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2: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篇: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考点背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规的考点,在考试中一般考察的频率很高,考点考察也很细致,所以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把握,注意不要与其他制度,尤其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等相混淆。

【考点结构】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有哪些? 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有三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区相当于省级单位,自治州相当于地级市,自治县相当于县级单位。一般在考试当中可能会出现民族乡或者自治乡之类的表述,均属于混淆项,不要相混淆即可。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通常是当地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由当地的人大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

(3)民族自治权有哪些? A民族立法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注意并不包含当地的人大常委会。自治区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生效。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变通执行权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如西藏自治区的“一妻多夫制”就是对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的变通执行。

C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考点运用】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这个考点,需要注重理解,在理解基础之上需要考生进行区分记忆,这个考点难度并不大,加之近几年对对其考察有所增加,所以要作为一个新的考点重点进行把握。

第二篇: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宪法学之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背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规的考点,在考试中一般考察的频率很高,考点考察也很细致,所以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把握,注意不要与其他制度,尤其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等相混淆。

【考点结构】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有哪些? 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有三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区相当于省级单位,自治州相当于地级市,自治县相当于县级单位。一般在考试当中可能会出现民族乡或者自治乡之类的表述,均属于混淆项,不要相混淆即可。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通常是当地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由当地的人大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

(3)民族自治权有哪些? A民族立法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注意并不包含当地的人大常委会。自治区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生效。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变通执行权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如西藏自治区的“一妻多夫制”就是对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的变通执行。

C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考点运用】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这个考点,需要注重理解,在理解基础之上需要考生进行区分记忆,这个考点难度并不大,加之近几年对对其考察有所增加,所以要作为一个新的考点重点进行把握。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第三篇:2018年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背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规的考点,在考试中一般考察的频率很高,考点考察也很细致,所以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把握,注意不要与其他制度,尤其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等相混淆。

【考点结构】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有哪些? 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有三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区相当于省级单位,自治州相当于地级市,自治县相当于县级单位。一般在考试当中可能会出现民族乡或者自治乡之类的表述,均属于混淆项,不要相混淆即可。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通常是当地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由当地的人大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

(3)民族自治权有哪些? A民族立法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注意并不包含当地的人大常委会。自治区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生效。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变通执行权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如西藏自治区的“一妻多夫制”就是对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的变通执行。

C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考点运用】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这个考点,需要注重理解,在理解基础之上需要考生进行区分记忆,这个考点难度并不大,加之近几年对对其考察有所增加,所以要作为一个新的考点重点进行把握。

第四篇: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学之特别行政区制度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学之特别

行政区制度

【考点背景】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规的考点,在考试中一般考察的频率很高,考点考察也很细致,所以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把握,注意不要与其他制度,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混淆。

【考点结构】

(1)什么是特别行政区制度? 指在我国,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目前实行此种制度的主要是港澳台地区,这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统一团结的具体表现。在大陆地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台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哪些? A立法权

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立法权,一般制定后即可生效,但是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尤其进行审查,如果审查后发现有与宪法相抵触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不能直接宣布撤销或者无效。

B行政管理权

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外,特别行政区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有关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这是为了保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对于国防事务或者外交事务等国家事项,只能由主权国家进行,港澳台并不存在该权利。但是港澳台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参加一些非主权国家的交往活动,有一定对外交往的权限,但是没有外交权。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区的司法审判由特区的司法机关独立进行,不会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终审。

【考点运用】

对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这个考点,需要注重理解,在理解基础之上需要考生进行区分记忆,这个考点难度并不大,加之近几年对对其考察有所增加,所以要作为一个新的考点重点进行把握。

第五篇:2018贵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贵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导读】

贵州中公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大家带来2018贵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在考试中,这一部分的考察,以识记为主,理解为辅,下面让我们来回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一、知识点回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依据

1.历史依据: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各民族集中在一个国家内共同生活的历史传统。

2.人口分布依据:长期以来中国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政治基础: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4.现实发展依据:中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从根本上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2.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注意,民族乡一级政府不属于自治机关。

3.特点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因此我国的民族自治不是简单的民族自治或区域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

二、习题练习

1.(单选)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行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性考察,主要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而历史依据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本题答案为B。

2.(单选)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解析:本题属于中特与国情知识的综合考察,我国当前有五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古),其中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故本题答案为B。

祝大家备考成功!

下载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福建漳州市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宪法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