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节外生枝”,绽放课堂魅力
巧用“节外生枝”,绽放课堂魅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有效促成教学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只有被用来为课堂教学的充实、拓展、延伸服务时,才具有意义。教师要把课堂生成的信息变为“活水”,有效地利用,让课堂更加灿烂,愈显生机。
下面是自己在教《花瓣飘香》的教学片段:
师:其实小女孩送的不只是花瓣更是一份孝心,小女孩对母亲那份浓浓的情意正像悠悠飘香的花瓣一样,悄悄的飘进了作者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文中的“我”。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作者买了两盆月季花。
生:作者送给小女孩一盆月季花,送给自己的母亲一盆月季花。
生:作者也学着小女孩送给自己母亲月季花。
学生说到这里,我正准备齐读最后一小节,揭示课题,结束今天的新课。这时,我班姜德绩突然若有所悟地说:“老师,我觉得这是两盆不同的月季花,一盆是为了感谢小女孩,另一盆是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唉,姜德绩总爱突发奇想,节外生枝,我在备课时根本没有预料。但看到同学们一齐向他投去疑惑的目光,我想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反映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我何不抛砖引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师:哦,姜德绩认为作者送出的那两盆月季花表达的含义不一样,是吗?那咱们来猜一猜这两盆月季花表达的意思,好吗?咱们先来猜猜送给小女孩的那盆月季花。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个个跃跃欲试,孩子放飞的思维如汩汩流淌的泉水。)
生:我觉得这盆月季花的表达的是“祝愿小女孩的母亲早日康复”的意思。
生:我也认为这样,因为课文第七自然段说小女孩摘花瓣就是希望她妈妈的病快点儿好起来,所以作者送一盆月季花也和小女孩一样希望她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
师:说得真好,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那这盆月季花的仅仅是指这一层意思吗?
生:我想作者还想表达“感谢”。
师:咱们洗耳恭听。
生:感谢小女孩让他懂得了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师:你真是这盆花的“知音”!
生:作者送给小女孩的这盆月季花有“祝愿”,有“感谢”也有“夸奖”,夸奖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说了第一盆,那第二盆呢?
生:放在母亲阳台上的那盆月季花的表达的是“对母亲的爱”。
师:是的,这盆月季花的表达的就是――“妈妈,我爱你。”
(从学生丰富的表情中,激动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心灵的震撼。课文学到这里再来揭示课题,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肯定有了更深的感悟,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读课题:花瓣飘香。
师:你们读懂课题了吗?课题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生:我读懂了,小女孩的孝心飘香。
生:我知道了,作者受到了小女孩的感染,也要孝顺自己的母亲,孝心飘香。
生:作者很喜欢小女孩,送给小女孩月季花,很有爱心,爱心飘香。
生:可爱的小女孩也感动了我,我也孝敬我的父母,听父母的话。
生:虽然我们的手中没有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爱心。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心,让周围的人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芳香。
生:……
案例点评:
我通过“节外生枝”的环节,升华了课文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片片花瓣的清香飘进了学生的心田。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敢于提出问题。当然更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见解是正确还是错误,抑或是多么的幼稚,都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不能有任何的轻视冷落,否则必然导致学生心灵的封闭,无法构建互动平台,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挑战权威,这样,在争鸣、批驳、质疑、探索中,课堂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教学是教师人为创造的一种特殊学习环境。课堂上利用好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能调动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本教学片段学生在“节外生枝”的资源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滋生博爱之心,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到充实。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还应独具慧眼,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节外生枝让课堂绽放美丽doc
“节外生枝”,让课堂绽放美丽
竹岐中心小学 曾月华
【摘要】“节外生枝”,指的是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生成性教学是反传统的预设性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课堂情境千变万化,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加以运用,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为了使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教学的预先设计,牢牢把握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本文从爱出发,教师爱学生,也爱自己,把对学生和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在生成性教学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既让这样的语文课生动活跃,又让学生实实在在在语文课堂上能享受到语文教学的情感魅力,还能完成预设的知识性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关注课堂的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高度发达,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课堂又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已成为了师生双方共同谱写的一曲美妙的生命旋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都能求取真知,智慧才能和其他品质得以发展、提高,激发生命热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把握好生成理念,就会让今天的课堂呈现出绚丽多姿。
专家指出“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如何抓住生成,创造精彩呢?
一、加强生命意识,让“节外生枝”的课堂焕发人性的光辉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每一次的备课中,我们都有个环节要备学情,但我们备学情时更多关注的是这个班、这一学龄段学生的群体特征,而难有对个体的关注。但在课堂上出现的却是个性飞扬、异彩纷呈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明确提出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郭教授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上每堂课时,加强生命意识,尊重这些幼小的生命,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多看看孩子们课堂上的细微变化,敏锐地抓住每个孩子有价值的问题,多想想“孩子的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去引”,并使之具有张力和辐射力,覆盖全体学生,使课堂效率更高,更丰富。而不是脑子里跳不出预设的情景,老想着自己设计好的环节的内容,这样的课堂自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记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一文中记载了这样的事例:一位教师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教学结构严谨有序。但是,当一名怯场的女学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时,这位老师竟一挥手:“别浪费时间了!”而在另一位老师的观摩课上,恰巧也有一位怯场的女学生,老师不仅耐心地听完了她不得要领的回答,而且后来又多次提出浅易问题指名她回答,终于使她逐步克服了怯场的心理。老师立即要求全班同学给以掌声祝贺。两位老师高下立判,而且,对学生的影响会十分的深远。
无独有偶,我也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位教师在上赛课时,因为借班上课,课堂上有两个学生因闹矛盾而在座位上你挤我,我挤你。课后,这个老师心情糟透了,对别人说:这什么班,这课怎么上云云。如果这个老师一直死守预设,抱着这样的理念,那么,什么课都会变得难上,要知道课是因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智慧而精彩的。
自此,我领悟到课堂中学生的情况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设,像这样“节外生枝”的情况,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可能学生会拒绝和教师进行交流,其结果不只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实现,更严重的是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同样甚至更爱美的心。“教师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此言极是。
二、课堂亮点——燎原的星火
尊重学生是发现课堂亮点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习惯于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处,缺乏批判的眼光。我们呼唤师生民主、平等,而往往忽略了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
话,表真情,只有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我在执教《笋芽儿》一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让笋芽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当时一惊,但立即有了顿悟。接着,我让那个孩子吐露了她的心声:“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她一定会冻坏的,竹妈妈是有远见的。”她又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多深刻的思想,我不禁为她叫好。也许,在以后的教学中,她还会听到许多如此精辟的言论。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另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个别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变为全体的创造,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三、突发事件——危机中的良机
突发事件是课堂危机的一种。小学生天性好奇,遇到异常的天气,听到一阵脚步声,看到一只小飞虫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教师如果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压制学生,那么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有经验的教师会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绪引回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我听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教师正在讲课,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呼啸,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哗哗哗……大雨倾盆而下,学生坐不住了,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见到这情景,教师暂时中断原有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趴在窗前尽情地观察起雨景来,学生十分钟后才回到位子上。老师问:“谁能用我们背过的古诗词来形容一下刚才的天气?”学生们争相答道:“山雨欲来风满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老师赞道:“好,‘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极为贴切。”“老师,我认为应该是‘白雨眺珠乱入窗’才对。”孩子们的思维越发活跃了。“改为‘乱
敲窗’更好,‘乱敲窗’说明了雨点大,而且雨点像个调皮的娃娃,好像也要挤进来和我们一起读书一样。” “老师,我也觉得‘敲’字好,好像在‘咚咚’地打奏乐器,真好听。”…… 改完诗,教师又要求同学们把刚才的雨景和争论都写下来,不长时间,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习作便应运而生。
该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敏锐地感觉到要在这种情形下让学生安心地学习,可能性不大。于是他顺应小孩的好奇心,让学生观察雨景。也许就在小孩观察雨景时,教师发现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绝好时机。于是教师通过让学生背诗、改诗,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进行习作训练,巧妙地将危机化为教学良机。所以说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应把握动态生成,创造精彩课堂。
参考资料:
1、《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叶澜
2、《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3、《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 钱梦龙
4、《语文课程标准》
本论文已与2009年6月收入闽侯县进修学校、教学研究会论文汇编
第三篇:巧用板书设计 提升课堂魅力
巧用板书设计 提升课堂魅力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内容摘要:教学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好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理清条理,掌握重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板书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板书的真正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出彩的板书,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提升课堂的魅力,值得每位一线教师实践与探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板书设计的目标、内容、形式、呈现时机、布局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设计有效板书的策略。
关键词:规范板书设计
魅力
有效性策略
板书设计是英语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应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是教师教学得以引人入胜的向导,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它包括教师教学中黑板上所写的文字,所画的图式或展示的图表,还包括教学卡片、图片以及挂图等。精心的板书设计,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也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板书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虽然目前很多教师开始意识到板书的重要性,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板书对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促进作用。具体问题表现在:在平时的常态教研课上,很多教师缺乏计划,备课时忽视板书
设计,随写随擦,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学生难以观察,大大影响了知识的传授,降低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上完一堂课黑板上一个字都没有,有的也只是写了一个课题,就再也没有下文;有些教师板书写得不少,黑板上满满的,但是却很凌乱,分不出“纲”和“目”,学生找不到重点,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学习,甚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惑和混乱;有些教师板书书写欠规范,随心所欲,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而在一些公开课或观摩课中教师们虽然都会考虑到板书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多数教师或是为了节省时间则将句型、单词预先写在五颜六色的纸上,等到用时就贴于不同的位置,五彩缤纷,煞是美观;又或是采用播放课件呈现,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却少的可怜。孩子们看的眼花缭乱,听课者常因板书大同小异或是凌乱乏味而忽略不记,导致板书设计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多彩,有效的板书,充分发挥板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值得我们每个英语教师重视,探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体会和听课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优秀板书设计谈浅析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一、板书设计目标明确,清晰合理
在我们的印象中,板书无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一传统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内容。备课时,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甚至于相应的每一句话都要事先安排,心中有数,思考所设计的这些板书内容是为什么而服务的,是不是符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否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出彩的板书设计将课堂的趣味性,学科的整合性和教育的艺术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有关TIME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新授句型What’sthetime?It’s„
o’clock.It’stimeto„;新授词组havelunch和watchTV;能将词句结合、新旧结合地将这些知识灵活自如地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突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进行板书设计的:(太阳钟和月亮钟分别用橘红色和银白色的化纤纸制成,并标上了时间)(见下图)
这样的板书设计是很有创意的。教学者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不仅让听课的教师觉得执教者的思路很清晰,条理也很分明;体现出新旧知识和内容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很清楚地记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更系统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结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此出彩的板书设计,将本堂课的魅力更加完美地绽放出来。
二、板书设计内容精简,提纲挈领
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也是一种微型教案,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教师讲课的重点就是板书的重点。因此在板书内容的选择上要讲求精当,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并以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少而精,切忌繁而杂,收到“尺幅容万言”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PEP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B部分Let’slearn时,教师用几笔简单的简笔画,就将本课的重难点体现出来,同时结合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以提纲挈领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这一幅完整而又简洁的板书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如下图)
三、板书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有趣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学习过程中有时免不了感到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轻松气氛。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使我深刻感受到,精彩的板书设计给课堂带来的魅力和效应是无限的。这次是以NUMBERS为主题的。教材上只有十个英文数字。在板书设计中,有的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如图)
Unit6ALet’slearn
one1
three3
four4
two2
five5
six6
seven7
nine9
eight8
ten10
学生一眼就看到这些数字,被动地跟老师读,机械地读读记记,学生的兴致哑然。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将黑板设计成一个小农场,将数字隐藏在图画中,让学生去找,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有兴趣,整个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了。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寻找这些数字,为了告诉大家找到的是哪个数字,很用心地正确朗读出这个单词,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无声无趣的教学内容赋予了生命和灵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在游戏中无负担地学,在游戏中感知世界,获得体验的机会。(如下图)
四、板书呈现时机恰当,适度有效
富有生命力的板书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随着学生的学习变化不断生成。板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动态生成性。教师应把握好板书的时机,对于何时板书课题、何时板书重点和难点内容、何时板书练习题、何时擦去不需保留的内容等,都应事先做好统筹安排。教师不应在课前就把板书都写好,也不要讲解后再补写。而这些恰恰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犯的错误。板书过早或过迟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而言,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先写后讲或
边写边讲;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先讲后写或边讲边写。启发思维的内容应在讲解之前板书,结论性的内容则应在学生充分思考或讨论之后板书。板书呈现适时、适用,在动态中不断生成,在动态中不断完善,在动态中收获课堂的精彩。曾经在听课过程中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Seasons这一课时时,所设计的板书,让我记忆犹新。(见下图)
整个板书设计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先在黑板上呈现一棵树干,树冠则分为四个部分,随着四季的变化呈现四个不同的具有季节特征的景观。在呈现不同的季节景观时(加上相应的颜色),同时呈现季节名称以及相关的句型。随着板书的不断呈现,学生体验着四季的不同风景,从内心感受着四季的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氛围很融洽。当老师引导学生学完本课的内容,漂亮的板书也完成了。图与词,新句型都板书在对应树冠旁边,内容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看着这样的板书在表达时有据可循、有话可说。在总结阶段,教师又充分利用这份板书,带着学生回顾总结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总结表达能力,使整堂课增色不少。又一次让我们在这份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板书中真实感受本课的魅力与精彩。
五、板书设计布局合理,科学美观
对板书的内容安排,包括标题的设计,板书类型的选择,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呼应和联系,文字的详略大小和去留,符号的运用等需要做科学、有效的设计和呈现之外,还需周密思考各部分板书在黑板上的空间排列,以及与教学挂图,投影屏幕的合理安排。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和关键,并有利于分散难点。这样才能使板书真正起到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和记忆的作用。纵观大家的板书设计,凡是出彩的板书设计,它的布局安排肯定科学、美观。科学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展现教师的业务水平、艺术修养,而且能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花心思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板书。只有这样,才能使板书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要想设计出有效、精彩的板书除了遵循以上几个设计策略,还需注意对板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对那些课本上没有的,但学生又需要知道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会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有深度。同时在板书过程中,还应注意书写漂亮。一手漂亮的书写,不仅给有创意的板书设计更具有吸引力,无形当中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书写示范,增加教师自身魅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添了筹码。
总之,在课堂教学时,优秀的板书不仅能完整地、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与记忆,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板书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是每堂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板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鲁宗干《小学英语教师手册》
3、《小学英语教学法》教育部师范教育部组织评审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慕菊主编)
5、鲁子问《基础英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6、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板书设计
第四篇:节外生枝让课堂更加精彩
“节外生枝”让课堂更加精彩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开放如何适度,常常会引起争议。二年级的一个班级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读到“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有学生提出银河是什么,立刻有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告诉他。有的说银河是星星组成的,有的说银河很宽很宽,还有一位学生说我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于是老师就让他讲了这个故事。这位学生讲了一分多钟,讲得很生动,其他学生也听得很专心。课后评议,对这一环节的处理颇有争议:有的老师认为是“节外生枝”,浪费时间;有的老师则认为讲了听了对学生也有提高。
像这些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展开得很充分,出现了“节外生枝”的现象,以至课堂教学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达成的往往是预期的认知目标,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己经有所超越,所以根据现在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这样的课应该得到肯定。因为在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中,“节外生枝”是完全正常的。就像我们平时上网,本来很明确的想好要去查资料的,可是没查到,反而被有时会被一些无关的信息资料所吸引,而这些所谓的“副产品”积少成多,触类旁通,歪打正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何况,现在我们认识到了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能在短时间里学好的,而是靠平时一点一滴,长期慢慢积累的的过程。如果学语文只是读教科书,学生就不可能得到语文素养多方面的发展。虽然说语文教学具有功利性,但不要太急功近利,让学生偶尔放飞一下心情,有什么不好?因此我觉得适度的随机拓展,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当然,拓展不能离题太远,要避免那种过度发挥,这是需要注意的。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课堂出现的“节外生枝”呢,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课堂内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做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别人的认知,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做出符合实际的学生情况调查分析。如语文特级教师赵景瑞,他在为学生上作文课前,就要把所有学生的作文逐一阅读,根据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同时,他还通过和家长、学生聊天了解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家庭教育背景等相关信息,最后才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设计。上课时,也不拘泥于教案,关住学生的一举一动,作出适时调整,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积极的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二、捕捉课堂生成,珍视独特感受
小孩子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当他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在《北京亮起来了》这堂课中,学生就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有学生提出银河是什么时,立刻就有学生要求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展现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学生给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此时的我们要化作一名忠实的听众,只有在学生说不清楚,或思维不够深入时“理一理”,“引一引”。更多的精彩还是应该留给学生。如果当时我们怕“乱”、怕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怕学生“节外生枝”而制止他们跳跃的思维,那必将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地读、说,让学生自已诠释问题,将课堂真正还给他们。当然,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是想急于表现,急于交流的,我真切地感受到面对孩子们的想法和体验,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三、适度拓展、落实语言训练 第一、正确把握好拓展的度。有人会说语文教学如果太过超越文本是对语文的不负责任。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关键是在一个“度“字的把握上。“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文本毕竟是薄的,含量也是有限的,语文教学适度地拓展文本,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丰富,是引领学生更稳健地步入语文学习途径。超越适度,但我认为应掌握好以下几个度:
“超越点”应从文本中挖掘,要能不偏不倚,不随意“戴高帽”、贴“政治标签”;
“超越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随意拔高要求;
“超越点”应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最后应又回归到文本的整体学习上。
第二、文本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人文精神,还有语言价值。语言训练要落实到位,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范式、语言特点;语言练习到位的话,在操练中就能深化主题意义。要引导学生善于把人家智慧的火花变成自己的能量。
第三,课堂教学的有效取决于正确、简洁、集中的教学目标,取决于适宜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比较充分的学生学习、练习的时空。“目标刻在钢板上,方法写在沙滩上”,如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用到齐读的方法,其实齐读会掩盖很多问题,因为个性必定服从共性。最好让学生多尝试个别读,一个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课堂千变万化,有着较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作很多方面的努力,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作出正确而巧妙的处理。一个具有厚实底蕴和丰富经验的教师,会在生成的课堂中运用实践智慧,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到底,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应对情况,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扎实的专业文化水平。因此我们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充分地课前准备,相应地做出正确而巧妙的处理,让这些“节外生枝”成为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
最后,请允许我以萧伯纳的一句话作结并与各位语文教师同勉:“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我想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多思考、摸索、并相互学习,任何教学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第五篇: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小学 程英溢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词句中品味语言
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中最基本的训练,是段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不管是那个年级,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上,都要十分重视词句的训练。
忽视了词句的积累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课文着重部分要咬文嚼字,朗读休会,进行语感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采用摘抄,列表的方法,有目的地积累优美的词句和语段。以让他们运用知识迁移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二朗读中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在课堂上,我们要倡导“语文本色的品味”。如:《五彩池》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池边是金黄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诗一般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变幻莫测的五彩池,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加强
了朗读训练与指导后,一位同学读此段时声音由小到大再到小,速度由慢到快,声音由弱到强,读得真切感人,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明白了这里的感情变化是由感受美到特别惊奇。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使学生个个参与,并将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通过理解变成说话的好典范,使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得到修养。由此可见,朗读对促进语言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 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三小练笔中品味语言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试着用心理描写写一个人物的小片段,大家一起评一评谁的语言文字用的最准确,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他改一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知道怎么合理的用词了,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标点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去享受语言的魅力,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