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时间:2019-05-14 22: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第一篇: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可能给税务执法主体和税务执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的各种因素。

税收执法涵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执法人员面向管理相对人履行征税职能的各项行为,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到纳税评估,从贯彻税政到税务检查,从行政处罚到行政复议诉讼等,在这些税收管理活动中,执法风险点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风险既有税收政策上的,又有个人素质上的,既关系到内部管理,又涉及外部环境。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指由于税务管理人员或税务机关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风险。从税务管理人员来说,作为在国税基层单位工作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深刻地感受到国税干部怕当专管员、征收员、稽查员,怕在征管一线工作,怕与纳税人打交道的情况越来越多。

当前国税干部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登记环节漏征漏管。专管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如街道、市场、行业)没有管到位,还存在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或没有征收、征足税款的情况。

二是结算环节漏结漏算。专管员对所管辖的纳税户长期不进行税款结算,或结算时执行政策不准、遗漏税种税目,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

三是征收环节跑冒滴漏。有税不收或少收,发现纳税人转移资产资金逃避纳税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四是稽查环节漏查。未能及时发现偷逃骗税的纳税人,不能及时对其实施稽查打击;稽查过程中漏查税种税目,运用税收政策错误,导致税款流失。

总之,税务干部非主观故意的涉税行为有可能造成税款不能及时足额入库,就有可能产生税收执法风险。这种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就应依照规定追究税务干部的法律责任。而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对业务不熟练,对程序不知晓,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要求,造成执法质量不高。

当前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新的税源管理机制下,部分税务机关的内部机构未能理清关系,造成机构间职能重叠或遗漏,在具体税务事项上职责不清。

二是税务机关所能提供的税源监控手段跟不上形势的需求。从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现有的监控手段来看,更多着眼于纳税人申报以后的事后监控,而对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日常征管中的风险环节不能被及时发现,税源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三是对税源管理的绩效缺乏公允的评价体系。正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成果也就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四是对税收执法行为未能开展起有效的监督。近年来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变化,但监督意识、监督机制却滞后于征管工作,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还仍然存在。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与税务机关所面

临的税收法律体系及税收执法环境等外在因素有关。

当前税收法制环境所带来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税收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级次低。税务总局实际上在扮演税法解释和税收漏洞补充的角色,导致税务机关在解释税法时前后冲突、缺乏稳定性,而在司法审理过程中,即使是规章的效力也是非常低的,更谈不上一般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实用问题。

二是部分税收规范性文件与基层管理现状脱节带来管理风险。最典型的是对废旧物资回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中,由于现行政策规定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免税,而对工业企业及非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和个体户的销售征税,从客观上诱使无法免税的纳税人与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虚开代开废旧物资发票的隐患。

当前执法环境所带来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存在着大量税收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由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博弈关系。一些纳税人为了获取最高利益,其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税务机关很难获取纳税人实际的生产经营信息,从而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也增大了税收执法风险。部分纳税人通过违法手段达到不交或少交税款的目的,同时为了保护其非法利益,还采取各种手段拉拢腐蚀税务执法人员。

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执法的情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成体制的原因,部分

基层政府为了加强地方财力,往往为发展经济而违反法律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收政策,私自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将治税同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部分税务机关为“顾大局”而不得不屈从地方政府压力。

在推进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进程中,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已势在必行。当然,防范执法风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机制。既要从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完善上解决,也要注重结合税收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税务管理内控机制以及改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

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对税制缺陷和税收政策漏洞,基层税务部门应当多做调查研究,将一线情况汇总,积极向上级提出对策措施,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方式推动税制和政策不断完善。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执法水平。要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共同抓起。税务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技能要求高,各级税务部门要把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要采取以训代学、以考促学等有效方法,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促进干部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

三、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对所管辖纳税户的纳税情况进行评定估价,发现偷逃骗税及其他异常情况,立即向稽查部门反映,由稽查部门严肃查处。

四、探索科技管理方法,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目前,国税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资源,将其应用到税收工作的各个领域,用高科技手段的先进特性堵塞税收漏洞。如推行电子申报纳税方式,利用计算机核定税款,税银联网、税企联网等。

五、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局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调配考核、监督管理体系,重点推行税务人员能级制,增强干部队伍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总之要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就必须围绕着建立基层形式的平安国税、和谐国税、阳光国税、效能国税而展开,基层税务机关要把防范执法风险切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基层执法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国税人员的执法安全性。

第二篇: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范文

安阳县地税局四强化积极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安阳县地税局结合实际情况,以强化征管为主线,运用四强化着力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切实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和税收工作质效。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定期开展税收执法培训和教育,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利用典型事例开展执法风险教育,提高干部队伍对防范税收风险的认识。二是强化执法风险意识。开展党风廉政和税收执法风险教育,教育引导税干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和纳税服务的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三是强化执法考核。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帮助和督促基层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和修正执法过错行为。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按规定处理。四是强化部门协作。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联系与交往,邀请检察院领导讲解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及时听取意见与建议,学习和交流预防职务犯罪知识。

化州地税坚持依法治税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今年,面对组织收入上的困难,化州市地税局始终坚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严格依法治税不动摇”。特别是在七月份,该局党组提出了“既要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结果,又要坚持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程序”的工作新思路,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切实防范和梳理执法风险,促使依法治税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对构建化州市平安地税、平安财政、平安企业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是重点规范货物运输业发票管理。下半年以来,在本地税源严重枯竭、税收收入减收因素较大的情况下,该局下定决心,顶住各种压力,坚决对货物运输业发票的管理进行了严肃的整顿,制定管理措施,规范管理。

二是从强化执法风险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开展税务稽查、纳税评估、公务员责任意识、党风廉政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干部职工进行“大洗脑”,切实转变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7月份以来,该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外来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网吧核定征税实行按台核定征收规定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对我市红砖、灰砂砖行业实行以用电量控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外来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明确市府地税征收窗口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征收我市2009-2010河砂销售有关地方税费 的通知》、《化州市地方税务局经费管理办法》、《化州市地税局接待工作暂行规定》、《化州市地方税务局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四是从加强税收执法监察入手,加大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根据各工作阶段的特点,对照岗位职责、规范性文件、各类考核办法等,全面查找风险点和风险源,认真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提出整改措施,以纠正税务人员执法行为的随意性,防止失职渎职或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五月,该局重点对各征收单位辖区内的商场超市、药业、钢材、砖厂、加油站、酒吧、石场等纳税户进行了执法检查;九月,对各征收单位执行《关于加强我市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等规定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十一月,检查了各征收单位的发票内部管理、门前代开发票以及征管资料的开具、保管、整理等工作。

提高依法治税水平,降低执法风险

一、目前我国税收执法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的进程,社会主义税收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在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也随之不断提高,他们对税收政策的掌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时刻在接受着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因此,税务干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要在法制、公平、文明、效率上下功夫,稍有不慎,就要承担相应的执法风险。在一些涉税案件中应当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税收执法风险,已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国聚财,堵漏增收的重任。正是由于税务机关是国家财政收支的关键部门,已越来越成为国家纪检监察部门关注的对象。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果我们的税收执法人员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执法观念,克服随意执法的老毛病,就随时存在着执法风险,小到经济损失,大到触犯刑律。

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意义

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意义就在于保障税收执法部门有一个安全的税收执法环境,起到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税收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税法的尊严。防范和化解

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的意义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维护税收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如果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将严重影响税收执法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因此,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是保护同志、稳定队伍的基础,是内树正气、外树形象的关键。

二是有利于树立税收执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如果我们的税收执法人员能够时刻保持执法风险意识,做到正确执法,文明执法,同时做好税收服务,努力化解征纳矛盾,不仅能够降低执法风险,而且能够很好地树立自身以及整个税收执法队伍的形象。反之,如果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手段粗暴,就会造成征纳关系紧张,降低自身执法安全系数,增大执法风险,损害执法队伍的形象,使税收执法工作处于被动。因此,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也是树立税收执法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对策

1、推进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优化纳税服务的关系。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收过头税;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又要严格执行规定,严禁擅自减免、违规减免。

2、推进依法治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依法治税始终是国税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就是要密切关注涉税违法活动的新动向,加大涉税案件查处力度,加大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查,努力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要把涉税违规违法案件消除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基层。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要精简项目,改进方法,抓住重点,分类检查,达到“检查和整治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加强税法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积极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活动和曝光涉税典型违法案件,扩大国税影响,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优化纳税服务,继续完善办税公开的规程和承诺,降低纳税成本,和谐征纳关系。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执法水平。税务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技能要求高,各级税务部门要把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要采取以训代学、以考促学等有效方法,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促进干部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

5、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对所管辖纳税户的纳税情况进行评定估价,发现偷逃骗税及其他异常情况,立即向稽查部门反映,由稽查部门严肃查处。加强纳税评估和纳税辅导,使企业能够通过补税纠正违规;还有一条是要尽量减少重复检查。加强纳税评估,健全预警机制,既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内容,6、探索科技管理方法,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目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资源,将其应用到税收工作的各个领域,用高科技手段的先进特性堵塞税收漏洞。如推行电子申报纳税方式,利用计算机核定税款,税银联网、税企联网等。

第三篇:浅谈税收执法风险和对策

浅谈税收执法风险和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强,依法治税进程也在深入推进。税收工作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受重视关注程度和依法治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日渐提高,对税收工作监督力度势必加大。作为执法部门之一的地税机关,税收执法活动对税收执法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税收管理中面临的税收执法风险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减少执法随意性。面对税收管理中的税收执法风险,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工作中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税收执法风险就是指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地税机关和工作人员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税收规范性文件要求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了国家或税收相对人的利益,给国家或税收相对人造成一定损失,它是地税机关和工作人员的作为(主要指不当)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在实际地税工作中,由于政策不明、流程不便、业务不熟、人情难却等原因,导致税收执法中存在一些问题,税务干部也就很容易暴露在执法风险中。绝大多数风险都存在于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一)日常管理行为中形成的执法风险

在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其主要表现在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管理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在执行征管工作流程中未严格按规程操作、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纳税评估失真、发票审核不严、“双定户”定税程序不规范、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率执行错误、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造成的纳税漏洞等行为都是其具体体现。这类风险它几乎涉及到税务机关日常税源管理的各个岗位,税源管理中每一项基础管理事项,从日常表现上不易察觉,最容易忽视,而实际最终造成的后果将可能成为其他税收执法风险的诱因,导致更严重的风险的产生。

(二)税收稽查(检查)行为中形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稽查(检查)行为的风险主要是指执法人员在对纳税人进行检查时,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调查取证。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收集的证据来源不法定、手段不合法;违规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如《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做出的决定不是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而是引用内部文件、工作

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明晰,定性不准确。在对纳税人做出补税或处罚决定时,未能听取纳税人的陈述,不按程序举行听证或未完整地告知诉讼权等。这些不规范行为往往由此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税务机关将可能承担执法决定被撤销或变更,其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责任。

(三)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执法风险

1、执法理念不强。税务人员法律意识观念淡薄,主观意识随意性,凭感觉和经验办事,靠关系和面子执法,以权、情、言、罚代法,最终导致执法风险发生。

2、执法行为不当。一是抵制或拖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明知故犯。二是疏忽或过失,执法风险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执法方式随意、简单,不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

3、执法水平不精。一是部分人员平时不放松对业务知识更新,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相关涉税法律条文不熟悉,甚至一知半解,致使执法不明、权限不清、错误引用等业务素质偏低现象;二是少数人员由于职责观念不强,不严格执法,呈现缓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情形,表现在精神低迷、工作马虎、执法随意、疏于管理、处理失度、违法不惩等现象,从而导致工作上的漏洞和过错;三是自身道德素养低下,执法方式粗俗、野蛮。极少数人员服务意识缺乏,方式简单、手段粗暴,易激化征纳矛盾;四是廉洁自律意识薄弱,个别人员平时忽视加强对自身执法效能要求,忽略对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改造,经不起诱惑和拉拢而下水,腐化堕落、害已损公。

二、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原因有多种,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但就从事税收工作经历来看,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税收执法环境不佳

1、外部因素。一是受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加剧,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执法的公平。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又存在着种种联系,特别是在税源、经费、建设上对地方政府依赖性较强,地方政府在法律边缘的“保护”、“发展”政策不可避免地给税收执法增添了法律风险,有些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片面追求“绩效”,不能准确反映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导致基层人员为应对考核不顾客观实际,人为地弄虚作假,从而带来了执法风险。二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纳税人偷税逃税形势多样,日趋隐蔽化,无形中增加了地税部门检查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

三是全社会对地税工作的熟悉度和关注度增强考验着执法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广大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增强,越来越注重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内部因素。一是税务执法人员执法质量不高和防范执法风险意识不强是困扰依法治税工作的决定性因素。部分人员缺乏对职务犯罪风险的足够重视,总认为我们是执法机关,本身就是打击偷、逃、骗税犯罪的,而忽略了自身的法律制约性和受其他执法机关监督的意识,对税法及相关法的理解上存在偏差,税收征管工作的失误会导致自身犯罪的概念模糊,除税收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知识淡于学习或掌握肤浅,一旦上升到司法程序往往茫然失措。有些干部不熟悉税收会计,不掌握税收政策,不了解企业情况,不具备适应实际的工作能力,“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仍然存在,从而影响了税收执法公平、公正、效率。二是受内部制定的规定、办法的制约。为落实好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大多会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具体的办法和规定。可一旦出现问题,就给司法机关追究税务人员的责任提供了依据或证据。三是受税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制约。每年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互通性不强,文件多、规定多,税收政策趋于复杂化,因对其理解有偏差,在执行中出现有冲突的现象,从而导致执法质量不高。四是受内部权力监督机制的制约。目前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一定范围的死角,给个别人提供了违规执法的空间。

(二)税收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缺陷

地税干部是贯彻落实税收政策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机率。主要体现在有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复杂、模糊,有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明显违背上位法规定的条款,法律地位低,存在税收法律法规缺陷,形成缺陷或漏洞空间较大,执法程序没有明确,执法过程中,执法风险隐患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地税干部的执法一方面无所适从,难以正确执行到位;另一方面则错误执法,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三)税收征管机制不健全,征管流程存在不细的地方。

流程的制定是在制度制定的基础上的明确与细化,一个不严密的流程,往往会出现环节上脱节,部门沟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执法环节中某些权办不被行使,或因部门间推诿导致权力的消失,最终导致执法缺位或执法弱化从而产生执法风险。

(四)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执法检查,包括后续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都是属于事后的监督和形势环节,面对与地税干部的事前执法监督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而要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必须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必须做好事前的执法监督。

三、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虽然不能绝对消除,但是可以防范和控制,针对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从构建法治地税和谐,地税保护税收执法人员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强执法证据收集,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具体来讲,需要从观念、制度、执法行为、执法队伍、机构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防控,主要对策在于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谨慎执法。作为执法主体的地税机关及其税务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清执法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努力提高风险预防意识。地税干部要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避免作为不当或者不作为行为的发生,同时,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警钟长鸣,杜绝地税干部读职行为的发生,使全体干部严格执法,谨慎执法。

(二)规范税收立法。完善执法规章制度。一是制定的各项制度办法要切实可行。一些按高标准,严要求制定的规章制度脱离实际,目前根本不能达到,这无形中增加了地税机关,地税人员的渎职的风险,要以听证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制定的各项制度、办法能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二是要强化规范性文件的事前监督,认真执行文中会签制度。

(三)以人为本,提高素质。要着力开展地税干部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地税执法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队伍素质,真正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税收执法与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作风关系到地税机关的形象。

(四)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一要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执法各环节的监督力度,抓大头、抓防范,严防失控,对各环的问题,坚持一查到底,按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二要强化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执法检查通报制度,将税收执法检查在系统内公开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语句,严格考核兑现。

(五)加强协作,预防风险。加强与公检法、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及时听取意见与建议,学习和交流预防职务犯罪知识。一是要加强与工商、银行、国税、国土资源、城建、计划、交通、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将地税部门执法中与这些部门的协作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加强与司法工作的联系,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将行政处罚,移送案件,立

案侦查、提请逮捕、审查批捕,立案监督情况相互通报,对地税部门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商议解决。

(六)强化服务,共创和谐。要强化纳税服务和执法宣传,做好行政协调、努力构筑地税部门与社会各界及广大纳税人的和谐关系。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如果能做到让纳税人或机关人员理解、支持、配合地税工作,那么就会减少或降低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地税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维权、行政监察及司法监督力量日益增强,对税务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成为摆在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一种风险,是指因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行为致使国家利益或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需要承担或被追究有关责任的可能性。理论上讲在税收执法的任何岗位都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领导干部和执法管理一线的关键岗位,岗位风险尤为突出。

(一)税收执法风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客观性。执法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对于风险主体来说是独立存在的,不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只要风险的诱因存在,一旦条件成熟,风险就会导致损失。风险的客观性提示我们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每个岗位、每个人都面临潜在的风险;而且,职务越高、责任越重、风险越大。而且,损失往往与风险相随,风险的危害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连锁性损失。

二是隐蔽性。风险都是以一定的概率存在的不确定性危险,因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能够准确预见从而有效控制的危险,就称不上是风险。税务人员之所以容易忽视身边的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就是因为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即隐蔽性。在国税工作中,执法和管理风险也潜藏在日常工作的大量细节中,从萌芽、发展到演变成显性问题,往往都有一个过程,但很容易被人忽视。如在一般纳税人认定环节,审核把关不严就埋下了被不法分子钻空子的隐患,这一隐患未必一定爆发,但一旦爆发就与此管理疏漏直接相关,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是可控性。尽管风险是客观的,但它是可控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对风险进行事前的识别和预测、事中的防范和事后的化解,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风险防范工作程序,分析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辨别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为控制风险提供前提。可以根据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和概率统计,建立各项风险的技术参数,为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规范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而把风险纳入制度控制的轨道。

(二)新形势下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重大意义

一是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实现税收工作的根本宗旨。依法治税的过程,既是实施法律赋予的税收管理职权的过程,也是实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工作宗旨的过程。防范执法风险的根本,在于通过制度建设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税收违法行为,降低税务人员受到法律追究的机率,促进税收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从而深化依法治税。

二是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减少涉税争讼的发生。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可以通过明晰税收执法各环节存在的执法风险形式及其法律后果,警示税务人员时刻遵循法治原则,正确履行税收管理职责,树立良好的税收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减少各类涉税争讼的发生,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三是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有利于正确履行税收管理职责,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发展。随着民主与法治的进步,公民维权、行政监察以及司法监督力量日益增强,潜在的执法风险演变为现实法律责任的机率增大,能否准确判断、识别、预防并有效抵御各种执法风险,不仅关系到税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税收事业的长远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可以减少税务人员的执法压力,激发其工作潜能,保证税收法律制度的正确施行,更有助于提升税务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有益于税收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是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有利于提升征管质量,适应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需要。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决定着税收执法风险的大小,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即:管理水平越高,管理漏洞越小,税收执法风险也越小;反之,执法风险也就越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理念是“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建全风险内控机制,合理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因此,专业化管理对税收执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唯有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

二、新形势下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

(一)内生性原因

一是税收立法本身的缺陷会导致风险。税收法律中很多要素不确定,一旦把握不准,则存在“渎职”的风险。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相应的税收征管配套政策出台不够及时,税收管理难以及时跟进到位,会埋下引起争议的隐患,税务机关将不可避免地承担由此造成的执法风险。

二是“行政本位”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会导致风险。目前“行政本位”的管理理念在税务机关比较突出,但过多地强调“行政本位”往往与法治的理念相左,可能会形成执法风险。比如有些基层税务人员为了片面追求考核指标的正确率,不顾客观实际,人为弄虚作假,甚至有干部代替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为税收执法埋下了隐患,从而带来了执法风险。三是系统内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会导致风险频发。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都开始关注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也积极探索建立了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但很多税务机关及税务干部的法治观念依然较淡漠,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从整体上讲风险管理机制的实践成果有限,再加上多数是零散的经验和做法,不足以抵制各种复杂的执法风险。

(二)外部原因

一是日益完善的监督机制带来的压力。众所周知,执法风险与执法行为及结果受到监督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整体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关注度越高,监督力度越大,执法风险由潜在转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也越大。与此同时,纪检监察与司法机关加强了对税收执法与执纪

行为的监督检查,新闻及社会舆论也成为较强的监督力量,使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违法行为转变为实际法律责任的机率增大。

二是日益增强的公民维权意识带来的压力。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为能力日益增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在寻求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法律途径,包括复议、诉讼、控诉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为越来越多的纳税人所接受和采用,纳税人逐渐从人际关系维权转化到法律维权,给税务人员的依法行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是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为推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行招商引资,并为引进项目,留住客商投资,制定出台一些与现行税法规定冲突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税务部门难以应对,出现问题税务机关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给税收执法带来风险。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力,管理和监控的失位、缺位也给税务机关执法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建议

税收执法风险的内容及表现决定了税收执法风险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将始终存在。然而,防范执法风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当务之急,是在全面、彻底、深入地落实好现有工作制度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机制,将依法治税工作推向深入。

(一)建全税收法律,提高税收执法依据的统一性

完整的税收法律体系是规范税收执法和降低执法风险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制度建设质量,增强执法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首先,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规定,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充分揭示和反映税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要求,避免文件、制度与上位法相冲突;制定的制度要具有操作性,防止脱离实际或超出执法人员承受能力,既要避免制度陷阱,又要防止制度泛化,不成熟或者不必要的制度不宜出台。其次,坚持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矛盾冲突或者内容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或废止。再次,深入推行税收政策评价反馈制度,并探索建立涉税规范性文件及管理办法实施效果评价制度,促进税收管理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税收执法风险意识

一是强化法制观念。税务人员对于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知法、懂法,树立法制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谨慎执法,克服执法行为中的侥幸和麻痹心理,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自己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运行。二是转变执法方式。要改变习惯的、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征收方式,屏蔽求简单而忽略程序,求快捷而忽略方式的现象,避免和减少执法过程中的拖拉和随意性。要在税收管理理念、税收服务意识、税收征收习惯、职业道德观念等方面与时俱进,提高对事务的判断力,提升处事经验,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三是加强税收业务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税务部门是政策业务很强的部门。因此,一定要把税收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要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干部主动学习钻研税收业务,提高执法水平,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按照人员的不同层次或工作需要,安排干部分期分批接受专业培训或知识更新教育,为干部应对和防范风险打下基础。

(三)规范执法程序,健全各项执法管理制度

一是优化分解税收执法业务流程。要进一步梳理流程,对运行制度过于复杂、操作手续繁琐、要求不切实际、超出职责范围的项目予以调整;对执法权力过于集中、难以有效制约的部位适当分权控制,同时,要避免执法监督的交叉重复,使各部位、各项执法监督制度、流程、职责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具体执法事项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依法治税和依法管理,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熟练掌握履行管理职责所必需的法律依据、执法权限、方式方法、时限等内容,全面、准确、适当地实施执法活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三是重视涉案证据的搜集和论证。真实、合法、有效的税务涉案证据能够有效降低执法风险。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有关证据收集、认定和适用规则的实务培训与实地指导,提高执法人员收集与制作证据的能力与技巧。四是进一步发挥税收执法检查的功效与作用,通过日常、专项和执法检查,查摆问题,纠正错误,加强整改,消除隐患。同时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履责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纠错能力,降低风险概率。

(四)强化内外监督,完善目标考核体系

一要坚持全面落实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岗位设定为基础,依岗定责,明确具体岗位的执法内容与执法程序,减少不作为、慢作为或任意作为等行为。二要切实发挥税收执法检查的功效与作用,通过日常、专项和执法检查,查摆问题,纠正错误,落实责任,并加强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管理。三要健全完善评议考核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采用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税收执法质量,增强评议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四要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同时要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重视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处理。

(五)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合力

一是与司法部门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协调和配合。基于提高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能力这一共同目标,税务、公安、检察院和法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在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过程中,相关执法部门能够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要建立案情通报机制,及时交流涉税违法案件情况,研讨解决遇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共享办法和合作制度,形成日常化的信息交流渠道。二是加强与政府以及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明确外部监督部门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内容及评判标准,减少因内外认识标准不一致而引发的执法风险。认真做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增强政府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与科学性,减少政府对税收执法的不适当干预。

第五篇:浅议税收执法风险及其成因和防范

浅议税收执法风险及其成因和防范

从近几年税收执法检查掌握的情况看,税收执法风险伴随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呈逐年增大之势,可以说依法治税的高要求与治税环境不协调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执法工作,深刻认识税收执法风险的种类及其表现,深刻剖析其形成原因,力争从观念、制度、执法队伍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可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不断将执法风险降低到最大限度,提升地税系统的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种类及其表现

根据税收管理行为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容,税收执法风险有共有风险行为、具体风险行为两种。

(一)共有风险行为及其表现

一是行政决策方面,主要表现为作出决策依据的事实与实际不符,或者未依法定的权限、条件、范围、程序和方式作出决策。二是法律关系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不具有执法资格却实施执法行为。三是执法依据方面,主要表现为法律的适用以及法律规范的援引存在错误。四是执法程序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未依照法定的顺序、步骤、方式、方法、时限实施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的职责与义务,导致执法行为程序违法。五是履行职责方面,主要表现为税务人员(包括执法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国家税收利益或者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

(二)具体风险行为及其表现

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管理事项划分,有以下八类税收执法风险:

一是征收管理方面,主要是在税务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发票管理、票证管理和税款征收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二是税务检(稽)查方面,主要是在实施税务检查过程中,存在不依照法定权限、内容、程序、方式实施检查的行为,导致处理结论与管理相对人的实际状况差异较大,损害了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税政管理方面,主要是在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以及税收业务解答过程中,存在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相冲突的行为。四是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方面,主要是在审批减免税以及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存在未按法定条件、范围、类型、程序、方式、时限审批减免税和作出许可决定的行为。五是税收保全和行政强制方面,主要是在实施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定条件、权限、范围、内容、程序、种类、原则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六是税务行政处罚方面,主要是在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帐簿资料管理和税款征收等违章处罚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定条件、权限、内容、程序、种类、幅度、原则实施处罚的行为。七是执法证据、文书与卷宗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执法证据、执法文书记载与反映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本身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具有直接的、充分的证明力。八是税收法律救济方面,主要是在办理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案件过程中,存在不按照法定权限、范围、内容、程序、时限办理复议、赔偿事宜的行为。

二、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生性原因

一是对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观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实施管理行为的随意性较大;二是政治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造成违法执法或者工作失误;三是缺乏法制观念和廉政意识,在人情、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私利;四是税收计划管理体制诱发执法风险,各级税务机关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追求的是完成税收任务,向上级和当地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刚性的任务指标必然会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从而产生不应有的法律风险。五是税收制度机制不完善。近年来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变化,但监督意识、监督机制却滞后于征管工作,执法责任制并未形成完备实用的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造成岗责不清职责不明,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成果也就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二)外部原因

一是税收法制环境尚不健全。税收法律级次、效力低的,而且部分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制度不具连续性或过于原则而与基层管理现状脱节。如对于应征营业税和应征增值税应税行为的规定、企业所得税国地税征管范围等。

二是税收执法环境不佳。在生产经营方式日益复杂化,偷逃税形式多样化、隐蔽化,税收部门税源监控、税收检查的难度与日俱增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违规出台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替纳税人说情,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致使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而执法风险却由税收部门独自承担。同时工商、银行、房产、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配合不力,造成执法力度难以到位。

三是在仍然缺乏依法诚信纳税的风气的同时,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为能力日益增强,通过法律途径,包括复议、诉讼、控诉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为越来越多的纳税人所接受和采用。

四是市场经济环境里存在利益寻租行为,在趋利心理与趋利行为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带来税务人员让渡国家税收利益,换取个人非正当利益的行为,由此产生执法违法行为。

三、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的工作机制和有效措施

在推进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进程中,地税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从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根源出发,积极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机制,将依法治税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落实制度和责任

必须深刻认识到税收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当前所面临的首要执法问题,一把手担当推进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要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研究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和有效工作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并逐级抓好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

(二)严抓税收法制建设,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要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规定,充分揭示和反映税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要求,避免文件、制度与上位法相冲突。制定的税收制度要具有操作性,既要避免制度陷阱,又要防止制度泛化,不成熟或者不必要的制度不宜出台。二要探索建立涉税规范性文件听证、税收政策评价反馈和定期清理制度,深入推行促进税收管理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检查与监督,多层面发挥监督效能

一要坚持全面落实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岗位设定为基础,依岗定责,明确具体岗位的执法内容与执法程序,减少不作为、慢作为或任意作为等行为。

二要切实发挥税收执法检查的功效与作用,通过日常、专项和执法检查,查摆问题,纠正错误,落实责任,并加强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管理。三要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借助税收执法考核系统、税务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等,健全完善评议考核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采用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税收执法质量,增强评议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四要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同时要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重视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处理。

(四)强化纳税服务及协作机制,构建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

一要严格执行纳税服务制度,牢固树立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满足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正当、合理的需求,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努力营造和构建和谐的税收管理环境。二要积极探索建立税务系统内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工作配合与协调机制,提高税务系统内部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减少因内部配合不利而导致的执法风险。三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税源管理。

(五)加强执法管理,提高税收执法质量

一要切实坚持依法治税和依法管理,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熟练掌握履行管理职责所必需的法律依据、执法权限、范围、幅度、程序、步骤、方式方法、时限等内容,全面、准确、适当地实施执法活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二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注重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快税收执法信息化建设进程,将执法环节、执法内容与执法过程固化在计算机系统中,提高管理效能。

(六)加强税收执法基础工作,保障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一要严格执行税务稽查案件管理、税务稽查证据规则、税务稽查卷宗管理以及执法文书规范的规定,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规则,不得先作决定后补证据。二要正确使用并准确填写和制作各种税收执法文书和证据材料,依照档案管理规定立卷保存案件的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和执法文书,进一步提升执法案卷质量。三要建立健全行政救济工作制度,包括税务行政赔偿工作制度、行政赔偿听证及协商和解制度、复议调查和听证制度,并严格依法抓好落实。对于能采用调解方式处理的案件,要采取调解方式结案。四要正确对待并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建立执法机构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并自觉履行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七)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收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要强化税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执法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法律知识以及税收实务的学习,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提升税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切实降低并有效化解税收执法风险。

下载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地税干部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浅谈地税干部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法治化是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税收工作的灵魂,其重点就是用法律规范和约束税收执法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防范执法风险。当前随着税收......

    新时期应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新时期应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依法治税防范风险不仅仅是个税收执法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通过在清华大学短时期的学习,特别是呤听了北京行政学院董晓......

    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因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执法不当、执法错误或行政不作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

    税务地税:关于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经验材料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而面临的各种潜在危险。在我国法制建设正在转型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推进,行政执法部门......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及防范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及防范 工商机关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公民及法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经营者的维......

    非正常户管理中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非正常户管理中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背景: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12年02月08日 放大 字体 缩小 在税务管理工作中,非正常户管理一直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未经认定的......

    关于基层国税机关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关于基层国税机关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自我保护意识的思考 聊城市国税局副调研员 梁忠东 所谓执法风险,就是具备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