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摘 要: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职业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确实从源头做起,培养更好的人才资源,要求企业和职业院校具有长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员工能力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资源 教育培养 合作共赢
对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赢,重要的在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对于企业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对于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基础。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的创新就要从“源头”做起――培养更好的人才资源。
一、企业为龙头,学校为基础,人才为中心
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学校需要良好的基础建设,需要围绕市场的信息;学员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体系。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企业可以扶持几所自己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来不断培养基础型人才为企业所用,既能减轻企业招募员工的难题,又能为企业增添人才和活力。在最近几年的驻厂带队学生实习生活中,我发现企业的基层人员来从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学历、不同的素质、不同的认知,企业非常缺少技术专业人才。这样使企业不容易实现更高水平的管理,而且在企业的培训过程中很少有涉及到更为专业的技术内涵,他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企业内部情况,使他们在生产中单一地做一些工作,对工作的目的不明确,思想波动较大,流失人才较多,人员变动较为密切,那么这样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深刻的升华。
为了让教育更为直接、实用,让人才更好地发挥能量,让企业更好更快地提高效益和持续发展,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基层的员工、基础的技术人才、基础的管理人员,让学产更好地结合;可以引荐相关企业的产业链注入到学校,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更实用的技术,还得到学习中相应的报酬,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避免了企业每年在人才培养和招募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树立形象,扶持教育,促进双赢
企业扶持教育,无形中就树立了更好的企业公共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企业,充分地表现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大众化,让客户对企业更加信任;而学校有了企业做为支持的后盾,也一样有更好的社会反映。以教育树立企业形象,以企业促进教育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发展,这样也可以为企业CI战略的第一步、为企业打造品牌战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实施计划生育也带有一定的影响。以后的十年左右老年人增多,年轻人不断减少,在这些年里,学生的数量逐年减少,企业的基层员工也将随之减少,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打击。因此,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共建双赢是一种有效的战略体系改革,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机制上将成为优越的条件。学校有发展,企业有效益,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也深刻地说明了这种创新的理念是适合当前事物发展观的。
三、学习技术,运用技术,创造效益
让学员更好地学习技术,用更好的技术为企业创造效益。学员在学习期间不仅学会了电子基础、电子应用技术,而且也学会了企业所需要的更为实用的技术;有好的电子基础,又对企业所用的电子技术、其他技术都十分熟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技术应用和创新。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际,一切创新都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海信、厦新有很多对生产技术的改革,都来源于基础的员工。只有走下去,才能跑上来。任何事物,我们只有对其有更深刻而透彻的剖析和了解,才能对它有更好的应用和创造。美国的哈佛工商管理学院,要求自己的学员必须有2―3年的实际管理经验,目的就是让学员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对实际应用有更新的认识,所以哈佛为世界缔造了很多实用的、有名的管理人才。
四、学习知识,培养素质,优化分配
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开设的课程外,还要培养自身的素质、学习团队精神,给予深刻的企业文化教育、知识创新所需具备的一切素质;并且对于其量化管理、定期评比等,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爱好、知识能力的不同,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教育,让所有学生学会一技之长。为给企业培养不同的人才,还可以根据公司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培训,做到所尽其才、所尽其能,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优化、合理地分配到公司企业岗位中去。
这样,企业的员工既有了良好的素质、一致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电子技术,又能使学生走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JIT(JUST IN TIME――即时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就有一项“更为合理地安排适合员工的岗位”。
五、重视人才资源,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完善而有效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规划,这样既可以保证人才资源管理活动与公司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一致,促进人才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又可以为公司增加无形资产。那么我们的这种做法便把这些做到了更加完善。
人才资源是企业内部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学生只要进入了学校,实际上就是进入了企业。他们从学习开始,不仅要学习技术,而且还要学习怎样融入企业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资源的教育也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我们企业为自己培养人才资源,是抓住企业发展的源头,是长治久安、居安思危、长远的战略思路。
企业从源头开始培养观念,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加强与学校合作教育,那么,将来我们的人才资源一定是其他企业不能相比的,其实也是“蓝海”战略的具体实施。虽然近些年来学校也与企业合作,学生入学开始就被选出,认真地教育、培养,让他们从入校开始融入一些企业文化,但是在合作的基础上不够成熟,制度不够完善。因此,人力资源的重视,也就是对企业的重视。
六、适应全新思维,使公司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错乱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我们企业必须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因此,重视知识型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以人为本实现学产结合,突出企业的全新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英国石油公司的主任伍德告诉我们:“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好的能力。这样要求我们要做得更好。”就这样,让我们适应全新思维,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合力吧!
海信以创新走出了光明的大道,厦新以创新走出了低谷。所以,当今时代创新是公司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我们要创新就要从“源头”做起――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徐小英 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盛国荣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8年。
[3]赵雅榛 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N].中卫日报,2008年。
[4]王作兴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5]周井娟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第二篇: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是为了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务的,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那怎样能把学到的成果用到社会上呢?目前流行的 “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中职院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中职院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键词: 人才;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从整体看,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就这一项新的事业而言,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是广大实践者应当解决的认识问题。那么校企合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继承师带徒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企办校制度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要认识这一制度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3、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术人才荒”,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荒”已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必拖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缓解甚至化解“技术人才荒”,无疑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我国酒店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格局。美国著名酒店房地产行业研究咨询机构针对亚洲国家酒店建设项目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目前进行的酒店业开发活动在全球居于首位。同时,全球十大著名酒店管理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业人才培养已经初步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三段式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人才供需的脱节。“酒店业员工流动率高”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如何解决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动因。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了酒店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酒店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酒店业尚未改制,产权结构不清晰,酒店业员工准入门槛很低,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随着酒店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酒店集团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酒店人的职业地位开始凸显,对酒店从业人员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并不断加入新的内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2、符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既不同于纯理论的本科教育,也不同于纯技能的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适应了中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发展方向,所采用的“工学交替”、“适用及够用”等原则体现了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符合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总要求。
3、产学合作三方共赢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对学校而言,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管理和教学,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节约办学成本,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企业而言,将员工的培养从企业延伸到学校,可以获得技能熟练的员工,建立稳定的员工输送基地,缩短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入社会,服务企业,“订单式”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前几年来,酒店管理专业陆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大多是“实习订单”,即是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生。企业往往是在人才培养的后期才介入,通常是通过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形式。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办以来,先后与洪泽县电力宾馆、天鹅湖宾馆、瑞福源酒店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输送优秀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目前,我校与洪泽县老子山镇的几家酒店已经开设了两届校企合作培养班级,“温泉山庄班”是与老子山镇温泉山庄于2009年9月开设的校企合作培养班级。在这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努力寻求酒店的支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彼此互利的办学之路。
三、“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实施
由于事先没有双方可直接效仿的具体模板,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经历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直至合作的渐进过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一系列有效措施予以积极推进。
1、校企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互利共赢。
2、校企共同做好选拔工作。为确保合作培养的顺利进行,企业与本专业先后通过与学生沟通、直接解答学生问题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冠名班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在此基础上,双方按照标准选拔学生进入企业冠名班,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证。
3、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培养工作涉及到培养目标、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要求、相应的职业道德、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职责等。能否成功运行,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是否科学可行。实践中,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冠名
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职责等具体要求,切实做到科学可行,符合专业与企业实际。
4、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考核。教学管理分工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负责考核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遵守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实习制定了,《毕业实习手册》,严格了实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并定期和实习单位交换意见,鉴定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总结和实习评价,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我校与老子山温泉山庄合作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在相互了解的阶段,企业比较认同我系对实习生的严格管理而最终促成的。
5、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校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旅游企事业生产岗位群的各种能力。如在教学内容环节,增加旅游(饭店)英语口语等课时;在教学管理环节,实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企业和冠名班的互动活动(如寒假见习,企业的报刊宣传,企业发展的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敬业、勤奋、吃苦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及创业精神。
6、校企共同塑造人文理念。学校以企业文化为参照标准,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灌输,传授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根据工作情况,安排部门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强化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在校学习期间定期评选并颁发企业奖学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7、校企共同承担培养风险。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对彼此双方合作培育的“产品”质量都负有相应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责任。为此,双方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在签订协议时,明确双方的合作风险承担,使双方能依据规定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降低风险,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不仅成为我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也为合作企业提供了一批能很快适应和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操作能力强、专业功底扎实,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的学生,弥补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不足,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教师除了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之外,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教师深入酒店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酒店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千变万化的信息,同时也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学。为此,我校先后派了多名专业教师赴酒店各主要服务部门实习、调研。
2、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课程设置。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是不容忽视的工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学校的“产品”是人才,用人单位是“上帝”。酒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应该听取酒店用人单位意见来妥善安排。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校企合作有利于邀请酒店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每年我校都邀请酒店的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酒店意识》、《职场心态的打造》、菜肴知识、酒水知识等。这些讲座生动、幽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酒店意识和产生到酒店工作的向往。曾有一位同学在学习心得中写到:酒店经理的讲座使我意识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是充满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我会努力,争做一名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
4、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酒店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办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实习和技能训练。但学校不可能拥有现代酒店的豪华设施,学生在校内模拟实习室也不可能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人,真切感受现代酒店工作的气氛,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弥补学校实习场地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在与酒店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长、短”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酒店实习。在酒店接待工作繁忙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帮工,这既可缓解酒店劳动力暂时不足,又可使学生累积工作经验。当然,学生的短期帮工要安排妥当,以不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为前提。长期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在酒店为期较长的综合实习。酒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灵活、合理地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部门实习。例如:语言能力较强且外貌条件较好的学生可安排在前台实习;语言能力较强但外貌条件稍差的学生则可安排做总机接线生的工作。在实习前,我校要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纪律、实习组织管理及实习要求。当然,学校与酒店、学生与酒店也要签订有关的实习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与要求、学生的实习补贴及福利、学生的实习成绩评估等。通过毕业前夕的长期实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酒店的运作,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有的学生因为表现突出,实习期内就升为部门领班,步入了酒店基层管理人员的行列。
5、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学有所获。学生毕业前的酒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酒店是否学有所得,关系到学生是否安于、乐于在实习岗位工作,从而顺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
实习生的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就是实习生的工作动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全体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实习的工作动力的激发,有赖于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
(1)要承认实习生的双重身份。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酒店的实习服务生。学校要与酒店达成共识。即:一方面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店规店纪教育,以确保酒店的服务质量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开始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酒店与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合理错误”应酌情处理,对学生的进步和良好表现予以真诚的赞扬和奖励。
(2)要了解和满足实习生的合理要求。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校为每个实习点都指派了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及有关老师也经常了解学生的各种要求、想法,并与酒店协商处理。学生的合理要求得以满足,随即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实习工作更加努力。
6、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惠实现了共赢。(1)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我校教师了解了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培养了教师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我们积极引进和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任教,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大大从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教师在角色转变的锻炼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完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拓宽了教育和培训服务领域,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得到了招生-教学-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这两年内实现200人以上招生任务,学生毕业就业率连年保持在10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企业在合作中也获得了实惠与利益,主要表现在: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就业,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风险;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使企业获得了学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培训和智慧技术支持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合作中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学生是校企合作的最大的受益者。为吸引优秀学生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酒店企业对实习学生每月提供一定额度的实习津贴,免费提供工作餐、工作服、员工宿舍,优先录用冠名班毕业生,并取消录用后的新员工见习期等。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练就了真本事,形成了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既锻炼了自己,又认识了社会,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签订“实习生”订单或者“毕业生”订单,而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一整套培养方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1)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不排除一些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的短视行为。企业在考虑订单培养的时候,往往忽视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和个体未来的发展需要。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具有战略眼光,选择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发展潜力,员工容量大,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校企双方应在“共赢”的基础上寻找利益的共同点,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2)与“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关系:“订单式”培养的目的是实现三方共赢,校企合作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利益的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所实现的“入校即就业”,使一些学生误认为入选“订单式”培养班级,就业就有保障,出现学习上的懈怠,同时被企业预定也限制了一些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机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应该以双向选择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员工的合理流动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并不是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否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维系,其中既需要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和深入细致的关怀与教育,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环境的塑造。
(3)与非“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关系:由于市场供需的影响和企业经营状
况的差异,即使像酒店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合作也受到数量和规模的影响,所以必然会有“订单式”培养班级和非“订单式”培养班级的区分。基于这种情况,弹性订单就成为双方合作的有效方式。在订单培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行业的共同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着眼于整个行业,即制定适合行业的大订单,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企业的需求制定小订单,在一些专业课程开设上有所区别。另外,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应具有前瞻性,从而缩小“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与非“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之间的差距。
2、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同样是校企合作教育的核心,体现着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来设置课程,坚持专业建设与经济需求相贴近、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合作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贴近的“三贴近”原则,以企业的用人需要规范课程设置,来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产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完善政策机制保障。订单培养在探索和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机制。一是健全校企合作人才配培养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时,赋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其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方案的确定,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的提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负有重要职责,以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健全学生实习的管理机制。学生实习期间,由于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放任自流,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建立一整套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规范实行制度,确保实习成效。三是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机制。学校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教学调整,建立一个由学生、实习单位、培训指导人员、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信息反馈渠道,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尽早地了解工作岗位和环境,也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为走向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
尽管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后,学校的管理略显“鞭长莫及”;酒店管理学生的方法完全职业化、商业化,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初出校门在
酒店企业实践学习的学生(大部分独生子女),有心理落差大、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但是,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酒店企业、学生与前几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改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根据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和丰富经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很大优越性和很高可行性,值得不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21~22 [2]张 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4~55 [3]周跃红,王世豪.珠三角地区产学研结合机制与途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34):20-23.[4]靳润奇,陈鸿雁,赵立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3):34-38.[5]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1):119-122.
第三篇:校企合作共赢市场结硕果
校企合作共赢市场结硕果
泌阳县民政技校是河南省泌阳县扶贫办“雨露计划”贫困人口培训基地。近年来,该校在泌阳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开展培训,并与泌阳丰盈制衣有限公司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不仅实现了“学习+技能”的人才培养及“家门口就业”的目标,还有效促进了技校发展和企业进步,硕果累累。
定向培训开拓新天地
泌阳县民政技校已经走过了25年的风雨历程。从创办之初的单一裁剪缝纫发展到现在的电脑、电器、服装、焊工、电子、车工、钳工等16个专业;从当年的3间租赁房发展成为现在占地6000多平方米,拥有两幢4层教学楼,教职工30余人的中等规模技工学校,累计培训学员数量达8.9万人。该校还被确定为泌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近几年承担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5400人,转移就业5121人。其中2013年承担“雨露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培训任务910人,全部按政策要求完成培训工作,并全部实现转移就业。
2011年3月,泌阳县民政技校与浙江商盈服饰贸易公司联合投资成立了泌阳丰盈制衣有限公司(简称丰盈制衣公司),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为各类女式服装和时尚休闲装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42亩。公司于2012年9月正式投产运营,依托泌阳县民政技校的人力培训和输入,同时引进南方高素质专业人才,现有各类管理人员、技术生产骨干及员工350人,月订单生产15万件,其产品品质和服务信誉均赢得客户的广泛好评。
2013年11月,河南丰盈服饰进出口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校企合作实现了由代理加工模式到直接加工出口的转变(自营进出口贸易业务),年可实现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特色模式再绘新蓝图
为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互惠互赢,泌阳县民政技校结合市场需求,从人才培养需要出发,制定科学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三项协调原则:一是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二是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相协调;三是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学校结合泌阳县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培训项目,除申报开展厨师、驾驶员、电工、焊工等技术培训外,还以丰盈制衣公司为依托,开展服装设计、服装裁剪、服装制版及服装市场策划等专项培训,将学校打造成为丰盈制衣公司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学员不但在求职中“适销对路”,有的专业还出现了“供不应求”。
这种合作模式也获得了累累硕果:仅2013年,泌阳县民政技校就累计培训输送各类技术工5170人,月工资在3000至6000元。丰盈制衣公司的产品也以优良的品质、新颖的款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销售覆盖我国20多个省市,还远销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目前,丰盈制衣公司正在启动二期工程规划,预计到2015年5月将配套建成水洗车间、外贸服装设计综合楼等,安装进口电脑平缝机、整烫设备等,年产量达到800万件(套),实现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
第四篇:交流合作_互助共赢__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交流合作 互助共赢 努力搭建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XXX学院校企合作案例
一、XXX学院简介
XXX学院(以下简称XXX学院)是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并于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由浙江师范大学设立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是一所严格按照教育部“六个独立”精神办学,由浙江师范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现有学生近万人。
学院办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广适应”的培养模式,实行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允许学生跨专业自主选课。
学院坚持以特色质量求生存、创新机制谋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一所有较高水平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二、企业介绍
校企联合是我院在邀请企业家走进学校,让大学生走进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又一新招,是给予学生的一次面向未来挑战的机会,是学生就业、创造、融入社会的准备。学院一直致力于为我省广大企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积极聘任浙中西南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兼职教授,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先后开办了以企业冠名的“华鸿班”、“红五环班”、“伟海班”、“仙鹤班”、“东晶电子班”、“田歌班”等班级,现有学员280余人,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红五环”班就是我院的一个校企合作典型。
浙江红五环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公司采用“哑铃型”的经营模式,资源集中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目前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具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我院校企合作成效
校企合作班是我院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院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合作办学形式。我院开展校企合作班以来,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企业宣讲吸引学生、专家讲学教育学生、暑假实践培养学生、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团队培训服务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推进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优势互补,开为学院人才培养、企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校企合作推进学院课程改革
学生培养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当前学院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针对现在本科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课程轻实践的现象,我院高素质应用型面向中小型企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中,必须依靠企业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我们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并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学院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使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
2.校企合作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邀请各知名企业家进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院能够切近地感受社会对人才质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能力素质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让学生能了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人才需求情况及企业用人标准等知识,通过企业家现身说法讲创业、谈就业、聊人生,学生提前做好个人发展定位和职业规划,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习性,优化学院学习氛围。
3.校企合作开辟学生实践平台
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争取将实践性教学贯穿学院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方式摆脱“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转变。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方面,与企业的合作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的企业专门为我院学生设置实训岗位,制定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实行“一生一师”制,把学生分配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锻炼,期间进行创业、管理等主题培训。通过进企业学习,使学生感悟真实的职业环境,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树立学生敬业爱岗、与人合作的职业道德,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4.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学院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就业为导向可以使学院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观和质量观,也有利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生在学校接受基本的职业知
识和技能,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招聘新员工所需的上岗培训费用,还可以节约招聘、试用、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学生通过顶岗工作,熟悉了企业技术应用的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具体运用,而且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5.校企合作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生产结合 为了真正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学院依托合作的企业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与企业生产进行结合。
一是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在竞争的时代,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消除及格万岁的消极态度。学院通过推行“学习预警”机制,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释放,有部分学员在“学习预警”后,其学习的潜能被激发,学习效果明显进步。
二是引入企业文化氛围。要真正实现学院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除了课程建设、技能实训、生产应用等方面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外,在企业的帮助下我们创立了多种类型的“虚拟公司”,邀请企业相关专家定期进行讲座指导,并将企业管理、文化引入虚拟公司的建设和运做。开展千名大学生企业游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流程及文化氛围。
三是学校竞赛与企业效益挂钩。我院实行校企合作以来,积极开拓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和平台,把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各项竞赛充分与企业生产经营对接。两年来,我院形成了以“赢在商海”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产品促销方案策划大赛、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大赛、企业文化宣传制作大赛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校企合作项目,既增强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成果的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源,参与企业的建设,实现了
双嬴。
四、我院校企合作各类图片资料 1.面试培训类:
2.企业体验类:
4.成果汇报:
五、媒体报道情况
我院校企合作成绩显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了社火广泛关注。《浙江日报》、《金华日报》、《浙中新报》、《钱江晚报》、新浪网、新华网、浙江在线等多家媒体对我院校企合作班进行报道。
1.《浙江日报》2007年4月18日第11版:
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 浙师大携手华鸿集团开设“华鸿班”
2.金华新闻网、《金华日报》2007年4月5日第七版:
浙师大与华鸿集团合作办学促互赢
3.《钱江晚报》2008年1月18日第15版: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浙师大XXX学院联姻“红五环”
4.《浙江日报》2007年12月5日第11版:
浙师大XXX学院180名学生走进浙江红五环集团
5.衢州新闻网2007年11月6日:
在EMBA的课堂感受创业人生
6.新华网2008年1月24日:
校企合作:与社会无缝对接
7.新浪网2008年3月22日:
大学生到车间春游
第五篇:校企合作 共建共享共赢2
校企合作 共建共享共赢
-----现代制造技术教学部校企合作的思考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必须突破就业关。企业是职业学生就业的载体,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的愿望,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快速需求,中国巨大的产业容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隙”对接,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自07年成立现代制造技术教学部以来,我部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现将校企合作方面的看法和思考总结如下:
一、教学部校企合作模式及做法
(一)校企“订单式”培养
自2010年以来,与三力炭素制品有限公司先后开办三个订单班,其中高中班两个、初中班一个;企业已资助和拟资助学生资金18万元,其订单培养的做法分别体现在:
1、培养特色:
1)享有技师学院的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学做合一模块化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课程实习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大专函授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相衔接套读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考取多证并采取“技能+学历”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5)上学即就业并纳入订单企业管理和享受企业管理资助金,真正实现校企管理“零”距离。
2、培养目标
1)培养层次
(1)培养对象:具有高中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
(2)培养层次:“中级工+大专”应用性技能人才。
2)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加工专业必备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炭素制造基础知识能力和煤化工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炭素制造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性
技能人才。
3、取得的效果
1)在10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基础上,11年又成功合作开办“三力”订单班两个;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关系,为继续深化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学生职业观教育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在学院美菱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10三力班郭娅获得特等奖。
3)在“小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向“大订单”模式转变和探索,利用“职业经理人”做专业事,将学生的职业辅导、实习单位的选择确定以及就业推荐等,实行“校企互动化”运作。学校可选择与不同地域或企业,企业可选择不同的专业和系部学生,建立紧密的办学联合体,进行“承包”式的市场化合作,实行另一种方式的联合办学。现在在与机电部进行尝试性合作。
(二)引企入校,产训结合1、依托学校实训中心,以现代制造技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引企入校,先后与比亚迪、郑纺机等企业合作加工;在合作加工中,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师资加工技术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学习兴趣,缩短了社会和学校的距离。
2、与新乡市远航动力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生产流程、品质管理、经营环节、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学校指导教师提供工艺与加工作为技术支撑,学校每学期不间断的安排铣工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和工作,以配合企业的生产需求,促进企业与学校长期合作;实现课堂与车间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满足了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着力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的感悟及新的构思
(一)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1、要有踏实肯干,服从指挥的精神。
2、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
3、要有一技之长,操作技能知识全面。
4、能理论结合实际,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5、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校企合作的特色是共建、共享、共赢
1、学校实训基地具备具备教学、培训、生产、研发四大功能。
2、共建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支持,以学校为载体的三方互
动、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
3、共享就是学校要积极推行实训基地区域共享,为行业和周边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一定的技术人力服务
4、共赢就是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共建使学校实训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
(三)几点感悟
总结我校校企合作的经验,目前校企合作仍然是停留在起步阶段:
1、学校的本位主义令学校各部门始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学校要转变观念,要从“多赢”角度考虑校企合作,即从国家赢、企业赢、学生赢、学校赢等多方面出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缺少了任何“一赢”,校企合作都难以成果。
2、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使学校需求合作对象时会遇到较多阻力。事实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才是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
3、校企合作机制不灵活,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校企合作空间。
(四)校企合作新的构思
1、“大、小订单结合”式校企合作
1)在招生之前确定合作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合作培养,称为“小订单”式合作,通俗叫先结婚、后恋爱。
2)在学生经过一定的专业理论、技能学习之后,学校借助职业经济人作用和自己掌握的就业市场信息,结合学生的意愿,重新组成“定向班”,按照企业的要求,实行定向强化培养,使学生的实际能力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称为“大订单”式合作,也可称之为先恋爱、再结婚。实现学校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校外班“订单式”培养——实施弹性学分制
采取弹性学分制,为企业员工实施“订单式”培养。依托我校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结合企业的技术、设备与生产管理经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为员工提供继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平台,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可以稳定员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同时缓解招工难、员工流动性大等矛盾。
3、建立“仿真”产学一体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融为一体,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真实的生产环境,学生进入车间与工人进入车间一样,要接受严格的规章制度、生产操作规程,与工人一样的生产要求。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使学生亲自体验和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环节、项
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4、依托数控加工实训车间的师资力量和设备优势,成立“现代制造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下设“数控加工技师工作室”和“数控维修技师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组织骨干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与企业工程师组成联合技术团队,共同参与服务周边企业数控类设备技术的使用及维护,同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优秀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与新乡市大昌精密陶瓷技术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我校数控、模具实训车间为平台,以陶瓷超精密加工为先进的技术和尖端设备为依托,以先进加工技术对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培训为根基,通过校企合作这座桥梁,在我校共建“现代陶瓷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以满足中原经济去建设需求,提升高、中职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学校在省内职业学校的地位和知名度。
总之,校企合作为政府、学校、企业三者搭建了互惠的平台。校企合作应结合产品特色、学校需求等,把企业的诉求与学校紧密结合起来。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式的丰富与发展,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改进、完善、发展,逐步寻求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方式。
以上是我根据职教先驱者的经验结合我校校企合作感悟的拙见,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