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

时间:2019-05-14 22:0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

第一篇: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

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

时光流转,岁月如歌。随风而逝的是数十年的寒暑,而记忆的投影却沉淀于历史的河床。他们是灵魂的歌者,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用动人的旋律,记录了中国当代乐坛最伟大的时刻。让我们记住十大作曲家他们的名字:刘炽、雷振邦、王洛宾、王酩、施光南、傅庚辰、谷建芬、吕远、徐沛东、印青。刘炽(1921-1998),原名刘德荫,曾用名笑山,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和歌曲家。他一生谱写了上千首歌曲,他创作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电影纪录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以及歌曲《翻身道情》、《新疆好》,组歌《祖国颂》,歌剧《阿诗玛》等,成为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音乐经典。雷振邦(1916-1997),北京人。满族。自幼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会拉二胡。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为是中国影坛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在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为人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他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第一位华人音乐家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响起王洛宾歌曲迷人的旋律。王酩(1934-1997),曲作家。1953年随陈铭志学习作曲理论,并在上海工人文化宫音乐创作班学习作曲、在上海音乐学院夜大学学习钢琴。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1964年毕业后入中央乐团创作组从事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为电影《海霞》、《黑三角》、《小花》、《樱》、《沙鸥》、《知音》所写的配乐以及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青春啊青春》、《知音》等。此外还有《小提琴协奏曲》、《沙鸥组曲》、长笛协奏曲《与海的对花》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等。施光南(1940-1990),被称为“时代歌手”,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获奖作品有:《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瑞丽江边》《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已流传国外。傅庚辰,满族,1935年11月生,黑龙江双城人。1948年入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沈阳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毕业。傅庚辰长期从事部队音乐工作,创作了《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挺进中原》、《风雨下钟山》、《打击侵略者》、《破烂王》等影视音乐七十部;歌剧《星光啊星光》等五部;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七百余首;管弦乐《欢庆舞曲》等十部,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谷建芬,当代著名女作曲家,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41年回到祖国。1950年,谷建芬考进旅大文工团担任钢琴伴奏。1952年入东北音专(现沈阳音乐学院)主修作曲,师从霍存慧、寄明等。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主要从事舞蹈音乐创作。代表作品: 《滚滚长江东逝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妈妈的吻》《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历史的天空》《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等。谈到现如今的生活,谷建芬表示,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还是一直离不开音乐,每天都要与音乐相伴。当然,她从来没有感觉到老,因为她的心是年轻的,是和着时代的节拍一起跳动的。可以说,谷建芬的歌正是当今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所撞击而成的涛声。吕远,中国著名作曲家,1929年出生,山东烟台人。1946年参加解放区宣传队演出活动,开始业余创作。50多年的专业创作生涯中,吕远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1000多首歌曲,约100部歌剧、舞台剧和影视片音乐。代表作品歌曲有《克拉玛依之歌》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吕文科演唱),《祖国明天多美好》(马国光演唱),《八月十五月儿圆》(郭兰英演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柳石明演唱),《愿做蝴蝶比翼飞》(关牧村演唱),《泉水叮咚响》和(卞小贞演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于淑珍演唱),《牡丹之歌》(蒋大为演唱),《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关贵敏演唱)等,另有《七律长征》、《亲人送别金沙滩》、《》、《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等大量歌曲,这些历经磨砾的老歌,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传唱。徐沛东,1954年2月1日出生于辽宁大连,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将军情》、舞剧《枣花》、电影《摇滚青年》、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乡音乡情》、《辣妹子》、《红月亮》、《种太阳》、《久别的人》、《爱我中华》、《青大之歌》、《我像雪花天上来》、《大地飞歌》、《踏歌起舞》、《阳光乐章》、《天地喜洋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除以上作品均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比赛的金、银、铜奖外,还有60多首的作品获全国各类大奖。印青,男,1954年5月生,2006年——2009年印青担任团长,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至此,印青创作了歌曲、舞蹈(剧)音乐、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共一千多件,有100余件在全国、全军获奖,代表作品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世纪春雨》。纵观印青的作品,不难发现,从《当兵的历史》到《走进新时代》,再到《西部放歌》,每部作品无不和着时代的节拍,奏出了时代的强音。做到这一点,仅凭单纯的热爱又不够了,还要有一种把握情感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印青的成功又给热爱加入了另一种诠释:“热爱=真诚付出+理性把握”。

第二篇: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

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

杨正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少年命运多坎坷,但刻苦自学,18岁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彻底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1938年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

教授。46年10月应爱因斯坦之邀赴美讲学,后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

1950年1月,华罗庚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他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写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主要结果仍为世界最佳,先后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完全确定了他作为纯粹数学若干分支的世界领袖人物之一的地位。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他平生大力推广和普及“优选法”和“统筹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04年留学日本,并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24岁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获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其间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49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如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冰川学、岩石学、矿物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提出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

“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不朽的功勋。

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开始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等职。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美留学,获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28至1929年赴德国、瑞士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1936-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43—1946年再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流体力学湍流理论研究,随后受邀到美国海军军工试验站,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由于该试验站是美国政府的研究机构,应聘人员须要有美国国籍。当时,周培源明确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在美国有关方面接受了上述条件后,他在美国继续工作不到一年,于1947年2月,毅然带着妻儿回国。回国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教务长、校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中国科协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作为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并独树一帜的中国第一人,周培源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他一直致力于求解引力场方程的确定解,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1940年,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湍流脉动方程,并建立了普通湍流理论,从而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1945年,他在美国的《应用数学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涨落方程的解》的重要论文,提出了两种求解湍流运动的方法,引起国际上广泛注意,进而在国际上形

成了一个“湍流模式理论”流派,对推动流体力学尤其是湍流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

钱三强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居里的女儿)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获博士学位,并继续做小居里夫妇的助手。1946年他与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和四分裂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导师约里奥骄傲地称之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并向世界科学界推荐。当时众多西方媒体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为此,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钱三强谢绝了导师和同事们的竭力挽留,不顾国民党政府的威胁,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回归后的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工作,担任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同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成为了规划的制定人,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的技术援助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又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亲自领导了核物理、中子物理、钚化学、热核反应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解决了铀235生产中的扩散分离膜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他倾心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造就了一大批呕心沥血的杰出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氢弹。钱三强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为培养我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这位中国的“核弹之父”、科学泰斗,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1934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与导师冯·卡门参与了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28岁时便奠定了作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的地位,成为和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内的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最为璀璨的极少数巨星之一。

1947年,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是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1950年便开始争取回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钱学

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被没收了各种资料和书籍,被诬陷为“间谍”,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软禁在一个孤岛上,但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1956年初,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刚成立的航空工业委员会委员(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钱学森在控制科学、物理力学、应用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曾任浙

大数学系教授、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等职。1919年赴日留学,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邀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弟子们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的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的一枚枚金牌。

苏步青一生致力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青年时期的苏步青,就被国际数学界誉为“东方国土上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数学明星”。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射影微分几何学、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射影曲线概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国际公认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一般曲面研究中有重大突破,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引起了

国际数学界强烈反响。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有着在国际数学界不可争辩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的许多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苏步青是一代数学宗师,更不愧为我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热爱教育,登台授课60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的人才梯队向着数学王国进军。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

一、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技术发展“863计划”的4位倡导者之一。1930年赴德国,师从于被爱因斯坦誉为“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杰出女物理学家迈特内。27岁荣获博士学位。后

去英、法、荷等国作学术访问,见到卢瑟福等物理学家,学习了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与实验技巧。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抗战爆发后,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又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14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献给了国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柏林大学 王淦昌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建树颇丰,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从1940开始至80年代,几乎每十多年就有一项世界级成果和重大发现。1941年,他独具卓见地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9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了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不愧为中国核物理泰斗。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隐姓埋名17年,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卓越贡献,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1999

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国际自动推理界的先驱。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先后担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是著名的数学家,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

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并广泛运用于数学研究和解决连塑性领域的有关难题,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1957年因他在数学领域拓扑学方面的奠基性研究工作,和钱学森、华罗庚同时获得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国科学院一等奖。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对提高我国数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文俊院士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科学道德,是数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至今仍战斗在数学机械化研究的第一线。在5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站在数学领域的前沿,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享誉世界。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

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2.4亿亩,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一年全国增产的稻谷足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杂交水稻从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

作为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袁隆平先后荣获 “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杰出发明家”等11项国际大奖。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 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2007年4月29日,在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年会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称赞他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由于他在杂交水稻上重大贡献,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200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称:“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赵忠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与教育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1927年赴美国留学,师从于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Millikan)。1930年

获博士学位。193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同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委员。

赵忠尧在核物理特别是硬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有着突出成就。1930年最先观察到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这个发现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瑞典皇家学会也曾郑重考虑过授予他诺贝尔奖。不幸的是,有一位在德国物理学家对赵忠尧的成果提出了疑问,虽然后来事实证明赵忠尧的结果是完全准确的,错误的是提出疑问的科学家,但这却影响了赵忠尧的成果被进一步确认。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在1997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书中有一处令人不安的遗漏,„„没有提到中国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尽管他是最早发现硬伽马射线反常吸收者之一,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1931年,赵忠尧学成回国后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开设了我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后来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都曾经受业于赵忠尧。

1950年8月当赵忠尧和钱学森夫妇等一道回国之时,美军最高司令部连发三道拦截赵忠尧的命令,强行将赵忠尧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

监狱。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也发来急电:“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赵忠尧却回电说:“我回大陆之意已决!”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努力下,于1950年11底回国。

回国后的赵忠尧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建成了我国最早的两台加速器,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打下了加速器和核物理研究的基础。1973年年事已高的赵忠尧又担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积极参加高能实验基地的建设,并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为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地理和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闻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28岁时荣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竺可桢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他在关于台风眼的机制、台风的分类、东亚天气类型、中国季风气候、高空风向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物候学、气候变化、地理学、自然科学史以及天文学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等研究方面造诣很深,有许多开拓性的重大创新,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他开创了利用历史文献开展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新领域,首次提出季风系统概念,首创区域气候研究,提出划分亚热带的指标,确立了中国八大气候区和气候区划的基本轮廓。作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他对物候学研究呕心沥血,致力于我国古代节气知识的考证和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亲自坚持几十年的物候观测,倡导组织物候观测网,奠定物候观测研究的基础,撰写物候学的论文和专著,并指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方向和途径,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晚年,他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评介该文时,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呕心呖血,不

愧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6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获“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校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并任副主任,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采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运法”,使该桥仅用两年半时间和160万美元的造价完成,并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铁路桥

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55年,他承担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任务,解决了14个重大技术难题,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茅以升作为审查组组长,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开拓性的卓越贡献。作为教育家,从事工科教育30余年,担任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始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育法,终身致力教育改革,发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教育的解放》等20多篇论著,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制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桥梁工程人才。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2006年1月9日在他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1997年1月9日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编号为18550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

第三篇:快乐作曲家

“快乐作曲家”————综合创作教学设计

宁夏青铜峡第六中学

代晓琴

教学内容:综合创作

教学目标:1.学唱民歌,学生通过讨论对比,发现曲调创作的一种简单手法——“同头换尾”。

2.通过演唱、探究性学习尝试2——4小节的曲调创作。教学重点:学生对比发现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探究学习,学生能大胆尝试创编活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播放电影片段《雪绒花》(美国民歌),请随唱。出示谱例:1=C

2/4 3 – 5 | 2||(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创编活动,拓展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5.展示评比。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

6.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后,尝试用3、5、6三音用同头换尾的方法创作旋律。

7.小结。在本课的学习中,主要采用由先聆听、感受、体验、探究等方法,一步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最后再到让学生拓展,尝试创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第四篇:当代中国十大著名教师的教育理念

当代中国四位著名语文教师介绍

08级中师二班 2008402106 李媛

1.钱梦龙:上海嘉定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他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主张: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摸式,钱梦龙老师最突出的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四式”。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必须由主体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基本式”即基本课型,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自读式”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在训练过程中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达到温故而知新,复读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二是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三是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复读。

实际教学中,钱梦龙老师把一堂堂语文课当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去精心地雕琢、刻画;他的学生,也把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看成了自己的乐土。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钱老师采用的是“激励、唤醒、鼓舞”。

2.余映潮:湖北荆州市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堪称一流,就是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也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教学主张:首先,他对教师如何研读课文都进行过见解独到的指导。1.要养成读课文的习惯,随时注意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2.要有品读课文的功力,以便更好地进行课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3.要有类读课文的耐性。要注重从教材中挖掘三大类语文知识:关键性的基

础知识,板块性的积累性知识,有指导性的带规律性的读写知识。4.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把课文读精、读透。5.要有助读课文的资料。要善于用别人的智慧帮自己读书。

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10期《美文美教》一文中提出“美教”,就是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启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等,就是从积累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个小小的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阅读课文,背诵课文。美教,就是从语言的角度处理课文,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育。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风格极具个性,已逐渐自成体系,在湖北省被称为“余氏风格”,对他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艺术在于他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提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32字口诀,他推介“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还提出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认为“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教学思想,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再次,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孙双金:南京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他多年探索形成了“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在全国广有影响。

教学主张:“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孙双金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有人把语文课上成了文章分析课,所以语文课上的情感魅力是人性的回归是教育的回归也是语文本质的回归。智,可以理解为智力、智能、智慧,智力是智慧的核心,课堂上要赋予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反应,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行为等,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入境启动情智,根据教学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感悟生成情智,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提高迁移运用能力,交流发展情智,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孙双金还提出情智语文对教师的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挚的爱生情怀,灵动的教育智慧。

4.于漪:江苏镇江人,1978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她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著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她的课堂重视学生的“学”,崇尚“文道统一”,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主张: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性很强很突出。她认为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必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于漪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平时她的教学语言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必然随之提高。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于漪精通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她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于漪老师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文化判断力”,帮助学生认真执著地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中吮吸养料。

第五篇: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

Vol.1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G小调第40交响曲K.550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 3 《魔笛》序曲K.620 4 C大调第36交响曲“林茨”K.425 第二乐章:慢板 5 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快板 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K.467 第二乐章:慢板 7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K.466 第二乐章:浪漫曲 D大调第35交响曲“哈夫纳”K.385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9 长笛与竖琴的长调协奏曲K.299 第二乐章:慢板 10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第三乐章:回旋曲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约翰·格鲁夫(1 2 4)/詹姆斯·罗赫德(3)/尤里·西蒙诺夫(5 6)乔纳森·卡内(9 10)/依佛尔·伯拉顿(7)/霍华德·谢利(8)

罗南·欧豪拉(钢琴演奏)(6)/玛利亚拉拉·蒙奈特(钢琴/7)/罗伯特·维恩(竖笛/9)/戴维德·坎贝尔(单簧管/10)

Vol.2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 《田园》作品68 1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C小调第五交响曲 《命运》作品67 2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E大调第三交响曲 《英雄》作品55 3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D小调第九交响曲 《合唱》作品125 4 第四乐章:急板甚快板

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作品73 5 第二乐章:中速快板

F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春》作品24 6 第一乐章:快板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马克·艾尔姆勒(1)/克莱尔·吉博(2)/甘特·赫比希(3)雷蒙德·莱帕德(4)/霍华德·谢利(5)

安布罗合唱团(合唱团/4)/迈克尔·洛鲁(钢琴演奏/5)罗南·欧豪拉(钢琴演奏/6)/乔纳森·卡内(小提琴/6)

Vol.3 舒伯特

A大调钢琴五重奏 《鳟鱼》D-667作品 1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第二乐章:慢板 第四乐章:主题与变奏:小行板

A小调弦乐四重奏《罗莎蒙德》D-804 作品29 4 第二乐章:慢板

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5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6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 B大调第五交响曲D.485 7 第一乐章:快板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5~8)/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室内乐团(1~4)指挥:乔纳森·卡内(小提琴演奏/1~4)/克莱亚·吉博(5.6)/霍华德·谢利(7.8)

Vol.4 柴可夫斯基 胡桃钳组曲 1 小序曲 2 进行曲 3 特科帕克舞曲 4 芦笛之舞 5 糖衣仙女之舞 6 花之圆舞曲 天鹅湖 7 情景 天鹅之舞

B小调第六交响曲 《悲怆》作品74 9 第二乐章:优美的快板 10 旋律 作品42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23 11 第一乐章:奏鸣曲

C大调弦乐小夜曲 作品48 12 第一乐章:小奏鸣曲式的小品 13 第二乐章:圆舞曲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尤里·西蒙诺夫(1~8)/尢迪·梅纽因(9 10 12 13)/詹姆斯·嘉德(11)基诺·维尼科夫(小提琴演奏/10)/罗南·欧豪拉(钢琴演奏/11)

Vol.5 门德尔松

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作品56 1 第一乐章:稍快的行板

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品90 2 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 3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64 4 第一乐章:很热情的快板 歌剧《仲夏夜之梦》作品61 5 序曲 夜曲 结婚进行曲 跳舞的小丑(无骨者的舞蹈)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史蒂芬·桑德林(1~3)/约翰·克罗巴(4~8)罗兰德·乾(小提琴/4)

Vol.6 施特劳斯 1 皇帝圆舞曲 作品437 2 蓝色多瑙河 作品314 3 蝙蝠波尔卡 作品362 4 闲聊波尔卡 拉德茨基进行曲 作品228 6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作品325 7 南国玫瑰圆舞曲 作品388 8 春之声圆舞曲 作品410 9 报农圆舞曲 作品333 10 维也纳气质圆舞曲 作品354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比塔·伽斯

Vol.7 肖邦 E小调钢琴协奏曲 作品11 第一乐章:浪漫的行板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21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3 降A大调波罗乃兹第六圆舞曲 作品53 《英雄》 4 降A大调波罗乃兹第三圆舞曲 作品40-1 《军队》 5 即兴幻想曲 作品66 《遗作》 6 降b小调夜曲 作品9-1 7 降E大调夜曲 作品9-2 8 D大调马祖卡舞曲 作品33-2 9 降E大调第一圆舞曲 作品18《华丽大圆舞曲》 10 降D大调第六圆舞曲 作品64-1《小狗圆舞曲》 11 升c小调圆舞曲 作品64-2《小狗圆舞曲》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吉鲁贝鲁德·巴鲁伽(1~2)

赛古艾拉·考斯塔(钢琴演奏/1~2)/罗南·欧豪拉(钢琴·伴奏/3~11)

Vol.8 比才 卡门第一组曲 1 前奏曲 2 幕间曲 塞吉迪亚舞曲 4 斗牛士 卡门第二组曲 5 哈瓦涅拉舞曲 6 夜曲 斗牛士之歌 8 卫兵换岗 9 波希米亚舞曲 儿童游戏组曲 10 子守歌 11 二重奏

阿莱城姑娘 第一组曲 12 前奏曲 13 小步舞曲 14 小柔板 15 钟乐

阿莱城姑娘 第二组曲 12 田原曲 13 幕间曲 14 小步舞曲 法郎多尔舞曲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马克·艾尔姆勒(1~9)/安德雷·利卡塔(10 11)/伽古·德拉科特(12~19)乔纳森·斯诺维登(横笛/1)

Vol.9 巴赫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鲁特琴组曲 康塔塔《醒来吧》 D小调羽管键琴协奏曲BWV.1052《快板》 5 善牧羔羊(康塔塔)《羔羊将安然放牧》 6 G小调第二管弦乐组曲 BWV.1067 波兰舞曲 7 G小调第二管弦乐组曲 BWV.1067 小步舞曲 8 G小调第二管弦乐组曲 BWV.1067 谐谑曲 9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 BWV.1068 G弦 耶稣,我心所慕喜乐(康塔塔《众望喜悦》)11 G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BWV.1047 很快的快板 12 G大调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 快板 G大调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 不太急的柔板 14 G大调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 快板 G大调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 BWV.1049 快板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 指挥:乔纳森·卡内(3~15)詹姆斯·帕森泽(风琴/1 2)

Vol.10 巴洛克音乐集 阿尔比诺尼 1 柔版 帕海贝尔 2 卡农 维瓦尔第/协奏曲集《四季》 小提琴第一协奏曲《春》 第一乐章:快板 小提琴第二协奏曲《夏》 第一乐章:不很快的快板 5 小提琴第三协奏曲《秋》 第一乐章:快板 小提琴第四协奏曲《冬》 第一乐章:不很快的快板 7 小提琴第四协奏曲《冬》 第二乐章:慢板 海顿 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 第一乐章:小快板 9 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 第二乐章:慢板 10 D大调第101交响曲《时钟》 第二乐章:慢板 弦乐四重奏OP.76 No.3 《皇帝》 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 12 D大调弦乐四重奏《云雀》 第三乐章:弦乐小夜曲 普赛尔 13 回旋曲 爱尔兰低音哨笛 15 主调 小布圆舞曲 17 快板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管弦乐团/室内乐团

指挥:乔纳森·卡内(2~7)/史蒂芬·桑德林(8 9)/约翰·古洛瓦(10)/巴里·瓦滋瓦斯(13~17)詹姆斯·帕森泽(风琴/1)/乔纳森·卡内(小提琴/3~7 11 12)

下载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令人难忘的细节

    也许是记忆力的关系吧,我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认识的人,忘记了相貌,却记得那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句话;发生的事,忘记了过程,却记得那时候的一个细节,一个想法,或是一处风景。是那令......

    令人难忘的细节

    令人难忘的细节 生活中会有许多事情,我们遗忘了,可是那当中的某个细节,却是难忘的。譬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一句话,有时候,一个细节就足以让我们刻骨铭心。我不是一个......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去年暑假,我去北京旅游,一个年轻人深深地感染了我。 那天早上,我和爷爷乘车去了欢乐谷,刚一进去,便沉浸在了欢笑之中。玩了过山车、过山火车、转盘„„快到下午......

    令人难忘的运动会

    令人难忘的运动会 马巷中心小学四年(5)班彭昕下午,学校举行了一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上课铃一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大操场上观看运动会。 过了一会儿,运动会开......

    令人难忘的班会课

    令人难忘的班会课 ——班会《合作助我们成功》教育叙事 齐齐哈尔市 龙沙小学 侯敏 《合作助我们成功》的主题班会课结束后,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扬起小脸围着我,兴奋地抢......

    令人难忘的细节

    令人难忘的细节 我深深的记得那天我见到您时所发生的一切。 您那天的眼神,我会永远的记在心里,你的眼神是那样的嫌弃、瞧不起,不过我谢谢您那眼神,是您那刺眼的眼神,给予了我动力......

    令人难忘的细节

    高一优秀作文专辑第一辑 【题目】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有些事情在我的脑海中就像炊烟一样,淡淡的散去,而有些事情总有一抹闪亮与温暖感染着我。 记得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好像要把整个城市淹没,城市的交通处于极其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