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行为引导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2: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行为引导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行为引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行为引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问题的提出:

由于管理不到位,黑网吧到处都有,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虚幻世界,以至于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而且有损身体。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矫正网瘾的方法和措施,引导中学生绿色上网,把他们从网吧中拉过来,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念,能把握自己,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是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社会已是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初中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其中初中生网瘾问题已不是简单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初中生回年龄偏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很弱,他们极易被网络游戏,色情信息等吸引,过分沉迷网络而形成网瘾,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沉迷上网:指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学后都想到网吧上网,周末乘家长监管不到位的空挡就从家里遛到网吧上网。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禁忌,或许有人对网游成瘾的少年称作精神病接受不了。但事实是,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哪个父母不是焦灼万分甚至肝肠寸断。而且,不仅网瘾被纳入精神病范畴,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将被看作是成瘾疾病。所以,网游成瘾纳入精神病管理不是人格歧视,而是科学界定。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我们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指导,学习,能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的形势下,教育引导和帮助初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和有效地指导他们戒除网瘾,在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上,教育他们网络的好处,应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从而使初中生知道上网有好处也有坏处,应把上网作为一种查阅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沉迷于此,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使他们学习上更快乐。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网络。

使各个班级中有网瘾的学生已基本戒除了网瘾也不迟到,不旷课,不逃学了,又重新回到热爱学习上来,其它班级的学生有上网习惯的也逐渐改掉了经常上网的习惯,如一些初中同学开始有很强的网瘾,通过本次活动,想使他们改掉了网瘾,而且也不沉迷于网吧,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上网,双休日连家都不回,利用上学或放学的间隙去网吧。更有甚者偷家长的钱去上网,为此还有个别学生不听家长劝告,与家长打斗,或离家出走。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为之心痛,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分析了初中生沉迷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的原因,不利环境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普遍想到学习压力大,放松心理需要网络游戏,和班主任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戒除网瘾的方法,使一部分学生能够戒除网瘾,能够使很多学生养成了科学上网,文明,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1、把握调查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调查的人员,选择几个本区内的网吧,进行目标性内容的调查。

2、调查应本着科学性的原则

问卷调查,网吧暗访之前应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关于网吧的开设规定制度。

3、调查研究应讲究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应先抽样调查,从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进行个案研究,再对全校分年级的整体问卷调查,总结。从而找出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从而找出适当的矫正学生网瘾的方法。

第二篇: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体育信息技术系07级

摘要:随着对网络利用的日益增多,互联网在大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对网络使用率的提高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网络成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如何高效的使网络为大学生服务,而又不过度依赖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行为,已经成为学校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描述网络成瘾行为的现状开始,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网络成瘾,最后提出了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对策研究

Summary:Along with make use of to the network of increase day by day, the Internet ge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niversality in the university, the network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tools in the study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Bring more conveniences to the exaltation of network utilization rate of in the meantime, the student of network addiction also more and more, how efficiently make the network contributed effort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but again however the degree relies on the network causes network addictive behavior, have already become school and student pay attention to of one of a little bit hot problems.This text the appearance from the description network addictive behavior beginning, analyze why will form a network addiction,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plan of preventing and curing the network addi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Keyword:The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addiction counterplan studies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诱发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的网络成瘾行为,日趋严重。网络成瘾,又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是互联网成瘾所致的症候群。【1】它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漠然甚至失去兴趣;经常超常时间进行网上操作,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2】大学生是当前使用网络频率较高的群体之一,由于大学生相对的空闲支配时间较为宽松,其网络使用行为也很容易失去控制,因而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Goldberg最先提出了“互联网成瘾症”或“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由于学习、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其自身心理特点、便利的上网条件,很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患人

群。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过度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无节制地利用网络的行为不同程度地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严重下滑,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精神不足,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情绪低落、思维变得迟缓,有的甚至产生自杀的意图和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给家庭带来极大地痛苦,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完成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身心和注意力都在网络上,几乎花费了所有的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很

少上自习温习课程,有的甚至经常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旷考,完全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很多门课程不及格,最后被迫休学或者退学,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2、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凝视电脑,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与别人沟通交流时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往往出现目光呆滞、免疫力下降、自我封闭、脾气暴躁等不良现象。另外,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给分辨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使极少数大学生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网上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甚至会使他们出现极端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现象是一种周期长、易反复、难戒断的网络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取证,我们发现网络的推广和普及为网络成瘾症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自身的特点对学生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且大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差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3.1缺乏交流沟通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弱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迫切地寻求交流的机会,有时因为缺乏交流沟通得能力。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和其他的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然而此时如果再缺乏有效正确引导,他们可能会在网络中借助QQ、MSN等聊天工具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与他人沟通。在与网络空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新的社会认知方式以及对自我社会角色新的定位与现实社会往往不符,长时间下去导致现实人际关系不和谐,转而更多地沉迷于网络中寻求理解与满足,不能自拔。如此反复,这些大学生就对网络产生了依赖。这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2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以及压力过大

青年大学生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他们当然是趋之若鹜,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成为他们获得宣泄和理解的最好方式。而大学生正值心理不成熟阶段,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沉溺于其中难以自拔。

再次由于在校大学生面对将来就业的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际交往也常常遇障碍与困惑,导致青年学生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苦恼期,精神长期受压抑,需要一条途径加以宣泄,而上网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3.3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失败或挫折,从而选择逃避现实

当代社会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恋爱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有些大学生如不迅速调整心态,不能正确面对失败,会选择逃避现实,求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网络世界中实现所谓的“自我”目标,获得“成功”,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尤其是

他们选择逃避现实中的纪律和责任,在虚拟空间里肆意妄为,以虚拟的年龄和身份交友聊天,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厌恶现实中平淡的生活,在网络游戏中追求冒险、暴力、色情等刺激;他们沉浸在武侠、科幻、言情等影视作品中,却不愿花时间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中。

3.4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匿名性等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我表现等心理

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冲动、好奇、冒险、不负责任等心理。大学生很容易被引入网络虚拟世界,在网络中按自己的意愿,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塑造一个虚拟的“自我”。由于网络具有自由性,可以使“自我”在网络自由空间得到无限的释放;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大学生们不再担心自己的行为被发现,对满足大学生个人心理需求具有较大诱惑力,如果个人缺乏自控力,很容易陷入网络不可自拔。对于身心还未发育完全的人来说这是比较恶劣的。

3.5网络成瘾者对周围同学的影响

经常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经常出现“小群体”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个体的判断能力及自我意识,使个人行为盲目地顺从群体的行为,导致大学生出现——上网一族。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使得这种“上网一族”更加扩大化,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6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失去了目标

大学生在入学前有明确的升学目标,但一旦进入大学,压力锐减,失去了努力的目标;

另外由于上大学摆脱了父母的束缚,获得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自主权,很多时间由自己支配。因此即使面对就业的重重压力,少数学生开始失去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没有了学习动力,并且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无所适从和彷徨中,开始好奇地尝试各种方式打发时间,网络恰恰成为其最好的消遣方式。

3.7现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大环境

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大学校园环境。一是有些教师的课堂缺乏

吸引力,学生感觉上课没意思,不愿意到课堂上去;二是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吸引力不强,缺乏新意,学生在活动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三是就业压力使得少数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了信心,利用网络来逃避现实;四是学校对校园网络监管不到位,给学生网络成瘾创造了条件。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

4.1在上网初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可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上网时间,沉溺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中,就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学生在上网初期,要加强以人格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所以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网络只是获得知识和帮助的工具,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差别,虚拟世界无法取代现实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品尝的,失败和挫折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人也只会在磨砺中成长。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无约束性和虚

拟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纪律约束,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交友和课外活动中来。此外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早期价值观灌输、行为习惯养成和思维方式引导,通过教化使他们确立起基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以健康之人格抵御来自网络信息的不良影响,是一个治本之道。

4.2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督管理

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下跌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进行网络活动的地点逐渐由校外网吧转向学生宿舍。对校园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是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在网关处对非法数据包(像游戏网站、色情网站、暴力网站以及反动网站发送的数据包或者从这些网站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屏蔽,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将IP地址和网卡MAC地址进行绑定,对访问非法网站的计算机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对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监管,对浏览、观看、传播不健康信息的学生进行警告,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纪律处分。学校要出台校园网络管理相关规定,倡议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基础课阶段不要购买电脑,引导高年级学生合理、文明使用网络,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

学校还要大力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和进行网上的心理服务。只有在网上宣传正确的上网

心态和进行网上的心理服务才能减少网络对心理的负面效应。网上的人际交往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一种补充,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而不是更疏远。我们要在心理上指导过分迷恋上网的人,使他们有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和上网时一样能打开心扉。网上需要心理学来正确地指导该如何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于在网络中已经迷了路的人,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应当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用心去感受他们,用心灵指引这些迷途的羔羊重返人间。

4.3提供正确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途径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社交技巧,许多大学生都热衷于上网聊天。从而获得安慰、支持,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一位来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大学女生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生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这是大学生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种心理。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应该更加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获得像网上一样的平等感和自由感,获得尽情宣泄情绪的途径,提供

更多的情感交流机会。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心理情感的互动,才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4.4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争夺大学生上网时间

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是时代的弄潮儿,网络对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吸

引力。学校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争夺大学生上网时间,将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外活动中来,对于防止大学生网络成瘾和戒除网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其斗志,使其把兴趣转移到学习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来。二是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广阔平台,让大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实际,引导其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做贡献。三是扩大现实的交流空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大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为学生情感交流创造机会和环境,以缓解学习、生活、情感造成的心理压力。四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缓解就业压力。对低年级同学开展模拟职场招聘赛和职场礼仪讲座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

4.5用实际的行动来拯救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要配合起来主动干预,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引导。

一是建立家长陪读制度,对于自制力差的网络成瘾者,学校要和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在校陪读。家长要帮助网络成瘾的学生安排课余时间,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其学习过程。使其学习生活逐渐转变到正常轨道上来。

二是在本班同学中实施一帮

一、多帮一工程,针对网络成瘾者存在的问题,动员、安排班级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向上的同学帮助其戒除网瘾。同宿舍的同学可督促其按时休息、按时上课,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主动邀请其一起上晚自习,并进行适当的学习辅导,班干部可在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其安排一些任务,积极带动其参加班级活动,使其增强与人沟通交往能力,逐渐融于班集体。

三是采取辅导员跟踪考核法,辅导员安排班级学生干部对网络成瘾者上课和上自习情况进行记录、反馈,并要求其每天向辅导员报告学习情况和收获,辅导员多鼓励、多督促,使其逐渐找回自信,完成学业。

四是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网络心理教育,主动利用网上心理咨询、训练、辅导、测验、诊断、治疗等方式对其进行网络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其提高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并积极开辟健康向上的网络沙龙、网络论坛等,让大学生在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过程中,相互启发教育,疏导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对于及其严重的网络成瘾者可以采用心理治疗方法,例如对其花在网上的时间实施强行管理,利用药物使其厌恶网络,用其他事物替代上网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美燕,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中国青年研究 ,2002,6:20-22.

【2】 孙喜蓉 网络成瘾综合症研究综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13(2):158-160.【3】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 进展,2003(3):355-359.【4】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5】马宁.王辉.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心理机制及预防和干预[J].高等理科教育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单 位: 西张庄镇中心学校

撰写人: 何俊玲 日 期: 2014.11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可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未能有新的突破。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怕学、厌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初中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初中教育,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3、个人本位论。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大致有三大点。(1)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构建。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构建,同时有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单是提取。(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1、《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厌学情绪是什么状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为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通过网络途径和图书馆借阅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

3、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厌学的阴影。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开通“知心信箱”、“知心热线”,及时解决厌学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困扰。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施分层作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设立家长、老师、学生互动联系卡,定期由学生对自己近期表现自我评议,再由老师、家长评议,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并对家长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

5、针对厌学类型不同,成立互助互学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厌学学生与优秀学生结对帮扶。

6、研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二)学生的内在原因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智力因素、心理特点。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为情绪左右,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对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往往偷懒取巧。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老师讲课乏味、作业负担过重,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不佳或受老师冷嘲热讽、轻视,家长的打骂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诱惑之后,就会兴趣转移,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厌学的学 4 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其中有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生。有一个初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0:30,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成绩总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目前不少中学将学生的早晚自修时间都用来辅导、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也需要情感的交流,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初中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促进学生厌学情感的发展。

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测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之前,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就更为严重。一种害怕考不好和名次下降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同时,初中过难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发展,过难的教材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考试的忧虑感更加强烈。

4、课堂教学效率差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很大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素质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5、过少的激励和表扬,不合理的批评和怀疑是产生厌学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6、“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以致产生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贪图眼前实惠,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五、克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要克服厌学心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克服我校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消除厌学情绪。

(三)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6 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爱学生,而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上。特别是对待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教师应该用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足够的耐心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要详尽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分析出其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和相关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克服教育。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且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教师特别要注意经常使用幻灯片、投影、实验、多媒体、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和乐趣。

3、积极鼓励,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和失落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采用了如下措施:

(1)改变对厌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

(2)提供给厌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 7 信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

3、分层作业,为学生铺设进步的阶梯。

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提高组(学困生组)、奋进组(中等生组)和宏志组(优等生组)。作业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设计,然后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学困生,评价应注重鼓励,多使用爱心评语,拉近师生距离。

4、心理辅导,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心理的疏通。

厌学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抵触、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形成自闭甚至暴力等倾向,久而久之形成极大的心理问题。我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每周一、三、五开放的时间,鼓励班级学生到“心灵小屋”里去做客,或运用向“马老师信箱”写信的方式,敞开心扉,向心理辅导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接受比较专业的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

(五)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校方,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1、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在调查问卷第11题中:你的父母对你的学习要求高吗?选项①“要求很高,难以达到”的比例占了70%以上,可见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落差多么巨大。因此作为家长应对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和评价,设置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2、家长也应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家长的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做到多 8 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3、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个其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合理作息,松弛有道,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另外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如赌博等),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气氛;家庭成员内部应和睦相处,相互配合,平时要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因而,本次课题研究中,教师在教学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精心设计各种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折纸剪纸、手工制作、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游戏、竞赛、收集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通过研究,找出了学生厌学的各种原因,努力探寻科学对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我校学生厌学的现状。

3、本次研究过程培养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为以后的教育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七、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附《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

2、编辑论文集:附发表论文、获奖论文、交流论文等。

3、将教学案例、个案研究、教育叙事、随笔整理成册。

4、结论与反思:

对于被研究学生,由于老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策,经常鼓励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强,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有少数具有强烈厌学倾向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得以缓解。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以及网吧、游戏等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应该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需要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课题,更多学生能知道学习的快乐和重要性,让正在沉睡的人能赶快的苏醒过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心钻入学习的领域里,在每次的检测中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不会对学习再有厌恶感!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甘灵杰 刘米

【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防治青少年网瘾问题应据此着手,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完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教学模式,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其网瘾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网瘾;影响因素;预防干预

近年来,青少年网瘾现象的普遍性及网瘾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规范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瘾概念及我国青少年网瘾现象

网瘾又称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等,最初由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金伯利·扬博士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完善。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三方面对网瘾进行鉴别:1.时间标准。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2个小时,上网内容单一,即存在网瘾倾向。2.依赖性标准。对上网行为有明显依赖,上网则情绪稳定,反之则情绪消沉或失控。3.症状标准。①情绪反常。大多数时候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一旦面临外界刺激,易情绪失控,乱砸东西、打人等。②情感淡漠。对亲人的伤心愤怒、生病死亡无动于衷。③精神恍惚、智能下降。大脑迟钝、记忆、思维、语言能力下降。④意志行为减退。对学习、工作、生活都失去兴趣,生活没有目标。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超过2亿人,占全国网民的1/2,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青少年网瘾包括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网络色情、网络购物和手机上网成瘾等。其中,男生大多是玩游戏,女生是交友及购物。对网络的病态依赖,使得部分青少年不愿学习、自我封闭,导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网络就像是电子海洛因,占据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活。

[3]

[2][1]

二、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分析

(一)个体因素

1.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敏感、抑郁、低自尊、喜欢独处等特征,对压力、消极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弱。罗伯特.艾格纽在“一般压力理论”中指出,青少年在生活中的压力有:

1、无法实现重要目标;

2、丧失重要的人或物;

3、负面事件的出现。当青少年遇到压力事件时,会以自己认可的或是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从事某种错误行为,网络恰是他们的首选。

2.青少年心理需求发展的特点

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是个体的基本需要。青少年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更渴望获得支持、尊重和理解。这种个体需求的不满足会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寻找人际交往的平台,寻求团队的支持,获取他人的尊重。网络的虚拟及“无拘无束”恰恰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需求。因此,很多青少年会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互动之中。

(二)家庭因素

一般来说,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低效、情感反应淡漠、介入行为粗暴等都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相关。

1.家庭结构。当前持续高涨的离婚率使单亲家庭孩子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孩子生活圈封闭,少有倾诉对象。这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弱,是网瘾的易感群体。

2.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孩子易缺乏安全感,产生焦虑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当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合理时,子女会逐渐减少寻求家人支持,转而求助于网络。

3.家长网络素养。“身教重于言传”。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手机综合症”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部分家长不以身作则,一下班回到家便是看微信、玩游戏,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

【4】

(三)学校因素

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习内容单

一、学习生活枯燥、考试的压力等均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研究证实,大多数沉溺于网络的孩子,学习成绩都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四)社会因素

1.网络的普及让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卷入至网络世界中。身处信息社会,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使用网络似乎成了青少年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大量时间与网络打交道对自控力差的青少年来说自是存在风险。

2.多元价值观念冲击。青少年处在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面对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承受诸多压力。心理上的茫然与无助,更易陷入网络无法自拔。3.网络立法不完善,行业管理不健全。我国针对网络安全出台的法律法规对青少年健康上网的专业指导性不强,部分网吧因逐利而违规经营。

三、防治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笔者认为,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问题,应从预防和干预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瘾预防

1.自身方面。青少年处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关键期,面临着自我整合的成长任务。应完善自我认知系统,形成科学的“三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此外,要理性认识网络,掌握好上网的“度”。

2.家庭方面。父母应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营造良好家庭环境。通过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3.学校方面。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应丰富教育形式和校园文化活动。将正当的娱乐和休息时间还给孩子。那些学业不良、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往往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潜在对象。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4.社会方面。健全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倡导“绿色上网”业务,减少青少年不良信息接触率。

(二)网瘾干预

在笔者所任职的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网络成瘾者。其干预主要从封闭式管理、军事化训练、社会体验活动、亲子课堂及心理治疗五个方面进行。其干预流程是:

1.谈话法,收集基本资料。采集患者的成长史、家庭环境、受教育情况等。2.观察、谈话、心理测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检查或心理测评。3.与患者共同商定其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方法有:①寻本溯源法。通过与患者谈话,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其实是“假性网瘾患者”。他们并非离不开网络,而是由于现实生活无聊、缺乏目标、找不到自身价值。心理咨询师在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诊断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②厌恶疗法。应用具有惩罚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上网行为。如给患者配发橡皮筋,有上网的想法时便狠狠弹自己一下。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来消退上网对患者的吸引力。③兴趣转移法。尊重孩子正当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和升华。期间,要让孩子在正确的兴趣上获得成功的喜悦,避免其将目光又转向网络。④活动疗法。网络成瘾者绝大多数时间都坐在电脑前,缺乏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意志薄弱。安排户外拓展、体能集训,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意志力。⑤智能训练法。部分严重网瘾者,智能已退化。选择一些励志美文让其大声朗读,以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要求学员每天写日记,进一步发现和探索自我,消化和强化治疗效果。同时,安排每周给家长写信,激发内在的情感表达,改善社会支持系统。此外,安排患者看一些教育片,加强对青少年的认知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瘾的危害,对青少年摆脱网瘾也有较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只有全面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有力的教育监控机制,才能真正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上网环境,规范他们的上网行为,最终有效控制青少年网瘾。

参考文献:

[1]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孙滢.青少年网瘾现状、解决措施与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16:72-74.[3] 甘灵杰.湘阴县中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个案干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5.5 [4]曹立群、任昕:《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冯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4,6

(本文发表于《湘潮》)

[5]

第五篇:引导农村初中生克服厌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引导农村初中生克服厌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 许士顺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在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的今天,可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却未能有新的突破,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怕学、厌学的同学却是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及其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引导农村初中生克服厌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初中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引导农村初中生克服厌学的策略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初中教育,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强调要有好心境,要爱好,要快乐。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试教育被人声讨批判。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学生厌学是当今初中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1、《农村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的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厌学情绪是什么状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已经进行调查并进行科学分析统计,为结题报告打下基础。

2、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为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通过网络途径和图书馆借阅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

3、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厌学的阴影。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开通“知心信箱”、“知心热线”,及时解决厌学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困扰。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施分层作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设立家长、老师、学生互动联系卡,定期 由学生对自己近期表现自我评议,再由老师、家长评议,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并对家长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

5、针对厌学类型不同,成立互助互学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厌学学生与优秀学生结对帮扶。

6、开通“校园网站”,让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关心厌学学生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参与讨论、交流。通过以上各种渠道,给厌学学生以生理上、心理上,特别是精神上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3、个人本位论。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4、4、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大致有三大点。(1)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构建。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构建,同时有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单是提取。(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五、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原因:

(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 导致厌学。

(二)、学生内在动因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智力因素、心理特点。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为情绪左右,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对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往往偷懒取巧。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老师讲课乏味、作业负担过重,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不佳或受老师冷嘲热讽、轻视,家长的打骂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诱惑之后,就会兴趣转移,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厌学的学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其中有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生。有一个初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0:30,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成绩总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目前不少中学将学生的早晚自修时间都用来辅导、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也需要情感的交流,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初中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促进学生厌学情感的发展。

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测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之前,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就更为严重。一种害怕考不好和名次下降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同时,初中过难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发展,过难的教材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考试的忧虑感更加强烈。

4、课堂教学效率差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很大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素质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5、过少的激励和表扬,不合理的批评和怀疑是产生厌学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6、“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认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反正考进重点高中和大学也无望。同时,由于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贪图眼前实惠,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六、克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要克服厌学心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用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克服我市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消除厌学情绪。

(三)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爱学生,而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上。特别是对待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教师应该用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足够的耐心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要详尽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分析出其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和相关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克服教育。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且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教师特别要注意经常使用幻灯片、投影、实验、多媒体、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和乐趣。

3、课内多关照,边学边鼓励;课后多辅导,作业评语要有激励性。

课堂上对厌学的学生要多关照,多提高,巡视练习时多点拨,及时把他们错误的想法引导到正道上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即使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没有答好,教师也不能责备、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应在纠错的同时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意这些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帮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要针对厌学学生作业的优缺点给以相应的评语,最大程度地激励他们作出有效的改进和努力。

(五)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校方,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并且要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更不能打骂、体罚孩子。学校应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七、课题研究的效果与结论:

1、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善于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精心设计各种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折纸剪纸、手工制作、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游戏、竞赛、收集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积极鼓励,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 味和失落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采用了如下措施:

(1)改变对厌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

(2)提供给厌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信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

3、分层作业,为学生铺设进步的阶梯。

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提高组(学困生组)、奋进组(中等生组)和宏志组(优等生组)。作业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A.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等次。按优,中,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设计不同的题目。即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习题套餐,按学生的层次,依次发放套餐。让学生领取符合自己的套餐,完成以后,分类上交。

B.根据题目和学习实际情况,作业量分段确定。如同量的作业,要求后进生完成60%,中等生完成80%,优等生完成100%;

C.作业超市,学生自选。如10道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D.对号选题。如总共10道题,规定奋进组学生做1、2、3题,提高组学生做4、5、6题,宏志组学生做7、8、9、10题。

然后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学困生,评价应注重鼓励,多使用爱心评语,拉近师生距离。可以改变以往的错了的打“×”,对的打“√”的评价方式,对于错题,可以不批或者画提示符,让学生改正后再打“√”。学生可以擦除错处,不留痕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再让老师打一个“√”,并跟他打上一百分,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潜能生的自尊,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二者组建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因而教师还应主动与家长加强联系,通过家长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双管齐下,协调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1)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在调查问卷第11题中:你的父母对你的学习要求高吗?选项①“要求很高,难以达到”的比例占了70%以上,可见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落差多么巨大。因此作为家长应对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和评价,设置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2)家长也应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 第一要决”。家长的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做到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3)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个其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合理作息,松弛有道,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另外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如赌博等),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气氛;家庭成员内部应和睦相处,相互配合,平时要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

5、心理辅导,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心理的疏通。

厌学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抵触、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形成自闭甚至暴力等倾向,久而久之形成极大的心理问题。我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每周一、三、五开放的时间,鼓励班级学生到“心灵小屋”里去做客,或运用向“马老师信箱”写信的方式,敞开心扉,向心理辅导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接受比较专业的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

八、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附《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

2、编辑论文集:附发表论文、获奖论文、交流论文等。

3、将教学案例、个案研究、教育叙事、随笔整理成册

4、结论与反思。

从被研究者学生来说,由于老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策,经常鼓励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强,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有少数具有强烈厌学倾向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得以缓解。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以及网吧、游戏等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应该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需要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

2011年11月10日

下载《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行为引导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行为引导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解决办法社会实践报告

    一、 社会现实的回顾与活动的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井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4年1月发布的《第十......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是本人2008年11月申请并被立项的xx市“十一五”个人研究课题......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概况 我课题组于2007年9月份申报的科研课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被秦皇岛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列为秦皇岛......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盐城市冈中幼儿园王荣翠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南山中心学校 “探究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县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动态已被世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