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生活实践的农村小学科学课题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生活实践”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峄城海尔希望小学 秦守坤
2011年3月我校申报的《基于“生活实践”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一年来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实施。在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科学实践性作业和科学拓展活动中结合课题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新课程改革,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科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科学的体会。要想落实新课程标准,必须转变现有学习方式,而进行“生活科学”的教学就是很好的途径,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课题组试图通过开展的课题研究,力求能达到:在学生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创造能力等;学生有发展个性的空间,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以开放性的教学学习策略来教学封闭性的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
一、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当前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相关调查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原因,指导研究活动。
发掘教材中生活实践的科学学习材料、运用实际实践中的学习材料(家庭实践、社会实践、学校实践),使学生对科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科学与实践同在,并不神秘,从而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的一般模式,让学生经历“实践——科学——实践”这样一个科学体验探究过程,即创设生活实践的问题情境,经历生活实践的学习历程,体现科学“来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生活实践练习,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的良好策略。
二、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是强调让教育回归实践和儿童经验,科学教学的革新重在“让儿童自由探究实践”。
“生活实践”的科学课堂教学研究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地处农村,师生都来自农村,对农村实践比较熟悉。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本土科学教育资源,挖掘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地制宜实施科学课堂教学,为广大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运作模式和经验。
三、研究程序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科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科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2.生活科学的理论学习。学习了《最新小学科学典型教学案例赏析》、《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科学意识》,《让科学更贴近生活》、《对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思考》等书籍和文章;3.有关生活科学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
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老师。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学生欠缺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够大胆质疑问难,不够大胆标新立异。我们感到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试图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2、大力开展生活化教学研究课,进行生活问题科学化的研究。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小学科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授课的实际内容,大力开展生活科学教学研讨课。其中,杨建华老师执教三年级科学课,赵中新老师执教四年级科学课,皮士进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科学课,刘继华老师执教六年级的科学课,杨全成老师执教的《实践活动教学:美丽的校园》。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生活科学思想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从而确保生活问题科学化研究的有效开展。
3、构建基于“生活实践”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1)教材内容和探究材料要基与农村“生活实践” 教材并非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发现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中及时联系学生实际,增强针对性。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地方不能使教学内容符合我校的生活实际,各种差异是难以避免的,需要教师创作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材内容,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教材上的素材不可能是每一个学生都熟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改变教材素材,进一步增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也可以根据时令季节,将内容体系重新编排,使教材更能联系学生生活实践。
“有结构的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思考,能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践,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周围生活的环境,熟悉的生活物品,学生经验范围内寻找。
(2)课堂教学要基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
课堂导入,我们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作为一节课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问题,创设生活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语言暗示、实物设境、游戏设境、多媒体设境、网络设境等方法来创设情景,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他不是枯燥的,而是无比有趣的。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农村小学,对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践,由扶到放,逐步实施。拓展活动时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如指导学生在班上一角开辟生物角饲养蜗牛,在家里厨房中研究酱油、醋、食盐等的用途。3.提高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群体的科学素养。学生更善于关注生活,更善于细心的观察生活,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创中教、教中创。课题组就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教师的科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四、研究结论
1、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教学,使学生感觉到科学的奥妙。
2、明确了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学生觉得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应付考试,不是考取高分,而是提高自己能力,积累经验,适应社会的发展。
3、培养了探究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在个性化的、多向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在同学之间互动中,在问题的论辩中,充分放飞自己的思维,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
4、培养了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在与老师的互动中,知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应用知识去进行小课题研究,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5、引导教师积极去研究学生的兴趣趋向,平时自由活动方式和手段,教师积极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充分激起了学生强烈求知欲,学生在不觉中获得巨大发展。
6、研究培养了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能力得到锻炼,理论素养得以提高。当实验教师认识到由于自身的理论素养不高而难以支撑理想的实验方案时,定期的理论学习,研究活动以及随机的讨论成了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观察、访问成了了解学生的常用手段。民主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多元化成了每位教师每节课的自觉追求。这种变化既是教师应用新形势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保证了研究之路科学而正确的延伸。本课研究在培养教师方面主要有:
①更新教师的角色观念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身素质。端正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学会把学生看作真正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习过程及体验后的结果,哪怕还仅仅是一个不够科学的认识,我们注重它,因为这是学生的闪光点,是学生探索发现的开端,只要好好地把握它,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得到进一步放大。
②更新师生的地位和关系 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真正理解倾听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与合作,以平等信任的姿态去善待学生、接纳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有信任感,才能真正地为自己而学习。
③更新学习的动力
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源,但除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外,我们还积极地激发学生稳定持久的学习内驱力,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孜孜以求。我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真正主动的去学。当然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是多方面的、长期的,既可以用故事、图片、电教媒体等外在的浅层方法激发,更注重表扬、激励、成功等内在的深层方法激发培养。只有稳定的学习兴趣,才能成为持久的“能源”,使能力获得发展。
④更新学习的权力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教师充分做好导师角色。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学生在自主收搜集信息的基础,与课本知识进行对比,适时讨论交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动力,从而使知识和能力相互增长。
7、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把“教”作为辅助“学”的一种手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坚持“以教助学”的教学理念。
②自学与探究的关系
自学是知识的认识和积累的过程,是探究的基础,而探究发现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是自学的延伸,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③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所以教师要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存在问题:
1、个别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生活科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以上是我校在开展《基于“生活实践”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以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兄弟学校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3、《课程 教材 教法》作者:鲁献蓉 2003-12-8
4、《最新小学自然典型教学案例赏析》 作者:袁中学 白山出版社
5、《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作者:郝京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
6.《小学科学案例专题研究》 作者:喻伯军
结题报告
峄城海尔希望小学 秦守坤 《基于“生活实践”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
第二篇:科学 课题结题报告
博乐市逸夫小学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
《把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研究怪石峪的成因》
课题结题报告
一、发现问题的过程、问题的特点和具体表现:
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是身边的事物,四年级下册科学课岩石单元的学习中有些孩子提出了咱博乐怪石峪奇形怪状的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虽然通过模拟实验为孩子们解释了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是没能完全信服学生。所以决定以此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经历一段科学探究活动,寻找怪石峪空穴地貌形成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怪石峪的成因;然后带着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岩石标本进行模拟实验。
2、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了解怪石峪空穴地貌形成的原因
3、激发学生探究怪石峪岩石奥秘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由于怪石峪地区昼夜、冬夏温差大,岩石产生反复强烈的物理胀缩作用下崩解,再加上暴雨雪的洗刷岩面形成凹处,强风又将松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复逐渐形成了空穴地貌。
(1)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
(2)纠正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A、探索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策略;
B、摸索小学生科学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有效指导学生热爱科学。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对照法、实地调查法、实验分析法等辅助研究活动。
研究的方法:
1、调查、摸底法: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摸清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实验观察法。在本校三至六年级分别选出两组学生:一组三四年级学生,一组五六年级学生。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撰写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
1、学生方面
A、提高了学生认识科学的水平和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研科学的习惯,能在生活中应用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寻找、积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拓展自己的视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升高,并达到了有兴趣的孩子全员参与。
B、参与学生写出简短的观察探究片段,把学生实地采集回来的岩石标本、植被标本、昆虫标本经过多次反复的分组实验、整理并分析数据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怪石峪处于阿拉山口强风区,降水少,蒸发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狂风携带沙石或冰雪长年侵蚀,使得岩石表面迅速崩解风化。飓风在巨石堆砌的城堡间横冲直撞,产生复杂旋流,肆意侵蚀着岩石群,经过320万年的雕刻打磨,把岩石塑造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甚至雕琢出了石穴、石臼、石洞等地貌景观。并整理出学生的成果集。
C、整理并分析数据孩子们写出了调查研究报告。D、收集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和岩石标本。E、根据师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和岩石标本在学校开展了成果展。
2、教师方面
参与课题的教师在校级进行讲授公开课,设计了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论文等,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们伴随着课题也更加成熟,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教研主任及校领导的肯定。
2016年10月22日,市三小“探究怪石峪岩石的成因”课题组一行,由高娃老师带领13名学生及家长和4位课题组成员共计26人来到了距博乐市30公里处的怪石峪进行了实地探究。
孩子们的问题很多,有的做了活动前大量的预习,有的来过一两次,甚至有的孩子没听说过怪石峪,面对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庞,我在想咱们真是不虚此行,一次实地考察活动的收获将远远超出在学校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量。所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富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在进行探究。
科学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时,课题组利用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多次和学生一起去怪石峪实地考察,活动中随从的家长积极配合老师们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参加活动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到了科学观察探究中来,有的感慨怪石峪的神奇、有的迫不及待的拿出了放大镜、还有的忙着给奇形怪状的岩石起名字呢„„总之没有一个人不被怪石峪的各种各样的形态所吸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的课题老师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认真撰写课题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们也在时间探究中提高了自己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和帮助了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六、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部分学生在实地采集标本过程中一味的玩耍观光,忽略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大多数学生把采集回来的标本不能够按照岩石的颜色、外形、质地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
3、个别学生的活动前收集资料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不能按照标准和要求逐一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
4、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把计划制定的更加细致周到,活动前准备工作要更加充分,多与各年级科学老师沟通商讨,从小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兴趣。继续发扬优点,找到不足之处,将我校的科学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基础科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习惯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参考文献 1、2011版《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湖北教育《科学课》2016年第三期、第六期。
3、大自然探索2016年三、五期。
博乐市逸夫小学科学课题组:叶尔登高娃
2017年6月25日
第三篇: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和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词汇又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词汇的不足和学习词汇时的枯燥乏味,却也是学习英语最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好玩,注意力不够集中且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他们这些特殊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词汇的学习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因此,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现状 策略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所以产生记忆持久性不强容易遗忘,词汇拼写不清,词义混淆等问题。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带读几遍,学生跟读几遍,回家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阶段。抑或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传教法太死板,缺乏灵活多变,教学方式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策略欠缺灵活性以及学生对词汇识记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词汇读音困难。
英语单词的读音不准,用汉语标注读音,影响了词汇发音的准确性。我国小学生学习汉字是从拼音字母开始的,a、o、e„„的读音已在他们的脑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拼音的听、说、读、写的系统。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拼音字母系统与英文字母系统形似而神不似,对处于起始阶段的小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了较强的负面作用。有些学生还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他们记忆英语单词,这样就对学生模仿单词发音出现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说出英语单词学生不能迅速及时地与相应单词对号入座,听起来吃力,说出的英语既不准确又让人感到生硬,没有英语味。像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词汇学习质量的下降,影响词汇的掌握效果。2.词汇记忆困难。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这门学科还是非常有趣的,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渐渐失去了刚开始的那股热情,尤其到了高年级,大量单词需要记忆。而学生为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记住一个词需要花很多时间,加之小学生遗忘性大,好不容易记住的词过几天又忘了。因此许多学生提到背单词,就感到头疼,学习兴趣也淡薄了。
3.词汇运用能力欠缺。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由词汇构成的话语实现的。而小学英语中语法的教学很少,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运用单词,组织语句进行表达,加之缺少特定的语境,很多学生毕业时虽掌握了不少单词和短语,但不会灵活运用,学到的仍是“哑巴语言”。
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综上所述,这都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笔者结合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从单词的呈现,单词的操练和单词的记忆三方面总结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法。
(一)多种形式呈现单词
1、直观呈现
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如钟表、杯子、苹果、桔子等,极容易准备且面积不大,便于携带。上课时,教师可一边呈现物品一边将单词读出、板书,将单词的音、形、义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又形象。对于那些不便于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期、天气、动物等,可利用挂图、简笔画或电教媒体。通过这些教具,教师能轻易地将词汇的意、形、义呈现给学生。
2、表演呈现
人与人交际时并不仅仅限于用言语达到目的,谈话者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也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适当地利用身势语呈现新语言项目,既省时又直观形象,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增强接受英语信息的能力。可以采用动作呈现。如,在教skate等动词时,教师直接做动作,让学生边听边看。教师做出滑冰的动作说:“Skate!Skate!I like skating.” 学生很容易把动作和单词联系起来。学习“wash clothes、sweep the floor ”等动词短语时,教师又分别做出洗衣服和扫地的动作,并让学生和我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落实到每个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模仿呈现也很有效。如,在学习monkey, elephant, dog等表示动物的单词时,可以模仿它们的动作、声音让学生感知新词。
3、利用媒体呈现
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忆2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记忆65%的内容。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在学习“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表示季节的单词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先不说中文,让学生自己理解单词意思。随着音乐响起,桃红柳绿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漫天飞雪的冬天等场景呈现在眼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单词。
4、游戏呈现
对任何语言信息,接受“言传”都不如在其语境中“意会”来的便捷、准确。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模仿与表演,容易接受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知识则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表演场景、音乐场景、图片场景、绘画场景、实地场景等,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去感知、思考、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更有成效。如教授地点名词(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时,教师可预先把地点名次分别简单地画在卡片或纸上,同时写上单词,上课时特定几个学生上台拿着。教师说:I want to go to Beijing.Where must I go?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生词station等,同时请拿着相应单词的画的学生向前跨步展现该词的词形、词义。
5、以旧带新呈现
此法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既复习了旧词,又掌握了新词,从而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cake、light、big、name、bike的情况下学take、night、dig、same、like时,告诉学生只需改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可,因为其它部分发音不变。
(二)单词的操练,巩固
1、借助歌谣、顺口溜巩固单词。巧编歌谣,把新授词汇放在自编的歌谣中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唱过程中、在轻松的气氛中熟悉新词,同时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六册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单元,学习新词季节和复习天气的表达时可用到如下歌谣:
Spring, spring, spring.It's warm, warm, warm.Summer, summer, summer.It's hot, hot, hot.Fall, fall, fall.It's cool, cool, cool.Winter, winter, winter.It's cold, cold, cold.Season, season, season.There are four seasons.2、借助游戏巩固单词。“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单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并运用新词汇,又可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词汇教学阶段,可设置“touch and guess”游戏。课前向学生收集一些词汇的实物(或玩具)置于讲台上,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拿起一个实物(或玩具),让另一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的同学摸实物(或玩具),并猜一猜这是什么。给他三次机会并用句型“Is it a...?”进行猜测。当他猜错时,全班同学齐说No;当他猜对时,全班同学齐说Yes并说出该单词。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可以让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巩固新学词汇。游戏化教学,不但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它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3、利用情境表演,操练单词。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要与课文对话联系在一起。首先,要着眼课堂教学,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的同时巧设情境。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在实施词汇教学时,尽量把词汇置于能听、能看、可触摸、可感受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不至于感到词汇学习单调乏味而失却兴趣。而在日常的单词教学中,学生对于某些一词多义的单词学得模糊、混乱,例如have这个单词,在PEP第一册中:I have a pencil.和 I have a rabbit.学生知道它是“有”的意思,可在PEP第五册中,它又有了好几个意思: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指的是“有什么课程”。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n Sundays? 这里的 have 是指“吃”。I like beef, but I'm heavy now.I have to eat vegetables.其中的 have 是跟 to 搭配,组成词组,意思是“必须”。教师如果没有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理解和意义识记,学生就很难理。
(三)单词的记忆
1、分类识记法
分类、选择和建立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大脑记忆活动的主要特征,即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所称的“归类记忆”。例如:形容词big small tall short „动词close come in draw go out jump open pick up put down sit down stand up turn walk „按事物名称归类:动物、服装、数字、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
2、形象识记法
对于某些单词,如“fat、thin、long、short、big、small”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单词的意思,用夸张的写法表达出来,fat就写得胖胖的,thin 就写得瘦瘦的,long就写的长长的,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映象。
3、对比、联系法
英语和一切语言一样,英语中存在某些形近词或同义词、同音词等,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让学生尝试对比,联想记忆,这样既省力又记的牢。
例如:同音词:their--there,I--eye, write--right, son--sun;形近词:new--now--cow--how,right--bright--might--night;同义词:good idea--OK--greet--all right,see--look at--watch;
反义词:big--small, long--short,fat--thin,heavy--light等等。
4、构词记忆法 构词法是记忆英语单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英语中,构词法主要有加前缀,后缀和合成词三种。利用构词规律呈现新的单词,使学生更加了解单词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如教学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的职业单词,可以先呈现动词sing, clean ,dance, report,再引出singer, cleaner, dancer, reporter。又如从呈现pen引到pencil,从呈现class引到classroom.,从呈现school引到schoolbag,从呈现egg引到eggplan。当然,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指明,合成词的意思并不仅仅是几个单词的简单累加。
三.结束语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把各项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注重向学生传授方法,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理解上,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不仅要研究教学策略,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思考,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减少遗忘提高记忆,使词汇成为英语学习的基石而不是绊脚石。对于小学英语来说,词汇教学是至关重要并且任道重远,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待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科能力有待于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规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拓进取,克服困难,进一步研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策略。
四.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2]余德敏,《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2.[3]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外语教育学》章兼中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外语教育心理学》胡春洞王才仁主编 贾冠杰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分享:
喜欢
第四篇: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最终版]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游戏的教育功能,从古到今,一直被教育学者所关注。柏拉图认为游戏能开发孩子们天生学习的本能;杜威把游戏作为孩童生活认知的主要方式;皮亚杰则认为游戏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兴趣,并为巩固新知识的三维结构提供有效的心理暗示。在信息化的时代,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理论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开发了应用在教学中的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那些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有研究表明积极、健康、安全的游戏可以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和竞技水平,促进智力开发。那么教育工作者只有结合教育和网络游戏的双方优点,走“教育游戏”之道势在必行。新课改一轮又一轮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改革理念步步深入人心。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到“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小学的自然课程也演变成现在的科学课程。这样的一个嬗变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而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改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此特点恰恰和注重团队精神。因此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游戏化,这才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境界。
1.国外相关研究
西方对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较国内来说是相当早的,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侧重于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和教育价值研究。通过文献的查阅与整理,大致归纳如下:
(1)游戏化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公元前约427年—347年)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中”,认为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使学习符合儿童的特点,通过游戏过程了解他们的天性。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公元前约35—95年)强调游戏在放松脑子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智力,游戏中可以显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1782年—1852年)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的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游戏可以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充分肯定了游戏的重要性。而继福禄贝尔之后,对教学游戏理论有重大贡献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他为弱智儿童制作了一套教具,通过游戏教学帮助他们达到了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2)游戏化教学相关实践研究
意大利的R.M.Bottino等人进行了“利用游戏培养小学生的策略和推理能力”的研究,这些学者在每周的常规课堂中随意抽出一节课,然后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以此来进行项目研究。他们不仅研究影响游戏的因素、游戏与儿童各项能力的关系,还对教学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加拿大的“用娱乐开启智慧”公司开发出一系列游戏化教学软件,公司科技人员设计的许多教育游戏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最终,成熟的教学游戏设计满足了学校教育的需要,在加拿大各中小学的学生中应用广泛。
在法国,最受欢迎的两款教学游戏是“凡尔赛:宫廷疑云”和“埃及:法老王之墓”。
特别是埃及:法老王之墓,它能够让你充分领略到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社会在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方面的特点,还可以了解埃及的种种神话传说。2004年,美国兴起了“严肃游戏”,就是讲原本属于纯娱乐的计算机游戏应用到教育领域,要求仍然保持游戏的娱乐性。华盛顿的麦金利山技术高中尝试把游戏引入技术课并把游戏作为课堂的主要部分,经过努力和尝试,这所学校成了把游戏用于教育的改革典型。
2.国内相关研究
2003年1月,国内首届“游戏化学习专题研讨会”在顺德教育信息中心举办,研讨会就游戏化学习的国外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几个国外教师用游戏指导学生学习的典型案例;此外,还对游戏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做了比较,呼吁和鼓励一线教师通过游戏来进行课堂教学。此项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先得教育联盟和奥卓尔公司联合组织,活动得到了原基教司司长李连宁先生的高度关注。由于国内学者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对游戏化教学研究的主题和领域也大不相同。
Education must be funny.(教育必须是有兴趣的)。兴趣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关键。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好胜、好表现,因此,设计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游戏自然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游戏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这和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游戏
小学科学中的游戏教学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将游戏(实验)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活动类型。游戏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控制运用所处的环境和手中的资料,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轻松愉快地达到预测的教学目标。
《辞海》对“游戏”的定义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两类。前者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习称‘智力游戏’;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教育大辞典》对“游戏”的定义为:“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把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可见“游戏”一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本研究的立意,本人认为,“游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1)游戏是游戏者自愿进行的活动,没有强制性;
(2)游戏是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3)虽然游戏是游戏者自愿的、自由的活动,但是它是有游戏规则的;
(4)游戏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游戏本身,它没有外在目的;
(5)游戏是对生活的模仿,过程中伴随着紧张和愉快。
2.游戏化教学
李定仁、郭道明、唐文中等人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以教学为目的,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或选择游戏,并将它与教学过程整合,使学生在活泼愉快、兴趣盎然的情绪中开展游戏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它将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传统游戏化教学的延伸。”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牛玉霞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
综上研究,我认为可以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游戏化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喜好心理,将游戏作为学习者与学习对象沟通的手段,把互动元素引入沟通环节,让学生的主体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使教学内容传递的更为生动、顺畅的一种教学方式。
3.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巧妙的将科学教育目标和儿童游戏(实体)方式结合,设计出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从而更好的实现科学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性和游戏性的整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关注的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教师设计的科学小游戏激发了小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让小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促进了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习者主动建构经验,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游戏的形式应合理、多样化、生动有趣。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教师要做到导语简洁生动,任务明确,规则简洁概括,易于记忆和遵守。比较复杂的游戏,教师要先示范。
(二)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陈桂生先生在其著作《教育世界辨析》中对不同的“教育”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了自己的观点:“教育是一种使人
‘向善’的活动。”教育使儿童成为“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保护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但是,这一保护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人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会逃学、厌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形象何时才能够改变?学生们口中如“监狱”般的学校校园何时才能够变成学生乐学的“伊甸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危机”。于是,铺天盖地的实验和改革在全国蔓延开来。其中,打着“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童年”大旗的“愉快教育”模式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也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无疑又会让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即:“游戏”到底能不能成为教育的工具?换句话说,就是游戏和教育是什么关系呢?
1.游戏是一种教育活动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游戏活动隐含了一种使人“向善”的价值取向。它适应并满足了游戏者身心各方面的需求,促进了儿童的自主发展,引导儿童逐渐向“成人世界”成长过渡。许多研究“游戏”的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功能。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是锻炼小学生自我表达和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米舍莱说:“游戏是儿童从他们生活的那个世界中获取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教师只不过是一个知识的来源而已„„实质上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是通过游戏才掌握和吸收了教师给他们的知识,使这些知识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真正的组成部分,大大超过了常规的、反射式的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并且把知识融
合到他们的内心经验中去,这样游戏就和他们的思考和行动直接有关了。”
“瞧,有时候我也逗孩子们。一次给三年级上课,我在头发上、衣服上沾满苍耳和鬼针草走进教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让他们摘下来认认是些什么东西,研究研究它们是怎么粘在衣服上的„„,到最后,每个人都粘着种子离开实验室。后来在野外,更是粘的满头、满身都是。每年的养蚕、搜集岩石、矿物标本、金属标本等活动还会刮起全校性的风。”
上面这位教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玩”中受到了教育,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学中玩,玩中学”,这是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结合的典型案例。所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
2.教育是一种游戏活动
教育是人的活动,教育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可能被完全控制,并且它也没有固定的流程。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发展的、不确定的“场域”,是师生共同“创生”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开放的、创生的、不确定的“场域”,学生的“游戏”、“玩笑”、“漫谈”才有可能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如果说按照荷兰学者胡伊青加“人是游戏者”的命题来思考,那么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便都是“游戏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育情境是愉悦的,引导着学生“渐入佳境”,教育过程中的自由、紧张、轻松、冒险、和谐、冲突等情境则由教师和学生来共
同体验和享受,他们组成了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也组成了游戏共同体。所以说,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游戏活动。
因此,游戏与教育是彼此需要的,他们相得益彰。
(三)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 1975 年由 Csikszentmihalyi 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沉浸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在游戏、舞蹈、健身、学习、手术操作和休闲过程中会全神贯注并且暂时忘记了自身存在,从而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欢快体验,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时间过的更快、活动效率更高。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可以在沉浸理论的指导下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巧妙的融入课堂,利用游戏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1)教师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参与游戏的目的,知道通过游戏活动应该获得什么样的成果;(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了解每一步行动的结果;(3)教师设计的游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的难度不应超越学生的“极限”,一定是学生能够操作的;(4)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在游戏中自觉行动,感觉到自己和游戏融为一体;(5)教师想方设法让游戏变的有趣,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游戏世界,感受不到外在的不愉快;(6)教师通过自由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建立自信,使学生能对后续游戏活动作出适当的反应。
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享受着游戏带来的欢快体验,并且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忘我”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们提高了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教学的中心完全置于学生身上,积极彻底的强调学生的“自由”。这一思想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际上的广泛瞩目。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中的些许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愉快教育相一致,两者都强调人的价值,都关注学习者的精神层面需求。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并且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以人为本思想,给予了学生终极人文关怀。
3.概念转化理论
概念转化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出发点。所谓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龄前就已经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也可以说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体会的总结,它与学生今后进入小学将要学习的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这种概念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具有顽固性,不容易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转化。许多学者和教育家以“前概念”为基础展开研究,并开发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提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包容的学习氛围,目的是让学生们的“前概念”顺利过渡到科学概念。概念转化理论对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小学科学中的游戏化教学同样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包容的学习氛围,同样是尊重学生的教学方式。同时,游戏化教学所选用和设计的游戏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一定联系。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着快乐,并且将过去形成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四)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原则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在遵循一般性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遵循主体性和有效监控相结合的原则、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人文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1.主体性和有效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地探究欲,科学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育教学中,游戏的魅力无限”。教学过程中游戏的渗透能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会有相应的问题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兴趣,但是学生们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
学生仅仅关注游戏的乐趣,忽视了知识的学习,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的效果丧失。这时候,游戏化教学怎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问题提了出来。因此,在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有效监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主体性与有效监控的结合,一方面能够充分保证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感受乐趣的同时轻松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课堂纪律,防止学生的“忘我”与“沉浸”,最终达到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目的。
2.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分心。兴趣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一部分产生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小学生最最需要的就是充满趣味性的小游戏。如果在教学中使用的游戏趣味性差,学生只是出于随便的“打打闹闹”和“玩玩”,那么教学的效益和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游戏必须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有趣味性的游戏不一定具有教育性,有部分游戏只是为了单纯的让学生放松身心而设计的,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更好的交给学生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选用的游戏在保证趣味性的前提下,还要具有教育性。
3.人本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本身是“育人”事业,其人本性的特点兼备文化和“人性”。所谓“人本性”,是指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是人人都能学的课程,这正体现了教育的“人本性”。游戏化教学以充分释放学生们的天性为定位,它能
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应该遵循人本性的原则。
如果说新课改之前的传统教学更加注重教育结果的话,那么游戏化教学则颠覆了这一局面。游戏化教学更为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现实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是“生成”的。我们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看做一个教育情境,每位学生在这一具体教育情境中表现是不一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学生与科学的互动”在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交替穿插,而由于“互动”的存在导致新的教育资源生成,科学教育过程中产生了“附加价值”。因此,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时,要保证游戏的人本性和游戏过程中的生成性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科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培养看、想、说、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从而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如,在学习白天与黑夜时,根据学生的假设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人一组的游戏:在操场上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太阳,一人扮演地球。扮演太阳的同学处于圆中心,扮演地球的同学与扮演太阳的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围着他转动。扮演太阳的同学始终面对着扮演地球的同学自转,以单眼(因视角的问题)观察扮演太阳的同学,开始时,见到的一面为东半球,见不到的面为西半球。旋转一周后,教师问扮演太阳的同学:你能观察到地球的东、西半球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不能见到,始终只见到东半球,见不到西半球;最后教师要球扮演地球的同学一边围着太阳转,同时也慢慢的自转(自转时要自西向东转,符合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然后再问扮演太阳的同学:你现在能观察到地球的东、西半球了吗?此时,同学们纷纷表示看得见。这时教师再指挥学生互换角色,再进行游戏。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游戏不仅仅是玩,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和习惯,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比平时更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会互相合作。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既要学生的参与又要使游戏能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问题)”的基本程序周而复始地对教学实践进行观测和改进。
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科学课堂的教学游戏,并且研究在课堂中该游戏的运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后进行反思、改进。
c、案例研究法 包括:学生案例,教学案例,游戏案例.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需对各个年级的科学教学状况进行认真分析来确定研究方向,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包括综合性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等。
2.试验法
把所形成的科学游戏教学法体系方案投入实践,进行试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经验法
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中最有实际效果的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的方法,是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升华。
4.比较法
把五年级实验班级学生与对照班级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测量得出试验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对游戏型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逐步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现信息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时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去设计,去发现。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多次实践,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了共同攻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愉悦。这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有好处。
4.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丰富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把科学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语言交谈气氛,激发了说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5.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
6.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显著增强,教学教研相得益彰(1)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2)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后我们留下的思考与困惑:
通过这段时间的游戏教学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喜欢做游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游戏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我们体会到:科学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科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设计游戏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根据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我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
3.适时适度
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上游戏娱乐课。
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育理念、实际操作、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
(一)小学科学教师缺乏正确的游戏化教学观
1.部分教师缺乏游戏化教学观念
在调查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频率时,有50.5%的小学生选择了教师“从来不用”游戏;在调查小学科学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表现时,有53.6%的小学生选择了老师“根本就不提倡运用游戏”,这部分老师认为游戏就是单纯的“玩”,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而在被访谈的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游戏与教育是对立存在的。“如果说游戏对教育有一点好的作用,那么也只能说游戏是学生学习疲劳后的‘提神剂’。游戏使学习疲劳的小学生精神焕发,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可见,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游戏本身就是教学,科学教学也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2.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存在“偏见”
在被访谈的教师中,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理解有误。一方面,大部分教师都不支持游戏化教学。他们大都秉持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育就是单纯的教书,单纯的育人。而且也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严肃起来,而不应该出现课堂秩序的“紊乱”和“嘻嘻哈哈”。另一方面,少数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游戏,实际操作困难,根本不可能实现。可见,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存在“偏见”。
(二)小学科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游戏化教学能力
1.教师欠缺合适的方法作指导
在调查小学科学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表现时,有31.6%的小学生选择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自己单独分组游戏,并且老师本身不参与游戏”。其实,这是“为游戏而游戏”的典型案例。而在被访谈的教师中,一方面,部分教师表示:“在教育培训中听到过‘愉快教育’模式”、“公开课上部分老师会在导入新课时使用游戏”、“没有固定的应用模式做范例,不敢轻易尝试”、“不知道选用什么样的游戏来贯穿到课堂中去”„„另一方面,“没有相应培训”、“害怕教学目标实现不了”、“课堂秩序需要适时调控”„„可见大部分都教师欠缺合适的方法作指导,导致游戏化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严重不足。
2.教师欠缺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
在调查科学课堂中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时小学生的表现时,有13.2%的小学生(48人)对老师运用的游戏不感兴趣,只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而被迫参与游戏。而在被访谈的教师中,部分教师表示只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上运用游戏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而且基本都
是通过网络、教师参考书等渠道来选用别人已经开发成熟的游戏。当问到为何不自己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游戏时,大部分教师都表示难度太大,害怕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游戏不感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直接借用别人开发成熟的游戏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备课时间。可见,绝大部分教师欠缺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1.小学科学教师学历偏低,年龄偏大
当下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普遍不高;任教教师多为临近退休的老教师;科学课程多为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师兼职。可见,当下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差,导致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差,专业发展速度慢。
2.小学科学教师自身倦怠,安于现状
在教师访谈过程中,部分教师表示没有认真学习过《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问其原因时,多数教师表示学校没有要求学、懒得学、不学照样能教科学课„„可见,这些老师安于现状,自身倦怠。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使许多教师感觉平常学习的教育理论指导不了教学实践,从而逐渐对教育理论失去兴趣并产生排斥心理,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职业倦怠心理也慢慢产生,而教师的安于现状导致了教师新教育理论更新的滞后。要知道,一名教师能不能实现从教育新手到专家型教师过渡,其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是否拥有不懈的努力和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信念。有学者指出,狭隘、规范、重复的生活方式使教师成为外在制度和规范的仆从,在这种生存方式下的教师逐渐丧失了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而失去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的教师根本不可能去尝试改变自身,这也加剧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差的现状。
七、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识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1.重新认识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理念兼备教育教学理论和意识,而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意识的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异于常人。优秀教师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取得辉煌的成绩,这与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譬如堪称“现代孔子”的魏书生老师、将“主题教学”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窦桂梅老师、坚持“情境教育”以至于“桃李满天下”的李吉林老师„„这些优秀教师都将及时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充分结合起来,是优秀教师中的典型代表。可如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表现出“行为滞后于理念”的现状,行为和理念严重脱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针对本文研究的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而言,一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观摩教育名师的公开课来重新认识游戏和教育的关系,了解游戏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只有这样,对游戏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存在“偏见”的教师才会放下戒心,才会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观念与行动接轨
教师只是单纯的更新教育理念,而不落实于行动也是万万不行的。如今,游戏化教学已经在小学语文、英语等课程领域“崭露头角”。因此,一线科学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把小学科学和游戏化教学结合起来。一线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游戏来教学,以此体验这一教学方式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刚开始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并不那么得心应手,而且可能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但慢慢对其加以研究,最终肯定会让游戏更好的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
(二)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1.提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现如今教师的教育培训情况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培训低效:比较专业的培训几乎没有,而每年的寒暑假培训基本是一种“应付”;培训的内容解决不了现实中突出的教学问题;培训目的不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而是为了教师评职称和晋升;培训的教育观念严重滞后等等。正因为相关理论和培训的匮乏,导致教师没有相关成系统的教学模 式来借鉴,很多教师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运用游戏化教学没有自信,不敢尝试。因此,必须提高相关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1)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集中性专题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能使小学科学教师在短时期内较为快速的、准确的、及时的掌握游戏化教学的要领。小学科学的特殊性再加上游戏教学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培训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对教师的专题培训。欲使教师游戏化教学的培训更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选择专题上要与时俱进。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更新较其它学科快,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次的选题要跟进科学的发展,甚至培训要走在教材更新的前沿;第二,在培训方式上鼓励知行结合。每一专题都要有配套的实践操练,让教师在理论的视角下行动,在行动的促发下夯实理论;第三,实行培训后跟进调查和指导制度。这是提升小学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后续保障。
(2)建立相关专题网站
专题教育培训网站是培训部门或者单位对接受培训教师的一个远程指导平台,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具有低成本、见效快和便捷性的特点,的确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方便。但是大部分的这类培训网站的模式是:网站发布信息,教师接受信息,缺乏教师和发布者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和其他同仁之间的交流。有时候教师仅凭网站上的文本信息,难以理解发布者的意图,这种对话形式其实是一种发布者的独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寻求新的网上培训途径。比如说教育博客,教师和其他教师都可以在博客的留言板或者是文章评论栏里进行教学探讨,从而教学相长。
2.提高教师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予教师一定的空间与自由,充分发挥其自主权,准许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自主进行教学游戏的开发。其次,各学校一线教师要共同研发小学科
学游戏化教学模式,教师之间应该做到真诚的交流,给予客观、有价值的建议来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最后,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要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检验。学生的反馈、学生的评价对于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来说是最为直观、最有效度的试金石。因此,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与需求。
(三)促进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目前来看,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之所以存在阻碍,主要是由于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差所造成的。游戏化教学教育理念的缺失,游戏化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差,欠缺自主开发科学游戏的能力,这些都无疑是科学教师师资力量差的典型体现。因此,促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成功推广和普及尤为重要。
1.师范类高校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类,即: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本科模式、大学教育学院“大理科”本科模式、大学理科院系科学教育本科模式和高等师范学校专科模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校有60多所①,譬如天津师范大学应时代潮流开设小学科学教育系,用以专门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科学专任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下设小学科学教育方向„„从数量来看,这些高校每年向各地输送的小学专任科学教师足矣,但是,其输送教师的质量如何?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
其实,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自身缺陷。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势单力
薄”,自身师资水平差,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其它学院的高质量师资,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师资质量差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我国培养科学教师的绝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和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譬如,师范类高校的小教专业存在重视语文和数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普遍现象,而对小学科学课程较为忽视。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相关高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比如师范类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用以专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高校,是否开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是否培养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育人才,教育部必须对这些涉及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培养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学习型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学习型教研组是学校为帮助和支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开展教研活动而创建,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习型教研组中的每位成员都具备相同的教
育愿景,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最终能在交流中使不同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小学只针对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创建了学习型教研组,科学课程学习教研组几乎没有。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我国小学应该自觉创建小学科学学习型教研组,以便开展教学研究。
就本文研究的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而言,学校的科学教研组完全可以以“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设计”为主题展开活动,以此来学习有创意、有智慧的教学设计,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五篇:“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4年5月
一、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学语文教学逐渐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机械生硬的灌输教学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向追求学生全面语文素质的提高转变。在这些方面,各地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和教研成果,其中不乏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做法。但就整个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浅层化、高能耗、低效率等倾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打好自己精神底子的深度来把握;教师的教学理念趋向于追求短期效益,教学方法上或过于讲究程序,或随意散漫,没有从心灵上与学生的深入的交融与沟通。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的讲解和作业的训练任务,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应付课堂和课本,这样的语文教学与时代精神,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首选课题。我们试图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课题为教改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推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
(二)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品质: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
乐;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两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开展推荐优秀畅销书活动,由语文科代表不定期地向全班同学推荐最近出版的优秀书籍,写好推荐理由,上墙公布。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将知识适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教师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学生主体。教学中知道什么地方该点拨,什么地方该放手让学生自学。
2、学生能自主学习。自己收集跟课文相关的资料。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自己提出课文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师生共同释疑,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成立课题组,做好研究前的培训
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我校于2003年3月份成立了阅读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组,由杨维诗、吴希举、杨文娟、杨少敏、刘明才、胡宁、肖述全等七位老师组成。由语文科组长杨文娟任课题组组长,聘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杨锡垒为顾问。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语文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华师一附中、沙洋中学、孝感中学等学校听课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模式’”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已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二、三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课题组老师能熟练地运用前两年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校语文老师中。进行课题结题工作,课题组老师向全校老师上汇报课,整理三年来的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三)语文阅读题常见术语
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目前已检索到的有关论著及论文附后)
2、实验研究法:课题组老师按“主动探究模式”的要求备课,然后在一个教学班实验教学效果。并将实验的过程录下来,课题组老师共同评课,肯定优点,找出不足。顾问进行点评,指出哪方面应进行改进,怎样改进。
3、观察法,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能主动的收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能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问题,能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达成学习目标。
4、经验推广法,课题组每个阶段研究之后,都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让全校每位老师都能较好地应用“主动探究模式”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目标。
(一)树立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消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比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索。
(二)寻找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彻底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于无疑处质疑,于有疑处探究解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不唯书,不唯上,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想象丰富,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三年来,课题组杨少敏老师上的《再别康桥》和《项脊轩志》均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孙延敏老师上的《读<伊索寓言>》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名,陈瑜老师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杨文娟执教的《沁园春·长沙》和杨少敏执教的《守财奴》在潜江市中语会年会示范课活动中获得表彰。肖述全老师上的《美腿与丑腿》、陈瑜老师上的《胡同文化》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一等奖,胡宁老师上的《<名人传>序》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二等奖。杨文娟老师上的《归去来兮辞》《拿来主义》《祝福》,老师上的《 》《 》,老师上的《 》《 》等观摩课,都受到学校领导、市教研室胡修金主任和全校老师的好评。
课题组组长杨文娟撰写的《巧用分组讨论法,构建动态教学时空》的论文获《文学教育》杂志主办2005年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二等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获全国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论文项一等奖。吴希举老师的《 》,老师的论文《 》,三年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地按计划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人员分工明确。保证(每周星期五下午二、三节课)单周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双周由课题组老师轮流上课,然后评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每一学期末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每一学年每位老师能够写一篇论文。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1、三年来,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师有时讲课的语言不够精练,点拨不到位,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标准的精神,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大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附:参考文献
1、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马笑霞著:《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蒋成 禹著:《语文课解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曾祥芹著:《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5、曾祥芹、韩雪屏主编:《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曹明海主编:《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7、韦志成著:《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李德成著:《阅读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9、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1、卫灿金著:《语文思维培养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12、朱作仁著:《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施良方、崔允淳 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4、查有梁、李以渝编著:《数学智慧的横向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单秀法、刘化绵著:《现代科学思维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赵树智、宋汉阁主编:《科学的突破》,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刘永振编著:《数学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9、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王朝闻著:《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