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类标准之间需要衔接配套。很多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格局。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二、改革的总体要求
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二是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既发挥好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改革措施
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
(二)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统一立项和编号,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开展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五)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增强话语权。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
四、组织实施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016年6月底前完成)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对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集中开展滞后老化标准的复审和修订,解决标准缺失、矛盾交叉等问题。(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周期。改进推荐性行业和地方标准备案制度,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后评估。(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原则和范围,对不再适用的强制性标准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选择具备标准化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改革试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文件。建立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定总数的50%。(2016年完成)
(二)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
——确有必要强制的现行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逐步整合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17年完成)
——进一步明晰推荐性标准制定范围,厘清各类标准间的关系,逐步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2018年完成)
——培育若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2017年完成)
——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基本完善并全面实施。(2017年完成)
——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2018年完成)
(三)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
——理顺并建立协同、权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体制。(2020年完成)
——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限定在公益类范围,形成协调配套、简化高效的推荐性标准管理体制。(2020年完成)
——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展较为成熟,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的需求。(2020年完成)
——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数量显著增多,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标准互认数量大幅增加,我国标准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2020年完成)
第二篇:深化改革方案
中国通信服务上海招标公司 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通服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公司的企业活力和创新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原则和主要目标
1.总体原则。以支撑各维度市场业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为中心,对外加强协作、对内强化协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一是聚焦主要矛盾。针对企业拓展业务艰难以及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主要问题,打破思想禁锢,破除体制机制局限,深层次激发业务活力、组织活力和人员活力。二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改革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凝聚广泛共识。妥善处理企业、客户、员工等各方利益关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争取员工支持,形成深化改革“最大公约数”。四是分类分步推进。针对不同市场维度、不同业主和客户、不同地域、不同规模,做好统筹规划和差异化设计,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2.主要目标。2014年至2015年,深化改革工作正式启动。2016年至2018年,全面推广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努力实现“卓越绩效、和谐幸福的专业招标企业”的目标。一是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持管理简约、扁平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流程,提高企业执行 力和运营效率。二是建立适应竞争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构建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和激励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市场化开放合作机制,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力。三是构建员工公平发展、与企业共创价值的舞台,建立分层分类、灵活多样的用工模式,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
二、改革任务和实施举措
1.改革运营管理模式,优化运营管理流程。一是强化专业化运营。保持精简的职能管理架构,推进扁平化运营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优化管理流程,完善面向招标代理服务第一线的快速响应流程和问题限时解决机制。二是推进职能纵向条线向服务支撑型转变。理顺和规范职能部门和条线的管理职责,从目标分解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资源协调配置者,建立健全内部支撑服务体系。三是优化业务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招标项目管理体系,推进“三划小”:核算到项目、经营与考核到业务部门、绩效激励与价值贡献挂钩。各“划小”单元要实行责权利统一,赋予承担经营责任的业务部门自主用人、超额利润分享等权力,明确经营目标和管控责任。
2.改革资源配置模式,使资源与效益、效率相匹配。一是建立预算、资源配置、业绩考核“三位一体”机制。以全面完成三年任期考核为目标,优化预算体系,强化价值引领和能力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各类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向市场前沿、业绩领先、具有发展潜力的部门和项目倾斜。二是完善有机统一的考核体系。按 照业绩导向、贡献激励、客观公正的原则,强化分层分类差异化考核,促进考核与经营管理效能紧密结合。落实公司《绩效考核与分配管理办法》,坚持业绩导向,实施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分离。对于中层干部,个人收入与部门绩效挂钩,倡导权利与义务同步的原则;对于普通员工,增加部门考核比例,强调绩效分配朝着能够创造价值的员工倾斜,更加突出“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三是优化人工成本管理模式。盘活人工成本存量,探索建立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分析与配置机制,强化人工成本投入与规模效益产出的关联。探索建立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等投入产出对标数据,根据对标结果,适度核增或核减各部门人工成本存量,实现人工成本能增能减。进一步优化人工成本增量与利润的配比关系,提升人工成本对收入利润的拉动力度。
3.明确市场发展战略,促进市场开拓和服务提升。要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顽强的开拓精神,巩固存量市场,培育和抢占新的市场领域,为企业赢得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方面,深挖成熟市场,确保固有业务稳中有升。密切关注三大运营商的市场动态,跟踪集团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随时捕捉商机,承揽新的业务。力保省移动版块的优质业务,力争成为其集采招标代理服务商。遵照工信部27号令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集中招标工作进行宣贯,并根据业主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既满足业主要求,又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拓展力度,确保业务版图不断扩大。把握外省运营商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掌握业主、客户、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与目 标客户进行沟通,形成新的目标市场。省外领域,争取在安徽移动、浙江移动、山东联通等市场取得突破;土建领域,充分利用土建招标资质,摸索出一套适应公司土建招标业务发展的模式;政企领域,充分利用现有客户维度,实施外延式增长,做强做大政企市场。
实现公司未来的市场战略,需要一批重责任、敢担当的优秀员工奔赴各市场维度进行开拓打拼。对此,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机制,鼓励优秀员工走向市场前沿、尤其是外地市场开疆辟土;另一方面,从制度上明确采取轮岗的方式,要求青年员工到外地市场经受磨炼,积累服务经验,提高维系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力求快速培养出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市场化人才。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科学规范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优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程序,合理选择选任方式,强化制度、标准、程序的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对现有中层干部,实行“360度”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该群体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承上启下、努力开拓、带领团队的中坚作用。二是推进“继任人计划”,加速培育企业所需人才。根据公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办法》,推进“H型”双通道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具有培养与发展前途的员工作为公司后备干部人选,制定个性化带教方案,为其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努力培养企业未来的核心力量。三是加大外部引进力度,吸引企业所需人才。紧随外省市场拓展步伐,贯彻外地市场本地化用工原则,加大应届大学生和成熟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力度,满足用工需求。对于新增土建资质,引进专业成熟人才,为培育土建业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第三方用工,按需招聘辅助人员,达到控制用工总量、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四是注重员工激励,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倡导企业提升资质、员工提升素质的“双赢”理念,根据鼓励员工取得“三师”证书的激励政策,对通过努力考取招标师、一级建造师、造价师的员工,不仅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而且在岗位晋升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三、配套措施和工作要求
1.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完善公司“三重一大”、内控、会议等制度,强化程序监督,公开透明权力运作规则和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二是完善分类监督约束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客户、不同市场维度,探索不同监督方式和手段,完善审批流程,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事前引导防范、事中审核管控、事后评估整改的闭环机制,完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防控等机制,加强审计调查、风险评估、效能监察、法务支撑等工作,用好监督检查结果。
2.建立容错机制。一是建立允许失败制度。对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部门和个人依照相关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免除相关责任。二是建立包容文化。加大宣传动 员力度,营造鼓励、支持深化改革的“三宽”互信环境,对未规定的事项,鼓励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员工自主开展改革创新活动。
四、组织领导
中国通信服务上海招标公司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中国通信服务上海招标公司
2014年7月18日
第三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方案
云南富瑞化工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
企业内部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综合云南富瑞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推进磷复肥基地的建设,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富瑞化工2005年~2008年三年深化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和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围绕“以肥为主,相关多元”的集团发展战略,以尽快建成国家磷复肥基地和打造卓越的生产制造能力为核心,以推进运行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一体化管理体系为手段,实现用三年的时间达到省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用五年时间成为国内优秀的磷复肥供应商的战略目标。
2、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全员参与的原则;
——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原则;
——改革、发展与加强企业管理并重的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
二、改革目标
——经济指标。通过挖掘现有生产装置潜能及二期“836”项目的建设,到2008年形成2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工业产值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 万元,利润总额 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均税利,净资产收益率。
——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真正形成“员工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建立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的职责权利,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对用工、人事、分配的深化改革,依托ERP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构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决策科学,沟通快捷的内部管理体制。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集团公司“以肥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方针,在搞好在建项目建设和现有装置生产的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力度。
三、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集团公司的主体部署,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途径,采取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提高投资主体多元化结构,优化公司的产权结构。
(二)继续完善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责权明确,信息通畅,监控有力,运转高效,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制定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工作条例,议事规则,明确决策程序,经济责任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形成有责必究和有功必奖的机制,确保董事会决议的贯彻落实。
(三)根据公司发展改革的总体要示,通过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各模块的实施,建立一支能充分适应公司要求,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以业务流程梳理为中心,立足公司实际,以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标杆,制定公司的职位管理体系,按照沟通快捷,决策高效原则,规范职位配置标准;逐步推进认职资格认证体系,建立适合公司发展要求的“能力库”,以能力和素质为基础,选拔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2、完善招聘体系,建立内外部人员有序流动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管理人员和员工竞聘平台,从根本上激活员工尽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达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与综合协调能力的目的。
3、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通过启动运行职业培训模块和任职资格评价模块,突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条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立足生产实际,结合员工本人的意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构建公司专业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平台,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同时还要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培养员工的终身就业能力,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广阔得职业发展空间,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建立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对部门,部门领导,员工的科学评价,为企业选才,育才,提供支撑条件;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并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
5、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按宽带薪酬原理,建立纵向晋升与横向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进一步鼓励员工为公司目标实现做出贡献。一是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建立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浮动;二是调整并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结构,逐步将工资总额中的补贴、津贴纳入岗位工资,提高岗位工资的比列;三是探索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力求从根本上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合理拉开分配差距。
6、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通过对员工人事档案的查阅、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获取的业绩信息和综合信息进行汇总评价,制定出具有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相结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强调员工自主发展,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未来的需求紧密结合,开展多视角、新颖的自我评价体系,实现员工职业生涯得到最大发展的目标。
(四)、夯实管理基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1、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夯实管理基础,不断调整和完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完成以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工作。按照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抓好ISO9001、ISO14001、ISO18001三标合一的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形成责任明晰、管理有序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尽快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按照化工生产“安、稳、长、满、优”运行的目标,强化计划管理,切实抓好新老装置的生产组织和指挥协调工作,优化组合生产要素,衔接好生产、供应、销售、运输各主要环节,加大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的力度,切实制定设备检修和开停车计划,最大限度的减少非计划停车造成的损失,全面提高各装置运转率,实现“安、稳、长、满、优”的目标,力求公用工程水、电、汽(气)的平衡使用。为设备完好率为重点,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抓好设备计划检修,在搞好日常巡检、维护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电仪、保运模式,开展做好修旧利废工作,确保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
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的工作力度、通过激励机制的不断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节能降耗,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品种,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从记账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变。切实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审批流程、明确目标和责任主体,并辅以预警、纠偏、报告、考核等手段,重点抓好消耗指标控制,并按责任主体对费用控制进行分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统计管理等工作,为有效实行预算管理提供支撑。
5、通过实施基础管理达标升级,规范现场管理和员工行为,将计量、定额、记录、现场管理等日产工作纳入其中,搞好厂区绿化,营造清洁文明的工作环境,熟路现代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完善公司的基础管理体系。
6、围绕产供销业务流程,建立完善专业管理体系,依靠专业管理部门建立生产计划、财务预算、人力资源、安全、环保、质量、工艺、设备等专业管理体系。
7、建立完善创新管理体系,对创新项目作出科学评价,激励员工参与公司各项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全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8、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结合公司“能力库”实际,推进组织业务流程的优化及改进,深化机电仪组织模式的改革,确保核心业务流程。
(五)按照集团党委“五包”的要求,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兼顾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将公司发展目标与集团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职工的承受能力,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防微杜渐,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职工队伍稳定,为企业改革的平稳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组织机构
为明确新一轮深化企业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公司在继续保留2004年成立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人员,对小组相关成员进行了适当调整。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马策
副组长:朱德贵
小组成员:赵兴志、徐洁年、徐怀春、杨雁霞、詹小平、冯建明、张应虎、樊崇生、李文洁、姜凤春、木劲松、杨胜、邹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公司企业改革日常工作的开展。
人员组成:
办公室主任:李文洁
成员:木劲松、杨胜、鲁朝霞、李跃宏、李媛。
(七)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05年8月-2005年9月,制订公司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广泛宣传、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根据《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实施》的要求,全面实施改革方案。
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全面完成云南富瑞化工有限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内容并进行总结。
云南富瑞化工有限公司
二00五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一、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要着眼于健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化党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推进职责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优化部门职责,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将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反腐败相关职责整合,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
主要职责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维护宪法法律,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负责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等。
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为加强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好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三)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为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审议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审议决策审计监督其他重大事项等。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
(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为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4个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分别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领域党的建设,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教育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研究部署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审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教育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等。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教育部。
(六)组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为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将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作为党中央派出机构。
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规划、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实施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归口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等。
不再保留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七)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为全面加强党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工作,统筹部署重大理论研究,统筹指导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开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党中央决策咨询服务,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对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业务指导等。
(八)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史和文献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加强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统筹党史研究、文献编辑和著作编译资源力量,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促进党的理论研究和党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打造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保留中央编译局牌子。
主要职责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编辑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主要领导人著作,征集整理重要党史文献资料等。
不再保留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
(九)中央组织部统一管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和机构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理顺机构编制管理和干部管理的体制机制,调整优化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体制,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负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编制工作。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日常工作,归口中央组织部管理。
(十)中央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为更好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统筹干部管理,建立健全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将国家公务员局并入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对外保留国家公务员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组织部在公务员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公务员录用调配、考核奖惩、培训和工资福利等事务,研究拟订公务员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草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绩效管理,负责国家公务员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
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公务员局。
(十一)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工作。为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新闻出版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拟订新闻出版业的管理政策并督促落实,管理新闻出版行政事务,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新闻出版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出版物内容和质量,监督管理印刷业,管理著作权,管理出版物进口等。
(十二)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为更好发挥电影在宣传思想和文化娱乐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等。
(十三)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民族工作放在统战工作大局下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更好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更好协调处理民族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调整后,中央统战部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研究拟订民族工作的政策和重大措施,协调处理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分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全面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等。
(十四)中央统战部统一管理宗教工作。为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统筹统战和宗教等资源力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国家宗教事务局并入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对外保留国家宗教事务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统战部在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研究拟订宗教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统筹协调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行政事务,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等。
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宗教事务局。
(十五)中央统战部统一管理侨务工作。为加强党对海外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广泛地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更好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并入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对外保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牌子。
调整后,中央统战部在侨务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管理侨务行政事务,负责拟订侨务工作政策和规划,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侨务工作情况,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涉侨工作,联系香港、澳门和海外有关社团及代表人士,指导推动涉侨宣传、文化交流和华文教育工作等。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华人华侨社团联谊等职责划归中国侨联行使,发挥中国侨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
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十六)优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利益,将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调整为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仍负责协调电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的建设,组织、指导通信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通信管理局管理体制、主要职责、人员编制维持不变。
(十七)不再设立中央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更好统筹外交外事与涉海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将维护海洋权益工作纳入中央外事工作全局中统一谋划、统一部署,不再设立中央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职责交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承担,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内设维护海洋权益工作办公室。
调整后,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各有关方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海洋权益的决策部署,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涉及国家海洋权益的情报信息,协调应对紧急突发事态,组织研究维护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等。
(十八)不再设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为加强党对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再设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有关职责交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承担。
调整后,中央政法委员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和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汇总掌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态,协调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重大问题,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策建议等。
(十九)不再设立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统筹协调政法机关资源力量,强化维稳工作的系统性,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不再设立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关职责交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承担。
调整后,中央政法委员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政法机关等部门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协调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了解掌握和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动态,预防、化解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风险等。
(二十)将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责划归中央政法委员会、公安部。为更好统筹协调执政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防范治理邪教工作机制,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提高组织、协调、执行能力,形成工作合力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将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职责交由中央政法委员会、公安部承担。
调整后,中央政法委员会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指导各相关部门做好反邪教工作,分析研判有关情况信息并向党中央提出政策建议,协调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等。公安部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收集邪教组织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治安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研判,依法打击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等。
二、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要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职能作用。
(二十一)组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为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建设,整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的相关职责,组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作为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主要职责是,研究、拟订、审议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群团组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有关议案、法律草案,开展有关调查研究,开展有关执法检查等。
(二十二)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促进国家监察工作顺利开展,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原有工作职责基础上,增加配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监察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机统一方面的职责。
(二十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为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继续承担统一审议法律草案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职责。
三、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十四)组建自然资源部。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主要职责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负责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等。
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十五)组建生态环境部。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二十六)组建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
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
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不再保留农业部。
(二十七)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二十八)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拟订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
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十九)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拟订退役军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工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抚恤等,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
(三十)组建应急管理部。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由应急管理部管理,实行专门管理和政策保障,采取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务职级序列和管理办法,提高职业荣誉感,保持有生力量和战斗力。应急管理部要处理好防灾和救灾的关系,明确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中国地震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三十一)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科学技术部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主要职责是,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基础研究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组织协调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编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并监督实施,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改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外国专家局。
(三十二)重新组建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法治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法律事务管理和普法宣传,推动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将司法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司法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负责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草案起草,负责立法协调和备案审查、解释,综合协调行政执法,指导行政复议应诉,负责普法宣传,负责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管理,负责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仲裁管理,承担国家司法协助等。
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三十三)优化审计署职责。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整合审计监督力量,减少职责交叉分散,避免重复检查和监督盲区,增强监督效能,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相应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
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三十四)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为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注册并实施监督管理。
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承担。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三十五)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重要宣传阵地的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作用,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宣传方针政策,拟订广播电视管理的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推进广播电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监督管理、审查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和质量,负责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收录和管理,协调推动广播电视领域走出去工作等。
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十六)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抓手。为加强党对重要舆论阵地的集中建设和管理,增强广播电视媒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口中央宣传部领导。
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统筹组织重大宣传报道,组织广播电视创作生产,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精品,引导社会热点,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等。
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
(三十七)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为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
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十八)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为充分发挥对外援助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作用,加强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援外工作统一管理,改革优化援外方式,更好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等,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主要职责是,拟订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规划、政策,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方案和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评估实施情况等。对外援助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相关部门按分工承担。
(三十九)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主要职责是,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相关医疗保障基金,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监督管理纳入医保支出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等。
(四十)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加强国家储备的统筹规划,构建统一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强化中央储备粮棉的监督管理,提升国家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国家粮食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收储、轮换和管理,管理国家粮食、棉花和食糖储备等职责,以及民政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组织实施国家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储备总体发展规划和品种目录,组织实施国家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管理,统一负责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对管理的政府储备、企业储备以及储备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管理和中央储备粮棉行政管理等。
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四十一)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来华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不断增加,对做好移民管理服务提出新要求。为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管理的统筹协调,更好形成移民管理工作合力,将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整合,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加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牌子,由公安部管理。
主要职责是,协调拟订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出入境管理、口岸证件查验和边民往来管理,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牵头协调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负责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国(境)服务管理,承担移民领域国际合作等。
(四十二)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将国家林业局的职责,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
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等。
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四十三)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为解决商标、专利分头管理和重复执法问题,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主要职责是,负责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负责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注册登记和行政裁决,指导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等。商标、专利执法职责交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
(四十四)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并入水利部。目前,三峡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已经竣工。为加强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统一管理,理顺职责关系,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并入水利部。由水利部承担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管理、后续工程建设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管理等职责。
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四十五)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为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监督,理顺职责关系,保证基金安全和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由国务院管理调整为由财政部管理,承担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主体责任,作为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不再明确行政级别。
(四十六)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为降低征纳成本,理顺职责关系,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服务,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为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要会同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做好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
四、深化全国政协机构改革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优化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
(四十七)组建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联系农业界和研究“三农”问题等职责调整到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主要职责是,组织委员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农业农村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就“三农”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团结和联系农业和农村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
(四十八)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更名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承担的联系文化艺术界等相关工作调整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主要职责是,组织委员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文化艺术文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就文化艺术文史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团结和联系文化艺术文史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
(四十九)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更名为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组织委员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就教育、科技、卫生、体育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团结和联系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
五、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原则上整合为一支队伍。推动整合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设置。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十)整合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整合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物价、商标、专利等执法职责和队伍,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鼓励地方将其他直接到市场、进企业,面向基层、面对老百姓的执法队伍,如商务执法、盐业执法等,整合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执法,由市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统一承担。
(五十一)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队伍,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由生态环境部指导。
(五十二)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将旅游市场执法职责和队伍整合划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行政执法职责。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
(五十三)整合组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整合交通运输系统内路政、运政等涉及交通运输的执法职责、队伍,实行统一执法。由交通运输部指导。
(五十四)整合组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将农业系统内兽医兽药、生猪屠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等执法队伍整合,实行统一执法。由农业农村部指导。
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综合执法队伍间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机制和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对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清理修订。
六、深化跨军地改革
着眼全面落实党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调整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决定,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原则,将列武警部队序列、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将国家海洋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将武警部队担负民事属性任务的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并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同时撤收武警部队海关执勤兵力,彻底理顺武警部队领导管理和指挥使用关系。
(五十五)公安边防部队改制。公安边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公安边防部队转到地方后,成建制划归公安机关,并结合新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进行适当调整整合。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
(五十六)公安消防部队改制。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公安消防部队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五十七)公安警卫部队改制。公安警卫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公安警卫部队转到地方后,警卫局(处)由同级公安机关管理的体制不变,承担规定的警卫任务,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
(五十八)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按照先移交、后整编的方式,将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及相关职能全部划归武警部队。
(五十九)武警部队不再领导管理武警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按照先移交、后整编的方式,将武警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官兵集体转业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
武警黄金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现役编制转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原有的部分企业职能划转中国黄金总公司。
武警森林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现役编制转为行政编制,并入应急管理部,承担森林灭火等应急救援任务,发挥国家应急救援专业队作用。
武警水电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充分利用原有的专业技术力量,承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组建为国有企业,可继续使用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名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六十)武警部队不再承担海关执勤任务。参与海关执勤的兵力一次性整体撤收,归建武警部队。
为补充武警部队撤勤后海关一线监管力量缺口,海关系统要结合检验检疫系统整合,加大内部挖潜力度,同时通过核定军转编制接收一部分转业官兵,并通过实行购买服务、聘用安保人员等方式加以解决。
七、深化群团组织改革
群团组织改革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改革,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增强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要聚焦突出问题,改革机关设置、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适应基层和群众需要。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适合由群团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督察问责,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把党中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八、深化地方机构改革
地方机构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省市县统筹、党政群统筹,根据各层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理顺权责关系,改革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深化地方机构改革,要着力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省市县各级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要基本对应。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突出不同层级职责特点,允许地方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规定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统筹设置党政群机构,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市县要加大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力度。借鉴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适应街道、乡镇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加强各级党政机构限额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机构限额与同级政府机构限额统一计算。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统一纳入地方党政机构限额管理。省级党政机构数额,由党中央批准和管理。市县两级党政机构数额,由省级党委实施严格管理。
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坚持总量控制,严禁超编进人、超限额设置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结合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编制进行整合规范,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打破编制分配之后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模式,随职能变化相应调整编制。
坚持蹄疾步稳、紧凑有序推进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实到位。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报党中央审批,在2018年年底前机构调整基本到位。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在2018年年底前报党中央备案。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着力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坚决维护党中央改革决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政治责任,党委(党组)主要领导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对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要坚决落实到位,涉及机构变动、职责调整的部门,要服从大局,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不允许搞变通、拖延改革。要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机构改革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机构改革情况和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报告请示。
第五篇:浅谈如何进一步深化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
强化班组成本管理进一步深化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
-----凤凰山矿业公司工会课题创新汇报材料
凤凰山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现有31个,其中生产一线23个,后勤辅助8个。分布在企业的各条战线,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端和源头。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经过四年多的创建,以由原初的基础管理粗放脱胎为一个个初距现代管理理念、高效生产力的战斗团队。尤其在今年,矿业公司从班组成本管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入手,牢牢抓住成本这一“牛鼻子”,重点突破,发挥“亮点”,以点带面,为全面提升班组创建再上台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围绕中心抓重点,开展班组成本管理工作,促进班组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众所都知,企业利润的获得从来都是以“开源、节流”两个方向一起努力,对于班组而言,更大的利润贡献在于节流。年初,矿业公司出台了《“挖潜降耗增效益、严控细管保安全”凤凰杯劳动竞赛实施意见》,明确了成本管理为标准化班组创建的工作重点,在总结去年9个试点班组创建经验上,今年在全矿标准化建制班组中推广。矿业公司会同财务、机动物资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了成本管理督导组,结合试点班组的特点制定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指导班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车间、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管理组织,指派专兼职成本管理员协助班组长开展工作,形成了矿级、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网络。
二是树立全员正确的成本意识。只有加强宣传,让成本管理意识
根植于心,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才能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班组管理中去。班组成本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切身利益。鉴于班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我们从提高认识入手,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做到“人人讲成本、人人有成本、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职责、人人都算帐、人人算成本。”一年来,矿部先后在职代会、工作会和班组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反复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员工认识到强化成本管理是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求。目前,全矿班组参照试点班组的经验逐次开展了班组成本管理,班组的成本管理业务由对口部室财务进行指导,具体工作由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成本管理网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
三是强化班组经济核算。班组经济核算是以班组为单位,以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为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办法。矿业公司结合自身成本核算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班组节约核算考核。加强班组有效资产的精细管理,将班组成本管理核算透明化与可量化。坑采车间生产工段制定了成本、备件考核细则,实行了量化考核,逐月滚动,季度平衡,以作业组为单位,备件、材料按每月计划生产量由组长领取,月末与实际完成作业量挂钩考核超罚节奖。2010年通过严控细管,节约各类费用总计30921.28元。选矿工段坚持修旧利废,技术创新活动,在班组中广泛开展以“加强团结、力求务实、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服务生产”为重点的成本节约竞赛活动。2010年大修各类电机300多台,为矿节约外出维修资金20万余元,取得
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强化班组核算的考核,注重实质内容,不搞形式主义,始终贯彻“真考核,硬兑现,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到奖罚兑现,并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矿业公司其他班组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各项具有特色的成本核算。
四是在班组成本管理中,广泛推崇“木桶理论”。使班组长充分认识到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盛水多少,关键不在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要使木桶多盛水,不应锯掉最长的那块木板,而要设法补齐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木桶理论”,在全矿班组中开展“导师带徒,厉行节约”活动。即选择班组中管理、技术各方面较为优秀的员工与落伍的员工结对子,从而提高班组整体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是科学管理、降低成本。通过在全矿班组中开展“干标准活,做标准事”和“广泛提合理化建议为有色添光彩”活动,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消除班组内的浪费现象,提高现场管理水平,降低和节约生产成本。近两年来,累计提合理化建议1176项。其中获矿业公司表彰29项,控股公司表彰9项,创经济效益约合290万元,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狠抓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提升企业合心竞争力。
结合矿业公司推行5S管理,制定班组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创建伊始,班组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就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座具有4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旧的制度以及习惯,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针对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弊端,我们首先从建章立制着手,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以制度规
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其次是建立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领导组织,统一指导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三是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每周二定期召开班组安全生产例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逐步实现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四是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我们主要采取综合性安全检查与专业性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与季节性安全检查、互查与自查等形式,并统一填写安全检查表,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五是实现班组标准化作业,大力倡导干标准化活,做标准事,从而防止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有效地预见和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一系列系统、规范、细致的工作,有效地改善了班组安全生产现场,提高了生产效率,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和谐发展。截至目前,以实现连续无重伤1085天,连续无工亡1653天,今年实现了第十五个安全年。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先进班组,总结出极富特色的工作经验。如工程车间掘进工段,从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明确安全责任,实行安全目标化管理入手,再与车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同时,与每位职工也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严格执行联保互保制度,并实行动态联保互保工作方法,即班组长要根据每天生产工作情况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并明确当天的联保互保对象,做到不遗漏。在“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期间,工段还实行了“班前安全六自问”并被车间采纳在全车间推广,选矿车间电气工段先后被省、市授予“青安岗标兵”荣誉称号。
三、以班组升级达标竞赛为抓手,抓亮点、难点,以点带面开展班组标准化创建工作。
班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纷繁而复杂,所以工作中找准重点,重点突破尤为重要,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亮点、找难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班组创建水平。
为使班组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每年我们都及时制定工作实施意见。并根据控股公司相关规定及时修订完善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考核细则、奖惩办法,结合各班组的特点,拟定重点,找出特色。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领导小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阶段性创建目标、考核细则。并做到及时跟踪考核、督导,总结经验在标准化班组经验交流会、工作例会上进行推广,先后总结推广出选矿电气工段基础台账、露采铲运工段职工小家建设、坑采生产工段员工绩效考核、选矿精矿工段现场管理等先进经验,通过“抓亮点、抓难点”以点带面有力的促进了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创建的整体水平,先后有2个班组被控股公司命名为优秀标准化班组和市工人先锋号,有23个班组被控股公司验收命名为先进标准化班组.,班组创建达标率40%,合格标准化班组100%。
同时,为使标准化班组创建常抓不懈,我坚持班组达标考核常效机制和动态考核制,即每年进行四次季度考核评比,年终总评。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仍未达标的予以摘牌。年终进行标准化班组及优秀班组长评比表彰,截止目前,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创建合格率100%,先进标准化班组40%。
凤凰山矿业公司标准化班组创建已历时四年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完成了控股公司“十一五”规划要求,但于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以打造一流团队、创造一流业绩为奋斗目标,为实现控股公司第一次党代会的宏伟蓝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凤凰山矿业公司工会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