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危机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危机管理
在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着四大类型的危机:一为物业管理行业危机,二为物业企业管理危机,三为突发危机,四为其他危机。物业管理行业危机几个表现形式: 物业管理行业危机(1)来自物业服务合同的危机
第一,签订前期物业管理合同所造成的管理危机。由于发展商在出售物业时,对业主许下的承诺并未实现 第二,合同被终止的危机。
业主委员会选聘了新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了合同,前期的合同就自然终止,是物业管理中最为典型的“损失的不确定性”。
第三,合同解除的危机。我国现行的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委员会有权利选聘或解聘物业管理公司(随时可以解除)第四,不再续约的危机。
第五,业主不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风险。第六,履行合同徒然增加成本的风险。
社会治安的维护是政府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物业管理公司只是协助而已。然而事实上在处理如业主在家中被盗、被抢、被害,在小区内的停车场丢失车辆等类似案件中,不乏有追究物业管理保安责任的先例。一旦败诉,则赔偿的损失足可以让一家小型的物业管理公司破产。第七,无法追究业主违约责任的风险。(2)物业管理收费所造成的危机
部分业主受长期“分房修房靠单位”陈旧观念的影响,没有形成物业管理消费的正确观念和习惯,既希望享受服务,又不愿意交纳相应的费用。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机制无法建立,极大地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而有些物业管理企业忽视业主权益,日常工作不能按合同、制度办事,处理问题和矛盾简单生硬,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不能使业主满意。在商品房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个别企业多收费、少服务,质价不符,以押金、罚款等不正当手段对业主进行强制管理,甚至有些不公开账目,无视业主知情权,导致矛盾激化,严重损害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形象。收费问题造成的危机也是物业管理企业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3)来自实体方面的危机 当物业管理公司与部分业主意见不统一时,有的业主委员会(或委员)不通过协商或合法程序来解决矛盾,而是造谣煽动业主,滥用职权,纠集不明真相的业主为难物业管理公司,或者到处散布谣言,集体拒交管理费,使物业管理公司陷入危机。
(4)物业管理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所造成的危机
物业管理行业仅仅二十年的发展时间,相关的法规、制度也是逐渐的健全和完善,但是对于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中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作为支撑而产生的危机也频频在我国发生。如物业市场拓展中,发生了经济纠纷,但是由于业主委员会没有合法的法律地位,让物业管理公司独自承担经济损失,就是物业管理法规不健全、不完善而引发的。
物业企业管理危机
(1)企业领导者个性缺陷或能力不足造成的危机(2)企业组织结构的危机
第一,企业内控机制存在缺陷是许多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危机的基本表现形式。内控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之间缺乏有效的治衡机制。第二,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形式老化。
现在,物业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多样,有直线制、职能制、母子公司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由于物业管理公司项目管理的特色,很多企业采取了项目制,但是在项目制中,对项目的分权和集权制有很大的区别。如财务的集权和分权,管理上的人事集权和分权。如果企业不能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自己的组织形式,很容易因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适应而陷入危机。第三,物业管理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3)人力、劳资纠纷所造成的危机。
物业管理企业由于项目分散,对各项目容易监管不利,项目经理的职权过大,容易产生损公肥私的行为;同时,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物业管理企业的项目制经营,致使一个项目的管理团队可以制整个楼盘的管理,经常出现一个团队的整体人员的流失,或者开发商和项目团队签订合同,而取代了物管理公司,致使物业管理公司的投入无法收回。(4)技术问题。(5)财务问题。(6)企业规模化中的危机。企业规模化中的危机主要体现在成本危机和价格、竞争危机。
(7)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危机。突发危机管理
(1)在物业管理企业尚不知情的情况下,新闻媒体突然发难所造成的危机。(2)各种社会危机。往往某些外部原因,例如洪水、地震或者流行疾病,引发社会恐慌。
(3)小区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管理危机。由于进入小区人员杂,很多小区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他危机 一是环境污染。
二是文化习惯。住宅小区内会有些外籍人士出入,如对外籍的风俗习惯不了解,物业管理员工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某些外籍业主造成由于文化不同而引起的冲突。应付方法
(1)风险初步分析
为了有效地开展危机预警,企业有必要对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初步分析,根据风险对企业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危害性较大的是企业危机预警管理的主要监测对象。
(2)建立预警指标
确定了危机预警的监测对象之后,应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建立预警指标。指标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科学性、概括性、可比性和系统性。(3)收集相关信息
信息的收集是企业进行危机预警的前提,信息收集的渠道包括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外部渠道包括传统大众媒体、互联网等,内部渠道包括企业财务数据、销售数据以及汇报。(4)危机评估 对于潜在危机发生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的评估,既可以采取定性方法,也可以采取定量的方法,或者者的结合。专家意见法是一种常见的很有效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征询企业内外部相关专家的意见,确定潜在危机的类型及危害程度。(5)危机预报和危机预控。
对危机评估后,对可能性较大的危机,在企业内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报,相关的人员对危机进行预防。
导致危机预警失灵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设计上存在不足。在分析危机时,一些关键的危机因子未能进入监测范围,使系统的指标欠缺。相反一些不重要的危机因子进入监测视线,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容易扰乱管理人员的视线,同时丢掉了对重要危机因子的监测机会。
二、信息传递过程出现障碍。企业由于组织结构臃肿,层次较多,容易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失真与延误。同时,未建立良好的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明确的信息传播路径,造成信息传递不准确和不时。
三、危机评估准确性不高。在危机评估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准确和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危机评估的效果。当采用专家意见法时,各专家的专业水平不一,同时专家判断的客观性受主观性的影响也很大。
四 是对危机预警的激励不足。对危机预警相关人员的激励不足可能使员工消极工作,不能积极主动地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严重危及到危机评估的质量。物业危机处理
①启动危机管理机构。一旦企业发生危机事件,组织可立即启动危机管理方案,让危机管理人员去应对已经发生的各类危机,进行危机的响应、处理、恢复、跟踪工作。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后,明确负责人,以及危机管理机构成员的职责分工、权限和沟通渠道。对于尚未制定危机管理方案的企业,要比照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经验,成立危机管理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人员。
②申明企业对危机处理的态度。成立危机管理机构后,应快速向外界表明企业处理危机的积极态度,企要本着诚恳、认真、负责的精神向危机受害者表示关注、同情,说明企业在事件调查清楚之后会给予合理、满意的结果,从而减少公众的反感和舆论。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声音向社会各界表明自己对危机的处理态度。③危机调查和评估。深入的调查与正确的危机评估是制定有效的危机处理方案的前提。调查的重点包含危机发生的详细经过,危机的受害者及受害情况,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现场勘察法、询问法、观察法和分析资料法。对危机处理相关的各项事件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危机管理人员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④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对已经指定了危机管理计划的危机类型,企业危机管理机构快速按照危机管理计划结合危机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对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没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危机类型,尽快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危机处理方案的内容包括:危机处理的目标和原则;选择危机处理的策略;制定对受害者的补偿原则;危机处理所必须的人、财、物支持。⑤实施危机处理方案。
⑥做好危机处理的善后工作。(2)危机处理的注意事项
①尽快确认危机,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②迅速做出反应,防止蔓延 ③有重点地采取行动 ④主动纠正错误、赔偿损失
⑤重视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物业管理中的危机处理(1)物业危机处理的步骤
①分清各部门在危急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在物业危机发生时,各部门能及时各司其责;②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这是解决危机的一个必经之路,是一切危机化解的基点,只有真正了解事实真以后才能将一切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③分析情况,确定对策。对于任何出现的危机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问题涉及到广大业主的利益必须在小区发布消息,澄清误会。如果是牵涉到物业管理公司整体形象问题,须与新闻媒介取得联系,恳请新闻媒介密切合作,防止不利的消息和舆论;
④组织力量,解决问题。危机发生后,应根据各项法规和小区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认真处理善后工作。对业主来说,该赔偿的赔偿,并且对危机处理的效果进行调查;
⑥总结调查,吸取教训。将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得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并修改危管理的计划。(2)如何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①充分认识危机。②以积极的态度抓好危机预防。③建立危机快速处理机制。包括定期分析机制、人员责任落实机制、各类险情紧急处理预案、通信联络和消防演练,做到各类危机发生时按预案进行,有条不紊。在危机将要出现时,管理者要能及时识别、及时应对,尽早弥补险情造成的损失。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吸取教训。④学习和掌握法律武器,依法排解和处理险情。⑤从危机中吸取教训或获得利益。举一反三,化解同类险情,而且危机在得到处理后,使企业形象得以提升。参考文献
[1]蔡诗,物业管理实务与操作,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段开军,刘用卿,公共关系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泽文出版社,1997年。[4]韩世同,业委会应当向工会一样成立和运作,焦点房地产网,2006年4月。[5]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李民昌,建立突发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87-88。
[7]刘长森,物业管理纠纷案例精选评析,广东闻天律师事务所,2004年。[8]刘刚,危机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9]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1年。
[10]罗帆,佘廉,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第4期,25-26。
[11]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苏维纶,危机管理-现代企业事物管理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3]吴兴军,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与机制构建,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53-55。
[14]王丽莉,业委会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及对策,中国物业管理,2005年第7期,22-23。
[15]王青兰,物业管理导论,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年。
[16]王晓成,论公共危机的全球化趋势,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8-9。[17]王在庚,物业管理学,中国建材出版社,2003年。
[18]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二篇:物业管理中的危机公关
物业管理中的危机公关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面临最多的危机问题是客户的投诉,投诉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恶化成企业危机,尤其是企业品牌的诚信危机。
在商业物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常常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建和保持自己的企业品牌,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或精神损失。所以,无论是对于要求物业保值增值的业主,还是对于保本微利的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如何正确识别、防范、处理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物业管理风险和危机,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物业管理危机的特征
物业管理危机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具体表现形式都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危机的不确定性包括时间、地点不确定,性质、危害不确定,而这些不确定性又源自于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有限性和对风险管理、控制的难度等。物业管理人员对自然和非自然的一些因素由于客观上的认识不足,所以无法事先做出准确判断和充分准备。突发性是危机的首要特征,在物业管理中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突发危机事件上。蔓延性特征则使物业管理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大小媒体关注的焦点。危害性对于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也不例外。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面临最多的危机问题是客户的投诉,投诉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恶化成企业危机,尤其是企业品牌的诚信危机。在纠纷不断的物业管理行业中,此类危机是枚不胜举,诸如保安打人事件,业主维权事件等,这些事件一经披露便引来口诛笔伐,各媒体争相报道,使企业出现形象危机和声誉危机。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客户关系的和谐发展,也为客户关系管理危机埋下了隐患。
危机公关的意义
危机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预防和处理危机,这种能力已经成为各级组织及领导人必需掌握的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物业管理企业的危机管理大体上分为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后期三个阶段:在危机预防阶段,企业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一种警觉意识;第二,针对本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事前评估,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第三,设立危机对策制度,这是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和拟订企业风险回避的基本策略。对于危机处理,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快速危机处理机制,包括定期分析机制、人员责任落实机制、各类险情紧急处理预案、通信联络等,做到各类风险发生时按预案进行,有条不紊、不打乱仗。在危机将要出现时,管理者要能及时识别、及时应对,做到尽早发现端倪,尽早发出预警,尽早排解险情,尽早弥补险情造成的损失。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吸取教训。在危机发生后,要快速解决,并注意引导舆论,寻找源头,分析信息,确定对策,组织力量,落实预案。
在危机后期,物业管理企业要学会从危机中吸取教训或获得利益。物业管理企业在处理危机时不仅要敢于直接面对危机本身及危机所带来的后果,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企业逐步恢复发展活力,化险为夷;而且要学会在危机排解后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化解同类险情。
第三篇:物业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物业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文/杨铁光
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都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而存在着风险,世界上没有只有收益而没有任何风险的经营活动。物业管理企业一向被认为是一个低风险的行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物业管理随时都面对风险,在具体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中,一旦出现失误或未能及时控制,风险就会转化成为危机。因此,分析研究物业管理危机的状态,把握物业管理危机的防范与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危机管理的目的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明确物业管理行业危机管理的状态、征兆和有效解决的办法,从而使物业管理员工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具体的管理和服务中,掌握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掌握危机发生的各类信息,掌握危机处理的各种预案和措施,从而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化解危机、转危为机,*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把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使物业管理企业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二、危机管理的意义
所谓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从而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它原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术语,后被广泛地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行各业。危机管理学认为,那些能够预防的“危机”,在一般情况下,都只能称之为“问题”,是属于各级组织常规管理中的问题,而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力以及对组织、社会和个人有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意外事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危机。
物业管理行业随时随地都面对危机,主要内容有①保安:如物业内发生爆炸、抢劫、偷盗、冲突、袭击等。②意外:如物业内发生火警、水浸、倒塌、雷击、大风、暴雨、法律纠纷等引致人身财产重大损失的意外事件。③故障:如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电梯服务等发生故障。④疏忽:为疏忽或恶意破坏如放置炸弹、输入电脑病毒等。⑤其它: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有害气体中毒、重大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和恐怖袭击等等。
三、危机产生的征兆
危机在发生之前,必然有数十次轻微事故和若干起未遂先兆,如果能及早洞察和读懂这些征兆,就有可能避免最终的危机。这就相当于在大地震降临之前一样,会出现许多异常的情况,如井水喷出地面、天空闪过蓝光、动物发出哀鸣,其实这些都是在地震、山崩等自然灾难之前,大自然以它的语言传递出的某些信号。一般来说,物业管理企业危机在出现前,会发出以下几种危机信号:①企业管理者成为热点新闻人物,开始被媒体竞相追逐。②企业被媒体频繁做负面报道。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④物业综合服务满意率连续下降。⑤企业连续发不出工资、奖金。⑥企业连续5年以上亏损。⑦业主接二连三上访投诉。⑧物业管理市场逐步缩小。
四、危机的意识
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明白自己处于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每一项经营活动又都是对收益与风险的选择,再加之企业必然要同上级部门、宏观经济等各种社会主体及社会活动发生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各种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企业的危机,就如每日的潮汐一样平凡,这其中包括经营的危机、天然灾害的危机、社会关系的危机、物业服务的危机等,不一而足,这也就决定了物业管理员工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危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不断激发企业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以防止危机会随时爆发为出发点,并为此而形成强大的反危机力量,使企业渡过难关。
五、构建灵敏的危机预警系统
所谓灵敏的危机预警系统,就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并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及时对企业潜在的危机因素,以及危机的前兆和危机动向进行监测,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
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说过,预防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好方法。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危机发生,虽然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但任何客观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防微杜渐,防范未然,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预警系统是必要的。①是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公司高层领导及财务资产部、劳动人事部、物业管理部、经营计划部、安全质量环保部、党群工作部等等,确立预防和处理危机的职责、程序和方案,危机发生时,有人就危机处理给予全面的工作指导和咨询。②是制定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包括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和报告可疑危机。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的破坏,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特殊训练演习。③是建立处理危机的联络网。物业管理企业根据自身可能发生的危机,与处理危机的有关单位建立良好的联系,形成一种能够相互及时联系的网络,以便危机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这些单位包括: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传媒、医院、消防、公安、城管、工商、税务、保险公司、兄弟单位等。事先让他们了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可能寻求的理解和帮助,在危机发生时就可以快速获得支援,从而顺利渡过难关。
六、危机的处理策略
危机产生后,处理危机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问题,物管企业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必须要积极应对,科学组织,妥善处理,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转“危”为“机”。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是保持清醒,以静制动。危机会使人处于焦躁或恐惧之中,令人心神不安。物管企业领导在处理中应保持清醒,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给外界一个坚强干练的形象。②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思想,对危机形成一致的认识,包括好的和坏的方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员工的无端猜测,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共同抵抗危机。③是谨慎决策,快速出击。由于危机瞬息万变,即使信息匮乏,危机决策也要迅速,任何模糊的决策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物管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决策,系统部署,行动果决,控制事态,化解危机。④是利用资源,借助外力。当危机来临,物管企业切不可把自己看作是唯一可以挽救自己的救世主,而是应该和上级主管部门、业主委员会、同行业企业及新闻媒体充分配合,联手对付危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时,增强公信力、影响力。⑤是标本兼治,清除危机。要真正彻底地消除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对症下药,谋求治“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危机。⑥是顾全大局,承担责任。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勇于顾全大局,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该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因为利益上的原因,双方会各执己见,加深矛盾,从而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一般都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给予一定的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这样即使公众中有人受害了,也会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是物管企业处理危机时必须做到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这个危机的整体性处理就是不成功的,其结果就是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
七、变危机为转机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转机,企业不能因为有危机而害怕危机,而是应该在反危机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和锻炼队伍而提升自己,并通过反危机而寻找新的机会来发展自己,从而将反危机作为自己的一个新起点。出现危机本身并不是好事,最好不要出现危机,但这是不可能的。物业管理行业时时刻刻都面对危机,因而企业应该将坏事变好事,也就是通过危机提升自己。事实上,在危机中,机会无所不在,也许是企业的适时表态,也许是有关部门的从中协调,也许是业主的一点点宽容,只要抓住了它们,危机就会有“枯木逢春”的转机,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契机。怎样才能因势利导,变危机为转机?主要抓住如下几个方面。①是认真总结出现危机的原因和反危机的经验及教训,为企业再次反危机提供良好的思路及体制上的基础,使企业形成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积累。②是充分认识自身的缺陷,因为企业的缺陷在危机中全面暴露,实际上,企业认识自我往往并不是在胜利的时候,而是在困难的时候,因而危机往往会使企业提升自己有了明确的方向。③是重组团队,因为危机见人心,危机见真情,大浪淘沙往往发生在危机的时候,因而危机会使企业管理团队及员工队伍发生重组,这种重组往往有利于企业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的锻炼和提升,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物业服务水平的提高。④是全面展示自己,因为危机为企业向社会和业主展示自己、让其业主充分认识自己提供了良好机遇,因而在反危机中企业的责任心、真诚和能力,都会充分显示出来,从而给社会、业主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危机也就成了转机。
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业主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以及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危机管理也必将成为物业管理行业一个新的潮流。
内容摘要:培育物业服务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对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研究物业服务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培育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育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 危机管理能力 培育
为使物业服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最大程度的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培育物业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对物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物业服务企业危机管理理论
(一)危机及危机管理
“危机”一词最早源自希腊语“krisis”,意思是鉴定或判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该词被广泛地应用到政治、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关于危机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由于其研究角度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结合各位专家学者对危机概念的观点,根据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将危机定义为:危机是指企业面对的各种可以预见或不可以预见的、显在或潜在的外部突发事件或某种经营管理隐患。
所谓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从而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危机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重要管理学科,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对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从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对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危机、安全事故危机等方面,都是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危机、进行危机管理上,专门结合某一行业的特点并对该行业的危机管理能力进行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针对物业管理这样一个新兴行业的危机管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物业服务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概念
物业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受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的经营管理行为,以为委托人创建一个舒适的“安居乐业”环境,保护业主、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为目标,通过精心的策划,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服务品质,改善物业的内外环境,提升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物业既能保值,又能增值。
结合物业服务企业的特点,笔者将物业服务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定义为物业服务企业在运营中,通过树立危机意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预防,并建立相应的危机应对机制,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处理,维护企业形象,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的独特运营能力。
物业服务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培育的必要性
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物业服务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创建和保持自己的企业品牌,严重制约了物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物业公司和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失。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物业服务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物业服务市场的不规范、物业法规的不完善、物业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 物业管理经费不足;行业公信受到质疑; 相关主体矛盾频发等。物业管理企业将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因此,为使物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最大程度的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培育物业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物业服务的特征决定物业企业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业管理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物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然而在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因行业整体不受重视,社会和企业内部都将物业服务行业定位在较低的层次上,造成了物业服务行业缺乏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员工素质低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业主需要。同时,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企业很难满足业主的高标准服务要求。这往往成了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纠纷的焦点。
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业管理是风险小、利润低的行业,许多物业管理公司认为,物业管理的效益是广种薄收,于是这些物业管理企业力争更多的楼盘,不断对外扩张,更加剧市场的竞争。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管理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对市场瞬息万变的预测能力和对变化中的业主需求的把握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需要物业服务企业具有危机意识、危机处理、变危机为机会等一系列危机管理能力。
所以,无论是对于要求物业保值增值的业主,还是对于保本微利的物业企业来说,如何正确识别、防范、处理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物业管理风险和危机,已成为物业企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物业企业培育和提升危机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明白自己处于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每一项经营活动又都是对收益与风险的选择,再加之企业必然要同上级部门、宏观经济等各种社会主体及社会活动发生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各种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企业的危机发生频率增高,这其中包括经营的危机、天然灾害的危机、社会关系的危机、物业服务的危机等。这也就决定了物业管理员工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危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服务有危机。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激发企业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以防止危机会随时爆发为出发点并为此而形成强大的反危机能力,使企业渡过难关。
(二)构建危机管理体系
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说过,预防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好方法。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危机发生,虽然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但任何客观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防微杜渐、防范未然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就可以保障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实现。如果企业运行过程中执行不力,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增强,因此,明确危机管理并非只是企业公关部门的特有问题,而是企业各职能部门和每一个员工共同的课题,强化管理机制是企业危机管理实现的关键。
(三)持续进行物业服务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育
危机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危机本身具有动态性,物业企业应根据危机的动态性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性进行动态的可持续的危机管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常都容易产生不同或相同的企业危机,伴随企业成长的企业危机表现出阶段性的危机征兆特征。危机管理应贯穿物业企业的始终,持续地开展危机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在各个不同阶段出现的危机,企业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顺利度过自身成长中各个阶段的企业危机,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危机管理是竞争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对现代企业提出的较高要求,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战略问题,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培育自己可持续地进行危机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中学.论新时期物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6 2.陈之平.中国物业管理业需要大思维[J].现代物业,2006
物业管理中的危机公关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面临最多的危机问题是客户的投诉,投诉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恶化成企业危机,尤其是企业品牌的诚信危机。
文/郑明龙
在商业物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常常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建和保持自己的企业品牌,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或精神损失。所以,无论是对于要求物业保值增值的业主,还是对于保本微利的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如何正确识别、防范、处理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物业管理风险和危机,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物业管理危机的特征
物业管理危机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具体表现形式都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危机的不确定性包括时间、地点不确定,性质、危害不确定,而这些不确定性又源自于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有限性和对风险管理、控制的难度等。物业管理人员对自然和非自然的一些因素由于客观上的认识不足,所以无法事先做出准确判断和充分准备。
突发性是危机的首要特征,在物业管理中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突发危机事件上。蔓延性特征则使物业管理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大小媒体关注的焦点。危害性对于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也不例外。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面临最多的危机问题是客户的投诉,投诉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恶化成企业危机,尤其是企业品牌的诚信危机。在纠纷不断的物业管理行业中,此类危机是枚不胜举,诸如保安打人事件,业主维权事件等,这些事件一经披露便引来口诛笔伐,各媒体争相报道,使企业出现形象危机和声誉危机。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客户关系的和谐发展,也为客户关系管理危机埋下了隐患。
危机公关的意义
危机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预防和处理危机,这种能力已经成为各级组织及领导人必需掌握的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物业管理企业的危机管理大体上分为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后期三个阶段:在危机预防阶段,企业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一种警觉意识;第二,针对本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事前评估,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第三,设立危机对策制度,这是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和拟订企业风险回避的基本策略。
对于危机处理,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快速危机处理机制,包括定期分析机制、人员责任落实机制、各类险情紧急处理预案、通信联络等,做到各类风险发生时按预案进行,有条不紊、不打乱仗。在危机将要出现时,管理者要能及时识别、及时应对,做到尽早发现端倪,尽早发出预警,尽早排解险情,尽早弥补险情造成的损失。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吸取教训。在危机发生后,要快速解决,并注意引导舆论,寻找源头,分析信息,确定对策,组织力量,落实预案。
在危机后期,物业管理企业要学会从危机中吸取教训或获得利益。物业管理企业在处理危机时不仅要敢于直接面对危机本身及危机所带来的后果,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企业逐步恢复发展活力,化险为夷;而且要学会在危机排解后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化解同类险情。
物业管理风险回避与危机管理案例实操
课题大纲
—— 实战性物业管理培训专家 汪英武
【课程背景】 物业管理是保本微利的行业,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抗风险能力弱 然而,物业管理却是一个准公共性的服务行业,涉及产权多元化、人员成分复杂化 在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风险却无处不在,危机四伏„„ 在物业辖区内,业主家被盗,物业公司该怎么办? 业主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我们该怎么处理? 业主车辆被盗,我们该怎么面对? 儿童从没有安装防盗网的阳台坠落,业主是否可以追究物业公司责任? 在物业公共区域,物业公司遇到公共责任事故,我们该怎么处理? 大厦出现消防责任事故,我们是否可以免责? 工业区出现设备故障导致厂家生产损失,我们是否应该赔偿? 物业服务合同到期,业主委员会以种种理由不续签合同,我们的服务是否还能继续? 业主以开发商签署的前期物业合同价格过高不缴物业费,我们是否可以追缴? 面对种种物业管理风险和危机,物业管理企业该怎么应对和回避?
【课程收益】 1.学员可以与老师一起共同分析和探讨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14种典型风险案例; 2.学员可以深刻掌握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典型物业管理风险回避办法与措施,并从危机中获得收益; 3.老师将用SWOT架构与学员一起全面分析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内外部风险与危机; 4.使学员深入了解物业管理风险的鉴别能力,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作出及时反应措施; 5.全面分析物业管理风险与危机管理十大步骤,独立完成物业管理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写与实施方案,6.学员将获得全套完整的《物业管理风险回避与危机管理案例实操》课件,以便课后复习; 7.学员将赴香港考察,学习“他山之石”。
【对象】
1、物业管理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
2、物业管理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处主任等项目执行管理人员;
3、物业管理项目客户主管、品质主管、保安主管等一线管理服务人员;
4、房地产企业客户关系和售后服务管理人员;管理咨询或顾问服务公司负责人;
【课程内容】
一、导言:风起云涌、危机四伏的物业管理行业 1.深圳XX小区业主惨遭灭门事件 2.江苏XX花园儿童落井身亡事件 3.惠州XX大厦保安打死业主事件; 4.长沙XX物业公司主动退出项目事件 5.广州XX山庄新旧物业公司对持事件 6.北京XX家园停车收费纠纷事件
二、认识和了解物业管理风险与危机 1.风险与危机的关系,危险与危机的依存关系 2.风险的三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 3.危机的四大特征:意外威胁紧急阶段 4.物业管理行业为什么要讲风险回避与危机管理 案例分析:从日本福岛核事故看物业风险管理
三、物业管理中的14种典型风险与案例实操 1.治安风险:人身财产损害大,最难防范的风险; 2.车辆管理风险:移动性最强、金额最大的风险; 3.消防责任风险:时时警惕、重于泰山的风险; 4.设备管理风险:运行故障、停止供应带来风险; 5.公共区域责任风险: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风险; 6.雇主责任风险:最难预料与最难控制的风险 7.服务合同风险:法律性最强和充满陷阱的风险 8.物业收费风险:纠纷最多的风险 9.建筑物业责任风险:规则与秩序的监护风险 10.自然灾害风险:不可预计的自然灾害风险; 11.公共环境卫生风险:影响面最大的风险 12.事件危机:群体性疾病和恐怖袭击风险; 13.企业决策风险:定位不准带来盲目扩张风险 14.服务产品不准确: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四、物业管理风险回避与危机管理的十大步骤 1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案例分析:树立物业管理风险意识的六个措施
2、建立物业管理风险责任 案例分析:物业管理目标责任书的风险条款制订
3、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案例分析:物业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架构与职责
4、将风险纳入管理体系 案例分析:将风险纳入管理体制的四个措施
5、建立物业管理风险告知机制,降低风险责任 案例分析:风险告知机制的司法解释
6、建立物业管理风险评估机制,未雨绸缪 案例分析:物业管理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写和执行
7、推行物业管理风险转嫁机制,分散风险 案例分析:物业管理风险转嫁的三种机制
8、实施风险预警和紧急预案,防范于未然 案例分析:建立风险预警和紧急预案的九个措施
9、启动物业危机处理步骤,将损失降到最低 案例分析:物业管理危机处理的九个步骤
10、物业管理危机评估,从危机中获利 案例分析:物业管理风险报告的编写和执行
【授课方式】讲师讲述 + 案例分析 + 分组讨论 + 互动答疑 + 情景模拟
第四篇: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
危机时刻在我们周围潜伏、游荡,而且它的潜在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危机也不是可要战胜的,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能解决危机,获得成功呢?认清六个阶段的问题,帮助我们快速化解危机。
第一阶段:危机的避免
作为控制潜在危机花费最少、最简便的方法,它却经常被完全忽略,这也许是因为许多管理者将危机看做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缘故。这种长期的疏忽,是商业管理者特别是首席执行官常用有的一种子选手认识盲区的结果,他们实际上认为企业的财富是由他们主宰的。如果说这种认识盲区还有好处的话,就是它最终会在促使管理者们更加谦逊方面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危机管理的准备
每一个当权的人“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并必须为之做计划一样,认识到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必须为之做准备。这样做并不是出于软弱或胆怯,而是出于知道自己准备好的力量。。学会与周旋。”
经验告诉我们为应付突发事件我们应做哪些有用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建立一个危机处理中心,制定应急计划,事先选好危机处理小组的成员,提供完备的、充足的通信设施,再好的计划,如果不能传达出去,也是毫无价值的。
第三阶段:危机的确认
如果你觉得只有你的头脑是清醒的,而你周围所有的人都失去了理智,那么很可能是你自己错误观点地估计了形势。
公司有时会将问题归错类,它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方面,而忽视了一些感觉问题。可是,公众的感觉却往往是引起危机的根源。
第四阶段:危机的控制
这个阶段的危机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首先是要停止大量损失。这个阶段要求作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并且要迅速。
在危机前就有明确的经营理念的公司,往往对危机问题处理得最好。当它们周围一切东西看起来都在倒塌时,它们至少还有原则可以依靠。
第五阶段:危机的解决
在这个阶段,速度是关键。
第六阶段:从危机中获利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他们铤而走险的错误称为经验。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实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公司在危机管理的前五个阶段处理得完美无缺(也就是说,没有莫名其妙地将危机搞得更糟)的话,第六个阶段就可以提供一个至少能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造成的错误的机会。
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努力将你的视野放长远一些。我自己对危机的最基本的经验,可以用六个字:“说真话,立刻说”。
第五篇:企业危机管理之道
企业危机管理之道
商界导读:企业大多数过多地依靠政府来解决危机,而自身却毫无章法,使得正常的经营秩序遭到破坏。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企业同样也需要建立危机事件的应对机制。一套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在危机发生后,可以迅速启动,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把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具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的企业或是平时训练有素,危机意识强;或是早已对一些危机进行了资源上的准备;或是有着传统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面对危机时沉着、冷静……而这一切都属于危机管理的范畴。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被定义为“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本文将侧重于对建立一个完善的突发性事件应对机制进行分析,介绍如何才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对危机进行预控和应对。进而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发挥应对机制的巨大作用,有效地预防危机或是及时排除危机。
危机前的预防与准备 树立危机意识
对企业来说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企业必须随时具备危机意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与风险,制定种种策略去克服或是降低风险,从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做到了这点,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危机爆发前对危机的预防与控制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它往往被忽略,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正是由于危机意识的薄弱,使人们不能居安思危,不能认识和预见到各种不确定与风险的产生。
正确理解危机管理 1.什么是危机管理
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对危机管理下过定义,他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即Prevention、Preparation、Response、2.危机永远与机遇并存 危机本身就蕴藏着机遇的成分,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就是要“将危机转化为获得成功的机遇”。每一次危机既可能是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危机带来的是挑战,也是机遇。
3.防患未然胜过亡羊补牢
危机管理的PPRR原则将危机管理分为了四个部分,预防、准备、应对与恢复。我们不能否认应对与恢复的重要性,但危机过后,再对危机的原因进行调查,对管理的缺陷进行改进,其成本是巨大的。不能说亡羊补牢不正确,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对企业来说,最合理、最有效率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危机或是减轻危机对资源的浪费。危机是突发性事件,但并不意味不能预控。因而危机管理者对危机情境要防患于未然,并将危机影响最小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有效的预防和准备,防患于未然才是最有效率的。
资源上的提早准备
要让一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机构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做好思想和资源上的双重准备。在前面,我们已经对心理方面的准备进行了论述,企业应该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并理解危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成功地处理、消除危机,还必须拥有资源上的准备。这种资源上的准备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种,纯物质上的资源准备和人力资源的准备。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上的准备更加重要。危机是由人来处理的,人是危机中最有效率的资源。这就需要企业在平时长期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临危应变的救防能力和危机预防与处理的专业知识,以便在危机发生之时,可以迅速找到合适的人员,让其立即进入角色,迅速地对危机作出反应。下面,我们将对怎样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进行分析。
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来源于不确定性,而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建立起合理的危机管理机构和有效的预警系统,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准备,随时做好应对危机的物质上、精神上和方法上的准备。因而首先我们必须对风险进行评估。对不同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或是排除,或是缩减,或是转移,有的还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和有效的危机管理机构对它进行防范和处理。
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要成为一名有效的危机管理者,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要去积极地管理风险,而不是等待风险的出现。因而,我们要预测企业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安排。由于时间和资源的稀缺性,使我们不能对每一种情况和不确定性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这种优先注意通常是由对每种风险的大小及事发频率的估量来决定的。一旦我们确认了风险或是为它们排列了优先等级,我们就可以考虑用最合理的时间和资源搭配去应对。具体来说,对风险的管理可由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二步: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排除不存在的风险。第三步:将各种风险列举在管理目录中。
第四步: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横向分类是指将目录中类似的风险进行分类,比如可将企业的风险划分为生产的安全隐患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财产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等等,并对不同种类的风险确定不同的处理办法。而纵向分级则是指按各类风险的大小和威胁程度排序,从而建立起风险管理的某种优先顺序。比如可根据风险对组织业务和风险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或冲击来对风险进行排序,以确定一种先后处理顺序。
接着,我们就应该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
1.对可以预见且时间和资源允许处理的风险,采取排出和缩减。
2.对可以预见但可能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3.对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其爆发总存在一定征兆的风险,采取建立预警系统对其监控。4.对那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比如SARS,则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恢复。
预警系统的建立
危机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大量存在而引起的,具有相当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机突然爆发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从端倪到爆发的变化过程,总会表现出来一些征兆。这时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就显得极其重要。当预警系统发出警告后,企业可以及时地采取防范或补救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
1.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是很必要的,这可以保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真实的传递,也便于监管者及时做出反映。而按照不同的部门对信息进行收集,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长处。
2.当信息收集完成后,下一步工作是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即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3.预警系统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另一个方面是具体执行的员工。有效的预警系统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与之相配合,具体执行的员工也应该提高对预警正确反应的能力,配合管理者做好工作。危机管理机构的建立
“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移到紧急情况(或是从常态到非常态)的能力”(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对速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反应的时间越短,越能证明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
我们对国际上广泛受到支持的管理组织模式,事故控制体系(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进行说明。
ICS是对危机进行现场管理,这就要求有一位管理危机的事故管理者,即指挥。其组织结构分为四项职能,操作、计划与情报、后勤、财务与行政。ICS体系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简单和灵活,必要时,每一部分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更细的分支。指挥官在危机事件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国外大公司一般都由总裁,或是指定本公司内最富有危机管理经验的领导者来兼任。
操作部门对危机发生后公司的正常运转负责,并对突发危机的各种情况进行处理;计划与情报部门则负责收集、分析和记录有关危机、危机处理及可利用资源状况的信息;后勤部门为危机处理提供多种必需的设备物资及服务等。财务部和行政部负责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财务及成本分析,提供其他三个部门没有提供的职能。这样的组织结构比较平等,有利于部门之间的迅速沟通和互相激励又相对独立地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机制进行总结
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这是危机管理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在具备了这一危机处理系统之后,才可能对危机进行预警、反应和恢复。接下来,我们将对危机爆发后,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机构如何对危机进行反应(response)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个R:对危机的反应
在前文中曾经谈到,对一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比如SARS,必须事先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恢复,这是突发性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所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当不可抗的危机或是预警系统失效所造成的危机爆发时,它必须立即发挥作用,对危机进行积极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一专门的危机应对机构ICS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们将对第一个R,即反应,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先来看看应对机构对危机进行反应的工作流程。
危机的评估
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响应策略。当危机爆发之后,由于信息不明、时间紧迫或是不能确定哪些物资或人员处于危机之中,这时,对危机的评估显然格外的重要。而恰当的危机评估建立在对危机事件的准确掌握之上。这时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进行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应当成为最为关键的一步。第一步,ICS的计划与情报部门应及时、积极地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危机应对机构的指挥者。
第二步,根据获取的信息,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
第三步,对危机的起因进行调查,找到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并确定主要危机。危机反应计划的制定
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之后,我们找到了危机的起源,找到了主要危机,并对危机的规模以及自身对危机的处理能力有一个认识之后,就应该着手制定危机反应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导下,对危机做出积极反应。
危机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1.在现有的可利用人员水平上,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他非危机部门能够正常的运转。
2.谨记变化应比计划快。危机事件中,不确定性很高,类似于“做什么”、“如何做”的教条似的计划是不可取的。
3.将危机指挥和协调部分写入计划当中。在制定适当的危机反应计划之后,应遵循计划的大原则、大方向,在危机应对机构的统一调度、安排与协调之下,对危机事件进行迅速、果断的处理。
第二个R:危机后的恢复
危机的背后,有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危机暴露出了企业存在的众多弊病、缺点和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存在于企业当中,危机过后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要去研究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们去研究危机,是为了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危机的巨大破坏性,使得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人的心理上,不可避免地对企业造成了冲击。这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会在危机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危机过后,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与怎么才能恢复正常经营秩序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危机事后管理的第二个R—recovery。
不要两次掉入同一个陷阱
正所谓正本清源,其实质在于找到问题的本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危机的爆发,将企业的脆弱面无情的显现出来。也正是如此,过去盲目自大的企业才可能看到自身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去弥补、去修正。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接二连三地犯同样地错误。因此,危机过后,对危机本源的调查,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并对危机的根源以及管理工作上的缺陷进行改进,是不可忽视的。
1.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调查,避免可预防危机的再次爆发。2.对预警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为何预警系统没能对危机的爆发做出反应,并对其进行改进。
3.对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详细列举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利用本次危机处理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恢复
广义的危机管理的范畴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由于危机的侵犯,对企业来说,可能会造成两方面的损害,包括有形的损害和无形的损害。由于这些损害都是由危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恢复,属于危机管理中事后管理的范畴。所谓有形的损害,即危机所造成的企业在物资上、人员上、财力上的损坏,比如火灾,可能会对企业的厂房、设备或是员工的身体造成伤害,这统称为有形损害。相对于无形损害来说,这种损害持续的时间更短,恢复更容易。而所谓无形损害,则会伴随着企业长期存在。无形损害包括,危机对企业形象的破坏、对员工心理上的伤害等等。这一类伤害的恢复是较为困难的。
1.有形损害的恢复。在物资上,危机过后,对设施进行重建,设备进行更新,以保证在极
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危机来临之前的状态。在人员上,应对危机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组织好医疗工作和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工作,并充分满足职工家属的愿望。
2.无形伤害的恢复。关于企业形象的恢复:(1)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2)善待被害者
(3)争取新闻界的理解和合作 发展恢复力
所谓恢复力,是指危机爆发之后,企业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正常状态的能力。企业具有越强的恢复力,其从非正常状态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资源也就越少。
因而,我们认为,增加和发展恢复力也应该成为危机管理的内容。发展组织和员工的恢复力,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危机影响,并且使危机事件影响企业组织和员工后能得到尽快恢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企业危机管理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