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征文 姥爷的四辆车
姥爷的四辆车
苏埠镇八一希望小学 三(2)班 石致远
传说中的木头车
生活在农村的姥爷,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太姥爷推着那架独轮木头车载着他去赶集。
太姥爷把盘绳牢牢地套在脖子后,两手紧握车把。破旧的木头车子上,一边放着要到集市上卖掉的稻子,玉米,小麦„„ 一边坐着姥爷兄弟几个。太姥爷“哼”一声拾起车把,木车“吱呀吱呀”地走下小路上,一路上儿子给爹爹背古诗,爹爹给儿子讲故事„„到了集市,太姥爷一边停好木头车子,一边把姥爷们抱下,然后摸着姥爷的头说:“乖娃子,等爹爹卖完了,就给你买好吃的„„”
木头车载着姥爷童年所有的欢乐。
引以为豪的自行车
后来,姥爷上了初中,因为距离家里很远,每天放学姥爷都要走上六、七公里的路,从太阳落山到星星挂起。太姥姥心疼、担心姥爷,便和太姥爷商量,借钱给姥爷买了一辆的自行车。姥爷总说,他永远忘不了那时候的他穿着太姥姥织的麻布裤,骑着那辆自行车飞速在上学放学路上兴奋的样子;也永远忘不了太姥爷、太姥姥为了那辆自行车的付出:三伏盛夏,太姥爷佝偻着背在担架上粉墙砌墙,数九隆冬,太姥姥咳着嗽在寒冷中摇着麻绳。
据说,姥爷骑着那辆车考到了全镇最好的高中。
我的专座电瓶车
我出生后,姥爷便有了人生第一辆电瓶车,而我成了电瓶车最大的受益。从小我便在姥爷家长大,而姥爷的电瓶车就成了幼儿时期的我的专座。那时,爸爸妈妈上班很忙,姥爷就肩负起了送我去幼儿园的责任。每天早晨,吃完早餐,我就欢快地爬上姥爷的电动车高兴地去学校,中午姥爷又骑电动车接我回来,下午再送,晚上再接。如此反复,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姥爷和他的电瓶车都准时出现在校门口。
后来,我长大了,老爷的电瓶车也渐渐退休了。
幸福的小轿车
记得去年年后,姥姥打电话来,唠叨着姥爷快六十岁的人了要去学驾照,妈妈没放在心上,认为只是不服老的姥爷说说而已,还说与我和爸爸笑了笑。没曾想,中秋回家,爸爸忙着订票买票,妈妈忙着收拾回家的礼品。突然电话滴一声,是姥爷的微信留言:囡囡,姥爷在你家楼下。我从窗户往下一看,惊讶地喊着:“妈妈,你快看!”,只见,我那不服老的姥爷站在他那辆锃亮放光的黑色小轿车旁,嘿嘿地朝我笑着,喊:“走了,接我可爱的外孙女回家过节喽!„„”
木头车、自行车、电瓶车、小轿车„„四十春秋,四辆小车,既见证了姥爷平凡的一生,不也是改革开放40年,咱老百姓生活变化的缩影吗?
评语:立意新颖,以小见大,从姥爷一生的四辆车,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蜕变、旧貌新颜,改革的春风吹在哪里,于姥爷的四辆车中可见一斑。
指导老师:巴丹丹
第二篇:四征文
实施营养餐,幸福农村娃
灵龙镇界河小学 四年级范伊
开学报名听老师说,这个学期学校继续实施营养早餐计划,刚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你不知道,我家离学校很远,早上六点钟,闹钟一响我就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裤,洗漱完毕,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走去,连早餐也来不及吃。上课的时候,我的胃里空空的,肚子里不断地“咕噜噜”地响,整个早上肚子不停地向我发出“抗议”,老师讲的课也听不进去,可我总是忍了又忍,我想,要是学校有早餐吃就好了,即使付钱我也乐意。
果然,过了两天,学校真的为我们准备了营养丰富的早餐,老师把一周内要吃的早餐列成一个食谱表,出示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我们看了一下,有鸡蛋,牛奶,面包,进行合理搭配。每天早上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地领回早餐,边吃边称赞:“政府真为我们着想,这下可好了,再也不用空着肚子上课了。”是啊﹗我们大部分同学的家离学校远,父母来不及给我们做早餐,也没有钱买。现在党来关心我们啦﹗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也一定高兴的。”
是啊!营养早餐像干旱中的一场及时雨,浇灌了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老师笑盈盈地说:“这是祖**亲在哺育你们,现在你们可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听老师的话,长大了用自己聪明才智来报答祖**亲,建设更加辉煌的中国。”我也暗暗给自己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答祖国。
营养早餐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农村孩子的关怀,为了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的一样健壮,不再空腹上学,所以实施了营养早餐计划,让农村的孩子增加营养,我们将来也要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去更新祖国的面貌,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三进三帮“征文 闫四录
“三进三帮”主题活动征文
党的温暖送万家
黄墩中心学校 闫四录 教务副主任 电话*** 黄墩镇位于宿迁市的大西北,2016年被列为宿迁市八大示范乡镇之一,2016年12月24日第一次“三进三帮”走进日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记得春节前1月7日第二次入户采集那天,正赶上老天下雨,阴冷的北风裹挟着中雨加上近零下的温度,也没有阻挡住我们入户走访的热情。学校老师大多从城里赶来,入户走访时很多人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一腿的泥巴、鞋子湿透了,但大家都毫无怨言。深入曹瓦七组 张庭会家走访的时候,我看到他的孙女正在家中椅子上做着作业,不禁勾起我童年的往事,曾几何时,没有像样的书桌,我也这样趴在小板凳上做过作业,虽然现在城市的孩子学习环境比较优越,但农村却仍有孩子这样写作业。问及家庭经济情况和存在困难的时候,爷爷淳朴地笑着说,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只因自己年事已高,也做不了什么体力活,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看管好孩子,让孩子放学回家有口热饭吃。
在随后的几次走访中,我们逐步发现,有很多勤劳的农户家中,小种植、小养殖,都搞得有声有色;也有部分外出打工回来过节的年轻人,对这样的走访不太理解,认为我们在清查他家的财产。像这样的家庭一般都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太阳能、空调应有尽有;也有部分农户,因年龄大、长期疾病、家中无劳动力等情况,造成家庭经济比较薄弱。在曹瓦7组走访的时候,村民热“三进三帮”主题活动征文
情地拉住我“聊天”。有的村民跟我诉苦说前两年因改造砂泵借了数额较大的民间贷款,生产后还没有收回本钱,政府又勒令禁采,目前造成资产闲置,债台高筑,今后的生活令人担忧;有年龄大的村民说家里因为青壮年出去打工,土地被承包给江苏农垦集团,每年只靠点承包费很难支付日常生活开支;有的村民觉得小孩上高中离城里比较远,希望能解决小孩上高中的问题;还有的村民认为自身经济困难,应该享受到困难补助„„我拿出随身携带的“三进三帮”手册,将党的惠农政策向他们一一宣传、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后,我将他们的要求一一记录、汇总起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对于我们这次入户走访、“三进三帮”,才真正体察到民情、了解到民意。农民朋友们由一开始的戒备、漠不关心、到后来的信任、热情,甚至有人特意串门入户,要跟我们“反映个情况”、“说一个事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全体老师也越来越端正了思想、摆正了态度,真真切切将自己当做农民的亲人、一家人,就像是我年前腊月二十四那天,送春风行动政策和年画给一位大爷时,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感谢你们,你们这是把党的温暖送到我们家里来了啊!”
第四篇:三征文
家乡的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张州舟
以前,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现在的家乡,啊!真美!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
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弹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假若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
令人欣喜的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杨芬雨
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二十几年前,这儿还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而多数是农田和坟场,十分的荒凉。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而下雨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为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泥。
现在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了的孩子,正在展现着它的魅力。虽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较,但也是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然后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它代表着新世纪最显著的变化,代表着宿迁正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
家乡的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王静
我的家乡,它虽然不繁华,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勤劳质朴的人。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喜看家乡新变化,我与祖国共美丽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姬宗妍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已代替了破旧低矮的小茅屋,泥泞的水泥路也早已变成宽阔干净的油柏路。路旁的树木花朵令人赏心悦目,精致华丽的路灯排在两旁。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显着提高。过去人们认为只要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可以了,可现在,人们的思想变了。一座座整齐别致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很多人都搬进了宽敞明亮、舒适豪华的楼房。空旷的野地和草地都盖上了新颖豪华的高层。越来越多农村人来到城里买房,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家,生活档次提高了。不但如此,人们的吃与穿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人吃
饭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有营养、搭配要合理,饮食全面化。在服装方面,也不仅是遮体避寒,更要追求时尚。随着各种品牌服装店的增多,逛街购物、买名牌也成了一种时尚潮流。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了,以前家家户户能有一部电话就已经是很骄傲了,但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无论你在那,哪怕是国外,随时随地都能畅聊无阻。电脑也可以视频通话,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了透明化,距离也减小了,方便极了。
不仅这样,就连学校也新盖了教学楼,教室又宽敞又明亮,而且教室中也安装了多媒体,专门设置了许多实验室,使老师上课更方便,学生听课效果也更好。使人感到真正进入了现代化,享受美好的新生活。
家乡变了,它真的变了,变得美丽了、富饶了。沐浴在美好的阳光中,我衷心的希望家乡会更繁荣,祖国会更强盛。祖国,加油!
我家乡的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靳智
听老人说,原来家乡大片大片的荒土地上长着散乱的野草,寥寥几颗树从眼前划过,水塘的水面上都是绿色的浮游物,传说中唯一一条铺着水泥的大路也不过两个中型卡车相向而行,小路就更不用说,凹凸不平,即使车上有避震器,屁股也被抖个够呛。小路只够几辆摩托车在乡间往返,我非常的惊奇:这么小的路,怎么够车子过呢?原来我们这个镇的马路上压根就没有几辆像样的轿车,全都是摩托车、小卡车,三轮车等等。
现在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曾经的水泥路已经成了柏油路,那些小路也穿上了水泥装,所有的路都被加宽了,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路上已经不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更没有以前那么多灰,眼前再也没有荒地和杂草,不是农田就是树林,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水塘变得清澈见底,还有小鱼在里面嬉戏呢!我们来到镇里,看见了一副繁华的景象。在十字路口上的红绿灯不停地变化颜色,五六层楼的建筑已经是平平常常了,大型酒店发出一种醉人的清香特别是晚上,所有的店名都亮了起来,夜间就和白天一样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每一个人,以前用牛耕地,现在开始用机器了„„
看到这一切,我高兴的笑了,因为政府的好政策,使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等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同样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将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家乡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沈子媛
你要问我天堂有多漂亮,我不知道。你要问我人间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那我就大胆地告诉你,它在我的心里,那就是我的家乡。
过去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如今,我爱它,是因为它变了,变得让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它的怀抱,正所谓“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以前,我们为了通知一件事,要走好长的路,现在呢,一个电话,甚至是移动电话就可以搞定;以前,我们出去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现在呢,不只开上了摩托车,而且连轿车也不胜其数;以前,房子是用草做的,刮风怕屋顶上的草吹走,下雨天就更糟糕,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地上,床顶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碗碟等,现在呢,一间间茅屋变成了一座座洋楼;以前,门前的几条路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就很难走,每次走过以后,大地都会把它的宝贝留在我们的衣服上,现在呢,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还有警察叔叔在公路上指挥车辆,路上交通顺畅;以前„„
爱我祖国,爱我家乡,就像我们爱自己一样。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心灵的赞美,这是心灵的向往。
喜看家乡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朱君瑶
以前,农村最糟的就是遍地垃圾。农民的卫生习惯非常差,垃圾到处扔,家门口,河旁边,空地上,随处可见,整个村子都散发着垃圾的味道,臭气熏天,现在呢,这些垃圾死角上建起了一个个又整齐又干净的垃圾箱,使我们村面貌一新,过去那些成群的吃垃圾的大头苍蝇也不知去向了呢。
变化最大的不是上面的那些,而是人的思想变化得特别大。以前人们不懂
什么是礼貌,礼节,我常能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时,还知道有人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现在呢,很少再听到这些话了,取而代之的是:您好,谢谢,对不起之类的文明用语。
变,一切都在变,要问家乡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共产党英明领导的功劳,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祖国大地,使家乡人们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家乡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刘跃
近年来,我的家乡跟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奶奶说以前人们的经济来源全靠种地,把田地当作宝贝。人们整天在田里辛勤耕作,一年下来才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简朴生活。那时候吃的是粗粮、野菜。喝的是玉米稀饭,粮食总不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人由于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如果遇上旱涝季节,也只能勒紧裤腰带,饿肚皮,穿的衣服往往也是补了又缝,缝了又补。只有一条窄窄的高低不平的乡间土路,一到雨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住的是土坯房,又矮又暗,还要为刮风下雨犯愁,出门全靠两只脚,骑一辆自行车就很了不起。
现在国家政策好多了,我的家乡也城市化了。人的温饱早已解决,大多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吃着大鱼大肉,动不动还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穿着时尚,款式新颖。住的是楼房,家用电器更是多种多样。人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除了种地的收入,还可以到外地打工,喝上了自来水。土灶头变成了燃气灶,一辆辆小轿车也开进了寻常人家。原本泥泞不堪的土路成了宽阔的沥青公路。变了,变了!我的家乡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繁华,那么美丽,那么整洁!变化如此之大,全离不开的党和国家富民政策好。望着这一排排新建的高楼,展望未来,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好!
家乡变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王传增
我的家乡真可谓是日新月异,日日都有新变化,天天都有新气象。原来凹凸不平的土道变成了一条条柏油马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斑斑点点的亮光;道路两旁还栽种了一排排小树,它们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勇士捍卫着自己的家乡;汽车在道路上快速行驶,却感觉不到一点颠簸,道路两旁的房屋由又低又矮的老房变成了又高又大的砖房,外面镶着一层瓷砖,真是美极了!我们村的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也有了提高。原来农闲时人们就聚到一起玩牌,打麻将,有时还弄出不少是非。可现在人们只要一到农闲,就跑到村头的阅览室去学习农业知识;有些老人晚上还自娱自乐扭起了大秧歌。真是一派和睦的景象啊!
这一切一切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
家 乡 新 变 化
宿城区新区实小 三(3)耿小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有许多了不起的事迹,有太多美丽的景色,她应该值得我们去欣赏,去赞叹。
以前修建的坑坑洼洼的黄土路,碰到下雨,就到处是水坑和泥浆,使人行走变得异常困难;这路,遇到晴天,路面上厚厚的灰尘,就随着汽车漫天飞舞,使人睁不开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生活真让人叫苦不迭!
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另一幅美丽的画卷:那条宽阔平坦的公路穿过田间,以前村路尘土飞扬,现在公路宽又亮;以前通信越岭翻山,现在电话连万家;以前瓦屋常漏雨,现在新房温暖多;以前村里大喇叭,现在家电多样化。
第五篇:四科普征文
四年级442字
电池“复活了”
学习机里断断续续地发出“L,O,O,K”,我一听就知道电池没电。我找遍家里上下也没找到电池,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让电池“复活”。
我找来了醋,针筒,玻璃胶等许许多多的材料,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桌子上。妈妈见状,皱起眉头问:“儿子,你搞什么花样?”“要让电池‘复活’。”我神气地回答。妈妈嗤之以鼻地说:“你真是异想天开!”我置若罔闻,先把准备好的醋吸入针管,再用钉子在电池圆柱体身体的表面上钉几个洞,接着把醋注入电池内,最后用玻璃胶把洞口封起来。这样,一个电池“复活”了。我兴奋地照样又做了第二个。我迫不及待地把两节电池放入学习机里,一听,谁知学习机传出的声音还是和原来的差不多,断断续续的。失败了吗?我取出电池仔细地看,是不是洞口封得还不严实?是不是加入的醋不对?陡然我想起在电池厂工作的阿姨说过:“电池的内部主要成分是盐酸。”我灵机一动,把盐和醋混在一起注入电池密封,待盐和醋充分溶解后,我把电池重新放入学习机内。嘿!电池真的又工作了,学习机里传来清晰又流畅的声音,并维持了很久。“妈妈,妈妈,成功了!”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学习和生活中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让生活充满智慧。为此我还要加倍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