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22: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

第一篇: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

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 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4.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年,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 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是正确的?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5.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6.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8.符合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的是①君子要将仁与礼、言与行完美统一②君子喻于义③君子要独善其身,也要兼济天下④君子忧道不忧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10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11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13.郭沫若说:‘‘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郭沫若如此盛赞孔子的理由是 A.兴办私学,育教无类

B.克己复礼,恢复秩序 C.编写春秋,贬褒分明

D.整理典籍,保存文化 14亚里士多德说,在希腊,“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属于城邦”。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

A.公民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权威 B.公民是“城邦的动物” C.公民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D.有健全的民主制度 15春节期间上映了史诗大片《孔子》。孔子是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孔子的思想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学习领会孔子与孔子的思想。当前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其首要内

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提倡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归纳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材料二: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孔子家语》(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价。

材料三:关于杏坛的来历,有人说孔子曾说(意译): “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着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中.又可入药治病,象征着弟子们学成之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 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 ”

材料四:画面背景为一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古典哲学的两个伟大代表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两位大哲人的左手以不同方式都拿着大厚本书,边走边争论„„。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孔子、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思想观点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材料五: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4)材料五中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什么发出“去吸取孔子智慧”的呼吁?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主张加以说明。

材料六: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段话,在中世纪拉丁文的亚里士多德传记中,被浓缩为“柏拉图是朋友,更大的朋友却是真理”。中国学者据此译作“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言。

(5)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他对柏拉图的理论突破最大的是哪一方面?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接近了唯物主义”?

32题答案:(1)同:追求德性。异: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追求天人合一 ;

希腊人文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理性思考和知识的教化来实现。(2)主要观点: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花,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3)相似之处:都曾有丰富的游历经历,历经坎坷;都提出自己的哲学与教育思想主张,并且影响深远;都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4)因为当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世界共同关注的危机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科学家期望借鉴孔子所倡导“仁爱”观念、“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和民本等思想有助于解决问题等。

(5)理念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理念属于人的抽象思维,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是,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第二篇:高二政治期末复习练习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练习

(一)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胡锦涛在“七一”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坚持与时俱进,从辩证法角度看,最主要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矛盾的观点 C.坚持联系的观点 D.坚持发展的观点

2.“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一分为二 B.抓主要矛盾

C.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上述材料从哲学上看表明了()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3年2月1日晚,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经过16天飞行,于返回地面前16分钟在美国上空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的又一惨案。据此回答4-5题 4.宇航事业是非常有前景的,其发展却面临着一次次的失败。这说明()A.新事物的发展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B.失败与曲折往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必然命运 C.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往往是迂回曲折的 D.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5.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国航天技术专家宣称,这不会影响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发射升空的计划,恰恰为我国航天飞船的发射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这说明()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我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超过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失败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④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成功就不会向失败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03年春招)2002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在布什图书馆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和而不同”的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伸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提到的“辩证的矛盾”是指:

()

A.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C.事物之间的对立

D.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 8.辩证的矛盾不是臆造出来的矛盾,这说明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

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据此回答9-10题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A.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重复的B.新事物与旧事物总是不断重复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10.“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总是有条件地存在D.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据此回答11-12题

11.“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的唯物论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点而不是一点 12.“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其辩证法理论依据是

()

A.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

B.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无条件的相互转化

D.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前后相继的联系

目前,全国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不少名牌高校都开设了网上的学习课程。据此回答13-14题。

13.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4.网络教学在高等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要求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大。网络教学是否适合,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论断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5.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其前景是激动人心的,网络教学在很多方面因其独到的优越性将至少部分取代传统的口耳传授,依然是大势所趋。我们对待网络教学的正确态度是()

A.网络教育徒有虚名,不是真正的新事物

B.网络教学是新事物,它必将迅速代替作为旧事物的传统教学

C.网络教学是新事物,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它,满腔热情地支持它

D.网络教育是不是新事物要因人而异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完成,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及制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据科学家分析,基因能有效地造福人类,战胜疾病,延长寿命,但基因的突变也会导致人满为患,还可能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制造生物武器。据此回答16-18题

16.在揭示的人类基因中,不同的民族、种族基因相似率在99.9%。这主要反映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两点论和重点论也是相互统一的 17.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是无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互相统一是有条件的 C.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实现突破

D.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18.据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特点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 D.矛盾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9.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说明

()

A.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过去和现在都有矛盾

D.现在和将来都有矛盾 2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体现了

()

A.矛盾分析法,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B.抓重点、抓主流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正确对待矛盾

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表明

()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和其它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矛盾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C.否认了事事有矛盾,只看到了时时有矛盾

D.否认了矛盾的同一性,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

2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这段话说明

()

A.难与易因人而异 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25.同样是写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诗句,白居易形容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勃则描绘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现象体现了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二、非选择题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10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6分)

27.一位老中医给肺病患者开药方治病,他介绍,冬天冷,气压高,肺的工作负荷大,用药量虽大,但治疗效果不佳;夏季尽管不发病,但肺病依然存在,只是天气炎热,肺的负担较轻,病情不明显罢了,这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期,这种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简要分析说明“冬病夏治”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有关道理。(1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几年前,我国北方棉区大面积棉铃虫成灾,造成重灾区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几乎绝收.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有关专家精心研制,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

材料二 研究表明,被导入基因作物的具有长效杀虫作用的内毒素蛋白,在大规模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使害虫的天敌的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内毒素蛋白还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产生危害。有专家称,地球上现存的天然基因正在不可避免地遭受“基因污染”。(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6分)

(2)运用上述观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基因技术?(1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DCB 6—10 DACCB 11—15 ABDCC 16—20 CDCBA 21—25 CCBDC

二、非选择题:

26.答:(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客观全面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2)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7.答:(1)“冬病夏治”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不同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事物的具体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正确方法。(2)不同的病开不同的药方,即使是同一种病,同一种药在不同一季节其治疗效果也不一样。这说明,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28.答:(1)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

(2)第一,由于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一点论、片面性。第二,对转基因技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又要注意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危害。第三,对基因技术必须加强管理,善于利用其利,积极防范其弊,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高二历史复习课教案

高二历史复习课

《近代中国疆域的变迁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掌握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理解香港回归的原因。

(2)学会从南海和西藏问题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介绍香港问题的由来,掌握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结合相关史料及分析,理解香港回归的原因。(2)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史料,理解南海问题的由来。(3)通过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理解西藏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近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分析,让学生理解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香港问题

西藏问题

三、教学难点

南海问题

四、教学媒介 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曾经有过一场“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之争,但无论海防和塞防,所面对的都是领土主权。领土主权不容侵犯,但是,在近代,我们经历了太多领土主权被侵犯的屈辱历史,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海棠”变为“雄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探究近代中国疆域的变迁。

2、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近代中国疆域的变迁主要涉及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东北西北边疆问题、外蒙古问题、西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哪些我们在必修教材中已经涉及到了?

学生活动:回答上面问题。

(一)、香港问题

教师活动:好了,我们首先来探究香港问题。请大家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概括与香港问题有关的近代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展示幻灯片,通过动态地图,展示香港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接下来,提问香港问题是在什么时候解决了的呢?展示香港回归的照片,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1.为什么香港是恢复行使主权?

2.为什么选择在1997年7月1日?

3.为什么能在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主权?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在捍卫领土主权上的重大胜利,香港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南海地区的冲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南海问题。

(二)南海问题

教师活动:介绍南海问题的相关内容。南海地区主要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目前,已经探明南海油气储量高达200亿吨以上,天然气资源达25亿立方米。南海问题主要争端在南沙群岛。目前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屿实际控制情况如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南海问题的由来。提出问题:

1.这段视频反映了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中国政府的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当面临领土主权争端的时候,作为学习历史的我们,应当怎样用事实来证明呢?

3.结合材料,为什么说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4.我们是从哪几个角度选择这些材料的?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三)西藏问题

教师活动:除了我们需要用事实证明拥有领土主权,同时我们应该还要看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西藏各族人民在近代以来誓死抵御,绝无二心,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西藏问题。请大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哪些国家企图侵略西藏?

2.西藏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

3.这些斗争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史料寻找历史依据,我们也深深感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西藏各族人民的这种爱国精神已成为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但爱国不能只靠热情,更应该运用理性。

4、布置作业

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国家,面临着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容易遭致来自两个方面的安全威胁。陆地重心在西南和西北的西藏和新疆,海上重心在东南。目前,关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论又起,主要有三种声音,一种是东西并重,一种是“东急西重”,还有一种是“东缓西急”。历史又一次到了考较我们这个民族智慧和意志的时候了。假如你是我国国防战略的决策者,你同意哪一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第四篇: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1、2013年8月31日,香港著名演员成龙低调前往安徽省芜湖市探望其同父异母的大哥房仕德,并到房桥村家族祠堂查看家谱认祖归宗。与这种追根溯源、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设立中朝和外朝 B.废分封,设郡县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中央集权制 4.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B.二府三司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科举选官制度 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考试选拔 B.世代相袭 C.地方推荐 D.中央任命

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以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7.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

C.宋代设立通判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设中书省代替三省致相权最弱

8.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才学──孝廉──门第 B.孝廉──门第──才学 C.血缘──门第──才学 D.军功──门第──才学

9.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巨变,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其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D.提出《资政新篇》,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改造方案 10.世界文豪雨果感叹: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巅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而,扭曲了价值观而且丧失了道德的____________却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对世界和平的最为严重的践踏。请填空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八国联军

11.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地域位置差别 C.经济形式不同 D.人口数量不同 12.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民主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明文公示,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14.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公民法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②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所有人的法律 ③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④《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6.“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有

A.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B.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C.内阁和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7.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是政府首脑

C.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D.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

18.下列阶级或阶层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A.新兴工业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C.封建贵族地主阶级 D.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19.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 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

一、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4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分)

20.(20分)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与法王路易十四不同,英国的专制君主虽然渴望绝对的权威,却都尊重臣民的‘自由’,尊重议会的传统”。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在近代分别建立了何种政体?确立两国政体的法律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的民主政体中,政府与议会的关系?(6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答案

1——10 ACACD CBBAB

11——18 CABDB ACD 19.(15分)(1)秦朝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4分)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2分)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分)20.(20分)(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每点各1分。)

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4分,每点各2分。)(2)英:君主立宪制、英国《权利法案》;美: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共4分,每点1分)(3)英: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分)

美:政府与议会分别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分权制衡。(2分)

(4)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任答2点

第五篇: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练习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节练习

一、选择题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2.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3.下图(图略)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4.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5.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6.有外国记者报到:“(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场面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7.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8.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9.按照大陆公安部出入管理局的统计,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办理台胞证登陆者中,旅游经商人数占31.4%,而4月之后的半年里,比例已上升至60%以上。材料中相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B.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C.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D.九二共识的积极推动 10.右图为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的照片。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握手时间长达70秒左右。“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能够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的最重要前提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C.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二、判断题

()12.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三、材料解析题

13.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近20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并概括这一构想的依据。(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2分)17.(1)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1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建交;对外开放等。(任意两点2分)(2)“一国两制”。(2分)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2分)(3)不断增长。坚持“九二共识”。(2分)

(4)有利于创造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等。(任意两点2分)

下载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复习练习2(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历史高二会考复习之第四分册练习1(推荐阅读)

    第四分册练习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

    高二历史总复习试卷(必修一)

    历史必修一总复习(选择题专项) 1、造成“楚王问鼎”的根本原因是 A、王权衰落B、诸侯国日益壮大 C、分封制 D、兼并战争 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镇守疆土 ②设......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感想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计划 本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的任务是为高二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及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为了更好的进行复习工作,下面就相关方面简单谈谈我们的看法......

    高二练习字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手腕/顺蔓摸瓜悭吝/纤尘不染禀赋/凝神屏气 B.矫情/咬文嚼字 坍圮/否极泰来 窥伺/箪食壶浆 C.狭隘/期期艾艾吭声/强吭高......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1一、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这学期我在高二的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教历史,其中439,442,443是文科班。文科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高考得高分。4......

    高二历史工作总结

    高二历史工作总结 编辑:淑航 2016-03-19 在历史教学结束之后做好每一个工作总结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工作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历史工作总结(一) 一、......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一、端正学生学史的思想认识,突出学史的重要性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