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A.中东模式 B.雁形模式 C.东亚模式 D.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6.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8.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C.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D.规避金融管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B.本国的就业结构 C.本国的经济状况。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13.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4.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5.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6.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17.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A.反垄断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经济计划化 D.产业结构政策
18.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A.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
B.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C.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 D.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
19.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0.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2.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3.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4.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5.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6.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是跨国公司。
7.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8.特别提款权由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9.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10.APEC的建立,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经济全球化: 2.垂直型直接投资: 3.保护贸易政策: 4.关税同盟: 5.汇率目标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3.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1990s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2001年11月30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13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慌,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12月18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游行示威和流血事件(28人在冲突中丧生)。12月20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之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年1月14至15日和2月18至20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ATM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3月27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多家超市被哄抢)。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业(2002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85亿美元)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影响。2002年10月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阿根廷危机是造成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分)
2.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6分)标准答案(A卷)
1、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D
10、BCD
11、ACD
12、ABC
13、ACD
14、ABD
15、C
16、B
17、AB
18、BD
19、AB 20、ABCD
1、X
2、√
3、X
4、√
5、X
6、X
7、√
8、X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1分),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1分),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1分)。
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4.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1分),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
5.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1分),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干预(1分)。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1分):(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1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1分);(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1分);(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1分)2.答: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1分);(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1分);(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1分);(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2分)。3.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
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六、答案要点:1.现行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风险:(1)国际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2)钉住汇率制自身存在的缺陷。(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5分)。2.具体论述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并说明理由。(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3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2.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协议分工 B.垄断优势 C.比较优势 D.产品生命周期 3.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是()。A.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 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 C.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 D.全方位的多边经济协调
4.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5.熊彼特提出的(),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创新理论 B.二元经济模型 C.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货币主义
6.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
7.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歧是()。A.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 C.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
8.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9.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0.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A.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 B.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 C.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D.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 1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12.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钉住汇率 B.自由浮动汇率 C.联合浮动汇率 D.固定汇率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 14.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5.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C.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D.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A.农业产业化趋势 B.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 C.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D.第四产业开始形成 17.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A.充分就业 B.货币汇率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1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9.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雁形模式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产品差异
20.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石油生产国 B.农矿原料出口国 C.出口加工国 D.经济综合发展国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不可能发生。
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目前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已远远超过了投向发达国际的资本。
4.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5.结构学说认为,各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世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6.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得国民经济更加平稳地运行,减轻了危机、减少了失业,因而是为全社会的利益服务的。
8.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9.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是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并存。
10.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能否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国际经济一体化: 2.国际直接投资: 3.特别提款权: 4.广场协议: 5.二元经济模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2004年5月1日,中东欧10个国家加入欧盟,欧盟一举由15国扩大到25国,人口由3.8亿人增加到4.5亿人,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大约为与美国大致旗鼓相当的10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增强。自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8年1月1日正式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扩大,由原来的6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到1995年增加到15个国家。尽管这次又有10个国家入盟,但仅仅使整个欧盟的GDP增加了4.8%(参见下表),对欧盟的经济实力影响不大。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方式计算,这10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原15国人均国民收入的47%。表
欧盟历史上的五次扩大 单位:% 扩大年份
新成员
人口增加 GDP增加 1973 丹麦、爱尔兰、英国 33.4 32.4 1981 希腊 3.7 2.8 1986 西班牙、葡萄牙 17.7 11.6 1995 奥地利、瑞典、芬兰 6.2 6.3 2004 中东欧10国 19.5 4.8 注:GDP增加为2002年的数据。资料来源: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做成。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欧盟宪法危机,分析讨论欧盟东扩对新老成员国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2.分析讨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9分)。《世界经济概论》(B卷)参考答案
1.A 2.C3.A 4.A 5.A
6.A 7.B 8.D 9.D 10.C 11.D 12.A 13.B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D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1分)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1分)。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1分),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1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1分),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1分),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1分),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1分)。
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2分)。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分)。
4.广场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1分)。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2分)。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到1988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1分)。
5.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分)。该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1分)。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1分)。二元经济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分)。
四、简答题(本题15分)
1.答: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2分)。(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2分)。(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1分)。2.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每要点1分)
3.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分)。然而,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1分),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1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1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1分)。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
第二篇: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 1个正确选项,每题 1.5分,共 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 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A.中东模式 B.雁形模式 C.东亚模式 D.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 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6.GATT 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经过近30年的探索,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具体表现在(。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C.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D.规避金融管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B.本国的就业结构 C.本国的经济状况。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 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 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13.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 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4.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 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 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5.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6.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17.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A.反垄断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经济计划化 D.产业结构政策
18.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A.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
B.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C.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 D.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
19.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0.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 1分,共 10分
1.“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2.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3.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4.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 资料的能力。
5.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6.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 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 是跨国公司。
7.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 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8.特别提款权由 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9.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 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10.APEC的建立, 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 和协调机构过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 15分 1.经济全球化: 2.垂直型直接投资: 3.保护贸易政策: 4.关税同盟: 5.汇率目标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3.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题 15分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本题 15分
1990s 年代以来, 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如 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 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程 度不同的影响。
2001年 11月 30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 13亿美元。面对 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慌, 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 12月 18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游行 示威和流血事件(28人在冲突中丧生。12月 20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之 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年 1月 14至 15日和 2月 18至 20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 ATM 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3月 27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多家超市被哄抢。
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 ,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 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 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 20世纪 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 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业(2002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 85亿美元 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 影响。2002年 10月联合国发表的 《世界经济展望》 报告明确指出, 阿根廷危机是造成 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 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分
2.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6分 标准答案(A 卷
1、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D
10、BCD
11、ACD
12、ABC
13、ACD
14、ABD
15、C
16、B
17、AB
18、BD
19、AB 20、ABCD
1、X
2、√
3、X
4、√
5、X
6、X
7、√
8、X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 15分
1.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 ,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 流动, 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 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 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
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1分 ,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 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1分 ,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 工协作(1分。
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 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 给予优惠或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4.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1分 ,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 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 税和限额, 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 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
5.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1分 ,指通过协 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 幅度可达 10%, 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 就 实行干预(1分。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答: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1分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1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 系的概念(1分;(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1分;(4经济 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1分
2.答:WTO 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 有效需求(1分;(2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1分;(3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 保护环境, 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 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1分;(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2分。
3.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 :要满足世界经济和 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 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 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 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
五、论述题(本题 15分
答案要点:(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 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 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六、答案要点:1.现行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风险:(1国际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2钉 住汇率制自身存在的缺陷。(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 5分。
2.具体论述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并说明理由。(需要论述,只答要 点最多得 3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B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1.5 分,共 30 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2.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
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理论。A.协议分工 B.垄断优势 C.比较优势 D.产品生命周期 3.从战后初期到 70 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是()。A.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 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 C.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 D.全方位的多边经济协调 4.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5.熊彼特提出的(),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A.创新理论 B.二元经济模型 C.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货币主义 6.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 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 7.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歧是()。A.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 C.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 8.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9.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0.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A.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 B.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 C.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D.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 1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12.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钉住汇率 B.自由浮动汇率 C.联合浮动汇率 D.固定汇率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 14.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5.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C.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D.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
A.农业产业化趋势 B.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 C.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D.第四产业开始形成 17.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A.充分就业 B.货币汇率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1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9.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 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A.雁形模式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产品差异 20.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 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A.石油生产国 B.农矿原料出口国 C.出口加工国 D.经济综合发展国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2.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不可能发生。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目前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已远远超过了投 向发达国际的资本。4.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5.结构学说认为,各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世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可能引发世界性 的通货膨胀。6.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得国民经济更加平稳地运行,减轻了危机、减少了失业,因而是 为全社会的利益服务的。8.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9.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是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并存。10.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关系 到发展中国家能否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国际经济一体化: 2.国际直接投资: 3.特别提款权: 4.广场协议: 5.二元经济模型: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五、论述题(本题 15 分)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六、案例分析(本题 15 分)
2004 年 5 月 1 日,中东欧 10 个国家加入欧盟,欧盟一举由 15 国扩大到 25 国,人口由 3.8 亿人增加到 4.5 亿人,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大约为与美国大致旗鼓相当的 10 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增强。自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8 年 1 月 1 日正式 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扩大,由原来的 6 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到 1995 年增加到 15 个国家。尽管这次又有 10 个国家入盟,但仅仅使整 个欧盟的 GDP 增加了 4.8%(参见下表),对欧盟的经济实力影响不大。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 方式计算,这 10 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原 15 国人均国民收入的 47%。表 欧盟历史上的五次扩大 单位:% 扩大年份 新成员 人口增加 GDP 增加 1973 丹麦、爱尔兰、英国 33.4 32.4 1981 希腊 3.7 2.8 1986 西班牙、葡萄牙 17.7 11.6 1995 奥地利、瑞典、芬兰 6.2 6.3 2004 中东欧 10 国 19.5 4.8 注:GDP 增加为 2002 年的数据。资料来源: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做成。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欧盟宪法危机,分析讨论欧盟东扩对新老成员国产生的不同影响(6 分)。2.分析讨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9 分)。《世界经济概论》(B 卷)参考答案 1.A 2.C3.A 4.A 5.A 6.A 7.B 8.D 9.D 10.C 11.D 12.A 13.B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D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1 分)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 合作组织(1 分)。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1 分),而经济全球化 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1 分)。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1 分),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 为手段(1 分),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1 分),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 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1 分)。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 1969 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2 分)。特别 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 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 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 分)。4.广场协议:1985 年 9 月 22 日,美、日、英、西德、法 5 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 举行会议(1 分)。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 5 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 值,以矫正美元估
值过高的局面(2 分)。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到 1988 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 86.1%(1 分)。5.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 1954 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 分)。该模型 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1 分)。由于 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 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 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1 分)。二元经 济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分)。
四、简答题(本题 15 分)1.答:总体上看,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 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2 分)。(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 新形式(2 分)。(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1 分)。2.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每要点 1 分)3.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 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 分)。然而,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1 分),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 年(1 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 用手中特权产生的(1 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 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1 分)。政治上的不稳定 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五、论述题(本题 15 分)答案要点:(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 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
第三篇: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013年12月
一、名词解释
1、出口导向战略
也称为出口替代战略或者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利用出口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2、发展中国家
是发达国家的对称,通常是指过去那些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统治和剥削,现已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
3、“休克疗法”
在经济学中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
4、保护贸易政策
也称保护贸易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5、国际直接投资
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6、进口替代战略
也称为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就是利用贸易保护政策,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本国经济的工业化,同时通过进口替代减少贸易逆差,缓解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增强经济独立性。
7、石油美元
是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
8、跨国公司
指在两个或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9、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形成了一批工业发展较快,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和地区。
10、世界经济失衡
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世界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该体系内部的某些长期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导致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过
程及其状态。
11、新经济
是指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2、最优货币区
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一级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
13、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是指那些其破产或基本职能丧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实体经济平稳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的金融机构。
14、经济结构二元化
在一个国家内,落后甚至原始的经济成分与先进的甚至现代化的经济成分并存。
15、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可调整固定汇率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简答题
1、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引发世界性大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了滞胀阶段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
3)石油美元的兴起
4)形成了石油美元计价机制
2、战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发达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
3)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机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简述“拉美模式”的主要特点。
1)政府同样对经济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干预,但更多侧重于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需求,以及通过国有化和贸易管制等措施直接控制和保护国内进口替代产业。
2)依靠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支持工业化,在保护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实行典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较重。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少。
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影响:1)国际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提供了多种渠道
2)浮动汇率多元化赋予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更大的自主权
3)多元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使各国在国际收支调节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消极影响:1)仍然难以克服广义的特里芬两难
2)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并因此受到美元等主要货币波动的影响
3)现行国际收支机制加剧了顺差国与逆差国之间的不平等
5、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3)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6、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原因:1)储蓄投资视角:由于储蓄率差异所导致的各国投资储蓄缺口差异所造成的。
2)汇率视角:一些国家,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对本币的低估刺激了本国出口,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视角:市场要素的国际流动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形成了生产要素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集中而主要面向全世界市场的格局;国际分工变化期间,中国等国家与美国比较优势实现的周期不同步,故失衡是临时性的,可以随着美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增长得到解决。
根本原因:1)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2)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崛起
3)美元体制的影响
7、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2)促进了生产国际化
3)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
5)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
8、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
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
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9、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
1)政府制定经济计划
2)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10、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或经济体,其代价和利益有哪些?
利益:1)汇率风险将消失或大大降低
2)为本国提供更为严格的金融纪律,进而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代价:1)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自动放弃“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和货币发行者的角色
3)铸币税收益的完全丧失
11、简述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汇率安排多样化
2)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样化
3)扩大基金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12、简述“东亚模式”的主要特点。
1)为了克服市场弱化压力,有效实施政府替代,即强制扭曲某些市场价格及其资源配置,培植主导产业及其主要企业组织。政府对特定部门进行积极的扶植与干预,即实施所谓选择性干预,施加直接影响,以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
2)政府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行动,创造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给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努力维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3)在“强政府”的主导下,实行典型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将出口导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采取“加工组装型工业化”的模式。
4)一方面依靠国内高储蓄和政府控制的借款实现高增长。另一方面将引进外资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及时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重视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强调通过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建立相对合理的收入结构,重视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
13、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
2)以间接性和波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
3)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4)对外经济关系的国家调节
5)其他领域的国家调节
14、简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
1)国际储备资产形成以美元为主体的多元化
2)汇率制度多元化与主要货币的频繁波动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多元化与集团化管理趋势
4)资本流动的自由化趋势
5)国际金融机构及其监管治理的改革要求迫切
1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全球经济循环的非对称性
2)实际汇率安排的多元化难以克服汇率的频繁波动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非对称性
4)国际金融治理机构的代表性不足
5)跨国金融监管的缺失和弱化
16、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2)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
3)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
4)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5)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
17、简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1)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中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
3)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国地区的投资者提供了创业机遇
4)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邻国吸引外资
5)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6)中国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贡献
7)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8、导致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经济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1)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直接控制或管制的效率下降
2)政府干预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
3)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4)进口替代战略不再适应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5)社会问题加剧
三、论述题
1、论述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能带动很多行业
1)虚假购买力,透支中国未来经济
2)贫富差距拉大,财富过于集中,影响社会稳定
3)拉高物价水平,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4)境外资本炒作房产掏空国民财富
2、论述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提供了机遇:1)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内部定价机制
2)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3)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4)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面临严峻挑战:1)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2)潜藏的利率风险给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3)可能引发商业银行资产风险上涨
第四篇: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总结与心得
12国贸2班 黎淑仪 201242601228 摘要:《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了解世界经济格局、把握世界经济脉搏的要求,更加凸显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正确理解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发展道路以及世界基本政治经济格局和当代世界主题;增强了我对世界经济的学术动态和前沿的了解,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具体说明了本人在学习这一门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世界经济 课程 总结 心得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的内容总结
龚老师的教学内容涉及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和一般趋势、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等,同时,还选编了许多相关案例和阅读材料,使教学更为鲜活和独具特色。在讲授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时,老师讲授了两者的概念和区别,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和交替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区域经贸集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地位更为重要。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其次,老师再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等区域经济组织。世界经济是发展中的学科,新的事物、现象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难以跟上实际的变化,但龚老师在讲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时,花费精力去寻找并引用了最新的数据,以保证新数据的来源准确、可靠。
在讲《世界经济概论》课时,老师适当联系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在讲美国的GDP、失业率、通胀率等时,对比一下中国的相关情况。这样使教学更具说服力,也使我们看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也更好地体现出世界经济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中国经济腾飞。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的学习心得
我国对世界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关于世界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并就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其具体内容展开了讨论。直到80年代初,在钱俊瑞先生的倡导下,我国才全面展开该领域的学科建设,经过80年代的努力,到9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已形成了对学科体系的几种不同的看法,对推动国内关于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学科的学生,《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应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门课程能够让我们大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把握世界经济脉搏,拓展在校大学生视野。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五篇: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一: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收获和体会
如今,经济全球化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慢慢地被卷入这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经济范畴的理论问题,但实际上它还涉及了国家政治、外交关系、对外政策、海外军事、国际大事件应对、国家对国际事务参与和决策等许多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学习世界经济概论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融入社会经济中,进而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效。
从《世界经济概论》所学到的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会随之而出现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流通的网络、通信卫星和计算机技术等,促使通信技术以前未有的速度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市场。同时,其他的新技术了也突发猛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的成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出现集团化发展趋势,其基本动向是组建具有多元化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以达到全球性扩张。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过程中,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对其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产业调整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制造能力弱,因此这些国家先后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对本国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而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其行业与企业基本上处于无力营运的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贸易量也会增长。从理论上说,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经济依存度提高,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则应该越来越开放、自由,这样才能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吻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化,外汇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国际清算、兑换功能、授信、套期保值、投机等方面。并且,国际外汇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国际外汇市场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其表现为:
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2、提供资金融通;
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正因为如此,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之一便是更大规模地促进国际资本流动,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组织在全球性公共基础设施如信息传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争端与冲突地解决、主权国家的救助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界各国之间发挥的协调作用,它所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依存度迅速提高,一方面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以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其他国家交往而独立存在,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国家之间建立了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个人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效率在不断增长,但这种效率增长产生的“红利”却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正、不全理、不公平的分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全球内的两极分化是并行的,并且是严重对立的。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更加突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学习这一门学科让我认识到了世界经济无论是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以后立足于社会起到很好的帮助。所以,我们还需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关注这个社会的经济变化,进而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当中。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学习心得>>(2207字)
将近二十多天的《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网络培训已经结束了,南开大学的周申老师悉心授课,使我深深体会到世界经济学有多么的错综复杂。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南开大学世界经济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屡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世界经济概论》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前沿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理论经济学。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从一体化的角度来对世界经济原理和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了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平衡发展,研究了世界经济的相互往来与国际协调以及经济增长中的全球化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利用等等,这让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立足点,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南开大学的《世界经济概论》,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课程的定位与课程设计指导思想非常先进。经济学院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更新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即强化课程间的衔接,理顺课程学习顺序,协调各门课程内容,取消相对陈旧的课程,重新规划每门课程的内容,避免重复,形成有机衔接而不重复的系统课程教学体系,并把最新的相关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和南开大学相比,我所在的西安培华学院是一所民办三本院校,没有开设世界经济专业,我们所开设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进行开设。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经过认真思考,归纳了几点原因:
1、《世界经济概论》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容交叉重复。《世界经济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着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容交叉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会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和《国际经济学》等课程重复,因此在讲到这些部分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内容都已经学过,觉得再听的话没有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建立本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还有待于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步认识和完善。
2、由于《世界经济概论》学科性质,有些章节在教学中有理论部分尤其定性分析部分,存在着讲授枯燥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等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3、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对有些专题的驾驭能力不够,课堂无法生动出彩。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同时,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将教师送出去学习。如像南开大学的教师95%的都有机会去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著名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交流学习,一方面锻炼了自身的语言水平,一方面也增长的专业知识。
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与激活学生学习?
1、灵活设置授课内容,加强教学中热点难点的要求。如中国入市过渡期满后将会给中国经济、产业等带来什么影响;能源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纺织品配额问题;区域经济合作等。
2、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如果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吐不凡,而又不乏风趣幽默,必定会有极高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爱的心态来进入学习,其结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此外在授课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注意开场白,一开始便投入讲授枯燥的课本内容,学生的情绪定会逐渐低落,对这堂课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如果注意每堂课都来一个新颖的开端,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这一点值得借鉴。首先,南开大学完善实验课程建设,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六个实验室,如经济分析实验室、实务模拟实验室、金融分析实验室、规划仿真实验室、基本技能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积极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项目的设计,国贸模拟软件的使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贸易网络平台进行国贸实务的演练,如何发盘,还盘等。其次,进行实践教学与实地考察。克服困难建立实践基地,利用省会城市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深入码头、大型物流企业、海关、开发区等参观学习。同时,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实践考察报告、实习报告和学习收获,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再次,邀请实际企业业务人员的讲座与交流。
我所在的三本院校更应该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其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多购置外贸教学模拟软件,增设实验室,并对其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也希望学校能有些改革,如新招聘的教师先放到外贸企业实习1-2年,再回来给学生上课,这样能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4、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作为三本院校,理事长在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上非常前沿,我校从2008年就开始倡导过程性考核方式,即不以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而是强化平时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我校的过程性考核比例原来是3:7,后来提高到4:6。平时的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章节测试等环节都以一定的比例给予分值。另外,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口语考试环节,作为期末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上两点感触,是这次网络培训课程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将兄弟院校好的做法进行借鉴,运用到教学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三: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2613字)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够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运输工具无法达到达到长途运输的迅捷性和安全性要求,商品交换的内容和范围极其有限,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不发达,还存在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也没有形成。到14-15世纪,围绕地中海进行东西方贸易发展起来,但商品交换只限于那些具有资源优越或生产成本差别很大的少数商品,贸易的地理位置范围也十分有限,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带有很强的区域性,也还没有形成把各国经济链接在一起的世界经济。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经济财逐步开始形成。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其他国家交往而独立存在,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国家之间建立了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个人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效率在不断增长,但这种效率增长产生的“红利”却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正、不全理、不公平的分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全球内的两极分化是并行的,并且是严重对立的。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更加突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区别。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是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是国家期主导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配臵的成本,降低违约风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全球化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家分工,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各加盟国的经济发展,再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跨国公司的贸易功能,必然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区域经济一体化使集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特定区域外的国家要想获得竞争力,就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贸易制度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程。从长远利益来,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但这两者之间的 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漫长的过渡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慢慢形成互补。两者之间虽然实施途径相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为企业创作了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其正面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是次要的,。因此,WTO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域经济集团的监督和约束,协调好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改进和完善其倡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同时,各区域经济集团也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自身运作纳入WTO的监控范围,充分发挥集团经济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如此,才能尽量消除或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负面影响,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两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相辅相成,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学习了课文,我认识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世界全球化的必然性,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全球化将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国家要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提高GDP指数,改善民生,就必须要适应世界全球化的脚步,跟上世界全球化的脚步,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发展我国经济,再加上我过市场广阔,是各国经济投资首要考虑对象,所以我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作为参与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员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投身我国经济建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