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问题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问题分析
为深入了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需求,笔者开展了面向广西河池市五县(市、区)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工作,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供支持。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情况及分析
1.统计数据显示: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教师占14.5%;大专学历教师占76.9%;中师学历教师占6.9%;另外分别有1名初中、高中学历教师,占1.7%。职称结构上,小学高级教师占75.2%,小学一级教师占20.5%,小学二级教师占2.6%,其他占17%。在年龄结构上,30周岁以下(含30岁)教师占20.5%,31-40周岁占53%,41-50周岁占22%,51周岁及以上占4.5%。这说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已日趋合理。但在性别结构上不够合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以女教师为主,占79.5%。在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是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成长的学习与研究基础。
2.教师的每周课堂教学课时数(课表内的课时,不含兼职),52.1%的教师在11-15节之间,34.2%的教师在16-20节之间,11.1%的教师在21节及以上,2.6%的教师在6-10节之间。校内的兼职教师中,有75.2%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8.6%的教师兼教研组长,6%的教师兼年级组长,其他兼职占10.2%。访谈得知,有15位教师兼职语文、数学两门主干学科。在“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压力来自”的回答中,工作负荷重占62.4%,自我发展需要占24%,职业成就感低占6.8%。人际关系紧张和其他各占3.4%。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再加上女性教师多,在照顾孩子、承担家务方面也花费了较多的精力,这些客观因素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谋求个人的专业发展。因此,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工学矛盾是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3.在“你当初选择教师职业的最主要原因”的回答中,选择教师职业崇高、光荣的占32.5%;选择喜欢教师职业,有满足感的占40.2%;选择工作稳定,养家糊口的占12%;选择不知不觉当了教师的占15.3%。这说明,72.7%的教师当初选择教师职业源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在“你现在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的回答中,非常满意占8.5%,满意占55.6%,一般占33.4%,不满意占2.5%。这说明,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后,虽然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但对自己当初选择的这份职业重新进行审视,仍有64.1%的教师对这一职业感到满意;35.9%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在“你认为教师职业价值最能体现在”的回答中,50.4%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价值最能体现在培养学生成才上,24%的教师认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5.4%的教师认为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10.2%的教师认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说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精神。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常态发展及分析
1.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业余时间的阅读在0.5至1小时的占52.1%,不足半小时的占35%,1小时以上的占12.9%。在“订阅专业教学类报刊”回答中,订阅3种及以上教学杂志的占10.2%,订阅1-2种教学杂志的占60.8%,29%的教师不订阅教学类杂志。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主要途径,参加进修培训的占45.3%,阅读书籍报刊只占了23.1%,利用互联网资源占18%,与校内其他教师交流占8.5%,教研组学习占5.1%。教师不爱看书或很少读书学习,是让人忧虑的问题。正如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先生指出的“教师的文化底蕴不足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你备课方式用得最多的是”的回答中,67.4%的教师能广泛参考,博采众长,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但仍有30%的教师形成了惰性心理,习惯照搬教科书和参考书,已经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及惰性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扰和难题,58.1%的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来解决,26.5%的教师通过查找资料想办法解决,自己琢磨解决的占12%,求助教育专家和教研员占3.4%。在一堂课结束后,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中,以教后记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并思考的教师占50.5%,在反思和思考的基础上就本堂课重新设计的教师占21.4%,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的教师占19.6%,在其他班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教学的教师占8.5%。每学期有写过1次以上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经历的教师占74.4%,25.6%的教师从没写过。这说明,多数教师对待反思的态度是积极的,反思后必须要有行为的跟进,但反思后的教学行为跟进还不太理想。访谈中得知,教师只有在遭遇问题时才进行反思,还没有将教学反思自觉纳入到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4.教研组(备课组)每月组织研究活动1次以上的学校占84.6%,15.4%的学校从没开展过教研组活动。教研活动后的评课,58.1%的教师认为教研组评课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仍有34.2%的教师认为评课比较笼统,基本无帮助;没开展评课的有7.7%。最近三年来有参加课题研究1次以上的经历的教师占68.3%,31.7%的教师从没参加过课题研究。访谈中得知,农村学校参加的课题本来就不多,极少的课题大都是学校领导参加,轮不上普通教师。教师们感到“教科研”距离他们较远,不知道如何申报课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需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及分析
1.目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选择指导如何更有效教学的教师占49.6%,其次是掌握多媒体课件技术占17.1%,提供新的教育理论与观念占13.6%,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占9.4%,指导如何进行科研占5.1%,职业道德、班级管理和提供学科前沿知识各占2.6%。选择最有效的培训形式是边培训边教学实践的教师占49.6%,观摩优秀教师示范课占26.5%,教师间的专题、案例研讨占12%,听取专家讲座占6.8%,基地学校跟班听常态课占5.1%。数据显示,教师学习的特点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而是追求知识的可应用性,是建立在“行”基础上的知行统一。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训方式,这对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方式的选择很有启发意义。
2.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选择要多提供外出培训机会的教师占41%,要加强校本教研占24%,减轻教学工作量才有时间搞科研占19.7%,选择课题研究和大学专家或教研员到校专业引领各占5.1%,跨区跨校观摩研讨占4.3%,其他占0.8%。在“你认为哪些激励措施最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发展”的回答中,选择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教师占49.6%,25.6%认为是自我发展的愿望,12%认为要改革评价方式,11.1%认为需要学习型教研组的组建,其他占1.7%。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更要有内部动力。我们既要关注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更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
3.在“你自己在业务上最大的发展期望是”的回答中,选择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占32.5%,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占27.3%,成为学科带头人占18%,提高理论水平占13.6%,其他占2.6%。这说明,教师们都有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意识,希望由外在理念的学习向内化的行为转变。
四、对策与建议 充分了解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及期望后,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一)建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教学科研激励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农村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制订出合理统筹的培训规划方案,多渠道筹措保障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经费和图书资料经费。同时,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搭建区域内城乡合作互助平台,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要组建区域内城乡强校与薄弱学校相互支持的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城镇选取二、三所小学,每个乡镇选取一所中心小学,作为“种子”学校,强化“种子”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城镇与乡中心小学之间、乡中心小学与村完小之间每学期开展两三次交流与研讨活动,或送教下乡和名师带徒活动,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城镇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与岗位实践,与城镇校名师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返回任教学校后,充分发挥“种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2.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教科研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应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经费资助、表彰奖励、考核评价等制度。对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要鼓励,如开展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优秀教师等的评选活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评价机制,努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群体奋发向上,追求自我专业发展。
(二)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和工学矛盾等因素,无法为更多教师提供外出脱产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地靠学校的内涵式培养,有赖于教研组是否发挥同伴互助的合作交流作用,学校是否重视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因此,作为学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要引领教研组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教师向名师教学视频案例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如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以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大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搜集与观摩,方便教师在家里学习。为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建立教师网上学习、交流、考核的研修模式,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反思”结合起来。如开展“三个一”研修活动,即每学期规定观摩五位名师教学案例视频,撰写一篇案例反思札记,开展一次案例反思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对比式反思、交流式反思、专题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等。如对比式反思,观摩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清平乐?村居》视频和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陈飞教师的《清平乐?村居》视频,比较两位教师教学设计的异同,感悟案例设计中所折射出的前沿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精妙。通过名师的榜样示范,使教师领悟、建构、内化、习得、积累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促使教师的理性认识得到提升,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第二,开展教研组创新说课活动。特别是课前说课或校本教研中的说课,更适合增加“不知道怎样教”的说课内容。说说教学某环节、某些地方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这样教不合适;考虑那方面的因素,那样教也不合适,请教研组成员集思广益,出出主意“这个环节该怎样教”。即说疑虑、说困惑。说教学的困惑可以为教学研究活动提供实质的问题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说课固有的作用,回归它的出发点。笔者认为“这将是说课操作中最有实效性的内容”[1]。第三,教研组在“同课异构”基础上开展“辩课”研讨活动。辩课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为研究的主题教研方式,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在上课、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专题,如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专题展开讨论、辩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教学的成败得失,加深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教师们在平等交流中共享他人成功的实践性知识,实现其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拓展与智力提升。2.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倡组建“微型课题科研共同体”,通过教研组这个小集体的同伴互助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在反思中确定微型课题,按照“确定研究问题―规划研究过程―进入研究情境―分析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流程开展行动研究,逐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如观摩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教学视频案例《送别组诗》,感悟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体会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将教师思考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微型课题,如“精读课文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等课题。通过案例的反思与研究,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总之,要培育农村优秀教师,打造农村优质教育,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博览群书,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更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群体奋发向上,追求自我专业发展。(作者单位:辽宁锦州市太和区职教中心)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新课程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课改给农村小学教学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师理解和实践课程标准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反思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起点。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县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一批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充实到了农村教师队伍中。关注这些教师在课改中的成长,了解他(她)们的专业成长现状,对于深化农村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本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不理想,实践性知识水平较低。
在调查过程也中发现,教师比较在意学科知识的测试成绩。平时交流,他们讨论最多的是学科知识中某题应怎样做等等,均感到心里没底。
教师的专业知识状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的退化,另一方面,不少小教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通过函授等形式取得了大专、本科的学历,但其学历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同步,甚至有教师为了取得文凭而转读中文本科专业。一位青年教师这段话很有代表性:我这点知识教小学是绰绰有余,读数学本科太辛苦,反正是混张文凭,还不如读中文或其他轻松一些的专业。所以如何对已经取得学历的非专业教师让他们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实在很有必要。
2、缺乏内在的自我发展的动力。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的确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有以下几种:
(1)经过三到五年的教学生活之后,对教学环境、学校政策及教学活动了然于心,不少女教师任教后又一直教低段,在这种情况下,觉得教学工作已不再有很大的挑战性。
(2)因教学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非专业化、学生表现太差、教学设施简陋等因素开始厌倦小学科学教学。
(3)较少参加市、县教学研究活动的机会,更缺乏专业引领。而农村学校相对比较封闭,师资薄弱,也希望外出观摩学习,渴望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但是经常由于名额的限制,或者无人代课等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在经历多次失望之后,有的便主动放弃了学习和进步。
总之,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变化,在新课改中我校必将迈除更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农村小学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群众基础十分广泛,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更是有着悠久的优良传统、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篮球资源。但是在农村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育经费紧缺、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等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关键词】:农村小学
篮球运动
发展现状
现状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广泛性等特点的运动,对场地的要求简单,深受农村小学生的喜爱。近年来,中国CBA篮球职业联赛和美国NBA篮球职业联赛在国内电视台转播率的不断提高。使我国篮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普及,并拥有了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全民健身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村体育篮球活动的不断发展,使农村小学篮球运动也得到了重视和投入。增加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然而,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篮球运动发展仍然很缓慢,使参加篮球运动的普及性不是很全面。那么制约和影响着农村小学篮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下面具体分析:
一、影响农村小学篮球发展的因素
1、学校领导和教师方面的因素
从调查中发现,在教师工资绩效的大部制中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根本就不重视学校篮球事业的发展,只是考虑如何抓好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对本校篮球事业的发展投入有多大,在他们心中学习成绩是学校评比的重点,篮球运动只是作为增强校容校貌。有些老师为了强化知识,屡屡出现问体育老师“借课”现象。学校篮球队都是根据上级需要比赛的时候才临时组建,学校没有为球队配备固定的教练员,平时训练时的教练都是出于对篮球事业热爱的老师,是没有任何训练费补贴的教练。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经费严重缺乏。平时队员穿的球服大多数都是找赞助商赞助出钱买。没有经费就连外出比赛的机会也少, 这样一来队伍得不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势必会影响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与训练质量, 影响队伍的建设和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大大的阻碍。
2、篮球队伍组建方面的因素
学校篮球队是学校推广学生学习篮球氛围的“生招牌”,争取获得好成绩提高篮球运动知名度扩大在学校的影响力。但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不一样,农村小学分布比较散和偏僻,规模少,人数自然比城镇小学少。球队组建起来比较麻烦,球队的组建是根据上级通知有比赛才临时练习,比赛的运动员还是有规定的例如:年龄、户籍等等每年也不同,篮球运动是一项长期练习的运动项目,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篮球训练没有科学的、规范的组建一支梯队形式的球队来进行训练,特别是由通知比赛时间到比赛开始不会间隔很长,所以队员只能根据学校仅有的
生源中篮抽选篮球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训练。这样的运作形式局限性很大,很难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比赛,很大因素是取决于学校的人数和当年生源的篮球基础来决定比赛结果。对提高农村小学篮球运动的整体推展和提高也是阻碍。
3、家长方面的因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学的家长们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了。开始有时间关注子女的文化成绩,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希望子女要学好文化知识,不要重走自己的路。造成了很多家长反对子女参加学校篮球运动的学习和训练,因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意义和认识还不够了解。盲目的认为子女上学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篮球运动只是娱乐,不必花时间太多时间在篮球运动里。如果文化课不及格,篮球打得多好也没用。就是这样的思想,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
4、师资力量与体育场地器材的因素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与体育场地器材的事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虽然问题已经开始有缓解的迹象,但对比城镇小学还有很大距离。农村小学师资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农村小学都是离市区比较远,居住条件差、待遇差,很多好的体育老师和年轻的老师都不愿意来。造成有的学校一千多人就才2个专职的体育教师,安排不下的体育课只好由其他科的老师代课。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其他科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体育教学课程,就连最基本体育课的课堂常规也不熟悉,更不要祈求他们在课堂上教到学生什么体育技能。在现今公办编制教师的脑中永远把教师绩效工资放在首位,而教师的绩效工资是与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挂钩的。可想而知文化课的老师会放过可以把体育课来上自己课目的机会吗?所以造成代上的体育课没有保证,上课质量差的原因。农村小学在这样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氛围中,只会继续破坏和恶化学生心目中的体育课形象。令学生认为体育课是活动课、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在本质上根本脱离了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对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一大屏障。
在很多老师的眼中体育教师就一个不用改作业和没要考试压力,上课带学生出去玩下课就什么也不用管的挺舒服的科目。这些都是其他科老师对体育老师的偏见,其实很想大声的告诉你们,那是以前不规范的体育教学模式。现在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繁重,例如:除了校运会、广播操比赛、各项体育比赛任务等等,每年都还要组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数据。那些任务都是大型的活动,在组织方面要动用很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农村小学因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很难以办好。特别是需要上报的两个体育健康标准难度非常大,要测试的项目不少,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锻炼才有可能测试达标上
报,所以在区体育工作会议上领导所说有假报数据现象的出现。在校时间因为出于安全问题学校规定课余时间不准打球,学生除了平时上篮球课和大课间外,就根本没有碰球的机会。在沉重的教学任务下,篮球课占体育课程的比例很少。严重影响学生了解和接触篮球运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篮球时出现厌学的反应。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先决条件,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进行锻炼起到事半攻倍的效果,也是推广篮球运动最主要的基础因素。目前,由于政府领导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部分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使农村小学篮球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体育经费紧缺、篮球场地器材配置严重不足。例如:日久失修的田径场,跑道出现很多坑坑洼洼已经不能正常使用,每次下大雨足球场就好像一个大鱼塘,出现很多安全隐患。近年来很多地方农村小学出现并校改革,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为目的,但实际在体育教育部分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就不足,并校后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但是体育场器材设施没有太大的改善,体育教学中常常4-5个班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运动场上一起上课,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注意不集中,好奇心强,很容易造成影响教学秩序的交叉感染。农村小学通常只有1-2个篮球场,篮球只满足一个班的需求。直接制约着篮球运动的实施与普及,难以保证学校开展篮球教学与课余篮球训练的需要。
二、加快农村小学篮球运动发展的建议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在社会上是广泛开展比赛,最大众化的竞技体育。趁着有群众基础的影响下应该由小学生抓起,为国家篮球事业培养最坚定的后备力量。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编制严重失调,甚至体育教师年龄偏向老龄化。体育教师是小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教学质量,所以农村学校需要建设一支年轻化、数量足、高素质、高水准的体育教师队伍。
由于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给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制造了难题。想要发展篮球运动一定要改变现状,需要得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增加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领导也要想方设法利用社会的力量,积极和乡镇企业、村领导、商家等联系,尽量得到他们的支持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逐渐完善。
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广泛建立各类型的课外体育训练项目,例如:篮球队、武术队、舞蹈队等等,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的兴趣。每年都定时举行各类体育活动的比赛,例如篮球比赛、广播操比赛、校运会、武术操比赛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活跃和丰富校园文化。
总的来说,农村小学篮球运动发展正处于积极上升的阶段,因地区经济的差异比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段长期的过程,所
以我们要持以客观的眼光正确的看待问题,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体育课篮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同感,使学生养成参与篮球运动的良好习惯。
第四篇: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及对策研究
汪应洲
(甘肃省康乐县莲麓初中甘肃·康乐731516)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已经是教师教育发展之趋势。然而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贫乏,教育专业化水平较低,学科专业化整体程度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当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层次低下,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
我国西部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在小学中,教师学历更低,具有本科学历者很少,大多数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甚至初中学历。此外,由于教师学历层次的低下,致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学科知识专业化严重受阻。
(二)教师年龄偏大,骨干教师紧缺
西部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区财力紧张,好多地区普遍采取“只退不进”的教师管理办法,受此影响造成连续多年部分农村学校不进一名新教师,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此外,由于城乡生活条件的差距,农村教育设施的不足和农村教师待遇相对低下, 使得一些教学成绩卓越,教学理念新颖的年轻骨干教师纷纷流向地理条件、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区”,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三)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除了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外,学校大都没有别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利用。此外,目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主要凭借经验进行教学,有的甚至是拿着教学参考书生搬硬套,1
因而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四)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低下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弱,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知识,科研方式落后,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低。
(五)教师缺编严重,教师负担过重。
西部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远地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在教学上的角色很庞杂。例如,临夏州某农村小学,有学生200多人,7个教学班,但只有五位教师,他们不仅要教语文、数学等学科,还要身兼班主任,甚至还要完成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功课的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师授课量平均为24节,教学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二、影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促进西部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认真对待影响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一)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1.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往往认为教师只要具备较高水准的学科专业素养,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能够得到学生、家长及领导的认可,至于他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与研究,对教学的影响似乎并不那么直接。也就是说, 这些教师只注重眼前的教学效果,缺少从事教育理论探究与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因此他们在专业发展上很难突破,这势必会影响专业成长的进程。
2.教师职业认同度低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从教就是谋求生活,让生活有保障而已,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内驱力不足
实践表明,一个内驱力很强的教师,往往具有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他渴望成功,并倾注全部心血反思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追求自我专业的发展。然而大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成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选择的一种
手段,还有一部分教师抱着“吃老本”的态度打发日子。
(二)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与城市教师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不仅工资待遇低,物质福利差,而且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也很难真正落实到位。此外,西部农村小学教师还缺少正常的评职、晋级、进修等机会,即使在同一地区,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各种福利待遇也完全不同,教师收入的校际差异也比较明显。此外,各种教育资金的投入与城镇小学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
2.教育经费的拨付与使用
在走访中,天水市某农村小学夏校长曾这样描述他们的境况:“要算帐,这学校最起码有三万五千多元的教育经费,但钱全在学区,这边一分钱都没有,学校的灯泡、锁子坏了,还得打申请,由区上统一采购。”天水市某小学郑校长也谈到“我们也想给学校老师搞一点福利,再拿出一部分钱搞一下教育教学和科研,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钱,想也是白想!”在西部大部分地区小学经费全部由学区统一管理,统一支配,下属小学需要什么东西必须得申请,然后由学区统一采购!下属小学基本上没有自行支配经费的权利,这对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建设很是不利!此外,由于农村小学一般都地处偏远,即使有科研方面的资金,也被一些条件好的学校所抢占,这方面的投资根本就没法落实到真正需要的者的手中。
3.学校管理者
由于西部农村地区一般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此,这些小学的管理者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科研意识也淡薄,甚至有的校长自己也不知道科研是什么。知识的更新更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部分学校校长还在老师跟前摆“校长资格”,认为自己是校长,就高高在上,对下面的老师不屑一顾。此外,他们不能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表扬和宽容,也不能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这些严重制约着教师内在驱动力的激发,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教师间的合作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小学教师队伍只是“人+人”组合而成的群体
(group),并没有真正形成团队(team),大部分教师只顾及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教师之间缺少合作意识,协作精神。
三、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其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向西部农村倾斜的教育政策及保障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为切实促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国家应在政策和机制保障上向西部农村地区倾斜,加大投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后顾之忧。首先,应着实提高工资待遇和特殊津贴。其次建立健全教师保障制度,在收入水平、退休待遇、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最后,建立健全教育政策长效监督机制,使得一系列“惠师”政策真正走进西部农村教育教学之中。
2.补充优秀大学生到教师队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解聘不合格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娴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逐步改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鉴于西部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普遍实行学区统一管理的现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经费审批到各小学,由小学按照需要自己支配,学区或上级部门年终对账目进行审核。此外,优化西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启动科研基金和培训补贴等经费保障机制。
(二)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1.改善学校管理环境
校长要立足现实,切实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管理模式,积极学习前沿教育思想,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表扬和宽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引领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之中。
2.促进教师间合作
“教师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形成教师集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
【1】发展,也只有在教师集体中教师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一定
要携手并肩,互为伙伴,彼此信任,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以课堂为平台,交流教育心得,研讨教学方案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等问题。其次,教师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棘手问题为研究题材,齐心协力,合作研究。再次,汲取他人教学之优点与先进理念,进而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
3.加强校际合作
在开展校内科研交流的同时,积极邀请城镇小学骨干教师来农村小学“传经送宝”。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汲取骨干教师学期计划、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的闪光点,从而达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三)加强自我修养,自觉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一定要自我充电,加强专业知识素养,夯实文化底蕴,不断对知识升级,防止教学理念和知识的老化。首先,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其次,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和优秀教育刊物。再次,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揣摩名师教学设计、领悟名师教学随笔。最后,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2.反思教学,累积经验,着实提高研究水平
“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审视,一种推敲,一种质疑,一种肯定或者批判。”【1】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对于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来说,一定要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着实得到提高。[1] 郭浩.机制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2):13-16.[1]李镇西著.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3.建立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程度
教师资源共享也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在各种杂志书刊、博客、网站上发表,实现共享和交流,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浩.机制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2):13-16.【2】李镇西著.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文章结构比较合理,措施也比较具体。但在分析外部因素时,要总结出存在的关键问题所在,这样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才能做到前后呼应。你再把第二部分认真修改一下。
第五篇:农村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农村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供销社大部分属于危困型和保本微利型的被动局面。经历20多年的改革,供销合作社名为实行责任制,实际上变成了挂供销社招牌的“个体户”。
就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分散的、实力很小的、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这种现状造就了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诚信、优质难见,退货、索赔无门,广大农村成了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同时,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
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
据测算,目前农村居民人均固定商业面积不足0.1平方米,仅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消费主要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代销店、“夫妻店”实现。
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依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虽然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技术示范+行政干预”的模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对科技的需求不相适应,往往出现只重视技术推广,忽视农资经营的状况。
另外,由于过去受计划经济和其他原因的影响,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除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外,在农业生产资料供销领域各自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现阶段,可以说目前在我国农村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畅通的物流渠道。
问题:满足不了农民对于量和质的需求
农村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这意味着它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对于量和质的需求,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缺口很大,许多地方的农副产品由于运不出去而只能眼睁睁的烂在地里。由于产品生产地的相对集聚和近距离贩运,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压低,千万农民仍处于“增产不增收”的经济怪圈里面。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这个链条中,运输环节的严重不足,导致这个链条变得格外脆弱,极大地制约了实物流、资金流乃至信息流的流动,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在安全性、新鲜度等诸多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产、销地的相对分散,再加上加工技术相对薄弱,对农产品物流来说,各方面的要求就更高。对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过程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将农产品配送给农业加工企业、专业市场、超市、酒店和城市居民,把农业加工企业加工的食品向专业市场、超市、酒店和城市居民配送,以及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各种日用品和工业品的购买力得到提升,向农民配送各种日用品和工业品,这一切几乎还都是空白。
机遇:农与非农皆有可为
农村物流市场主要可分为农业领域的物流配送和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农业领域物流配送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及农产品的配送。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指农村日用品及工业品的配送。
要占领农村物流市场,就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模式,实现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实施实时监控要求,按照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即在农业产前向农业生产者统一供应优质种子、苗木,农药、化肥,农资、技术,实施统一的操作规程、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农产品的分级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控。
为实施实时监控,农村物流企业可以与农业生产者签订统一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全程给予技术支持,并以保护价格回收符合品质要求的农产品的合同。有了可预测的农业生产资料需求,农村物流企业才可以为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配送其产品。
由于以保护价的形式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产品,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户的购买力必然提升,对各种日用品和工业品的消费需求必然增加,农村物流业才可反向农村配送日用品和工业品。
横向联合,与原农业供销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占领农村物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支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具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熟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技术措施,能够按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监测,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能够为农村物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提供强大的组织和技术支撑。这样农业生产者(农户、农业企业)既不必为销售而忧心,又可以得到可预期的收益,必将为他们所乐意接受。受利益驱动的作用,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将被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所替代。农村物流业配送物流的成本和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将因此而降低。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谋求绿色、安全卫生、健康的消费。因此,以消费需求为龙头,构建供应链,全面占领农村物流市场和城市食物性消费品的配送市场,第一步便是先用农村有机食品占领城市市场。
农村物流要占领城市食物性消费品的配送市场,则必须向城市消费者提供能满足其消费需求的食物性消费品。可行的策略是直接将消费需求的生产任务交由农业生产者(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来完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向城市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完全能满足其消费需求。
向城市居民配送农村的绿色、安全卫生、健康食物性消费品,是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前题。这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城市社区居民对农村物流业配送的食物性消费品进行认同。可行的方式是:向城市居民做出承诺,凡由农村物流业配送的食物性消费品其品质均达到绿色、安全卫生、健康的标准,如果未达到此标准,则由农村物流企业予以理赔。
发展会员制,给成为会员的消费者予以价格上的优惠,保证食物性消费品的需求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针对城市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向城市居民消费者配送各种营养套餐,从而缩短各种食物性消费品的运输、储藏期,减少各种食物性消费品特别是易腐败变质食物性消费品的损失,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农村物流业占领城市食物性消费品配送市场打下基础。(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