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

时间:2019-05-14 09: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

第一篇: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

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

为了解专家学者对于党风建设和民风改善的看法和建议,我们通过电话采访和邮件往来的方式对众多知名专家进行了意见征集,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其一,八项规定在改善党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其二,党风的改善从哪些方面带动了民风的好转;其三,八项规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为民风建设提供借鉴。意见征集得到专家学者的热烈回应,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此,我们摘选若干重要观点以座谈的形式加以刊发。

申建林:

八项规定没有成为“一阵风”的四大原因

领导干部的言行及其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比一种体制结构的变化更具有直观性,更能触及民众的感受。开会不摆鲜花、不挂条幅、不迎来送往;不用公款进高档酒楼,开会不备礼品等可见的变化给民众以切身的感受,并直接促使健康的民风社风的形成。官员的腐败行为得到了遏制,整个社会的奢靡浪费之风也随之减少,比排场、赛风光的观念与行为不再大行其道,节俭的传统美德逐渐恢复;民间的人情消费之风开始转变,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升学宴”“谢师宴”的盛行已经向健康文明的情感表达方式转变;人们的消费更加理性化,畸形的高档礼品经济被日常的民生经济所取代。

八项规定出台已三年多,并未成为“一阵风”,而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第一,八项规定就其内容指向与话语表述来看,不是形式主义的大话和套话,而是具体细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行为准则。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是个体的行为规定。第二,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上行下效。在权力相对集中的政治形态中,政治行为与政治作风的有效变化更多地源于上层。第三,建立了刚性约束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严查,各级单位考核问责。第四,鼓励民众监督。八项规定因深得民心而吸引了民众的自觉参与,不少民众和志愿监督者在高档酒楼饭店进行拍摄,并通过网络将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进行曝光。

薛 梅:

中央反腐败诺言不断兑现重塑诚信之风

随着八项规定精神在各级党政机关的贯彻落实,社会风气也有所转变。首先,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观念又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崇尚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社会风尚。其次,鄙视特权、崇尚廉洁、耻于贪腐的社会风气在逐渐形成,将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助推器。最后,随着中央反腐败诺言不断兑现,执政党带头讲诚信的作风推动了诚信之风在全社会的塑造。

从“八项规定”以来的各项党风建设措施中,社会风气的建设也可吸取一定的经验。

首先,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和对有章不循、恶意规避、随意变通等行为进行毫不留情地责任追究,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次,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制约作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具有专门监督机构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可以弥补专门监督机构的不足。群众的批评、举报,新闻媒体的曝光对不正之风和腐败形成强大压力。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为群众监督不断创造条件,如各种党务政务公开,利用各类现代媒体直播干部述职等。当然,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也需要引导、规范,也必须有序地进行。

第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与社会不良现象的斗争也应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遏制很多人旧病复发、很多问题死灰复燃的现象。

林建成:

让基层反腐成为民风建设的前奏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得以改善,人民群众为之一振。八项规定表面上看属于治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从行为约束转向价值观层面的冲击,公款消费在思想上的合法性受到否定,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通道正在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八项规定也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在八项规定取得重大成效之际,我们应不失时机地以此来带动民风建设。我们要看到,民风建设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国民素质、优化国民性的必经之路。八项规定有以下成功经验,可为民风建设提供启示。

第一,民心是胜败的大前提。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八项规定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它深得民心。它对民风建设的启示是:对民风建设要有信心,因为人心向善毕竟是社会主流。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建设人与人关系更加和谐的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第二,小节牵动着大问题。公款吃喝看似小事,实际上却关乎党心民心,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它对民风建设的启示是:要以小见大,让人们接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要从细微处入手,要弘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高层身体力行使八项规定更具感召力。官风与民风密切相连。因为在老百姓心目中,官员就应该是道德楷模或道德标杆。标杆的滑落往往会导致民风的下滑,没有清正的官德也很难有高尚的民德。它对民风建设的启示是:正官德是促民德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八项规定严格持续执行本身就是对民风建设的推动。要力戒双重标准,以官风促民风,以官德带民德。

第四,找准突破口是取胜的关键。八项规定以公款非法消费为突破口,取得重大成效。它对民风建设的启示是:民风建设,不破不立。我们首先要梳理出破什么。从当前状况看,一是要破造假,因为今天假货已经无处不在;二是破伪善,因为伪善本质上是人格造假;三是破私心、破漠然之心,培育社会公德,增强凝聚力;四是破拉关系,反不正之风。这四方面更有诸多表现形式,将哪一种形式作为突破口,需要反复研究,慎之又慎。

第五,广纳各方智慧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八项规定的出台是建立在吸取各方智慧的基础之上的。它对民风建设的启示是:要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港台的经验,看它们怎样塑造高素质国民。要研究高素质国民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即高素质国民产生的规律。

第六,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同以往一些规定不同,八项规定确实取得了重大成效。它对民风建设的启示是: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心态和接受程度。要制定分层措施,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对策。而一旦付诸实施,就要有打赢战役的坚定决心。

八项规定能够取得成效,规定本身明确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的,以下三方面才是主要的:一是最高领导人带头执行,从政治局成员开始;二是党中央和中央纪委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党委和纪委重视执行;三是自中央纪委开始,创造性地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例如,紧抓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抓早抓小,及时通报曝光,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抓党风建设给民风改善的主要启示包括:一是党风建设不能松劲,八项规定的执行不能放松;二是要引导各基层团体、社会团体、系统制定好的行为规范;三是要求分散在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带头执行这些行为规范上起带头作用;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表彰行为良好的群众;五是普遍地建立诚信档案,对于群众中不好的行为,要给予记录、曝光,并施以必要的批评、约束或适当的惩戒。例如,对不文明游客要曝光,要罚其在旅游景点当清洁工若干时间,要付双倍的门票价格等;对于在飞机上无理取闹的旅客,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乘坐飞机等。

王传利:

改善社会风气须清理寻租腐败论

以优良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是党的优良传统。目前八项规定取得显著成效,但还没有获得根本性的、全面的、持久性的成功。通过短暂的强力促进就能一劳永逸地长久地维持优良党风的判断,轻视了几千年来饮食陋习的顽固性,低估了几十年来社会风气败坏的程度,过高的评价要么是好大喜功地邀功求赏,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所以,从实践来看,改善社会风气,必须继续加大贯彻八项规定的力度,不可掉以轻心。我国现有的反腐理论和实践,被一批极力推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者为诋毁权力管制而引入的寻租腐败论所严重误导着,而寻租腐败论具有强烈的资本偏好,对社会运行必需的权力充满敌意,将反腐指向权力,不加分析地迷信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权钱交易行为中,严惩了体制内的党政干部,即权力方,放纵了体制外的社会方面,即资本侧。治理社会不良风气,不在寻租腐败论的视野中,因为深挖社会不良风气的主体,必然涉及寻租腐败论保护的黑恶资本力量。寻租腐败论者痛斥“权贵”资本主义,但从来不怒骂“富贵”资本主义。所以,改善社会风气,从理论上,必须清理毒害我国二十多年的寻租腐败论。

元跃旗:

民风建设也是执政党的责任

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八项规定使党员干部的作风好转了,对民风来说,起到的是引领示范作用。一方面,领导干部中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少了,民风中崇尚节俭行为多了;领导干部请客送礼的少了,民风中人文关怀的多了。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的少了,民风中百姓的怨言少了,新的期待多了;领导干部轻车从简、占道少了,百姓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多了……总之,执政党的作风是定向标,决定社会风气。八项规定也折射出社会风气的日渐好转,并在潜移默化中扬善扶正。

从执政角度看,民风建设也是执政党的责任。一是要制定公民认同的民风规则。八项规定作为全党上下共同遵守的规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多个细则,违背了怎么处理,要承担什么责任、付出什么代价,所以效果就出来了。现在,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制定细则规范,将有力推进民风建设。二是要把民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抓到底。落实八项规定是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重视之高前所未有,所以效果明显。这对于民风建设是一个极好的借鉴,各级党组织要把社会建设中的民风建设作为己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之中,从顶层设计上做出长远部署,培育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吻合的民风,才会具有更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民风建设中身先士卒。八项规定首先是规范中央的,然后才是全党向中央看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身的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对纪律约束层级之高,也是前所未有。这是落实八项规定取得党风建设成效的关键所在。同样道理,在民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和间接影响着民风。这对党员干部来说,不仅要在履职中带头遵纪守法,还要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师表,才会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成为百姓学习的楷模,民风也必将日渐升华。

责编/谭峰 杨鹏峰 潘丽莉 张夏梦 美编/李祥峰

第二篇:经验和启示

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

做法、经验和建议

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试点县之一的开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达州市东部。东邻重庆市开县,南接重庆市万州区、梁平县,西界达县,北连宣汉,属盆地边缘浅丘区,是一个七山微水三分田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94个行政村、21个社区,15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万户、48.7万人。本次林改涉及20个乡镇、194个行政村、18个社区,1509个村民小组,林改面积47.96万亩。

自去年8月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细心谋划,稳步推进。截止10月20日,已全面完成所有林权证的打印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定位、高位推动。自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林改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和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为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县、乡两级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县林改办下设有政策法律宣传组、业务技术组、林权纠纷调处组、后勤保障组和工作督导组。村上明确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抓林改。同时,重点林区各村村的每个村民小组还推选了3-5名有一定威信和办事能 力,作风正派,办事公正,熟悉村情,在群众中口碑较好的村民代表义务参与林改,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三长”挂帅抓林改,社会广泛参与林改,上下齐抓共管林改的良好局面,为顺利推进我县林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力宣传发动,深化对林改实质的理解。为使林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浓郁改革氛围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把深化对林改实质理解作为突破口,首先是组织林改办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党和国家及省市林权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县情编制系列宣传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解答》(1、2),“解答”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自流山政策、责任山政策、谁造谁有政策、具体统一经营政策和登记发证政策,共57个具体问题,全面剖析了林改工作,“解答”经审定后,印发各村民小组,由各级工作组组织学习讨论;二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发表电视讲话,阐述林改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及时通报全县林改工作进度,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县林改办及时印制了《致全县林农朋友的公开信》15万份,发放至每个农户,出动宣传车辆36台次巡回到各乡(镇)和重点林区村宣传;四是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辟林改宣传专栏,集中报道林改工作的相关内容,并在每天黄金时间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五是各乡(镇)、村、组也分别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改政策,认真召开了三个动员会(乡级、村级和小组动员会),并多次召开了林农座谈会、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和村民代表会。全县已办宣传专栏123期,书写宣传标语5326幅,编写林改信息简报37期;六是县上先后8次集中对全县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林改工作人员分别进行政策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925人次。同时,各乡(镇)也举行相应的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达 12000多人次。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基本做到了人农民朋友知情、知理、知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对林改实质的理解。

(三)建章立制、规范操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要规范林改工作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我们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一是规范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林改启动初始,由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作组,深入乡镇、村调查摸底,通过登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同时,为规范全县林改方案,县林改办还印发了《关于做好村组林改方案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乡(镇)、村林改方案制定程序与要求的通知》,对林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手续完善等系列细节进行了统一要求。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严格执行“四签两不准”(即会议通知户主签收、参加会议户主签到、表(票)决签名、原始林改方案签字、不准他人或无书面委托代签、不准用非正规书写笔签字)和“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户主大会的户主必须超过应到会户主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的票数必须达到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否则表决无效)。切实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政策宣传到位,群众不了解政策不实施;坚持实事求是,情况不明不动手;坚持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三分之二不票决;坚持办事公开透明,公示有异议的不审批。采用“从下到上,在从上到下”(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林改方案,送审后返回公示)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江县XX乡镇XX村XX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为确保林改工作严格按实施方案有序进行,县林改办先后制定了 《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技术操作规范》、《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界操作办法》、《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县乡镇级工作流程图》、《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级工作流程图》、《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图》、《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规范》等系列政策、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全县林改,使庞大的林改工作作到了有序可循。

(四)试点引导、攻坚克难。为使林改工作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县林改领导小组把长岭镇作为了试点乡镇,2007年10月19日县林改办抽调了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强,林改政策熟悉的精兵强将45名,组成了试点工作队,分成政策法律宣传组、业务技术组、林权纠纷调处组奔赴长岭的山山水水,先期开展试点,力求使党和国家的林改政策与长岭林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试点中重点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对一些纠纷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集中引导加以解决,尤其是对一系列的操作规范进行具体应用,对全县林改摸索出经验和具体办法。通过一个多个月的艰辛努力,使广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了各类操作规范,并使操作规范更加集体化、明了化了。共查找解决难点、热点33个,如宗地的划分、面积的确认、表格的填写、附图的制作等,调处林权纠纷5起,总结操作性强的经验25条。在此基础上,县林改办又在长岭镇组织召开了全县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通过林改办同志的政策宣传,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讲解,林农代表的现场发言,使与会同志受到了一次全面的生动的系统培训,有力推进了全县林改进程。

(五)、严格工作进度,总体推进林改。为了确保全县林改按 4 期高质量完成,县上对工作进度进行了统一要求,将主体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并就各阶段的时间任务进行了明确。一是组织准备阶段(2007年8—10月):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宣传培训。主要是成立各级林改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机构,印发林改政策文件,开展宣传发动和政策业务培训,全面摸清自留山、责任山、退耕还林地、集体山林面积和林地流转情况,并张榜公示,制定方案。二是勘界确权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3月):现场勘界,明确主体,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由各村或村民小组组织人员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和四至界线,并在县、乡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逐块调查登记和勾绘地形图,并将四至界线和确权结果张榜公布。公示无异议的林权,签订合同;对公示有异议的,再次核实;有争议的,调处解决。三是建档发证阶段(2008年4—10月):逐级报批,统一发证,全面建档,规范管理。承包合同签定后,登记造册,填写申请表,经乡(镇)初审后,报县上审核,再录入、校对,进行第三榜公示,无误后,再打印发证,并建立林改档案。县林改工作督导组按阶段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度,加速了林改工作的总体推进。

(六)突出重点难点,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确权,难点是录入。确权越扎实,隐患就越少;录入越认真,差错就越少。在勘界确权阶段,我们始终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作主”的工作原则,把林改的决定权充分交给群众,放手让群众自己去分山确界,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解决林改中遇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县上指派了业务技术 精、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包片进行外业调查绘图和内业各种表格的技术指导,确保了林地勘查四至界限清楚、权属关系明确,外业绘图准确、内业整理规范,图、表、卡“三相符”。在录入打印阶段,我们采取边录入边校对,录完后又校对,最后还将林权证的关键内容以表格形式打印出来,返给村社及农户核对无误后再打证,从而确保了林权证的准确无误。

(七)狠抓督查指导,逗硬考核奖惩。县上坚持统筹安排,上下联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全县林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限期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的目标考核责任书,推行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把林改工作列入政绩考核内容和硬性指标;二是落实了县级领导挂包责任制,林改工作的每个关键环节,各位领导都主动深入挂包乡(镇)、村,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有序推进;三是县委、政府督查室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督促各地按要求扎实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在每月25日前向县林改办书面报告其工作进度;四是县林业局成立了5个指导小组,由局班子成员任组长,指导小组成员由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业务指导、进度调控、外业勾图和质量检查等工作。

(八)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化解纠纷。由于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宽,多年积淀的林权纠纷逐步显露出来,为切实做好林权纠纷化解工作,县上成立了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我县82年林业两制落实情况的林业局的9位老领导和老同志组成的林权纠纷调解组,本着以82年林业两制为依据、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原则、以合理化解为落脚点,采取查阅档案、调查走访、召开座 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实地逐一核实、逐一化解林改纠纷。对时间跨度长、分歧较大,一时确实难以解决的,采取梳理归纳的方式,上报县政府调解。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林权纠纷93起,已经调处89起,其余4起正在积极调处之中,还没有一起上报县政府调解,也没有一起上访的。

二、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是不可能成功的。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摆到重要日程,坚持“三级书记抓林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改革期间,多次深入乡村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改革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县、乡、村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许多地方把改革与地方组织换届、干部任用考核、财政转移支付、部门形象测评等挂起钩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林业部门督促指导、村组两级具体操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的有序推进。

(二)尊重民意,依靠群众,是改革成功的法宝。集体林权改革是一项牵涉千家万户林农利益的改革,要保证林改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林改中,我县始终把充分发动群众作为整个林改的根本性工作来抓,坚持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林农(使他们真正明白这次林改的意义和具体的操作程序,使每个林农都成为林改政策的明白人),把决策权实实在在交给林农(把分不分山、怎么分山、分多少山等一切重大 问题的决定权统统交给群众),在纠纷调处上认认真真依靠林农(由村民小组推选的村民代表牵头,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交谈,“重证据、摆事实、互调换、讲感情”),依靠群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许多我们林改工作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全县农民对林权制度改革的满意率达95%以上。一些地方群众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把这么好的政策给了我们,把分山的权力也给了我们,如果再分不好,那就是我们太无能了。”

(三)严密组织,精心操作,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导致乱砍滥伐,甚至给今后几十年的林业经营管理埋下隐患。为此,我县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中,首先是抓好宣传。通过向农民发送公开信、选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广播电视反复播放等形式,广泛宣讲改革政策,使之家喻户晓,统一思想认识。其次是明确方法。认真研究制定了《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对确权发证的范围、对象、发证机构、林权勘察、林权登记、公示、发证、资料建档、质量检查等10多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要求都作了详尽规定,确保改革不出差错,不留后患。三是抓好培训。使每个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同志都能掌握政策、学会操作,全县各级接受培训的林改技术人员累计达12000多人次。县林业部门还集全局之力,抽调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5个督查指导小组,深入改革第一线督查、指导工作。临山勘界要求技术人员、山主双方、林权改革小组成员“三到场”,确保无误。四是先试点、后推开。2007年8月先在长岭镇试点,试点成功后才在总结、完善基本做法的基础上,于2007年10月在全县全面推开。五是严防乱砍滥伐。改革初期,在改革方案出 台之前,暂停木材采伐,防止因政策宣传不到位出现乱砍滥伐;暂停木竹交易,防止木竹经销商趁机低价收购林农木竹;暂停山林流转,防止村组突击流转山林损害群众利益,确保改革秩序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

(四)广泛筹措,强化投入,是改革成功的保障。

林改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但面宽量大,情况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很长的时间,改革成本很高。据初步统计,林改每亩的最低费用在3.5-4.0元,国家和省级财政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县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配臵林改工作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筹备各级各类培训会议所需经费,印刷各种合同表册,给林改乡镇预拨林改经费5000—2.0万元。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多方筹集资金,自购微机、复印机、打印机和档案盒(袋)自带车辆、自备行李进驻乡镇开展林改工作。同时,各村社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外业勘界和内业填表归档的费用。据统计,全县目前共投入林改资金165.98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投入92.89万元,县、乡镇和农民自筹73.09万元。

三、取得的成绩

我县林改工作的基本估价是领导重视、群众积极、准备充分、措施得力、操作规范、工作扎实。具体表现是:

(一)、林业经营者积极性高涨。通过林改,确立了林农对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林业生产力得到了全面的解放,林农自己真正成了主人,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把山当地耕,把树当菜种”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林业建设的兴趣高涨。通过林改,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林业,认识到了发展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咨询林改和发展林业产业的兴趣逐渐浓厚,为促进整个林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促进了林区秩序安定稳定。林改后,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利益更加直接,责任更加落实,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人。许多林农在自己承包的山场设立护林告示牌、开设防火路、加强巡山护林,盗砍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同时,由于大量山林纠纷得到了妥善调处,消除了林区大量不稳定因素,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安全,极大地促进了林区和谐社会建设。

(四)、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林改工作中,各地始终坚持把宣传贯彻《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林改政策放在首位,使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入人心,使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增强了法制意识,同时,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整个改革过程体现了民意,体现了民主,不仅唤醒了老百姓的民主意识,也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五)、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林改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着想,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深入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倾心为老百姓服务,感动了群众,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 和服务意识,促进了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通过林权改革,林农成为了林地的真正主人,责、权、利真正得到了落实,林农造林、管林、护林、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高了,责任心强了,这对于保护生态与提高森林经济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分山到户之后,老百姓对于自己的林木就更有处臵权了,他们很有可能急功近利,乱砍滥伐。若不有效监管,势必导致植被的破坏、生态的恶化和老百姓长远利益的损害。

二是分山到户之后,老百姓对于不是本人的林木,护林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若不有效调动,一旦发生森林山火、森林病虫害和盗伐、滥伐,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分山到户之后,资源过于分散,很难进行规模经营。若不有效引导,很难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

四是分山到户之后,老百姓对于发展林业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很难获取。若不有效组织,林业产业很难得到长足发展。

这些问题,都是林改后出现的严峻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需要加以认真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法律法规宣传体系。建立以县、乡、村、组等层次,采取广播、电视、会议、标语等形式,以宣传《森林法》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体系。

(二)、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的原则,引导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之间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 性森林资源联防协会,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禁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健全保护森林资源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各地制订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切实提高群防群治水平,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三)、建立林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林农在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把农户确权后零星经营的林地集中起来,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抗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扶持和培养涉及林业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大力推进资本与林地的联合,采取租赁、合作、联办等形式,引进大公司、大集团与林农合作建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规模经营。

(四)、建立林业服务体系。积极探讨建立金融、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构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林业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研究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探讨森林保险业务。二是创建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林业技术咨询,及时帮助农民解答营造林、防治病虫害疑难问题。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向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林木林地资产流转信息、木材及林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三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进一步完善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核心,乡镇林业站、村林技员为纽带,林业企业、林业示范户为载体的县、乡、村、户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第三篇:对党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院:能源学院

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班级:0444132

姓名:崔小峰

学号:04413208 对党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以及在老师的领导下我们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矛盾论与实践论》以及其他文献,是我们的认识提高了不少,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课下阅读光明日报,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及中国的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能更加清楚的认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只有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是同学党建工作的永恒课题。党风廉政建设心得体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则是摆在我们各级党务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第一,我们要端正我们的认识和能力。主要途径一是抓学习,只有抓学习,才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拓展新视野,开创新境界。在学习安排上,我们要多多培养学生们的思想教育,还有对他们深刻灌注热爱着党,绕住过的思想。我们要求班级干部深化“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落实 学校,院系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

第二,增强班委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活动不断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同学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同学党组织建设新领域,不断更新党的同学工作理念。一是坚持开展党员骨干双培养活动,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创新创业的本领。二是以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抓好党性实践活动,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党员先锋岗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与党员的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抓好党员的学习培训,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努力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要求上下功夫。明确学习内容,明确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集体学习包括党支部组织学习、党课、学习讨论与交流等,要求党支部学习讨论每月1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同时大力提倡自学,党员个人按照支部的安排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每日不少于1课时。明确学习要求。要求每位党员树立良好学风,将学习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认真做学习摘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调研文章等。积极分子每个季度都要交思想汇报,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宗旨,也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始终保持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心里时刻装着职工群众,牢记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扑下身子抓落实,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为同学排忧解难,以优良的作风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加强党员活动管理工作,推进党建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党员活动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党员活动在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在各支部中开展推荐优秀学生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进入管理层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壮大党的力量;如三下乡,志愿者党员进养老院,举办各种晚会,运动会等等。不管哪项活动,我们都要牢固树立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基准,融党性、党风、党纪为一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充实、改进、更新党员活动内容。

第四、以人为本,关注党员身心健康。把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与维护党员权利、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要求党员多做贡献的同时,要维护党员的合法利益;在强调党的纪律的同时,要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在强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要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党员为企业改革发展尽职尽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呈现新面貌,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国外养老经验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国外养老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1欧美国家

法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各国财务状况、物质福利、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出全球退休指数。评出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十大国家,位居榜单前十位的国家,其中7个欧洲国家,1个北美洲国家,2个大洋洲国家。

(1)瑞士是全球公认的、名副其实的“最适合养老的国家”。居住环境一流:面积不大,但星罗棋布地盘踞着山川、河流、湖泊、森林……它包含了太多我们所能想象的美。还有各种高尔夫、登山、滑雪运动,让老人退休生活更精彩。这里的人平和、朴实、包容,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相处融洽。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和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等让瑞士成了“最适合养老”的国家。

一是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由瑞士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即人们在退休以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间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时间银行”会将服务时间统计出来,并颁发一张“时间银行卡”,在未来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可取出使用。另外,对于那些已经把时间存起来,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使用“时间”的老人,“时间银行”便把义务服务的时间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返还给老人。

二是,先进贴心的养老院。

瑞士大概有1700家养老院,其中60%为公立,40%为私立。瑞士养老院的规模都不大,每家通常设有几十至三百张床位不等。虽然容纳人数不多,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养老院基本可以做到1个专业护工照顾1个老人。

(2)挪威建立的石油基金(2006年更名为养老基金),目前资产达到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基金。除以挪威520万人,相当于每人拥有19万美元的养老财富

在挪威并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他们更乐于去到养老院养老。挪威养老机构的环境静逸、空气清新,关注老人的身体心灵。很多养老院都会为长者开设演讲比赛、歌舞表演、电脑课程、外语培训等活动,甚至连心理医师、音乐理疗师、牧师等工种都配备了!

2亚洲

在亚洲也有养老很好的国家,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

(1)韩国的社会保障做的很好,社会保险(四大保险)、公共扶持(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服务。

韩国现代养老金体系的发展起源于1960年设立的公务员养老金计划。1963年,韩国从公务员养老金计划中分离出军人养老金计划;1975年,韩国设立了私立学校教师养老金计划;1988年,韩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国民养老金计划。公务员、军人及私立学校教工等特殊职业养老金与国民养老金计划形成了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和2005年,韩国分别引入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和第二支柱退休养老金计划作为国民养老金计划的补充。2008年,韩国引入基础老年养老金计划,资金由财政拨付,用于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构成了零支柱。至此,韩国形成了以第一支柱为主体、第二和第三支柱特色发展、零支柱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2)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年化特别严重,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高龄工作者。

日本的养老保险有三个层次,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和企业年金,这些福利几乎包括了社会中所有年龄及阶层的人,所以说日本的养老机制福利,社会福利都是很好的。

日本的养老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并具备了有以下特点,多结构形式的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的金融上的运用。

3我国

我国的养老机制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在制度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我国老年人的福利也在不断改进,比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家乡老年人出行就享受了很多福利,公共交通上老年人有很多优惠,有老年免费卡和老年优惠卡,对老年人出行有很大的便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特别惊讶于瑞士的时间银行制度。因为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在这种双刃剑的条件下,我感觉这个制度能很好的弥补劣势并把它转为优势。因为养老对于我国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护理人员,比如很多敬老院都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部分老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以及必要的聊天谈心的精神照料。在家的老人虽然能得到儿女的照顾,但是儿女都是有工作的,对于一个孩子的老人,必要的照顾更是不够的,也会给孩子加大负担。而如果实行这种制度,创建这么一个组织,参与这个组织的很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人都可以安排照料年纪更大的老人,这些老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爱好,能更好的省去一大部分护理人员,甚至可以几个老人配备一个有医学知识的护理人员也是可以的。

另外,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国家富强,虽然还没达到发达国家但已经全面脱贫。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福利也在不断上升。国家可以再接再厉,吸取日本挪威等国家高福利的经验,继续增加老年人的福利。

第五篇:菲律宾劳务输出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菲律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劳务输出国,自90 年代末期起,菲律宾每年向海外输出的劳务人员达80 多万,且输出量逐年增加。海外劳务人员汇回菲律宾的收入占菲律宾GDP 高达10%。我国是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但是劳务输出比例却不足国际市场份额的1.5%。从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中探寻经验和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菲律宾;中国;对外劳务输出;解决方案;利国利民

中图分类号:F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43(2009)8-0088-2.5

一、菲律宾和中国劳务输出的现状

菲律宾海外事务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截止2008 年底目前菲律宾共有海外侨民900 万人。菲籍劳工遍布世界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集中的地方有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本和意大利。每年圣诞节和新年前,源源不断的美元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流向这个太平洋岛国。菲律宾海外劳务包括海外合同工人、持工作签证工人和持其他非移民签证但已就业的人员。海外合同工人是菲律宾海外劳务的主体,按工作地点划分,可以分为陆上劳务和海上劳务两类。陆上劳务人员约占菲律宾劳务输出总量的93.7%,占每年劳务输出量的四分之三。2008 年,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依然有137.6 万菲律宾人到海外工作,比2007 年上升了近30%。新出国就业劳务人员中女性比例上升较快,平均占新出国就业劳务人员总数的71%。在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尤为突出,平均分别占到91%和85%;在中高层管理人员、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行业中男性居多,而办公室职员和销售人员则男女各半。从菲律宾海外劳务人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服务人员,占劳务输出总量的37.8%,其中家政服 务(俗称“菲佣”)是最重要的行业;专家和各类技术人员;制造业工人和职员;贸易、销售人员;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农业工人;在外籍船只上从事客货运输和渔业捕捞的菲律宾海员,以及在外国轮船公司工作的职员,这部分海上劳务人员占菲律宾海外输出总量的20%左右。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劳务输出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口总数超过13 亿,其中15~64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1%,全社会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中国境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目前全世界约有1.4 亿人境外就业,但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境外就业人口总量却不足国际市场份额的1.5%。同时,中国的劳务输出发展极不平衡,劳务人员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始终不能得到保障。而我们知道,菲律宾的劳务人员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工较高的素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中国劳务输出的质量差,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制约了中国劳务输出的发展。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没有安全保障等等诸多因素,这一问题将在下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二、菲律宾对本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管理

菲律宾能在劳务输出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是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的。

(一)菲律宾劳务输出完善的立法制度

1995 年《海外劳工与海外菲人法》(No.8042 共和国法)是菲律宾关于海外劳工派遣与管理的主要法规,包括以下内容:1.利用网站、出版物等大众传媒,提供充足的海外就业信息。菲律宾所有

驻外使、领馆都要通过海外就业管理局定期发布有关所在国的劳动就业条件、移民情况和特定国家遵守人权和劳工权利国际标准等的情况,每月至少在报纸上公布1 次。以外交部牵头建立的政府信息共享系

统,将有关菲劳在海外的数据资料通过计算机联网在相关机构间自由交换实现共享,以便于海外菲劳的管理。2.加强海外菲劳的就地管理,菲律宾在有2 万以上菲劳国家的使领馆设立劳务管理机构,由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人员组成,至少包括劳工专员、外交官员、福利官员、协调官员各一人,在被菲列为高问题国家派驻律师和社会工作者。海外劳务管理机构保持24 小时办公,并与外交部设立的24 小时信息援助中心相联,以保证总部与各中心联络畅通。3.促进回国工人再就业。1999 年6 月菲劳工部为回国 劳工成立了再就业中心,促进回国劳工再就业。再就业中心通过与私营企业协调,为回国菲劳工开发谋生项目;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将有特长的回国劳工的信息提供给国内所有公营或私营招工机构和雇主;为回国劳工提供定期学习和求职的机会。

(二)菲律宾对海外劳工的保障制度

菲律宾政府十分注意对海外劳工的保护,其保护是全方位的:外交部的国内机构或国外使领馆有保护移民工人和海外菲律宾人的义务,外交部下设移民工人事务法律助理,由总统任命,负责提供所有的法律授助服务;劳动和就业部注意海外工人在东道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下是否得到公正待遇,帮助劳工得到法律援助和推荐适当的医疗中心或医院;由于海外劳工的事务涉及到同有关国家的关系,菲外交部专门设有海外劳工事务局。在海外劳工比较集中的国家,菲律宾使馆设有劳工事务参赞和秘书,帮助劳工寻找工作、解决困难和纠纷。海外工人福利署(OWWA)给予菲律宾移民工人及其家属力所能及的帮助,负责与代理人或雇主联系。

(三)菲律宾对劳务人员高效的培训体系

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在劳动和就业部下设海外劳工就业署、海外劳工福利和技术培训中心,各省、市、县也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培训中心和管理人员。每个出国人员都要参加由招募机构或劳务人员所在实体单位举办的免费出国前定向学习班,学习方案均由海外就业署审查和批准。根据劳工所去的国家和所要做的工作,安排他们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包括有关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基本的工作要求等,争取派出的劳工都能找到和适应工作。正是这种高效的培训体系,使得菲总统阿罗约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夸口说,人力资源培养是菲律宾“保守得最完好的商业秘密”。

(四)菲律宾对劳务输出的财政支持政策

菲律宾政府还在财政上支持本国劳务输出,如设立了紧急遣返基金、海外移民工人贷款担保基金法律授助基金、国会移民工人奖学金共计4 个海外工人基金,最初总规模为5 亿比索。此外,从1998 年开始菲律宾政府规定海外劳工免交个人所得税,并设立专门机构为回国的劳工在国内就业方面提供方便,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简化劳务人员出国手续,加强对劳务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等。

(五)菲律宾给予劳工崇高的政治荣誉

1995 年拉莫斯执政时,确定了“菲律宾海外劳工”(缩写为OFW)这一称谓。这一名称的确立体现了菲劳的菲律宾公民身份,这是政府保护他们合法权利的一种努力。当然,与之相应的还有各种立法工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菲政府将每年的6 月7 日定为外籍劳工日,以资纪念和表彰,政府给予菲劳崇高的荣誉,将他们称为“现代英雄”。

三、增大劳务输出对中国来说利国利民

对于中国来说,重视和增大劳务输出,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因为劳务输出将对我国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增大劳务输出,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我国增大劳务输出,那么海外劳工的工资外汇收入将会成为我国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济学原理认为,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具有增加输出国收入的宏观经济效应。中国是劳务输出小国,又是拥有世界1/5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决定着中国劳动力的边际报酬率过低,这也在中国人力成本的低廉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向高边际报酬率国家进行劳务输出,即提高了我国劳动边际报酬,增加了我国的福利和国民生产总值,也能促进输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外派劳务只占世界劳务输出的1.5%,但劳务输出投入少、见效快的特征依然清晰可见。

(二)增大劳务输出,可以缓解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丰富的劳动力不仅没有成为强有力的比较优势来创造财富,相反,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有必要增加中国的劳务输出。劳动力“推拉理论”创始人拉文斯坦认为,人口流动是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拉力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优惠的劳动力政策等。劳动力流动是个人经过估算经济机会而实施的行为。所以作为劳动力富裕的中国,输出劳动力,可以减少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保证社会稳定、有秩序的和谐发展。

(三)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规范输出渠道,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

目前中国在外的劳动力,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偷渡等非法方式进行的对外输出,普遍存在英语水平差,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这些输出的群体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文化水平受限,大多从事高危甚至非法的作业,自身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多数人的行为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有必要提高输出劳务的素质,同时构造方便快捷规范的输出渠道。劳工较好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无疑在向世界做起了中国文化的免费广告,向世界展示中国人勤劳、聪颖、善良的一面。而这些劳工,就像中国的形象代言人,会在无形中帮助中国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潜在的利益将是巨大的。

(四)增大劳务输出,可以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但是由于语言,历史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国家对中国有着莫名的偏见和恐惧。而通过劳务输出,一方面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另一方面更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可以说,以经济形式传播文化理念,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精神,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四、从菲律宾劳务输出经验中,体会中国该如何解决劳务输出的问题

笔者通过查阅多方资料和文献,发现中国缺少一个全面有效的劳务输出管理体系,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中国劳务输出的根本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专门负责对外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并从各个方面解决和促进中国的劳务输出发展。笔者考虑,劳务输出管理机构需要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劳务输出相关法律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还没有统一的立法。立法的严重滞后导致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调整对外劳务合作关系法律依据不足,处理外派劳务法律纠纷时适用法律困难。我国现有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与国际社会接轨,立法工作亟需加强。我国需要对海外就业的目的、宗旨、战略方针,招募机构的管理,出国程序的办理,海外工人的保护与遣返以及回国人员的再就业政策与措施等尽快作

出相关规定,并给予实施。完整、合理的法规将能有效地推动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全面的对外劳工保障体系

前文已经分析了菲律宾在对外劳工方面所采取的保障措施,笔者认为,中国也必须建立这样类似的体系。我国有必要在中国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保障中国劳工在外的合法权益,并且要积极地与当地劳动力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给中国劳动力最切实有效的医疗、法律等相关服务。只有劳工的安全和各方面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在国外更加安心、安全的工作,同时,这也将反过来促进我国的劳务输出比例。

(三)建立高效、优质、低廉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要充分挖掘国内有关高校的潜力,在专业设置上注重考虑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把外派劳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遵循新国际贸易理论关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规模经济、技术优势和创新发展是国际分工真正动力的思想,切实抓好技术成熟,生产能力强,且有竞争力的大项目的向外转移,以此扩大高技术劳务输出队伍,带动高技术劳务对外输出。其次,可以参考菲律宾关于劳工的培训体系,给输出劳工提供免费或者低廉的培训服务,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劳务输出的质量。这将解决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根本问题。

(四)积极参与国际相关问题的会议,争取更多的劳务输出便利

我国要积极参加国际相关会议,积极与主要劳务输入国政府签署协议,以推动外派劳务的发展。考虑到建立在双边基础上的劳务合作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如果有条件,最好与关系密切的国家达成多边自由经贸协定。这样,就可以因制度的约束而减少对劳务合作的限制。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谈判,争取得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较为优厚的待遇。

(五)建立完善的劳工素质考察体系,争取得到国际认可

这只是笔者的设想,就如同托福、雅思考试一样,中国可以建立这样一套考察体系,只有成绩达标者方可申请出国劳务。如果这项考试足够全面,可以争取到国际的认可,那么将对我国高质量的劳务输出提供极大的国际便利。这份“成绩单”就好比一张国际贵宾卡,让中国的劳务输出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劳务输出上中国任重而道远。但是,笔者相信,以中国人民的勤奋和智慧,定将在对外劳务输出方面闯出一片新天地。尤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中国劳务输出与国际的接轨将在不远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玉娟.菲律宾劳务输出对中国的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6.8

[2]刘昌明.菲律宾海外劳务经营模式研究.亚太经济,2008.4

[3]杨云母.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分析.人口学刊,2006.6

[4]王艳红.劳务输出,利国利民.经济与管理,2005.2

下载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风建设对民风改善的经验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经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的新跨跃,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深入学习浙江和××经验的重大决策。通过赴浙江实地参观考察,听取......

    集中教育对创先争优的经验启示

    集中教育对创先争优的经验启示 县委党校课题组 2011.4.14. 在党内不定期地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认真总结党在这些集中教育活动......

    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水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新加坡三达膜集团有限公司-蓝伟光[2008-2-28]前言2007年4月,新加坡吴作栋资政与中国温家宝总理会晤时,正式提出中新合建“环保城”的......

    QFII制度台湾经验及对祖国大陆启示

    加入WTO后,祖国大陆新兴的证券市场面临扩大开放、实现国际化的急迫任务。祖国大陆的证券市场与推行QFII前期的台湾证券市场相比,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股市低迷、股票市盈率过高......

    营养改善计划经验材料

    精细管理 让学生满意 让家长放心 ——高罗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按照会议的安排,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营养餐的实施经验,说实话,谈不上......

    空气质量改善之PM2.5对清洁行业有哪些启示

    PM2.5对清洁行业有哪些启示 清洁急救网bert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提上日程。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逐渐成熟。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7-10-22 1、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1.1、加强煤矿安全立法,贯彻严格执法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