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今天怎样当教师》有感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在同事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说过一句“老师,是一份良心的工作。”是啊。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个体,不可能要求他们一模一样的成长成才,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教师的爱促进他们成长,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与以前相比进步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小点,都可以说是成功的,那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名光荣的教师,我所做的的对得起的自己的良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所以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形象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每一节课,都有几十双学生的眼睛注视着我,我努力以最好的形象去面对他们。在教学和生活中,我努力建树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睿智的气质,在个人装束上力求端庄、大方,保持得体的举止、谈吐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做到以“诚信”为本,凡是答应学生的,一定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通过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各个不同方面的塑造,我发现在自身修养上有了很大提高,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心理和智力都显得早熟,由于许多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掌握了许多技能,如:弹钢琴、拉小提琴、下围棋、唱歌、跳舞等等,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主意特别多,强烈表现出“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孩了”,而这个时期正是他们自我意识、独立品质和人格形成时期。我总是努力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爱好、个性特点以及内心世界,并让他们也尽快了解我,在一个班级集团形成后,我尽量充分地融入班级集体之中,这样就能在开展集体教育的过程
中,捕捉到更多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潮流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发展他们的个性,达到教育目的。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第二篇:读《今天怎样当教师》有感
读《今天怎样当教师》有感
新浦镇中心小学 岑维益
在同事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语道明: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这不正是我们职业最基本的性质所在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所在吗?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教师也是普通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到底爱孩子的覆面有多大,爱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呢?
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词中,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让我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爱”进行充分地理解。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
总的来说,我认为做为一名教师,职业的爱是必须的,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每一处,你都必须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你独特的方式去爱他们,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去理解他们。而私人的爱是不能轻易明显地去给予学生的,那样反而会让其他学生认为老师对那个同学特别关心,使同学之间常常会议论某
老师对哪个学生特好,特袒护,偏心等,这样,学生对教师就产生不信任,个别本来自信心就不够的学生反而会在心里留下阴影,要爱就无私地去爱每一个学生,这才是做一个在学生中有有威信,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所具备的。
第三篇:今天怎样当教师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书有感
推荐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讲台的兴奋与激动,时光匆匆今年是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第14年。14年来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疑问。
在这次的读教育名著,写心得体会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中,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让我如获至宝,让我看到了那些教育理论生动多样的灵活应用,从这些教育的事例中,我不光看到了许多优秀老师对于教育理论的灵活应用,更看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热情和他们对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惊叹我们教师的伟大和智慧,原来老师可以当的这么精彩,原来老师可以当的如此的智慧,原来老师是该这样当的。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仅仅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陶行知教育名著》中也充分体现出“爱满天下”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看完《今天怎样当教师》这一本书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常抱怨没有时间,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家庭、生活、学生、班务事件„„占据了全部的时间,应接不暇。真正静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真的很是遗憾。虽然这次也是如此的匆忙,但是总算把书给磨完了。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充满闪光点,博得喝彩。反思自己的课堂,虽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语言贫乏,往往会被学生的突发状况而搞得手忙脚乱,有时不能处理就把学生的状况放在一边、置之不理,结果我教得费力学生听的吃力。我这才明白,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学效果当然有差距。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当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是呀,多么精辟的言语呀!为什么我以前总是做不了呢?我开始回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了。我该努力去学点好东西了,学会看书。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双援助的手„„高中的学生很多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具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态度,但是还有可改变和塑造的时候。在课堂或课外不时地在他周围树立一个行为好榜样,让他认同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表现中,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帮助他建立自信,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认可他的努力与才能;给他与一句亲切、关怀的话语教会他去爱,教会他们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谈论爱、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很多经验,如“你如果想教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让他们观察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了,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
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等等„„这些经验对我都是非常宝贵和有指导意义的。这是所谓的后进生,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为良师者,必具一颗博爱心、平淡心、细心、耐心、恒心!
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词,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爱”的理解。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
最后希望我能成为教师队伍中成功的一份子,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得体地做好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篇:今天怎样当教师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十五)2012.6近日,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高兴能看到这样好的书,争取在暑假中再细读这本书,好好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王译婕
品读《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由于本学期是我第一次独立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我心里一直都在敲边鼓,可能是对自己的没有信心,也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毫无预知。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我拨通了我以前班主任的电话,想请她为我指点迷津。她没有对我说太多,只是说了句:“今天怎样做教师?”本来我是以为这是她对我的问题,没想到她说:“等你阅读完了这本书,你再打给我。”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让学生爱上你
只有让学生爱上你,他才会去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老师的个性魅力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老师在面对学生时,首先要做的事是去思考如何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灵。用他们的思维去考虑你的教学。
(一)平等是交流沟通的前提
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捉摸。在从教的半年里,我发觉,应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交流中可增进彼此的友谊。当然,这些是基于老师的努力的。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关爱他们,并让他们去理解,懂得你的爱。让他们去感恩的活着。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由于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寄宿,毫无经验,面对首次离开父母,他们有很多的不适应和不情愿。哭泣,打闹,嘶喊的状况每天都屡见不鲜,再加上我还没有成家,他们对父母的那份不舍还有父母对他们的依恋,我并不是能全然体会。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我肯走进他们的心,他们不会将大门紧闭。于是我开始针对我们班一个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孩子开始,关心她的起起落落。起初,她并不太接受我的“友好”,但我放下老师的架子,低头弯腰伏在她的身旁,语重心长的询问着她的家庭,她的过去。慢慢她开始张嘴说话了,又讲了几句,她开始主动告诉我她哭泣的原因,她说:“王老师,其实我不是想爷爷奶奶,我难过的是昨天爷爷奶奶看到下雨,怕我冷,特意晚上给我送来了衣服,但是他们没有进来,只给了宿舍老师,我伤心的是为什么爷爷奶奶不肯见我一面就离开了„”哽咽的声音从我耳边一直穿透进我心里,不仅是她眼泪汪汪,我的眼圈也红了。但我很快整理好心情,因为我知道我的责任是什么。我告诉她:“孩子,你很爱爷爷奶奶对吗?他们在家照顾年幼的妹妹,如果你心疼他们,爱他们,你就应该快快长大,分担爷爷奶奶的辛劳,在学校学好知识,回家教会妹妹,让妹妹不必再成为爷爷奶奶的负担,让他们早早享清福„”就这样,我们聊了整整一节课。有了那次沟通,其他孩子也开始和我交流,我们相互倾听。在主动去接近学生的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更多的感悟。
(二)坦诚是理解尊重的基础
教师也有自己的不足,当发现了自己有什么不当时勇于面对,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让他们知道你在以身作则——敢于面对错误。并且还可以不断的激励你去充实自己。每当有学生问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时,我总会抱歉地说:
“我帮你去查吧”,学生也会给我一个善意的微笑。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断的“自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得失。一年级的孩子比起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已经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自尊心也大大增强,上课没有以前活跃,生怕会答错误引来老师和同学的耻笑。这就需要老师多在实践中摸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第一周上课,我让学生读汉语拼音,全体学生齐刷刷的低下头,甚至下午上课,有的孩子已经打上了呼噜。那时,我非常气愤就取消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上了自习课。坐在教室前面,看着他们垂头丧气的表情,我的心里非常懊恼。有学生的原因,我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于是我给他们写了一段言词恳切地致歉信,表达了我的歉意,同时也殷切的希望他们能抛开一切顾虑,投入到生动的课堂中。当我对他们说“老师很难过,我的语文课堂不能成为你们快乐的海洋,而成为你们睡觉的温床,是我做的不够。”时,孩子们都红了眼圈。我相信,那是自责与感激的泪水。第二天开始,孩子们不再沉默。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参与热情。
(三)爱心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关注与爱,特别是那些对于学习反映较慢的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通常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那些学习不上进的学生身上,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不放弃自己。我常对他们说“我是作为你们的一份子共同存在于这个课堂上的,所以我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而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平等、公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拿成绩去评价他们。不要苛求,只需尽力而为。我们在需要成绩同时更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也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成绩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检验能力的手段,关键是享受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没有成绩排名的高压下学习,才能学得自主、自由、自信,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能避免高耗低能的效果和高分低能的结果。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爱上你,是基于老师的真心付出。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关爱每一颗渴望关注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你师长般的爱惜,慈母般的问候,朋友式的信任,知己一样的感动。那会让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
其次,能力是身为人师的根本
一个老师,除了具备和学生沟通交流和平等相处的素质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用知识去感召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熏陶之下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他做一个有一技之长,有学识的人。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激励自己去学习,拓宽视野,做一个有丰富学识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全才,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向全才靠拢。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老师必须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所以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仅要钻研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涉猎其它科目的知识。在这些科目中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只有你涉猎的知识多元化,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迸射出思想的火花。正式进入小学生活,很多孩子不能摆脱以前依赖父母,在家“唯我独尊”的生活。许多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乱翻别人书箱的毛病比比皆是。当我问及他们为什摸别人东西时,他们一个个无所谓的样子实在叫我生气。但我及时抚平了情绪,提醒自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针对有类似情况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取阅。经过两周的练习,他们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激情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
就教知识而言呢,它是一个相对乏味的过程。但是教育应该是比教知识更宽泛的一个范围。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教师来说是一门学问。所以教师的态度很关键。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对自己所任科目的探
索很重要。所以学生呼唤激情的教育,教育更是需要有激情的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语文素养,他还应该是一个“演员”。用他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时而奔放、时而沉静;有时感叹人物的悲惨泪流满面、有时会变成激情澎湃的演说家、有是还会成为哀怨的诗人。早上晨读教授《少年中国说》时,我将教师的深情朗读作为处理教材的一个手段,在给学生讲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用深情的语言导入然后朗诵文章,全班同学屏气凝神,跟着我一起吟诵起来。我读完之后心里异常激动,我看到有的学生朗读时也是慷慨激昂。此刻,我们和作者的距离是那么的亲近。接下来孩子们的朗读也是深情并茂。一种感动、温暖在我、作者和孩子们中间传递着。老师所有的表现是基于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感受你多重角色变化时,潜移默化的去关注汉语的魅力。这样地情景会激发他们读书创作的欲望,在自己的探索中去感受语文世界的奇妙,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读书对于我而言,可以扩展视野,武装思想。可以不用唇舌交流,不用强词夺理。书里的知识,风景,思想精髓全部收进脑子。俗话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到达不了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这就是我认为,读书所能带给我的直观感受。而书,对于学生来说——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读书,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使得学生有可能“站在巨人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正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因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以我比较了解读书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低年级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科学的思考方法,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出发,研究、探讨、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让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不断求得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面的许多名言让刚步入讲台的我受益匪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自己的错误的。”而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说,不光教师要读书,更应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多读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启而不发。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或在教室里创办图书角,效果都很好。随着办学条件的成熟,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可供使用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真正成为书香校园,让优秀的书籍带领学生健康成长。而读书对于我在工作上最大的帮助就是,读书就好比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另外每周的读书课,也是我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良好渠道。每周二下午的第一节都是读书课,孩子们最期盼、最兴奋的时刻。每周我都会挑选本周进步最大的学生,选取他喜欢的一类书籍,然后由我读给学生们听。起初总是那一两个同学有机会选择书籍,但是后来,这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想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欲望和兴趣,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从上课,还是作业,甚
至课间休息的纪律,孩子们都有了明显进步,从而选择书籍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兴趣不同,阅读的书籍种类也就不断增加。他们的读书兴趣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日渐浓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识字量得到了提升,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孩子们体会到的学习真谛。
所以说教书乃育人之本也。在教师这个职业上让我对人生、人性、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相信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自己会有不俗的收获:那就是来自于追寻生命本真过程的体验和享受。感谢《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更加体会教书育人的真谛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