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桥》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家乡的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依据《小学美术新课程尺度》所建立的阶段目的,确定本课属于“造型.体现”学习范畴,本课的讲授内容是相识有关桥的知识,欣赏古今中外的桥,让学生对桥的造型进有肯定相识,总结桥的布局特点。通过让学生看看,画画的情势造就门生富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故乡的桥》一课面临的讲授工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了《赵州桥》,《立交桥》等课,对桥比力感兴趣。学习好《故乡的桥》一课,用绘画的情势举行桥的造型,为以后学习这类课程《塔》打好底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课文内容,我为本课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情感态度目标: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欣赏,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表现画面,表现视觉的创造能力。
由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欣赏桥、认识桥的基础上了解桥的组成和造型特色。教学难点是用绘画或制作的形式独立创作各种造型的桥。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采用游戏法,启发式引导教学法,归纳法为你本课教法。学法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桥的模型。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桥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分三步进行: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二)欣赏体验,认识了解。
(三)师生探究,学习画桥。
下面我们就来走进第一步。“好的引入是课成功的一半”。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查找有关桥的资料,这节课我先和孩子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抢答游戏,并评出“桥梁小博士”。通过游戏,并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接下来走进第二步,这一环节我要完成两个任务:1.欣赏桥。2.认识桥的作用,了解桥的造型特色。我们先来欣赏古代的桥,画面上的这些都是石拱桥,他们外形古朴,有着上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它们都是单一的圆拱形,都由桥墩,桥孔,桥台组成。接下来是绍兴的八字桥,它打破了石拱桥圆拱形的造法,采用了八字桥的造型,故而得名。这是著名的赵州桥,特点在于大桥洞的肩上有四个小桥孔,它由一个桥孔演变为多桥孔,造型十分独特。说到卢沟桥,我们就会想到“七七事变”,其实除去历史原因,卢沟桥本身也是一座造型精美的桥,特别是桥栏上千姿百态的狮子,增加了桥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这是扬州的五亭桥和广西的廊桥,他们都是在桥面上建造美观实用的亭子而闻名。
小结: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古代建造的桥有单孔桥发展到多孔桥,再到桥面的精美设计,造型越来约美观,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越来约大。
现在来欣赏现代的桥:
南浦大桥是世界上第四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桥。这座桥身悬挂在两根索缆上,横跨在两山之间,造型简洁而优美,如从天而降一般的叫悬索桥。纵横交错在城市繁华路口的立交桥,如同一座“空中马路”给城市交通帮了大忙。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的桥必定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看了这么多古今中外的名桥,现在来关注我们家乡吉安的桥。
这座美陂的古桥由几块木板简易搭建,桥身由斜立的木板支撑着。这是龙源口石桥,它被印在我国第二套人民币3元背面,真是我们吉安人民的骄傲。这是吉安大桥,现代的桥,夜晚的吉安大桥,在白炽的灯光的衬映下,千米横桥如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分外明亮。这座桥获得了中国建筑的最高荣誉“鲁班奖”。
小结:通过这三座桥的变化,学生可以感受到我们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产生自豪之情,希望孩子们以后为家乡造出更漂亮的桥。
以上环节我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发现桥基本是由桥墩,桥台,桥孔构成的。通过比较桥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学生讨论得出由于用途,地形,材料的不同而设计建造的桥千姿百态,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课教学重点。
(三)师生探究,学习画桥。
最后走进师生探究,学习画桥。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分四部分来教学:1,创设情境,为家乡设计一座桥。2,欣赏同龄孩子的作品。3,学习画桥的步骤。4,展示作品,师生共评。现在展示的是同龄孩子表现桥的作品,有各种造型的桥,未来的桥。再由我指导绘画步骤:先画出桥的基本型,用线描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做简单概括,(直线勾勒桥基线,弧线刻画桥身,短线确定桥面宽度,)画出整个桥面,完成桥洞设计,最后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还可以再刻画桥的细部,如桥上的行人车辆,或者添加四周的环境和背景。然后由学生创造桥,我适时恰当辅导。这环节设计依据学生认知的规律,从说—看—学—画四个步骤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逐步突破难点。最后通过师生共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桥姿态各异的美,进而激发热爱家乡,造福家乡之情。
本课以“情”字作为一条暗线贯串下来,通过欣赏,相识,绘画的美术学习,相识了桥的知识,造型特色,创造了桥的作品,这不光富厚了美术讲堂运动,进步了学习服从,拓展了小学美术讲堂的内在,并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引发学生热爱故乡之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材研说
爱辉区新生乡 曾庆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基于对整册教材的把握理解我将着重从:课标、教材的编写特点、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整合以及教学评价与建议五方面进行研说。
一、课标与教材内容:
一说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以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四个学习领域解读课标对教材的基本要求:
在造型表现领域要求:认识与理解美术基本造型要素,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主要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而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要求则是: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学生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从而达到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
2、教材的编写特点: 编写意图:
人美版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科目编制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养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与尝试,强调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活动的体验与认识。在 1
教材中,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选用多种媒材进行尝试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勇敢去做、去表现,音美结合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熏陶。
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共有23课分为四大学习领域,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造型表现领域,《我们的社区》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画中的线条》、《会动的线条》让学生认识绘画的基本语言,体验线条绘画造型的特点;《大嘴怪》通过对怪物刻画、拓印了解版画的特殊效果;《橙色的画》、《绿色和紫色的画》学习间色的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彩墨游戏》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恐龙世界》、《吃虫草》、《一张奇特的脸》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要求学生能尝试不同工具材料的美术造型练习;《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通过欣赏感悟,初步认识电脑美术,学习利用电脑模板进行美术创作,《节日礼花》、《冰灯》体验了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有趣绘画技巧。
设计应用领域《卵石动物造型》、《威武的盾牌》两课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吉祥图案》、《有趣的造型》、《自制笔筒》、《交通工具》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的方法,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领域属于审美教育,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中国龙》,引导学生欣赏、认识龙的造型特点,感受不同材料龙的美术作品的艺术效果,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合.探索领域里安排了《会变的盒子》、《变垃圾为宝》、《镂版画》三课内容,让学生通过纸盒的收集、观察、研究、制作等教学活动,了解相关知识,学习综合材料的运用和立体造型的方法。
3、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造型表现领域包括《我们的社区》等14课内容,通过观察、回忆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应用领域包括《卵石动物造型》等6课内容,通过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特殊材料,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创作能力。综合.探索领域里安排了《会变的盒子》等3课内容,培养学习综合材料的运用和立体造型的能力。欣赏.评述领域安排了《中国龙》1课,主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色彩知识;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等 8大方面的23课内容,以学习领域展开教学,教学的目标性明确,教师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把握。从这棵知识树不难看出每一个领域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呈现。
就像教材中的《大嘴怪》、《一张神奇的脸》等几课主要体现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之间的联系这些课既强调自由表现又强调形成创意。而“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中国龙》、《彩墨游戏》这几课不仅体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又注重通过欣赏感受,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课件)又如《威武的盾牌》既体现“设计应用”的知识,也包含了“欣赏评述”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设计制作各种造型的盾牌还要求在欣赏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不仅容纳了以上三个学习领域,还整合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之间的联系,旨在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因此四大学习领域不仅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4、教材的整合:
本册教材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由浅入深展开教学,以某一学习领域为主设计课题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加以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生动的,才能真正把艺术溶于生活中去。
本学段与其他学段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关系图可以看出,比如“设计应
用学习领域”:在第一学段中,针对低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次提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各种“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到了第二学段,随着学生年龄和认知的增长,递进为“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第三学段,再递进为“进行设计与装饰”,意味着进入较高一级的层次。因此,三个学段在分段目标上则逐步形成“尝试”“学习” “运用”“体验活动乐趣”、“感受活动区别”、“美化身边环境”这样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深度的递进关系,三年级在整个学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5、教学建议与评价:
1、教学建议:
本册教学重点是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教学难点是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在“读教材”时注重了学科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以局部为主;从图片到文字,以图片为主,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游戏规则,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活动。
针对三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
在造型表现领域里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备课,教具准备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在把握教材上,始终以引导学生观察为主,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应用领域里教师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创设一定文化情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锻炼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我们不能怕麻烦,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尝试电教化美术教学,开阔视野。
比如《卵石动物造型》可以让学生探究观察收集到的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卵石来代替我们的讲解,让学生看看、摸摸,并说说感受,如卵石给人光滑的感觉,4
通过形态比较想象不同卵石可以设计出的动物造型。课件欣赏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卵石。可以采用“魔术”的形式示范两种表现技法,给学生以神秘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感悟技法,这样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学生还能积极的参与到美术课中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综合探索领域非常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欣赏·评述”领域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对作品中的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指导性赏析,采用合作学习、完成作业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内在因素中的:触摸、看看、想想、说说、画画。
2、最后是对教学评价建议:
(1)首先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上的评价: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是否尝试各种技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3)在情感价值观上: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4)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如在自评上我们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用星级来表现学生活动达成的程度。
这样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对三年级下册教材的一些认识和解读,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1
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风铃叮当》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课程的整合性来说,它更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媒体、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说课程标准
本 课是综合实践劳技教育手工制作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 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制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二、说教材和学生
学 生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劳技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为学生小组分担任务的意识,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的 要求和指导。
教材分析:《风铃叮当》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湘版)的教材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手工制作课。本课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实践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运用捆邦、剪、贴、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风吹作响的各种工艺品风铃。
因此,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绳线对物体进行捆邦、穿、扎等精细活动,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学会设计风铃草图和制作风铃。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感知、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手工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工负责,学会和谐相处的品德。
(3) 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风铃的结构和名称;二是风铃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本身不能发声的材料用来当作铃铛,需要考虑组合铃铛之间的距离,需要设计正确的风铃草图;二是寻找各种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如何使风铃美观、大方、有创意。
五、(说)教学准备(教具和媒体)
依 据劳技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艺术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了各种样式的风铃,作为直观教具,还到风铃店里拍摄了做工精美的工艺品风铃,准备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学生准备了制作风铃的工具和各种制作风铃的材料。
六、说教法、学法
教 法: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听风铃、看风铃、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展开教学活动。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风铃音乐中欣赏了风铃店里做工精美的风铃。然后又欣赏了教师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风铃,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联系,风铃主要用来美化居室、装点生活,使学生有所用。从而体验到制作成功后的快乐。
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采 用游戏观察法引出课题,采用欣赏法激发调动学生制作风铃的积极性;运用直观课件风铃结构图和实物对照说明,使学生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调动学生观察风铃设计稿并判断正误,引出正确的设计稿,教师加以总结说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运用课件演示教师制 作风铃的过程和装饰方法,既直观形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运用引导法、谈话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身边的各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怎样使作品丰富多样,有创意。
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小组长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样或几样作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和创新意识。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上册第十一课《鲜花送老师》,本课属低学段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学习领域是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本课教材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美术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学生主动观察、大胆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各种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制作成工艺品,送给敬爱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并养成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料,大胆创造和组合,制作出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观察:你家附近有哪些植物?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师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如:挂历纸、吸管、彩纸等)、胶棒、剪刀
3、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各种材料制作的植物范作等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低年段美术学科的特点,我才用了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用彩纸制作纸花的形式美感,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自主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总结归纳纸花的制作方法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美术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始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纸花结构的观察了解…在跟老师边做边学的基础知道单层纸花的折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花更漂亮美观…。
六、说教学过程
在美术课上为了力求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准确的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激情入境
在本环节中,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教师节那天,我想送给老师一件礼物,可是送什么好呢?”学生纷纷给老师出主意,有的说送蛋糕,有的说送烟酒,还有的说送鲜花??这时,老师肯定提议送鲜花同学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才更有意义,并想要亲手制作一束鲜花送给老师,并引导学生观察探讨:鲜花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做的鲜花美不美?
(二)、探究尝试
教师出示图片,分析花的的结构,演示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还能用哪些材料制作美丽的鲜花?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制作方法、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学设计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融自然知识与其中,采用分组活动、集体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纸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认真观察的习惯,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起“扶、帮、带”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的过渡,组织他们进行自由、有序的学习,促进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本领去创想,自由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展示评价
在展示作品时,我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么美的鲜花捧在手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在平等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表达对师长的敬爱之情。然后,在事先设置在教室中央的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秩序的进行欣赏。师生对不同个性、能力的同学所创造出的,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广泛而善意的评议,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把鲜花送给自己的老师。
七、说板书
根据一年级教材特点和低龄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以生动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示学生创作作品及教师范作,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和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就今天我所讲的《美丽的陶瓷》一课再进行一下说课。《美丽的陶瓷》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下面我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程序、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美丽的陶瓷》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课,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得想象与创作空间。能够从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得完美统一。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线的美感,认识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历史。欣赏、学习陶瓷的造型美、花纹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组合出陶瓷上美丽的花纹。
五、说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
说课后反思: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
。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说课稿 跳舞的点和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5、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明星》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从课标领域来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造型·表现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本课将运用绘画、拼贴等各种美术技能创作,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让孩子更加热爱大自然。
·从本课的位置来看:本课是《动物明星》一课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动物的声音、形状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为这节课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将在原来的内容上有一个提升,让学生了解怎样运用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制作各种动物图案。
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动物特征,运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来表现动物,对于各种动物不同造型及身体外貌、神态等特点的把握,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他们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本课主要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讨论、思考、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学习的乐趣,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其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说目标:
·就知识而言:让学生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来制作动物图案,并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技能对动物进行造型与表现。
·就能力而言:在制作动物图案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就情感而言:在看动物、说动物、画动物的同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的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运用:引导探究法,演示法,观察法。演示法,观察法主要运用分析总结各种不同动物的造型、身体外貌、神态特点用于突破难点。引导探究法运用认识真实动物和动物图案的异同,把握动物的特征,用于突破重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老师和学生需要准备这样一些材料:
教师准备:有关的动物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和制作工具(剪刀、卡纸等)
五:说教学设计
1、游戏激趣, 导入课题
我打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先出示动物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认识它们吗?要求学生与多媒体中的动物交朋友,并要求学生尝试着问这些虚拟的动物是否愿意,当学生问画面上的动物是否愿意与自己交朋友时,我用鼠标点按一下,动物就会有所反应,叫一下、做一个动作,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我设置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并使这些动画具有交互性,当点按时能有声音和动作,在教学中便可以实现学生与画面中的动物交流了。)
2、走进生活,加深体验
我打算先让学生欣赏的动物装饰图案,(点击鼠标,演示课件)边看边问。来猜猜看自己看到了什么动物,从哪看出来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应该能看出是什么动物。看不来的情况下,可以先把动物图案中的动物特征说出来,提示学生这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自己发现动物图案的特征。)
接着展示真实动物图片与同一种动物图案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击鼠标,演示课件)学生讨论后总结,相同的是都具有这个动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真实的大象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壮,鼻子长,动物图案中的大象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边分析边比较。不同的是在生活物品上的动物形象更活泼,更生动。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有没有课件中的那些动物图案,学生会很容易在文具,衣服上找到。总结告诉孩子,为了装饰美化生活,设计师对自然界中的动物进行了夸张、变形,这样的动物形象称为动物图案,揭示主题。然后再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图片,体验夸张变形所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用生活物品上的动物图案与自然界中的动物作比较,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动物图案的概念,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好的体现这一点。)
3、寻找乐趣,深入探究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生活中的动物形象变成动物图案呢?告诉学生夸张动物最明显的特点,简化其他的部位。从形状、花纹、颜色三个方面来说。
例如:①夸张形状的特点,展示小狗的图片(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总结:把小狗的头画的最大,缩小其他的部位。画出一个卡通形象的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非常有趣,把动物拟人化了,这样让学生感觉非常的亲切,更贴近生活,更受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喜爱。)(板书:形状)。
②夸张花纹的特点,展示长颈鹿的图片,(点击鼠标,演示课件)长颈鹿图案不仅把它很有特点的脖子画的更长,身上的花纹斑点的颜色也变的丰富多彩。(板书:花纹)
③夸张颜色的特点,展示热带鱼的图片,(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把热带鱼的颜色进行了夸张。告诉学生图案中动物的颜色可以和真实动物的不一样。(板书:颜色)。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很好的把动物夸张、变形部分展示出来,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4、主动参与,大胆实践
在学生动手之前,展示各种制作形式及材料,如拼贴画,粉版画等(点击鼠标,出示可参考的资料),也可依据自己的想象,运用一些老师也没想到的材料,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森林图片,让学生把制作各种形式的动物图案贴到大森林里来,再让学生来找一找我们的“变身大王”。
板书设计:
本课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动物明星
夸张 、变形
形状 、花纹 、颜色
之所以这样的板书,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来的。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掌握的,通过这样对知识的概括,便于学生掌握动物图案的制作方法。
六:说媒体使用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我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来达到学生与不可能在课堂上见到的动物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讲解真实动物到动物图案的夸张、变形的过程中,运用FLASH动态演示它的变形过程,形象生动表达这个过程。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七:说评价与拓展
● 本课在评价方面,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侧重于几个方面:一:能否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大胆、自由变现自己的感受。二: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动物图案。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鉴赏意识。
总结拓展阶段,主要是展示几千年前,祖先用动物图案装饰美化的生活用品及民间剪纸图案。(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器皿上的动物纹样及民间剪纸图案,让学生感受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期待专家的指正。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主题画教学中的记忆画和想象画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手段。《星空的联想》是关于宇宙星空的想象画。要使学生画好星空的联想应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的基础上,拓宽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关于星空中幻想的情景用画笔描绘出来,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的想象画课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3.情感目标: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画出星空的联想
三、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取欣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尝试,探究学习等方式掌握本课的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一开始由儿歌把同学们引入星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星空的图片,配以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直观地感受到星空的美,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感悟,激趣立志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星空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图片,并展开讨论。教师提问:①从这些图片里,你发现了星空里都有些什么?②你觉得星空有你想象的美吗?从而让学生了解宇宙星空的浅显知识,并体验星空之美。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把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找到对美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所悟、有所发,有所得,从而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欣赏学习突破难点
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直观演示为第一层次,展现一张星空的联想图,看他像什么,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制星空的想象画,为学生的创作搭建平台。另一层次的教学是我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多幅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作的星空联想画,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明确自己想要画什么,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方法更好的来表现。从而突破了难点。
(四)展评作业分享快乐
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体验,一次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好。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课文内容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在祭祀、祈福时就使用面具。现在,人们常在节日或舞会上使用面具。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有趣的面具为题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认识面具所具有的形式美,进而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独特的面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体验设计制作和应用的乐趣。
二、说学情
《面具》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堂制作课。在上一个课时的学习中他们学习了画动物和人物的头部特征,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目的: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来源,发展及其形式美。
2、能力目的:创作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
难点:通过面具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具艺术,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绘制面具的技能。
五、说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件、范作、演示用品。
学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等。
六、说教法
直观教学法、欣赏分析法
七、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说教学流程
1、用游戏入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3个头戴面具的学生相继出场,此时,教师问:“谁知道他们脸上戴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使学生对面具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对这种古老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心里产生疑问:这么漂亮的面具是怎样做成的?从而为新课埋下伏笔,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
2、展示不同的面具,开阔视野。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面具,了解所学内容。
(2)播放幻灯,介绍温巴面具傩戏面具和非洲面具。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明面具的起源和在当时的作用。
(3)启发提问:面具在现在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幻灯展示京剧面具、舞会面具和小朋友做的节日面具。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创作思路。认识制作面具就是通过对人或动物面目的夸张变形,促使学生对面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教师示范
要使学生在制作时快速高效,首先要让他们对整个绘制过程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画面。因此我出示一些面具的范本,启发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如果让你做你打算做什么样子的?讨论后把面具的制作过程在学生面前演示出来,学生归纳制作步骤。
4、学生动手制作面具
当学生领会了面具质朴、古拙的原始美之后,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在作业实践中感受自身的智慧,这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5、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作业时,师生互动评价作品的设计构思、着色特点。
6、课外拓展
首先对学生这节课的学习进行肯定,然后课外拓展:利用废弃材料做面具,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家乡的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12课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优雅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二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难点与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
自读自悟法,朗读体会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入情入境。
1、师:江南水乡河湖交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一起去看看吧!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初识家乡的桥。
1、指名读课文,你对家乡的桥有哪些了解?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学生交流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欣赏家乡的桥
(一)数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像个大大的圆饼,两边的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导朗读
(二)桥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三)桥趣多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捉一对毛蟹呢!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我们________我们____
五、配乐朗读,拓展感悟
1、此时,故乡的桥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现在眼前。配乐朗读全文。
2、当年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桥。他爱的只是桥吗?
3、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随着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作者身上。这一座座小桥,不正将作者和故土相连吗?
六、课堂小结,感悟乡情
是啊!家乡的桥是那么千姿百态,富有情趣,他给孩子带来快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童年的回忆就是对桥的回忆。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许多东西,但对家乡的感情,对童年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就是乡情!
七、作业设计
选家乡的一种事物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桥
河长 桥多
故乡江南 桥千姿百态 孩子们的乐园
桥名 优美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9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前进小学的美术教师,我的名字是王爱美,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老房子》一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教材分析: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二、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基本认识和对花纹、图案的观察进行联想,经过剪、贴、画等各种方法为动物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绚丽的服装。
《迷彩服》这一课是属于3年级学段的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观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充分表现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和爱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收集不同类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过观察,充分展开想象,用学过的各种手法(如绘画、拼贴等)将收集到的材料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本课内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把如何利用学到的各种手法将收集到的材料为动物穿上绚丽的迷彩服为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原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评比表扬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观察”、“联想”、“设计”、“评价”、“拓展”的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画,森林里的景物。(教师)
油画棒、水彩笔、彩色卡纸、动物形状、毛线和剪刀。(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观察
1、导入
孩子们对一些新颖的物体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对一些动物的喜爱非常热心,为了使学生快速走进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导入:
“小朋友们,快来呀!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联欢会,小动物们都想穿上一件新颖,别致的迷彩服参加联欢会。动物们高兴极了,但是它们有些担心:谁来为它们设计制作服装呢?”我想你们一定会愿意帮助它们吗?我想你们一定不会让它们失望的。(引出课题:迷彩服)
2、在大家设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动物身上的花纹都有哪些特点?这时我用多媒体显示动物图像让学生观察动物。说说哪些动物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课件展示豹子.斑点狗).刚刚是以一组不同的漂亮的点组成的动物花纹,(斑马)这一组是由流畅的线条组成的,大家看看最后一组图片有什么规律?(奶牛)是由块组成的,也就是不规则的面。教师总结:动物身上的花纹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二)联想
看完动物的花纹后再来欣赏一下作品:打开课本上的图片,讨论一下,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的?同时找出动物身上哪些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分四人为一组讨论,说出点、线、面的图片)口头表扬观察仔细的的学生。接下来过度提问:老师这里有一种给动物们装上漂亮衣服的特别方法,非常简单,你们想学吗?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勤动脑、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得各种适合的制作方法来设计一套绚丽的迷彩服,以此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三)动手制作
教师板书示范步骤:1、用纸对折。2、一边画动物的斑纹,一边剪出动物的外形。3合上后便可以剪出(鱼的外形)。
老师还帮动物们设计几套迷彩服,举例说说蝴蝶和斑马它们的主色调(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学们,我们的小动物已经等不及了,你们马上用你们的小巧手为它们设计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画(点、线、面),也可以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贴在动物的身上(学生讨论任选一种)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画出不同的外形。2、绘画的学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制作的学生要注意动物的大小,用过的废纸不要随地扔。
(四)作品评价
分组评价(自评、学生评、老师评),最后,每组选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贴黑板上,动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五)拓展
大家帮小动物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们一定会感谢你们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这些动物们呢?将你这节课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会有什么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呢?回去试试看吧!
四、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体现在制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这样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先后步骤。我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篇:湘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湘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巧设情境
激趣创新
---第10课
《风铃叮当》
我说的是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十课《风铃叮当》。本课是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美术课。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我说课设计将采用“四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突出“巧设情境,激趣创新”这一主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风铃原本是佛殿、宝塔等古建筑檐下悬挂的铃铛,人们喜爱它悦耳的声音,于是模仿它的形状以及发声原理,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工艺品。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利用身边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捆、绑、剪、贴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风吹作响的工艺作品。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风铃的结构特征,学会制作和装饰风铃。
技能目标: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捆、绑、扎、剪、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把风铃装饰成漂亮的艺术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学准备:课件、手工制作的风铃、易拉罐、玻璃瓶、钥匙、色纸、彩带、剪刀、胶水等
5、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
1、情景教学法:我运用实物、游戏、演示、音乐演渲染等手段,创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并把儿童带入这种情景,让其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智力活动,开发儿童智力潜能。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采用演示法,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掌握风铃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图片、音乐及老师的演示,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制作风铃的废旧物品,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小鸟飞来觅食,听到声音就飞走了。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声音吓跑了小鸟?”在欢乐的气氛中引出课题。通过创设一种“声临其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欣赏感知
首先课件展示各种款式的风铃,让学生欣赏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风铃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贴出风铃结构图,让学生明确风铃是由主线、铃托、吊线、铃铛等部件组成的。
(三)引导探究
让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制作风铃呢?引导学生归纳风铃的制作过程:
1、选取材料。课件出示动画选材游戏,老师介绍游戏规则,师生互动共同完成。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图片小结制作铃铛的材料:一种是本身能发声的铃铛,一种是碰撞能发声的材料。接着让学生次序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将材料大致分类),学生按同类材料自由组合小组。
2、设计草图。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形式多们、造型美观的风铃。
3、制作部件。我用实物演示捆绑、扭转等技法,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制作方法。
4、组合造型。我先让小组讨论:风铃的铃托有哪些不同的造型?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作出造型别致的铃托。接着出示几种风铃的不同组合结构图,请同学们猜猜风儿吹来,哪几种风铃会发出声音(课件配音)。最后老师小结:碰撞能发声的材料要考虑铃铛之间的距离,可有序悬挂,如螺旋状、阶梯状均可。
5、装饰风铃。用课件演示装饰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四)自主创作
首先由我展示手工制作的风铃,让学生在欣赏中萌发创作的欲望。接着播放背景音乐,并出示作业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的风铃。
2、运用已学过的装饰手法来美化风铃。
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美妙和谐的音乐情境中,创作出造型奇特、装饰美观的风铃,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并通过观摩、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知识拓展
先让学生装说说:“风铃给我们的生活还来哪些乐趣?”然后小结:风铃可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出示图片)。接着再出示图片并介绍:古代佛殿、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铛给人们还来吉祥如意。风铃还可以当作送给亲朋好友的节日礼物。(课件出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请把你的祝福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六)体验感受
让学生把创作好的风铃分别挂在教室的铁线上,打开电风扇,吹动风铃,风铃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变废为宝。通过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第五篇: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试卷
三年级下册美术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2、紫色是红色和白色调配而成的。
3、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4、流光溢彩的中国名陶唐三彩盛行于我国盛唐时代。
5、彩陶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是远古先民智慧的结晶。
二、选择题:
1在宣纸上运用墨和色来作画的国家是()A美国 B中国 C日本
2、()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象。A老虎B龙C恐龙
3、盾牌在战场上除了具有防御性的功能之外,还能()。A让敌人见了胆战心惊B好看C让人心情愉快
4、()是红色和黄色调配而成的。
A蓝色B橙色C绿色
在我国敦煌石窟中,有许多()的壁画。A飞天B企鹅C骆驼
三、绘画:
夏天到了,校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争相盛开了,请你拿起画笔描绘一下这我们美丽的校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