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7-10-221、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
1.1、加强煤矿安全立法,贯彻严格执法
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加强严格执法。其中最重要的是1977年制定的《矿山安全保健法》。以这部法案为代表,它所建立的几个基本原则及其在新成立的矿山安全局监管下的实施对美国加强煤矿安全的立法和执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原则如下:首先是安全检查经常化,每个地下煤矿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露天煤矿则必须接受两次检查,矿主必须按照检查人员提出的建议改进安全措施,否则可能被罚款和判刑;其次是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当出现伤亡事故时,调查人员必须出具报告指明责任,蓄意违反法案的责任者也将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第三是安全检查“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可能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第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设备供应者的连带责任制,检查人员出具误导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者提供不安全设备,都可能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
1.2、建立“高度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
在美国与矿工权益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林林总总,尤其是令人生畏的工会组织。其作用与国家公权力下的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及行政部门相并列,被称为“第四政府”。矿工不必担心以个人身份质疑安全问题会遭到解雇或降低工资等后果。一旦矿主打击报复,除了被受损害的矿工送上法庭之外,“第四政府”会立即发起声援活动,使漠视矿工安全的矿主声名狼藉,直至被逐出矿区。此外,美国特别重视煤矿监察体系“独立性”的建设。美国从1977年开始,建立起了一套高度独立的安全监察体系。在矿山安全局的直接领导下,将全国主要产煤州分成10个区设立煤矿安全监察站,各检察站下还设有18个分站和64个现场办公室,分片负责所在地区煤矿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派驻矿区的国家安监员“独立性”标准要求很苛刻,不得与矿场发生任何利益关系。各煤矿企业也有自己的安全检查员,会同矿长和技术人员对所属煤矿进行现场自检,并定期向矿山安全局提供详实的安全保健情况报告。由于这套安全监察体系的检查人员技术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工资待遇优厚,能独立客观、科学公正他依法进行监督和检查,因而有效地推进了煤矿安全工作。
1.3、提高矿工素质和防范风险的技能与意识
美国矿山安全局根据对以往事故的调查得到的经验是:监察重要,培训比监察更重要。1977年《矿山安全保健法》就明确规定对从事采矿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技术培训。1983年重新修
订的《矿山安全规程》,对安全健康培训作了详细规定。新工人被录用后,必须接受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法规的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0h,才能上岗工作。并且实习半年后,才能独立工作。改变工种的工人,也必须重新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才能上岗。
1.4、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手段
美国1977年《矿山安全保健法》规定,联邦政府每年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采矿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内务部矿业局(BOM)和矿山安全局都有许多煤炭科研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煤矿安全和保健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计算机模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美国煤矿信息化、机械化得到迅速提高,减少意外险情的同时,增强了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在此基础上,美国煤矿生产正在向遥控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1.5、信息公开,保证公众监督透明化
美国矿山安全局对每次事故的原因都要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然后利用互联网及时公布事故情况介绍及示意图,并就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提出建议。这种信息公开的方式,保证了公众监督的透明化,也是减少伤亡事故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2、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1、转变执法方式,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目前,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保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应在推进《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修订的基础上,加快《安全生产法》等配套法规建设,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并提升其法律位阶。加快制定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和技改等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全力搞好事前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行政,越权行政行为,将关闭违法小矿作为依法督察工作的切入点。
对煤矿的非法开采坚决要以关闭取代罚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也一定要以停产整顿取代经济处罚。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伤亡矿工及其家属获得较高经济补偿的同时,提高企业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此
外可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树立安全生产的企业典型,对其予以重奖或税收优惠等办法来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主体意识。
2.2、建立独立性较高的三级安全监察机制
(1)建立由国家、企业、工会三方组成的三级安全监察机制。首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所有煤矿和矿井长年派驻煤矿安全生产总监,代表政府对煤矿采煤作业进行监察执法;其次,由企业委任安全员(包括瓦斯检测员),代表企业对采煤作业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员均归安全生产总监直接领导;最后,由工会委派工人作为安检员,对企业生产实施安全检查。
(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监察机制独立性。对于安全生产总监,将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以此来保障其执法的独立性;同时,给予其可以随时责问矿井领导生产安全情况的执法权力;对于企业安全员,为保证其独立性,可考虑由煤矿企业按矿井规模、生产能力、产值等指标上交当地煤矿安全监察局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安全员工资奖金发放和任用直接由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管理;对于工会安检员,其收入补贴可从企业提取的工会会费中发放。
通过建立企业与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之间的一种制度化、公开化的联动监督监察机制,合理配置三方的权责利,更好的发挥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保障员工安全”的责任。
2.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在职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在职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安全知识及防范风险的意识与技能。实行严格的煤矿人员安全培训制度和一线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准入制度。安全培训工作不达标的煤矿企业不准开工,没有接受安全培训的矿长不能上岗,安全培训没有达到要求的矿工不得下井。
2.4、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多年积累的安全欠账问题。然后由政府推动,为企业创造各种国内外交流合作机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同时加快煤矿企业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安全认证体系的建立。这些设备器材只有符合煤矿安全和健康标准并经过认证才允许使用。
2.5、建立煤矿安全信息反应系统,加强社会监督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快速反应系统。制定各种标准化和电子化的监察报表制度,一旦发生事故,应在工会的监督下利用网络及时发布事故原因、救援过程、后期处理和今后的预防措施等,保证公众监督的透明化。
当前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背后即有我国自身存在的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等内部原因,也有安全欠账多、安全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管理薄弱以及政府管制不力等外部原因;即有市场需求旺盛与煤矿企业超能力生产相矛盾的宏观因素,又有企业主责任缺失等微观因素。因此应将安全生产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依靠完善的立法、经济、行政等手段,多方着手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作者:山东工商学院 王峰 张彦丽 来源:《中国煤炭》2007年第9期
责任编辑:印钢
第二篇: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煤矿安全★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何刚张国枢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淮南市,232001)
摘要分析介绍了几个典型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帄及经验,提出了对我 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启示。
关键词煤矿国外安全生产启示国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帄 1.1煤矿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健全
从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低发的成功 经<验看,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在控制重大灾害中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日本、法 国、俄罗斯、德国等均设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 构。例如,美国的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下设有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国 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和认证中心等科技支撑机 构。其中: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下设粉尘、矿山电气系统、矿山事故处理、矿山废料和土工工 程、自然和有毒物质、顶板控制、通风等7个部(所),负责在MSHA实施监察时向其提供技术支 持,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对事故的抢救工作 提供技术和装备的支持,为矿山企业提供安全方面 的工程技术性帮助。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主 要负责矿山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 究,为采矿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供新技 术、新成果。
这些发达国家的煤矿生产技术支撑机构性质上 均为社会公益型,依靠国家政府拨款,开展独立的 事故分析鉴定、现场验证以及事故预防基础研究。在技术手段上,一般均具备一流的大型试验验证设 备设施,并拥有用于宏观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和事故 模拟仿真的软、硬件条件,煤矿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十分健全。
1.2煤矿安全检查执法严格
(1)在美国,有关矿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科 学
严密,可操作性很强。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业安全与健康法》,其确定四大原则:一是安全检 查经常化。每个矿井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二是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伤亡事故,蓄意 违法的责任者将被罚款和判处有期徒刑。三是安全 检查
“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 可能被罚
~ © 1994-2010
款和判处有期徒刑。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 设备厂商供应者均负连带责任。监察人员出具误导 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不安全设备,都可能 被罚款和处以有期徒刑。其次,安全监察人员权大 责重。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 调独立性,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 府形成利益同盟。各地联邦安全检查员每两年必须 轮换对调,任何煤矿发生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 故,当地的安全监察人员不得参与该事故调查,而 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进行事故调 查。根据法律,安全监察人员如果发现事故隐患,有权责令煤矿立即停止生产,如果泄露检查信息或 误导调查,则可能被判刑。
(2)德国煤矿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上 也
是十分严谨的。特别是他们的执法部门,执法严 格,一丝不苟。《煤炭安全法》是联邦宪法的一部 分,各州还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法律 体系。德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中,有三支安全监察队 伍定期或不定期对矿井进行巡查。国家安全生产部 门人员每周都突击检查井下安全,矿工投保的工伤 事故保险联合会的安全专家不定期到井下巡查,矿 山安全管理人员全天不间断地检测井下安全,每支 队伍执法都非常严格。
(3)英国早在1843年就成立了矿山安全监察
局,作为政府监察机构管理私营矿山,重点对煤矿
生产进行监察,确保最高安全水帄,进行事故调 查;提出各种条件下的安全作业方法;对矿山安全 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建议,并与有关国家 和国际安全机构开展合作等。矿山安全监察局成立 以来,矿山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成为世 界上井下开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4)在加拿大,很多煤矿都设有由管理人员代
u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表和矿工组成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负责有关 安全的工作。该委员会每月进行一次严格的安全检 查,及时召集会议,提出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对事 故、事件和危险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提出改进建 议。
1.3实行强制性培训
(1)德国政府规定,所有矿工都必须经过至少
3年的矿业学校以及矿山实际工作的培训。在正式 成为矿山职工之前,必须通过矿山组织的集中的安,全生产培训。在工作中他们还要定期进行培训。长期没有安全事故的矿工还会获得相应的工资增长 奖励。
(2)美国《联邦法典》中的“矿产资源卷”对 采
矿业人员的培训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经营者在 内的所有矿山人员都必须在上岗之前接受培训,而 且在上岗以后每年也要接受再培训。同时要求,各 矿山企业必须按照美国法律制定矿山培训计划,安 排培训课程并保存培训资格证明文件。矿山人员的 培训是由MSHA中的教育、政策和发展司负责。其下设国家矿山安全与健康学院和东西部的两个现 场培训中心,对矿主、矿工和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培 训,每年的培训经费为1000万美元。在美国,MSHA集中或在有关网上发布矿难调查报告和安 全分析资料,供有关人员培训学习。
(3)加拿大将安全培训计划列为煤矿的主要工
作计划,每个矿都设有专门的技术培训机构,负责 制定和实施有关采矿的岩石力学、地质和地质力学 方面以及通风、井下支护、锚杆支护、详细的撤柱 计划及不稳定岩层顶板切割等课堂和现场的培训计 划,针对性很强。加拿大昆萨姆煤矿还明确规定: 每名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都应做好当天安全 工作的充分准备,确保煤矿安全。
1.4强调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1)美国非常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矿业采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例如,推广 安全性比较高的长壁开采法和推广新型通风设备、68 坑道加固材料和电气设备等。同时,MSHA下属 的技术认证中心每月都在网上公布通过认证的新产 品目录,加以推广。
(2)南非是世界著名的矿业大国,采矿业是南 非
经济的支柱产业,采矿技术和设备都非常先进。南非自1993年组建矿山安全研究咨询委员会
(SIMRAC)以来,已投资12500万兰德用于矿山 安全
与保健研究,其中煤矿安全技术研究资金约占 20%,主要用于开发减少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预 防死亡事故的新技术研究和运用。例如,矿山通风 和冷却新
技术、最佳灭火技术、自备式自救器、地 下作业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以及减少煤矿瓦 斯爆炸的危险,改进连续采煤机采区巷道通风,减 少老塘和废弃地下场所瓦斯的产生、累积和散播的 新技术等。
(3)2004年,德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只有 0.04,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国一直很重视煤矿安 全技
术的研发。在井下矿工可通过“数字眼镜”查 看出现故障的机器,电脑会给出非常详细的、有动 画演示的维修步骤,矿工不需要亲自去检查机器, 完全由电脑来自动识别物体,并检查和处理数据。矿山采用“全自动车自动选煤”先进技术,部分代 替了矿工执行危险工作,如在危险环境下分拣煤等 工序。通过“井下WLAN无线局域网系统”,大 大缩短因故障而停工的时间,提高了矿工排除故障 的效率,降低了危险概率。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主要产煤国的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经
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在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 度、安全培训、生产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得力措施值 得我国学习。
2.1明确责任制,严格执法
首先,明确政府首长责任制和煤矿企业法人责 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 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强化煤矿企业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国务院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建立并落实预防煤矿事故的 责任制,监督检查煤矿预防事故的情况,及时解决 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明确安全生产监管 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查处职责, 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安全监管监察、国土 资源、发改委、煤炭行业管理、工商管理与公检
中国煤炭第32卷第7期2006年7月
法、纪检监察等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其次,加强煤矿安全法制建设,严格执法。严 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把《小煤 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煤矿安全规程》等一系列 规章和标准的贯彻到位,把煤矿安全工作逐步纳入 比较健全的法治轨道。
2.2强化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首先建立培训机构,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 化建设。按照产煤区域,建立相应安全培训中心,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都应建立安全培训基地,中 小煤
矿可以委托培训中心培训。可借鉴美国的做 法,开展矿区教育服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普及 小煤矿的安全知识培训。
其次,加强监察力度,取缔无证上岗。要严格 按照我国《矿山安全法》和《煤炭法》的规定,矿 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 得矿长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安全监察部门应依法监察,并 对无证上岗的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另外,要注重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煤矿安全 培训工作应充分体现现代安全生产培训理念,利用 先进的培训手段,将安全培训的内容,贯彻到全体 从业人员心中,这才是安全生产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就成为评价安全培训效 果的客观要求。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生产单位,建立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认证资格、培训经 费、安全技术及装备的投入,以及事故伤亡情况等 方面的考核指标;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采取定期 与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全面提高矿业人员的安全 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最终目 标。
2.3增加投入,提高煤矿科技水帄
通过政府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增加煤矿生产的安 全投入,抓好煤矿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不 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施,强制性 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装备,有重点、有步骤 地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 帄。另外,国家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煤矿 安全生产科研机构,重点围绕煤矿瓦斯区域预测、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瓦斯爆炸预警、煤与瓦斯突出 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以及矿井突水、火灾、粉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尘等主要灾害防治与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所需要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防 灾、抗灾和救灾能力。
2.4采取倾斜政策,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是保障煤矿安全,保证煤炭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国家要充分利用 原煤炭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给予其优惠政策和经 济上的扶持,继续保持地矿类专业的招生。另一方 面,煤炭企业应主动加强与原煤炭院校的沟通与联 系,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用人合作机制,利用设立专 项奖学金,提前签署培养就业合同,设奖、贷学金 资助贫困生等特殊措施引进人才;煤矿还应为学校 提供实习场
所,接受教师和学生到矿区进行社会实 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此 外,践,建立产
还应大力推进煤炭企业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 升级和技术革新,要抓住目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 的机遇,采取措施提
高煤矿职工的待遇,使煤炭能 留得住人才。
2.5加强矿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
创建丰富与独特的安全文化,如企业安全哲 学、现代安全管理、大众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 观、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法规和安全习俗等 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在矿区要树立“安全 第一” “安全为大” “安全至上” “安全超越一 切”的大安全观;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炭企业 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布局,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研讨、演讲、宣传、文艺汇演和网络等多种形式,以矿井 为中心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形成了有助于加强煤矿 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干部考 核和职工工资挂钩,创新安全文化教育机制,充分 调动职工参加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加强矿 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使煤矿安全工作 从根本上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董维武编译.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26年的 成功经验[J ].中国煤炭,2005(6)
[2] 邵祥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工程,2006(3)
[3] 王军,汪达慧.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帄的方法 和途径[J ].中国煤炭,2006(2)[4] 李学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煤炭,2005(6)(责任编
辑孔晋华)
第三篇: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转)[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Will.nan 加贴在 社会聚焦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可以肯定地说,校车,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但遗憾的是,一些校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用报废车,有的租黑车,有的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还有的校车严重超载„„据调查,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的校车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校车制度有所帮助。
一、美国的校车历史简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美国,人们经常都会见到一些橙黄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头巷尾,早上将孩子接到学校,下午再送回家。这些独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国中小学校用来接送学生的校车,但校车并不是学校配备的,而是由校车公司按学区统一调度和管理,承担各个学校学生的接送任务。校车的利用率很高,按照学生在校时间分批次接送,一般是先接中学生,后接小学生,先送小学生,后送中学生。
校车在美国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汽车发明之前,美国就有了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过那时候的校车是马车。第一个生产校车的公司叫做WayneWorks,至少在1837年就开始生产一种可以乘坐25个小孩子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不过,那时候的校车大多是用于农村,而不是城镇。这是因为农民住的分散,小孩子上学不方便,没有校车接送就很难上学。而当时的城镇都很小,小孩子走几个街区就能走到学校,家长接送也方便,所以用不着校车。大概在1886年前后,人们就称这种马车为“Schoolcars”或“Schooltrucks”了。
在汽车发明后,WayneWorks在1914年将这种马车的车厢装到汽车底盘之上,于是就发明了动力驱动校车。不过,那时的校车座位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排一排对着前面,而是在车厢周围装一排板凳,小孩子团团坐下,上下车则由后门进入。这个后门直到今天的校车上还保留着,作为有紧急事故时出入之用的安全门,正常上下车时只是用侧门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Works和另外一家校车厂商——BlueBirdBodyCompany开始生产全金属车体的校车,这种动力卡车大概就与今日的校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后来其他的厂家也纷纷效仿生产校车,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还十分畅销。
二、美国校车制度
1.美国校车的法律制度基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校车作为一种制度的源起有两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基础。第一是12年基础义务教育法案:首先,所有美国儿童必须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否则违法;其次,儿童所在的社区必须提供完全免费的教育,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免费乘坐校车。
另外一个法律制度的基础就是:乘坐校车是强制性的。其来源是60年代,美国各地出现了以消除种族隔离为目的的公民运动。因此,政府又制定了《公民权法》和《经济机会法》,平等价值开始影响教育政策。为了改善贫困阶层和少数民族(黑人、墨西哥移民、亚洲人等)的教育环境,实施了启蒙计划,对那些不具备教育条件的孩子进行补偿教育。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入学机会,扩大了奖学金范围,并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名额比例制度。另外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促进校内的种族融合,实施了强制性的乘校车上学制度。
2.美国校车的资金来源
美国中小学校车的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同时各级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每年每个学生的校车补助为400多美元。
3.美国校车的管理机构
在美国,国家、州以及当地政府共同管理着校车服务。因为这个涉及到学生交通安全的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求国家更多规范和介入的行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联邦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州政府那样巨大,但是如果没有联邦政府制定的标准,也许整个产业都会不复存在。简言之,联邦政府负责发布规范以及校车安全各方面的底线。偶尔,国会也会出台新的法律如《校车安全修正案》来影响整个产业。与大众交通不同,联邦政府并不负责为学校的交通拨款。目前联邦政府的校车管理机构主要有: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联邦领导机构,确保校车安全,它管理着60多个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其中包括若干专门适用于校车的标准;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负责处理校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及各种问题;FMCSA(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主要任务为降低与车辆相关的伤亡。校车服务也在其管理范围内,它是联邦中负责学校相关运输的最重要机构。它通过严格执行司机驾照管理、商业运行车辆司机管理、提高商用汽车技术、强化商用汽车设备、操作标准、提高安全意识等等来保证安全;FTA(联邦运输管理局)负责公共运输系统中学生交通的问题。
更为日常的控制来自于州政府层面。目前,有超过500部法律以及众多的要求被各州记录在册来管理校车产业的方方面面。通过联邦车辆安全标准,联邦政府控制着校车的制造,保证它们能够达到安全标准。而校车一旦上路,则由州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了。
4.美国校车的标准
国际上校车标准最完善的当属美国。美国境内不同管理机构自1966年至2000年,一共颁布了37项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FMVSS)),各个标准涵盖了诸如:刹车、转向、灯光照明、燃油系统整体安全、视镜、加热除霜设备和压缩天然气压力容器等等各个部件标准。在美国,有4个联邦标准是专门针对校车的。
FMVSS131《学童客车行人安全装置》要求,在校车停止、学生上下时,校车左侧要求伸出停止手臂的装置,以警示校车前后的其他车辆,提高校车附近学生的安全性;
FMVSS220《学童客车翻滚保护》要求,校车顶部有足够的强度,目的是减少校车在翻滚事故中由于顶部塌陷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FMVSS221《学童客车的车身连接板强度》针对的是校车车身连接件强度性能,目的是减少碰撞事故中由于车身板件撕裂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提出了对校车乘员座椅系统、约束栅栏和碰撞区域的要求,目的是减少在事故和突然加速中乘员撞击到车内结构上而产生的伤亡。
除了专门针对校车的联邦标准之外,美国还有6个联邦标准中对校车有相应规定。
FMVSS105《液压制动系统》对校车的制动距离做了特殊规定;
FMVSS108《灯具、反射装置和相关的装置》要求校车停止、打算停止或是上下乘客时,能够发出红色和琥珀色的警示光;
FMVSS111《后视镜》要求校车后视镜能够提供给司机前方和车辆两侧的清晰视野;
FMVSS217《客车紧急出口及车窗》规定了紧急出口的数量和位置,提出车窗保持力和开启力的最低要求,并要求每个校车应有一个在紧急出口开启情况下防止发动机启动的锁止系统,当发动机运转而有一个紧急出口没有关闭的情况下,报警装置应能发出报警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301《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FMVSS303《压缩天然气燃油系统的完整性》,要求在障碍物碰撞时要保证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美国其他一些涉及校车的规定还包括:车辆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外表颜色;车内外无其他易导致乘员伤害的突出物;不允许有站立乘客等。
5.美国校车的特权
在全美国所有校车是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加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SchoolBus的醒目字样。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以田纳西州为例,按照田纳西州的交通规则,因为对后者,交通规则上只是一般性的规定,即遇有救护车、消防车鸣笛通行时,其他车辆应当尽量、尽快避让,仅此而已。但对于校车则有专门的、详细的“校车避让规则”一节。其规则远比后者复杂和严格,包括:其一,当校车准备停车时,司机会在驾驶室外预先伸出一个红底白字的“Stop”牌,并闪烁停车信号灯,此时无论从校车前方与校车相向而行还是从校车后方与校车同向而行的所有接近校车的车辆都必须立即减速并完全停车;其二,在校车停车、上下学生的时候,任何车辆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必须处于完全停车状态,且必须停在离校车不少于20英尺的距离之外,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其三,所有车辆在经过有SchoolZone的标志区域时,必须减速,当School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上在介绍了有关校车避让规则后,有一段用红色大号字体标示的警示语:“在田纳西州,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三、对我国的启示
1.校车管理立法先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鉴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校车接送的现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地方和全国校车的运营。我们可以参照美国法律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载客量、安全系数都有严格要求;校车司机必须由特别专业的司机担任;校车行驶过程中享有某些特权,比如只要校车停靠在路边上下乘客,它旁边的车辆都要停驶且保持车距等。
2.制定校车生产的安全标准
校车不同于普通的客车。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的身材与成年人差异很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差,乘坐按照成年人标准设计的客车,很容易因为座椅尺寸和座椅间距不合理、缺乏特殊的安全设施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美国陆续出台了很多单独针对校车安全的标准。迄今为止,美国针对校车的标准已达37项。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3.赋予校车特权
在美国,所有驾车人都要对校车抱有一份“敬畏”:只要校车停在路边上下乘客,它身后、身边、以至对面车道上的车辆就一定停驶,而且保持距离;校车不动,其他所有车辆就不会移动。这份“敬畏”来源于法律。翻开美国50个州中任何一个州所制定的交通法规文本,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美国人把儿童的安全置于更高位置,所以,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由特别挑选的专业司机驾驶。在我国,政府应该赋予校车同样的特权来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4.发行市政债券,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离开市政债券,美国的地方政府和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一样,也不可能有给中小学开校车的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情况,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完全能够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进一步说,要普遍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行市政债券。同时政府要给予校车一定的补助。这样才能够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第四篇: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材料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突出安全防控管理 构建安全稳定矿山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
新三矿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第一个新井新制单位,在册职工1200人,年综合生产能力95万吨,煤种为肥煤和主焦煤。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是峰峰集团地质构造最具代表性的矿井之一。近几年来,我们提出了“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观,将《控制论》、《心理学》等先进理论导入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意识教育、实施现场和思想“双掌控”、推进“五精”管理、健全保障机制等工作,连续三年零九个月实现了“零事故,零工伤”的“双零”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先进煤矿”、“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企业文化示范矿”、“五精管理样板矿”等荣誉称号。我矿24小时安全“双掌控”经验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高度评价,亲笔批示在行业内推广这一经验。
一、瞄准“双零”目标,强化队伍意识教育和引导
我们认为,不安全意识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诱因。因此,我们提出了“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观,制订了“零事故,零工伤”的“双零”目标,重点抓了队伍的意识转变和专业素质提升。
一是抓意识教育。我们精选365个事故案例,每天对员工进行 1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历史上的今天”事故案例教育,引导员工结合岗位剖析历史,警示自身。员工不了解历史上的今天,当班不允许上岗。每周五组织员工集体观看事故案例教育电视片,结合一周来的工作进行反思讨论。通过意识教育,员工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大转变。以前俏活儿总是抢着干,现在没有相应的上岗证或者现场安全条件不达标,再俏的活儿员工都会拒绝。
二是抓日常学习。煤矿从业人员多是农村和城镇的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员学习。分层学。把全矿员工分为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区队员工、机关人员三个层次。每周六为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集体学习日,由矿领导备课授课;基层员工每天班前学习一道题,由值班人员负责领学;机关人员每天班前学习半小时,由党群工作部负责督导检查。实践学。建立了实物培训基地,以区队为单位,组织员工开展模拟操作教学。比如电修工等一些关键工种,采取实物教学,模拟故障排除等方法进行学习。创新学。结合各区队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组织班子成员和生产骨干开展“头脑风暴”,以集体智慧破解工作中的难题。
三是抓学以致用。为引导员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实施了“三步走”:第一步岗位知识学习,通过抓全员日常学习,引导员工熟练掌握岗位专业技能;第二步开展全员岗位双述,即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通过员工眼观、手指、口述,避免员工操作中的无意识行为;第三步开展岗位优化训练,就是在熟练掌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握本岗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基础上,研究改进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达到提高工效和安全系数的目的。如我们在采煤区电修工接线的优化中,对拆卸工具进行改进,实施腔外切线,腔内接线的方法,将井下电气开关接线时间由原来的20多分钟缩短到了不足8分钟。
四是抓学习激励。为保持全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实施学习工资政策,每月把区队总工资的5%作为学习工资先行提取,对员工进行安全、任务、学习“三好”考核,对班组进行安全、任务、质量、学习“四好”考核,每班打分,月底汇总,按照考核排序分配学习工资。与此同时,以班组为单位每季度开展“十佳四好班组”和“十佳四好员工”评选活动,实行旬考核,月分析,季排名表彰。以经济杠杆和精神激励撬动了员工意识的转变。
二、实施“双控”管理,保障员工思想和行为安全
安全管理的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我们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控制论等学科知识,探索实施了生产现场动态和员工思想动态24小时“双掌控”管理。
(一)员工思想动态24小时掌控。就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8小时和工作以外的16小时中的思想动态进行掌控。我们运用控制原理,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1.建章立制。制定了思想掌控工作流程,理顺了网络架构,形成了“一档、一卡、两图、两表、五本、五制度”的“双125”掌控工作模式。成立了矿、区队两级工作小组,定期讲评和完善,使掌控工作逐步向科学化、常态化深入。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2.建档立库。建立了员工安全信息库,将员工个人信息和日常工作表现录入计算机。每天对员工个人表现进行摸排登记,及时发现员工的思想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找出员工的思想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消除员工的思想隐患。
3.预测预警。通过反复研究实践,我们提炼总结了思想掌控的的“10种人”和 “11种关键时刻”。十种人是:粗枝大叶的“粗心人”、投机取巧的“懒惰人”、习惯违章的“侥幸人”、蛮干乱干的“大胆人”、嗜酒贪杯的“迷糊人”、不拘小节的“马虎人”、新婚前后的“甜蜜人”、受刺激的“分心人”、睡不醒的“癔症人”、探亲归来的“疲劳人”。十一种关键时刻是:工资收入减少时,春种秋收农忙时,红白喜事发生时,家庭困难袭来时,节庆假日到来时,个人纠纷缠绕时,干群关系紧张时,夫妻关系破裂时,子女升学就业时,受到批评处分时,遇到提升机会时。我们对照以上重点人群和关键时刻,每月制定月度掌控计划,对可能引发的问题和因素提前摸排,变“事后应对”为“事前掌控”,有效杜绝了员工带“隐患”上岗。
4.覆盖摸排。我们在每个班组设立1-2名政工网员,每班提前15分钟到值班室,对员工思想和身体状况进行摸排,区队值班人员负责二次摸排和确认。在班中,班组长、政工网员和跟班管理人员负责员工在岗操作情况的摸排;主管区长每天对分管班队的员工出勤、工作情况进行“过筛子”,确保人人过关。坚持管理人员谈心谈话制度,掌控工作例会制度,收集汇总员工思想动态信息,对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排查出的重点人和不放心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稳定工作。
5.亲情互动。我们并在坚持日常家访、慰问的同时,每月组织家属代表到矿,通过集体观看事故案例宣传片、座谈讨论、亲情演讲等形式,增进了家属对煤矿的了解。开发了亲情短信平台,员工在升井考勤的同时,家属会接到平台发送的一条平安短信,消除了员工家属的后顾之忧。为每一个家庭发放了亲情联系卡,将区队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印在上面,双方及时沟通和反馈员工在岗、在家的日常表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们组织家属到矿1000余人次,通过家属反馈信息制止身体疲劳、家庭矛盾、酒后上班人员46人次。通过家庭的参与,有效地破解了8小时外的掌控难题。
(二)生产现场动态24小时掌控。就是对三班入井员工在工作现场的行为全过程掌控。我们按照人员覆盖、地区覆盖、现场覆盖的思路实施三级布控。
一级布控。以矿调度室和基层区队值班室为中心,对全体上岗人员进行信息掌控,并通过人员汇报信息掌握生产现场情况,达到人员、现场同步掌控。对入井人员实行“123”汇报制度,即:跟班区队领导实行每小时汇报制,班组长每两小时巡查汇报一次,零散作业人员实行一班三汇报。各级汇报由矿调度室和区队值班室同时掌握管理,实行台账和电话录音同步保存。调度中心和区队值班人员不定时对各汇报点进行电话“回访”质询。确保了人员和现场信息的真实性。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二级布控。我们以安全管理部为中心,对井下地区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建立了“666+3”安全巡防体系,执行定地区、定内容、定次数、定密度、定人员、定时间的“六定”管理,开展了专业检查等六种方式的检查,管理人员每次入井必须查出不少于六条问题和隐患。我们找出早中夜三班事故多发时段,加强了这些关键时段,规定除跟班领导外,其他督导检查人员必须在这三个关键时段上岗。以“666+3”安全巡防体系保证了安全重点地区的全覆盖。
三级布控。由矿调度室负责总协调,区队组织管理。矿调度室每班对各区队生产现场安全重点进行布控,用电子屏在全矿公布。员工入矿参加班前礼仪到最后升井离矿,严格按照固定程序进行。我们实行了入井准入制、手拉手联保制、实名承诺制、挂牌上岗制、隐患双闭合制、干部“双带班”制等工作方法。推行了“班中停产确认工作法”,在峰峰集团得到了全面推广。我们实施了“三不入井、四不达标、四不生产”的“三四四”工作法,将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掌控在视野之中。
在抓好三级布控的同时,我们对副总以上矿领导入井督导检查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名矿领导必保每周对所辖专业和地区覆盖检查一次,对三级布控情况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确保了工作的严密性。
三、推进“五精”建设,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五精管理是我们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以把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促进了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一)三基建设。一是把质量作为安全的基础。我们把现场质量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从规程措施抓起,对现场措施的制定实行会审、复审和通报制度,确保措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实行全员质量达标,员工标准化考试并达到85分以上才能上岗。在施工过程中个人出现违章行为,质量验收一票否决。通过自我加压和提升管理的“门槛”,有效地保证了现场工程质量,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在集团公司排名前列。二是把班组作为管理的最基层。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1+1班组安全建设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思想、现场和激励四个方面工作。学习1+1,就是在班组员工中实行每日一题的学习方法;思想1+1,是每名区队管理人员分别包保每个班组员工思想,通过谈心谈话等形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现场1+1,就是实行员工联保,每名上岗前必须与另一名员工结成安全对子,共担安全责任;激励1+1,就是在“双十佳”评选中,每个“十佳四好班组”相应产生一名“十佳三好员工”,避免了“照顾”和“大锅饭”现象的发生。三是以岗位优化促进队伍基本功的提升。我们以岗位优化为切入点,引导员工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个人智慧相结合,每季度在各单位选取一个工种,通过研究改进工具、工艺和工序,达到安全系数和工作绩效提高的目的。如开掘区打眼工通过改进风水管线接头、制作使用号眼模具,打眼准确率提高到了98%以上,打眼时间也比以前节省了45%。
(二)五精管理。“五精”管理的基础是精细管理。我们从编码、定置管理起步,通过示范引领,向五精管理不断深入。一是实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行了全生命周期编码管理。按照人、机、物、环分类进行编码,开发了编码管理软件,方便日常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推行全面岗位精细化管理。我们对每项工作的细节、环节、流程都制订了翔实的标准,按照最基础的缺陷率和误差率严格要求,实现管理的精细、量化。三是打造五精管理“示范段、示范岗”。我们在全矿建立了26个示范区、段、岗,每季度开展五精示范星级评比,增强了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荣誉感、使命感。四是现场管理数据化。我们要求管理人员在现场督导检查过程中必须动尺动线,用仪器说话,用数据说话,杜绝含糊检查和经验判断,确保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英雄行动。就是以英雄榜样为引领,培养和造就作业英雄、管理精英,使干部员工成为管理的专家、业务的能手。我们每季度为周期进行更新。定期在全矿征集“精优作业法”、“卓越管理法”、“创新成果”“小改小革”和各种新纪录,大张旗鼓地进行命名、表彰和推广。2008年以来,我们共组织大型成果论证展示活动12次,总结推广卓越管理法、精优作业法25项,命名“精英品牌”12个,兑现奖励近百万元,涌现出刘国强、聂宝军等一批专家式的管理者和员工,为安全生产争取了主动。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深知,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人,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必须带着感情抓安全,凭着良心抓安全。我们将再接再厉,把新三矿的安全工作做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得更好,向着“安全稳定,和谐幸福”的愿景目标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议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及其对我国启示
数据库】经济类2008年三季度
【文献号】1535
【原文出处】知识经济
【原刊地名】重庆
【原刊期号】20087上
【原刊页号】72~73
【分 类 号】MF1
【分 类 名】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0809
【标 题】浅议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及其对我国启示
【作 者】王瑾
【作者简介】王瑾,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723000)
【内容提要】行政公开制度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衡量各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行政公开制度最为完善和系统的国家,它在行政公开制度领域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许多国家学习和参照的蓝本和典范。本文从简述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入手,分析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题】住房保障
【关 键 词】行政公开/启示/制度
【正 文】
一、美国行政公开制度简述
行政公开,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和公众公开,使相对人和公众知悉。行政机关通过公开行使行政权力的依据和过程,说明所做决定的理由,满足公众知情的权利,增强行政的透明度,体现行政的民主。行政公开原则的确立,对于公民知情权的保护,促进公民对行政的参与、抑制腐败、监督权利等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往往都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行政公开制度最早起源于北欧的瑞典,却成熟和完善于美国。
传统上,行政保密是一项原则。二战之前,美国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公开由行政机关自由裁定,公民无权要求行政机关公开行政行为的依据和理由。唯一的例外就是在诉讼中公民可以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公开必要的法律依据和理由,也就是以保密为原则,公开为例外。二战之后,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有关行政公开的制度开始发展起来。
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版权法》是美国信息立法体系中的两个原则性法案。前者规定了政府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使用。后者规定版权保护不适用于政府的任何文件、报告等文本,排除了政府机构享有版权持有人权利的任何可能性,是对前者的补充。当代美国关于政务公开的最重要的法律有1967年的《政府文件公开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也译为情报自由法)、1976年的《政府会议公开法》(The Federalment in the sunshine Act,也译为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和1974年的《公民隐私保护法》。其中,《政府文件公开法》是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被美国人誉为国家的荣誉、民主的典范和开放社会的象征。正如当时美国的司法部长在《政府文件公开法》正式实施的说明中强调的:“如果一个政府是真正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的话,人民必须能够详细地知道政府的活动。没有任何东西比秘密更能损害民主,……在当前群众时代的社会中,当政府在很多方面影响每个人的时候,保障人民了解政府活动的权利,比任何时代更为重要。”《政府文件公开法》奉行的指导思想是对政府文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通常,不公开的范围仅仅限于该法所规定的九种例外信息,分别是:国防和外交机密文件、纯属机
关内部人事制度的文件、其他法律增加的免于公开的文件、商业秘密、诉讼资料、特殊的档案、执法文件关于金融管理的情报、地质情报。需要强调的是就这九种不于公开的例外性规定,也只是许可性规范,而非任意性规范,也就是说政府对于这九类信息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除了上述九类不公开的信息,行政机关的记录或者档案都必须以某种形式公开。《政府文件公开法》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在于公开对象的广泛性,体现在公开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并且不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只要能够指明所要求的文件,按照行政机关所规定的手续和费用,就能够得到政府文件,而不是把公开的对象限定在和文件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正如,人们享受阳光是当然的权利一样。另外,该法还规定了在行政机关拒绝公开相应的文件时,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请求法院命令行政机关公开当事人所要求的文件。当然政府依法可以拒绝公民的请求,但是必须履行严格的步骤:“第一,政府人员向机构负责人提出信息公开的豁免申请,并声明拒绝公众使用的理由;第二,由机构负责人向法庭提出申诉,申请获准信息公开的豁免权。如果法庭拒绝政府机构的申请,那么该机构必须无条件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该法还对政府机构的信息收费标准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即允许政府向信息用户收费,但是严格限定在信息查询和复制的成本范围内,从而排除了政府机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商业性开发的可能性。
1974年的《公民隐私保护法》规定行政机关的个人记录必须对本人公开和对第三者限制公开的原则。1976年的《政府会议公开法》规定合议制会议机关的会议必须公开,公众可以观察会议的进程,取得会议的文件和信息。鉴于《政府文件公开法》不再与现代突飞猛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1995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了新的信息扩散政策,即《精简公文法》,其所树立的立法目标有两个:“一是防止政府机构垄断、独占政府信息资源,消除政府机构的任何限制性做法,及时、公正地干预政府机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行为;二是通过实行免版税原则,禁止政府机构从事商业性开发。”可见,美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是很完善的,它对于美国推行民主政治、遏制行政腐败和保障公民的私人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版本和蓝图。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所在行政公开制度在我国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在经济改革,反对腐败,推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这些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从立法现状上来看,问题表现在:“
1、没有统一的公开行政法典;
2、涉及公开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单行法中;
3、有关行政公开的法律规定主要是立法公布和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性公开两个方面。”
从观念上来看,问题表现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本位、官本位的法律传统,在这种法律法律传统下,我国奉行的是“权威行政”。在权威行政中,“官”与“民”始终保持着明确的界限。并且沟通不畅,政府视公民为被管理者和被统治者,行政服务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恩赐性。要营造这种神秘的色彩,当然就不可能做到公开,暴露在阳光底下就不再神秘。具体来讲,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第一,法律和制度保障不到位,政府信息公开往往被视为一种政府的办事制度,是政府的一种职权,没有成为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普遍制度。在我国尚没有一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务公开制度,有关的具体规定只是散见于《保密法》、《统计法》、《档案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批法律法规中。这使得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第二,政务公开往往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表现在只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办事规章制度和用以表明政绩的的数字数据,而对于涉及人权物等权力核心内容以及办事的结果和依据等实质性公开不到位,甚至不公开,这种状况使得信息公开成为应付上级,糊弄群众,自
欺欺人的花架子。第三,行政公开的广度不够。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还仅仅限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公共组织和国有企业,而它们的信息公开很有限,存在很多的死角和盲区。第四,我国缺乏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是否全面、属实,公开的措施是否到位等都无法受到监督和约束,即便是确定不准确、不全面、不属实、不到位,也没有具体的责任追究机制。所以,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只是一只好看而不中用的花瓶。
三、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确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启示
应该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制度尚不存在,有待确立和完善,结合美国相关制度的经验,提出如下看法:
第一,要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服务行政和权威行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政形态,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政理念。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启蒙思想家就告诉我们,行政权力的受任人绝对不是人民的主人,而仅仅是人民的官吏,人民可以委任他们,自然也就可以撤换他们。在服务行政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和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在这种大的理念下,行政服务带有契约性,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信条。我们可以从美国1967年的《政府文件公开法》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务信息公开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所有的公民,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都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信息,如果政府拒绝公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可以看出公民在行政关系中绝对不是被当作被管理者和被统治者来对待的,他们是真正的权利者,美国的这种以公民权利为核心,政府服务于公民的行政理念是值得并且必须借鉴的。我国目前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了相应的提法,但是,离真正的服务行政还很远。
第二,在公平和效率中要以前者为核心价值,树立公开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的观念。公平和效率是法律所追求的两大价值,二者在一定情况下是统一的,过于延迟的正义在某种情况下等于不正义。但是,二者又是矛盾的,在二者产生冲突的时候,是牺牲正义来保证效率,还是让效率让位于公平?现代法治要求我们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丧失公正性的法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得不以牺牲效率来保证实现公正。而公正又以公开为前提,诚如英国上议院休厄大法官在著名的1924年国王诉苏塞克斯法官案所作的评论那样:“公平的实现本身是不够的,公平必须公开地、在毫无疑问地被人民能够看见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广泛的信息或是没有取得这些信息的方法,那么她只能是一场闹剧或悲剧的前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包括在宪法中写明和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我们看到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宪法》、《版权法》到《公民隐私保护法》、《政府会议公开法》、《精简公文法》等都有关于政务公开的规定,尤其是1967年的《政府文件公开法》更是美国政务信息公开的核心法律。我国在宪法中应该加入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宪法中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民知情权的前提条件。美国1791年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使用。这一规定美国制定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的指导原则,也是《政府文件公开法》、《政府会议公开法》、《公民隐私保护法》等法律的灵魂所在。另外,应该制定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其地位应该相当于美国的《政府文件公开法》,对有关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公开的施行机关,公开的实施程序,公开的收费标准等等尽可能地做详尽的规范,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得以制度化和法律化。
第四,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美国的这一监督机制包含行政监督、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表现在,美国行政机关在收到公民合法的公开申请时,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给予查阅的决定。公民对其决定有意见时可以向相关机构提出控告。美国文官惩戒保护委员会有权决定是否给拒绝提供应公开文件的责任人员法律处分。司
法监督是指公民有权向法院控告行政机关封锁行政文件的行为。法院通过司法审查有权阻止封锁行为,有权直接命令行政机关解除其封锁行为。立法监督表现为根据《美国法典》规定,每个行政机关每年都必须向参众两院提交一份报告,内容包括:该行政机关决定拒绝或满足提供文件的要求的次数和每次拒绝的理由;公民和法人提出申诉的次数,申诉的结果以及驳回申诉的理由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等,从而实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我国也应该建立起从不同监督主体入手的全方位立体监督结构。具体的讲,应该建立起以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为主要监督途径,结合立法监督、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监督,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由纪检监察部门充当专门机关进行监督,同时负责责任的追究,要对追究的范围、对象、责任的确定与追究、处分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专门机关应该具有建议或处分未遵守公开制度人员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 杨曙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奠定美国政务公开制度的三部法律[M].中国改革,2001(3),63页
[3] 杨曙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奠定美国政务公开制度的三部法律[M].中国改革,2001(3),64页
[4] 王欢喜.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四川档案,36页
[5] 刘艾莉.中美行政公开制度比较研究[M].中州大学学报,2006(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