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廉政文化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只要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标志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并进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办事公正,行为廉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廉政文化建设的支持。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全党和全社会都来建设廉政文化,以健康向上、生动有效的文化形态,传导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对人民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廉政意识和廉政观念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准则。而这种廉政意识和廉政观 念一经形成,就会转化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行动,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中形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从源头上解决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败和有效防止腐败的问题。同时,依靠良好的党风政风,也会带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诚实守信、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工程
中央颁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深刻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消除和减少权力私有、宗法观念、官僚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澄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错误或模糊认识,也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 境和社会舆论氛围。
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曾说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廉政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以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等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成效和研究成果。
一定的廉政文化观念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如果仅就文化研究文化,脱离社会政治经济,就会把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分割孤立开来,这就无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探讨其意义与内涵、目标与任务、方法与途径等问题。要紧密结合廉政建设实际,研究廉政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基本分配制度的关系,研究三者之间的决定性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研究党的理论以及廉政文化理论、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和廉政体制在廉政文化建设 中的有机联系和不同地位与作用。加深对重大基本理论的研讨,不断把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升华为深刻的廉政文化理论,有助于从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的层次上把廉政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第二篇: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文章标题: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廉政文化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党
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只要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标志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并进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办事公正,行为廉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廉政文化建设的支持。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全党和全社会都来建设廉政文化,以健康向上、生动有效的文化形态,传导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对人民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廉政意识和廉政观念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准则。而这种廉政意识和廉政观念一经形成,就会转化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行动,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中形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从源头上解决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败和有效防止腐败的问题。同时,依靠良好的党风政风,也会带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诚实守信、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工程
中央颁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深刻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消除和减少权力私有、宗法观念、官僚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澄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错误或模糊认识,也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
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曾说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廉政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以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等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成效和研究成果。
一定的廉政文化观念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如果仅就文化研究文化,脱离社会政治经济,就会把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分割孤立开来,这就无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探讨其意义与内涵、目标与任务、方法与途径等问题。要紧密结合廉政建设实际,研究廉政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基本分配制度的关系,研究三者之间的决定性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研究党的理论以及廉政文化理论、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和廉政体制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有机联系和不同地位与作用。加深对重大基本理论的研讨,不断把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升华为深刻的廉政文化理论,有助于从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的层次上把廉政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三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新阶段的新探索、新实践。近年来,我区挖掘资源,创新方法,设计载体,建设阵地,在培育廉政文化意识,营造廉政文化氛围,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各方参与,廉政文化
建设的格局初步形成。抓宣传发动。通过召开会议、刊出宣传橱窗、制作公益广告等,有计划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抓政策措施。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做出具体部署。抓组织协调。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工作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形成合力,提高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效能。
(二)挖掘资源,提炼精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教育资源,提炼传统廉政文化精华;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实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开展“读书思廉”活动,让广大领导干部在阅读我党领导人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革命先辈清正廉洁的崇高风范、中外名家修身齐家的千古美谈、腐败分子蜕变堕落的忏悔反思等廉政文章中修身养德。逐步建立基层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村民大事公决等制度,引导和规范了人民群众强烈的民主意识,赋予了廉政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大大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科学施政、依法行政、民主理政的意识。
(三)创新载体,建设阵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和手段日趋丰富。一是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从政道德主题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开辟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专栏,积极组织撰写党风廉政的系列文章,激浊扬清,引导舆论。三是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大力宣传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等一大批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激励先进,对先进文化的培育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四是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拓展廉政文化发展空间,开通了廉政网,点击人数已近*万人次。运用手机短信、发布廉政公益电视广告等形式快速传播廉政信息,有针对性、个性化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五是创作小品、诗歌、歌舞、书画、故事等文艺作品,举办廉政广场文艺汇演、反腐倡廉图片展览等活动,讴歌清正廉洁,抨击腐败丑恶,传播廉政文化,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廉政文化的辐射面不断扩大。以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校园、企业、农村、家庭为重点,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覆盖到全社会。主要通过廉政公益广告、廉政文化长廊、廉政书屋、社区廉政纳凉晚会、播放廉政电影等形式,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和载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廉洁意识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评选表彰廉内助、举办领导干部家属培训班、赠送廉政台历等形式,组织领导及其家属同听廉政课、同测廉政题,促进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使党员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荣、以廉为乐的精神境界和良好氛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一)在道德意识方面,要修身立德,强化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道德性是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政当先重修德。“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进一步深化“读书思廉”,把读书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行大力提倡,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在加强领导干部自我教育的同时,要坚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按照“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重点,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先进性意识、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在社会影响方面,要拓展领域,形成声势,营造全社会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胡锦
第四篇: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毛概期中论文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08级汉语言文学班
高敬宜
00859006
摘要:党中央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着眼实践, 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和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引领社会主流意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和谐文化的内涵、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和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四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指出: “人始终是主体。”①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自成体系, 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出发点。
(二)科学性。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现象,科学性反映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反映了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文化发展中不断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辩证统一。
(三)时代性。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和谐文化总是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同步的,它能在任何情况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开放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出现了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趋势。因此,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且同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五)群众性。和谐文化始终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紧密相连的, 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谐文化应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 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二)培育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要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人们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我国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四)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建设和谐文化,就能够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形
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三、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和谐文化作为以和谐为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旨在倡导和传播和谐理念的文化形态,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深度的精神支撑。“实践证明,没有和谐的文化,就会失去和谐社会的根基,就会失去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②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顺乎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与此相伴随,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实践表明,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问题上的历史自觉。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社会。这个总要求是人类精神进步的升华,它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在思想文化领域得到体现,成为和谐文化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它可以通过自身建设,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从而激发人们的历史主动性。
(三)建设和谐文化是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无利益冲突的社会。事实上,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赋予和谐社会的发展前进以无限的活力。只是和谐社会的活力不是自发、无序的,因为“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有序状态。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而且需要相应文化的支撑。通过建设和谐文化,在全社会成员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真正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工作落到实处,打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建设和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 文化对于人们的精神心理、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建设和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根本的价值导向。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社会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和谐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核心价值,它必将指引着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朝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振兴中华的和谐社会、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发展。
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武器和具体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在和谐文化的帮助和影响下,采取各种现实的措施,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
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得到加强。因此,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
(二)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根本的精神支柱。一个社会,有了共同的精神支柱,这个社会才有强大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以和谐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要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形成以尊重和实践和谐为荣,以背离和破坏和谐为耻的社会风尚;就是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体系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等,使之成为指导和约束社会各种行为的框架体系。当然,也包括将和谐理念和价值取向融入到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去,以美的形象和方式促进和谐理念的传播和应用。
(三)和谐文化是我们倡导的价值取向和理念
对和谐问题也要持辩证的观点。要看到,和谐,只是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最高境界、最高理想。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社会,既没有绝对的和谐,也没有绝对的不和谐。和谐与不和谐始终是相伴而生的。某些情况下,不和谐的因素超过和谐的因素,社会就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和谐的因素超过不和谐的因素,社会就比较稳定有序。和谐不和谐都是相对的。社会是否和谐,并不是看是否彻底消除了不和谐因素,而是看整个社会的和谐因素是否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领域和环节是否比较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并不是无视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更不是要去掩盖和抹杀这些矛盾。恰恰相反,是要正视这些矛盾,鼓励人们用适当的方式去解决这些矛盾,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争取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是把和谐作为一种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取向,努力消除或减少一些影响全局的不和谐因素,使社会的和谐因素不断增长,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加全面、均衡和协调地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包含关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②曾兆红.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6,(1).
第五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高邮市龙虬镇 刘宏秀
我国是农村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一中、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无疑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与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历史新时期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变不仅表现在对物质的要求,而且是对社会文化的进步的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四是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把文化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
二是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
三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支援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三、从五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快县、乡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换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市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大多数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场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继续加大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力度,在某些方面006年、2007年12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所有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
三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四是要继续推进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和全面启动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大多数行政村建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并且力争完成所有乡镇的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和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
五是要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结合农民艺术节、读书节、“三下乡”等活动,送戏下乡、送电影到村,积极引导市里的各种社会群众文化团体和业余文艺演出队到农村演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