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教案

时间:2019-05-14 22: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教案》。

第一篇: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教案

导入: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

在招聘现场,只要求高中学历、只有800元月薪的文员岗位,引来几十名大学生投简历;而月薪1200元的电工、焊工等岗位却几乎无人“光顾”。“大学生”和“农民工”同台竞技,但在如今的形势下,持有一本“技工证书”似乎比“本科文凭”更受欢迎。

招聘现场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技工人才,单位更显得诚意十足,把过去单位对用人根本不予提及的“薪酬待遇”在纸上“透明化”,在招聘现场用醒目的字眼标出各种岗位明确待遇:冲床工,1200元/月;电工,1000元/月„„有的还写明每天工作时间,具体车贴、补贴,保险待遇等等;再者,这些公司对“人才方”的门槛要求也比较低:在年龄上放松到35岁甚至40岁,而文化水平放松到高中甚至初中。

而相反的是,那些要求本科、硕士等高学历的单位,只写自己对人才的要求,而对薪资待遇是丝毫不提。却必须满足的各种条件:如适应短期频繁出差,学习能力强等等外,后面还特意地加上了一句“不招应届生和女生”。

只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只要递上简历,工作人员一般都会收;而那些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连连被“拒”,招聘方仅“你是应届生吗?”“你以前做过吗?”这两个问题就把这些有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问“哑”了,悻悻地收回还没递出去的简历。

现在用人单位比过去更务实,现在更多单位考虑人才不直接以学历来看,而是以岗位来看。所以并非是有博士学士文凭就一定具有职业竞争力。大学生看起来还不如技工“抢手”。

精湛的职业技术——走上工作岗位的通行证

现在找对象都找到电视上来了,说起找对象,现在不再是男尊女卑的年代,而是男女平等,一般是女的挑男的。找什么样的男伴侣呢?现在不是仅限于男的有车有房有票子的年代,听过经济适用男吗?听过潜力股吗?对于你们来说,我觉得都是潜力股。因为你们年轻、有激情有爆发力,你们不用为物质生活而发愁,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你们的时间都可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做人是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要学的,一辈子的事,而做事就是学技术,选择读技校,关键是学好技术,因为这是你以后的饭票,走上工作岗位的通行证。

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社会职业岗位群,培养出来的是实用型人才,经济实用型的,你们在学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事情,决定你毕业后是绩优股还是垃圾股,还是普通股,而这些又决定你以后的生活质量。精湛的技术=巨大的价值

管遵义,男,青岛荏原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电焊工。精通电焊条焊、氩弧焊(手工氩弧焊、自动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自动膜式壁多电极埋弧焊,熟悉焊接设备的使用性能,并能正确判断及处理设备的故障。具有双手手工氩弧焊焊接操作、镜面反射施焊、焊缝返修无缺陷、内填丝TiG焊管等绝活,发明了膜式壁的自动气保焊法、自动TiG焊管法、锅炉膜式壁立向下焊接技法等先进操作法,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于保军,男,青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炉长。多年从事钢铁冶金行业,在顶吹转炉、顶底复吹转炉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判断炉内高温化渣情况,终点成分控制,钢水准确脱氧和合金化。在多年的实践中,创立了顶吹转炉高拉碳操作,顶底复吹转炉高拉碳操作等一系列先进操作方法。这些先进的操作方法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降低钢铁料消耗,年可创效益3000万元。

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女孩PK炫富女网上晒证书

武汉一本地论坛上转发的一篇帖子十分火爆,帖子中一个女子发出了一组“晒证图”,自言“拜金不如拜知”,引起武汉网友热议。当天帖子点击率超过1万人。

发帖的女孩被网友称为“炫富女克星”——“炫证女”。女孩坐在床上“晒证”。发帖女孩拿出的各种资质证书,大大小小有几十个,自称目前在为几个知名杂志写专栏,还开了QQ空间帮产品做推广,每月少的时候入账七八千,多的时候两三万。她声称,最看不惯网上那些没完没了的炫富女、拜金女,靠自己本事挣钱才叫骄傲。

对于“晒证女”的出现,武汉本地论坛知名网友“三点一线”认为,其本质还是“炫耀”,并质疑帖子内容的真实性。更多的网友则对此赞叹有加。网友说:知识就是金钱,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拜知总是好事,该支持。要向晒证女学习,多考证,提升自己。

以上案例说明什么呢?

一、职业技术精湛是工作岗位的通行证

汽车是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没有一流的人才和技术,就等于天方夜谭。为此,我们更应该更有信心去学好技术,为自己也为企业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1977年恢复高考,30多年前,进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捧上了“金饭碗”。

200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30多年后,许多大学生却要面对求职艰难、学无所用的严峻现实。而大学生工作还是要找啊,怎么办才能找到呢?(学生讨论)

一些大学生采取了“开倒车”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回炉技校,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很实用。之后找工作很容易,因为有技术,而且岗位升迁相对较快,因为大学生学东西上手快。

有些人对大学生回炉技校产生了一些争议,你们有何想法呢?大学生“回炉”技校并非中国特色,在其他国家,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前只有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才可能找到工作。大学生“回炉”现象,说明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关注和重视中等职业教育。

一句话:一纸文凭不如一身本领”。金蓝领

例1:2006年芦峰曾在北京市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工职工组的第一名,但让他更自豪的是:“神舟六号”飞船上的部分零件就是自己亲手加工出来的。这名24岁的小伙子坦言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他毕业后先在北京卫星制造厂当了一名数控铣工,“刚进厂那会儿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当工人不仅收入不高,社会认可度也不高”。但他所在班组是全国品牌班组和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五四青年奖的师傅的言传身教,让他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进厂第一个春节的前一天,师傅的接活,他目睹了师傅这种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芦峰在工作上变得积极主动了。渐渐地他发现,优秀工人的待遇优厚,获得全国劳动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五四青年奖章”的工人也不少,“这种触动是非常大的,我就想,我也应该能像他们一样。”,“刚开始因为对机床性能不了解和对指令代码不熟悉,曾造成了机床护板的相撞事故,虽然不怎么严重,但给我的教训是深刻的,从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最后时刻经常出现选手野蛮加工的情况,刀具报废、工件报废的情况特别多,而芦峰则是稳扎稳打,即使最后一个工步没有完成,仍然会取得好成绩。他发现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对工人理论水平的检测,“如果理论水平不行,预赛就被淘汰了,这就促使我们工人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例2:首席技师月津贴千元

据青岛市劳动保障局局长介绍,青岛市首席技师每人每月可享受市政府津贴1000元,并将他们纳入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库,每年组织其参加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及市情国情考察、咨询和休假等活动,每年享受一次健康查体;

每四年重新洗一次“牌”。首席技师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办法,每一届管理期为4年。管理期满后,取消青岛市首席技师称号,并停止相应待遇;符合条件的,两年后可参加新一届青岛市首席技师的评选。从管理期的第二个年度起,要求首席技师每人每年为企业培养技师或高级技师不少于3人,达不到标准的将取消其称号,并停止相应待遇。在管理期内,若有违法违纪行为或重大过失的,经批准后取消其称号并停止相应待遇。

以上案例说明什么呢?尤其是大学生,为什么会回炉技校? 总结:都是因实践操作能力而得到认可。

1、积极参加实践,练就精湛技术 胡建平私人档案:

年龄:27

工作单位:浙江韩通汽车有限公司

入行时间:1999年 现任职位:市场部经理 个人从事汽车业的简历:

1996.9-1999.6 杭州技师学院(杭州市交通技工学校)汽车钣金专业毕业

1999.6-2000.6 浙江新世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

2000.6-2003.5 浙江康达汽车工贸有限公司(汽车电器维修)

2003.6-至今 浙江韩通汽车有限公司(其中2003.6-2004.6 任业务主管﹔2004.6-2005营销主管﹔2005.4-2006.1 信息主管﹔2006.1-至今市场经理。)

荣誉:康达汽车优秀员工

韩通汽车有限公司优秀员工

车优秀员工

2005年杭州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单项车型第一名

年轻有为的胡建平现任浙江韩通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及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客服中心及部分行政工作。

看过他的简历后,你绝对会认为他是汽车业的一个实力派人物。从学校出来后,胡经理做过两年汽车钣金(事故车修理)、一年多汽车机电等,然后涉足进入到汽车售后服务业务岗位。由于自己雄厚的技术底蕴,胡经理于去年杭州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单项车型第一名的好成绩,他所在的韩通汽车有限公司也同时获得了技能大赛团体冠军。

胡建平说虽然他现在做市场管理,也是汽车维修和市场营销专业出生,但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把一些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特别是汽车行业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胡经理很推崇快乐的工作方式,他认为工作其实还是一种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学习和个人能力的发挥。

胡建平很清楚自己现在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对业务知识比较了解,而且各方面都有实践经验,所以在做市场的时候,对可行性有一定把握。

谈到做汽车行业一直以来的、特别是刚进汽车业界大门时的深刻体会时,胡建平提到了三从:从基础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刚入行时尤其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切忌眼高手低。刚入行时千万不要期望别人对你会抱有多大的希望,成绩是靠自己做出来的。

胡建平深有体会地谈到了自己刚入行时的情景。当时他刚入行,胡经理是做维修的,汽车业中,维修工作是挺苦的,特别是夏天和冬天。很多人都嫌维修太苦,而跳槽了。

“当时一个人真的很苦,累了也没办法。如果那时你若提出什么要求,领导和师傅肯定会有意见的。所以他建议刚开始从事汽车行业的人,以及其它行业的新人们在刚入行的时候应该以低调的态势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A首先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动机)故事:你是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些。15美分还可以吧,孩子们仍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道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为他玩了!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的话,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左右,成为他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计算很简单,她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B遵循职业技术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职业教育中,衡量学生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对职业技术的掌握,由一个由低到高、有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提高过程,需通过反复的学习、训练、实践,才能从初级到中级,再达到高级。

提问:精湛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而成,你准备好了吗?教材p33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见,实践非常重要。

例1:呆在井里的青蛙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躲在窝里的母鸡永远不知道头顶的天空多么宽广;仅被一根麻绳拴住的大象永远不知道自己只需稍稍用力便能获得自由。青蛙只需坚持便能爬出深井;母鸡只需努力便能飞越栅栏;大象只需用力挪动身体便能获得自由。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吗?不,不是的。是因为他们从不去实践,从不去尝试。

2、大家都知道“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伽利略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他并不像其它人那样照宣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的理论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是重,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年轻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试验,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咣当”一声,同时落地。他以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反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战国时期,有个叫赵括的人,他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自以为天下无敌。但他缺乏实践与经验,不知道活用,只是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军活埋。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上山才知山高低,下水才知水深浅”。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我们了解的更深刻。万事开头难,只有做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这第一次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实践教学(略)

三、培养创新精神

过渡:大家都知道从你们出生到现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们那个年代。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如:烧水壶、拖把、保暖鞋、电视、手机、汽车、飞机国防设施等等。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可以说社会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猿人从使用石头到将石头打磨成器具这个简单的发明,就构成了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揭开了文明发展的序幕。

发明和创新,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最活跃因子。我们的祖国曾孕育了一大批发明和创新家。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等等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没有发明和创新,就没有进步。今天,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阶段,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强大富裕,没有科学发明和创新是绝对不行的。历史和社会在呼唤科学发明和创新。

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创新比发达国家差很远呢?

案例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公布了对全球数十个国家的15岁中学生展开的一场(PISA)能力测验结果,来自中国上海的学生位列第一。上海学生首次参加这项测试就名列全球第一,引起了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震惊。有西方媒体称,中国学生今天取得的佳绩就如同63年前苏联造出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样重大。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上海152所学校5115名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方面的成绩均排名全球第一。其次为韩国、芬兰和中国香港,美国学生排名第26位。测试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认为测试考察的还是对知识的掌握,因此上海学生取得好成绩不足为奇,认为上海取得好成绩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但中国教育在改进。作为我们个人呢是不是也要有所改进呢? 案例2:超脱地看待考试和分数 不搞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

“钱学森学生时代没有那么重视分数。”考试前,大家都在操场上打球,不到天黑不回家。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钱老甚至蔑视分数。据介绍,钱老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一次老师给他的卷子判了100分,钱老后来发现卷子上有一个小错误,要求老师重新判分,最终改成了96分。

像钱学森这样举世公认的创新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通过钱老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时的故事可以看出,那时的学生没有考试追高分的压力,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玩”。其实他们的“玩”就是读课外书、动手实验和外出实践。

“每天中午大家吃了午饭,在教室里互相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什么都有„„”所以创新精神是“玩”出来的。

提问:什么是创新?你具备创新意识吗?

世界上70%的专利出自美国;从诺贝尔奖得主和世界一流大学排名数看,美国占了绝对优势;而比较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成果,也有很多是来自美国。P37 提问: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吗?怎样来改变?

一靠教育(中美老师上美术课画苹果的区别,冰会变成什么?)二靠学生自己本身的学习实践

1、民族的希望在创新 A 创新必备意识

创新意识贯穿于创新的全过。它主要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第一,动力意识

第二,质疑意识。谁不敢或不善于求异与质疑,谁就无法创新。“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

超越意识。超越就是超越前人或他人甚至自己已有的成绩。任何开拓、任何创新,都是一种超越。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历史,第三,风险意识。创新常常要闯禁区,要挑战常规、违背传统、冲破习惯势力、冒犯权威、抗拒嫉妒思想的干扰、抵挡争名夺利的诋毁等等。特别是当前高新科技方面的创新,涉及的方面众多,不可控因素激增,使创新的风险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常人不具备或难以具备的风险意识,只有敢冒风险才能创新。

第四,协作意识。许多创新是一个人或少数人难以从事、难以成功的,没有协作精神,创新将寸步难行。

几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创新意识结构系统,共同促进创新实践的发展。

B 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远大的理想:理想对于人们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远大的理想,将指引着人们努力奋斗,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欲望和献身精神,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和勇气,锤炼着人们百折不挠、勇于战胜任何困难的顽强意志,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维品质;高度的创新能力 创造者高度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要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确切的类比能力、深刻的分析与辩证的综合能力、高度的抽象与科学的预见能力、天才的直觉能力等。

强烈的好奇心:是重要的创造性品质和素养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从小就有超出常人的好奇心,如达尔文、伽利略、居里夫人等。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经历和科学成就时曾深刻指出,“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对激发人的求知欲望、新奇感和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好奇心的一种升华,是人探究某种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也是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的一种鲜明的选择性态度。它使人更加稳定地投入某项活动中而乐此不疲。

刻意的追求。

“乔布斯传奇”,从十几年前濒临破产的“烂苹果”,到今天的美国市值最高、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乔布斯重新执掌的苹果公司变化让人惊叹。乔布斯成为了苹果公司的灵魂,乃至IT行业的精神偶像。,乔布斯敢创新、会“造梦”、求“完美”。

乔布斯的“敢”建立在非凡洞察力之上。他善于超前发掘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有人说他的想法经常领先其它人好几年。

正因如此,乔布斯看到了一个趋势,利用更小巧的装置来代替个人电脑完成上网等任务,技术上已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小巧”和“个性”也有迫切需求。看准了这一需求,乔布斯才敢于让公司在传统的电脑之外,先后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手机,乃至iPad平板电脑等多款小巧时尚的产品,进而领导公司转型。

敢于开风气之先:乔布斯被认为具有敢于承担大风险的勇气。他不仅是硅谷“车库创业”的代表之一,也有遭受挫折后多次再创新业的经历。

乔布斯之所以在多个领域给高技术行业带来变革,是因为他愿意冒着风险尝试新想法,甚至敢于领风气之先、在新产品中舍弃当时在他人看来仍至关重要的软驱等技术。一些专家认为,不怕失败和敢于冒险,是硅谷创业和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这在乔布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往的理论主要关注两类创新,一类由技术推动,一类为市场拉动。而苹果则代表了第三种类型,其团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为了创造新的市场,推销“新的意义”,乔布斯堪称这一类创新的鼻祖。

“完美主义者”乔布斯不只关注技术,而是对艺术设计、建筑等都颇有兴趣。乔布斯“拥有工程师的头脑和艺术家的心灵”。乔布斯今年3月在发布iPad2时称,技术与其它因素的结合是苹果的独到之处,只有当技术与艺术、人文联姻,才能产生“让心灵欢歌”的结果。

这种“完美主义”精神有时体现得近乎不近人情。如果对一个新研制的产品不满意,乔布斯会当着整个团队的面说:“你们在过去一年里做出来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要全盘否定,从头再来。而且必须加倍努力,因为已经没时间了。”

乔布斯语录: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在于创新

1、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如果你处于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那么赶紧在自己变得跟不上时代之前抽身而出,去换个工作或者转换行业。不要拖延,立刻开始创新!

3、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5、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10、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它一切都是次要。

他们评价学生的标准,除学业成绩外,十分注重实际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独创能力、个人特长和发展潜力。

小结:我们这节课从案例开始,又以乔布斯案例结束,都是围绕实践与创新,就像创新来源于生活实践,最终用于生活实践一样。望你们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在实践与创新中。

第二篇: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企业屹立不倒的源源动力。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义务,更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面对着生产成本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公司势必将受到冲击,面对国内外对核心科技的垄断,为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

公司在高举创新大旗的时候,作为员工的我们应该有什么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呢?其中培育“工匠精神”才是我们不可忽缺的必练内功。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可见工匠精神已经超越繁复的产品和服务标准,成为一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成为工匠职业自豪感的支撑与源泉,同时也成为产品可信可靠的终极保障。

一、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处于深度危机之中,这种环境给我们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了难度,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短期内难以回升,制造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这都迫切需要依靠创新来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企业才会持续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中国应急产业的引领者及上市公司,公司一直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逐年增加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创新投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公司由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向应急装备拓展,就必须站在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的前沿,按照装备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网络化的新要求,围绕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应急救援处置装备进行预研、科研。只有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引领新产业,才能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二、工匠精神是创新发展的立足之本

不可否认,“工匠”的作用和价值,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被轻视,认为“工匠”从事的是简单与重复的劳作,是低价值的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没有工匠精神的踏实,就没有创新精神的飞扬。因为灵感更会光顾踏踏实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只有孜孜不倦探索的人,才会比别人更早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突破难题的钥匙。依靠空想的所谓创新,往往就是实质上的避实就虚,经不起硬碰硬的考验。我们崇尚的科学精神,本质也是一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断地试验、总结、验证、归纳,直至发现事物的规律。

目前科技研发部全体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开发中,科技人员如何做好科技开发?那不仅仅要熟知公司各类产品,并涉猎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更多的是需要把客户的心理需求和不同人的性格特点研究得非常透彻,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轻松自如的面对更多不同客户的需求。而在研究怎样跟别人交谈、研究要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在实践这种工匠精神了。

三、工匠精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其实无论什么在条件下,我们都深深地知道:几乎每一次变革性的创新与创造,其实都是对基础层面的突破,都离不开匠人精神。无论是爱迪发明电灯,还是乔布斯创造苹果,都是匠人一样的对工艺、技术与科技的陶醉、痴迷与精益求精。无论是日本科技的腾飞还是美国技术的领先,都是匠人一样对基础和基本层面经年累月的关注执着,拓下了丰腴的沃土开出的绚烂之花。没有匠人精神,买来的东西一样还是人家的;没有匠人精神,现有的技术研究保不准会落在谁的手里;没有匠人精神,新科技新技术也终究不会是我们的。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才有了如此完美的产品,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

四、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创新和工匠精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吧,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这两者的紧密结合而相互的作用。工匠精神离不开创新精神,但假如所谓的“创新”离开了工匠精神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气?如果心里面天马行空,但是又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的话,那人就会时刻充满着浮躁以及焦虑,那种希望通过付出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多的成就的价值观就容易不知不觉地左右着人们的价值体系,就会让人产生脱离现实去追寻一些自己也不确定的目标,远离那种对工作对事业专注、执着、坚持和投入的人生态度。

工匠精神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真实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的。长久以来,正是由于公司每一个人对产品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每个人成长之路平坦,公司的发展之途充满希望。这种坚持也让持久创新变得熠熠生辉,更让基业常青成为一种常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工匠精神在背后孜孜不倦的建设和坚守,但是真正推动企业持续进步的却是创新精神。所以说工匠的精神离开了创造的精神。工匠的精神就像一具壮硕的躯干,而创新的精神就像一副生机灵魂,两者的配合才能发挥公司每个人的真正潜力,当我们每个人能秉承工匠精神,充分调动个人潜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让公司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第三篇: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摘要】:本文叙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含义与构成,讨论了创新风险并结合创新途径谈论了企

业家如何消除创新惰性。企业需要企业家精神,那是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社会的财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可分割。

【关键字】: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惰性;创新途径

一、企业家精神

1.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他们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于所有者的职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企业家精神的构成(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资本主义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有创新者存在,只有创新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即创新者一企业家。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destruction)”的人。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自己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例如,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最伟大的“产品”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观众快乐的超凡能力;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沃尔玛公司——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行动的组织。

(2)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理查德·坎迪隆(RichardCantillion)和弗兰克·奈特(Frank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

易,企业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

(3)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的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是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侠(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公司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实施空间,并及时予以奖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纪录和成长记录。

(4)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表现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5)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苟子日:“学不可以已”。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道:“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6)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涉足移动通信,但是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免遭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信。坚韧、执著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7)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骗。”

二、创新风险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但创新的风险也同样无处不在。据美国创新经济学会统计,90%的企业创新归于失败,失败率始终居高不下。一向以创新引领潮流而著称的英特尔公司开发Anypoint,最后却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此外,西门子停产Xelibri系列手机的信息是近年来创新失败的又一个典型案例,高达数亿美元的投入付诸东流。不可否认,创新风险始终与创新伴随。

创新风险主要包括:

1.技术风险狭义的技术风险仅仅指开发产品等方面。从广义来看,服务、管理创新中的技术风险也非常普遍,例如,服务系统的技术稳定性,管理中的信息系统能否正常支持运行,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内部资源整合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创新中技术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关键技术预料不足,相关实验基地和设备的缺乏以及技术与其他环节的不配套。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针对产品创新和一部分服务创新而言,比如,价格的定位不够准确;产品性能(品质)缺乏稳定性;消费者因为消费惯性拒绝接受新产品和新服务;营销组合可能出现的失误;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造成自己为同业开拓市场,先驱成为先烈等。

此外,服务创新面临运营系统稳定性的困扰,考虑市场风险因素时尤其应防止技术至上主义。

3.生产风险对于产品创新来说,推出的新品种能否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复制,原材料来源是否有保障,生产上是否有周期因素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4.财务和政策风险几乎大部分创新都会不同程度遇到中途资金不足的问题,甚至资金链断裂,而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创新流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比较容易忽视的当属政策风险,如果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保、能源、科技、税收、进出口政策不作深入了解,往往出现难以逾越的障碍。

5.管理风险企业组织内部的不协调,职能部门之间的不配合,领导层决策与意见的不统一和创新业务团队主要人员突然离开等引发的时间拖延、效率和质量低下都可以归结为创新管理风险。

总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总是不确定的(uncertainty)。一家企业可以从事原来未曾料到的事件中获得意外利润(windfallprofit),也可能蒙受意外损失(windfallloss),因此,超额利润被看作是企业家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risk)的一种报酬。

三、企业家的创新途径

讲到创新的途径,就要先了解企业家的创新惰性,从十四世纪开始,企业家就成为了具有冒险精神、能承担创业和市场特殊人群的代名词。1934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深刻剖析了企业家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并从创新角度赋予企业家这一群体全新的内涵。自此以后,企业家就和创新划上了等号。但是,集“经济人”和“社会人”于一体的企业家也并不能完全摆脱现实的束缚,也会在企业经营的某个阶段产生创新惰性。对于创新惰性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依据思维定势进行创新决策、由个人惰性而引发的因循守旧、对环境变化的置若罔闻以及为捍卫垄断地位而产生的抑制创新活动的行为。对处于一定产业环境中的组织领导者,即企业家来说,一旦产生创新惰性就意味着不能引领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创新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今天的中国,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但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有创新精神。

如何创新如何消除企业家的创新惰性呢?

(1)建立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

在企业家引领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并与竞争对手一争高下的过程中,沉没成本、替代效应和创新利益的外部溢出效应不可能完全被避免。同时,企业家和企业对创新投入成本和产出绩效的衡量、对创新高投入和高风险性的权衡所导致的对创新方式的选择也并非完全不理性。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就需要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以及具备不同创新能力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创新动态系统有别于战略联盟,它克服了传统创新战略联盟的缺点 :松散的、不灵活的。因为,一旦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在一定时期内就形成了彼此制约的伙伴关系。这种以协议形式约束战略伙伴权利与义务的方式,不仅会使企业家错失与最佳创新伙伴的合作时机,也会引发新的利益争端。而柔性的企业创新动态系统则遵从生态演化的原理,以空间行业、技术作为形成创新系统的标准自动对创新合作伙伴进行不断地识别和筛选。这个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 :促进有能力进行创新思维和产生新技术创意的企业与有能力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之间的交易。

(2)建立完善的企业分权决策制度

当一个企业家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他便成为了自己创立的王国的领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创新思维、心智模式以及长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无一不深刻影响到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有自信并能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施的企业家拥有极强的企业家能力,但这将会导致企业家的个人绝对意志和非理性决策替代企业经营的科学决策程序,并会使企业管理官僚化、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僵化。

同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企业家拥有不同的能力,因此,企业家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将会限制企业的良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家一旦退位,就会导致 企业经营活动失常的事例大量存在。建立完善科学的企业分权决策制度有赖于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另外,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对权力制约机制有良好的补充作用。因为,正式职权的权力约束有时有限,而非正式的、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创新文化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它的作用表现为,补充了正式的控制制度、减少了监督成本和协调成本;影响了员工的个人偏好,减少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任务,并使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3)加强企业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家队伍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 人群在生产性领域的集合,企业家能力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家先天 积累和后天不断学习积累的总和。而 且,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具 备丰富管理知识的企业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家质量、满足企业家对知识更新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要求。高校中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在既定管理 背景下的知识学习,较少注重对创新、风险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为向社会 输送充足的企业家资源,必须改革现有培养体制,形成以创业、创新、增强风险意识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总之,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创新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企业家创新精神还体现在: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正如德鲁克所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以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杂志 2011年第十期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韦曙林编著.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4.

第四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

——彼得德鲁克 在彼得德鲁克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本书,彼得德鲁克先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上给我们展示了他30多年来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心得。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而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第一部分,那么下面我将详细的谈下我的感受。德鲁克先生在这一部分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应该从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

什么是创新

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这显然与我们平时理解的“创新”有千差万别,他告诉我们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这句话初始理解起来很难,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彼得德鲁克一贯强调,没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比起科技创新,不但更容易发现机会,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于新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时间跨度大、风险高、成功几率小。他还强调,创新是有目的性的,可以通过某种训练加以实践,并将它完全掌握后,创新才会有效。

从哪里创新

彼得德鲁克说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坐等“缪斯垂青”并赐予他们一个“好主意”;相反,他们努力实干。他告诉我们创新是需要转化为行动的,如果创新仅仅是停

留在观念上而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那么要从哪里创新,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前四个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后三个则发生于企业外部:(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料的成功、意料的失败、意料的外部事件;(2)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机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6)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7)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下面我只针对发生于企业外部的创新机遇谈谈我的认识:

人口统计数据:我不是一个企业家,一直以来对于人口统计数据都没有特别的概念,看到德鲁克的话才意识到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企业的影响。德鲁克说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什么人买什么以及购买的数量都有重大影响。这不仅让我想到中国人口的现状: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加重。这都可以为中国的众多企业都会带来新的创新机遇。

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杯子是半满的”与“杯子是半空的”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

新知识:德鲁克告诉我们,基于知识的创新之所以不同于所有其他创新,是由于其基本特征与其他创新有不同之处:时间跨度、失败率、可预测性以及它对企业家的挑战。基于知识的创新所需的时间最长,新知识可应用的技术上市的产品、程序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某一学科,而是多种不同知识的融合,就如我们现在的学科,有很多的交叉和融合。当不同的知识出现融合时,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创新机遇。

在解决“从哪里创新”这个问题时,德鲁克给出了我们七大来源,然而有些创新者是“缪斯的宠儿”,他们的创新是“灵光乍现”的结果,是无法传授和学习的;创新是有目的性的,目标明确的创新是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

辛勤的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创新实践,创新是可以学习的。基于此,德鲁克先生给出了创新的原则。

为什么创新

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创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他一生最关注的主题——社会的健康发展上。

对于创新的意义,其他的言语都会显得苍白,引用德鲁克的话来说:“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

在读到一本好书时,用言语来表述总会显得无力,很多的体会是无以言表的,德鲁克的书总是给我一种精神的触动,一种思维的颠覆,以及一种全新的认知,并且德鲁克的书适合反复读,就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常读常新”,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读这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我自知还未完全领悟到其精髓,此上也仅仅是我一点浅薄的认识。

第五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闲暇之余,阅读了彼得·德克鲁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可谓是比较“时尚”,许多机构都把它当作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是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首先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会到科技方面;最后,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盘新生意或者一项新事业就是创新。

书中,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并不是价格。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做企业的,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得少到买得多,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同样的,非营利机构的创新也要让服务对象有新的满意,从而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政府的政策创新或体制改革也要产生让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因此,显而易见,创新是可以学习的。

在德鲁克的笔下,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悠久的大企业还是新开办的小企业,企业界还是非营利界和政府,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因此,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传授和学习的,只要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的创新。这打破了以往创新给人的神秘感。但是,在大家同样都认真阅读了本书,或者上过同一个创新课程之后,为什么总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实行了创新呢?

要“创新”,正确的心态必不可少。

德鲁克的回答是:首先,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改变产生反感。企业家总是把变化当作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欢迎它,并主动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成功或失败、灾难或惊喜,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是抱怨它,力图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作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在书中德鲁克把“有计划的放弃”列为一个组织实行创业型管理的头等重要的政策,具有警示的作用。因为是否能执行这个政策,是对每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的管理者——首席执行官的严峻考验。

著名的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在他的经验之谈中,曾经检讨了自己过迟退出纺织业的类似错误,他把使人们本能地恐惧和抗拒改变的影响力,称之为“强制性力量”,他本人是花了超过十年时间,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学会如何摆脱这种“强制性力量”。可见对于任何管理者,养成一个企业家的正确心态,都是知易行难的。但是这个基本的心态转变问题,对于创新者来说,却又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

付诸实施,使组织成为“企业家”。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一手创办了生机勃勃的企业王国,他们成功了。但是在第一代创业者离开之后,企业却走向平淡无奇,甚至衰败。反观象宝洁、3M这样的公司,尽管历史悠久,却一直推陈出新,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依赖一两个单打独斗的个人企业家,而是经年累月,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套创新管理机制,德鲁克称之为“创业型管理”;他又把宝洁、3M这类公司称之为“创业型管理”或者“企业家企业”。本书的第二篇集中阐述了“创业型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德鲁克在这篇中所讲的“管理”,在流行的管理教科书或商

学院的MBA课程中是见不到的。市面上一些畅销的管理书籍,包括某些“大师”的著作偶有涉及对创新或创业活动的管理,至多也是东一点西一片,不象20年前德鲁克这本书阐述得那么精辟和系统。作为一位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如果我们能认识这套“创业型管理”工具的价值,肯运用它们去把自己的组织打造成一个“企业家”,那么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了,组织仍然可以自动持续创新,成为时下所推崇的“永续经营”的企业。

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话题如果继续展开,会涉及德鲁克数十部著作中的多数重要观点——而本来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内在关联,不论从现实还是从逻辑角度来看。个人只有在他本人参与制订和认同的目标下,自主地做出决定,运用所长,采取行动,并憧憬着和一步一步看到预期结果的出现,他才会享受工作,得到乐趣——或者说以苦为乐。

下载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使人们对创新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我们总是在迷茫、......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转眼已经到了期末,而此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部经典之作我已读了三遍。第一遍是开学初老师在课堂上着重介绍此书后便快速......

    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5篇模版]

    变革与创新是核心价值观之一。要实现其世界级现代电信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创新成为关键环节。而创新与风险相伴而行,这就需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开拓性企业文化,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著作,管理学方面的书以前也读得很少,因为印象中就觉得管理学就是一门很水的专业,是一些枯燥空洞的理论,这本书看下......

    论毛泽东思想与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6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都善于根据实际情......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

    企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题目:企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企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引言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