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21:5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对省教育厅开展工作评议,为协助常委会搞好评议工作,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担任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有关常委会咨询专家、全国及省人大代表组成教育工作评议调研组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有三个重点:我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实施情况、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情况、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为做好本次工作评议调研,调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6月30日前完成对省教育厅开展工作评议的前期准备工作。拟定了调研方案,明确调研方式、步骤及重点。二是召开调研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调研工作,听取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三是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及直属机构、各市州教育局的意见。四是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带领下,赴毕节市、贵阳市、黔南州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当地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园区和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中小学优美教室工程、围墙安全工程等,与所到地校长、园长、老师、学生、家长代表等交换意见,与州、县人大代表,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五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面向老师、学生、家长代表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发函书面征求22个省直单位意见,7月10日,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6个厅局意见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50余条,并就调研和座谈中了解的意见建议向省教育厅进行了反馈。通过以上方式,对我省学前教育和“9+3”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各级教育部门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凝炼精神,提振士气,工作超常推进,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教育投入显著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加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教育投资增长。20xx-20xx年,全省教育事业已共计投入15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投入总和的倍。3年新增教育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十一五”投资总额的4倍。

义务教育全面提速,均衡发展稳定推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我省义务教育基础能力。截止20xx年底,全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848所,在校学生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县为单位全覆盖,惠及400万农村中小学生。建成22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4055个农村中小学食堂、28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万套乡镇教师公租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4%,比20xx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村特岗教师数量全国第一。近三年招聘万余名农村特岗教师,其中20xx年招聘“特岗教师”万名,数量居全国第一,极大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中职教育实现“四个率先”,取得重要突破进展。中职教育在全省教育事业中率先实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省范围的免费中职教育、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全国率先实施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融合发展的“四个率先”。清镇职教城“无中生有”,20xx年11月清镇职教城开工建设。目前近20所职业院校入驻建设或办学,入驻师生近3万人。三年来,全省中职招生万人。中职“百校大战”累计完成建设面积42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9亿元,免费资助学生30余万人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比20xx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破解“四大难题”,着力解决入园困难。学前教育着力破解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办园模式创新性、幼儿园建设筹融资、幼儿教师短缺等“四大难题”。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我省共投入亿元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农村公办学前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乡乡有公办幼儿园,新增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1044所,村级幼儿园654所,民办幼儿园854所,新增幼儿园学位万个,新增专业化幼儿教师万余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比20xx年提高15个百分点,极大缓解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

评议调研组认为:“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教育系统以改善民生为总任务,积极推动教育改革,解决基层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4+2”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实现基本普及15年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但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建立适应同步小康的教育体系任务繁重且艰巨,教育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了教育投入,但由于财力薄弱和教育历史欠账多等因素,“缺钱”依然是制约我省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县一级,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大多占了本级财力的一半以上,其中教师工资又占了教育财政投入的大部分,致使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资金不多。教育局长普遍反映,当局长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筹措教育经费”。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短缺,经费缺口不断增大,“大班额”问题仍较突出,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实施“9+3”计划时,一些地方以借贷方式筹集资金,在完成“普九”化债任务后又出现新的负债。现有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市(州)、县没有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多数省属企业没有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部分市(州)、县级政府没有落实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部分用于学前教育,划出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总体来看,我省教育均衡的现实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着强烈反差。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层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全国2862个县,已经有300余个县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我省尚没有县(市)通过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仅为84%,距国家20xx年%的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地方把布局调整简单等同于学校的“撤并”和“减缩”,或片面追求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简单操作,脱离了农村学生就学需求的实际,低年级学生因上学路途远而辍学。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进城市幼儿园、中小学就读,造成城区幼儿园学校、校舍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仍很突出,如水城县第二小学,学校现有3078名学生,学生主要来自周边乡镇,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及寄居亲戚的学生比例近60%,全校平均班额83人,其中4—6年级平均班额达到96人,师生比为1︰39,大大超过国家和省师生比标准。城区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有的民办幼儿园管理失范,以至一些未经教育部门审批,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堪忧、教师无证上岗的“黑”幼儿园增多。全省公办幼儿园仅占总数的%,贵阳市按常住人口计算,幼儿入园比例达70%,但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入园比例仅为24%,要是无公办园可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得选择“黑”幼儿园。职业教育办学基础差、办学规模小,生师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及仪器设备值等主要办学条件指标在西部排位挂末。

(三)教育管理不完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探索,一些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者对市场需求不敏感,缺乏经营理念,管理不规范。全省仅有4个市(州)成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导致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的地方重建校轻管理,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还存在敬业精神不足、甚至还存在个别教师道德败坏,侵害学生的事件。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队伍不稳等问题。根据各级学校专任教师基本要求测算,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总缺口万名,学前教育缺专任教师万人,其中,黔东南州、安顺市和毕节市(不含威宁县)公办幼儿专任教师占应有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到30%。教师学科结构不匹配,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不稳,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幼儿教师工作待遇普遍较差,培训机会少,发展缺乏后劲。

(一)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增强教育法制意识。继续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为贯彻法律、法规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改革解决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对教育发展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税费征收以及教师聘用、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等,制定具体政策,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把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作为加强教育的根本保证,通过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确保教育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加大《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的执法力度,加快制定《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的步伐,适时研究制定《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

(二)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保证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资金,满足基本办学条件。适时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在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软实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学校、幼儿园创新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多元化、多渠道、多主体投入发展教育。切实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从预算编制到决算全过程的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及监督机制。

(三)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应在研究分析学龄人口变化、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办学标准,科学调整学校、幼儿园布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研究确定学校规模,制定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办学标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度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镇户籍的适龄少年儿童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调整方向指针,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更新校长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着重加强农村紧缺薄弱学科课程教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当前我省提高教育质量难度更大,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全省各级政府应当始终将教育事业作为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回应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更高期盼,解决好4千万贵州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实现全省儿童少年的人生梦想、实现贵州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按照“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转变方式、提升内涵”的思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改善教育民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基础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得到破解,各类教育全面转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与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仍然有着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育理念亟待转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上好学”却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出教育质量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的学校仍然围绕应试教育打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选择名校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一些培训机构的炒作,许多人怀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心理,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竞赛活动,加重了孩子的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臵区域性结构失衡,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且学生家庭获取这些优质资源的经济等成本也越来越高,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优秀骨干教师紧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上有较大差距,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教育考核评价不够科学。由于教育管理、办学和评价

量进一步提高。

首先,应对教育质量有正确的认识。评判教育质量好坏关键应有四条标准:一是能否塑造健全人格;二是是否尊重成长规律;三是能否拓展个性空间;四是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和模式改革,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关系,不光是发展智商,还应培养情商;不光学习成绩好,还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应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适度、适量施加教育,不能拔苗助长。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秉性,要尽力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获得自由发展。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使人人都能通过教育成长为不同领域的有用之才。

其二,应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推进步伐。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但从总体看,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根深蒂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仍显步伐缓慢。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把更加突出德育与社会责任感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加强化体

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金投入方面,在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应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市县(区)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分担比例和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城乡学校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经费标准,统一人事安排,统一设备配臵,统一监测机制,统一评价办法,科学布点,均衡建设,深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行标准班教学,消除“大班额”现象,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同一县域不同学校硬件设施配套基本无差异。

师资的配臵均衡上,应注重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一是在县(区)域内明确规定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和教师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的交流。二是交流方式可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等办学模式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臵、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四是建立“县管校用”的“无校籍”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应着力

(四)不断激发强化教育正能量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并加强督导检查,引导教师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坚守师德,增强教书育人责任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自觉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专业学习并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软能力”,更新教学办学理念,从以往的教学生应对考试转变为培养学生终身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同时,应进一步重视留守儿童、随迁子女、隔代监护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教育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建立关爱这些群体的社会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给其更多的精神关怀。学校更应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教育办法,如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力及的义务劳动,锻炼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分担;建立学生家庭和心理档案,确定教师当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经常性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给予心理疏导,并加强与家长联系、互动交流,为学生与父母开通视频电话,弥补亲情缺失,强化教育的正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全社会的呵护下追逐梦想、成人成才。

第三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例文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 xxxx 县人大常委会 20**年工作安排,3 月 29 日至 4 月 2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费晗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深入 xxxx 等教育教学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工作现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85 所,其中教师进修校 1 所,普通高中 5 所,中职学校 3 所,单设初中 1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8 所,纯小学 38 所,公办幼儿园 3 所,较大规模民办学校 2 所,拥有民办学前教育办学点 72 个。省级示范高中 1 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2 所,市级示范高中 3 所,示范初中 1 所,示范小学 3 所。在校学生80000 余人,其中高阶段 11000 余人,初中 25000 余人,小学 42019 余人,在园幼儿 12019 余人,在职教师 4800 人,其中中学教师 1105 人,小学教师 3497人,幼儿教师 198 人,形成了以义务教育为主体,以高中教育为侧重,以学前教育为铺垫,以成人教育为补充的普、职协调,公办、民办互补的大教育格局,全县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狠抓机遇争投入,教育硬件建设成绩斐然

县政府及县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争取港澳援建项目,打造了 xxxx 中学和龙蚕小学,使两校的环境更为优美,教育教学条件更加完善,成为学生读书的好去处。利用灾后 D 级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周转房建设,厕所改造、食堂新(改扩)建,校园维修改造,校安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全县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按国家标准重点打造了实验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和东城幼儿园。大力实施“数字提升工程”,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本网域网为依托的教育系统网上办公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考考生身份验证系统正式运行,以电子白板为标志的数字化教室覆盖率达 50%。持续加大资金和项目的投入,全面实施校园环境治理,坚持不懈地打造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功能的上档升级,“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二)教改课改力度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县于 2019 年在全县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坚持“行政主推,校长主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色主线”的推进机制。目前共打造课改基地校 30 所,课改班

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杨家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和学生自主管理搞得有声有色,四年多来,通过对课改试验班级的跟踪考核和随机抽样调查,课改班级的教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课改对优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 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外界对我县教育的关注和肯定。2019 年底和 2019 年初,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先后在我县召开全市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和推进会,全市教育同行深入到课改学校和班级,零距离了解和感受,作出了充分的肯定。2019 年 11 月,我县“区域构建 234高效课堂研究”课题获 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教所将其列入20**全省现场推广的四个项目之一,定于今年 10 月 24 日在我县举行全省推广活动。随着教改课改的深入,全县完善了中小学招生政策,采取签订责任书,控制大班额,规范招生秩序,优化高中招生政策,考核优生留存率等多项措施吸引优生,稳住中等生,提升巩固率。组织召开“强管理,重过程,提质量”大讨论征求教学质量提升意见,暑期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对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的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教师进行提升培训,不定期检查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的听课笔记。通过教改课改和相关措施的施行,2019 年高考我县本科上线 811 人,成为我县高考历史上第三次超过800 人的好成绩。20**年全市摸拟高考,我县名列全市第二。

(三)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学生资助金优惠政策全面到位

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县教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鼓励 学校实行食堂供餐自主经营模式,为各校解决了人员和经费,配备工勤人员 119 名,落实了每人每年 10000 元的工资补助,县财政落实了营养餐计划办公经费,运行保障经费共 235 万元。20**年全县春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含教学点)共 105 所,其中食堂供餐学校 49所,“蛋奶加餐”校点 56 个,享受学生 34260 人。

为管理落实好有关补助资金,确保补助金真正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采取了学生、班级、学校“三级评审”制度,同时征求学生所在社区或村上意见,最终交由学生资助中心终审备案。近年来一是免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孤残儿童和特困家庭儿童的保教费。二是中职生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达 22%,额度为每人每年1500 元,同时为中职生全部免除学费。三是普高方面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已达 28%,每生每年的受助额度为 1500 元。四是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达到住校生的 60%以上,住校困难生每年享受的补助金标准初中生达1200 元,小学生达 1000 元。为有效杜绝截留、挪用、违规分解资助金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将资助金的发放作为学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点,确保了各种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倾向。表现在一方面农村教育“萎缩”,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城市教育急剧“膨胀”,现有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加之教学设备差,教学质量远低于城市学校。

2、高中教育滞后。一是投入不足。少有国家项目支持,单位自身发展,高中学校普遍存在校舍陈旧、设施设备老化问题。二是经费缺乏,运转困难。既限制学校收费,又要学校自行承担 30%的教师绩效工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负债运行现象。高中教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3、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一是认识偏见导致职教招生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性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思想,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读,职教招生难。二是教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学习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教学效果差。三是现有职中都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学生上学难,家长管理难。

三、工作建议

教育承载着全县人民的追求与梦想。县政府要以更为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 xxxx 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要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合并公办的小学、初中校,逐步撤并村级教学点,减少工勤管理人员,充实教学力量,空出的校舍用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合理调配农村学校师资,逐步解决教非所专的问题;规范教师借调程序和手续,减少农村教师“流失”问题。三是加快发展城市教育,顺应城镇化潮流,满足社会对城市教育的需求。

2、加强高中教育,培养更多人才。高中是人才的熔炉,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期,要重视和加强高中教育,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校舍建设改造,更新配齐教学设备,夯实教学基础。逐步降低教师绩效工资学校自筹比例,让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不是“找钱上”。切实兑现高考奖励政策,让老师教有所获,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现实需求。职业中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将济渡职工、巨龙职工撤并在县城(实验中学旧址)设立县职教中心,推进职业教育。县财政要加大对职教的投入,购置配齐必备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职教中心要依托工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做到学实结合,提高职教水平,方便学生就业。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要强化师德教育、教育广大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授课,把年轻教师送入专业学校深造,努力提高教学、导学水平;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个老教师带一个新教师,实行一带一,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对小学、初中毕业班设置具体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范畴。完成目标任务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学校和教师实行重奖,资金来源在教

育附加费中列支,由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考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xxxx 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 GDP 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19 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1049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255 元,两者的收入比为 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 xx 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 1986 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 1.93 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70%算,农村在校生约 1.3 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 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 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 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 2019 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 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 9%,省地负担约 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 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 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19 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 4542.3 万平方米的 D 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 1750 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 200 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 5.6%和3.7%。虽然 2019 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 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 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 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 2019 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 1500 多,学龄儿童接近200 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 9 名,9 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 名专科学历,2 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 4 人,初级职称 5 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 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 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

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 1995 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19 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 2019 年起,郑州市将在 5 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1 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 2019 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 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

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19 年 11 月 10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 2019 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 2019 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 2019 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 09 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第四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三是与发挥余热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引导老同志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已的作用,奉献自已的余热,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作贡献。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县文艺、书画、歌咏、体育表演等活动100多次,获团体名次奖18个,个人名次奖54个。在去年全县首届文艺精品展演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250多名老年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

第五篇: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胡刘小学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崆峒区2010年---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根据我校今后人口和生源发展状况,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教育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我校对所辖小学的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有实际,着眼未来发展,以长远的发展眼光认真做好规划和论证工作。结合我校学生逐年增加的现状,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化使用效益,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和谐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教育布局与学校管理体制

(一)教育布局

1.全校辖区共有5个社,1386口人,占地面积2462.4平方千米。居住区域东西达3千米。

2.辖区内建有小学一所,;学校占地面积3969平方米;修建校舍575平方米。五个社中学龄儿童123人,预计2010年-2015年学龄儿童可达到200人左右。

3.学校学校布局从现在来看比较合理。适合辖区内学龄儿童入学。4.从学校现状来看,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校园面积过小,学生没有活动场地。

(二)学校管理体制

胡刘小学现有管理体制基本按照各级要求进行管理,一切运行良好。

三、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数量配备不足。目前,我校在校学生123人,在编教职工9人。根据测算,2010-2015学,我校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200人左右,考虑综合学科、体音美及外语学科教学以及教辅、后勤等合理配置,我校教师配备不足。

2、“专业性缺编”现象突出。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全面实施已来,虽然学校的综合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等)和体卫艺(体育、卫生与健康、美术、音乐等)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大都形同虚设。根据我们调查发现,综合科专业对口的教师缺乏,体卫艺课程专业对口的教师几乎为零。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如语文教师教品德与社会,数学教师教科学或健康或是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非常普遍。

3、教师队伍整体初始学历较低。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在调查的9名在编教师中,第一学历大专的仅有2人,占教师总数的22%,6名教师是中师、或民办教师转正的,虽然许多教师按要求进修了大专学历,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训或选学的是文科等专业,学非所教,仅是为了学历达标。

4、名优教师数量不多。目前,我校县级优秀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1人,占教师总数的11%。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1、按照师生比例,配齐配足在编教师数额。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根据师生比例,对所缺的编制要配齐配足,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2、填补专业人才空白,保证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专业人才,尤其是外语、信息、音、体、美教师的培养力度,或直接吸纳、配备专业教师,或通过正规培训使现有具有潜质的教师过渡为专业教师,以此填补因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学校素质教育不能全面实施的现象。

3、合理配置师资,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胡刘小学偏远的现状,上级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4、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鼓励教师学以致用。同时,要结合实际,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全力实施精品师资工程,打造名师、名校。通过实施精品师资工程,充分发挥模范的引领作用,打造校级、市级、区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我校结合教教育局有关要求实施名师工程,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1、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与其他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帮助学校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建立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一体化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并建设适合素质教育的先进的教师文化。

2、建立学科专业教研组、备课组合作研讨制度。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每学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少于4次。

3、建立评课制度。根据学校的需求,每学期帮助年轻教师备课、评课活动不得少于4次。

五、教师培训提高的措施和办法

1、以老带新,促其成长

我校将采取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双向选择结对子的方法,通过一对一的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掌握实际教学能力,适应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2、常听课,促其钻研

每学期,我们都认真的对听课进行了安排,安排时,校长、主任都要做慎重的考虑,本着督促、帮助、提高的原则,周详考虑,合理安排。开学初,要求首先对新教师进行摸查听课,了解其实际教学水平,再据此制定相应的帮教措施;其次是例行听课,对象是全体青年教师,全面听课,了解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况;再则是全校性的观摩课和探索课,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各科推举有经验的教师开课,供青年教师们观摩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开展实验性的探索课。不论是什么样的听课,都要求青年教师们踊跃参与,课后进行讨论与小结,并做认真的记录,通过认真的执行听课制度,使全体青年教师能认真备课、上课,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3、有的放矢,促其提高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的过程的。我们要求各科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对教师有一个基本功训练的项目,如: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校将进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先由信息教师指导教师学习用PowerPoint、Authorware制作课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即使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还比较简易,但有了第一次,教师对制作课件也将产生兴趣,鼓励大多数教师都能独立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方便。通过这样有目标的培训,使教师们在教学的基本技能能较快掌握并提高。

4、知人善任,促其成材

教师的逐步成长是一个磨砺意志的过程,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和成就需要,“发现——信任——增压——激励”,成了我校教师在基本功比赛中获胜的法宝:我校领导经常深入听课,了解掌握全校教师的教学情况,每次开课后,听课的领导都要及时对他们上课的情况给予仔细的讲评,指出优点、缺点,提出改进的地方,使教师们都有每开一次课就会有新的进步、新的感触。根据听课的情况,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并利用教师基本功比赛的时机把他们“推”上去锻炼,促其成材,校长、教导主任要给予深切的关怀和鼓励,并从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帮助,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这里边不仅包含了其本人的努力,也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1、校长队伍

⑴继续加强校长理论学习,完善学习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高校长思想理论水平。

⑵继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在管理过程中,工作重心下移,深入群众,熟悉情况,敢于负责,提高校长工作艺术水平。

⑶完善校长考核制度,以考核促发展。

2、教师队伍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⑴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考核办法,坚持每考核一次,促进师德建设。

⑵学校要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制定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师德建设计划,加强师德教育,纳入校本培训计划,组织好每周五下午的教师业务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

⑶ 注重发现和挖掘教师中良好的师德闪光点,树立榜样,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的积极带头作用,用先进的事例带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构建教师自主规划评价体系,加大教师分层培训力度,将课改、学校办学特色、教师个人发展的要求有机整合,有目标、有计划、定向组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二)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1)加强学习,夯实教研

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研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创特色讲实效的教学科研活动。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各学科要有自创课题,成立专项课题组,制订实施计划,各教研组要抓点带面,取得经验,组织推广。

(2)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重视综合科课的管理。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由接受学习向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转变。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3)提高质量,争创一流

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培养合格小学毕业生。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下载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卫鸿松挂职培训材料3 胜利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胜利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卫鸿松 胜利东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在全潍坊市前列,也是省心理健康工作先......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

    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关于我县??职业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学校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xxx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8年1月7日,我校班子成员对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及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

    关于全县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领导指示精神,清丰县教育局于4月20——28日组织力量对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县10所中小学、8所乡镇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卫鸿松挂职培训材料3胜利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胜利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卫鸿松胜利东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在全潍坊市前列,也是省心理健康工作先......

    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54: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