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主席百年校庆讲话有感1
看主席百年校庆讲话有感1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副主席习近平纷纷来到清华大学视察。他们高度评价了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殷切希望母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努力争先,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多的重大成果,为国家、为人民、也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渐入高潮,引发了同学们对于以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校的关注。
社会关注清华,认可清华,在我看来,清华的魅力在于它的学术之魂。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镌刻在厚重的白色大理石上,总给人一种执着的力量。我认为这是科学的严谨带给了清华这样的禀赋。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研究,清华大学对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承担起民族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这一目标充满了高度的自信,百年校庆也是清华展示成就和定位角色的最好的舞台。
同时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百年前的清华校训,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后还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八个字。人文精神缺失,思辨思想匮乏,文化的氛围在理工科院校中越来越稀缺。人文思想不只是文科学生的课堂,而是所有有识青年应该有的修炼。
从清华到北洋,最近一条调侃式的状态“天津七里台男子职业技术学校给北京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发去贺电”的状态在人人网上转载,一句诙谐式的状态,我们既能感受到同为理工科高校的我校大学生对清华大学校庆的真诚祝贺,也似乎流露出天大学生的一丝幽默式自嘲,这或许是理工科院校学生骨子里面既定的一种精神:我们是技术科班出身,同时我们也是在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注重与像清华这样卓越的高校沟通,我们渴望与社会的融合。
希望无论是北洋还是清华,这种与社会融合的愿望,能加以人文思想的包装,让理工科的校园也能浪漫起来。
总的来看,清华的百年校庆办的有些霸气外露,但是反映了其总体实力,其强大的校友文化和深刻的校友认同感才是其他学校最难以比拟的。清华校友据说是各高校中最团结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有清华人的地方就有校友会,清华人走到哪里都会有朋友。祝愿清华延续百年霸气,继续成为中国发展和强大的推动力!
最后,百年春华秋实,祝清华大学越来越好!
第二篇:胡锦涛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水利先行
——胡主席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组织部 王艺霖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今天,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日。1911-2011,百年来,清华人秉承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行业英才、治国栋梁。
4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视察工作时发表了讲话。对清华大学和全国高校的教育工作、人才工作、教师工作、科创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尤其对今后的水利建设做出了新的指示。在传统的观念中,水利建设仅仅被视为农业发展的命脉,而今,水利建设更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生态安全,关乎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样,在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一改以往专以农业为中心,着重强调了水利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这为我们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作为一个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薄弱的缺水大国,这些矛盾冲突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水利建设与发展将是我国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
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勉励清华大学毕业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党和国家对时代青年的期许。在大学四年学习到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后,现在正是我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向实践学习、锤炼本领的时候。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2011-04-24 晚
第三篇:主席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感言
有感于《胡锦涛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任宏勋
这些话是说给清华学生的。话中总结了清华的校史,用一些光荣的,积极的成就来振奋人心,激励学子们再接再厉。发言中还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把清华与国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清华虽然不能一根柱子顶大梁,但也在中国百年奋起的历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时,这些话也是说给所有的中国青年的。百年之中,就是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走在社会的最前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代代的努力,一路走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这两段话明确的告诉我们世界大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的教育现状与不足,并且提出了改进的良方。
“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鼓励独立思考,积极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教育观念也要不断的更新来适应新兴的生产方式。上面这段话不仅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而且提出了更加适应新社会的教育战略: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鼓励独立思考,积极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竞相迸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做为社会主义的新的接班人,我们倍感任重而道远。在“山寨”泛滥,“拿来主义”再次成疾的社会环境中,压力与挑战并不亚于面对军阀割据的形势;在人才辈出,各种奇思妙想幻化成造福于社会的实体的发展趋势下,机遇和美好的明天的曙光展现出了无限的吸引力。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透过时间的封尘,仍然散发出智慧的光芒。当今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每个个体都趋于利用自身的长处来获得利益。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长处,要善于利用本身的长处的同时更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与自身相结合扩大自我的优势面。
当然了,对手之间永远存在着竞争,伙伴之间总是伴随着合作,而伙伴与对手又经常是同一个体,即所谓:敌人也是朋友。
向外界的借鉴固然重要,原始创新同样也不容忽视。借鉴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很容易受到外来的控制,就如同是一个机器人,遥控板那在别人的手里,如果没有自己的大脑,那么自身的命运只能受别人的支配了。时间可以给人很多东西,其中的自我积淀是最宝贵的。创新思想并不挑剔它的发源载体,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
原始创新是个体的根基。创新是最有效的生产力,技术投资可谓一本万利,一劳永逸;而对于引进的创新,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做全面地了解从而成为其主人。做创新的主人还是其接受者两者并不矛盾,如主席所说: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靠科技孤掌难鸣,文化的发展真是那另一只手掌。文化影响力即软实力。侵华战争,在枪炮的背后其实存在真另一个战场,那就是日本文化的入侵。学习日语,穿和服,建造日式房屋,真是温柔的战争。当今的“韩”流来袭,广泛青年大受影响。
利用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大胆吸收新生思想,发展个性,来延续不变的历史。
第四篇:清华百年校庆 有感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青年人的教育,更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清华百年校庆,胡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也发人深思,所有青年学子都倍感振奋。百年不易,我们该珍惜教育给我们带来的丰硕果实,更要记住,坎坷路上的风雨教训。在讲话中,胡锦涛主席首先回顾了这一百年清华同祖国共同成长的风雨历程。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对于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需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而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同时,在国家全力支持教育的前提下,更需要我们青年学子的勤奋刻苦,求知之路漫长而需要坚决。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国家和党的支持,学习的任务更显得严肃而富有责任感,这是一种义务,我们应该为了自己、国家、整个社会而努力奋斗。
胡主席给我们大学生提了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三点希望,将成为每一个青年学子的学习准则,与学习目标。
身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为期一年的预备考察期也快要结束。而为同学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我的责任,不会因为结束考察而松懈下来。责任将继续,学习也不会停止,因为自我反省已经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我更深知,青年的责任之重,任务之重。我们的祖国必将在我们的掌握下继续腾飞。我们的祖国为我们青年学子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里,拥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与大力支持。就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第五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有感
清华百年校庆不仅是清华人的节日,也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节日。清华百年来积累的爱国进步传统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等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4月,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最后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要求: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勉励清华大学毕业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党和国家对时代青年的期许。在大学四年学习到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后,现在正是我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向实践学习、锤炼本领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基层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