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04:3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第一篇: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北京市体改委副主任仇章建

(2010年3月8日)

西班牙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欧洲第5位。1997年,西班牙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6000亿比塞塔(约折合58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超过了欧元区十一国3.1%的平均增长水平。自五十年代以来,西班牙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蓬勃发展,在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发展及做法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关注。

蒙特拉贡联合公司(MONDRGONCORPORACIONCOOPERATIVA,简称MCC)的合作社制度及其发展业绩,被许多经济学家誉为世界当代合作社发展的成功典范。蒙特拉贡联合公司关于“合作社原则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经验,不但解决了国际合作运动特别是工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难题,而且他们的很多做法也值得我国在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和安置人员再就业中学习和借鉴。

一、蒙特拉贡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蒙特拉贡联合公司是一个合作社联合体,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合作社集团。“蒙特拉贡”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自治区奎布兹柯阿省的一个山区小镇,是西班牙的主要工业区之一。1941年2月,蒙特拉贡合作社事业的创始人唐·荷赛·马利亚·阿里兹曼蒂神父来到蒙特拉贡

镇宣传合作经济思想,并于1943年创办了一所技术学校,为发展合作社培养人才。1956年,由这所学校毕业的5个年轻的工程师发起成立了当地第一家工业合作社。此后,工业合作社一家又一家地陆续诞生。为了合作社的融资需要,1959年,蒙特拉贡成立了合作金融机构,即现位居西班牙银行界第18位的劳动储蓄银行。1969年,又成立了依克兰研究中心,为提高合作社的科技水平服务。蒙特拉贡的合作社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不但工业合作社大量涌现,商业、住宅、教育等领域合作社也逐渐发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了适应欧洲统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合作社开始联合起来,先是组成地区性集团,以后又进行行业重组,于1991年12月成立了蒙特拉贡合作社联合体——蒙特拉贡联合公司,合作社走上了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蒙特拉贡联合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工业、商业、金融、教育、科研等97个合作社组成的企业集团,公司下设工业、流通、金融三大行业集团。至1996年末,蒙特拉贡联合公司所有合作社净资产总额为3327.8亿比塞塔(约折合22.2亿美元),职工达30643人。当年,工业、商业等合作社共实现销售额6299亿比塞塔(约折合42亿美元),其中,出口12亿美元;劳动储蓄银行贷款额为7323.8亿比塞塔(约折合48.8亿美元)。97个合作社除2个经营亏损外,其它共实现净利润600多亿比塞塔(约折合4亿多美元)。蒙特拉贡联合公司的整体实力已位居西班牙十大企业集团之列。

二、蒙特拉贡合作社的办社原则

蒙特拉贡的合作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获得成功的关键是把合作制的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蒙特拉贡的合作社坚持以国际合作联盟的“罗虚代尔”原则为基础,结合西班牙及当地的情况,制定了十项办社原则来规范合作社的行为。这十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一)自由加入,遵守社章。蒙特拉贡合作社对于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企业分配其工作的人都是开放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持不同的政治民族观点、不同性别的人在加入合作社时不会受到歧视。遵守合作社章程是加入合作社的唯一要求。

(二)民主管理。蒙特拉贡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由全体入股职工组成。社员大会决策遵循“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成员在占有、了解信息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力。

(三)坚持劳动者主权。蒙特拉贡合作社认为,劳动者是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己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兴办合作社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应享有最高权力。

(四)资本处于辅助从属地位。蒙特拉贡合作社认为,资本是一种工具,从属于劳动者,是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的积累应与个人贡献挂钩。

(五)社员参与企业管理。蒙特拉贡合作社坚持民主办社并不仅限于社员资格和决策权方面,而是使所有社员实行自我管理,并通过多种渠道参与企业管理。合作社建立和形成适当的社员参与机制。

(六)报酬的一致性。蒙特拉贡合作社将报酬的一致性视为管理的基本原则。联合体内的各合作社实行一致的工资确定办法;合作社内在一致的基础上(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差别不大)对不同岗位、不同业绩的工作,工资存在差别。合作社与其他企业相比,遵循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必须相当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其他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

(七)合作社之间合作。蒙特拉贡合作社认为,为了实施“一致性”的原则和实现企业效益,必须建立合作社间的合作机制。合作社应通过组织集团建立统一的劳动制度,包括员工有组织的流动,并通过合作实行生产经营上的协同和利益的共享。蒙特拉贡联合公司的合作社与巴斯克自治区的其他合作社进行合作,共同加速发展;还与西班牙、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合作社进行合作,促进合作运动的发展。

(八)推动社会变革。蒙特拉贡合作社愿以合作社的活动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尽可能在合作社系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立符合合作社制度的社会保障等,努力与当地经济、社会机构密切合作,为建立自由、公平和团结的社会做贡献。

(九)普遍合作。蒙特拉贡合作社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主张实行和平、公平和发展的目标,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交流,努力与世界经济、文化接轨。

(十)发展教育。蒙特拉贡合作社创业者们认为,要想使合作社得到发展,就要有良好的领导人和员工;要想有好的领导人和员工,就要有良好的教育。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各个方面发展教育。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合作培训,使他们了解合作社的原则和制度,对广

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

蒙特拉贡的合作社在发展中较好地贯彻了上述原则,既促进了企业的蓬勃发展,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蒙特拉贡”经验。

第二篇: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考察情况及启示

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考察情况及启示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2006年10月11日至31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赵杰副主任率队组织培训班对西班牙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和农业政策进行了学习和实地考察,感到西班牙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将该国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和我们的一些建议反映如下:

一、西班牙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东临地中海,面积50.48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00万人左右。为了把分散耕作的农民组织起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从19世纪末期产生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开始,西班牙经过长达100多年的努力,建立健全了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合作社在西班牙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西班牙理论界称之为“高于数学和收益平衡表之上的体现人的存在价值的一种社会经济形式”。

目前,西班牙有近万个各类经济合作社,其中一半左右是农业合作社,如以生产柑桔为主的瓦伦西亚大区有各类合作社650个,其中90%是农业合作社,该大区有7.85万农民或小型农场主,有95%的农民加入各类农业合作社。西班牙制定了专门的《合作经济组织法》,按照西班牙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原则,各大区也制定了有关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其中瓦伦西亚大区1998年发布了合作社法律。

农业合作社是从事农业、畜牧业、林业及相关产业的农民或农场主,由于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开发共同的产业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销售,并进行民主管理和决策,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其主要职能:一是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二是有责任帮助社员解决生产困难,完善生产过程;三是有责任按照社员愿望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销售、加工和对剩余产品进行处理;四是购买、完善、分配和维持与土地有关的相关事宜;五是为社员提供各种形式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代理社员的住宅、汽车和报税等服务;六是合作社之间以及合作社社员之间在需要时可进行资金拆借、融通;七是帮助和促进信用社和银行机构为社员发放小额贷款。如合作社在农村信用社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帮助信用社为社员提供信贷等服务;八是加强与其他合作社的协作,不断充实和完善服务的职能等。

西班牙农业合作社的类型很多,有酸类水果种植合作社、农业与环境保护合作社、纯种子培殖合作社、灌溉和地下用水合作社、农村金融合作社、产品仓储包装销售合作社、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及其他类型合作社。按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层次,分为一级农业合作社、二级农业合作社。一级农业合作社成员都是农业生产者,二级农业合作社主要成员是一级农业合作社或外来原料供应者、服务者。同一行业5个以上的农业合作社可以组成行业联合会,不同的行业联合会可以再联合,最大的联合会是FELOAN CCAE(西班牙合作社联合会)。

二、西班牙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了种植橄榄和加工橄榄油合作社、种植葡萄和酿酒合作社、种植柑桔、柿子和仓储加工合作社,总体感到,西班牙农业合作社的运行和发展遵循合作社的一般原理,但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农业合作社是农民志愿加入、自愿联合、合作互助的经济组织。所有的合作社包括农业合作社都要遵守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即自愿开放的原则,只要是农民自愿,即可加入合作社;平等独立的原则,合作社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不像股份公司,谁出资多,谁拥有的权利大,同时农民加入合作社,没有放弃其对土地拥有的所有权等其他权利;合作互助的原则,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相互合作,不全是为追求利润,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要为社员提供教育、培训等各种机会;进退自由的原则,当一个社员退出合作社时,要退还加入时的收费及到退出时的利息。

(二)社员共同出资、共担债务、共享成果。西班牙法律规定,农业合作社由社员共同出资建立,资本金最低为10万欧元,初始社员最少要出资3000欧元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以后新加入的社员要缴费,但不能超过合作社资金的45%,新社员的缴费不形成资本金,只能分享合作社的收益,对合作社产权结构没有实质影响,以确保社员在合作社的平等地位,防止少数人控制合作社。合作社要从收益中留存备用金,出现亏损时,用备用金弥补,但不能用资本金弥补,以维持合作社的稳定。与股份公司不一样,合作社对债务负无限责任,负债要用社员的所有财产来承担,防止合作社及社员过度借债,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实行一人一票为基础的社员民主管理制度。合作社产权中的控制决策权掌握在全体社员大会手中,全体社员大会要求所有的社员参加,全体社员大会选举产生合作社的管理委员会,以及决定经理、审计财务人员等相关重要岗位人员,合作社的方针和预算、决算等重大事项由全体社员大会决定,社员在合作社中权力和责任对等,一般实行一人一票制。

(四)合作社的分配采取公平的原则。与股份公司不一样,合作社分配不是以社员出资多少进行分配的。合作社的收益在分配前要留足备用金和按法律规定比例提取的培训金,之后的利润再按社员提供给合作社的农产品数量、等级等进行分配,使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向劳动倾斜,使劳动者在占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上得到了较大的实现,体现了合作社的公平原则。如瓦伦西亚市一个以种植销售柑橘和柿子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加工保鲜、分类包装、运输销售柑橘和柿子,利润分配按照从社员中收购的水果数量、等级进行分配,得到了社员欢迎,保持了合作社长久的生命力,这个合作社从成立到现在已延续了120多年。

三、西班牙政府引导和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西班牙能正确处理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的关系,不搞行政命令,主要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规范和促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财政适当资助引导合作社的联合与合并。西班牙的农业合作社不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只要农民自愿可垮行政区域成立合作社,完全按照经济原则成立。为了提高农民抗风险的能力,政府鼓励合作社之间合并,如瓦伦西亚目前有500多个农民合作社,按照瓦伦西亚大区农业部门的设想,最理想的目标是将这500多个农业合作社整合为60-70个合作社,这样合作社才更有竞争力。为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政府对进行合并和联合的合作社给予资金补助和扶持,按照西班牙农业部和全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达成的协议,农民自愿每合并成立一个联合合作社,最初的1至5年,农业部给予最高不超过6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分5年拨付),主要用于支付联合合作社成立后的办公场所的租金、办公设备、人员开支、法律登记等费用。

(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社员进行培训。法律规定农业合作社必须从收益中提取专项培训基金,专门用于对社员的培训。西班牙政府也设立专门培训合作社负责人的专项基金,对农业合作社的男、女领导人分别提供60%、80%的培训资金。瓦伦西亚大区政府农业政策中,专门制定了“农民合作项目、帮助农民合作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对合作社社员和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的规定。

(三)对农业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其公司所得税率为20%,而一般公司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5%,优惠程度是比较高的。正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西班牙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合作社,有的合作社不断从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流通拓展,形成了大的法人集团,拉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产品升值。并引导其他资金投入到农产品的加工和农业科技的攻关上,促进了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四)政府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完善农技推广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西班牙农业技术研究主要依靠各级科研院所来完成,这些科研院所的科研及管理人员都属于国家公务员。但农业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大都由科研院所和农业合作社联系,在社员的土地上进行试验或技术推广。虽然西班牙政府在农业部门设有专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构,如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下面设有30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办事机构,但具体到市镇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则是由农业合作社来负责,政府要求农业合作社设专人负责病虫害防治,资金由政府提供,发现疫情及时向政府下属办事机构或农业部门报告。

四、西班牙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农民合作社在西班牙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一)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民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西班牙的农业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联合起来,把家庭农场经营同市场联结起来,使家庭农场更有效地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直接参与了国内外大市场的运行,提高了农民抗风险的能力,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保证了农产品能够及时销售并获得收益,西班牙是全世界出口柑橘最多的国家,其中70%是通过农业合作社出口的。

(二)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农业合作社一般都承担了农业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济职能。农业合作社在新技术推广、品种改良、质量认证、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指导、出具原产地证书等方面提供的大量服务,对于改善生产条件,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信誉和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各种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和扩大,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销售结合起来,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了农业部门增加值的来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只提供原料产品的局面,使农民涉足于加工业和商业,参与竞争并占领市场,增加了农民以及农场主的收入,走上富裕之路。

五、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启示

西班牙通过农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合作社代理了许多政府应该履行但不经济的职能,完善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业和工业、流通联系起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分享了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成果,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组织形式。为借鉴西班牙的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我国国情复杂,农村以单个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生产经营社会化、市场化的矛盾,要适度放宽合作社对社员资格的限制,降低入社门槛,合理确立注册登记标准,鼓励地方和农民根据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并确立其法人地位。

(二)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该遵循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按照合作社的通行规则,从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出发,以农民社员为主体,坚持为社员服务、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的宗旨,遵循农民自愿、民主管理、有偿服务、公平分配原则,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防止通过行政强迫命令一个村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农民自愿参加、能使农民长久获益的有生命力的经济组织。

(三)政府在引导和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要重视和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培训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在有关法律法规中,也应借鉴西班牙的作法,对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必须预留培训基金,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四)按照经济组织的原则,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发展。我国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小、竞争力弱的问题普遍存在,与农户家庭经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样,许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应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经济手段,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走专业联合之路,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链条中占有份额,获得更高的社会分配利润,防止利用行政强制手段将经济合作组织行政化。

(五)积极探索“农技推广(防疫)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我国目前农技推广主要由乡镇农技推广相关站所承担,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落后等问题比较多,西班牙的“农业技术(防疫)部门+农民合作社+农民”的服务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可以解决农技推广(防疫)与农户脱节问题,应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推进全国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断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农技服务模式,政府以委托服务、购买服务为重点,实行“花钱办事不养人”。

(六)允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民资金互助业务,以解决农村资金流失和农业生产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当前农民贷款难、筹资难普遍存在,但农村大量存款又转贷城市,农村民间高利贷严重。可借鉴西班牙的作法,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的有效形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央2006年的一号文件中也有这个精神,应允许大胆尝试。

第三篇:国外养老经验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国外养老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1欧美国家

法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各国财务状况、物质福利、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出全球退休指数。评出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十大国家,位居榜单前十位的国家,其中7个欧洲国家,1个北美洲国家,2个大洋洲国家。

(1)瑞士是全球公认的、名副其实的“最适合养老的国家”。居住环境一流:面积不大,但星罗棋布地盘踞着山川、河流、湖泊、森林……它包含了太多我们所能想象的美。还有各种高尔夫、登山、滑雪运动,让老人退休生活更精彩。这里的人平和、朴实、包容,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相处融洽。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和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等让瑞士成了“最适合养老”的国家。

一是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由瑞士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即人们在退休以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间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时间银行”会将服务时间统计出来,并颁发一张“时间银行卡”,在未来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可取出使用。另外,对于那些已经把时间存起来,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使用“时间”的老人,“时间银行”便把义务服务的时间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返还给老人。

二是,先进贴心的养老院。

瑞士大概有1700家养老院,其中60%为公立,40%为私立。瑞士养老院的规模都不大,每家通常设有几十至三百张床位不等。虽然容纳人数不多,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养老院基本可以做到1个专业护工照顾1个老人。

(2)挪威建立的石油基金(2006年更名为养老基金),目前资产达到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基金。除以挪威520万人,相当于每人拥有19万美元的养老财富

在挪威并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他们更乐于去到养老院养老。挪威养老机构的环境静逸、空气清新,关注老人的身体心灵。很多养老院都会为长者开设演讲比赛、歌舞表演、电脑课程、外语培训等活动,甚至连心理医师、音乐理疗师、牧师等工种都配备了!

2亚洲

在亚洲也有养老很好的国家,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

(1)韩国的社会保障做的很好,社会保险(四大保险)、公共扶持(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服务。

韩国现代养老金体系的发展起源于1960年设立的公务员养老金计划。1963年,韩国从公务员养老金计划中分离出军人养老金计划;1975年,韩国设立了私立学校教师养老金计划;1988年,韩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国民养老金计划。公务员、军人及私立学校教工等特殊职业养老金与国民养老金计划形成了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和2005年,韩国分别引入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和第二支柱退休养老金计划作为国民养老金计划的补充。2008年,韩国引入基础老年养老金计划,资金由财政拨付,用于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构成了零支柱。至此,韩国形成了以第一支柱为主体、第二和第三支柱特色发展、零支柱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2)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年化特别严重,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高龄工作者。

日本的养老保险有三个层次,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和企业年金,这些福利几乎包括了社会中所有年龄及阶层的人,所以说日本的养老机制福利,社会福利都是很好的。

日本的养老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并具备了有以下特点,多结构形式的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的金融上的运用。

3我国

我国的养老机制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在制度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我国老年人的福利也在不断改进,比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家乡老年人出行就享受了很多福利,公共交通上老年人有很多优惠,有老年免费卡和老年优惠卡,对老年人出行有很大的便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特别惊讶于瑞士的时间银行制度。因为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在这种双刃剑的条件下,我感觉这个制度能很好的弥补劣势并把它转为优势。因为养老对于我国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护理人员,比如很多敬老院都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部分老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以及必要的聊天谈心的精神照料。在家的老人虽然能得到儿女的照顾,但是儿女都是有工作的,对于一个孩子的老人,必要的照顾更是不够的,也会给孩子加大负担。而如果实行这种制度,创建这么一个组织,参与这个组织的很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人都可以安排照料年纪更大的老人,这些老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爱好,能更好的省去一大部分护理人员,甚至可以几个老人配备一个有医学知识的护理人员也是可以的。

另外,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国家富强,虽然还没达到发达国家但已经全面脱贫。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福利也在不断上升。国家可以再接再厉,吸取日本挪威等国家高福利的经验,继续增加老年人的福利。

第四篇:菲律宾劳务输出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菲律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劳务输出国,自90 年代末期起,菲律宾每年向海外输出的劳务人员达80 多万,且输出量逐年增加。海外劳务人员汇回菲律宾的收入占菲律宾GDP 高达10%。我国是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但是劳务输出比例却不足国际市场份额的1.5%。从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中探寻经验和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菲律宾;中国;对外劳务输出;解决方案;利国利民

中图分类号:F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43(2009)8-0088-2.5

一、菲律宾和中国劳务输出的现状

菲律宾海外事务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截止2008 年底目前菲律宾共有海外侨民900 万人。菲籍劳工遍布世界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集中的地方有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本和意大利。每年圣诞节和新年前,源源不断的美元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流向这个太平洋岛国。菲律宾海外劳务包括海外合同工人、持工作签证工人和持其他非移民签证但已就业的人员。海外合同工人是菲律宾海外劳务的主体,按工作地点划分,可以分为陆上劳务和海上劳务两类。陆上劳务人员约占菲律宾劳务输出总量的93.7%,占每年劳务输出量的四分之三。2008 年,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依然有137.6 万菲律宾人到海外工作,比2007 年上升了近30%。新出国就业劳务人员中女性比例上升较快,平均占新出国就业劳务人员总数的71%。在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尤为突出,平均分别占到91%和85%;在中高层管理人员、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行业中男性居多,而办公室职员和销售人员则男女各半。从菲律宾海外劳务人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服务人员,占劳务输出总量的37.8%,其中家政服 务(俗称“菲佣”)是最重要的行业;专家和各类技术人员;制造业工人和职员;贸易、销售人员;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农业工人;在外籍船只上从事客货运输和渔业捕捞的菲律宾海员,以及在外国轮船公司工作的职员,这部分海上劳务人员占菲律宾海外输出总量的20%左右。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劳务输出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口总数超过13 亿,其中15~64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1%,全社会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中国境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目前全世界约有1.4 亿人境外就业,但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境外就业人口总量却不足国际市场份额的1.5%。同时,中国的劳务输出发展极不平衡,劳务人员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始终不能得到保障。而我们知道,菲律宾的劳务人员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工较高的素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中国劳务输出的质量差,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制约了中国劳务输出的发展。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没有安全保障等等诸多因素,这一问题将在下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二、菲律宾对本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管理

菲律宾能在劳务输出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是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的。

(一)菲律宾劳务输出完善的立法制度

1995 年《海外劳工与海外菲人法》(No.8042 共和国法)是菲律宾关于海外劳工派遣与管理的主要法规,包括以下内容:1.利用网站、出版物等大众传媒,提供充足的海外就业信息。菲律宾所有

驻外使、领馆都要通过海外就业管理局定期发布有关所在国的劳动就业条件、移民情况和特定国家遵守人权和劳工权利国际标准等的情况,每月至少在报纸上公布1 次。以外交部牵头建立的政府信息共享系

统,将有关菲劳在海外的数据资料通过计算机联网在相关机构间自由交换实现共享,以便于海外菲劳的管理。2.加强海外菲劳的就地管理,菲律宾在有2 万以上菲劳国家的使领馆设立劳务管理机构,由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人员组成,至少包括劳工专员、外交官员、福利官员、协调官员各一人,在被菲列为高问题国家派驻律师和社会工作者。海外劳务管理机构保持24 小时办公,并与外交部设立的24 小时信息援助中心相联,以保证总部与各中心联络畅通。3.促进回国工人再就业。1999 年6 月菲劳工部为回国 劳工成立了再就业中心,促进回国劳工再就业。再就业中心通过与私营企业协调,为回国菲劳工开发谋生项目;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将有特长的回国劳工的信息提供给国内所有公营或私营招工机构和雇主;为回国劳工提供定期学习和求职的机会。

(二)菲律宾对海外劳工的保障制度

菲律宾政府十分注意对海外劳工的保护,其保护是全方位的:外交部的国内机构或国外使领馆有保护移民工人和海外菲律宾人的义务,外交部下设移民工人事务法律助理,由总统任命,负责提供所有的法律授助服务;劳动和就业部注意海外工人在东道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下是否得到公正待遇,帮助劳工得到法律援助和推荐适当的医疗中心或医院;由于海外劳工的事务涉及到同有关国家的关系,菲外交部专门设有海外劳工事务局。在海外劳工比较集中的国家,菲律宾使馆设有劳工事务参赞和秘书,帮助劳工寻找工作、解决困难和纠纷。海外工人福利署(OWWA)给予菲律宾移民工人及其家属力所能及的帮助,负责与代理人或雇主联系。

(三)菲律宾对劳务人员高效的培训体系

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在劳动和就业部下设海外劳工就业署、海外劳工福利和技术培训中心,各省、市、县也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培训中心和管理人员。每个出国人员都要参加由招募机构或劳务人员所在实体单位举办的免费出国前定向学习班,学习方案均由海外就业署审查和批准。根据劳工所去的国家和所要做的工作,安排他们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包括有关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基本的工作要求等,争取派出的劳工都能找到和适应工作。正是这种高效的培训体系,使得菲总统阿罗约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夸口说,人力资源培养是菲律宾“保守得最完好的商业秘密”。

(四)菲律宾对劳务输出的财政支持政策

菲律宾政府还在财政上支持本国劳务输出,如设立了紧急遣返基金、海外移民工人贷款担保基金法律授助基金、国会移民工人奖学金共计4 个海外工人基金,最初总规模为5 亿比索。此外,从1998 年开始菲律宾政府规定海外劳工免交个人所得税,并设立专门机构为回国的劳工在国内就业方面提供方便,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简化劳务人员出国手续,加强对劳务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等。

(五)菲律宾给予劳工崇高的政治荣誉

1995 年拉莫斯执政时,确定了“菲律宾海外劳工”(缩写为OFW)这一称谓。这一名称的确立体现了菲劳的菲律宾公民身份,这是政府保护他们合法权利的一种努力。当然,与之相应的还有各种立法工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菲政府将每年的6 月7 日定为外籍劳工日,以资纪念和表彰,政府给予菲劳崇高的荣誉,将他们称为“现代英雄”。

三、增大劳务输出对中国来说利国利民

对于中国来说,重视和增大劳务输出,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因为劳务输出将对我国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增大劳务输出,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我国增大劳务输出,那么海外劳工的工资外汇收入将会成为我国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济学原理认为,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具有增加输出国收入的宏观经济效应。中国是劳务输出小国,又是拥有世界1/5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决定着中国劳动力的边际报酬率过低,这也在中国人力成本的低廉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向高边际报酬率国家进行劳务输出,即提高了我国劳动边际报酬,增加了我国的福利和国民生产总值,也能促进输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外派劳务只占世界劳务输出的1.5%,但劳务输出投入少、见效快的特征依然清晰可见。

(二)增大劳务输出,可以缓解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丰富的劳动力不仅没有成为强有力的比较优势来创造财富,相反,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有必要增加中国的劳务输出。劳动力“推拉理论”创始人拉文斯坦认为,人口流动是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拉力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优惠的劳动力政策等。劳动力流动是个人经过估算经济机会而实施的行为。所以作为劳动力富裕的中国,输出劳动力,可以减少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保证社会稳定、有秩序的和谐发展。

(三)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规范输出渠道,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

目前中国在外的劳动力,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偷渡等非法方式进行的对外输出,普遍存在英语水平差,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这些输出的群体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文化水平受限,大多从事高危甚至非法的作业,自身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多数人的行为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有必要提高输出劳务的素质,同时构造方便快捷规范的输出渠道。劳工较好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无疑在向世界做起了中国文化的免费广告,向世界展示中国人勤劳、聪颖、善良的一面。而这些劳工,就像中国的形象代言人,会在无形中帮助中国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潜在的利益将是巨大的。

(四)增大劳务输出,可以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但是由于语言,历史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国家对中国有着莫名的偏见和恐惧。而通过劳务输出,一方面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另一方面更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可以说,以经济形式传播文化理念,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精神,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四、从菲律宾劳务输出经验中,体会中国该如何解决劳务输出的问题

笔者通过查阅多方资料和文献,发现中国缺少一个全面有效的劳务输出管理体系,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中国劳务输出的根本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专门负责对外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并从各个方面解决和促进中国的劳务输出发展。笔者考虑,劳务输出管理机构需要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劳务输出相关法律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还没有统一的立法。立法的严重滞后导致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调整对外劳务合作关系法律依据不足,处理外派劳务法律纠纷时适用法律困难。我国现有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与国际社会接轨,立法工作亟需加强。我国需要对海外就业的目的、宗旨、战略方针,招募机构的管理,出国程序的办理,海外工人的保护与遣返以及回国人员的再就业政策与措施等尽快作

出相关规定,并给予实施。完整、合理的法规将能有效地推动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全面的对外劳工保障体系

前文已经分析了菲律宾在对外劳工方面所采取的保障措施,笔者认为,中国也必须建立这样类似的体系。我国有必要在中国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保障中国劳工在外的合法权益,并且要积极地与当地劳动力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给中国劳动力最切实有效的医疗、法律等相关服务。只有劳工的安全和各方面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在国外更加安心、安全的工作,同时,这也将反过来促进我国的劳务输出比例。

(三)建立高效、优质、低廉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要充分挖掘国内有关高校的潜力,在专业设置上注重考虑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把外派劳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遵循新国际贸易理论关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规模经济、技术优势和创新发展是国际分工真正动力的思想,切实抓好技术成熟,生产能力强,且有竞争力的大项目的向外转移,以此扩大高技术劳务输出队伍,带动高技术劳务对外输出。其次,可以参考菲律宾关于劳工的培训体系,给输出劳工提供免费或者低廉的培训服务,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劳务输出的质量。这将解决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根本问题。

(四)积极参与国际相关问题的会议,争取更多的劳务输出便利

我国要积极参加国际相关会议,积极与主要劳务输入国政府签署协议,以推动外派劳务的发展。考虑到建立在双边基础上的劳务合作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如果有条件,最好与关系密切的国家达成多边自由经贸协定。这样,就可以因制度的约束而减少对劳务合作的限制。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谈判,争取得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较为优厚的待遇。

(五)建立完善的劳工素质考察体系,争取得到国际认可

这只是笔者的设想,就如同托福、雅思考试一样,中国可以建立这样一套考察体系,只有成绩达标者方可申请出国劳务。如果这项考试足够全面,可以争取到国际的认可,那么将对我国高质量的劳务输出提供极大的国际便利。这份“成绩单”就好比一张国际贵宾卡,让中国的劳务输出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劳务输出上中国任重而道远。但是,笔者相信,以中国人民的勤奋和智慧,定将在对外劳务输出方面闯出一片新天地。尤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中国劳务输出与国际的接轨将在不远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玉娟.菲律宾劳务输出对中国的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6.8

[2]刘昌明.菲律宾海外劳务经营模式研究.亚太经济,2008.4

[3]杨云母.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分析.人口学刊,2006.6

[4]王艳红.劳务输出,利国利民.经济与管理,2005.2

第五篇: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新加坡三达膜集团有限公司-蓝伟光[2008-2-28]

前言

2007年4月,新加坡吴作栋资政与中国温家宝总理会晤时,正式提出中新合建“环保城”的构想。双方原则同意在中国选择一个水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或一个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借鉴新加坡的水务经验打造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中新“环保城”。值得指出的是,新加坡水务经验的核心是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膜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二十一世纪绿色节能的高新技术,当今世界,全球变暖、能源短缺、水源紧张、环境污染,其控制与解决的方案无不与膜技术密切相关。新加坡通过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但成功解决了自身的水源短缺问题,而且化危机为商机,从一个受马来西亚水供制约的岛国转化为国际瞩目的环球水务枢纽,向世界各地提供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海水淡化与废水资源化解决方案,将其最大的劣势变成最大的优势。

可以大胆预测的是,随着开发的深入与应用的拓宽,膜技术在水质净化、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会与计算机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相媲美。本文在总结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膜技术为核心构建中新“环保城”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模型,供中国政府讨论决策时参考。

新加坡的水务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几乎所有的资源与产品都依赖进口。新加坡的水源原本根据建国前六十年代初期与马来西亚所签订的两份供水协议,由马来西亚柔佛州经新马长堤引入新加坡。

新马一衣带水,但多年来纷争不断,供水曾经是马国把握谈判主动权最为有力的筹码,也曾经是新加坡人最为难言的苦楚。笔者1985年厦门大学毕业后曾从事海洋环境与科学的研究工作数年,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在新加坡科技园创办三达膜,参与、见证了新加坡解决供水危机的规划、发展与实施的过程。

鉴此,笔者就新加坡如何通过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化解水供危机,并催生一个巨大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保与水务产业的经验总结为如下六点:

1、战略先行、国家主导

新马水供纠纷促使新加坡把水源问题当作国家战略予以优先考虑。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虽说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贮水的地域与面积有限,地下水的开采更是严格禁止。因此新加坡唯有把目光转向四周的海洋,希望依赖高新技术,实现海水淡化。同时,新加坡建立了优秀的水务政策,把水源供应与污水处理等所有与水相关的部门集中到环境与水源部统一规划与管理,以此统筹新加坡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2、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当年新加坡把海水淡化作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时,政府采取的策略是积极鼓励全球商家充分利用新加坡的平台显现才能,展示技术,创新研发,开拓商机。在政府搭台的背景下,这一领域几乎所有国际领先的企业均向新加坡介绍他们在海水淡化方面的经验与技术。当时,国际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多级闪蒸、低温蒸馏等在中东广泛应用的技术。膜法海水淡化虽然不乏研究且屡有报道,但尚未成为应用的主流。

3、广招人才,集中开发

九十年代初,一批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学毕业、曾赴欧美留学工作数年的中国学者受新加坡招聘人才优惠政策的吸引从世界各地辗转来到新加坡生根发芽。另外,也有一批像笔者一样直接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资助的中国留学生在此茁壮成长。今天这些人中大多数已成为新加坡国家研发创新的主力军。毫不夸张地说,新加坡在国际科技界拥有的地位与影响,这批人才的贡献功不可没。

虽然新加坡广招各方面人才,但政府深知新加坡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攻克新加坡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或投入到最能为新加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比如,新加坡成立了一个由李显龙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创新研发理事会,其研发的主攻方向却限定在环境水务、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动漫与多媒体四个领域。就海水淡化而言,当年正是由科学家指出应该尽量避免采用以相变为核心的蒸发技术淡化海水,因为不但成本高昂,还将使新加坡面临的水源问题转化为全球愈来愈严重的能源问题。这一意见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研发的注意力聚焦到开发不涉及相变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海水淡化工艺,并从新材料、节能、防腐、海水综合利用等多个与海水淡化相关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与广泛探讨。

4、示范项目,抛砖引玉

当新加坡探讨通过膜技术淡化海水时,发现应用膜技术回收废水制备新生水比海水淡化的成本更低。因此新加坡先于海水淡化起动了新生水的示范工程。与中国多数的科研主管部门不同,新加坡并未着眼于如何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市场,而是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应用,通过示范项目吸引全球商家。在示范项目中,科学家只参与指南制定,不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避免了国内传统科技体制中指南的编制者也是国家资金的分享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政府以市场换技术,不惜工本建造示范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鼓励全球企业积极参与竞争,展示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技术;科学家则是通过企业承建的示范工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更好的思路与方案供政府决策参考。

5、构建模式,树立品牌

在示范项目成功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敏锐地觉察到运用膜技术实现废水资源化制备新生水不但可以解决新加坡的水供问题,更可以催生一个巨大的环保与水务产业。为新加坡的产业转型与对外拓展找到了一个新的闪光点。因此新加坡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运用膜技术实现水循环利用的商务模式。通过开放政府的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明确指定用膜技术净化原水及实现废水资源化制备新生水,为企业提供平台,为新加坡打造品牌。

2003年的新加坡国庆日,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资政带领数万人共饮新生水的场景至今令人难忘。从此,新加坡的水品牌应运而生。今年3月,李显龙总理亲自为第四座通过膜技术将废水再生为新生水的工厂落成剪彩,并对外宣布至2010年,膜法新生水的供应量可以达到全国总水供量的30%,更把新加坡的水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6、营造商机,全球推广

在明确了大力发展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回收利用废水制备新生水的目标后,新加坡首先通过国际相关组织以最严格的规范标准鉴定新生水的质量,向世界证明通过膜技术生产的新生水,其纯度远远高于普通饮用水的标准,并以此向国际社会证明饮用新生水是安全可靠的。其次,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商家使用新生水;新生水产量不断增大,成本不断降低,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政府主导组织新加坡企业参与国际水务市场的开发与竞争,并定期组织企业参与由部长率领的经贸代表团赴中东、印度、中国等缺水地区推介新加坡的优秀水务经验。此次吴资政面晤温总理时提出了新中合作共建“环保城”的构想正是新加坡政府为企业“营造商机,全球推广”的最佳写照。

新加坡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针对新马水供纷争,确定了利用膜技术向海洋要淡水的国家战略,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应用膜技术回收废水制备新生水的成本比海水淡化的成本更低,不但可使新加坡的废水再生循环使用,还能解决目前困扰全球的环境污染与水源短缺问题,因此在新加坡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保与水务产业。

新加坡水的故事是一个现代奇迹的故事,当国际上很多专家相信缺乏水源将是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时,新加坡依赖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逐渐实现了水源供应的自给自足。笔者认为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对中国有如下五点启示:

1、“取”之以鱼,莫若以渔

新加坡在水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使其在全球引人瞩目,也为新加坡多家环保与水务公司开拓了庞大的国际市场。但笔者以为,中国应当学习的是新加坡面对困难、思考对策、解决问题、创造商机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利用新加坡的技术与经验解决中国某一城市、某一局部的环保与水源问题。新加坡通过膜技术为岛国增建了新生水与海水淡化两个水喉,而中国应当考虑如何通过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其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知己知彼,融会贯通

如果说解决水源问题是当时新加坡面临的巨大挑战,催生环保产业、发展水务科技则是新加坡的另一个里程碑。中国目前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率低下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建立一个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协调的中新“环保城”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应在反思传统的水利工程仅仅是实现了水的时空转换,并没有改变全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占有量不足全球1/4的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新加坡在水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膜法海水淡化与废水资源化实现水的开源与节流。另一方面,要把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废水处理的末端治理方式提升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层面,使膜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笔者创立的三达膜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与经验可供借鉴。

3、科技为源,人才为本

当长堤对岸的供水无法依赖时,作为一个岛国,考虑的出路是如何把四周的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水。在海水淡化的探索过程中,新加坡开发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应用更广的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废水资源化制备新生水的方法。新加坡的成功基于如下两个立足点:一是科技,二是人才。

中国对膜技术的研发并不陌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与物力,也有大量的科技论文与鉴定成果,然而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际应用不多。这方面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能够给予中国很好的启示。况且,许多中国学者参与了新加坡的环境与水源开发与管理计划,中国政府如能突破传统的科技体制,让参与新加坡实战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家科研863、973计划及拟议中的中新“环保城”拥有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将有利于中国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

4、循环经济、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成长和谐的“双赢”之路已成为解决资源日趋枯竭、污染日渐严重问题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出现,使得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之间不再相悖。笔者创立的三达膜近年来开发了数百项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新工艺,并在许多制药、染料、化工、冶金、轻工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中获得了十分成功的应用,化解了“鱼(经济发展)和熊掌(环境保护)不可兼得”的矛盾,笔者坚信三达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5、中新合作,优势互补

中新两国渊源深厚,文化相通,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与巨大的合作空间。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新加坡优秀的规划理念、创新的研发机制、先进的环保经验与独特的发展模式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中新两国可以共同发展巨大的环保与水务产业,把新加坡的品牌优势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新加坡广泛而密集的自贸协议网络与国际平台,实施中国政府提倡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既能分散中国的贸易顺差,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能使中国企业和新加坡本身受益。

中新“环保城”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模型

笔者建议,选择一个一旦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即可带动传统农业、基础工业、生物化工、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健医药、现代物流等行业协调发展与持续增长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中的一部分作为拟议中的中新“环保城”,由新加坡政府组织的财团创新规划、投资发展。

附图描绘了一幅以膜技术为核心、水循环为载体、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循环经济结构全景:

1.各种水源(无论是工农业生产的废水还是苦咸水或海水)经过膜处理可得到各种级别的净水,然后分别应用于生态农业、生物化工、机械电力、冶金钢铁、石油开采、轻工造纸、印染纺织等行业。

2.钢铁冶金工业中使用大量的酸和碱,导致大量的酸、碱废水的产生,选用适当的膜工艺,可以实现膜法回收酸、碱,同时实现中水回用。同样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通过膜技术实现油水分离,回收石油的同时所分离纯化的净水则作为油田回注水使用,油田回注水成本大大降低。

3.燃煤烟气通过膜法脱硫回收硫酸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煤化工合成氨的尾气可通过气体分离膜回收氢气,它是以质子交换膜为核心的燃料电池的重要原料,是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的清洁能源。

4.电厂的余热蒸汽用于生物化工,把传统的农业资源转化为高科技的保健医药产品。农产品加工的淀粉经过生物化工产业链,可依次制得糖、黄原胶、糖醇、赤霉素、青霉素、维生素C等。黄原胶既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采油工业的驱油剂增加石油开采的收率;赤霉素可以回用到农业中,用于促进杂交水稻的增产及其他农作物的丰收;目前中国的维生素C、赤霉素、青霉素生产称霸全球的重要原因是通过应用三达膜的技术,在降低能耗、增加收率的同时改进产品质

量、减少污染排放。

5.传统农业的废弃物秸秆等可用于发电,更可以通过酶膜反应器制备工业酒精,再通过渗透汽化膜转化为燃料乙醇,避免了应用蒸馏技术制备燃料乙醇这种耗能换燃料的工艺。而工业酒精的更大规模应用则是通过膜催化的方式转化为生物乙烯,随后与传统石化工业中的乙烯后续合成装置对接。

若规划中的中新“环保城”能够把新加坡的环保与水务经验拓展到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中国的传统产业,促其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对新加坡提出的更大挑战,对中国建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新型城市具有更大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笔者坚信:以新加坡建国四十二年来所展示的智慧及其面对困难、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创造奇迹的能力,新加坡有能力将这一新的挑战转化成更大的机遇!

三达膜于1997年由蓝伟光博士在新加坡科技园创立,2003年6月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曾荣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评定的新加坡最具成长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亚太地区最具成长的高科技500强第28名等荣誉。三达膜以膜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业务领域涉及膜材料制备、膜系统集成、膜应用开发、环保水务、生物化工等相关产业。旗下拥有海内外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余家,在新加坡、中国、德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均有分支机构。三达膜拥有一批博士、MBA、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技术与管理团队。集团下设膜工程技术中心与博士后工作站,并与海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共建研发中心。

三达膜董事局主席蓝伟光博士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国新加坡商会福建分会常务副会长、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名誉理事、国际海水淡化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商务委员。蓝伟光博士以其在膜技术领域卓越的开发与上下游工艺相结合的膜应用过程的能力而著称,被中外媒体誉为“技术成就膜王”,“中国膜术师”等称号,曾荣获香港亚洲周刊“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奖”、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奖”、中国国务院侨办“杰出创业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等多项荣誉。

附件二:膜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简介

膜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是模仿细胞膜的功能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性分离特征的化工复合材料。

根据膜的应用,膜可分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离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分子扩散膜、电渗析膜、膜反应器、膜催化器等。根据制膜材料,膜可分为高分子膜、陶瓷膜、金属膜等。根据膜的构型,膜可分为卷式膜、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等。

膜技术为原水净化、废水资源化、空气污染控制与产品回收提供了一条极为简便有效的途径。选择适当的膜分离过程不但可解决目前许多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能够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与产品的回收率,在改进产品质量与增加生产收益的同时,减少原料与产品在废水、废气中的流失,符合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要求与规范。膜技术与传统的反应分离、浓缩纯化技术相比,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自动化、设备简单、结构紧凑、易于维修管理等优点,因此,在制药、化工、石油、染料、纺织、印染、造纸、电子、食品、饮料、冶金、农业、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载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社的经验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欧预防腐败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北欧预防腐败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北欧在反腐败方面行动早、法律完善、经验丰富、效果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当前我国腐败问题形势相当严峻,借北欧经验改善......

    消费金融公司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消费金融公司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0-9-27 2009年8月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这类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

    日美德经验对中国“农发行”的启示(合集五篇)

    日美德经验对中国“农发行”的启示 【摘要】农业是百姓生计之根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将通过对几个不同国家......

    巴西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巴西農業保險發展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2009年12月23日 14:49 來源: 中國保險報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中國和巴西在許多方面十分相近,二者分別為亞洲和美洲最大的發展中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 导读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

    国外奢侈品营销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推荐五篇]

    国外奢侈品营销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田淑芳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方经济的融合,奢侈品这个曾经远离大众视野的贵族六品正快速渗透......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精选5篇)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是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5篇)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