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范文]

时间:2019-05-14 22:4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范文]》。

第一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范文]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日益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本文试图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职业道德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绝,愈演愈烈,从琼民源事件到ST黎明事件、麦科特事件,直至银广夏事件,每一件会计造假事件都可谓触目惊心。根据财政部2000年12月21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在被抽查的159家外贸、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的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0.95%;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家,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36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75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为1.82%;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家,共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为33.4%。这只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冰山一角。本来,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核算、监督的人类实践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作为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现,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特征的如实反映。一方面,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使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可以客观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发挥预警 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单位内部经营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优化;也可以发挥其明晰产权的作用,据以明确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中不同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责任。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其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它会导致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会计信息失真,必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从而易滋生腐败。同时靠挖空心思通过造假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或者中饱私囊的行为,必然会助长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企业一旦破产,势必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会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1929年10月,美国证券市场崩溃,随之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使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倒退了几十年。事后研究表明,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失真的会计信息。有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失真已日益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既有单位会计方面的,也有公众会计方面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监督弱化。也有被动人为因素,如单位领导受个 人利益驱使,弄虚作假。还有会计系统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一般而言,因为会计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会使会计信息与客观的经济现实之间出现很大的偏差。笔者认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是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玩忽职守、自甘堕落、共同作弊、监守自盗,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笔者曾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发表了《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一文,着重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剖析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指出由于制度缺陷和利益的驱动,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从而提出了可操作的相关措施。本文则试图从另一方面着手,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虽然这种相关性不如制度缺陷与信息失真间相关度那么明显。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其确立和发展同样需要道德力量。因此,作为人自觉认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形成的内在规范,与作为主体在市场中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产生的自我行为准则的市场经济道德规范,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的基础和灵魂。只有当人们普遍形成和确立了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市场经济的行政规范、法律规范才能得到真正地、自觉地实施。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问题。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除了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工作秩序(如完善会计职业自律性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会计职业管理制度);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如建立 注册会计师会计业务的再审计制度);规范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如完善股东、董事、监事和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开放会计市场,全面引进竞争机制(如让国际先进的会计公司进入和参与竞争)等措施外,亟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诚信水平。孟子说:“徒法不能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只有法律和道德、内因和外因双管齐下,才能根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顽疾。

无论是单位会计还是公众会计,尽管他们的行业制度规定和专业技术要求不一样,但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即要坚持“会计人员诚信”原则。首先,在单位会计方面: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涉及“会计资料真实性”的规定有26条,占条文总数的50%,其中突出的是第一条,指出了制订该法的目的之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七条质量要求中的第一条“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其次,在公众会计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提出了注册会计师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客观和公正。其中,所谓“客观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所谓“公正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它要求肩负编制和提供初始会计信息的单位会计师要正直、诚实,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及时、完整;而监督会计信息公允性、维护社会公众经济利益的公众会计师要独立、客观、公正,对接受委托而实施的审计业务要注重调查研究,在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时,要实事求是,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防治会计信息失真

(一)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首先,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因为我们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坚持正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治方向,才能杜绝弄虚作假,使会计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其次,会计从业人员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基本的是“实事求是”的观点。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寻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不行。所以,会计从业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水平。

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人类已经迈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必将带来会计市场的一体化。这一趋势既增加了对相关可靠、透明而及时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已经加入WTO,会计工作必然会融入更多的国际因素,尽快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我国的会计市场也将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它 的发育、发展和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关系到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因此,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惟有如此,方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托。相反,如果继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这不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降低我国会计行业的信誉和水平,削弱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葬送我国的会计事业。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八项职业道德,包括忠于职守、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等内容。其中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中,第五条“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财政部制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规定的“客观、公正”原则正是诚信道德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实践精神。人格的保证不仅仅依靠法律,更依靠的是理性与自觉,从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操守。因而,良好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仅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自我完善,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促进实事求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2.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道德规范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后,就体现为法律范畴内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要不断加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 从业人员的会计法制教育,会计从业人员更要自觉地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地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自觉抵制和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带头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

3.积极汲取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养分

儒家思想是在规范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关于社会秩序的学说。它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教化为导向,以正己正人为途径,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相当的合理性,曾经是我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最正宗的显学和重要的精神支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工业文明利弊的深入反思,儒学更加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所以,作为儒学故乡的中国,特别是从事为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应从儒家伦理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以其倡导的“诚”与“信”作为会计工作的伦理指针。

(四)努力学习,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增强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产品,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被赋予了道德意义的特殊产品。会计从业人员要十分重视以“诚信”为根本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是诚的体现,信誉要依靠质量保证。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需要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诚信道德水平。会计从业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除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会计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进行的,会计工作要受到环境的影响,会计系统知识涉及到国内、国际的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因此,会 计从业人员既要学习、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又要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与实务,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带来的失误,把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广泛应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手段(如网络财务)以实现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可靠,更好地实现会计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永利.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3).2、余应敏.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谈实施新《会计法》[J].广东财会,2000,(3).3、叶敦平,高惠珠,周中之,姚俭建.经济伦理的嬗变与适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杨基炫.论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行业诚信道德[J].广东财会,2001,(4).5、吴灿新,孙志东.市场道德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8

第二篇:会计信息失真

论论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成为宏观调控、微观经营以及投资人,债权人了解经营状况和做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施,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会计核算环境不断变化,就目前来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为此,本文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关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提供的关于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也要满足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单位外部各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的需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着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着市场资源的配置,不仅对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了误导作用,也为当事人谋取局部、小团体、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和方便,为贪污腐败大开了绿灯。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手段、形式、目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行为人不精通业务、技术和政策,不精心操作以及单位管理不善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在计算、记录整理、制证制表工作或与会计有关的工作中,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行为过失;第二类是行为人经不住物质利益和管理漏洞的诱惑,侥幸或故意为之所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窃取资财而采用了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不法行为。第三类是单位领导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对于第一类会计错误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原理错误和技术错误,形式比较明显,如借贷不平、书写错误等,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程序得以自我校验改正。第二、三类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行为人出于个人及本单位的利益,达到贪污公款、盗窃财物、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等目的,故意筹划、制造和掩盖,形式上较为隐蔽,迹象不明,结果难查,一般通过正常业务程序难以发现和纠正,如开虚假发票、虚列成本费用等,就比较隐蔽和难以查证。其结果是对核算内容有影响的实质性错误。最重要的是,此类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遭受

损失,行为人或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所得或收益,如个人虚报冒领,骗取钱财,单位虚列成本,偷漏税收等。现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除第一类原因外,大量的是第二、三类原因所致,也是加以防范的重中之重。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他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而出现“贫血”,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现在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传递错误,误导经济行为

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例如一项投资技术决策,要建立在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和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失去市场机会。反之,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立项。所谓盲目建设,新建项目效益不佳等,与此不无关系。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二)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如果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不实,企业隐蔽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经营者若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受着经济利益的支配。如折旧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存货的计价等会计方法的改变都是按照某种利益需要而进行的。会计活动直接受制于会计主体和机关人员,会计主体首先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必然会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如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偷税、漏税,采用错误的计提、分摊方法侵占职工权益,歪曲有关资产负债数据危害债权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某些跟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亏损。

(三)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蔽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使这些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以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混乱诱发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通过歪曲会计信息,使得一些不合法的会计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造成不法分子从中大量捞取外块,挪用公款,造成犯罪。

(四)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一些单位把违法的经济业务,采用一些手段进行掩盖,使其反映的不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没有发现其真实的一面,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五)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意义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概括起来讲,主要做到“两个强化、两个提高”。

(一)强化会计监督。

要建立以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会计监督的关键。承担会计监督职责的主体,必须职责明确并切实到位,力戒相互推委、扯皮,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会计监督有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个方面,事后监督是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范畴。事前监督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今年河南局提出的民主理财也是事前监督的一项内容。发生的会计事项通过事后监督而发现,得到了纠正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事前监督,在会计事项发生前,在有效的控制制度的约束下,按照会计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为必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初始阶段的准确和真实。

(二)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规教育。

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对单位内部监督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精神,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不但要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更在于非会计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或授意、指使、强迫财会人员做假账;或阻扰、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所以,改变“财权一支笔”的做法,实行重大会计事项会签制,重大经济活动投标制,健全民主理财制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遏制负责人经济违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要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进一步明确其法律责任,秉公执法,依法办事。对于那些长期从事财会工作,有真才实学,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财会人员,大胆提拔到各单位财务主管领导岗位上来,或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对因坚持法纪,蒙受打击报复的,要给予法律的保护,并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给予切实的关怀和帮助。对于玩忽职守和渎职的,要给予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保证和调动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性措施。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如记账无规则,手续不清楚,资料不齐全,记账科目不明确,记账凭单不规范,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急需。因此,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等各种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广大财会人员要不断吸取和更新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切实做到对经济活动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的反映。要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掌握“两法两则”,提高自身驾驭工作的能力。要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把自己锻炼成为诚实真正、客观公正、品行端正的高素质的会计管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

第三篇: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6 邱谅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M].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8)4:12-17 王凌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7:114-117 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2.(8)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

第四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会计舞弊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一)无意失真

1.无意失真的含义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结构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

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2.无意失真的内容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3.无意失真的特点

1)无意失真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例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 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

2)无意失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会计人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3)无意失真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4)无意失真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二)故意失真

1.故意失真的含义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也称为会

计舞弊。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 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他与无意失真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让人发现。

2.故意失真的内容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3.故意失真的特点

1)故意失真一般都是故意行为,当事人进行舞弊是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企图。例如,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隐瞒现金收入业务;企业领导为虚夸利润,粉饰企业及骗取上市资格等而授意财会人员虚列收入,人为少计费用等。

2)故意失真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

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故意失真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团伙行为。例如,出纳人员以篡改凭

证的方式贪污现金,通过私自签发支票并不予登记的方式挪用企业存款等属于个人舞弊;而材料核算人员与仓库保管人员串通作弊,侵吞企业财物,企业领导授意有关财会人员人为调整账目,虚计损益则属于团伙舞弊。

4)故意失真由于一般都有预谋,因而手段比较隐蔽,较难被发觉。

5)故意失真一般后果比较严重,往往导致企业财产受损,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

等经济后果,而且它一般与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伴生。

4.故意失真的类型

1)无中生有型。有关经济业务并未发生,相关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并不存在,而是通过摄取假证据,编造假资料,假合同,假印章,编制假会计凭证,记假账,编假报表,凭空捏造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经济业务的造假行为,其表现形式是造假一条龙。

2)改头换面型。故意歪曲,掩盖,隐瞒会计信息的真实面貌,随意增减甚至删除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使其原有经济业务记录面目全非。如真盈假亏,真亏假盈,将大盈改小盈,将大亏改小亏等。

3)真假双簧型。常见的是两套账,一套是真账,对内;另一套是假账,对外。也有两套账

以上的,如真账只有一套,假账则好几套,有的假账对付税务机关,有的对付投资股东,有的对付上级主管部门等。

4)账外账型。常见的账外账是大账之外,还有许多小账。大账独立核算,是该单位会计

核算的主体,纳税,完成考核指标,应付检查均以该账为依据。小账虽各自独立,核算却不规范,没有统一账目,没有统一报表,由执权人分散掌握开支,核算与否随意。小账多为“小金库”,是贪污,挪用,挥霍,行贿等腐败行为的经济来源。

5)体外循环型。某项或部分经济业务的收入或收益不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内,而是

将这些收益转移或沉淀在外单位,需要支用时,才从相关单位支付。常见的有财政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行政单位有权处罚和收费的体外循环,企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投资收益,以物易物,物业出租收入的体外循环等。体外循环资金多为腐败的资金来源。

6)长官意志型。单位的财会人员的行为受该单位的法人意志支配,一切会计原则和职业

道德都难以坚持,不得不服从领导的指示,领导叫怎样做账,就怎样做账,领导负有直接责任。

7)财会主动型。有部分财会人员受利益的驱动,主动为领导(法人)出谋划策,财会人员

负有直接责任。

5.故意失真的主体分析

研究故意失真,必须弄清谁是故意失真的实施者,即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造假主体是

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要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决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准确界定会计造假主体对追究造假责任,杜绝造假行为十分重要。

1)按照在造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计造假主体包括动议者,决策者,操作者

和协同者。

所谓造假的动议者是指为会计造假出谋划策的人。动议者往往熟悉会计核算体系,了解

有关账户体系及其特点,并有机会接触单位最高领导层,且成为其参谋与助手。动议者通常是单位财会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可能接受领导层的授意而投其所好,也可能出于“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而提出建议。动议者在会计造假活动中起着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往往禀承领导意旨或为其出谋划策,并向领导提出具体造假方案,介绍推荐造假方法,美化和夸大造假效果,做出某些安全承诺;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分派任务,指导具体实施。

造假的决策者是指有权决定会计造假实施的各级领导人。决策者既可以是领导者个人,也可以是领导层集体。在技术上领导介入会计造假的程度是较低的,但在决策中的作用却是

举足轻重的。他们往往是造假的策划人,决定者,指使者,同时也是会计造假的最大受益者。

造假的实施者即操作者是指具有职务便利,能够接触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亲自

实施和完成会计造假的人员。它不仅包括会计人员,出纳人员,而且还可能包括相关的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保管人员,统计人员。

造假协同者是指从某些方面策应,配合造假的人员,既包括在造假之初为其提供方便者,也包括在造假事实发生后为其掩饰,布防,通风报信和提供伪证等人员。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体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在造假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2)按照会计造假主体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主动造假者和被动造假者。

主动造假者是指行为人有意识地,积极地,自觉地参与造假,并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的行为者。一般来说,会计造假的动议者和决策者通常是主动造假者,也是造假的直接受益者或利害关系人。他们往往是造假活动的知情者,是“圈内人物”。随着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厂长经理责任制后,企业拥有了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自主权,这本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可是,国家对如何合理有效地指导企业使用各种权利,监督或约束经营者行为,尚缺乏完善的制约体系, 一些厂长常常以不懂财经法律,法规为借口,不尊重事实,滥用职权,利用会计人员在晋级等个人利益与其的依附关系,对会计人员随意指挥,为谋求小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对会计工作横加干涉。比如向银行贷款时,要夸大资产和净资产量,掩饰不良资产;向上级汇报经营业绩时向实际数字“注水”;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时,通过会计方法人为虚增成本,降低利润,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被动造假者是指并非出自其本意,而是被他人胁迫,强求,命令或利诱而参与造假的行为人。如某些财会人员,他们是会计造假的具体执行人,但他们可能并不是造假的动议者,甚至可能并不情愿作假账,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能执行领导的指示,而且一旦事情败露,还经常被当作替罪羊。被动造假者一般是不知情人或不完全知情人,不了解造假的全部内幕和真相。不过主动和被动是相互的,且往往可以相互转化,有些参与造假者开始可能是被动的,一旦加入造假行列后却又变得积极主动。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费用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帐,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如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由此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很多企业帐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帐、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帐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

3.资产帐实不符。如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帐期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假作真时真亦假”,假帐猖獗,连累得真帐也没有人信了,假帐蔓延的结果必须是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信号失灵,经济秩序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干扰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提高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法》从1985年首次出台实施到1993年初次修改,直至这一次的再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从健全法规制度着手,必须从源头抓起,把《会计法》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是从法制角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同时各个管理层次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组织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拓宽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3.改革现行会计队伍管理体制

现行体制下,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从属与依附的关系,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单位的各项经济指标、财务状况,传递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实行委派制,可以把会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将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第五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不仅体现着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障。

关键字: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影响到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我们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工作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2.诚实守信,职业谨慎。会计人员应当“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恪守信用,自觉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负责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3.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会计人员应当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尽职尽责。会计工作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4.坚持准则,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及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通过依法办事,树立自身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5.刻苦钻研,提高技能。会计人员应当坚持不断地、主动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必然使会计面临许多全新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操作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大部分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会计造假案件越来越多,造假的数额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为: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一些会计人员责任心差,公私不分,违背职业准则,为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甚至参与伪造、变造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正常的财经法律秩序,给国家和集体带来了损失。

2.单位内部监管不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高而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空转,给不法分子留下舞弊的空间。

3.社会监督发挥不充分。审计机构由于利益驱使不能客观公正的执业,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致国家利益不顾,违背职业道德,失去了应有的经济监督的职能。

4.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完善,政府监管有待加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想尽办法钻国家法律的空着,逃税、漏税甚至不纳税,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引起经济秩序混乱,违规违法事件缕缕出现,财政、审计和税务等政府部门鞭长莫及,不能很好地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1.从会计人员“自律”抓起。所谓“自律”就是会计人员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在从事的职业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要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

2.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现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有机统一。

3.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督所有会计人员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节操教育,使之能够不畏压力,不为利诱,诚信为本、尽职尽责;研究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尤其对不道德行为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定期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仅要靠国家及相关法律的支持,靠社会公众的努力,更要靠会计从业人员的不断坚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引航财务管理水平。经济 交流,2007(9)[2] 乔宇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财会研究。2009(2)

下载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

    解析关于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 作者 昆明市晋宁县财政局 李秀玲 [摘要] 近年来,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正常的......

    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使,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会计研究论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会计研究论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摘要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 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本......

    会计毕业论文: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五篇材料)

    会计论文范文: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会计信息失真 金融风险 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直接关系着......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2013年07月15日 10:46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8期上 作者:江春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提要:当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信......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群体的......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法律责任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法律责任 云南财经大学牟定县委党校函授点09级法律专业本科班 姓名:唐秀国学号: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