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嘉兴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二O一一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学
院:
南湖学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法学N111
学
号:
201145729139
姓
名:
孔宠豪
指导教师:
戴美萍
教 务 处 制
****年**月**日
嘉兴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独立董事制度的概念最先提出来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初衷是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而成立的非执行董事。我国在2001年才开始有要求企业建立独立董事的规章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制度已在我国基本确立。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而通过深入分析,提出解决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的建议和方法。旨在使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趋于健全,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不足;完善
I
嘉兴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was first proposed in Europe and for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was to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Our country began in 2001, it requires companies to have independent directors to establish rules and regulation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However,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system in all aspects of societ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Therefor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ects.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these shortcomings of our society, and then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ways to solve the defects of our system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aims to become perfect, to better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Keywords:Independent Directors, System, Defect, Improvement
I
I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1引言....................................................................4 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5 2.1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5 2.2退休官员管理经验不足..............................................5 2.3激励机制不完善....................................................6 2.4与监事会职能重叠..................................................6 2.5职权的使用受到限制................................................7 3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必要性............................................8 3.1解决企业政企不分问题..............................................8 3.2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8 3.3解决经营管理问题..................................................9 4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10 4.1严格独立董事的选聘和任免机制.....................................10 4.2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10 4.3完善独立董事信息保障机制.........................................11 4.4理顺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关系.......................................11 结束....................................................................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III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1引言
2013年7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布该公司最新聘任三位独立董事,看该公司公布的新董事发现,都属于“重量级”人物。这三位独立董事是:石秀诗、韩寓群以及崔俊慧,从三人履历来看,这三人退休前分别担任贵州省原省长、山东省原省长以及国税总局原副局长。中国重汽委任三位作为重汽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本次任期一共3年,每人的薪资每年为18万元。此事件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引发人们对我国退休政府高官在此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的激烈争辩与讨论。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非执行董事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或者企业部分大股东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进而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不断被爆料公司的各种丑闻,使得企业的诚信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至此以后,独立董事制度开始真正得到社会上的重视,并开始加大对其进行研究,使其不断趋于完善[1]。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该种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在保障公司发展和利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在1997年引进了欧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现状,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的到很好的发展与完善,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急需解决的地方。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2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要使独立董事制度良好运作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企业内外各个方面密切配合。所以,建立持续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证监会在1997年出台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确定了在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又于2001年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正式建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已经逐步想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对我国诸多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和监督作用,对保证股东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还有诸多不足点。
2.1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
所谓的独立董事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独立性”。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独立董事还不能做到完全独立。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这种不能完全独立的原因在于我国缺乏相关的机制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7]很多企业的独立董事是由公司内部人员选举推荐的,因此这种选举推荐出来的独立董事很难完全脱离公司而独立存在,和公司的利益或部分人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就造就了我国目前很多公司面临的一股独大的现象,其他流动小股东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限制,很难参与到公司的股东大会中去,很多大股东很容易在股东大会中赢得董事会的控制权与话语权。大股东在推荐公司独立董事时也很难推荐外人,因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就在候选人的选举中丧失了。
2.2退休官员管理经验不足
很多公司在聘请公司的独立董事时候,偏向于聘请国家政府部门的退休官员任独立董事。根据很多学者专门对政府退休官员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单位聘请官员作为独立董事,仅仅只是看重退休官员的政府背景,期待聘请退休政府官员作为企业的独立董事之后,能够使得企业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也能够及时有效的捕捉到政府的新政策,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多政府补贴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资源,但是很多时候洽洽适得其反,政府官员作为独立董事并没有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8]。
但是,退休政府官员,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所出现的情况,不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在企业的董事会上也不能提出负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无法保证诸多股东,尤其是一些小股东的而利益,使其不能有效发挥独立董事原本的职能,换句话说,就是退休官员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素质能力不足,不足以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
2.3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证监会2001年出台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中对独立董事的薪资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其工资待遇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决定。虽然对其进行规定,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设立相应的委员会,这就使得独立董事人员的薪资制度的制定权旁落到了企业的大股东或者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手中[9]。这样就使得独立董事人员的薪资和企业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二者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企业的独立董事很难发展自己的职位全能强硬起来。另外,独立董事所行使的职能与其所获得的薪酬不相匹配,其为企业承担的较大的风险,但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我国也曾对独立董事的津贴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很难与其承担的职能保持正比例[10]。这些原因,都会影响独立董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独立董事薪资待遇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发挥独立董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与监事会职能重叠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基本上都是在股东大会之下分别设立董事会与监事会,二者有明显的分工,董事会主要负责经营管理,监事会主要负责对其进行监督,对公司的日常运行主要求导监督作用。公司的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监事会要对股东大会负责,根据其工作职责定期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监事会的所拥有的各项权利都是股东大会授予的,是股东大会专门在公司内部设立的监督机构。因此,监事会有权对公司的财务资料、资产账薄以及其他有关公司会计资料等进行监督查阅的权利,有权对其发现的违法行为和造假现象进项质问、讨论以及将其提交给股东大会的权利,及时制止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事情。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二元制”,因此,目前所建立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职权上的具有部分相似性。但是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相关制度却有不协调的地方,部分你还存在诸多冲突,主要体现在二者在公司的管理中的具体的权限不能进行有效界定,独立董事在公司具体的地位还不能明确确定。这就使得二者在具体的职权行使中存在很多交叉和重叠,结果很可能造成二者都不行使职权,互相推卸责任,或者行使的职权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因此,这样很难对企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业行使有效的监督效果[11]。
2.5职权的使用受到限制
独立董事在对企业进行监督,行使职权时,原本本公司的相关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及时有效的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此才能有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保证各个股东的合法利益[12]。但实际上,在独立董事对公司形式职权时,公司的相关人员并不积极配合,甚至很多都提供虚假信息,对独立董事提出的要求也采取拖延和阻扰等,拒不配合,使得独立董事很难真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和决策,从而使得其职能出现懈怠,不能有效发挥应用的作用。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3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独立董事制度在各种都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设,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保证各个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我国虽然早已出台政策对建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作出了相关规范和要求,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制度,目前相关制度还不甚完善。目前有很多学者对于我国是否要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还没有统一的意见。笔者将从以下角度说明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必要性。
3.1解决企业政企不分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发到国家有很大不同,我国实行的也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但我国原有的政企合一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一直到现在很多企业还存在这种情况。而一些行政部门以颁发行政指令的方式行使股权权利,架空董事会,从而干预公司的各项决策,利用在行政上的影响独揽董事会的各项权利。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的我国历史上的特殊政治制度,使得很多公司都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很多企业在开董事会议的时候发布行政命令,使得董事会有名无实,使得行政干预企业发展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行政命令往往只能代表很小一部分人的利益,使得绝大部分股东的合法利益受损,同时产生很多副作用。政企不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不能保证每位股东的利益[13]。而独立董事制度使独立与公司内部经营之外的一个特殊部门,其能有有效对公司进行监督,能够避开行政命令的管辖范围,确保公司正常经营发展,保证股东的利益。因此,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的度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管,能够有效减少行政干预产生的诸多副作用。
3.2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究其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很多公司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制度造成的。因此,也就是的很多董事会仅仅只是少数大股东操纵下的一家会议,各位控股大股东利用自己股权压倒性优势,借用董事会的名义实现对公司的内部人控制[14]。这种现象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操纵股价、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尤其是一些小股东的利益、违法违纪、出现不透明的股权交易等等。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因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的解决公司的治理结构缺陷,预防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避免大股东操纵的董事会,有效保证各个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从而保证整个公司的持续健康运行。
3.3解决经营管理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控制权绝大部分能掌握在国有股份和国有法人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地位,使得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产权虚置,所有者的代表有权无责,企业经营挂农历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国有股权被侵害,相关股东利益得不到保证,也找不到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问责调查,被董事授权管理的公司管理者无法有效协调和妥善处理所面临的问题,甚至出现侵吞国有资产,中饱私囊。从而引发社会上的诚信和道德危机[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立完善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约束和管理,能有有效保证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运行,使股东的而利益不受损害。所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的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监管。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4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究其原因就是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4.1严格独立董事的选聘和任免机制
企业的独立董事对于企业来说相当重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聘任和任免独立董事机制,从根源上做起,这是保证独立董事制度有效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要将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分为积极资格和消极资格。所谓的积极资格就是要求选聘的独立董事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胜任独立董事的职位;所谓的消极资格是指选聘的独立董事要具有独立性,其利益要和公司的利益分开,其薪资不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对于一个独立董事而言,其最起码的要具备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如果独立董事没有相应的会计财务知识,其很难胜任独立董事的职位。
按照我国证监会出台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不难看出,在我国罢免独立董事唯一合法的方式就是通过召开股东大会,笔者根据深入分析和研究之后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情况独立董事罢免机制需要召开股东大会是相对较为合理的。我国当前不需要赋予董事会独立董事的罢免权,主要防止董事会通过各种方式在背后进行暗箱操作,最后使得罢免权被少数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的罢免主要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就是罢免议案的表决方式、罢免的相关程序以及罢免理由。因为如果上市公司的股权过分集中,不管是哪种罢免方式,都使得独立董事的罢免权利掌控在大股东手里,因此,必须从独立董事的罢免程序、罢免理由以及罢免的表决方式进行入手,确保独立董事的罢免权利掌握在各个股东手里,而不是被少数大股东掌控,从而成为其谋求个人利益的一个手段和方式。
4.2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很多独立董事都具备较好的社会形象,诸如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律师等,选聘这些人员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是很多单位的首选之一。担任企业的而独立董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这些人的社会声誉,使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通常都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其在担任独立董事时不作为,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股东利益受到损害,也必将影响自己的声誉。一个良好的社会声誉能够使其获得丰厚的报酬,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于独立董事而言,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还直接与其获得报酬密切相关。因此,建议一套良好信誉与酬金激励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尤为重要,能够有效保障公司的利益和各个股东的合法利益[16]。
笔者认为,关于独立董事的机理机制方面,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成熟经验,进而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将年度奖金与股票期权引入到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中去,建立一套短期和长期两种激励途径。所谓的短期的年度奖金激励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一个利润指标,当企业的例如能超过了这一个指标,则按照超过部分的总额的百分比作为独立董事的一种奖励,给予独立董事的各个成员;长期股票期权激励就是指上市公司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每一位独立董事一定份额的股票期权。这样就有助于独立董事积极参与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使之能够为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监督更加负责。与此同时,由于独立董事拥有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独立董事自然也属于公司的小股东,其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及时制止和监督其他少人股东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其他利益的违法行为。
4.3完善独立董事信息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的独立董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还大量存在,独立董事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使得获取信息较为延后。因此,需要加大相关方面的机制建设,扩宽独立董事的信息获取渠道,确保独立董事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企业的最新各方面的信息,保障独立董事的知情权。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占有专业委员会的人员比例,在关键信息获取方面,增加独立董事人员的比例,在整个董事会人员分配方面,确保独立董事人员的比例,这样就能增加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话语权;第二,对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人员和职位作出详细的规定,确保相关恩怨有向独立董事人员汇报信息的义务,独立董事向相关人员索取信息时,相关人员必须无条件向其提供,不得推诿,同时确保每次董事会的取得成果和达成的协议,由董事会秘书向独立董事汇报,使,独立董事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将相关汇报和获取信息渠道进行制度化和机制化,确保相关人员无条件服从。
4.4理顺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关系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总体来说,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属于二元制的模式,在我国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以后,使得我国出现了两种对公司的监督制度,即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这就使得二者在行使职权时,很多地方出现了重叠,甚至由于二者的制度的规定细则不同,彼此出现矛盾的地方。因此,在我国引入新的制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现有制度,使之能够有效和现有的制度彼此协调,共同对公司行使监督的权利,这就需要进一步统筹独立董事制度和我国其他制度的关系,理顺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使之发挥最大的效能参与到公司的监督中去。
笔者认为,公司建立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使得企业更好的经营,保证各个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因此可以对二者的主体功能进行深入划分,各自有所重点负责的方向,可以赋予监事会拥有提请任免独立董事、代表公司对董事提起诉讼等监督独立董事的权利。而公司的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可以主要侧重在公司的组织、人力、资本运营等战略决策的监督方面,例如,独立董事可以协助公司的内部董事的提名、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制度的制定,监督上市公司日常业务执行力度以及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等方面。所以,通过建立一套明确的权限划分,使二者各尽其责,消除二者之间的职能重叠和冲突的地方,使之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司治理发挥协调作用。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结 束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此后开始逐渐完善,我国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在新世纪初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开始逐渐完善,使之能够较好的保障公司利益不受少数大股东的损害,使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使得我国的经济市场还不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引入的独立董事制度也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原有的初衷和目的不能很好的实现。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出了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分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必要性,进而针对目前存在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使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确保我国上市公司的利益和各大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参考文献
[1]邓菊秋:《独立董事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韦雪娇,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8期.[3]李悦,谢维华.论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曹理.独立董事.控制股东: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治理实效研究[J].证券法苑.2011(02).[5]马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现状和制度建构[D].吉林大学2010.[6]张曦恬.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状的成因及完善对策[D].苏州大学,2012.[7]高玥.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监督有效性影响分析[J].经济纵横.2009(10).[8]李蓝波.“一股独大”背景下的独立董事困局与破解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8(10).[9]王天习著.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贺海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11]何孝星.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优劣比较及其制度安排[J].经济学动态.2001(08)[12]王珏.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06.[13]谢天.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14]曾伟忠.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D].湘潭大学2003.[15]史华德.论中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9.[16]刘茜.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权利、义务与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致谢
随着论文的完成,心情无比激动,几年的本科学习生活让我水平层次更上一层楼,同时顺利完成学业,心情无比激动。让我高兴的是几年的生活不仅让我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也是的我成熟了很多,社会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我碰到了很多师兄弟、师姐妹,碰到了很多好朋友,正是由于你们的陪伴,使得我已不再孤单,也成就了今天的我,谢谢你们在过去几年对我的大力帮助,谢谢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我在这里向你们说一声谢谢。在此,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对我进行了大力培养,耐心的指导,带我如父母,让我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达到很大的提高,也在目前能够顺利毕业。
在我这几年的学习中,我的父母给了很大的支持厚爱,他们无私的奉献,使得我才能得到今年良好的教育,他们省吃俭用,却在我上学上从不吝啬,他们对我的大爱无以言表,在这里我对他们说声:您们辛苦了。
第二篇: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分析
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分析
内容摘要:独立董事“不独立”已成为目前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最大危机。本文试图从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基础、独立董事本身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揭示造成独董“不独立”的主、客观原因,并从独立董事产生机制、工作制度、职责及信息传递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独董独立性的措施,以期独立董事制度能真正
发挥作用。
关键词:独立董事独立性独立董事制度好范文版权所有
产生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在1997年引入我国,200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证券市场。2001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关于在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的首部规范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要求各境内上市公司应按本意见修改公司章程,聘任合适人员担任独立董事。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中至少应包括2名独立董事;2003年6月30日,董事会至少应包括1/3的独立董事。目前,沪深两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共配备独立董事近4000名。
“不独立”成为独立董事的最大危机
独立董事是指除了他们的董事身份之外,不在公司内担任其他职务,以没有其他实质性利益关系的那部分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则称作执行独立董事。无论对独立董事的称呼如何,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生命线都是关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规定,而独立性的核心是不与公司存在重大利益关系。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存在的基本约束条件和被引入董事会的基本行为要求。
然而成熟市场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独董制度,在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却遭遇“水土不服”。这使得过去的四年中,关于“花瓶”、“摆设”之类的指责一直纠缠着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们。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角色被看成是顾问或者“橡皮图章”,更有人将独立董事视为一种“装饰”和“名誉职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能达到《指导意见》规定的数量要求。这种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上海证券报》2004年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1/3的独董在董事会上表决时从不说“no”,35的独董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有分歧的独立意见。现实中已经出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行使职权,却被大股东免去职务的现象。更多的独立董事把“不能毁掉自己的名誉”作为行使职责的动力,而不为中小股东维护利益。独立董事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并没有被独立董事所发现、所揭露或者发现了也装作不知道。这些都引起广大股民,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强烈不满。比如2005年证券市场上影响力颇大的严义明发难科龙的事件。严义明面对媒体郑重声明:中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缺失,严重损害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他希望从独立征集独立董事提名权和选举权入手,推进独立董事的“独立运动”,使独立董事能真正独立行使权力,进而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伊志宏教授和杜琰博士通过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在事先揭露和制止公司违规行为的所占比例很小,最大不超过14。对独立董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高,独立董事“不独立”已成为独立董事制度最大的危机。
独立董事“不独立现状
面对广大股民出离愤怒的指责,有些独董也是百口难辨,满腹“辛酸”。其实,并非所有的独立董事都不独立,或者不愿独立。现实中已经出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行使职权,却被大股东免去职务的现象。上海证券交易所曾作过一项统计调查,结果,在担任或曾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4000人中,有10属于“非正常离职”。独立董事一方面面临社会舆论的压力及至被处罚,一方面面临因合作关系紧张而被公司解聘的危胁。哪怕有哪位“独董”真的拂袖而去,也要再找一位符合《指导意见》规定任职条件的“后来人”接任,否则也难以“潇洒走一回”。在兰州黄河案例中,独立董事王钰接受采访时称,“大股东带头违规操作,我的提醒却没有任何作用,只好写辞职报告”。
独董人选产生途径违规。独立董事与大股东实际上的“雇佣关系”,使其在行使权力时难以保障相对于大股东和管理层的独立性。更何况,目前上市公司大多数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董事会聘请的,而董事会成员、甚至经理人员又都是大股东在企业中的事实代表,让独立董事来监督其工作,角色难免尴尬。再加上任职期间与内部董事及经营管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而建立的“深厚工作友谊”,使许多独董在董事会表决时难以坚持公正立场。
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兼职的。上市公司聘请独董时也过分追求名人效应,聘请知名的现任政府官员、高校的知名学者。这些官员、学者大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有各种社会活动,再加上有的独立董事同时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如果要完全履行其职
第三篇: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取保候审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和执行上的偏差,并着重提出了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八条政策建议。
【关键词】取保候审 现状分析 制度完善
【正文】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设立取保候审是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贯彻少押政策,提高诉讼的效益,减少羁押场所的负担,减轻国家的诉讼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我国职保候审制度的现状作些剖析,并提出八条完善建议。
一、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的取保候审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取保候审制度的一系列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中国
(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对象
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及两高的司法解释②,下列8种人员可以适用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至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被拘留人;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在法定的审查、起诉、审判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查的;已提出上诉的共同犯罪的被告人,有的在一审审判期间羁押已达到或超过判刑期的;持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一审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不能立即执行。
(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诉讼法》第五十条指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其聘请的律师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第九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八条指出③: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书面申请后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对符合职保候审条件并且提出了保证人或者能够交纳保证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同意,并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不同意取保假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也有类似的规定(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十条④)。
(三)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指出: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人民法院决定对被告人取保候审,根据案件情况,可以责令其交纳保证金。保证金仅限于现金。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起诉指控犯罪的性质、情节、被告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决定应当收取的保证金数额。另外,结合《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司法实际,保证金的起点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⑤,一般上限为人民币50000元。
(四)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显著特点
取保候审是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对被取保人的人身强制性既不同于拘传的强制到案,接受讯问,也不同于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定限制,更不同于拘留、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直接剥夺,它对在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是人身自由较为充分、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是法定期限最长的一种强制措施。原《刑诉法》没有对取保候审期限进行限制,存在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长期取保既不结案,又不及时进行侦查、起诉、审理,变相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修改后《刑诉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虽然规定了期限,但同其它强制措施相比较,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还是最长的。
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公检法三家均可使用。取保候审不同于拘留和逮捕的强制措施,公、检、法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经过本单位领导批准,都可以使用该项强制措施。
(五)外国类似取保候审制度建设与适用之扫瞄
1、英国保释制度的两种类别
英国现代保释制度始于1967年颁行的《人身保护令法案》⑥。依据英国法律规定,保释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保护公众,二是保证证据,三是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在英国,保释制度分为无条件保释和附条件保释两种。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获得无条件保释。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无条件保释可以变为附条件保释。附条件保释主要包括:在指定的地点居住;宵禁(通常在指定的时间、在住址内);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向警察署汇报;不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控方证人;远离指定的区域或位置;上交护照;缴纳保证金;接受电子监视器的监视和毒品测试等,对于一些很严重的犯罪,不允许保释。
2、美国保释制度中的赏金猎人和保释公司
在美国建国时,西部**不安,暴力横行,民不聊生,地方和联邦政府常常对罪犯无能为力。开庭时,犯罪嫌疑人不仅拒不出庭,还在庭外玩快枪示威,使法庭形同虚设。为此,政府张榜捉拿犯罪嫌疑人,告示说:无论是死是活,谁把犯罪嫌疑人带上法庭,就可得500美元赏金,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这可是一大笔巨款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美国最早的一批赏金猎人脱颖而出。这一招果然有效,美国西部由此渐渐进入法制管理。
美国以前有一种说法,说美国监狱只关穷人,不关富人。于是,看准这一市场的人成立了专门给犯罪嫌疑人提供经济担保的保释公司。犯罪嫌疑人只需拿出保释金的15%,外加一些实物做抵押,就可得到保释公司的出面担保。保释公司转手将犯罪嫌疑人的实物抵押给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在接受实物抵押后,保险公司就向法庭承诺提供5千至50万美元的保释金。一旦犯罪嫌疑人弃保逃跑,犯罪嫌疑人所抵押的实物就会被保释公司和保险公司拍卖。拍卖之后,保释公司就会出具文件,把拍卖所得,减去追捕费用、律师费用、手续费用,若有剩余,再还给犯罪嫌疑人。
3、挪威保释制度中的有条件释放
《挪威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了一种类似于保释的“保证制度”。检察官可以决定不执行逮捕或者释放被逮捕者,前提条件是其保证在警察传唤时随传随到,并不离开指定地点。这种保证还可以附带要求嫌疑人同意遵守其他条件,如交出护照、机动车驾驶证、海员证等类似证件。这种保证或同意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当然,此类有条件释放的前提是法律规定了被逮捕者有权要求法院对逮捕进行司法审查,以决定逮捕是否合法及必要。
4、日本保释制度的委托办法
日本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保释制度,分为依请求准许的保释和依职权准许的保释。另外,在发生不适当延长的羁押时,除了可以依照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等的请求予以撤消外,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予以撤消,同时可以考虑准许保释。对于保释的请求,法律明文规定除非有法定的不准予的情形,均应当准许。另外,还有一种“停止执行羁押”的措施,是将被羁押者委托给其亲属、保护团体或其他的人,而停止执行羁押。
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或缺与不足
由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设立时间不长,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诉讼法》至今也未满30年,有关取保候审制度的许多问题尚处于一个摸索探求阶段,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一)取保候审仅是犯罪嫌疑人的表面权利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依职权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这样定性就会产生立法上的逻辑悖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聘请的律师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从其立法原意看,取保候审应是一种可申请的权利,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却将它归类为一种强制措施。因而,从诉讼理论上说这显然是错误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二)取保候审缺乏法律救济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只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委托的律师,可以向司机机关申请取保候审。申请人递交了取保候审申请后,一切均由司法机关决定是否予以取保候审,且申请人又无申请复议等权利,缺乏法律救济程序,从而使得一些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被长期羁押,这也是造成我国取保候审比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取保候审程序留有浓厚的行政化裁决色彩
作为与案件有着直接联系的诉讼利益主体,公检法机关往往会因为涉及自身利益而影响到取保候审的作出,可以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能取保候审完全取决于公检法机关的利益取向,缺乏一定的可预期性和确定性。取保候审是公检法在单方、秘密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公检法机关的决定是终局性的,申请人不得提出异议或者再申请,有一种“一裁定局”的行政化裁决色彩。
(四)取保候审的期限与次数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然而,在公检法三机关各自的相关司法解释中都扩大解释为各自都有权决定取保候审,且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这样,在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后,到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同样可以决定继续取保候审,期限重新计算。其后至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依然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第三轮的取保候审。这样,一个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被多次执行取保候审,而取保候审时间最多可长达36个月。这显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的规定相悖。同时,同一机关是否可以作出数次取保候审,法律也无明确确定。另外,如果人民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重新侦察,或者人民检察院在审判阶段要求补充侦查的,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四五次之多的取保候审了。
(五)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单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为两种,即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依据立法原意,被取保候审人只能执行其中的一种保证方式,即要么提出保证人,要么交纳保证金。但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案件采用的都是保证金制度,保证方式单一,可供当事人选择的余地几乎为零。
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执行上的偏差与随意
应当看到,在取保候审制度的建设上,不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就是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偏差与随意,所有这些都给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与司法机关的社会公众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一)对被取保候审人的监督容易流于形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获准取保候审后,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不得妨害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取保候审执行机关即公安机关又要保障了被取保候审人的权利,而被取保候审人往往借公安机关无警力实施监管的情形,常常发生逃跑、毁灭或者伪造证据、串供、干扰证人作证、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程序的进行等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行为,从而导致取保候审流于形式。
(二)对弃保出逃行为处罚不严
由于各种因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抛弃取保候审后,司法机关仅是对已经收取的保证金没收了之,而对保证人也未能作出更为严厉的处罚,使得相当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置保证人、保证金于不顾,弃保逃跑,影响了正常的司法程序的进行。
(三)取保候审的频繁适用平添诉累
按照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在公、检、法三机关符合办理取保候审的,三机关均可以依各自的职权重新办理取保侯审,但这样的对同一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断续保方式有重复取保之嫌,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四)取保候审决定作出缺乏严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据此,公检法三机关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即使对于同一案件不同的司法机关对能否适用取保候审的认识不同,也不妨碍其中一机关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这无疑使取保候审决定的作出带有相当的随意性,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有关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五)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这两种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强制措施,作了完全相同的规定,使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两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有混为一谈的趋势,同时也为作出取保候审决定适用条件带来了不确实性。从理论与司法实践上说,监视居住是一种远比取保候审更加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然而法律竟然将两者的适用条件放在同一条文中,令人费解。
(六)取保候审政出多门,三机关各行其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均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但却在程序上没有规定对被取保人在各个诉讼环节如何分工配合、协同一致,以至于在实践中有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不知该对被取保候审人办何种手续而不再办手续的;也有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重新取保候审的;更有甚者,还有公安机关确定取保候审后,人民检察院不办任何手续而人民法院却又重新决定取保候审或者人民检察院重新决定取保候审而人民法院不办手续的,各部门根据各自政策而为政,各行其是,这就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被取保候审一次,或被取保候审二次甚至多次,使严肃的执法如同儿戏一般。
(七)执行机关无力执行,法律规定形同虚设
刑诉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而现实中如果是公安部门自己取保的,由取保部门自行执行倒也顺理成章,而如果是检察院、法院取保候审的,则由公安机关的哪个部门执行却法无明文规定,公安机关也无相应对口部门,况且,公安机关维护目前社会治安尚感警力不足(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协警在工作),若再增加取保候审执行这一块,警力将更加捉襟见肘。因此,现实中,对刑事案件,法院环节基本上不主动采用取保候审,而检察院由于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需要则往往与公安机关达成协议,由公安机关委托检察院对其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执行,也就是说,检察院取保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由检察院自己执行了。
四、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立法与司法制度的建设上已经作了较大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应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和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取保候审制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八条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一)借鉴国外保释制度,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1679年,英国的《人身保护法》就规定了请求准许保释是被羁押人一种权力。保释制度的形成有两条重要的理论基础:一是任何人均享有自由权,哪怕存在犯罪嫌疑,也应尽量保证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二是无罪推定原则。任何人在未经判决有罪以前都是无罪的,都应享有自由的权利。保释制度目前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并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吸收其中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华,修改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使各部门在操作中有法可依。
(二)明确取保候审适用条件,扩大取保候审适用范围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世界各国均采用法定主义为主,酌定主义为辅的立法原则。如英国法律规定,保释可产生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同时对不准保释的对象、范围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日本法律规定,除法定情形外,应当准许保释;此外法院可以依职权作出保释裁定。美国法律规定,对轻罪被告人,所有的司法区都适用保释,对死罪被告人均不适用保释。对非死刑、重罪被告人是否适用保释,有的司法区是由法官或者司法官酌情决定,有的州的法律明确规定不适用保释。在我国取保候审变为权利后,应当无条件地适用于一切刑事案件,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任何诉讼阶段都有权申请取保候审;除非对一些如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型的严重犯罪等、可能会被判处较重刑罚的被告人或取保后有可能继续犯罪、毁灭伪造证据,串供、干扰或报复证人,影响侦查和审判的,对上述情形通过列举方式予以禁止,除此之外均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三)增加保证方式,提高保证金额,严格保证责任
在今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订之际,尽可能设定包括保证书担保、保证人担保、保证金担保、保证人的保证金担保、人金混合担保等多种保证方式。在具体适用上,依据申请人的情况确实一种或者数种保证方式。
现行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保证金仅做了不低于1000元的原则性规定,由于每起案件的性质、情节不同,低额保证金不足以约束被取保的人,极易发生弃保逃跑。在设定保证金下限1000元的同时,应依据当事人的情节与危害程度将保证金的数额提高到案件损害损失的二至五倍,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跑与较大数额保证金被没收之间作出权衡,借用经济杠杆的扭力,使他们放弃逃跑的念头,不想也不敢逃跑。
现行法律对于逃跑的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来说,没有明确的刑事上不利后果。建议对弃保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考虑修改《刑法》脱逃罪的主体范围,将《刑法》第316条的“依法被关押的罪犯”修改为“依法被关押的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构成脱逃罪”,脱逃罪应与原罪并罚,打击和震慑犯罪的气焰。
(四)明确规范取保候审的期限与数次
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这12个月是指公检法三机关适用取保候审的总和期限,还是指每一家司法机关各自适用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至今纷争不止。一种观点认为“12个月”按法律精神的理解应该是司法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的最长总和期限。另一种观点认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取保候审的期限均应重新计算。为此,全国人大应对取保候审的期限作出规范性的解释,明确取保候审期限。另外,对取保候审的数次也应当作出必要的规定,防止“一案多保”或者“早撤晚保”,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五)建立人民法院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制度
公检法三机关均有权决定适用取保候审的规定,有违权力制衡的原则。严格实行决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对我国目前的取保候审体系加以调整。取保候审决定权应统一收归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决定取保是否同意,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有权对人民法院做出的决定以及公安机关的执行情况提出异议,实行监督,加强监督制约。
(六)建立取保候审执行机关的相应执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而目前公安机关内部并无与之相对应的机构设置,使法律规定流于形式。因此,尽快在公安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科室,管理被取保人员,以保证其随传随到,接受审判。同时,由该机构实行对保证人的管理,使他们能自觉、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保证责任。
(七)建立取保候审救济程序
我国现行的取保候审是公检法三机关单方面决定,不同意取保候审时申请人可要求答复,但无听证制度,更无复议权、上诉权等救济机制。从程序公正和诉讼文明的价值观出发,取保候审的亦应实行诉讼程序化,并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拒绝的决定寻求复议、申诉或诉讼的救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八)明确人民检察机关对取保候审执行情况的监督职责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通过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接受控告申诉等环节加强对取保候审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违法行为的监督,改变监督难、查处难的现状,对于其它司法机关作出的明显不当的取保候审决定应及时建议有关机关解除取保候审,对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有明显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及时决定或建议有关部门变更强制措施,对于其他司法机关在取保候审出现的违反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行为应当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使监督职责,以减少直至杜绝取保候审中的各种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诉讼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1998年1月19日。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九百八十九次会议讨论通过。
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997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九次会议通过,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⑤《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印发《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99年8月4日。
⑥《英国保释制度与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犯罪学大百科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3月版。【参考文献】
1.《构建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徐美君,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 2.《取保候审法律制度性质的错位》,李建明著,载陈卫东主编《保释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3.《从英美保释制度看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及出路汪建成》,杨雄著,载陈卫东主编《保释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会2003年版
4.《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几点思考》,柯葛壮著,载《法学》2003年第6期 5.《再议取保候审制度》,张得会著,中国法院网2004年10月27日 6.《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陈光中著,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 7.《对取保候审几个问题的认识》,杨法周、张新江著,人民检察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8.《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陈卫东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8月版 9.《刑事诉讼法》,[德]克劳思罗科信著,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篇:独立董事制度
摘 要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刚刚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上市设立独立董事。但四年多的实践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并不成功。“花瓶董事”甚至“饿狼董事”的斥责以及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来自异域的独立董事制度扎根我国存在着适应性问题。只有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前提下,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完善资本市场,健全法律体系,才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使有效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协调一致,成为互为补充的监督体制。在介绍我国独立董事与财务治理内涵,总结以往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财务治理效应的角度对独立董事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关键词】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 财务治理
前言
1940年,美国颁布《投资公司法》,首次提出“独立董事”的概念并规定“至少需要40%的董事由独立人士担任”,独立董事成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督约束经营者、制衡控股股东的一支重要力量。2001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强制性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开始。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至此,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地 位被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最终确立。
一、独立董事制度及财务治理的内涵
(一)独立董事制度内涵
独立董事,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简称。与其相关的有两个概念:一是外部董事和代表董事。在英美国家,独立董事亦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指不是公司职员且具有完全独立意志的董事会成员。判断独立董事的关键在于视其与公司有无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归结起来,就是看董事是否具有“独立性”。其独立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于大股东;二是独立于经营者;三是独立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独立董事的这种特殊地位和独立性,能对内部董事起着监督和制衡作用,并对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监督和约束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制约大股东的操纵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股东乃至整个公司利益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独立董事意指“代表董事”,是指股东在其所投资的公司中任命的董事。显然,独立董事基本上来自大股东或受制于大股东,一般会从自己代表的股东利益来考虑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因而其实际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
(二)财务治理的内涵
尽管西方学者意识到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和依存性,但并未展开深入研究,未能正式提出财务治理范畴,未能构建出完整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因而其理论探索尚处于“萌芽阶段”。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财务治理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宋献中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进行界定,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所有者、经营者的财务权力、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的制度安排。杨淑娥认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公司财务治理“是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林钟高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伍中信认为公司财务治理从财务的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出发,以财权流为主要逻辑线索,研究如何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形成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根本目的。
二、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缺陷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
1.“独立性”保障性有待加强。
我国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是: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
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而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任职的推荐和批准实质上都被大股东控制。这种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任职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独立董事行权的独立性。2.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不明确。
目前独立董事主要由专家学者、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这三种成分组成。专家学者注重声誉,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较高,但缺乏足够的时间和企业管理经验,难以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对经理层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且根据“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的规定,一些知名的专业人士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的独董,结果造成上市公司独董在时间安排上的矛盾:既要花时间完成本职工作,又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完成上市公司独董的职责,故独董能否履行其职责受到普遍质疑。
3.独立董事定位不明确。
由于缺乏对自身职责的明确认识,大部分独董行权都比较谨慎。在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就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或调查、在股东大会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等企业的经营决策时,大多数独立董事只是履行在董事会决议和关联交易方面签字的职责,从而使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4.独立董事的薪酬设计不规范。
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薪酬通常不与公司业绩挂钩,只是领取固定金额的报酬。有的企业对独立董事的时间价值和风险责任评估不高,给的报酬低于其价值,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与所承担的风险不匹配,使其维持职业理性的动力不足;给的薪酬过高,则独立董事基于利益考虑,就会与控制人达成妥协,做判断时患得患失,使独立性降低。
(二)财务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股权分割的现象,国有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约2/3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只有约1/3的流通股在市场上流通,且持有人相当分散。股权分置的格局使两类股东很难体现《公司法》规定的同股同权。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可以决定公司的经营决策、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国有控股权的归属不明确,国有股权虚设,所有者不到位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
要问题。从上市公司所有权的最终追溯来看,国有股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作为所有者无法直接行使所有权,部分高管人员趁此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又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经营上的责任,转嫁风险。公司经理层很有可能只注重扩大在职消费、保持职位稳定,从而损害国家和中小股东的利益。3.审计约束乏力,信息披露欠缺。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着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按理广大投资者是委托人,进行财务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代理人,但实际上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掌握在经理层手中,被审计对象变成了实质上的审计委托人,出现管理当局自己委托他人审计自己的情况,上市公司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明显的“捆绑”关系,前者成了后者的“衣食父母”,甚至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成了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帮手,提供虚假信息,误导信息使用者,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在披露方面严重失真。4.缺乏有效的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现代公司制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接收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管理,并接收所有者给予的报酬。由于委托人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受托人在实现股东目标的时候希望自身利益应首先得到满足,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会在财务治理中出现问题。而且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薪酬是工资加奖金,主要是物质激励,缺乏必要的精神激励。薪酬构成比较单调,不能有效地激励经营者。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导致管理层缺乏工作积极性和高度热情,没有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管理层存在着弄虚作假、在职消费的现象,造成公司财产的浪费,而上市公司却无力进行约束。
三、基于财务治理视角下的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一)明确独立董事职能定位
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决定了独立董事基本治理边界,对不同职责的履行关系到董事会乃至公司整体治理效率,对财务治理影响也非常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独立董事除应具有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外,还应具有认可重大关联交易、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等6项权能,并且还必须履行就提名、任免董事等六大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的职责。事实上,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参与决策和监控制衡。对两大职责的履行作用于财务治理方面,如独立董事对公司关联交易的特别认可权,就分享了部分财务决策权,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及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特别监督权,就分享了部分财务监控权。
(二)规范独立董事选聘程序
“独立性”可以说是独立董事的灵魂,独立董事选聘程序科学性是保证其“独立性”的关键。独立董事选聘程序包括提名和选举两个环节,只有将两个环节有效协调起来,才能够保证选出合格的独立董事。规范独立董事选聘程序对公司整体治理效率以及独立董事财务治理效应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独立董事选聘程序不科学,很容易让大股东操纵选聘局面,选聘代表其利益的独立董事,该独立董事往往与大股东保持一致,无法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没有参与财权配置、行使财务决策监督等权能的积极性,成为事实上的“花瓶”董事,这样的独立董事制度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财务治理效应。
(三)完善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与薪酬
独立董事薪酬往往陷入两难选择:薪酬过低,则不足以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尽责,毕竟独立董事也是“经济人”;薪酬过高,则可能促使独立董事对公司薪酬产生“依赖”,因害怕失去这一“好处”而宁愿与公司董事会、管理层达成一致,这就丧失了其最为重要的“独立性”,从而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独立董事薪酬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选择问题,要在所得所失之间权衡取舍。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对公司治理十分重要,独立董事积极性对治理效率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经济激励,采用何种激励方式,激励力度如何,都会对财务治理效应产生影响。如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与否,决定了独立董事参与公司财务决策以及财务监控的态度和积极性,这会对企业财务决策权与财务监控权的实际配置产生实质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有好的制度做保障。好的制度需要有正确的理念要求做指导,才能确保制度发挥应有的功效。明确独立董事制度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行,协调公司的各种关系,提高公司竞争力,保障公司和谐发展。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相对于与内部董事而言,独立董事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监督公司规范经营,遵守治理准则。
参考文献:
[1] 宋献中.企业理论与理财行为:总体描述[J].暨南学报,2000.[2] 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博才网
第五篇:独立董事制度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