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永远的丰碑

时间:2019-05-14 22: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题征文——永远的丰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题征文——永远的丰碑》。

第一篇:主题征文——永远的丰碑

“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主题征文

题目:永远的丰碑

作者:黄 鹏

学校:苏生小学

永远的丰碑

黄鹏

芜湖市无为县汤沟镇苏生小学六年级

雷锋,他是谁?

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七岁就成了孤儿。但他并没有被生活和困苦压倒,没有愤世嫉俗,在新中国的培养下,他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年仅22岁的他却在工作中意外地牺牲了,留给世人的是遗憾和不舍。

雷锋精神,它是什么?

它是衣服破了缝补又缝补,从不舍得花钱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它是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钱物,毫无保留地捐献给国家和需要的人,却不愿留下姓名;它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却从不要求回报;它是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去努力工作,从不喊苦喊累„„

对我来说,雷锋并没有离开过,他一直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对我来说,雷锋精神从未过时过,它一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向上。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每当我唱起或听到这首歌就会心潮澎湃,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会浮现在眼前:卖血帮助藏族孤儿上学的孔繁森,烈火中永生的赖宁,倾囊相助凝聚大爱的郭明义„„

在我的身边也有“活雷锋”,我班的劳动委员——李妍,就是一名活雷锋。她如雷锋叔叔一样,是那样的热心,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体贴。犹记得是去年冬 天。那一天早上,天气十分寒冷,北风呼呼地怒吼着,路途中的河水都结了厚厚 的一层冰。不巧那天我值日,要清扫班级责任区的垃圾,不想我刚扫了一会儿,还未等我感到暖和,布满冻疮的双手已是疼痛难忍。正当我感到难过之时,我的身后突然传来了“唰唰唰”的扫地声,我扭头一看,原来是我班的劳动委员——李妍,她正在冷风中帮我清扫责任去呢。只听她大声地对我说:“别看了,有什么好看的。”她的语气是这样的生硬,但我却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最终在她的帮助下,地很快扫好了,而且扫得特别干净。

其实雷锋随处可见。一天中午,我看到我班的王娟,背着一个包袱,手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盛着一些生活用品,后面跟着一位一瘸一拐的老大爷。我原以为那是她爷爷,所以没有多想。可不一会儿,我发现她不是朝家走,而是向敬老院方向走去。我正纳闷时,刚巧旁边走来一位四年级的小同学,我一打听,才知道那位老大爷是敬老院的一位孤寡老人。他带着被褥和生活用品要去敬老院,在路上被王娟看到了,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雷锋精神的学习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相比于雷锋,我是如此的幸福,有爱我的父母,衣食无忧,有明亮的教室和关心我的老师,有遇到困难热心帮助我的同学,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敬爱我的父母,不去努力学习呢?相较于雷锋身上传出的精神,我的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有什么理由不向他学习呢?

雷锋,你是我前进的灯塔,奋斗的源泉。此时,我想对你说: 二十二年写辉煌,半世余载美名扬。一片赤诚凝大爱,今昔英雄放光芒。

评语和推荐意见:这篇文章,小作者一开始利用两问两答,很好地介绍了雷锋的一生,对雷锋精神进行了阐释。在对雷锋精神进行解释时,并没有拘泥于一些表示高尚品德的词语,而是呈现了一个个画面,引人深思。由雷锋联想到身边的人时,过渡自然,对所选事例的把握较恰当,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小雷锋”。文章的结束处,是小作者自己写的一首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语句流畅,过渡自然,是一篇较好的习作。(指导老师:朱金花)

芜湖市无为县汤沟镇苏生小学(邮政编码:238311)电话:0553-6677551

第二篇:党在我心中”参赛征文----丰碑

“党在我心中”征文参赛作文

丰 碑

**市****中学八年级 曹** 指导教师:张**

前几天看《新闻联播》,“杨善洲”的名字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一个任职20多年的地委书记,党的高级干部,掌握着那么大的权力,但他的妻子、家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老家里,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为家人谋一点点私利,一心为群众的幸福,一心为党的事业操劳。在61岁退休后的20年里,他扎根山区植树造林,为保山地区留下了7.2万亩、价值超3亿的林场,成为活在人民心中的永远的共产党员。杨善洲实践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共产党员的事业永不褪色”的誓言,为党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这让我又回想起党的优秀干部——孔繁森。他三次赴藏工作,先后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在西藏任职期间,跑遍辖区内的乡村、牧区、学校、敬老院,把党的温暖送到牧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家里,阿里人民称他是“菩萨”、好心肠的“本布啦”。“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成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一座精神丰碑。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

献的焦裕禄精神。

像这样的党员、党的优秀干部太多了,革命战争年代如李大钊、瞿秋白、夏明翰、方志敏、江竹筠„„,解放后如张秉贵、王进喜、雷锋、任长霞、郭孝义„„,还有为新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袁隆平、王选„„无论是残酷的对敌斗争,无论是经济建设,或是从零做起的攻克科技难关,一批批党的优秀干部、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敌人斗争,与困难斗争,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书写了中国建设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一串串的名字,足以铸成党史上最辉煌的丰碑!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1998年的特大洪水,江泽民总书记率领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众志成城,奋勇抗灾;不禁又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站在废墟上鼓舞民众,在北川中学黑板上留下“多难兴邦”的铿锵有力的话语;胡锦涛总书记站在陕西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小学的救灾帐篷里,领着灾区学生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灾难是可怕的,然而更可怕的是灾难后的恐惧与无助。然而,每一次灾难面前,是党,凝聚起力量,领导我们用双手战胜洪灾、震灾、旱灾;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党,给灾区群众送温暖、送关怀,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是共产党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先人后己,把党的温暖照耀群众心田!每一次的

灾难,是对党的考验,是对每一个党员党性的考验;党经受住了考验,他的英雄儿女,经受住了考验;用自己的无私无畏,为党,树立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比较起来想想,一个党,他的党员,他的干部,不为自己谋私利,为了建设一个独立、自由的新中国,为了解放被压迫的工农群众,为了最广大群众的幸福,为了党的事业,甘愿舍小家为大家,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代亦如此,这样的党,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历史的潮头浪尖,小平总设计师曾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党也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基于此,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促和平保发展,促民生保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施展各项内政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建设、发展繁荣争取了宝贵的和平环境,使国民生产总值、综合国力跻身大国行列。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愈来愈受到全世界瞩目。是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树立起一座座里程碑!

历史不会忘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走进新时代,中国,正迈开大步向前进!朋友们,让我们不忘历史,坚定信念,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让东方巨龙腾飞,让古老中国焕发青春和活力!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铸成我们时代新的丰碑!

第三篇:学习雷锋精神征文:永远的丰碑

永远的丰碑——雷锋

固镇县第三中学

八(7)班王彤

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不幸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虽然他的一生十分短暂,但他的精神永放光芒,虽然他的一生十分平凡,但他的形象十分伟大。

雷锋是从普通士兵中走出的伟大战士,他成为了亿万人民美好情感凝结的圣洁灵魂。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大公无私,乐于助人,追求奉献的品格和实际行动。

有一次,雷锋因为肚子疼到团部卫生队开了点药。回来时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

雷锋入伍时,有200元积蓄。后来,他把100元捐献给了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另外100元捐给了灾区。雷锋入伍每年每月的6元津贴,基本上都用于做好事了。

由于雷锋经常北邀请去外地作报告,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一次,雷锋外出换车时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车票和钱丢了,他就用自己津贴费给大嫂买了一张火车票。每逢年节,雷锋想到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便叫上同班战友直奔附近的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雷锋经常帮助战友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技术知识,还给战友病重的父亲写信寄钱,为战友缝补棉裤······这类事情真是数不胜数。

雷锋离开我们50年了,在这50 年中,尽管学习雷锋有过高潮与低潮,但是学习雷锋活动始终没有中断过。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

有一个女青年张海迪,她因为一场严重的疾病而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她没上过一天学,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后来通过函授有获得硕士学位。她还自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大量的小说和资料。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用顽强的毅力挑战病魔,她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看成真正的幸福。”至今,她仍然在顽强的与病魔抗争,为社会做贡献,她的精神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有一位名叫张米亚的老师,她在地震来临时,她没有选择自己逃生,反而选择了用她那双手护住两个孩子她的精神使中国人热泪盈眶。

在2012感动人物颁奖盛典中,有一位在南海守礁的战士,他为了坚守他的岗位在一个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可是大家知道吗?曾经有一只狗在那个岛上仅仅生活了两个月就已经疯了。更何况是人而且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壮举不正是继承了雷锋忘我的奉献精神吗?

从张海迪到张米亚,再到在南海守礁的战士······可谓是英雄辈出,举不胜举,他们可以称为“雷锋传人”。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千万个雷锋式的新人在不断涌现,他们是我国有志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光彩。他们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光荣业绩,将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学习雷锋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过去学雷锋,现在学雷锋,将来仍然要学雷锋。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胸中充满了理想。雷锋精神启示我们,要实现理想,必须从平凡琐碎的工作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雷锋,永远的丰碑。点评:

1、语言平实:小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雷锋短暂的一生所做的平凡事,号召人们向雷锋学习。

2、思路清晰:全文能紧扣标题,联系现实,书写新时代向雷锋学习的意义。

指导教师 :常春艳

第四篇:心中的丰碑建党90周年征文

心中的丰碑

(作者:)

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说,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如果有人问我,党在我心中有多重?我可以郑重地回答,党在我心中重千斤;如果有人问我自己是否践行了党的伟大精神,我可以明确的说,我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铭记党的精神,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

5000年的灿烂文化让我为我的祖国深感骄傲,但中国近代史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外国侵略者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在中国的国土上飞扬跋扈,烧杀抢掠,肆意地践踏着我们的锦绣山河。

中国人民为挽救中华民族,进行了各种试探,长夜漫漫,路在何方?路在何方?1921年的一个夏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仿如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长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挺身而出,带领着千百万革命志士,用燎原的星火唤醒了四万万劳苦大众,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那一刻起,党在我心里是一座丰碑,是一个灯塔,是一面旗帜,让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奋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广大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的胜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缅怀党的历史,使我们更加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谱写国富民强的辉煌篇章。

90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党;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第五篇:《丰碑》

《丰碑》教学设计 怀柔三小 李冬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却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里,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了解太少,因此会对军需处长“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的举动表示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对当时的环境状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课前可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查找有关红军长征时的资料(如:上网、查找工具书、观看电影《万水千山》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可让学生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品格,激发他们对伟大人格的崇敬。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教媒体:录音带、红军爬雪山影像、文字投影、相片投影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精彩两分钟:

1、帮助同学复习容易读错的字音。

2、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学习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心得。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丰碑这篇课文,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课文大家还提出了许多问题,经过我们的归纳整理,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投影,这是三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所以提出疑问的学生了不起。⑴开头描写了天气的恶劣,有什么作用呢?

⑵军需处长都被冻僵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那么安详? ⑶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刚才我们班的同学带着问题自己去学习,去寻找答案,不仅向妈妈请教,而且还借助电脑用搜集的资料去解决问题,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单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袭击 冻僵 依靠 塑像 两腮 覆盖 单薄破旧 2.出示学习目标:

⑴请同学们读课文的1、2自然段,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找出描写军长的语句,在有关的词句旁做上批准,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会评价人物。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2.交流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引导,适时的引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⑴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出示课文的前两段,结合整篇课文谈感受。

同学们,恶劣的环境、重重的困难、自身装备又这么差,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你觉得这支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处境?是呀,可以说危机四伏,当时他们的处境是何等的严峻呀!(板书:处境严峻)⑵军长语言、动作、神态

①在行军途中,一个老战士居然被活活冻死了,军长看到这一幕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你们静下心来继续默读8—12自然段,想一想军长此时的心情。用一两个词简单批注在旁边。

②同学们,在行军途中一个老战士居然被冻死了,军长看到这一幕,有怎样的反应?(伤心、难过,,一丝丝的愤怒,,)

③不是一丝丝的愤怒,同学们,如果你此时就是军长,你是那么爱护自己的战友,为了不让一个战士掉队,你甚至把自己的马都让给了重伤员,而这个时候,你却看到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没倒在敌人的枪口下,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被活活的冻死在这里,你怎能不生气,怎能是一丝丝的生气呢!A.师引读:

所以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对身边的人吼道,读,你此时把所有的愤怒直指军需处长,他怎么可以那么失职,再读,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他又向警卫员吼道,他必须立刻见到这个失职的军需处长,再读,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他,B.配音投影

师:他就是军需处长,此时军长的心中该是何种滋味!什么心情啊!

a)敬佩,那就带着你的敬佩之情读吧。军长愣住了,,生接读 b)军长会是什么心情啊?惋惜,,(带着你的感受读吧)c)军长还会有什么感受呢?

d)敬佩、悲痛、自责,千言万语化作了这个至高无上的军礼,军长愣住了,读

⑶军需处长神态、动作

①同学们,掌柜棉衣的军需处长居然被冻死了,他冻僵的时候,居然那么镇定、安详!请大家(附板书:正面描写)静下心来,默读第7自然段,看大屏幕,师读。

②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军需处长居然穿的那么单薄、破旧?冻僵时还那么镇定、安详?他牺牲前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其他同学,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其他同学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③同学们,云中山里冰天雪地,狂风呼啸,难到军需处长不知道这个时候把御寒的棉衣送给战友对于自己就是意味着牺牲吗?难道他不知道吗?知道,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呀?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是呀,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战友的生命,他还想到了什么?

④是呀,为了战友能够活着走出雪山,为了这支部队能够胜利,为了全中国的劳苦大众能过上好日子,军需处长甘愿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别人,甘愿牺牲,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以他走的那么的从容、镇定,安详。(板书:镇定安详 甘愿牺牲)指导朗读:

⑤同学们,捧起你手中的书来,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读他被冻僵的那一幕。开始吧(自由读)

配音:同学们,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给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⑥同学们,你们看,刚才我们吧1、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和第7自然段军需处长被冻僵的那一幕联系起来思考,4.理解丰碑

⑴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投影)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昨天xxx就提出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你们怎么理解?

⑵说的好,他的这种为了战友为了部队甘愿牺牲的精神成了一座丰碑,那这丰碑为什么又是晶莹的呢?对,是绽放着光芒的,是永不磨灭的,在每个战士和军长的心里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

⑶孩子们,现在这座丰碑仿佛就矗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在这座丰碑上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吧,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⑷同学们,我从你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对军需处长的那份敬佩,那你就带着你的敬佩之情大声的把你想说的话读出来。5.最后一段

是呀,此时,军需处长甘愿牺牲的精神像一座丰碑矗立在每个人的心中,课文读到这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军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样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里,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书,让我们放声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整体回顾,总结写法: 1出示课件

这篇课文记叙了 感人的故事,赞扬了他 的精神。

2、课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A开头点题 B点明中心 C埋下伏笔

3、在突出军需处长品格时,加入了对军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这种写法叫()

A 正面描写 B 侧面描写 C动作描写

4、文章开头和结尾是一种 的关系。

板书 29 丰碑

处境严峻(环境描写)镇定安详(正面描写)甘愿牺牲(侧面描写)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下载主题征文——永远的丰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题征文——永远的丰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征文

    征文主题:“和谐校园,我们在一起” 征文要求: 1.各系要高度重视征文活动,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学生积极撰写文章。此次征文包括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各系自行组织,决赛由......

    主题征文

    主题征文——我的祖国 ——评分标准 征文评分采取百分制(100分): 1、主题思想(40分) 文章切合征文主题,符合比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准确。 2、内容结构(30分) 文章篇幅符合各年级语......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心中的丰碑

    夜深了,四周静极了,我推开窗子,两眼凝视着这和平宁静的夜晚,脑海中浮现出一座我心中的丰碑,一座巨大的浮雕:在一块壮丽、鲜红的岩石上,屹立着高大、魁梧的许海峰。他,戴着手铐脚镣;后......

    刘红霞 征文红色途中屹立的丰碑

    红色途中屹立的丰碑 学校:马龙县纳章小学姓名:刘虹霞年级:六年级 指导教师:胡茜茜 吟奏一曲凯歌,瞬时撩开那尘封的沙土,铺展出波澜壮阔的画卷——— 一幅幅,一幕幕,一路路,一处处,一......

    有感征文: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5篇范例)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读《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有感 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尼克松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走过了一......

    弘扬雷锋精神 树立到的丰碑演讲 征文

    弘扬雷锋精神 树立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道德丰碑,是镌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做雷锋精......

    丰碑观后感

    丰碑观后感我在《丰碑》前静静地坐着。我心情澎湃,却也有些遗憾,因为单单是这样一座丰碑怎么能诉尽伟人的业绩和人民的怀念呢?忽然间我心有所悟,这雪水,不正是祭奠他老人家的九......

    丰碑教案

    29.丰碑 教学目标 1. 理解描写军长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根据对军需处长表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 4.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