入太低,以致他们不能维持基本的生计,就必然产生腐败。新加坡腐败现象很少,除了法制健全、措施得力之外,与该国所建立的以薪养廉制度也直接相关。新加坡政府认为,低收入是贪污的重要因素,一个收入少的公务员会以辅助收入为理由来辩护其贪污行为。为此,政府有责任确保公务员有高收入,以此来减少贪污。

李光耀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说,‚为党付出辛劳的党员必须付给他们可观的薪水,以俸养廉‛,‚凡是愿意加入我们党的,要使他觉得在党工作很有意义,生活也过得好‛。70年代至8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曾经连续四次给公务员加薪20%。1989年后,新加坡公务员工资为世界各国之最。同时,政府每年还通过咨询机构调查私营企业的工资水平,一旦公务员工资低于私营企业人员时,就给予提高工资,以保证公务员有最高的收入。因此,新加坡政府官员的收入在世界上属于较高的国家之一。

(三)强调才德兼备的公务员录用制度

新加坡在公务员录用上实行严格的考核任用机制,杜绝人为影响,防止腐败现象。国家设有专门的公务员委员会,负责公务员的录用、任命和奖惩。公务员委员会直属于总统而独立于内阁,这就为它严格、公平选拔公务员提供了条件。由于每一个公务员在正式被录用前都要经历几道极严的选拔程序,在录用后又需经历品德考核,因此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此外,新加坡在录用公务员时,特别注重候选人才的道德水平。

历史经验表明,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程度与社会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公务人员的道德水准息息相关,‚道德防线溃散或实破往往就是腐败的开始。‛虽然健全的机构、严密的制度和完善的法规都能在防范和遏制腐败现象中发现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毕竟只是一种外推力,而提高社会大众和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则是根治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带根本性的内驱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才是清除腐败,实现政治昌明的根本环节。新加坡自李光耀执政后,注重以东方传统文化进行廉政道德教化,提高公职人员和广大国民的道德水准。

二、新加坡经验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汲取他国经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尽管新加坡同我国政治社会体制不尽相同,然而同样属于华人社会,同样有着浓厚东方传统的事实,使新加坡的成功秘诀对我们尤其有借鉴意义。

(一)加强反贪专门机构建设。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的反贪职能分设在三个系统,即纪委、监察部门、检察院的反贪局。三个系统工作角度各不相同,就不赘述了。目前是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是党务、行政部门行使调查权。而反贪局则在检察院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法律检察部门,行使侦察权。能否换一种思路思考问题,将监察部门并入人事部门。因为,监察部门工作对象是干部,干部的教育、管理、处分等与人事部门的职能交叉或重叠。笔者的想法是加强纪委和反贪局的建设。纪委领导班子由同级党代会和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但纪委领导和办事人员的人事关系可上管一级,其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津贴也由上级纪委拨付,以便于同级纪委工作,减少一些干扰。反贪局或各级预防腐败局在目前有独立出来的必要,从中央到地方一条线,条条管理,减少来自地方党委、政法委、检察院的负面影响。

此外,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经验,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了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公共权力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参照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必须完善监督体系。切实赋予人大相应的监督权力,增加反贪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纪检监察制度和审计制度,并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的监督作用。从而最终形成健全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二)完善公务员进出机制,强调德才兼备。与新加坡相比,我国的公务员选拔、晋升及正常退出机制尚需健全。我国虽然在2005年制定了《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选拔,考核,升降,辞职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但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国公务员的选拔、晋升及正常退出机制仍不够完善。尚需必须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规范,以确保被录用的公务员既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又能够经受住种种诱惑和考验。

此外,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新加坡,其中华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华人社会中儒家传统一脉相承,经久不息。1990年1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正式把儒家文化确定为其文化中心、国家意识,并提出了带儒家文化烙印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各族和谐,家教宽容。可见,由于新加坡本身特殊的地理、社会历史文化和人口背景,在中西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在两代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最终形成了‚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为核心的富有新加坡特色的廉政文化。这种强调传统的文化氛围同西方现代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在公务员选拔过程中的体现,就是强调人才的德才兼备。

(三)合理调整公务员薪金待遇。

新加坡‚以俸养廉‛制度颇具‚盛名‛,尽管这一制度的实施有赖于诸多先决条件,例如新加坡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素质较高,反腐败的法制比较健全等,但这一做法是很值得正在加强廉政建设的中国思考和借鉴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地区,企业界和外国公司的薪酬比政府公务员的薪酬要高得多,低薪导致很多优秀的公务员被挖走,同时一些部门和公务员也开始‚广开财源‛,通过各种形式寻找非正式收入作为补偿,出现了许多公私界限模糊的‚灰色地带‛,一些腐败行为于是有了生存空间。因此,应该充分吸取新加坡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经验,通过合理的薪酬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质量,减少公务员腐败的机会成本。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跨国调查,一个国家公务员工资相对于私营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越高,其腐败的程度越小。这项研究表明,保持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对于反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高薪养廉作为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一大特色,也同时对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前一段时期矛盾的焦点主要在于提高公务员薪资待遇,那当前更重要的则是合理调整公务员收入水平,更加侧重平等和合理。随着公务员待遇的普遍提升,以及‚铁饭碗‛本身的优厚福利待遇,对于生活水平的不满已经逐步转变为对分配不公的不满,成为今日我国公务员队伍贪腐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有效且可行的反腐廉政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的形象和执政能力都有巨大的实践意义,新加坡,作为有着深厚东方传统的华人社会在这方面的杰出表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去粗取精,有所扬弃的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将会对我们自身的反腐廉政建设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过勇。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体系概述,政治学研究,2001(2)[2] 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 [3] 孙晓莉,国外廉政文化概略,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4] 王小健,透过新加坡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金陵瞭望,2007(3):27 [5] 李家亮、刘稚,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政法论坛,2009(11)[6] 吴桂韩,论新加坡廉政文化形成的五大基础,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4)

第五篇:国外养老经验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国外养老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1欧美国家

法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各国财务状况、物质福利、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出全球退休指数。评出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十大国家,位居榜单前十位的国家,其中7个欧洲国家,1个北美洲国家,2个大洋洲国家。

(1)瑞士是全球公认的、名副其实的“最适合养老的国家”。居住环境一流:面积不大,但星罗棋布地盘踞着山川、河流、湖泊、森林……它包含了太多我们所能想象的美。还有各种高尔夫、登山、滑雪运动,让老人退休生活更精彩。这里的人平和、朴实、包容,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相处融洽。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和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等让瑞士成了“最适合养老”的国家。

一是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由瑞士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即人们在退休以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间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时间银行”会将服务时间统计出来,并颁发一张“时间银行卡”,在未来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可取出使用。另外,对于那些已经把时间存起来,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使用“时间”的老人,“时间银行”便把义务服务的时间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返还给老人。

二是,先进贴心的养老院。

瑞士大概有1700家养老院,其中60%为公立,40%为私立。瑞士养老院的规模都不大,每家通常设有几十至三百张床位不等。虽然容纳人数不多,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养老院基本可以做到1个专业护工照顾1个老人。

(2)挪威建立的石油基金(2006年更名为养老基金),目前资产达到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基金。除以挪威520万人,相当于每人拥有19万美元的养老财富

在挪威并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他们更乐于去到养老院养老。挪威养老机构的环境静逸、空气清新,关注老人的身体心灵。很多养老院都会为长者开设演讲比赛、歌舞表演、电脑课程、外语培训等活动,甚至连心理医师、音乐理疗师、牧师等工种都配备了!

2亚洲

在亚洲也有养老很好的国家,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

(1)韩国的社会保障做的很好,社会保险(四大保险)、公共扶持(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服务。

韩国现代养老金体系的发展起源于1960年设立的公务员养老金计划。1963年,韩国从公务员养老金计划中分离出军人养老金计划;1975年,韩国设立了私立学校教师养老金计划;1988年,韩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国民养老金计划。公务员、军人及私立学校教工等特殊职业养老金与国民养老金计划形成了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和2005年,韩国分别引入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和第二支柱退休养老金计划作为国民养老金计划的补充。2008年,韩国引入基础老年养老金计划,资金由财政拨付,用于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构成了零支柱。至此,韩国形成了以第一支柱为主体、第二和第三支柱特色发展、零支柱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2)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年化特别严重,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高龄工作者。

日本的养老保险有三个层次,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和企业年金,这些福利几乎包括了社会中所有年龄及阶层的人,所以说日本的养老机制福利,社会福利都是很好的。

日本的养老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并具备了有以下特点,多结构形式的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的金融上的运用。

3我国

我国的养老机制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在制度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我国老年人的福利也在不断改进,比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家乡老年人出行就享受了很多福利,公共交通上老年人有很多优惠,有老年免费卡和老年优惠卡,对老年人出行有很大的便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特别惊讶于瑞士的时间银行制度。因为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在这种双刃剑的条件下,我感觉这个制度能很好的弥补劣势并把它转为优势。因为养老对于我国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护理人员,比如很多敬老院都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部分老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以及必要的聊天谈心的精神照料。在家的老人虽然能得到儿女的照顾,但是儿女都是有工作的,对于一个孩子的老人,必要的照顾更是不够的,也会给孩子加大负担。而如果实行这种制度,创建这么一个组织,参与这个组织的很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人都可以安排照料年纪更大的老人,这些老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爱好,能更好的省去一大部分护理人员,甚至可以几个老人配备一个有医学知识的护理人员也是可以的。

另外,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国家富强,虽然还没达到发达国家但已经全面脱贫。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福利也在不断上升。国家可以再接再厉,吸取日本挪威等国家高福利的经验,继续增加老年人的福利。

下载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菲律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劳务输出国,自90 年代末期起,菲律宾每年向海外输出的劳务人员达80 多万,且输出量逐年增加。海外劳务人员汇回菲律宾的收入占菲律宾GDP 高达10%。我......

    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新加坡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廉洁的几个国家之一,在透明国际组织在2008年公布的世界最廉洁国家中,新加坡排名世界第四,而新加坡在廉政建......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按:为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推动我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推......

    北欧预防腐败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北欧预防腐败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北欧在反腐败方面行动早、法律完善、经验丰富、效果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当前我国腐败问题形势相当严峻,借北欧经验改善......

    新加坡城市管理经验对厦门的启示

    新加坡城市管理经验对厦门的启示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 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

    消费金融公司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消费金融公司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0-9-27 2009年8月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这类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

    日美德经验对中国“农发行”的启示(合集五篇)

    日美德经验对中国“农发行”的启示 【摘要】农业是百姓生计之根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将通过对几个不同国家......

    巴西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巴西農業保險發展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2009年12月23日 14:49 來源: 中國保險報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中國和巴西在許多方面十分相近,二者分別為亞洲和美洲最大的發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