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校企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服务校企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今年上半年,我区成功举办了“百校百企”技能人才对接活动暨第32届长三角大型校企人才合作洽谈会,组织120多家全国高职院校和156家重点企业来武进进行校企合作交流。
一是高瞻远瞩,搭建人才供需平台
武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现象,区政府出台了文件,安排了资金,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着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加强校企合作将有效缩小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促进企业更好地吸纳适用型人才的需要,这种校企人才培育的互动通道,不仅优化企业人才配置,也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二是紧贴时代,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的保证才能确保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促使校企之间不断深化合作,一是可以招聘到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而学校会采用“有的放矢、量体裁衣”的教学手段,给企业培养他们紧缺人才和储备优秀的后备资源。二是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会大大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在学校期间就能了解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这将极大降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三是校企合作能在学生培养阶段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这样会有效减少员工的流动性,保
证人才的稳定性,这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开拓进取,打造高校知名品牌
学校的发展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只有培养了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就业率的上升将对高校的知名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校企合作,一是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二是能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三是能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四是能够让毕业生迅速掌握就业信息。
四是拼搏勇进,力挺武进超越期待
此次参会企业和高校,数量多,范围广,规模大,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通过媒体可以更好的把武进宣传出去,扩大武进的知名度。为加快武进现代化建设,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武进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2012年—2014年)》,通过此次校企合作,可以推动我区走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不仅能够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还能解决速度问题,必将对我区“三个武进”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篇: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是为了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务的,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那怎样能把学到的成果用到社会上呢?目前流行的 “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中职院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中职院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键词: 人才;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从整体看,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就这一项新的事业而言,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是广大实践者应当解决的认识问题。那么校企合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继承师带徒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企办校制度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要认识这一制度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3、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术人才荒”,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荒”已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必拖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缓解甚至化解“技术人才荒”,无疑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我国酒店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格局。美国著名酒店房地产行业研究咨询机构针对亚洲国家酒店建设项目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目前进行的酒店业开发活动在全球居于首位。同时,全球十大著名酒店管理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业人才培养已经初步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三段式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人才供需的脱节。“酒店业员工流动率高”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如何解决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动因。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了酒店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酒店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酒店业尚未改制,产权结构不清晰,酒店业员工准入门槛很低,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随着酒店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酒店集团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酒店人的职业地位开始凸显,对酒店从业人员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并不断加入新的内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2、符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既不同于纯理论的本科教育,也不同于纯技能的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适应了中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发展方向,所采用的“工学交替”、“适用及够用”等原则体现了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符合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总要求。
3、产学合作三方共赢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对学校而言,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管理和教学,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节约办学成本,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企业而言,将员工的培养从企业延伸到学校,可以获得技能熟练的员工,建立稳定的员工输送基地,缩短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入社会,服务企业,“订单式”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前几年来,酒店管理专业陆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大多是“实习订单”,即是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生。企业往往是在人才培养的后期才介入,通常是通过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形式。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办以来,先后与洪泽县电力宾馆、天鹅湖宾馆、瑞福源酒店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输送优秀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目前,我校与洪泽县老子山镇的几家酒店已经开设了两届校企合作培养班级,“温泉山庄班”是与老子山镇温泉山庄于2009年9月开设的校企合作培养班级。在这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努力寻求酒店的支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彼此互利的办学之路。
三、“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实施
由于事先没有双方可直接效仿的具体模板,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经历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直至合作的渐进过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一系列有效措施予以积极推进。
1、校企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互利共赢。
2、校企共同做好选拔工作。为确保合作培养的顺利进行,企业与本专业先后通过与学生沟通、直接解答学生问题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冠名班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在此基础上,双方按照标准选拔学生进入企业冠名班,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证。
3、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培养工作涉及到培养目标、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要求、相应的职业道德、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职责等。能否成功运行,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是否科学可行。实践中,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冠名
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职责等具体要求,切实做到科学可行,符合专业与企业实际。
4、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考核。教学管理分工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负责考核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遵守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实习制定了,《毕业实习手册》,严格了实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并定期和实习单位交换意见,鉴定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总结和实习评价,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我校与老子山温泉山庄合作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在相互了解的阶段,企业比较认同我系对实习生的严格管理而最终促成的。
5、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校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旅游企事业生产岗位群的各种能力。如在教学内容环节,增加旅游(饭店)英语口语等课时;在教学管理环节,实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企业和冠名班的互动活动(如寒假见习,企业的报刊宣传,企业发展的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敬业、勤奋、吃苦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及创业精神。
6、校企共同塑造人文理念。学校以企业文化为参照标准,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灌输,传授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根据工作情况,安排部门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强化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在校学习期间定期评选并颁发企业奖学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7、校企共同承担培养风险。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对彼此双方合作培育的“产品”质量都负有相应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责任。为此,双方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在签订协议时,明确双方的合作风险承担,使双方能依据规定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降低风险,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不仅成为我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也为合作企业提供了一批能很快适应和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操作能力强、专业功底扎实,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的学生,弥补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不足,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教师除了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之外,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教师深入酒店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酒店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千变万化的信息,同时也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学。为此,我校先后派了多名专业教师赴酒店各主要服务部门实习、调研。
2、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课程设置。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是不容忽视的工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学校的“产品”是人才,用人单位是“上帝”。酒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应该听取酒店用人单位意见来妥善安排。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校企合作有利于邀请酒店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每年我校都邀请酒店的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酒店意识》、《职场心态的打造》、菜肴知识、酒水知识等。这些讲座生动、幽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酒店意识和产生到酒店工作的向往。曾有一位同学在学习心得中写到:酒店经理的讲座使我意识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是充满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我会努力,争做一名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
4、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酒店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办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实习和技能训练。但学校不可能拥有现代酒店的豪华设施,学生在校内模拟实习室也不可能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人,真切感受现代酒店工作的气氛,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弥补学校实习场地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在与酒店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长、短”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酒店实习。在酒店接待工作繁忙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帮工,这既可缓解酒店劳动力暂时不足,又可使学生累积工作经验。当然,学生的短期帮工要安排妥当,以不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为前提。长期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在酒店为期较长的综合实习。酒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灵活、合理地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部门实习。例如:语言能力较强且外貌条件较好的学生可安排在前台实习;语言能力较强但外貌条件稍差的学生则可安排做总机接线生的工作。在实习前,我校要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纪律、实习组织管理及实习要求。当然,学校与酒店、学生与酒店也要签订有关的实习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与要求、学生的实习补贴及福利、学生的实习成绩评估等。通过毕业前夕的长期实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酒店的运作,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有的学生因为表现突出,实习期内就升为部门领班,步入了酒店基层管理人员的行列。
5、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学有所获。学生毕业前的酒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酒店是否学有所得,关系到学生是否安于、乐于在实习岗位工作,从而顺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
实习生的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就是实习生的工作动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全体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实习的工作动力的激发,有赖于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
(1)要承认实习生的双重身份。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酒店的实习服务生。学校要与酒店达成共识。即:一方面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店规店纪教育,以确保酒店的服务质量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开始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酒店与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合理错误”应酌情处理,对学生的进步和良好表现予以真诚的赞扬和奖励。
(2)要了解和满足实习生的合理要求。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校为每个实习点都指派了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及有关老师也经常了解学生的各种要求、想法,并与酒店协商处理。学生的合理要求得以满足,随即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实习工作更加努力。
6、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惠实现了共赢。(1)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我校教师了解了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培养了教师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我们积极引进和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任教,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大大从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教师在角色转变的锻炼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完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拓宽了教育和培训服务领域,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得到了招生-教学-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这两年内实现200人以上招生任务,学生毕业就业率连年保持在10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企业在合作中也获得了实惠与利益,主要表现在: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就业,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风险;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使企业获得了学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培训和智慧技术支持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合作中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学生是校企合作的最大的受益者。为吸引优秀学生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酒店企业对实习学生每月提供一定额度的实习津贴,免费提供工作餐、工作服、员工宿舍,优先录用冠名班毕业生,并取消录用后的新员工见习期等。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练就了真本事,形成了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既锻炼了自己,又认识了社会,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签订“实习生”订单或者“毕业生”订单,而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一整套培养方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1)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不排除一些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的短视行为。企业在考虑订单培养的时候,往往忽视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和个体未来的发展需要。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具有战略眼光,选择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发展潜力,员工容量大,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校企双方应在“共赢”的基础上寻找利益的共同点,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2)与“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关系:“订单式”培养的目的是实现三方共赢,校企合作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利益的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所实现的“入校即就业”,使一些学生误认为入选“订单式”培养班级,就业就有保障,出现学习上的懈怠,同时被企业预定也限制了一些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机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应该以双向选择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员工的合理流动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并不是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否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维系,其中既需要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和深入细致的关怀与教育,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环境的塑造。
(3)与非“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关系:由于市场供需的影响和企业经营状
况的差异,即使像酒店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合作也受到数量和规模的影响,所以必然会有“订单式”培养班级和非“订单式”培养班级的区分。基于这种情况,弹性订单就成为双方合作的有效方式。在订单培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行业的共同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着眼于整个行业,即制定适合行业的大订单,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企业的需求制定小订单,在一些专业课程开设上有所区别。另外,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应具有前瞻性,从而缩小“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与非“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之间的差距。
2、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同样是校企合作教育的核心,体现着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来设置课程,坚持专业建设与经济需求相贴近、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合作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贴近的“三贴近”原则,以企业的用人需要规范课程设置,来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产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完善政策机制保障。订单培养在探索和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机制。一是健全校企合作人才配培养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时,赋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其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方案的确定,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的提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负有重要职责,以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健全学生实习的管理机制。学生实习期间,由于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放任自流,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建立一整套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规范实行制度,确保实习成效。三是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机制。学校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教学调整,建立一个由学生、实习单位、培训指导人员、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信息反馈渠道,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尽早地了解工作岗位和环境,也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为走向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
尽管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后,学校的管理略显“鞭长莫及”;酒店管理学生的方法完全职业化、商业化,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初出校门在
酒店企业实践学习的学生(大部分独生子女),有心理落差大、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但是,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酒店企业、学生与前几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改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根据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和丰富经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很大优越性和很高可行性,值得不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21~22 [2]张 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4~55 [3]周跃红,王世豪.珠三角地区产学研结合机制与途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34):20-23.[4]靳润奇,陈鸿雁,赵立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3):34-38.[5]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1):119-122.
第三篇: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实现校地企合作共赢
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实现校地企合作共赢
5月17日,“研究生社会实践对接会暨校企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在创意产业基地召开。54家知名企业与省内外13所高校300多名硕、博士研究生对接洽谈,9所高校与辖区和企业签署校企校地合作协议。
这是我市为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丰富“硕博万人常州行”系列活动内涵,在“518活动”期间举办的一项配套专项活动。本次活动由市人事局主办,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承办。通过前期充分对接和沟通,共有54家知名企业参会,提供研究生社会实践和研究生招聘需求职位共581个,其中硕士537个,博士44个。
从参会单位行业来看,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生物医疗、网络媒体、房产建筑、旅游酒店、教育培训和其他行业。行业前五位的单位分别为14家、12家、5家和4家。金创集团、江苏国光、江苏农用激素研究中心、江苏宏微科技、星宇车灯、天地自动化等上市、知名企业踊跃参加。
从专业需求看,前五位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计算机类、医药化工类、电子与电器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类、材料类,需求数分别为157个、86个、85个、83个和53个,分别占总需求数的27.02%、14.63%、14.29%、14.80%和9.12%.前五位专业需求占总需求数的79.86%,与我市产业结构基本吻合。
4月10日前,我们将研究生社会实践对接活动发给相关高校,通过高校网站进行宣传。4月25日前将确定的参会企业的社会实践岗位需求信息发给高校,并邀请高校根据企业需求组织专业对口、匹配性较高的研究生参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研究生对常州的了解,增进对企业的关注,从而最终达到研究生留常就业创业的目的。
本次活动,应邀组织研究生参会的高校有: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等。其优势专业主要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车辆工程等。基本上以专业技术为主,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
今年4月初赴西南招聘活动中,新北区、戚区人社部门已经于西南高校达成校地合作初步意向。经过双向联系,本次校地合作签约仪式上,将由新北区人社局与四川大学、戚区人社局与西南交通大学、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签约仪式。
4月底我们将参会单位信息发给高校后,征求高校与企业合作意向,经沟通联系,在本次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将有中国科技大学与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与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与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上海大学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与金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与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签约。
总体而言,本次活动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搭建平台,营造引才育才环境。我们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今年创新服务项目之一,从去年就开始谋划准备,今年年初就确定了组织50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作为“万名硕博常州行”配套活动之一,我们将研究生社会实践对接活动安排在“518活动”期间,有利于通过发挥这一平台优势,营造良好的引才育人浓厚氛围,更加突出人才常州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题。
二是双向聚焦,提供精准对接服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研究生对常州的了解,增进对企业的关注,从而最终达到研究生留常就业创业的目的。为此,我们一方面深入企业,征集和了解研究生社会岗位和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走访高校和发布岗位需求信息等方式征集有意向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通过双向精准化对接,从年初到现在已经促成和落实60名研究生在我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本次对接会,邀请专业对口的高校研究生参会和有针对性的对接后,还将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与我市企业达成意向。
三是谋定后动,丰富配套活动内涵。本次活动我们将以研究生社会实践对接会为主体,采取与辖区和产业园联动方式,举办集供需对接洽谈签约、校企校地对接签约、“名校学子看龙城”活动为一体,丰富配套活动内涵,多层次、多方位开展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契合双方供需实际需求,通过活动组合,进一步提高常州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常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一无”:落户无门槛
我市从1998年起试行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来我市就业“落户无门槛”政策,只要我市用人单位接收,均予以办理落户就业手续。“五有”之一:引进有补助
我市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薪酬补助: ① 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9万
② “211”工程以上院校硕士研究生:6万 ③ “985”工程院校本科生:1.8万 “五有”之二:进站有奖励
我市48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享受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没人最高可享受20万元的补贴和奖励。“五有”之三:创业有支持
① 高校毕业生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的,两年内免费提供20-50平方米经营场地。② 通过创业培训实现自主创业并领取营业执照正常经营三个月后,给予2000元一次性开业补贴。
③ 自主创业带动两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
④ 对入住市级大学生创业园正常运营一年以上、发展前景较好的创业项目,经认定给予10-30万元的资助。
⑤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给予5-10万元小额贷款,享受全额或者50%的贴息。“五有”之四:见习有补贴
①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我市183家国家、省、市就业见习基地参加3-6个月见习的,政府每月给予常州市最低工资标准60%(1480元60%=888元)的生活补贴,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五有”之五:服务有保障
① 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登记等服务信息。② 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注册登记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③ 免费开展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创业孵化、开业指导和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④ 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登记和重点服务。
第四篇:校企合作共赢市场结硕果
校企合作共赢市场结硕果
泌阳县民政技校是河南省泌阳县扶贫办“雨露计划”贫困人口培训基地。近年来,该校在泌阳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开展培训,并与泌阳丰盈制衣有限公司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不仅实现了“学习+技能”的人才培养及“家门口就业”的目标,还有效促进了技校发展和企业进步,硕果累累。
定向培训开拓新天地
泌阳县民政技校已经走过了25年的风雨历程。从创办之初的单一裁剪缝纫发展到现在的电脑、电器、服装、焊工、电子、车工、钳工等16个专业;从当年的3间租赁房发展成为现在占地6000多平方米,拥有两幢4层教学楼,教职工30余人的中等规模技工学校,累计培训学员数量达8.9万人。该校还被确定为泌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近几年承担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5400人,转移就业5121人。其中2013年承担“雨露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培训任务910人,全部按政策要求完成培训工作,并全部实现转移就业。
2011年3月,泌阳县民政技校与浙江商盈服饰贸易公司联合投资成立了泌阳丰盈制衣有限公司(简称丰盈制衣公司),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为各类女式服装和时尚休闲装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42亩。公司于2012年9月正式投产运营,依托泌阳县民政技校的人力培训和输入,同时引进南方高素质专业人才,现有各类管理人员、技术生产骨干及员工350人,月订单生产15万件,其产品品质和服务信誉均赢得客户的广泛好评。
2013年11月,河南丰盈服饰进出口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校企合作实现了由代理加工模式到直接加工出口的转变(自营进出口贸易业务),年可实现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特色模式再绘新蓝图
为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互惠互赢,泌阳县民政技校结合市场需求,从人才培养需要出发,制定科学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三项协调原则:一是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二是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相协调;三是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学校结合泌阳县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培训项目,除申报开展厨师、驾驶员、电工、焊工等技术培训外,还以丰盈制衣公司为依托,开展服装设计、服装裁剪、服装制版及服装市场策划等专项培训,将学校打造成为丰盈制衣公司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学员不但在求职中“适销对路”,有的专业还出现了“供不应求”。
这种合作模式也获得了累累硕果:仅2013年,泌阳县民政技校就累计培训输送各类技术工5170人,月工资在3000至6000元。丰盈制衣公司的产品也以优良的品质、新颖的款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销售覆盖我国20多个省市,还远销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目前,丰盈制衣公司正在启动二期工程规划,预计到2015年5月将配套建成水洗车间、外贸服装设计综合楼等,安装进口电脑平缝机、整烫设备等,年产量达到800万件(套),实现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
第五篇:交流合作_互助共赢__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交流合作 互助共赢 努力搭建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XXX学院校企合作案例
一、XXX学院简介
XXX学院(以下简称XXX学院)是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并于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由浙江师范大学设立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是一所严格按照教育部“六个独立”精神办学,由浙江师范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现有学生近万人。
学院办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广适应”的培养模式,实行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允许学生跨专业自主选课。
学院坚持以特色质量求生存、创新机制谋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一所有较高水平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二、企业介绍
校企联合是我院在邀请企业家走进学校,让大学生走进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又一新招,是给予学生的一次面向未来挑战的机会,是学生就业、创造、融入社会的准备。学院一直致力于为我省广大企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积极聘任浙中西南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兼职教授,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先后开办了以企业冠名的“华鸿班”、“红五环班”、“伟海班”、“仙鹤班”、“东晶电子班”、“田歌班”等班级,现有学员280余人,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红五环”班就是我院的一个校企合作典型。
浙江红五环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公司采用“哑铃型”的经营模式,资源集中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目前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具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我院校企合作成效
校企合作班是我院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院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合作办学形式。我院开展校企合作班以来,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企业宣讲吸引学生、专家讲学教育学生、暑假实践培养学生、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团队培训服务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推进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优势互补,开为学院人才培养、企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校企合作推进学院课程改革
学生培养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当前学院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针对现在本科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课程轻实践的现象,我院高素质应用型面向中小型企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中,必须依靠企业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我们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并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学院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使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
2.校企合作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邀请各知名企业家进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院能够切近地感受社会对人才质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能力素质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让学生能了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人才需求情况及企业用人标准等知识,通过企业家现身说法讲创业、谈就业、聊人生,学生提前做好个人发展定位和职业规划,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习性,优化学院学习氛围。
3.校企合作开辟学生实践平台
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争取将实践性教学贯穿学院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方式摆脱“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转变。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方面,与企业的合作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的企业专门为我院学生设置实训岗位,制定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实行“一生一师”制,把学生分配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锻炼,期间进行创业、管理等主题培训。通过进企业学习,使学生感悟真实的职业环境,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树立学生敬业爱岗、与人合作的职业道德,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4.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学院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就业为导向可以使学院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观和质量观,也有利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生在学校接受基本的职业知
识和技能,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招聘新员工所需的上岗培训费用,还可以节约招聘、试用、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学生通过顶岗工作,熟悉了企业技术应用的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具体运用,而且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5.校企合作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生产结合 为了真正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学院依托合作的企业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与企业生产进行结合。
一是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在竞争的时代,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消除及格万岁的消极态度。学院通过推行“学习预警”机制,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释放,有部分学员在“学习预警”后,其学习的潜能被激发,学习效果明显进步。
二是引入企业文化氛围。要真正实现学院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除了课程建设、技能实训、生产应用等方面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外,在企业的帮助下我们创立了多种类型的“虚拟公司”,邀请企业相关专家定期进行讲座指导,并将企业管理、文化引入虚拟公司的建设和运做。开展千名大学生企业游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流程及文化氛围。
三是学校竞赛与企业效益挂钩。我院实行校企合作以来,积极开拓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和平台,把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各项竞赛充分与企业生产经营对接。两年来,我院形成了以“赢在商海”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产品促销方案策划大赛、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大赛、企业文化宣传制作大赛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校企合作项目,既增强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成果的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源,参与企业的建设,实现了
双嬴。
四、我院校企合作各类图片资料 1.面试培训类:
2.企业体验类:
4.成果汇报:
五、媒体报道情况
我院校企合作成绩显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了社火广泛关注。《浙江日报》、《金华日报》、《浙中新报》、《钱江晚报》、新浪网、新华网、浙江在线等多家媒体对我院校企合作班进行报道。
1.《浙江日报》2007年4月18日第11版:
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 浙师大携手华鸿集团开设“华鸿班”
2.金华新闻网、《金华日报》2007年4月5日第七版:
浙师大与华鸿集团合作办学促互赢
3.《钱江晚报》2008年1月18日第15版: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浙师大XXX学院联姻“红五环”
4.《浙江日报》2007年12月5日第11版:
浙师大XXX学院180名学生走进浙江红五环集团
5.衢州新闻网2007年11月6日:
在EMBA的课堂感受创业人生
6.新华网2008年1月24日:
校企合作:与社会无缝对接
7.新浪网2008年3月22日:
大学生到车间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